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6 14:44: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畜牧业发展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畜牧业发展建议

篇1

1.1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证,而当前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草地掠夺性经营和超载放牧使畜草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生态日趋恶化,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1.2畜牧产业化经营滞后,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现在由于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畜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基地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益低。

1.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差,不能适应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柴达木地区的畜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方向发展。

2发展思路和建议

2.1发展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省农牧厅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规划,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第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牲畜结构调整,加快地方优势畜产品开发,增加特色产品,争取优质名牌,实现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2建议

2.2.1优化畜牧业结构一是优化畜种结构,重点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二是优化畜群结构,逐步提高母畜比例,加大出栏率和商品率。三是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良种牲畜比例和个体生产性能为目标,在加快现有优良品种繁育的基础上,引进西门塔尔肉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无角陶塞特羊等优良品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2.2.2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实行专业化生产要遵循“以草定畜、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势互补”的方针,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三个产业带和一大基地。以天峻县、都兰县和格尔木市为主的高寒高山区藏系绵羊、牦牛产业带,巩固和发展藏系绵羊、牦牛优势;以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为主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区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带;以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为主的农区肉牛、半细毛羊产业带;以西部三行委和二市为主的西部工矿区及城郊商品畜基地,扩大奶牛、猪、鸡的养殖规模,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城郊和工矿区奶牛、生猪及禽类生产。

2.2.3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一要实施好“牧繁农育”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牛羊贩运专业户、专业村,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贩运育肥基地;二要通过引进、改良、繁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三要大力开发农区、半农半牧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展种草养畜,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发展草产业,加大秸秆氨化、微贮、青贮技术推广,建立饲草料加工厂,开展全价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增大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险系数。

2.2.4大力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畜牧科技实用技术一是加大引种和改良力度,重点抓好肉牛和肉羊杂交改良、绵羊改良、绒山羊改良等,使优良品种上规模、创特色。二是重点普及良种繁育、暖棚养殖、快速育肥、牧草栽培、秸杆氨化等技术,提高畜牧业产出率和畜产品质量。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经营规模,缩短养殖期,增加出栏率,增加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养殖能手,发展示范村社,建设示范乡镇,逐步做到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服务功能。五是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牛羊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养畜户的后顾之忧。

篇2

宁洱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乡结合的中心大镇。辖区面积483.70km2,全镇有20个村民委员会、270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居委会、40个居民小组,全镇辖区共有73648人,其中:有农户12953户,农业人口46397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畜牧养殖业并是宁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此,发展畜牧业对宁洱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为重要。

2宁洱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6年,全镇生猪存栏97500头,肉牛存栏17430头,黑山羊存栏13566只,家禽存栏231833羽,其中鸡存栏216148羽。2016年,全镇出栏肉猪96833头,出栏肉牛7337头,出栏黑山羊7660只,出栏家禽471740羽,其中出栏鸡462488羽。2016年肉类产量达10646t,禽蛋产量达468t,2016年畜牧业产值达2005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06万元的32.6%。

2.2畜禽规模养殖情况

据统计,全镇建有畜牧企业5个,创办畜牧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9个,建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31个。其中: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的24户,肥猪存栏200头以上的34户,肉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20户,蛋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1户,牛存栏50头以上的8户,羊存栏200只以上的13户。

3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需要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宁洱镇大力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依靠科学养牛、养羊、养鸡增加群众收入,年户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十分必要的。

3.2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3.3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把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畜牧业发展致力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引种繁育、配合饲料、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优质牧草栽培和青贮氨化技术,动物保健及防疫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为重点,使之加快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4宁洱镇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

4.1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具备生态养殖条件

项目区域宁洱镇新寨地处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极易控制外来疫源传播,所以疫病少,生长快,利于发展牛、猪、鸡养殖,并且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可放牧养畜的天然灌木、乔木林和草地15000亩,并通过《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初步估算,理论承载量为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潜力巨大。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可年产农作物秸秆(风干量)1800t,青绿饲料450t,经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先进技术的处理,按5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2万个羊单位。充足的饲料饲草,为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保障。

4.2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开发潜力大

(1)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草食动物和散放的土鸡及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动物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据畜牧部门统计,近几年,宁洱县每年调出和内需肉牛30000头以上才能饱和市场,而供应量不足20000头;生猪每年需求500000头,而实际供应量仅有300000头;土鸡每年需求100万羽,而供应量仅有60万羽。说明市场牛、羊、土鸡缺口大,市场潜力大。

(2)市场前景看好。牛肉、猪肉、土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柔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丰富。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于消化的优点。牛、羊皮的价值也很高,人类所享用的皮制品,90%以上来源于草食家畜,其中以牛皮质量最优良。牛皮制成的皮革占天然皮革的60%以上,牛骨骼、蹄、角和毛都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猪肉、土鸡肉、鸡蛋的消费量越来越大。

(3)市场风险小。由于目前供应少,需求量大,而且自然放牧,其肉质上乘,绿色、安全、无公害,更受人们的欢迎,在人们肉类消费中,牛、羊、土鸡肉、鸡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猪肉的消费,所以销售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发展猪、牛、羊、土鸡养殖生产给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

4.3养畜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

宁洱镇农民群众历史以来就有养牛、养猪、养土鸡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倡导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牛产业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也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4.4发展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加快牛、猪、羊、土鸡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科技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提高畜产品生产水平和效益。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投入,而草食畜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宁洱镇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5对策与建议

5.1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

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搞一刀切,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鸡则鸡,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按照“二稳定、三加快、一突破”办事,即稳定发展猪和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破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值,增加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5.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1)明确产业开发重点,突出规模经营、良种化程度、适龄母畜比例和单产水平提高等环节,突出生猪养殖产业,牛产业以发展优质杂交肉牛为主,土鸡产业开发以本地土鸡为主;

(2)优化区域布局,以促进种养业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牛猪鸡产业的发展;

(3)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建设,引进外来优质牛种和选育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畜牧业。

5.3开辟饲草料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物质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臂形草、非洲狗尾草、皇竹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满足牛、羊饲养量的需求,实现草畜平衡。

5.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中药物残留、瘦肉精的监管,主要对宁洱市场兽药、饲料市场及其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检查,严禁使用国家违禁激素类药物,保证“肉、蛋”卫生、安全。

5.5抓紧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1)全面推广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生猪“321”免疫技术,及其牲畜口蹄疫、山羊痘病、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以上;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采集畜禽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为制定动物免疫计划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3)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实现畜牧业全程监管,提高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5.6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有新突破

在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过程中,注重畜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到2020年,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30%。以土鸡和肉牛、黑山羊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生态、有机品牌。

5.7综合治理畜禽粪污,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人畜分离村组整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发展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在限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养殖区内,按标准化要求,结合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养殖品种及规模,对畜禽养殖场排放污物,环保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测监管,督促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具体治污方法:(1)实行雨污分流,做到雨水不进入养殖粪便排污沟或排污管道,以及沼气池和粪液贮存池,建设雨水单独排放的沟或管道,切实做到雨污分流;(2)干清粪分离,建设干粪堆放场和粪液贮存池;(3)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畜禽-沼-果(菜、林)”、“畜禽-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为农家肥或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了种植和养殖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篇3

二、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㈠农牧民观念落后,畜牧产业科技化水平低

农牧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观念落后,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惜售思想严重,不愿加大牲畜出栏,致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投入比低。这种传统的粗放养殖管理仍占主导地位,未能实现精细化的畜牧产业管理,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的升级。

㈡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由于龙头企业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也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联系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因此,龙头企业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甘南缺乏规模较大、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供、销不能形成整体链条,畜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㈢农牧专业合作社能力弱

尽管近年来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各地合作社发展不均衡,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内部运作不够规范,组织章程流于形式;合作社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会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服务层次低,竞争力有限。

㈣种畜群结构和投入产出不合理

大部分牧民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家家几乎都有马、牛、羊,但没有大型专业养殖户;加之传统饲养牦牛一般要六七年出栏,羊三四年出栏,生产周期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和投入比较低,导致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

㈤草畜矛盾凸显

全州草原退化、沙化、干旱现象日益严重,草地综合产能逐年下降,再加上鼠虫的危害,导致草畜矛盾尖锐,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畜牧业生产效益严重下滑。

三、促进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㈠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在扶持发展壮大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大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技术成熟、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并大力发展本地原有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机制,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㈡完善农牧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加入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把传统的“企业+农牧户”形式变为“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使广大农牧民以组织的形式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链,从而能改变其弱势地位。要充分认识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制定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的有效政策,加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介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积极加以发展。

㈢加大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

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度集中,实现规模效应。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配套设施完善、经营管理先进、建设效益良好的典型示范乡、示范村,努力打造两三个拳头产品。

㈣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

由于畜牧产业发展带来的草场超载过量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保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面临的实际矛盾。要努力促进产业发展由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功能型的转变,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畜牧业。

㈤优化畜群结构,加大畜种改良,提高单畜产值和畜群整体效益

畜群结构不合理是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甘南州畜群结构的现状是1岁~3岁的羊和2岁~5岁的牛同群放牧,甚至3岁以上的羯羊和6岁以上的牛仍在饲养。据研究表明,羊在1岁以前、牛在2岁以前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之后开始减慢,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大龄牛、羊的饲养对牧区的经济又直接影响。就藏羊和牦牛来说,适宜的饲养周期羊不应超过1年半,牛不应超过2年半,在此期间,应通过良好的饲草和科学管理使其迅速达到理想体重,至少在即将停止生长前出售。为此要提高认识,加强仔畜和大龄畜的出栏,用科学的方式合理搭配畜群结构。我们要依托种公羊基地和种公牛基地,进行畜种改良,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种选育和异地优良基因的引进,全面更新和改良现有畜群。

㈥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当地人才的培养,加速高新技术的普及力度

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牧民进行培训,对其中有专长的人,要给予指导,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搞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人才。

篇4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3-01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县。玛曲县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定为第一产业中的首位产业,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县政府的带领,不断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全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各乡镇配备了强有力的“三位一体”包村工作组,并且签订责任书。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断对其进行投资,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发展的更好为目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优势

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独特的地理环境,由于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天然草地面积达133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288万亩,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这为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除了草地资源以外,玛曲县还有丰富的畜种资源(牦牛、藏羊、河曲马和藏獒)、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如“黄河第一弯”、“黄河首曲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马大会”、“牦牛、藏羊和藏獒展示评比大赛”等,丰富的资源给玛曲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为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最后一个优势就是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县政府的支持,使得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更加顺利的发展起来,并且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存在的不足

依靠各种优势,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较为顺利,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生态畜牧业的高原特色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品牌优势、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玛曲县的高原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三、促进玛曲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建议

要想加快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要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将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建议。

1.发展产业的品牌优势

玛曲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原特色,玛曲县的畜牧业不仅是生态型的而且具有高原特色。玛曲县可以通过旅游业来进行宣传,突出高原特色和生态的品牌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玛曲县畜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打造高原特色的品牌,并且玛曲县的畜牧业可以开发出一些与高原特色有关的系列产品,开展品牌创建的活动,争取创造出一个驰名商标,不断开发出特色畜产品,开拓特色畜产品市场。当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的时候,玛曲县出产的畜牧业产品将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这将有利于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延伸畜牧业的产业链条

玛曲县的畜牧业以养殖牦牛、欧拉羊和河曲马为主,主要是以出产大量的牛羊肉为主,但是并没有完全彻底的开发出它的潜在资源,所以要想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发展的更好,可以牢牢把握住生态循环的主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出已有产业的发展资源,延伸该畜牧业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各种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链接作用,使得高原特色的生态畜产品品牌的生产效益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响。

3.政府加大支持

虽然在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但是仍需要对畜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支持。例如继续加大第一产业首位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畜牧人才、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建设等;另外,还需加大各乡镇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提升,从基础上增加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应加大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从而提升牧户的科学养殖技术和能力,也能够使得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能够规范化生产发展,从长远角度上看,这是非常有利的。

4.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

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动物的疫病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旦动物出现疫病,就会给整个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并重”的方针,重点要抓好一些易发病、易传染、伤害性大的动物疫病,例如口蹄疫、炭疽等,要为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保证畜产品安全,应尽快完善县、乡两级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全面推进“三品一标”申报工作,强化各个环节的安全监测,从而达到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四、总结

玛曲县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凭借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不断的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发展畜牧业较好的区域之一。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到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玛曲县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相信玛曲县的畜牧业在未来将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54-02

一、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自然资源丰富。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大量的天然牧场,天然草原8.6亿亩(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0%),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7.2亿亩,牧场130个,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全疆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疆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新疆土地面积辽阔,耕地面积达5076 万亩,为建设大型畜产品产业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理位置优越。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周边与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或毗邻,而且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为新疆的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3.历史悠久。作为一个传统畜牧业大区,全疆各族农牧民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广大农牧民积累了丰富的放牧饲养管理经验,特别是随着科技教育的普及,一大批高素质农牧民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畜禽良种化程度低,繁育体系不健全。总体来看,新疆牛羊业起步较晚,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选种选育,导致良种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新疆的良种化平均水平为60%多,与内蒙古良种化9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畜禽良种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品种不改良,就会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2.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全疆部分地区的畜牧业仍以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和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其投入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严重脱节,畜产品附加值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得不到较大提高。

3.品牌意识落后。畜牧业是新疆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使得政府缺乏对畜产品品牌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忽视品牌形象塑造。与同样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的内蒙古相比,新疆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畜牧业品牌。

二、新疆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一)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的针对新疆经济发展的32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将新疆建设成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之大、惠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自治区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努力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积极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兵师党委也提出强畜的战略要求,使畜牧业成为兵团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新疆开展跨越式大发展以来,中央政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新疆前所未有的支持。

2.畜产品价格上升,市场需求广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产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小于需求量的增速,供需缺口使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新疆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挑战分析(Threats)

一是草原生态环境脆弱,草畜矛盾尖锐,草原超载达到70%以上。虽然经过多年治理,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遏制,但仍有80%以上的草原存在着不同程度退化问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有效结合;二是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牧民定居整体水平不高,牧民定居后的产业拓展、生产发展、收入提高等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人畜共患病有回升势头,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依然存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均衡、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化设施不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四是畜牧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畜牧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基层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三、促进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疆要振兴畜牧业经济,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规范草原资源利用行为,严厉打击滥采、乱挖、乱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行为,认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依法管理和利用草原资源,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法律素质,加强基础设施保护的执法力度;二是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积极贯彻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同时实施牧民定居及牲畜标准化小区建设,使新疆以天然草原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转向以舍饲养殖为主的现代养殖方式;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有效保护机制,进一步建立草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队伍素质,增强草原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快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提高种草养畜效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增加高产优质饲料地面积,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五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草原围栏、牧区水利、牲畜棚圈、牧区道路、灌溉设施、饲草料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植被恢复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投入机制,确保草原监测、科研推广和灾害防治等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化水平

牲畜的品种改良必须以自繁自育为主,以外购为辅。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育种、扩繁、推广、使用相配套的科学实用的良繁体系,选育、引进和推广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提高优良种畜禽生产能力,扩大良种改良覆盖面,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牛羊品种改良和种群扩繁以人工授精为主,奶牛品种改良以大力推广应用胚胎移植技术为主,少量引进纯种牲畜用于冷配采精、遗传育种和胚胎生产。要加快现有的区、地、县三级良种场的建设,高度重视现有牲畜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基层畜牧从业人员和农牧民更多地掌握先进技术,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和教育农牧民更新观念,鼓励和调动农牧民饲养良种畜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良畜种,加快牲畜改良进程。

(三)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

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能力直接相关,要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加工、销售为主体,以综合技术服务为保障,形成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和生产资料供应等环节纳入经营链条的企业集团;根据国际标准,研究制定产业基地养殖、加工、销售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统一规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形成从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技术环节,再到产后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运等较为完整的产业系统标准。

(四)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政府要转变观念,强化标准化意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国际各类质量标准,普及标准化知识,建立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以地方和企业标准为辅的畜牧业标准化体系。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训,使广大农牧民成为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行动计划的主体。要切实强化质量监管工作,加快区、市、县级畜产质检机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畜牧业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努力打造新疆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大孝.新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与思考[C].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337-339.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75-01

东风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面,全镇平均海拔1 790 m,总占地面积109.96 km2,位于东经104°34′~104°45′之间,北纬26°46′~55°46′,距县城49 km。东风镇东邻居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西与炉山镇为邻,西南面与威宁县二塘镇接壤,北面是威宁县板底乡和赫章县朱市乡。全镇辖15个行政村120个村民组。全镇10 185户现有人口46 48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12.78%,共计5 195人,共包括汉、彝、苗、水、白、穿青等8个民族。镜内地貌破碎崎岖,地型地貌类型多样。高山与低谷海拔相差800~1 000 m,温度相差4~6 ℃。境内的河流以鲁章大河为主干道,另有拖倮、拱桥、格书3条小河。流经镇区汇入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大河流域,皆为乌江水系源头。东风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全镇年平均气温11.8 ℃,降雨量在800~1 100 mm。东风镇土地面积10 996 hm2,耕地1 172.27 hm2,人均占有耕地不足333.33 hm2。东风镇有林地109 hm2,荒山2 836 hm2,草地3 546.67 hm2,河域面积173.33 hm2,垦荒面积2 133.33 hm2,荒地及耕地中的采煤废区及污染面积800 hm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畜牧业不断体现了其重要地位,畜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针对如何在此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不断扩大畜牧业的产业规模、提升综合效益进行探究与分析。

1 东风镇畜牧业生产状况

纵观近几年东风镇的畜牧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东风镇通过将政策驱动与科技驱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遵循市场调控规律,大力推动猪、牛、羊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肉类产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人均占有逐年攀升,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全镇共有0.9万左右劳动力从事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占农户总收入的1/5左右,可以说,畜牧业已经逐步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也逐步成为农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畜牧业养殖数量稳中有升,具体数据见表1。

总结起来,东风镇畜牧业具体如下几个特点:首先,饲养数量多,每年出栏总量超过5万头(只);其次,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他产业竟相发展为辅;再次,规模养殖持续发展。目前,全镇养殖大户30户,其中养猪11户、养羊15户、养鱼2户、养鸡与养兔各1户,且饲养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还有,饲养技术中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不仅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收益,还能够降低成本、缩短饲养周期。最后,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养殖业带来的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不断扩大至20%左右,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持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东风镇农村人均畜牧收入为320元。

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风镇目前畜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仔细分析发现,当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归纳如下:首先,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东风镇畜牧业仍以传统的散养为主,尚未形成完善的规模化、产业化体系,对病疫的有效防控、畜禽产品的生加工等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也大大增加了产业的风险性。成熟的规模化饲养应当在饲养、管理、病疫防治等多环节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其次,畜产品有待精细化加工,质量有待保障。由于主要还是以传统饲养方式为主,在饲料添加剂、违禁药物的使用方面不规范,存在安全超标隐患,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最后是治疗体系不够完善。防疫经费少,防疫网络不健全,一些疾病如猪瘟、鸡新城疫等病时有发生。

3 建议

东风镇在畜牧业发展上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和潜力。首先,自然条件优厚,东风镇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适合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多种经济作物,草山、草坡多,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且当地气候条件适合饲养多种畜种。二是人力资源比较充足。东风镇共有村级防疫员15名、技术人员2名,可在规划、选种、饲料搭配等多方面提供服务。

3.1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发展健康的畜牧业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应当从政策、资金、执法,以及舆论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保护力度[1]。

3.2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首先,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为了更加有效对疫病的发生以及传播进行控制,需要积极探索新型防治服务体系以及运行机制。其次,加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宣传、服务手段的建设,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最后,加强对高科技能力的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促进科技能力的提升,通过与高校、农业科技部门等机构进行合作方式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2]。

3.3 提高产业化水平,拓宽发展渠道

首先,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应当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头作用,扩大规模化,培养养殖小区,通过一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镇畜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其次,不仅关注发展量的提升,更好注重产业品质的提升。再次,不断完善经营方式体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利益最大化。最后,拓展发展渠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宽融资渠道,为全镇的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4]。

3.4 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牧草种植业将有效推动种植业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从而提升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要想有效推动牧草种植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加以重视。首先,加强牧草种植宣传力度。将牧草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积极传播给广大群众,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其次,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最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牧草种植与畜牧养殖有效结合起来,走农林牧一体化的生态型发展[5]。

4 参考文献

[1] 张自和.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意义、问题与发展建议[J].草业科学,2001(6):1-5.

[2]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篇7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 肉品卫生. 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06)

篇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四川省会东县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收入近3 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基本情况

四川省会东县下辖53个乡镇,318个村委会,

1 8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14万。全县共有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专兼职技术人员168人,2009年四畜存栏166.2万头(匹、只),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头(匹、只),从事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担负着9 890多头(匹、只)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任务。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篇9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基本情况

我旗在稳步发展“远肉近乳”畜牧业、继续抓好80公里奶牛带和301国道沿线奶牛带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我旗启动了“奶业振兴计划”,确定了集约型奶牛发展区和草原放牧型发展区,共发放1000万元的高产奶牛购置贴息贷款,惠及数千牧户。同时,加快奶牛改良步伐,采购和发放荷斯坦冻精细管对当地奶牛进行冷配改良,近5年间,共冷配改良奶牛14.24万头,受胎率达95%,繁育的后代年产奶量新增1000-1300公斤,仅产奶量可使牧民年增收达1400-2000万元。实施国家优质后备母牛饲养补贴项目,对通过冻精冷配所产的母牛犊按照每头500元的标准发放优质后备母牛饲养补贴,极大地提高了牧民养殖良种改良种奶牛的积极性。目前,我旗奶业从业户数已经发展到6000多户,奶牛总数达7.37万头,其中产奶达4.8万头,鲜奶年产量达到17万吨,建起了11个规模化、专业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其中巴彦塔拉乡奶牛小区被列为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奶牛单产可达到4.8吨。2006年该旗荣获“全国奶业生产先进县”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区、市、旗、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三、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篇10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06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ianjin

 

chen peng, zhang lei, zhang ming-lia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industry,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with data in tianjin. the way was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tively,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alization, epi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setup safety system of animal products, found high end brand and built recycling economy of animal husbandry.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现代畜牧业是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现代的工业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式生产畜禽产品的产业。产业体系以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发展现代畜牧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标准化与高端特色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1 天津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兔等养殖,2003年以来天津畜禽生产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了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生猪达到85%,肉鸡达到95%,奶牛达到95%,蛋鸡达到90%;养殖场硬件水平明显提升,新技术、新工艺得以集成和应用,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益年均提高10%以上。截至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基地达98个,奶牛存栏1 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达到46个,占比达30%;全市生猪出栏377万头,奶牛存栏15.7万头,蛋鸡存栏1 307.5万只,肉鸡出栏8 655万只,肉牛出栏19万头,肉羊出栏66万只。全市肉类产量42.9万t,禽蛋产量19.3万t,牛奶产量69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1.7,14.2,

 

50.9 kg(按常住人口1 355万人计算);全市畜牧业产值9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比2010年增长2%;全市畜禽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近年畜禽生产情况详见表1[2]。

 

2 天津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受土地政策制约,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属于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可供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畜牧业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各区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度很大。

 

2.2 畜禽良种产业发展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天津市畜禽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值相对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从全市种畜禽发展的情况看,种猪产业发展较快,肉羊、奶牛的良种产业起步较晚,种禽产业虽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各畜种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成为畜禽良种重点供给基地的基础[2]。

 

2.3 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大部分畜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科技含量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天津市目前仅有肉鸡和奶牛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猪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屠宰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较少。

2.4 养殖污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滞后,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3]。同时,部分饲料产品大剂量使用高铜、高锌及其他矿物质添加剂,造成排泄物中重金属含量超高,污染土壤环境。养殖污染治理投入大,虽然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对养殖场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户主动投入治污积极性不高。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快速推广,给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

 

2.5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

全问题日益严峻

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加快,加之新的疫病逐渐增多,流行规律不清,防控难度加大。天津地处物流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活畜禽及畜产品流通频繁,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影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基层兽医站人员经费不能保障,影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社会责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及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行为仍有发生;畜产品优质不优价,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动力不足。

 

3 加快天津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后劲

从市场竞争看,畜牧技术和投入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结构调整看,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5]。过去的那种畜牧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和市场需求,必须增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二要加快科研力度,力争在畜禽良种培育、健康养殖、安全优质新型饲料研发[6]、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要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四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7]。

 

3.2 要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畜牧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一项产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政府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其次要引导农民在养殖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有利于向外拓展市场。在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或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团结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养殖效益[8-9]。

 

3.3 搞好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疫病防控方面,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防控、兽药质量监管等职能,全面改善各级兽医主管和技术部门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物资的保障;同时要加大基层兽医人员各项技能的的培训力度,构建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范围广、运转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从畜群、饲料兽药到畜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倡导和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监督和引导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0]。

 

3.4 发展高端品牌和特色畜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高端品牌和特色现代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效应、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定的消费市场和良好比较效益的畜牧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天津要突出特色区域、特色产品,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畜牧业。要重点发展主要包括宁河北部、宝坻东北部、蓟县南部、静海南部以及大港西部等30个重点乡镇的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中北部、北辰、宝坻中北部以及静海等22个乡镇,以及农垦的大钟庄农场、里自古农场、黄庄农场、北大港农场和潘庄农场的奶牛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南部、静海南部、宁河北部、西青以及大港等29个重点乡镇的肉鸡产业带。大力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商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加大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继续做大做强“海河”乳制品、“天河”种猪、“宝迪”种猪、“奥群”种羊、“大成”禽产品等知名畜禽产品品牌,开展系列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到周边地区开设特色高端产品营销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

 

3.5 积极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其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使得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完善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通过种养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和饲料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国内率先实现具有无害化、生态化和循环化特征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11-13]。

 

参考文献:

[1] 潘春玲,吕杰.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农业经济,2006(10):38-39.

[2] 臧胜兵,成荣,姜加华.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12):34-35.

[3] 张玉海.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154-156.

[4] 吴道义,顾明.毕节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1):155-157.

[5]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6] 卢成达,郭志利,张丽娜.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2):72-74.

[7] 韩艳东,张玉屏,张成材.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几种模式[j].中国畜禽种业,2007(04):48.

[8] 区锦联.公司+农户模式中畜牧业农户的利益损失——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

[9] 孙建萍.公司+基地+农户的五种做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76.

[10] 马强,任巧玲,刘付玫,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

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篇11

二、赫章县畜牧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赫章县畜牧产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群众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不能适应生态畜牧产业化发展,尤其是政策扶持体系不够完善健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一直以来,我县生态畜牧业的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据调查,目前我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养殖方式、生产技术条件方面远远落后与周边县市。赫章在发展畜牧产业方面还没有过硬的扶持政策;信贷资金渠道不畅,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要求高,手续复杂。因为没有办法筹措到资金,养殖户只能通过多年积累,才能扩大再生产,把产业做强做大。

(二)优质品种繁育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生态畜牧产业的要求。目前,县内没有一个大型的、标准化、规模化仔猪扩繁场,只建立了一些小型的仔猪扩繁场,年提供良种仔猪2000头左右,与我县的养殖规模相差甚远,大部分仔猪靠从外地购入。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养殖成本,而且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率高,阻碍畜禽良种化的推广和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三)缺少畜禽产品龙头企业的引导、畜产品深加工业和产品营销发展滞后。目前我县没有一家规模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高。畜禽产品出售交易主要是以集市小商贩收购为主,这种传统畜禽产品交易方式市场价格难以控制,他们低价收购,高价出售,严重损害了养殖农户利益。

(四)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较差,新科学技术普及率低。我县畜牧业由27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组成,核定编制504人,实有人员仅314人,缺编190人,专业技术人50人。全县456个行政村,只有200名村防疫员,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高,报酬待遇低。最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受我县财政收入和机构运行机制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考聘、分配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的少,形成了畜牧专业技术干部青黄不接,人才紧缺的状况,无法满足常年动物疫病预防和疫情监测的需要和技术指导,阻碍了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五)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生态畜牧产业认识肤浅,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畜牧业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风险太高,畜牧也产业化成为一个口号、流于形式、缺少发展动力。二是具体措施不到位,虽然制定得有措施,表面上重视,但是抓得不实、不细、不具体、操作性不高,落实效果不好。三是部分养殖农户存在依赖思想,良种、良法和先进经营方式运用不好,过多强调政策支持,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参与和自我发展意识。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生态畜牧业是赫章县“三个百万”工程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农业生态链中重要环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法力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促进荒山荒坡的有效利用,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业生产值和经济效益,而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然选择。

(二)建立财政、信贷扶持和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点保证动物疫病防疫经费投入、品改经费投入、种草经费投入和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二是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畜牧业,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多种形式参与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三是抓住国家鼓励向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和“试验区”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多渠道整合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畜牧技术队伍。一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缺编人员从每年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渠道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充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建设,按照400户以上的村配备2名、400户以下的村配备1名的标准配齐,其报酬从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100元。二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目前全县2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只有6个乡镇有简陋的办公用房,其余21个乡镇均无专门的办公用房,严重制约日常工作的开展。

篇12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29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畜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这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因动物的疫病安全问题造成了畜牧疫病病情的扩大。有些病症可能会引起人与动物交叉感染,对人的健康产生重大威胁,也会对畜牧养殖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基层畜牧防疫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以保证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1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基层各级防疫机构的建设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一般乡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通常一间房子既作为办公室又作为宿舍使用。同时,防疫站的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等手段,这些都阻碍了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健康发展。

1.2专业知识偏低

基层畜牧防疫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不全面,虽然管理部门在积极组织培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待遇关系,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另外,防疫工作有很强的季度性,一般每年进行2次防疫检查,所以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被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很容易导致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下降或荒废。

1.3岗位职责不明确

虽然乡村等建立了畜牧防疫站,也配备了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但是还普遍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有一部分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同时在乡镇政府的其他部门工作,职责十分不明确,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推诿现象。有的虽然职责划分明确,但经费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也降低了执行力。

2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建议

2.1加强基层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国家对畜牧防疫工作的重视,在畜牧防疫上的财政拨款也在增加,要增加在畜牧防疫基础O施建设的拨款,以加强畜牧防疫基础设施的建设。畜牧基础设施建成后要明确使用权和所有权,一般情况下所有权是归畜牧局,使用权是归乡镇基层防疫站。

2.2加强队伍建设

对于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是季节流行疾病的预防和用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其在畜牧防疫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要跟上时展步伐,了解社会需求,提早熟悉新型疫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专业部门去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综合素质。

2.3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责任体制

为了促进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一定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岗位职责,建立各项防疫工作的考核办法,把岗位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要结合工作指标要求,将考核奖励机制做好,以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构建责任体制,以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这样虽然对责任人构成压力,但是会促进其更好地去工作。清晰的责任划分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工作盲区,不会因出现问题而互相推诿,最终保证各项防疫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2.4保障防疫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基层畜牧防疫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国家资金支持的,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都有资金投入到防疫体系建设中来,但是具体下发到基层的资金却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资金投入的有效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畜牧防疫体系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登记,防止资金外流。

2.5重视防疫体制建设

畜牧防疫体制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具体实施依靠的是乡村的相关工作人员。政府要重视畜牧防疫体制的建设,要专门为防疫体制配备设备和专业人才。同时乡村干部也要支持此项工作,如果出现不配合、不重视的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完善的基层防疫体制,是一个从上到下完整的机构,不仅要配备专业防疫人员,还要设立监督机构,以督促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实现国家防疫工作一体化。

2.6加强畜牧网络体系化建设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畜牧防疫体系要实现网络化,以实现网络和人工双重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可以完善畜牧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服务本职工作。

3结语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食用安全。畜牧业的特殊性使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安全方面耗费了更多的精力,以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当今的基层畜防疫体系尚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不稳定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畜牧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完善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保证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