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艺术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27 16:1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陶瓷的艺术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陶瓷的艺术特点

篇1

1 以书法为画法――书画同源

写意花鸟,“写意”二字,含义深刻,它要求画家取物造型需笔笔见功,强调“写”,即以书法入画。中国历意画大师,其画风各异,均与其书法功底有着密切关系。“能画者必善书”,书法上没有功夫与个性者其画必平庸无味。所以学习书法是学习写意花鸟画不可缺少的首要基本功,必须下大气力深研之、实践之。不懂书法、不学书法就不懂什么叫写意画,也就学不好写意画。

2 以神取形、以意舍形――似与不似

写意花鸟之形既不是画家主观杜撰出来的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是极目所知的“具象”,它是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是从具象中抽象出来的不同于表象的形象。意象既不同于自然真实,又不失自然真实之神韵,是以神取形,以意舍形的。这里的形是“似与不似之间”之形;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形”,它是画家观察客观物象极精细以至达到入微之境地后,千锤百炼不断进行艺术加工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通性。

3 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写意花鸟画要求做到笔墨高度简约概括,笔不恭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到而意到,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是写意画的最高准则。它如同中国古诗五言绝句般精练而含蓄,使读者有随之想象,联想发挥再创造之余地,从而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这里尤其要注意中国写意画中的“空白”,即中国画之“虚”的处理。“虚”并不等于无,而是虚中有物,虚中见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朱耷、齐白石画鱼、虾皆不画水,留大片空白,而感觉鱼、虾即在水中畅游之趣。

4 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写意画把画面之题诗、落款、钤印视为画面不可缺少之组成因素,相互配合,互为生发,相得益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二、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为: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和没骨。

篇2

红楼梦中一首行酒令道尽了世间女儿们的娇态。自古以来,女子就一直是历代画者较为喜爱的题材。景德镇陶瓷仕女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无不表现着洗礼过去及当下女儿们的常态。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诗词、绘画、歌赋,都一如这首《女儿令》般是生活的写照,但作为人们上层意识的产物却高于生活,是精神文明高度概括的表现。佛语常说:“人生有苦,爱别离,怨憎会。人心难免贪爱,贪而不得,嗔生也。”可见,女儿的贪嗔最难绘。瓷绘画与纸质绘画,载体虽不一,但气神相同,顾恺之曾经说过:“凡画,人最难。”可见懂画,得先读人。在此,笔者以平常绘画之创作所得,来谈一谈女子形象描绘的变迁史,并道一道画中女儿的悲苦愁乐。

个人觉得真正意义上人物画的开端应该算是先秦时期,尽管前期石器时代也有一些简单人物壁画的描绘,但却不是真切单纯的人物绘画,只是作为远古石器时期人们崇拜或征服大自然的配角简画。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在帛或壁上描绘不同的人物,女娲、娥皇及女英等神话人物作为代表形象,其中也有着仕女的始祖——贞女、娲女的表现,尽管这只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标榜楷模或神道崇拜的用途而已,却是从非意识绘画进入有意识绘画女人的开端。由于绘画多作于墓室当中,所以还是以仙女引升题材较多,画中墓室女主的形象较为古朴于练概括。到东汉时期,壁画更加多元化,仕女描绘也增加了许多的可选择性,比如,赵夫人、京师节女、梁节姐妹等形象。由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束缚,封建专权的统治者为了压抑女性思想及地位,所以大肆宣传女人贞洁的形象,在这个时期,仕女绘画多为统治者所服务,但也变相地倾诉着所处时代女人的心酸。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专业的画家。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就产生于这个朝代,他最擅长的就是“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也就是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他认为描绘仕女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眼睛”。而笔者最为喜爱的莫过于顾恺之仕女绘画中线的描绘,其线的力度、节奏恰到好处,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云行地”一般。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似乎像洛神在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等待着谁。唐代时期,中国仕女绘画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但也有一些缺陷存在,这个时期多以反映贵族人物或宫廷仕女为主,民女描绘较为缺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杨贵妃》、《虢国夫人》和《捣练图》等以仕女为题材的绘画。初唐仕女绘画较为代表的是李仙惠墓中的《宫女图》,画面人物前后顾盼,彼此呼应,充满了闲适优雅的宫廷气息。画中对人物前后的安排恰到好处,这正引证了谢赫《画品》中六法“经营位置”的运用,仕女绘画,除运用线条来表现气韵外,对于图面构图的安排也要求“多分则减”般严格。除一系列游玩题材的仕女绘画非常出名之外,这个时期刚兴起的宫怨图也很有代表性,如周昉的《挥扇仕女图》,这一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特征,真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中13人,情节各不一样:或坐、或抚琴、或对镜和刺绣等,背景与情景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对镜一节,一位嫔妃懒于梳妆、对镜而立,低眉、灰暗的双唇,描绘的是秋日凄凉时节,正是情景交融,仿佛都能听到佳人正低吟着“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懒。凄也。”可见一幅绘画作品,大到构图用色和人物姿态线条,小到妆容和手势,无不是一副绘画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情也,景也。宋代时期,士大夫文人思想占据主流思想文明,一大批的文人代表仕女画作争相浮现。而且不仿前人,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嫩绿丛中红一点”在绿树掩映下,高楼窗口有一红衣女子倚窗眺望,构图巧思不落俗套,画面将女子心思半酣半渲,引看画者遐思翩连,此类的构图方式在现今传统仕女瓷板画中较为多见。并且宋代也是人物写意画的开始,更加地注重现实生活气息的绘画风格。明清时期,由于瓷器载体的技术创新,古彩和粉彩绘画画面清新华丽,由此仕女陶瓷绘画也展开了盛世之期,传统趣味的宫怨妇女游乐图已不多见,更多的是以才女佳话为题材。绘画的仕女形象纤弱、运笔轻柔、设色清雅。以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较为常见,如当今深受人们喜爱的瓷画作品《黛玉葬花》、《可卿春困》、《宝钗扑蝶》等等,瓷艺绘画构图讲究情景交融,其装饰度非常重要,在《周易》的六十四卦第二十二卦中讲到,贲卦,文饰也。意为,再强调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应当返璞归真。领悟一切,放弃虚饰,悠然自得。饰极必反,陶瓷仕女画亦如是也。

饶俊瑞 江西临川人,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赵明生。擅长工笔仕女,笔下仕女多姿多彩。风格灵秀,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传统粉彩与现代陶瓷的艺术效果。作品受到广大收藏家的高度肯定。电话:15079893225

篇3

现代陶瓷不仅仅在视觉上发生了变化,更是现代人表达丰富情感和创新的方式之一。现代人对于艺术品的追求成为一种时尚,而陶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品,更为人们所热爱。人们在泥土、水、火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赋予艺术品生命力,不仅能美化城市和室内环境,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和时展的标志之一。现代陶瓷雕塑具有独特的个性,文章介绍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希望能为今后陶瓷雕塑的发展和创作带来启发。

一、现代陶瓷雕塑艺术概况

陶瓷雕塑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陶器,经历过朝代的更迭,今日陶瓷艺术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分类众多,不同种类用途不同,现简单从审美要求、制作工艺、材质、创作观念方面对现代陶瓷雕塑的现状进行描述。从审美要求方面看,过去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力求完美,将毫无缺憾的作品视为精品。但发展到现代,陶瓷雕塑作品上的瑕疵不再被视为败笔,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标志,具有缺陷的陶瓷雕塑形成了形式上的美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这种审美要求的变化可为陶瓷雕塑创作人员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从制作工艺上看,随着技术的发展,陶瓷雕塑创作使用的工具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陶瓷雕塑创作者而言,他们的创作思想得到解放,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精彩的陶瓷雕塑作品。从材质方面看,传统陶瓷雕塑对于材质的要求较高,认为应用质感佳的材质的作品为上品。但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不再局限于材质的质感,而更多的是随着自身的思想表达创作作品。在创作理念方面,现代具有自由的创作环境,陶瓷雕塑的创作理念也有所变化。传统陶瓷雕塑主要以人物或者神话为创作素材,现代的陶瓷雕塑创作者则根据所处的环境自由创作,可选择的素材、创作类型、创作理念多样。

二、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特点分析

现代陶瓷雕塑艺术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品,创作者通过陶瓷雕塑向人们传达自身的思想等,从而赋予了陶瓷雕塑生命。将现代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相比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艺术形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在材质方面的要求则是从触觉、视觉方面满足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需求。笔者将陶瓷雕塑艺术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一,表现多元化、个性化。从陶瓷雕塑表现形式分析,第一,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现代,其多元特点主要表现在原型的选择上。与传统的陶瓷雕塑相比,现代陶瓷雕塑的用途有了变化,不再用于宗教活动、祭祀、贵族把玩等。因此,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可选择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原型数量增多。不管是乡村菜地里随处生长的一棵青菜,还是倾倒的枣树,均可以当作陶瓷雕塑创作的原型。而多元化特点使现代人对各种艺术美感的追求得到满足。在材料方面,对陶瓷雕塑材料粗细优劣的要求与过去不同。造型方面不需要做到规整有序或者零瑕疵等。而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更倾向于创作灵感的表达,追求陶瓷雕塑韵味的呈现。第二,现代陶瓷雕塑的个性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作者方面。在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更倾向于创作数量和成品的完整度。而在现代开放性、包容性良好的氛围下,创作者渐渐展现出个性化,不再局限于一种创作方式。现代陶瓷雕塑更倾向于与众不同,不仅是与传统陶瓷雕塑作品相比,与其他现代艺术作品相比也讲究个性化。创作者不再仅凭技巧进行创作,而是把思想作为创作的基础,彰显对生活的理解等。其二,人文性特点。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对材料和成品有严格的要求,而现代陶瓷雕塑对这一方面的要求并不过高,而更加重视创作者思想、精神的传达。创作者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获取灵感,根据灵感进行创作,利用陶土的形态、工具设备等完成作品,将灵感和创作理念完全呈现在成品中。对于欣赏者而言,对陶瓷雕塑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工具等进行评价成为新的欣赏乐趣。因此,现代陶瓷雕塑体现出一定的人文性,更具内涵,提升了内在价值。另外,现代陶瓷雕塑还具有功用审美性特点。如,消费者购买陶瓷雕塑一般是出于某种目的,他们以陶瓷雕塑作品是否符合他们的使用目的作为审美的依据之一。但由众多消费者的选择来分析,如果陶瓷雕塑只符合其使用目的而未能达到其审美要求,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往往很小。其三,具备创新性和时尚性。创新性也是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一项特点,主要表现在原型选用方面。传统陶瓷雕塑创作追求还原原型的样子,而现代陶瓷雕塑创作则倾向于对原型的创新发展。如,将萤火虫作为原型进行创作,传统陶瓷雕塑艺术追求将萤火虫的形象如实地表现出来,以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为佳;但现代陶瓷雕塑中对于萤火虫素材的创作强调的是为欣赏者带来别样的新鲜感。另外,从手工制作方面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陶瓷雕塑的制作手法多元化,一件作品就可能体现出多种创作手法。各类制作手法相结合,体现出陶瓷雕塑艺术品独特的美感,这为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社会审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艺术被各年龄段的人关注,人们对时尚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中,时尚性已经成为现代陶瓷雕塑的一个特点。如,现代陶瓷雕塑将不对称元素作为时尚的标签,市场中常见造型、图像不对称的陶瓷雕塑作品,人们越来越追求这一类作品,这也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启发。目前,时尚性特点对提高陶瓷雕塑的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并为陶瓷雕塑的发展带来契机。其四,美学方面的特点。传统陶瓷雕塑具有十分浓厚的工匠气息,创作过程中追求高超的工艺。在这一方面,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追求质朴,突出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作品的自然性。陶瓷雕塑材质细腻、柔滑的质感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创作者利用自然元素,将自然中的美感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为欣赏者提供拥有自然风貌且不失质朴的独特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并由此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特点。与传统陶瓷雕塑相比,现代陶瓷雕塑作品通过静态形象为欣赏者提供动态的视觉享受。因此,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将美学中的静态、动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三、关于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思考

陶瓷雕塑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生活性。将陶瓷、塑料和金属相结合开展艺术创作,将是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缺少的不是技艺而是创作思维。因此,该项艺术要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在创作中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为进一步发展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发扬传统雕塑艺术。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者对于传统陶瓷雕塑要懂得取舍,根据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华,弘扬我国陶瓷雕塑艺术文化,继承传统制陶技艺,不能丢弃我国悠久的陶瓷艺术传统,要在作品中体现陶瓷的人文品格和民族精神,为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历代陶瓷雕塑创作中,保留下来的陶瓷珍宝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但是,古代陶瓷艺术难以诠释现代生活。因此,创作者要勇于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寻求更具感染力的陶瓷雕塑表现形式,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现代,发扬自身传统,并结合西方先进的现代工艺手法,更好地体现陶瓷雕塑艺术品精神和创作语言的结合。第二,多角度分析精品。艺术精品的创作思维体现在各个方面。目前,我国部分陶瓷雕塑创作者对陶艺缺少理性分析,更注重对表现手法和工艺方面的思考。创作者对陶瓷工艺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将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充分体会优秀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意图。因此,创作者既要认识艺术创作的意义,又要以理性的态度思考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第三,提升陶瓷雕塑的品位。陶瓷雕塑艺术具有独特的品位和格调。人们对于艺术作品价值的评估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看其体现的创作意图是否健康,是否可以为欣赏者和世界提供新的意义,作品是否体现出一定的传统底蕴和创新性。同时,创作者应思考传统陶瓷雕塑艺术文化,不断深化对陶瓷雕塑审美特性的理解。

结语

人们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也可以说美与艺术是无限的。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也深受人们喜爱。现代包容、多元的环境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不断完善陶瓷雕塑艺术创作。另外,创作者通过现代工艺制作陶艺,通过在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寄托个人情感,赋予陶瓷雕塑作品生命力,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全面促进我国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32-01

一、中国画艺术对陶瓷艺术的互溶性

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同样都是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上,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是相互借鉴的。陶瓷艺术上的很多艺术表现手法是来源于中国画艺术的,如在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陶瓷绘画中也是强调中国画的点线面的运用特点。在很多陶瓷作品中关注的是线条的运用,讲究整个运笔的笔法、线条走势的气韵,在整体的线条布局上,流畅、淋漓的特点运用广泛。在彩绘陶瓷中,依照陶瓷本身材质的色彩,然后按照国画技法的表现方式,在色彩的运用上透露出国画的神韵。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陶瓷彩绘也会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国画技巧和风格都可以在陶瓷艺术中得以体现。很多陶瓷艺术家本身就是国画大师,同样也有很多的国画大师也会在陶瓷绘画中进行一定的创作,可以说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发展是相互辉映的,是彼此互相融合促进的,是很难分开的。

二、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区别

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绝大部分的表现形式,题材选择和绘画技艺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两种艺术表现方法由于在创作的材质上的区别,也导致了这两种是有一定区别的,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艺术表现。

(一)制作工艺上的区别

陶瓷艺术是刻画在瓷胎上,然后进过高温和烈火的考验才能显现的,因此很多人称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中国画只要在画纸上勾勒就可以了,因此这两种在制作工艺上是有区别的,好的陶瓷艺术大师,必须要懂得瓷胎后期过火对整体绘画的改变,应该能有事先的准备。

(二)表现手法的区别

大部分的中国画都是在方形的宣纸上进行创作,因此在整体上的布局是有左右的轻重衡量,而陶瓷绘画是刻画在立体的陶瓷作品上,因此在进行陶瓷作品创作时,要注意整体绘画布局要和整个作品的器形想结合,还要注意整个绘画图案的立体对接,因为立体的陶瓷作品是没有左右边界的。

三、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一)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

陶瓷艺术是随着制瓷工艺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中国画艺术的产生要早于陶瓷艺术,特别是陶瓷绘画的发展,因此陶瓷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继承了中国画艺术的特点。首先在构图上,陶瓷绘画很好的继承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陶瓷器形上进行通景山水和人物的绘制。其次是在整体构图中注意了留白,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就是“计白当黑”,在陶瓷艺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就是中国画强调的是写意传神,追求神似而非形似,这在陶瓷传统表达形式上也很好的得以体现。

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也在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得以很好的继承。中国瓷器主要产于景德镇,而景德镇粉彩瓷器“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可以说景德镇的瓷器深受当时中国画特别是工笔画的影响。在陶瓷绘画中的构图上、表现技法、题材选择上都与当时的绘画风格很相似。整个表现的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淡彩写意、泼墨,运笔讲究骨干、白描勾勒,追求立意与诗书意境结合,这些都是中国画的独有表现形式。在线条的运用上特别注重,如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这点对陶瓷装饰是至关重要的。

(二)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创新

随着时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陶瓷艺术也会随着变化。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绘画的技巧,开始注重对颜色的把握,开始注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创新方面,陶瓷艺术可以相对来说做的更好,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段比中国画要丰富,陶瓷艺术是一个相对于立体的艺术表现手段。可以通过对陶瓷上的大面积的颜色和线条的改变,使得中国画和国际绘画风格的融合。同时我们在对陶瓷艺术的创新时不能完全脱离中国传统,毕竟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现在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创新主要是表现题材上的创新,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诗书意境,要能按照现代艺术消费者的想法,创作者要根据传统的技巧来实现对于新的题材的表达。陶瓷艺术除了要在题材上注意创新,还要注意题材、表现技法与器形的相结合创新,这样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