再生医疗技术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22 15:4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再生医疗技术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再生医疗技术概念

篇1

徐荣祥造了一个“再生物质”的概念,他声称这是他发现的一种全新的人体细胞,由此破解了人类生命奥秘。徐荣祥解释,“再生物质”是以普通细胞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里的,它具备原位启动自身增殖功能,能及时补充凋亡、退化、损伤、坏死的组织细胞。也就是说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凋亡时,潜伏在组织器官中的“再生物质”能够及时地复制同种细胞,以补偿空缺,这样就不会出现人体器官坏死的现象。

以胃肠黏膜为例,徐荣祥举例说,人体器官随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衰老,但胃肠黏膜器官因遭受饮食和医药化学物质的刺激,比任何器官衰老得都要快,造成人未老胃肠先衰的现象,即使食入丰富的营养物质,胃肠黏膜不能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人体各器官因营养缺乏而提前老化或发生器官的原发性疾病。而他发明的胃肠黏膜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可以针对胃肠黏膜原位干细胞实现抗黏膜衰老的作用,其机制是在保护黏膜的同时及时提供黏膜干细胞充分的营养“再生物质”,促使干细胞充分发挥其再生更新黏膜的能力,使胃肠黏膜保持持续旺盛的再生更新活力。

不过徐荣祥一再强调,他们只是利用了细胞的潜在再生功能,通过替换细胞来修复组织恢复器官功能,而并非是凭空制造一个器官。

对于徐荣祥所说的“胃肠道的组织细胞的再生复原理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中心主任刘玉琴教授告诉《科技生活》,我们人体的细胞本身就具有再生能力,这是基本的医学常识而不是什么惊人发现,就像我们人体皮肤被划了一个小伤口后,能够自我愈合。人体的肠胃组织也同样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徐荣祥的理论没有任何新意。

“值得提出的是,人体细胞实现自我修复以后,并不一定能够具备以前的所有功能,而有一些细胞比如神经细胞就不具备自我修复的功能。” 刘玉琴说。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医学事业部主任甄二真表示,人体每时每刻都有细胞死亡和新的细胞产生,但是在人体发育成熟以后,新生的细胞再也不会诞生其他任何组织器官,因此人体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再生物质”直接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目前研究发现,唯一可以再生出组织器官的就是干细胞,但是这个需要在体外培养。” 甄二真说。事实上,徐荣祥也一直在使用干细胞的概念,但是干细胞是为他的再生潜能细胞服务的。

将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早在2002年,徐荣祥就对外宣称,他已经能够成功复制出心肌、肾小球肾小管、胰腺、胸腺、肠、胃、神经和毛囊等组织器官。

但是在干细胞领域颇有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根本就不相信徐荣祥辉如此豪放的说法。

“现在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人员都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美国在内虽然有些研究机构和人员已经能够克隆出一些肌肉、黏膜等组织的细胞,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机构公开声明自己已经成功克隆出了人体器官,制造人体器官依旧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李宁表示。

“并且,就是现在干细胞已经能够制造出的组织,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由于它的安全性还不能够充分证明,还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实验。”李宁表示。

实际上,虽然近些年来组织工程一直是生物医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其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是其进展依旧不是很大。除了器官培育方面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国贸门诊部主任丁小邦博士表示,不能解决排异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人体具有完善的免疫系统,干细胞制造的组织器官如何和人体融合在一起目前还几乎没有取得突破。如果排异反应不解决,就是有了可以移植的组织器官,也很难予以应用。

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徐荣祥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有了突破。

刘玉琴教授就参加了2002年关于徐荣祥的专家听证会。当听说徐荣祥还在到处宣传他的“组织器官”理论时,她告诉记者,生物学上关于细胞、组织、器官有公认的概念,那就是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完成某一生物学功能并由毛细血管来提供营养的,如骨骼、肌肉和胰腺等被称为组织;而器官则是由多种组织再组合起来,并且具有大血管,能够执行并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人体生理功能,如心脏、肝脏和脾脏等。而徐荣祥却错误地将这些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创造出所谓的“组织器官”理论。

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郭礼和教授告诉记者,组织与器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大血管的存在,正是有了大血管,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对外界很敏感,非常容易活化,因此血管内皮细胞一旦被活化,它所引起的炎症、血栓等会对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组织就不存在血栓的问题。由此也不难理解,组织的体外培养和器官的体外培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种不同水平的研究工作。

将自己的研究评定为国际成果

徐荣祥在其博客上宣称,他所进行的干细胞克隆器官的研究属于国际发明成果,早已被国际学术界认可。

目前在科学界,对一个研究人员而言,要想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般的规则是发表专业的论文来公布事实,然后让别人来重复和验证,才能宣告一种新方法或者新理论的成立。而对于徐荣祥来说,受外界质疑最多的就是,他为何拿不出权威杂志发表的论文?

当然,徐荣祥也有自己的说法,他在博客中表示,他研究成果的主要见证是:2000年国际刊号杂志及刊物发表专题文章。但是究竟是什么刊物,却是没有下文。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徐荣祥过去关于烧伤治疗的科研成果,最终发表在拥有国内外公开刊号的《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上,而他就是这本杂志的主编,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作为国际重大科研成果发表了。

干细胞研究和治疗领域依旧管理混乱

在规避政策风险方面,徐荣祥也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推行的东西由于并非药物,也非某种治疗方法,所以“营养物质”和“再生养生”都不需要经过药物或者医疗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徐荣祥一口咬定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食疗”,生怕别人理解错了。

然而在这种方式下,辞职下海后的徐荣祥,已经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甄二真对记者表示,目前在干细胞领域,只有造血干细胞技术比较成熟,目前在国外,实施治疗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可以对患者收费,但是其他干细胞治疗,由于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实验的阶段,根据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和医生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

篇2

按相对论解释:引力——也是时空弯曲的一种产物,使行星和恒星运动的引力是空间和时间的变形。通过天文学家的观测,宇宙大爆炸理论一系列证据的发现,高能物理学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学说[3],但直至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人仅凭直觉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哲学上改变了人类对时空的认识,引发了一系列物理科学上的革命性创造。但在临床医学上还没有见到描述相对论、时空一体与疾病医疗之间关系的文献。实际上针对一个具体的病人,各种检查、内科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医患的信息交流、生命过程同处在一个时空隧道下,无法跳出时空对医患双方的心态以及临床医疗结果的影响。只不过现代医学过分偏重于技术的细节与研发、学术的攀升与喧闹,往往忽略了对生命真谛与时空本性的探索、思考。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治疗器通过穿针安装在肢体上,形成三维空间的构型,在对肢体某一部位逐渐调节牵拉速度、力量、方向、平衡等诸多因素中,随着外固定器空间构型与肢体相应组织形态的变化,时间过程的因素自然融合在空间的变化之中,是一种空间的运动关系与时间相融合的变化,其中时间的坐标作为三维空间的第四轴——第四维空间。调节器械的空间构型与人体局部组织的变化就意味着在调节时间,时间的操纵与过程,换来了医患双方所希望要求的局部组织再生、残缺修复——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的空间变化——临床疗效,其时空变化的媒介是机械牵拉的张应力转化成刺激组织延展或细胞再生的生物力。变化的结果(疗效)还取决于医生的心态、智慧、对Ilizarov技术的驾驭能力以及患者参入的程度[4]。

因此,用Ilizarov技术矫正各种复杂畸形或重建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简单的手术操作,以及安装不同类别的外固定器械,是为术后的时空调节创造条件,患者术后整个调节治疗过程中,某一肢体单独的空间与单独的时间事实上不存在了,医患双方、肢体的即时形态与器械构型的三维空间与时间调控,已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份“时空”。对局部的活体组织而言,通过牵拉力的刺激恢复了组织细胞分裂的再生能力。从成年人局部组织发生学上的结果来看,原本缺乏生机的病废组织通过牵拉力的刺激,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出现细胞分裂、组织再生修复残缺的能力,重现再生能力的局部组织在某一个时空阶段,可以认为出现了返老还童的结果。

外固定器特别是Ilizarov法的问世,使得可控制的组织牵伸成为可能,为解决用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手术试图在手术过程中,将几年甚至几十年逐渐形成的肢体畸形一次完成畸形的三维矫正,并没有对时间作为一种治疗的因素去调控。Ilizarov法则因增加时间这个可调节的变量,所以是一种顺应生命本质的四维相矫治方法[5]。由此,“张力-应力法则”是手术与非手术构想的产物,是一个哲学思想涵盖下的医学原理与技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人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智慧的代表,也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与近代哲学体系的架构。人体也是由碳、氢、氧、氮等几十种元素组成,通过几十亿年的时空变化、自然选择与文化选择造就了人类今天的体质与社会形态,个体生命物质的有无,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轨,量变到质变,无不遵循宇宙的基本定律。因此,所有从事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医生都值得思考:既然生命的存在与消亡是时空的一种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均受物质影响,医师所采用的一切医学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属于物质的范畴,我们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将时空一体的四维相理念引入到临床思维与医疗工作程序中。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里奇,著,郑志丰,译.时间简史[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4-45.

[2] [英]史蒂芬·霍金,罗杰·彭罗斯,著,杜欣欣,吴忠超,译.时空本性[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5.

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大多停留在概念的阶段,缺乏因地制宜的技术。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较多,不仅需要满足建筑一般特性,也要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绿色建筑技术指导》的相关标准,并且需要与当地的地域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问题:

(一)利用自然阳关,实现节能环保

对于严寒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用地条件、周围环境、群体组合、局部气候条件以及空间环境等因素,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性,同时也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尤其要重视对水、阳光、空气和风的利用,将这类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减少建筑物的耗能。在建筑物朝向的设计方面,应该以气候条件为出发点,对住宅的窗墙面积、层数、围护结构、轮廓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建筑物在冬季能够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此外,在建筑物朝向的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貌、地形、城市道路系统、建筑群组以及小区规划结构,实现节能环保的实际要求。

(二)综合考虑冬季防风与夏季通风的实际需求

对自然风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加强建筑物之间的对流与热传导,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如果未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常会导致建筑物局部风速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正常活动。从这一层面而言,对于严寒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要做好冬季防风工作。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到当地的风向与风速,实现冬季防风以及夏季通风的目的,同时,将建筑物遮挡作用利用起来,分析居民对于风速的实际需求,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此外,还要对建筑布局的位置与开口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防止局地疾风的出现,并根据冬季风的强度与走向设置好科学合理的防风屏障。在哈尔滨中传科技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双L型设计。将两栋L型建筑沿基地的东、北、西侧布置,将南侧作为整组建筑的入口,利用建筑实现冬季防风。

(三) 科学布局、规整平面,控制好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对于严寒地区建筑平面的布局设计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气候因素,采取集中平面布置的方式进行,平面形状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表面积,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能耗。如果建筑物底面积不变,只要增加建筑外表面积,其散热面积也会相应增加。此外,建筑物平面凹凸情况越严重,节能效果就会越差。因此,对于严寒地区建筑物的设计,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大进深,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绿色节能的实际要求。

建筑物的体形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美观,与环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必须要控制好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有关的调查显示,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增加0.01时,其能够指标就会增加约2.5%,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必须将体形系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青冈县人民医院的设计就体现了严寒地区医疗建筑的特点,与南方多数医疗建筑结合环境的水平布置方式不同,青冈县人民医院项目采用了相对集中的布局。与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比,严寒地区更多的是冰天雪地的气候,所以设计将建筑尽可能的集中在一起,尽量打造宜人的室内环境,使患者可以再建筑内完成全部医疗活动,从而避免寒冷天气的影响。

(四)兼顾好冷环境与热环境的区分

为了满足建筑物绿色、环保、节能的实际需求,除了要进行空间布局设计以外,还要做好冷环境与热环境的区分工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建筑物不同房间的使用状况不同,人们对于不同区域的冷环境与热环境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建筑物的冷环境与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分,对于热环境质量需求较高的房间设置较高的温度,对于热环境质量要求较低的房间则可以降低对温度的质量需求,这样就能够实现热能利用的最优结果。在中国人民解放局第二一一医院内科病房楼的设计中,我们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病房布置在阳光充足的南侧,将医疗附属房间和医护工作房间布置在了北侧,这样不仅是从患者的角度来考虑同时也为节能做出了贡献。

(五)合理的设置建筑物的入口

建筑物的入口是建筑的主要开口,在严寒的冬季,建筑物的入口也成为唯一的开口,因此,要设计好建筑物的入口,防止外部冷空气直接进入建筑物之中。在入口位置的设置方面,应该与平面布局相结合,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根据周围风速的变化情况合理的设置好建筑的入口,减少冷风渗透,降低建筑物的综合能耗。在入口形式的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保温措施,为此,可以设置好门斗,门斗不仅能够形成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门斗能够避免冷风直接进入室内,减少由于空气流动为建筑物带来的热量损失。这一方面在大型商业建筑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因为商业建筑中是人员使用最为频繁,人员出入次数最多的建筑类型。我们在哈尔滨设计的所有万达商业广场项目中,都设计了三道防寒门、二个防寒门斗、二道热风幕来阻挡寒冷空气的进入。

(六)利用可再生资源

篇4

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更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分子层面许多都还没有被完全的量化,而是记录在医生的经验当中。医院也已经采集到很多数据,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基本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而这些其实就是做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数据。

医学大数据发展有三大价值驱动力,首先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或者是健康质量的不断追求和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在高品质生命健康需求下促使成的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后是基于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临床手段不断丰富,临床治疗质量不断提高,这就是整个医学大数据价值驱动的核心。此外,巨大的患者人体组织器官替换的市场需求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整个再生医学行业的大背景是全球每年大概有8000多万的各种组织器官的需求,包括脏器器官、软骨、胰、颅颌面、眼膜等,目前只能通过捐献满足,而捐献所能满足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众多科学家希望可以获得除了捐献以外的方式来替代和满足大量的需求。脱细胞异体移植是正在研究的一种方法,即从供体上取出的组织脱细胞后,种植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移植到新物体上。比如猪或牛跟腱组织取出来进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异体组织移植。自体移植的方法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而异体移植也可能因为分子层面未被认知的部分影响生物的生存。所以,眼下的科学家研究采用人工合成、天然高分子或者生物仿生等材料,构建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如骨骼的结构,把细胞种植在上面,然后再做培养骨骼的移植,目前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每个人的人体骨骼从头到脚的结构都不一样,不同骨骼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的是起支撑作用,有的是为神经和血管等提供营养供给载体,有的起保护脏器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骨骼等受损组织器官的微结构进行精准构建,而组织器官微结构的精准构建需要通过艾科赛龙进行精准的解析并构建,然后才能提供给临床去做治疗。在中国通过捐献方式获得器官移植的每150万人当中,只有1万例获得捐献,其余的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癌症、新发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数量,再加些意外创伤、事故等患者人数,再生医学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并且日趋紧迫。

国内对精准医疗的理解主要是停留在基因层面上,而精准医疗的概念在外科领域最早被提出,精准医疗其实是针对个体化治疗的、针对个性化各器官的医疗服务。例如,骨组织的修复,完整的骨组织功能重建,需要匹配生理环境,这也是精准治疗的范畴。重塑精准医疗的整个流程首先是基础数据的采集,这是医学大数据的挖掘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方式很多,包括临床经验数据、自动化设备的影像数据(CT、MRI)、基因测序数据等。其次是数据的解读与分析,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医学数据进行挖掘。接下来是临床治疗和技术支持,把数据解读和分析的结果变成实用、落地的产品或方案,用于临床治疗或技术支持,如个性化解决方案、手术导航板及个性化植入物等。再者结合个性化治疗的量化指标,跟踪随访、复诊,形成精准医疗的闭环。最后,将汇聚众多的临床经验、数据进行完整的解析与融合,形成精准医疗完整的路径和思路,从而建立巨大的精准医疗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含外科,也会涵盖内科。借助这样一套巨大的系统,将骨骼等外科以及脏器等内科学所涵盖的组织器官量化解析,从数据开始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

数据融合让结论更精准

人体生理环境下各种数据是有相互关联性的,单个数据拿出来,如影像数据与血液的检测数据,与单个细胞或者干细胞是什么关系?在人体外的彼此间的关系不大,所以必须构建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模仿人体真实环境。搭建这样的系统涉及的数据非常庞大,通常需要通过多层的运算,应用较为普遍的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架构与人体神经系统有些类似,通过计算机模拟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来构建,据说谷歌已经可以建立50到100多层的神经网络运算,而通常应用只有几层。在实际应用中,艾科赛龙没有建立那么复杂的关系,但会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人工神经网络的单神经元通常由计算单元、连接单元和计算结果组成,再由多层神经元建立神经网络。计算单元对外面获取的信息进行计算,获得信息分配的权重,也是经验值,对计算结果再进行加权、综合等处理,经过多层的运算,就形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架构。

篇5

作为上海参与2010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从设计规划到技术和产品的选用再到施工与运行维护,沪上生态家暗藏建筑节能十大前沿技术: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LED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PC预制式多功能阳台、BIPV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

“也许,这在2030年就可成为现实。”工作人员表示,沪上生态家有30%是未来的前瞻技术,70%是既有的成熟技术。

徜徉在世博会场馆中,不仅是沪上生态家,低碳理念的建筑设计可谓无处不在:万科的展馆拿出麦秸秆作为建筑原材料,打出主题“尊重的可能”;世博中心采用LED照明、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和雨水收集等多项节能环保技术;世博会零碳馆总协调人陈硕认为,节能减排最美好的例子就是零碳馆,对气候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使得居住者不用交付水电费,但是造价比同类型普通住宅高15%……利用新技术和新系统减少城市建筑的碳排放,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是本次世博会的一大关注焦点。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称,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来自建筑物的能耗。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房屋正以天量增加。美国现约有3000亿平方英尺的建筑物,而中国在未来15年内将新建同等面积的建筑。如果中国还以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那样的方式建造房子,那么必将面临能源危机。

自从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就成为房地产业的一项革命。万科董事长王石、万通董事长冯仑纷纷为低碳住宅摇旗呐喊。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临港、虹桥和崇明三个低碳实践区。开发商看到了低碳产品的巨大市场前景,纷纷开发低碳楼盘。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运营副总裁李敏称,今后的房地产行业,低碳住宅将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低碳产品将是未来市场最基本的入场券。

国内房地产部分企业正在积极推行低碳住宅的概念,但与低碳住宅相配套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能否持续正常运转还无定论,整个行业的低碳标准统一、与低碳有关的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还是空白。

对此,复旦大学环科系教授戴星翼对世博中低碳住宅的推广前景表达了观望的态度:“这些技术是否可以达到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扶持;二是在它的生命周期内,是否有净环境收益和净能源收益?也就是说要防止顾此失彼的现象,要达到一个市场和环境的平衡点。所以,这些样板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考虑。”

就现阶段的实际条件,有能源专家建议,把所有建筑物的屋顶涂成白色以减少吸收太阳热能,这样达到的效果相当于减少汽车在公路上排放二氧化碳11年之久。

篇6

说到抗衰老,估计大多人只会想到面部皮肤年轻化,李兆麟告诉记者,皮肤年轻化只是抗衰老工程的一部分,要抗衰老,首先要弄清衰老的概念。衰老实质是一个自然的进展过程,加速衰老的因素有很多,“摄取热量过多,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食物,易致肥胖,加重心脏、胰脏、关节负担,其学理原因是自由基及糖化反应,会加速衰老。”李兆麟以一项实验为例,实验中减少喂食三分之一卡路里的猴子,比任由自己喜欢吃的猴子活长30%的寿命。他说,这项结果也适用于人类,一个人如果过量饮食,可能会因有害物,如自由基及糖化反应,增加生理负担,人体机能就会呈现出老化;如果减少不必要热量摄取,少些毒害负担,也许能多活三分之一的寿命。另外,运动少、饮水过少、吸烟、酗酒、乱吃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衰老的原因。

“抗衰老理念不仅指外在的年轻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即由内至外的整体年轻,当下十分流行的整形美容经济并不能代表抗衰老产业,充其量只能算是其中一个小项目。”李兆麟说,单纯的外部抗衰老,起不了根本的作用,如贫血或消化系统问题而致脸色差,只要改善贫血或消化问题,不只肤色能改善,就连肤质都能变的有光泽弹性,注射肉毒素或玻尿酸是无法起任何作用的。从内而外的调理是解决问题的王道。据李兆麟介绍,近几年,在他成立的台湾抗衰老再生医学会及海外专家学者协助推动之下,台湾的抗衰老产业已逐渐发展起来,甚至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已委任李兆麟为会长,为未来的准医师们开设一门“抗衰老功能医学”,而民众茶余饭后也不再只围绕疾病、美容等医药健康的话题,更多关注于超前的维护健康与优化身心功能。抗衰老的理念实际上与国家“十二五”在卫生健康的规划与发展方向是吻合的。

李兆麟从事抗衰老事业13年,通过“内外同治”,让无数人获得了健康和年轻态。在与患者的接触中,他积攒了很多感触深刻的心灵故事,在李兆麟的患者当中,有一位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完美但绝望的黄女士”,40多岁的黄女士,美丽与智慧兼具,留美取得艺文硕士学位归国后,经常有机会演出及主持媒体节目,嫁给上市公司的成功企业家后育有子女,家庭幸福。然而,看似羡煞所有人的顺遂生活,黄女士却表示不希望活下去了!经抗衰老功能医学检测发现,她喜悦、兴趣、爱、活力、睡眠等的神经传导物质全数不足,致使生活充满了负面因素,经过李兆麟精心的调理,她慢慢恢复过来,前不久在给李兆麟的信中,说自己已经找回了快乐与信心,感觉瞬间年轻了十岁。类似这样传统医疗院所检查正常,但实际身心不健全的故事还有很多,李兆麟说他曾思考是否有足够题材写一本这类心情故事书来勉励失望无助的人,结果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他就能回想到一百多个案列,而每当回想起患者愈后如获新生的笑容,便是他无怨无悔推动抗衰老功能医学的动力。

“治疗疾病已不再是尖端医学唯一的的目标,如何提升人身心灵的健康,是未来的趋势主流,也是抗衰老医学的努力方向。”李兆麟说,人类的时钟一直在走,我们无法停止时间的走动,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抗衰老的科学技术,让人活得更年轻、生活质量更好。让“抗衰老”走进更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长寿、高质量地生活。因此,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内外都健康”的抗衰老理念非常重要。

衰老或“可逆转”

衰老不可抗拒,每个人都必然经历。而李兆麟认为,从健康角度来说,抗衰老也可以有“逆转”之能。

“说抗衰老只是延缓衰老,很悲观。如人减少热量,可多三分之一的寿命,这不光是外表年轻态,更有内在功能的提升,如使一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关节病痛减少。”李兆麟认为,抗衰老在有些方面是可以逆转的,虽然衰老具有普遍性、渐进性、蓄积性,从70岁逆转到20岁是不可能的,不能返老还童,但让70岁的人拥有四、五十岁的身体机能是可以做到的,“站在健康的角度,这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逆转’”。患者得以健康“逆转”的实例也不在少数,李兆麟曾经接收过一个因严重车祸致脑脊柱受伤的病人,因为脑脊柱创伤及内外伤失血过多昏迷多时,获救出院后,神经已严重退化,智力行为退缩至幼童一般,生活无法自理,失语并无法读写文字,医学中心动员权威医师医治数年并未改善,所幸家人不甘心放弃,经介绍找到李兆麟为她医治调理,短短几个月后,她自己说神经好像搭上线了;子女反映她生活原无法自理,现在居然还能照管别人;朋友认为她的交际对谈已如同正常人;失去的外语能力也能和李兆麟沟通无碍;本来无法阅读书写,现已能在家中抄写佛经。这些是李兆麟原先都不敢预期的。

李兆麟也为自己做抗衰老调理,他说十几年前因从事一般诊所工作,工作忙又没抗衰老方法,身体状态很差,现在定期调理,他感觉现在比十几年前还年轻。正因经历无数抗衰老的神奇案例,李兆麟越来越痴迷于抗衰老钻研,从一名儿科医生转为了抗衰老专家。

李兆麟同时也强调,抗衰老主轴是预防保健而不是去对抗疾病,所以不会去排斥、侵犯传统医学的专业并抢其饭碗,其主要针对亚临床(无疾病症状)患者、亚健康患者和健康人群,阻止疾病的发生,使其少吃药,少受痛苦。李兆麟认为,现代医学日益人性化,应着眼于降低疾病风险,减少吃药、住院、这不能吃、那不能做的困扰,而得病后这些一般都避免不了,如糖尿病,等到检测出指标时就已经晚了,疾病一旦形成,就得吃药;如果在这之前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身体的糖化作用太多时就控制,即可保持健康及生活质量了。“因此,关键就在于控制疾病的真正发生,抗衰老正是基于此,在你还健康的时候就看医生,筑起‘安全网’。” 此外,抗衰老在“治病”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抗衰老的“衰”主要是功能衰退,患者不一定是老人,有很多是偏离了“正常”的年轻人,甚至是小孩,通过抗衰老的科学方法,进行功能提升,可以实现“拨乱反正”。

对于抗衰老的方法,只要是安全有效并有科学实证的方法都是可取的,中医当然也是抗衰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兆麟说,中医对抗衰老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就有抗衰老的精辟论述,《神农本草经》也列有上百种“轻身延年”的抗衰老中药。李兆麟告诉记者,中医药在抗衰老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已有研究证明,中药材黄芪在清除自由基、对抗氧化能力、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和延长细胞寿命方面效果良好,有科学家进行实验后发现黄芪根部萃取后的中医药方能改善端粒长度,有出人意外的抗衰老效果。“但中医的准确检测有一定难度,规范化、普遍应用还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改变观念与成见,采用中医和西医结合。”李兆麟说到。

据李兆麟介绍,抗衰老的方法除了抗衰老功能医学、压力疲劳评量管理、基因环境医学、干细胞应用、中医学等医疗应用,还须执行良好生活型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才能将身心调理至优化。但医学技术各有长处,也都各有盲点。因此,治疗方法要综合化。同时,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也要采取个体化调理,“比如我急需水,那么你给我再好吃的饭也解决不了问题,同理,干细胞的作用好,但不是说一个人休克了,把干细胞打进去就好了。一定要找准患者的需求,要先了解身体的‘数据’,对症调理。”李兆麟如是说。

抗衰老利国利民

常听人说:“病不起!”一朝得病,十年困顿,可想而知,医疗花费往往数目不小。李兆麟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国家在医疗的支出都相当高,甚至有人戏称医药支出是很多国家的杀手,越讲究福利的国家医疗支出就越高。可见,不但个人病不起,对国家而言,医疗支出也是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够减少生病、减少医疗给付,岂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抗衰老能够提升人们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支出,国家可拿出更多的钱干其他的事。而且身体好了,能给国家带去更多的财富,所以,抗衰老可以做到利国利民。”李兆麟自豪地说到。

正因为如此,随着科技与医疗的进步,抗衰老、美容、再生医学日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吸引了大量医学人才投身研究。李兆麟说,为了让这个新兴的医学有更健全的发展与进步,他在2008年召集国内外一群在相关领域已取得成就且抱有极大兴趣的医师、专业人员,创立了“台湾抗衰老再生医学会”,旨在为推广抗衰老及相关的预防医学教育,提升民众身心的健康。他说,学会将定期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通过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座谈会、培训课程等,为抗衰老医师及民众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作为学会理事长、抗衰老的权威专家,李兆麟除了在诊所服务病人外,还时常应邀四处讲课,培训医师。据李兆麟介绍,学会有抗衰老医师的教育和培训认证,多次举办抗衰老保健师、美容师等培训,除了学术授课,还有操作培训;另外,他还把抗衰老功能医学带到了大学里,与台湾科技大学和中山医学大学等合作开办学分班,讲抗衰老功能医学,每个礼拜有两个小时的通识课程。“中山医学大学第一次开班,报名一下子报满了,有很多外面的医生也来听课。而在台湾科技大学开设课程今年已迈向第六年,每学期约有上千名学生报名选课,但因教室容纳不下,只能限定一百二十个名额,很多学生就围在过道和教室外面,场面很壮观,我当时特别欣慰。”李兆麟说,抗衰老医学在大学里非常受欢迎,无论是医学领域或非医学领域的学生都有极大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说从大一到大四都无法“抽到”上课资格。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衰老医学将更能发挥其优势,李兆麟认为,抗衰老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可能超过医疗美容。他解释说:“肉毒杆菌一生不会打很多次,也不是打越多越好,市场会有轻微的泡沫化走向;而身体的调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的,是长期需要的。另外,医学美容的顾客可能是今天去你的诊所,而明天另一个诊所仪器先进、价格更低,顾客就流失了。而作为长期的身体调节,顾客忠诚度较高。因此,抗衰老这个市场不会退化。”

李兆麟说,“抗衰老”不是达官显要及有钱人的专利,未来他将致力“抗衰老”简单化、情趣化、生活化、大众化,让人活得更年轻、生活质量更好。

篇7

关键词:当前;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noted that several issu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path.Keywords: current; how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

2 发展低碳经济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其深入发展势必出现这样的结果: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心将由占有能源向清洁使用能源转变。所以,低碳经济的背后实际是能源使用技术、经济发展的世界支配权争夺。可再生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

2.2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在产品经过消费完成它的使用价值变成废弃物后,不是简单抛弃,而是经过处理后变成再生资源回到生产的源头上。有人把这种方式方法总结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项原则,并把这种方式下的资源利用模式概括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1990年英国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2.3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代价,也由此逼出了“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这两个节能减排“硬指标”。与节能减排概念有所不同,低碳概念包含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两大部分。这意味着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同时,必须持续加大对新能源开发的力度。

2.4 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大致分为低碳消费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主要涉及消费模式的选择。例如,倡导居民选择环保产品、购买低能耗的家电等。后者,低碳生产,即生产一件产品所产

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2.5 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

从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条件来看,最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可能是,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风能、潮汐能产业,海水氢能源产业等等。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酝酿的这种新兴产业革命机遇,并在国家战略、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规划等领域内有所提前准备,待新兴产业革命机遇来临时能够充分抓住这种机遇并以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这应该是更为重要和紧迫的。

3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3.1 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 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3.2 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应该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行业,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它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广告、旅游、新闻、出版、 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我国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制造”,更应该关注“中国创造”,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 设计制造品牌” 三个环节,我国仅仅拥有中间的制造环节是不够的,中间制造环节正好是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的环节。制造业前端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开发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后端的品牌是与产品的物流和销售网络平台的搭建密切相关。而先进制造业的前后端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属于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

3.3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 “富煤、贫油、少气” 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4 构建以点带面的低碳经济试点区

低碳经济也需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发展模式转型的试金石。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也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上海和河北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了“低碳城市 ”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上海与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5 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要强调我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在《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框架下,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正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4 结论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参考文献:

篇8

2.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

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篇9

一、绿色GDP的概念

1.GDP的概念

GDP是一个国家在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从不同角度,有若干计算GDP的方法。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下表是2009年世界各国GDP前十名的对比情况。

2.绿色GDP的概念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GDP存在很多缺陷,比如,GDP衡量的只是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总产出等硬指标,没有体现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收入分配不公、犯罪成本(黄、赌、毒)、家庭劳动价值(合法和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及社会保障(失业)等。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方法就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国家真实的经济情况。

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利首次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生态成本后的国内总产值。1997年,世界银行正式推出“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此,“绿色GDP”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价值被统计学家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SGDP,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我国统计学家则称其为绿色GDP。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3.绿色GDP核算发展的现状

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挪威、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与资源问题,并着手进行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研究。比如芬兰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森林资源和空气排放的核算,采用实物量核算法;而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的核算,则采用价值量核算法。

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绿色GDP核算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欧盟统计局编写出版了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核算框架和操作手册。

从2003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2004年,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在十个省市开展绿色GDP的试点工作,这十个试点省市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并得到了相关结果。

二、绿色GDP核算方法

核算绿色GDP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各项资源和环境成本,再在此基础上对GDP进行调整。公式如下:

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成本+环保收益

其中:

资源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污染损失+生态破坏损失

(一)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它们耗减成本的核算不同。

1.可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可再生资源耗减成本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情况是经济活动中合理使用资源,未超出资源自我修复和繁殖的能力,资源总量和质量并不会受到影响,此时无须计算耗减成本;第二种情况是不合理使用资源,超出自然资源自我修复和繁殖的能力,但尚未造成生态的退化和严重破坏,如滥伐林木的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间较短,可能引起的生态后果还没有体现出来,这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可采用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包括初始恢复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两部分。初始恢复成本是指补栽树木、补种草地等耗用的材料费和人工费用等,后期维护费用是将这些自然资源维护到可使用状态所需的必要费用。

2.非可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非可再生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随着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开发使用,其储量会越来越少,直至零,因此非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比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要大,计量起来相对较难。要对非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进行计量,必须取得其耗减实物量和单位价值量指标数,但目前我们只能获得非再生资源的市场价格,而对资源本身真正的价值我们却无从选择,因此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或替代成本法进行核算。为了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不使其很快枯竭,可采用替代资源或能源,并用这些替代资源或能源的生产成本作为非可再生资源的耗减成本。

(二)环境保护成本的核算

按照投资主体不同,环境保护成本可分为政府环保成本、企业环保成本、民间环保组织和个人成本。三者在资金量、投资范围和效果直接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应当分别核算。

1.政府环保成本的核算。2006年财政部正式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预算支出科目,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环保投融资体制。政府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的三项约束性指标。要实现“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目标,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加了环保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正在以每年18%的增长速度投入到环境保护中,预计环保总投入将达到14000亿元。为正确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投入和环境代价,必须将各级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实际投资总额纳入GDP的核算范围。

2.企业环保成本的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环保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成本;2)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处置成本;3)绿色采购成本;4)环境管理成本;5)环境保护的社会活动成本。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要求,对企业发生的环保成本应当分别采用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核算方法。假如环境成本的发生达到了以下效果,应当将其资本化:1)提高企业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或改进其安全状况或提高其效率;2)减少或防止可能由今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3)保护环境。例如企业因为环境原因购置的厂房和设备,能使企业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获得经济利益,就应该将其资本化,并在利益实现时通过折旧等方式计入当期损益。而许多环境成本并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只能使发生的当期受益,如环保设备的日常运营费用、与当期经营活动有关的废物清理成本等,对这些环境成本应进行费用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无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环保成本都纳入了日常会计核算,并在GDP核算中得以反映,所以就企业投入和发生的环保成本而言,无须再对GDP作进一步调整。

3.民间组织和个人环保成本的核算。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界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已成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并不断推动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间组织和个人环保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统计估计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如上所述,74.7%的环保民间组织有年度工作报告,我们可以从年度报告中获得环保支出情况,对于其他未提供报告的,可以采用统计估计等方法,例如将公布报告的组织的平均环保成本,作为计算其他未提供报告的组织的环保成本的依据。

(三)环境恶化成本的核算

1.环境污染损失的核算。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如果超过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将造成多种不利影响和损失,导致各种直接经济损失,并需要当代人乃至后代为治理污染付出沉重代价。

(1)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1)生产率变动法(changes inproductivity approach)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影响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环境质量看做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会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后两者是可以观察到的并可以测量的。例如,化工厂的污水排放对厂周围的农业生产率有不利影响,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业收入降低的损失。不排放污水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农业产量会逐年提高,而在排污情况下,随着污染累计效应的增加,产量会逐年下降,这种生产率的变化是可以测量的。农业生产减产的损失可以用农产品的减产量乘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2)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因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而给生产直接造成的损失(可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测算),而且还表现为因环境质量恶化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因为人们过早得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疾病成本法计算由疾病引起的医疗成本,例如门诊费、住院费、药费、看护费等医疗费用,相当于因环境质量变化而增加的病人人数与每个病人的平均治疗费的乘积,具体计算时可按不同病症分别计算,如尘肺病、放射性疾病、皮肤病、眼病等。人力资本法计算由疾病引起的收入损失,包括过早死亡的损失、劳动能力降低和丧失的损失等几种情况。根据边际劳动生产力理论,人失去寿命或工作时间的价值等于这段时间中个人劳动的价值。一个人的劳动价值是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情况下,每个人的未来收入经贴现折算成的现值。

(四)生态破坏损失的核算

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可分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资源恢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态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价值的损失。生态资源大多是生产所需的材料、原料或燃料,根据这些要素的市场价值,可以计算出生态破坏造成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态资源的非要素价值丧失所隐含的经济损失,这一损失不能或暂时不能由市场决定。如森林资源的水土保持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资源的破坏给后代人利用资源所造成的损失等。生态资源恢复费用是指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投入。生态资源遭破坏后所引发的一些间接经济损失会年复一年地累加下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对被破坏生态资源进行治理,由此发生的费用也是生态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生态破坏损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

1.收益还原法。该法主要适用于直接经济损失的核算,是将丧失的自然资源可创造的收益按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如生态破坏造成森林、草地、耕地、湿地面积减少,从而降低其创造的收益,用减少的面积和数量乘以当期该项资源的单位平均收益,即可计算出损失的直接收益。

2.恢复费用法。将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如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恢复,需要种植草皮或树木等方法来恢复。恢复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补偿费等。恢复费用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计算,以准确反映现实价格水平下的恢复成本。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再生资源耗减成本的重置成本法原理相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破坏都能得以恢复,或者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能恢复的采用恢复费用法,不能恢复的,采用影子工程法。

3.影子项目法。影子项目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某一项目的建设会使生态环境质量遭到破坏,而且在技术上无法恢复或恢复费用太高时,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生态环境功能,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

(五)环保收益的核算

人们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必定会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尽管这些收益可能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可能是未来的而非现在的,可能是隐含的而非显性的。例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减免税款的收益以及为履行环保责任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而节约的利息支出都属于的隐含收益。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后外商投资增加,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就属于间接收益。对于各种环保收益,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按照传统方法纳入GDP核算,无须单独计算调整。如企业环境形象改善后增加的销售收入都将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外商投资增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可以用传统的GDP来反映。

三、结束语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都在资源环境核算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尝试提出了绿色GDP核算方法。但是,由于资源环境成本估价方法和资料来源存在巨大困难,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经济环境核算、计算出一个完整的绿色GDP,也尚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各国研究案例中,大都限于特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如农业、渔业、能源消耗)或特定的资源环境范围(如森林、水、土地、矿产资源、大气环境),而且更多的是集中在实物量核算方面。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测算得到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并未作为各国官方正式数据。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建议,资源环境核算应该合理的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优先领域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核算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服务于具体环境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培植壮大绿色循环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3)全面繁荣城市经济,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继明.宏观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2002.

[2]王磊.中国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与应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7,5.

[3]朱纪红.绿色GDP核算内容及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篇10

1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的背景

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的专业公司为家族企业,主要股东主要是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家族的人。现有拥有职工28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5%。固定资产5600余万元,占地面积共计36000平方米,现共有10条处理工艺系统,包括: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焚烧系统、废包装容器清洗系统、剧毒危险化学品处理系统、工业废水综合处理系统等。

2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宏观环境分析2.1行业环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废物近12亿吨,从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来看,大都停留在筑路、回填、农用和生产建材等较低层次上,而且处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配套的处理处置技术,大部分废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完善和强化管理,促进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固体废弃物行业也存在以下问题:

(1)有关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唯一一个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也是一个笼统的法律,缺少配套措施,基层部门很难执行。其他的零散地分布于其他法规中,缺乏可操作性,造成该行业在无序、无政府状态下自由生存与发展。

(2)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整体薄弱

目前,我国有少数的大中型企业是利用本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回收再生和再利用,这一部分基本没参与市场,直接接受本单位的管理支配。在我国存在不计其数的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以乡镇企业、家庭作坊式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占98%。小而分散,以手工为主,机械为辅,由于涉及面广,造成国家统一管理难度加大。

2.2经济因素

(1)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

从下表中数据统计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稳定的,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表(单位:亿元)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21087124661930067033535339798347288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工业增长势头迅猛

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以后的价值。我国工业增加值每年是稳定增长的,2010年工业增加值比2006年工业增加值多68719亿元。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11月当月实现利润5421亿元,同比增长17.9%。

由以上可知道,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是平稳较迅速的,对于这一点是让人欣慰的。可是,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污染不言而喻是成正比的。因此这将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公司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动力。2.3社会文化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改变以前的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国家将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九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未来5年全国环保总投入预计将达到1.3万亿元。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只是反映“生态文明”的一个方面,目的是要实现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因此,循环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4政治与法律因素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是落后的,1995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此开始了固废污染环境的法律防治措施。2006年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8年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的环保投资“六五”期间为166.23亿元,占GDP的0.5%;“七五”期间上升到476.42亿元,占GDP的0.69%;“八五”期间更高,为1306亿元,占GDP的0.73%;而到“九五”期间,已经达到了4500亿元,占GDP的1.3%左右,几乎每隔五年都以3倍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到了“十一五”期间投资额则达到7000亿元,占GDP的1.4%左右。“十二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1.5%以上,投入总额约达1.4万亿元,可见,为了建立节约型社会,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高污染、高排放、低利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5技术因素

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一般采用处置和开展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即能综合利用的废弃物,尽量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暂时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则采取必要的处置和堆存措施。

目前,我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科研单位和大型公司不断研究和开发废旧物资高值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总的来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还不够高,而且主要用于建材方面。在暂时无法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大多采用简单堆存或储存的方法。但有些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堆存时既没有采取无害化 、固化和稳定化措施,也没有采取流失、防水、防渗漏和防扬散措施。

3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3.1行业竞争者

(1)广西神州环保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神州环保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于2003年4月18日成立的大型高科技环保专业集团公司;广西十大行业集团之一;中国环保产业骨干公司、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公司注册资本6200万元,总资产11000万元,主营污水治理之环境工程和运营服务;生态农业之生态有机肥产品;环境咨询研究以及民用核工业等业务板块。拥有八家控股子公司和一个研究院(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及一个技术开发中心;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营资质(甲级)》、环境工程设计能力证书(甲级);拥有条件优良的环境工程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由以上情况看,广西神州环保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在南宁污水治理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

(2)广西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广西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是在建工程,总投资约3.21亿元,年综合处理近7万吨,服务范围为广西14个地市。该项目设在南宁,服务范围是广西14个地市的全部危险废物(不包括放射性废物)和南宁市辖区内的医疗废物,同时接纳服务区内的医疗废物处置系统产生的飞灰。项目由综合利用工厂、安全填埋场和场外工程三部分组成,工程主要包括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运储存、综合利用、物化处理、安全填埋以及污水处理等。

(3)广西丽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丽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广西民营高科技公司,广西环保协会团体会员。专业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为环保项目提供工程咨询、评估、设计、施工及技术开发等服务。拥有自主产权的《污水治理循环利用综合技术》,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能力评定证书。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实力。

3.2潜在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就是指原来不在这个领域而突然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者;或原本不在这个行业,突然进入这个行业的竞争者;或原本属于同行业,但是不同类别,突然进入这一类别的竞争者。

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领域的技术与环保产业相互渗透。如果这些行业把设备和工艺稍加改造,便可以进行废弃物处理生产,也就是潜在进入者来自于行业外的公司。

进入障碍是一个公司要进入一个市场而要克服那些使它相对于行业现有公司处于不利地位的经济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产品的差异化、资金的需求、转换成本、取得销售通路、现有竞争者报复程度、政府的政策、规模以外的成本因素、经验曲线、进入的阻挡价格、产业的吸引力等。

3.3替代品威胁

对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来说,并无替代品威胁。但是,在废弃物回收中的再生料和再生产品会受到由原生料生产出的产品的威胁。

3.4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方是从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主体。当买方对产业发挥强大的实力时,产业的竞争自然会趋于白热化。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是固体废弃物处理公司,产出的产品都是对废弃物进行了综合处理后产出的一部分产品,产品成本很低,自然价格也低,所以,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还是相对低的。

3.5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卖方是为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提高供应品或服务的人,也可以称为供应商。供应商的地位越高,产业的竞争就越激烈。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广西某废弃物集中处理专业公司提供废弃物设备的,而提供设备的公司有几家,因此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还是低的。另一种是废弃物来源的上游厂商。总体而言,大部分上游厂商要进行前向一体化处理废弃物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和进行人员培训、技术研发,所以其前向一体化策略不太可能。其次,上游厂商处于的行业集中度是相对分散的。再次,寻求其他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的转换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还是低的。但是对于回收利用率很高的废弃物,废弃物处理公司对上游厂商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对于这类的废弃物上游厂商还是有较高的讨价还价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人 人口 人口现代化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提到了有关人口工作的内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人口工作又一次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因此,做好对人口现代化理论的理解与再认识,对于更好的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人口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人口现代化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刘铮教授首先提出的,对指导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人口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并不统一,甚至对人口现代化概念是否成立存有疑义。有的提出,人口现代化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提人的现代化可以,提人口现代化不好理解。下面笔者通过比较人的现代化和人口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对人口现代化理论进行探析。

现代化是受人们的价值观念指导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到文化各个层面的人类文化的进步运动。在有关现代化的理论界定中,不再仅仅把它同现代物质文明等同起来,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被作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学者参考国外现代化问题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标准:(1)具有高度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2)具有高度的法治精神;(3)具有开放的头脑;(4)具有合作精神和竞争观念;(5)具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

我们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人自身的现代化是关键,必须超前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什么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如何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这是非常抽象的问题。而若没有人口的现代化,则很难想象会有人自身的现代化。比如人口盲目生育、无节制膨胀,人口身体、文化、思想素质低下,人口大都分布在封闭的乡村,劳动人口大都在第一产业工作等等,人的现代化便无从谈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具体化;或者说,人口现代化研究是在可操作层面上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人的现代化程度可以通过人口现代化水平得到基本反映;人口现代化研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不仅会对世界人口科学理论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会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二、人口现代化的内涵

人口现代化指的是人口类型或人口变量自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转化过程。这里讲的人口类型和人口变量,不单单是与人口数量、规模直接相关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及有关变量,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人口素质类型、人口结构类型、人口分布类型及有关变量。人口现代化所要探讨的,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社会的人口发展状态,一方面要研究人口发展如何与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人口的优化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问题。

人口现代化包含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没有生育现代化,就没有现代人口转变的完成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也就不会出现建立在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基础上的趋于稳定的人口低增长,或零增长,或低负增长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所以,生育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生育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由高生育到低生育的转变。

人口素质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核心,包括人口身体健康素质现代化、教育科技素质现代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现代化三个方面。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面貌和人类生活。其所带来的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极大的震撼和影响。当今发达国家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一种与信息时代相伴随的知识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并成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在此以前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几百年的工业社会,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资源之一,虽然也对社会发展发生影响,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迅速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新的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口素质现代化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社会制度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口,很难设想会有现代化的国家。

人口结构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现代化,人口城乡结构现代化,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低年龄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高年龄组人口比重逐渐升高,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向垂直型转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现代化的基本趋势。人口城乡结构现代化即人口城市化。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运动: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20%时,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的高水平上出现停滞或略有下降的趋势。

三、结语

人口现代化是在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中人口的发展进程及结果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人口各要素的现代化,诸如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化,人口素质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分布的现代化等。深入了解人口现代化的内涵,扎实做好人口工作,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篇12

财务管理实质是经营资金运动所涉及的事物以及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即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与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对在组织生产和进行交易中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而构成的企业财务活动,且随着再生产的进程,经营资金的循环周转,从货币到物资,从物资到货币的不断转化,这既是资金的耗费和转化,又是价值的积累和提升过程。无疑,财务管理是一种发散性活动,涉及面广,艰巨复杂又敏感,因此,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工作,以便借助货币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组织与调节,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与费用的消耗,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经济价值。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锁定在为实现企业生存、发展与获利目标而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活动上。基于这种战略考虑,财务管理表现出三方面职能:决策计划和控制职能。而会计核算侧重于对经营活动过程的记录和经营成果的核算,相应的两项本能性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核算处于外在的,基础性的一线运营层面,而财务管理多处于内在的、深层次的理财关系层面,它们总是通过各自特定职能,共同在企业价值管理工程中各司其职,添砖加瓦。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参谋助手、效益管理与监督职能等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增强医院凝聚力和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医院管理存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业务发展中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资产管理意识和方法欠缺,资金价值概念模糊,风险意识淡薄,预算管理滞后,成本核算不到位,应收款回收管理力度弱,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绩效管理尚处于低水平。

围绕医院自身特点和工作重心,针对存在问题,从财务角度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更新财务观念,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市场份额。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医院既综合又突出重点,发展优势专业重点专科、急危重诊治。

实行全面预算,对一定期间经营目标、经营决策和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约束。

强化资产管理。明确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树立投融资风险意识,确保资产的价值增值,实行管理观念方法和技术并举,杜绝只买不用、只注重投资不注重回报的现象,资产闲置浪费。

实施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医改后,医院既要保持员工福利稳中上升,还要保证正常业务得以持续发展,必须保证收支有结余,银行有存款,还要有积累(事业基金)都要求医院会精打细算,深化细化管理,进行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