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疗服务范文

时间:2024-01-25 15:5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化医疗服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化医疗服务

篇1

医联体即国外的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早在医改之初的美国,大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和社区医院合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完成一体化健康与疾病相关的整合型服务体系,达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该模式在国外已有二三十年的实践,命名为IDS.在中国,不同的医疗机构互相配合在一起,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的服务,所谓的医联体也就是IDS,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介绍。

在IDS包括很多方面,从社区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到二级医院的康复,覆盖了人全生命周期的从健康到亚健康;以及疾病、重病的全部服务内容。在IDS这个内涵里面,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整合,包括临床服务的整合,医师的整合,功能的整合,行政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等。

刘帆表示,中国的问题在于二级医院跟三级医院抢生意,整个医疗服务配置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协调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造成整个服务导向大医院。所以,迫切希望在北京地区有若干个IDS来相互制约这种无序状态,共同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协调合作,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在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同时改善服务质量。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33

[中图分类号]G271;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互联网+”作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应用“互联网+”视域管理医院档案,为医患提供便捷的档案服务,实现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启动“互联网+”医院档案远程服务,建设“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中心,成立电子档案中心,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民生和谐稳定奏响档案乐章。

1 “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要“敢+能+会”

“互联网+”视域下的医院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新事物,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敢+能+会”,具体实践下列事项。

第一,要“敢”,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医院档案守旧、自封的管理思维,特别是要摒弃医院档案和“互联网+”无关的理念,将“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当作医院档案工作“新常态”,以“互联网+”档案为中心,搭建“互联网+”平台,紧抓信息时展机遇,思考、筹划、实践“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要“能”,这是一种资质,表现为“能搭上+存货多+货质好”,其中“能搭上”知识“互联网+”档案基础的是数字化档案和“互联网+”平台,以及档案的鉴定和解密;“存货多”是指医院档案信息大平台拥有丰富档案资源和海量信息,通过源源不断的资源信息输送,让医院档案资源源头“活”起来;“货质好”是指“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重要民生档案信息,收获良好服务效果。

第三,要“会”,这要讲究手段和方法,是做好医院档案服务。具体到“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可以看到传统医院档案管理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要求,也难以满足患者服务需求,这就需要在“互联网+”视域下,整合多类渠道传递医院档案信息,便捷、快速、最大化服务患者,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

2 “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路径

2.1 “互联网+”创新成果融于档案工作

医院需要启动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开启医院档案数字化工作,利用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基于医院局域网、面向特定区域内的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特定区域内收集、归档管理档案。医院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利用信息系统技术建设医院档案管理平台,将每位患者设置独一的“身份证”,将患者健康档案进行信息化记录,整合后应用于患者健康管理,即查询医院档案信息可以便捷得知患者就医、诊断、体检、转诊等信息,建立患者健康管理信息“活档案”。

将“互联网+”融入医院档案管理,可以从架构设置和操作层面视角设计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从架构设置方面看,“互联网+”医院档案是以患者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整合医院各科室所有信息资源,如健康体检、电子病历、妇保、肿瘤科、计划免疫、儿保和药品管理等应用模块;从操作层面方面看,患者各自持有自己的“身份证”(健康卡),医生持有“绩效卡”,整合患者和医生信息后,记录在医院档案平台。让“互联网+”创新技术,融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为医患提供健康管理档案,并对医生医疗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2.2 走资源为本、高效利用、依法治档之道

“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取得好效果,需要遵循并走“资源为本+高效利用+依法治档”之道。医院档案是医院服务历史的记载,是医院服务活动的完整、真实记录,医院档案管理目的在于向患者、医生提供档案信息,只有真正发挥档案作用,才实现档案的价值。“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应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要,引导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探索数字化档案管理活动,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提升工作人员法律素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档案法律知识培训,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设依法治档氛围,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同样,医院档案中丰富的档案资源和信息,也为“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发展创建高效利用的基础,通过“互联网+”档案平台,可以向特定区域内患者提供远程档案服务,患者可以在平台查询医疗服务档案。“互联网+”医院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利于患者和医生查询、利用档案信息,真正实现医院档案“共享+远程+实时+便捷”的利用和服务。

医院档案是医院历史的记录,是医院文明的传承,是服务患者、医生、社会的先进手段,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适应医疗服务需求,“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要“敢+能+会”,立足医疗服务利益,将“互联网+”创新成果融于档案工作,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走资源为本、高效利用、依法治档之道,深化医疗服务全面改革,服务于患者身体健康,服务于医院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于社会和谐发展。

篇3

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必将导致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变化,也必将产生新的医疗和救护模式。

一、数字化医院的框架构建探讨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必然会导致组织和管理的变化,在信息时代及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将实施组织将“解构”形式。各部门间将采用灵活的团队形式设计和开展自己的工作,取代以往组织层次自上而下的结构形式,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安排作业和任务给员工。医院管理人员将通过网络和互联网应用实施新的医生与病人的对接方式,借助于丰富多样的软件工具箱重组他们与病人的对接关系,降低医疗成本,保障他们的健康。典型的数字化医院,将实现无纸化办公,没有记录表格,没有备忘录,没有留言单,没有护士的笔记或医嘱,节省大量的图表和表格。运用数字化医院的电子工作站,可以普遍用于临床医疗或行政管理。病人的床边,走廊里,医疗检查室,医疗机构和急诊室托架,都将通过局域网(LAN)连接实现与电子工作站的连接。医护人员将成为新型数字医疗团队,所有医护人员将携带手机,寻呼机或PDA设备实施电子办公,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有一个编码密码实施信息系统管理和电子文件签名。从急诊科到重症监护病房,一切都是由电脑控制,而必须用纸的领域如膳食订单或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等,每天下班前都会被扫描归档,并即时销毁。在第二次使用时,可以借鉴前面的将扫描件,实现连续的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应该采用最新的监测,诊断和成像技术,实现企业级的网络传输,建设专门的软件模块,实现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康复室,普通护理楼层和医嘱录入系统,管理病人进入、医疗、输出。通过功能完整,全新,完全电子化的医疗记录,医疗可实现病床瞬间、护理或从外部医院通过电子安全链接的即时治疗。

二、数字化医院构建的成效分析

(一)财务影响分析

改善财务,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是医院数字化改造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国外数字化医院财务状况来看,节约成本是可行的。据报道,总部设在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具有令人垂涎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其管理等级在美国医院前100名内,医院斥资1.9亿美元,积极实施高品质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方案,以实现越级标准,实际中数字化管理每年为医院节约5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数字化医院能通过基于电子商务的举措,降低临床变化情况,如病人逗留的时间。我国部分数字化医院的住院时间达到平均5.1天,低于全国平均7.4天。较长的住院时间将会导致医护资源浪费,对医护成本也是浪费。在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专家通过开发出一种电子重症医学监护和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对重症患者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监护和管理。通过为期四个月的研究显示,实施数字化监护后,严重程度的死亡率减少了60%,住院天数减少30%,并降低28%费用。

(二)医疗质量的改进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将进一步减少医疗产生的差错率。通过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系统,如使用单位剂量用药包上的条形码,可以核对病人的药物订单和药物过敏可能性。在医院里,由于医护人员的粗枝大叶或者管理的不到位,每年都会有1%至3%用药错误。用药错误带来严重的医疗后果,重则导致病人死亡,轻则导致病人残疾而失去了劳动能力,这些都会增加医院的医疗成本及额外成本如法律成本。启用条码的保健用药安全系统则能避免和防止用药事故,帮助医院避免诉讼和成本损失。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将进一步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数字技术和诊断软件也可以帮助诊断错误的问题。X线照片的误读可能意味着乳腺癌的漏诊,而通过计算机辅助检测(CAD)“影像检查”系统进行X光检查能削减50%的漏诊率。

三、数字化医院构建实施中的核心技术探讨

(一)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技术

由于所有的医疗记录必须实现数字化,在数据库中,每个字段使用标准的代码,如??疾病的类别,年龄,并发症,药物使用等,都必须予以体现。这样就可以让病人和家属在线访问(带有特殊的代码,只允许患者的主治医生查看)。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方便查询数据库,并且可以设计个人的、即时的、定制的、回顾性的临床研究,例如通过数据库可以从数据库上千万个相似病例中找出医疗方案和使用药物及使用剂量等。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技术

数字化医院必须建立患者的医疗记录,病人和病人的所有医疗服务可以访问医疗记录提供的网站,部分病例可以建立适当隐私和问责编码保障病人的隐私权。软件自身应该能够不断更新升级,通过一个通用的标识符和权限算法自动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卫生保健提供者处实现数字化的医疗记录。软件甚至于结合家族和家庭构建一个人的综合终身医疗记录,它通过记录病人工作和生活阶段状况给病人提供帮助,例如提醒他们绷带何时可以解开,再例如对感冒用药问题给出建议。这样的系统,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技术,可以做到事前防范、事中规范、事后提醒,这就是所谓的守护天使。

(三)复杂的系统设计技术

数字化软件的设计应该帮助医生医治方案设计实施。在设计中,给予不同症状优先级别。同一手术室,谁先用谁后用,软件应该按优先级别作出选择和安排。必须建立比人类大脑可以掌握更复杂的系统实现从护士站到整个医疗保健机构的监控和实施。这就需要软件具有复杂的系统设计技术,实现智能管理功能,而不是单一的记录功能或简单的管理任务分配功能。

数字化医院的时代即将来临。无论数字化医院如何发展,更好,更快和更便宜是其发展标准!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卫生行政人员、医生和护士将至少有一个手持式个人数字助理,实现互联网上的沟通,永远是全天候的电子连接医护方式,以适应于人们的快捷方便需求。

篇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医院如何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以及与社区、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接口需求等日益要求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而引出一个概念:数字化医院建设。

数字化医院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医院形态,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建立的一种面向社会、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系统[1],其网络设计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数字化软硬件技术,在目前医院局域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组建最为先进的网络硬件平台。其实践目标是要实现医疗信息的集成一体化,形成数据安全严格控制、数据信息流畅调用、业务运作智能预警的网络化医疗信息系统;其社会目标是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简便、透明的人性化、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其价值目标是为了有效地优化医院的医疗、人力、管理资源,全面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在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2]。

通俗地来说,数字化医院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包括三个部分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归档系统(pacs),这三大系统中又分支为挂号、收款、药房、药库、物资管理、住院管理、电子处方以及护士工作站、院长查询决策参谋、信息统计、后勤管理、医保管理、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实验室信息等子系统。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构想模式可分为临床系统电子病历、医院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管理系统、检验信息、药物及物流管理系统和医保电子商务系统六大功能模块。其中, 电子病历是核心,数字化医院的应用系统建设必须以围绕电子病历建设为主线,所有医疗数据都要统一体现在电子病历之中,实行全面规划、分布实施、完整构件的建设原则,并根据医院的自身条件逐步展开; 医院管理系统要解决的是将医院的局域网信息系统转换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采集、查询、统计、分析的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的构建必须以涵盖医院的业务管理来展开,如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就诊管理、住院管理、医疗管理等,在满足医院日常业务自动化管理的同时,最终要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分析;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管理系统是成功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关键,它是未来医院无胶片化的发展方向, 也是实现远程医疗援助和诊断的有效依据,该系统牵涉到众多高端医疗设备的网络接入,数据标准最为复杂,数据存储量和传输量也比电子病历大很多倍,而且还存在数据的无损压缩、存储、显示等应用需求,因此,在前期网络硬件框架的建设中,必须对整个院内主干网络和系统架构予以全面统筹考虑; 检验设备主要是通过管理系统与电子病历接口,使检验数据融合到电子病历中,其建设必须以电子病历数据结构为标准进行接口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药物及物流管理系统属于医院的保障体系,其建设是对医院的管理和运行的根本改变,重点围绕无纸化处方业务的开展对药房药源流动业务进行流程优化,做到病人未到药已备、病人一到药已齐,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排队取药的等待时间,并根据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设备和物资,提高后勤物资供应的服务效率。此外, 数字化医院还要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有良好的接口。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目前各地区、各类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各种商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各类特种疾病长期门诊及普通门诊医疗保险等)政策及体系各不相同,各自也都有其不同的网路开发与应用程序,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做好与各医疗保险系统的接口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最后,数字化医院与医院的电子商务建设以及与社区居民管理也需有一体化的扩展接口,使医院向社区延伸,变被动求诊服务为主动保健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数字化医院扩大医院的影响力。

如今,国际形势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中,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渗透化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目前,由于医院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普遍缺乏,各类城市、大小医院间的差异以及医院信息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不够完善等原因,致使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未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但解放军第五医院、北京安太医院、上海徐汇中心医院、广东省江门中心医院[3]等已率先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为数字化医院的摸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认为, 建设数字化医院既是历史的必然,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数字化医院奠定了基础,医院局域网的发展为建设数字化医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为建立影像存储传输系统提供了技术手段,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为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架起了桥梁,所有这些条件,使得我国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及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篇5

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它把最先进的IT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充分应用于医院临床诊断和管理业务,通过医疗信息由实体化向数字化转变,深刻变革了医院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一、数字化医院概述

1.数字化医院的定义

数字化医院可以从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两个方面来定义,即在物理层面上应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医院空间的智能化、自动化,提供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在信息层面上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的信息采集、保存、传输和处理,并通过临床数据仓库对医院所有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和应用,以利于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2.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框架

一般来说,数字化医院包含两大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每一系统有包含多个子系统。医院在子系统的建设中,从自身条件出发,取舍各异,不尽相同。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02版)将医院信息系统划分为五部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临床诊疗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药品管理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合理用药的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经济管理部分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患者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患者咨询服务等。外部接口部分:提供HIS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的接口。

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BAS)是以医疗服务和楼宇设备监控为主线,智能化应用系统为支撑,建立的医用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基础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管网系统,机房工程系统,无线覆盖系统)、基础应用型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应急广播系统,LED信息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应用型系统(排队叫号显示系统,临床呼叫系统,手术示教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婴儿防盗系统,ICU病房探视系统)及集成应用型系统(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四大系统。

数字化医院系统布局框图(包含部分子系统)如下图示。

二、数字化医院建设热点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手机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高清、无线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疗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请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医疗信息平台,可以用短信、网页、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目前在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可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识、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等。可以说,病人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到出院结账,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

2.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在HIS全面实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住院医生站系统、住院护士站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逐步引入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基于HIS、物联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而建立的辅助临床工作的信息系统,目前的主要应用有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无线输液系统、无线心电系统等。医护人员利用手持无线设备,如PDA或智能手机等,可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生命体征数据、护理信息;查询患者医疗信息,录入医嘱;在床边或输液厅核对患者身份、执行用药医嘱、跟踪记录医嘱执行状况;实现护理监控等。

对于目前未实施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其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仅延伸到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等建立的移动医、护工作站,可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到病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健康物联网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业中的应用是健康物联网。健康物联网是通过健康传感装置智能采集人体的生理和运动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经过传输网络,将健康信息送达信息决策中心存储,并对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后端智能),最终实现一条龙健康服务(健康提示、报警和紧急救援等)的智能网络。

当一位病人在外病情突发时,随身穿戴的健康传感器发现采集的生理信息异常,经过简单的分析(前端智能),发现情况紧急、需要抢救,携带的监护系统在发出报警的同时,通过3G网络将求救信息发送到紧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云计算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智能决策,启动服务决策。服务中心通知救护中心抢救,并将病情和抢救方案同步传输。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可确定病人的位置,并确定最佳行驶路线。健康物联网将提供及时而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4.电子病历标准化

电子病历标准化,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报告共享,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报告的互认,以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这与目前国家倡导的医疗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能是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Patient Referral),即当一个患者从一个社区医疗机构转到一个医院(或者相反的情况)的时候,两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数字化医院建设中需把握的问题

1.整体规划。医院全面数字化是一个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无论从战略上或从战术上,从硬件上或从软件上都必须先进行整体地调研和规划,才能为后续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打下基础。

2.全面集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是医院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必须对不同厂商的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充分集成,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数字化医院体系。

篇6

中图分类号: TU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开始从管理为中心逐步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专注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学治疗的效率和水平,方便病人就诊,同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提高医院竞争力。

因此,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可以说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化。

2、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有狭义数字化医院概念与广义数字化医院概念之分。

狭义概念:是指医院从战略高度设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集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应用于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的工作流程,财务管理,诊疗活动等,最终实现能够提供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服务的医院。其特征: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广义概念: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运作。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医院。其特征: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

3、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内容

目前,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二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前者指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与临床医学信息系统(CIS),后者指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与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具体来说: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包括门急诊信息管理、住院信息管理、医技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等;临床医学信息系统(CIS)包括急救临床信息、重症监护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电子病历、一体化医护工作站等;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广播系统、中心机房等;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包括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病房监护系统、医用气体管理系统、门诊分诊排队叫号系统、ICU探视系统、系统、手术室综合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示教)等。

4、数字化医院建设

数字化医院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技术待多学科于一体,系统庞杂、功能复杂,工程实施难度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总体思路、做好总体规划、抓好总体设计,否则其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甚至会走向失败。

4.1把握好总体思路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学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的总体思路。通过数字医院的建设,再造医院服务与管理流程,让患者在医院就医的过程变得容易;以医疗业务过程控制为重点,强化医院流程环节管理,帮助医护与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全面的信息标准化与数据采集,信息智能传递与实时共享,有效解决医院内部沟通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使医院信息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领导层能更及时地掌握医疗信息、利用医疗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只要总体思路正确了,方向正确了,那么实施起来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4.2做好总体规划

好的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根据医院自身的特色和需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数字化建设真正融入并成为医院改进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核心环节。

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院通常由几十或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只有进行了总体规划,制订统一的标准,才能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只有通过总体规划,才能将来自不同厂家的各子系统及其应用软件,进行信息整合、汇总和利用,否则医院信息资源分散,相关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利用和业务协作,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不可能摆脱由具体项目驱动或部门间“条块割据”的被动局面,成为制约数字化医院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应整合现有资源,对将建设的数字化医院系统架构进行总体规划。弄清楚弄明白准备建哪些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中的HIS系统和/或CIS系统,还是建筑智能化中的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和/或医疗辅助智能化系统等;先上哪一个后上哪一个;是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步实施等等至关重要。

4.3抓好总体设计

把握好了总体思路,并做好了总体规划,那么抓好总体设计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医院发展已由过去的“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医疗信息流程也随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流转换。信息系统的流程必定以实际医疗流程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流程核心即信息的发生、处理、应用都以患者为单位。因此,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架需要围绕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展开。

具体而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总体设计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数字化基础医疗信息平台设计

该平台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标准性、规范性和可塑性。面向对象设计,积木式系统结构,多层体系结构。通过该数据集成及交换平台,实现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完整一体化。

2、设计制定各系统的统一标准

对各类临床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地表达、组织和存储,以及在此基础上开放各种标准的、符合法律规范和案例要求的数据访问服务,为医院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一个统一、完整的数据视图,最终实现辅助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等。

3、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以临床数据仓库为核心,统筹医疗信息采集和临床数据应用,在逻辑上将所有医疗数据发生源产生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数据管理库中,从而打通医院所有系统的信息通道,从总体设计上避免医疗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产生。

5、总结

数字化医院是科学、信息、技术的合成,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全面实现医院内部医疗教研和医院管理信息、临床医学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处理,实现与医院外部信息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支持医院各项业务和管理信息数字化运作,融合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信息系统三位一体。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充分体现现代化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为患者和家属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生和护士营造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童溶,杨宏桥,赵志云数字化医院建设整体架构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8年第1/2/3期

篇7

在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很多代表驻足在演示大屏幕和大幅展板前,聚集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的解决方案体验区,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一康智顾问深度交流。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服务展览会,CMEF汇聚了全球顶尖医疗行业精英和医疗设备、服务品牌,产品覆盖整个医疗器械产业链,为众多设备厂商、专业买家提供了全方位的行业平台体验方案。本届医博会推出“基础医疗解决方案”这一展会主题。众多知名参展企业纷纷响应,顺应市场与政策导向,推出一系列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以“经济”“适用”为特色,重点提升基础医疗设备配置与服务水平,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从而为更多老百姓造福。CMEF医博会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综合“云”平台。展会集贸易、学习、创新、交流四大功能为一体,服务广大业内同仁。“云”平台理念致力于汇集医疗行业内每一个参与者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展会平台的沟通与分享,为广大专业观众提供维度广泛、便捷易得的优质商务服务。

在蚌埠市卫生局“关于医院建设、规划、发展及医疗信息化应用讲座”上,深圳市一康智科技有限公司胡云总经理和工程师曾云锋先生关于海云工程展望的演说,更好的指导各医院进行医院的建设、规划、发展及医疗信息化应用,使大家对医疗信息化有更加全面及长远的认识。

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一个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将有效地整合社会医疗和服务资源,对于转变卫生发展模式,推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重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在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特别2003年SARS以后,数字化医院成了医疗界的流行词。各医院也不管自身信息化做到什么程度,都在谈数字化医院。可是大部分医院并没有让患者品尝到数字化医院所带来的好处,虽有些改变,但是长时间的排队、信息不透明等现象还是让诸多人一提到医院就头疼。不但患者头疼,医院也头疼,因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不是件容易的事。

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为: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方式网络化、医院管理信息化、医疗服务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支持社区与家庭保健常态化。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宏观层面的问题是认识不全面,专业队伍不足,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重建设、轻管理,重功能、轻规划,重系统、轻人员的现象。另外,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微观层面的问题,包括:筹建规划不明确;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开发信息系统,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或落实不到位;信息中心人员岗位确定不明;日常系统维护、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

篇8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引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使医治过程中的各项采集、处理、保存等各项工作得到最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院诊疗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和推广,将会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

2.数字化医院的现状

2.1 数字化医院的国外现状

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数字化医院早已推行多时,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信息管理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

医疗设备产业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融合了各项高科技技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十分迅猛。随着B超、核磁共振设备、CT扫描仪器等仪器的研发及投入市场使用,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为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医疗界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检查、处理方法。

2.2 数字化医院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才刚刚起步,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准,我国与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十分可观的改善和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自20世纪末开始逐步发展,中国人口众多,拥有的医院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可观。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随着医疗设备研发的不断突破,国内的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智能化的医手段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数字化医院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

3.1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系统的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档案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医疗设备发展的需求,国内各地大型医院相继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疗服务。为了使医疗设备档案更加易于管理和检索共享,可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相比于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可以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不仅要为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做好记录与管理,还要为以往的医疗设备做好系统的分类和补充记录。

3.2 医疗设备质量数字化管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数字化的研发进展也在不停地推进,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归档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医疗设备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某一医疗设备的更替、换新,理应做好准确的记录与处理,管理人员也应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3.3 医疗设备维护数字化管理

保持医疗设备的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医疗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发生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并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维护,既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也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负责的后期维护管理态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医疗设备的维护需要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日常维护、按时检修、定期更换易损耗的零件等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将进行各项维护时,设备前后期的使用状态、设备维护处理的各项详细指标进行数字化归档,通过定期检查维修档案即可知道当前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3.4 患者看病流程数字化管理

由于各项社会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看病流程出现“挂号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状,这种看病流程不仅耗时长、效率慢,甚至还会导致病患无法及时就医等现象。通过结合各项通讯与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的预约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缩短各项就医流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拥堵现象和私人预约的不公平现象。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病患节省无谓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另一方面也为院方和医生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和医院管理的人力资源开支。

4.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4.1 无纸化信息管理模式逐渐成熟

无纸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是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最显著的特征。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既可以有效避免档案的丢失、记录失误等管理问题,也能促进医疗信息档案的共享、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量减少为建立档案而耗费的纸质材料,更加低碳环保、节省开支。

4.2 医疗平台的集成化

数字化的医疗平台将会趋于高度集成化。随着数字化医疗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医疗平台数字化将会更加有利于民众的使用。极度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数字仪器、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来预约挂号、取药等;建立一个透明的医疗平台,不让恶意抢占挂号的黄牛党、票贩子有机可乘,力求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务;合理分配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医生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耗费。医疗平台的集成化,能够使就医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

4.3 电子病历的发展和普及

电子病历是指将病患的就医记录记录于电子档案之中,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管理。病例作为病患在就医过程中的重要记录,记录了病患的病程、就医记录、就医结果、医嘱、用药情况、复诊情况等等,理应保证其正确性并正当保存。病患在就医后期的任何结果、反应,都应该有证可循,确保就诊医生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和诊疗方案负责。另外,电子化的档案方便资源共享,病患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医院就诊也可以依据电子病例来查询病患的就诊经历。电子病历为病患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电子病历会逐渐发展普及。

数字化医疗建设作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融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未来的医疗建设发展,将会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为医患带来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02):5-7.

篇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网络建设 医疗改革

随着医院网络建设的逐步发展,医院的医疗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但与此同时在医院的网络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目前的医院网络建设并不能满足目前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目前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实际应用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加强建议,以此促进医院提升其基本服务质量,实现医院信息共享,促进医疗资料数据库及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1 目前医院网络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医院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之中,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阻碍了目前医院网络建设的实际发展道路,使得网络建设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将网络建设工程落在实处。由于新医改的基本需求,目前医院的基本网络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成本核算系统及物资采购系统等多种软件系统不是十分完善,并不能满足目前医院信息化的实际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致使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没能够满足目前医院的信息交换需求的问题,而且医院的网络建设工程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手段不成熟,而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如何改变目前医院网络建设的实际发展现状,促进医院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每一所医院在进行网络建设的过程之中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 如何加强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过程之中的实际应用

2.1 明确PACS的基本概念,提升PACS的应用技术

其实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是将医院的医疗信息数据及医学影像数据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存储的一种系统,使用系统的便利之处不仅仅在于提升了基本医院工作的效率,同时有能够及时整理好医疗信息,促进医疗信息及数据的进一步保存,并且同时能够辅助医院网络建设提升其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目前医院对于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保存的基本需求,顺应现代医院发展建设的浪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

所以医院在进行网络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在明确PACS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之下,提升对于PACS的应用技术。可以通过加强时效性,完善其PACS系统,实现诊断报告中的进一步数字化医疗信息的传输,还可以加强PACS的后期处理功能,或是对于其基本病例的判别可以自动提供历史比对信息及历史影像功能以方便医疗工作人员进行确诊。所以明确PACS的基本概念,提升PACS的应用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过程之中的实际应用。

2.2 建设医疗信息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PACS模式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实际应用中还有重要的一条功能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及医疗信息的共享。所以我们要加强其基本医疗信息平台的建立,促进医疗信息资料的基本资源共享。全科室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全数字化进行读片,并且还可以及时进行相应的影片调整工作,不仅仅是便利了医疗工作者,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便利病人及患者,应用PACS系统还能够实现患者与专家间进行远程会诊及对话,实现资料病例的传输与共享,以科学化数字化的网络建设PACS系统的应用去促进系统与数据的基本安全,从而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规范医院的工作及服务流程,促进医院总体的发展与进步。

2.3 结合医院网络建设需求,从通用化向定制化方向转变

目前的医院在进行网络建设的过程之中,可以结合目前医院的实际需求,应用PACS的基本系统,从通用化向定制化方向及时进行转变,目前的通用化的基本标准虽然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医院的基本运营要求,但是不同的医院具体情况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无论经营模式及主要的医疗科目等。只有基于医院的实际网络建设需求,从通用化方向向定制化方向进行转变,才能使得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实际应用过程之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与发展,提升了其系统的智能性与科学性,满足医院的个性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针对医院的基本业务弹性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

2.4 提升医院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技术

目前在医院的信息化网络结构建设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医院医疗服务人员对于其基本信息处理系统以及PACS系统软件无法熟练使用,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够满足目前医院网络建设的基本发展需求。

所以医院要通过基本PACS课程培训的方式,提升医院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技术,增强其数字化信息化的全面构建力度,以医疗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3 结语

在目前医院网络建设的应用PACS系统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经验不足、使用方式不当等问题,网络建设发展现状不能够满足目前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实际发展需要,医院可以通过明确PACS的基本概念,提升PACS的应用技术、建设医疗信息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医院网络建设需求,从通用化向定制化方向转变、提升医院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加强PACS在医院网络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提升目前医院的基本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原卫民,冯卫华,徐文坚,纪华众,胡振远,巩丽娟,周杰.PACS/RIS系统在放射科工作流程优化中的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1:1709-1712.

[2]陈维进,查云飞,王弘,甘霖,张士涛.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在PACS评估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3,09:6-8.

[3]徐婷婷.基于HL7的HIS与PACS网关设计和实现[D].南方医科大学,2015.

[4]杨伟锋.PACS系统的存储技术研究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06:1145-1148.

篇10

经过发展,现在华西远程医疗网络有535家网络远程医院,覆盖了中国10余个省市,远程教育培训34万人次,每年有2300例疑难杂症复杂疾病在远程诊断。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认为:“区域的发展,华西医院一家发展不行,还要带动区域的发展。过去的方式是怎样能够通过信息的平台,通过远程的平台来帮助区域的所有医院共同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带动区域的医院共动发展。近年来,我们又在思考另外一种模式来构建区域的医疗模式,构建共赢的发展条件,即托管模式。”

目前,成都上金南孚医院(以下简称“上金医院”)就采取了这种托管模式。上金医院由企业出资建设,由华西医院托管。上金医院的管理团队是华西管理团队的延伸,上金医院要向华西医院的院长报告,这有助于提高学科的建设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西医院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的和云技术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将优质的医学资源辐射到四周,帮助周边的医院培养人才。由于目前基层医院的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很难有时间学习,在线远程培训可以解决基层医院医生的这种困境,它可以在不影响医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帮助医生进行持续培训。2013年,该平台一共开放了300多个专题,到目前为止,平台累计培养了超过160万人次的医生。

项目点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办主任 徐才刚

在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建设了十几个年头,每年还都会有新的发展,且散发出越来越多大的活力的项目并没有几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信息网络平台就是这样的项目,该项目始建于2001年,到2013年已经是第12个年头了。

2001年,华西医院建设华西远程医学平台,面向西部为主的14个省、自助区和直辖市的532家医院。可完成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疑难病例远程会诊。2010年,华西医院建设区域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使用云计算模式,涉及四川、深圳52家医院,多方位协同服务,有效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从远程信息平台,到云技术信息平台,华西医院投入了更大的力度和资源,去建立更强大信息联盟。华西医院院办主任徐才刚表示:“云技术信息平台需要的投入更大,一般的医疗机构要构建这样的平台,困难比较大。”

篇11

“感知健康 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 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 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 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远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 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篇12

实现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信息技术本身不能提高医疗质量,只有把技术与医院的管理、业务、流程以及标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整个医疗过程进行监督、控制、评价和反馈,才能实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医疗信息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利用,使之成为医院管理、质量评价以及临床审计所需的有用信息。

天坛医院:角色定位清晰,干预医疗过程

“今后的医院管理肯定是科学化管理,医院要逐步过渡到对过程的控制和对结果的管理上来,这对信息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表示。

2009年,天坛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始注重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也就是要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怎样的机制才算是长效机制?信息中心作为辅助医院管理的角色就是要通过信息化规范、监控医生的行为,干预医疗过程。

现在医院常说的“单病种管理”即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通过这个系统,信息系统会帮助医生监控患者的病情,对医生超常规的行为发出警示并及时反馈给医务管理部门。在医生行为可控的情况下,监督部门用信息技术检测医院的信息运营状况,监控医生的医疗过程,访问并检查医院最原始的数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利益。

江门中心医院:数字化平台+质控软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