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6 14:44: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

篇1

1 我国农药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农药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合成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2 农药的危害表现问题分析

2.1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2.2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1)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畏。(2)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3)农药对大气的污染。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且污染程度不同。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气流动,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并迁离使用带。在此带中,因扩散作用和空气对流,农药浓度一般低于第一带。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因气象条件和施药方式的不同,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起着重大作用,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在动、植物体产生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富集和致死效应,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业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基本结论与几点建议

我们必需实施持续植保,使植保作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1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3.2 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虫害不易产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优点。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而现在的化学农药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也导致可持续发展策略造成威胁。化学农药虽然能较好地防治食品里的害虫,能较好地促进生产的增长,但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也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现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对防止化学农药危害的研究对于我国可持续森林保护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化学农药污染的主要分类

1.1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化学农药,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的分子结构复杂,品种繁多,生产量大,是现代农药中的主体,其应用范围广,很多品种的药效很高,而且由于它们的主要原料为石油化工产品,资源丰富,产量很大。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农药是杀虫剂,一般常见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敌百虫等,但是杀虫剂在其产品成分中有着对人体也产生极大危害的产品成分,因此人们在对于杀虫剂等化学农药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人体自身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同时,在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所吸收的有毒气体,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等问题的产生。

1.2化学农药残留物质所带来的危害

在使用化学农药后,会导致土壤中残留着很大部分的化学农药成分。这些土壤中所残留的化学成分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动植物定的体内。例如奶牛在吃过带有残留农药的草后,会导致其受到污染,奶牛所产生的奶不仅会相应的减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使用化学农药后,会导致农药残留物质产生转移或者浓缩,其产生的危害也会更大,影响的方面也会更多。

2.化学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一个农药大国和农药强国,农药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的农药使用面积较大,农药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而且由于施药技术问题,较大成分的农药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渗透到土壤或者地下水中去,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药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还存在化学农药药用量过大等问题。目前,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大都是有机磷农药,其产生的毒性也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国内农药也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但是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不仅加大了土壤的危害,也导致投入增加及收益逐渐下降等问题。

3.限制化学农药污染的实施以实施可持续森林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森林保护也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可持续森林保护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强调因地制宜,要加强各种防治技术的提高,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对农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最好的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效益。

3.1必须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要想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不仅要考虑到防治的对比度,还要考虑到我国的林业防护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多次利用。既要考虑到单一的森林保护体系,还要对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加以了解和掌握,更不能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因此,要梳理可持续的森林保护观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进行调控,,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森林的生物防治以及林业技术等生产和防治技术的提高。

3.2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推广无公害农药的使用

可持续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不仅需要人们对于森林环境的保护和重视,同时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无公害新型农药的研发和使用。无公害新型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昆虫农药及微生物农药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森林的保护,也要更大程度地开发和推广无公害新型农药。最重要的是,在对于可持续森林的保护中,还要注重以保护生态和自然资源为前提,要对可持续森林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可持续森林的保护中去。

3.3要注重可持续森林保护对策的制定

可持续森林保护不仅要体现在其理念和口号中,还要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因此,要制定一定的对策对这一理念进行实践和管理,要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经济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使用有害农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和规范。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区气候条件,方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行成,要促进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此适应林业的生产条件,建设绿色和谐的林业体系。

3.4林业体系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预报也要加强

篇3

1 食物污染

造成食品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的恶化、家电的辐射、儿童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谱等。专家们尤其注意到食物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亚硝酸盐、黄曲霉素、农药以及铅、汞类重金属等。分析发现:食物中的硝酸盐进入体内后可转化成致癌物亚硝酸盐;黄曲霉素是诱发肿瘤的一大“元凶"。

2 洋快餐

近几年来,洋快餐风靡国内。由于其良好的就餐环境、新颖的就餐方式以及诱人的风味,很受儿童的青睐。而一些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不惜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少儿童因为体质量超标,成了“小胖墩儿”。而小儿肥胖又易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肥胖脑等多种“文明病”结缘,严重危害其身体与智力发育。

3 甜食

甜食口感好,加之包装精美、做工考究的糖类点心与零食比比皆是,这便成为儿童又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然而,长时间嗜吃甜食却可给儿童带来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使儿童情绪失常,表现为激动好哭、撕书毁物、爱好脾气、打架斗殴等,医学上谓之“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研究表明,由于糖分摄取过多,致使大量维生素B因帮助糖分代谢而消耗掉,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的维生素B缺乏而产生上述症状。

4 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并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其性质而言,如各种肉、蛋及糖类等。这类食物正是被人们所看重的“高营养食品”,往往被家长作为首选食品而列入儿童的食谱中。但是,它们进入人体后的最终代谢产物为酸性成分,可使血液呈酸性,改变血液正常的弱碱性状态,导致酸性体质。

5 精 食

现在有不少家庭追求“食不厌精”,将进米白面视为时尚。医学专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不仅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而且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还会影响到视力。

6 建 议

篇4

中图分类号:S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09

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世界上已经生产、应用的农药达千余种,而常用的也有200多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大量应用,农药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农药可通过挥发、扩散、迁移等各种途径转入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造成污染问题。化学农药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因“三废”的排放而污染环境外,尚在运输、贮藏、分装、零售过程中发生污染,但更主要的是在农田喷施化学农药时的污染。具体而言,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毒害益虫益鸟。化学农药不仅可以杀伤农作物的害虫,其对有害生物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也会起到毒害作用,一些捕食性、寄生性害虫的天敌受到影响,直接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化学农药本身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过入动植物及人体内会危害动植物及人体的健康;有些化学农药其化学性质稳定,降解困难,持续大剂量的应用会导致残留,累积起来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通过污染农产品而损害人体健康等。

2 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对策

目前我国在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方面还存在用药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在管控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1 健全农药环境污染防治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要对农药的生产、经营、运输、存储、应用及废弃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管控,明确农业部、环保部、工信部等在农药污染治疗中的监管职责,根据职责范围再细化各部门的监管制度,以提高农药监管职能的效用。尤其是在农药应用环节,要明确监管主体及对象,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细化具体的农药使用环境安全监管细则及方案,重点跟踪、评估污染严重的农药产品,如果有监测数据某种农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则要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明确危害后要采取禁用或限用措施。针对农药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境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提高管理效果。

2.2 将农药环境面源污染修复技术的开发作为研究重点

农药环境面源污染不仅体现出覆盖面积大、修复工程量大的特点,而且化学农药污染物复杂、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农药环境面源污染修复技术的开发,以保证农业清洁生产,从而为人们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保障。目前常用的农药环境面源污染修复技术包括2种,直接在污染面源开展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富集或降解、生物通风等;则是离位修复,即将污染土壤转移至生物反应器、修复滤塔中进行修复处理。然生物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特定的农药种类、品种只能应用特定的生物进行修复,并且修复环境的营养物质、环境条件等均会对修复效果产生影响。后续要将重点放在单项修复技术应用瓶颈的突破,开发农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农药面源污染环境治理的高效性、安全性。

2.3 其它措施

要提高病虫害发生的预测水平,及时、准确的病虫害发生预报,分析害虫的生育及生理特点,提高化学农药应用的针对性,提高防虫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广普及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绿色农药高效、无毒或低毒,药剂量不仅应用少且见效快,仅对特定的有害生物起到防治作用而不会影响有害生物的天敌,降解速度快,并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物理防治方法等;改进栽培种植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无害化治理原则,指导农户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以高抗病品种为首选,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将化学农药防治作为辅助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其环保意识。基层农业部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组织农民按乡镇集中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环境保护及产品质量意识。告知其化学污染的危害,指导其合理应用化学农药。

3 结语

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门,土壤、空气、温度、水体是各类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化学农药的应用尽管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的重要意义,采取系统性、科学性的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