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31 14:4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践教学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践教学的建议

篇1

中国的大学教育分为3个层次: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985”院校、部分“211”院校可归为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研究与创新,以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普通大学一般以教学为主,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职业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和实践并重,以培养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另有部分学校介于其中二者之间,为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学校。重点大学和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去向不同。重点大学30~45%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10~2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行业内企业去向比例相对低于省属大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65~80%,重点大学为30~60%,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比例更高[1]。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比例不同,反应了学校的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差异。重点大学更注重基础,专业课程的比例进一步降低,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研究型大学学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学校定位,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践环节的有效运行。当前,行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本科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将是一种多元性的选择,如果忽视这一需求,千校一面,培养规格缺乏差异,必将在就业及个人发展上受到阻碍,造成人才浪费。

二、不同培养层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大学3个层次的划分,决定了其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差异,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必然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实践环节特点,可作如下划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今后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情况,为专业课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从宽口径的培养要求看,与实习的直接联系减弱。反之,由于对创新和研究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与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一般有很强的专业性,研究型学校对此环节的要求减弱,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提高。表1列出了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差异。将对不同实践环节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和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层次。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通行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都设有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专业实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后。

(二)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1.实习环节

(1)认识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只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尚未开始冶金工程专业课学习,对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注定了认识实习的“走马观花”性质,只是要求对冶金行业感观性的了解。由于实习经费等的限制,目前部分学校大幅度压缩了认识实习时间,一般安排1~2天集中参观。为了弥补时间的不足,采用集中看现场录像、指导教师辅助讲课等进行补充。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认识实习的效果一般。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完成了部分专业课,如冶金原理等的学习,对冶金过程有了较多的认识和了解,生产实习具备深入的条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达到了解冶金生产工艺、设备及工艺布局、物流、环保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生产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按照4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在具体实施中,一般在现场只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安排困难,二是实习经费有限,三是学生难以深入。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效果较差。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进一步建立冶金企业的空间概念,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在具体实施中,同样受到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效果较差,只能在后期的毕业设计中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

2.专业实验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感受与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反过来理论又为实验提供指导。专业实验在学校专业实验室进行,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环节。在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实验教学不断深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基本改变了演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少;单一实验多,综合实验少的局面。部分学校遵循“注重实践,倡导创新”的设计指导思想,形成由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构成的多层次实验内容体系[2-3]。通过不断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冶金类院校目前多数已经具备基础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验条件和培养要求,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并不断推进实验室开放。从本校实行的情况看,主要是人员的保障问题。

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可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对冶金工艺和工程问题理解与解决问题能力,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对冶金工艺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具有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才能胜任。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多来自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素养成了设计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毕业设计总体情况较好。毕业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条件具备、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可以很好地胜任该工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是科学选题问题。

四、建议

(一)实习环节

针对实习环节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措施。(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适当压缩认识实习时间,保证生产实习时间,毕业实习改为调研。实习主要采用观看录像,教师集中讲解与参观结合的方式。(2)充分发挥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编制、开发、建设和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3)不同实习的侧重点不同。对认识实习,应尽可能组织系统、最新的录像资料,建议由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牵头组织录制编写相关影像资料。对生产实习,应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侧重点应结合冶金原理等已学知识,安排工艺分析、案例分析的内容。进一步开发计算机模拟(冶金车间空间设备布置和运行模拟)软件辅助教学。对于毕业实习,可增加冶金工艺过程物流分析内容。(4)加强教师的工程化实践训练,保证指导效果。(5)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程实践环节的更高要求,学习国外的相关管理办法[5],学生提前签定就业意向,安排对口实习。

(二)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教学重点是理顺实验室管理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按照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的要求,增加实验课时,设计并开设系列实验[6-7]。建立稳定的专职和兼职实验室教师队伍,理顺人事管理机制。主动适应冶金材料一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材料冶金综合实验平台。根据调查,学生对能自己动手的实验是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只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设计环节

篇2

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三、现场演奏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五、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唱主题,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确、更理性地进行欣赏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时,优美流畅的主题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全曲的经典之处,是必须学唱和背记的。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说,不仅是一个捕捉音乐形象的过程,而且也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聆听质量,调动全班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要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后引导学生谈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有的说:“体会到了江河的波涛滚滚、骇浪滔滔。”还有的说:“听出了流水一泻千里的气势。”还有的说“通过欣赏《流水》,听‘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到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七嘴八舌,聊得热火朝天。

【参考文献】

篇3

近些年来,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思政理论课教师若能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思政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在现代教学实践和未来教育发展中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自从幻灯、电影、电视机发明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期计算机的问世和迅速发展,并在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直接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运而生,如:多媒体体语言教学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上为人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空中大学”、“网络大学”已广泛出现,远程教育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出现,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是了解这些新知识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采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渠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却显得单一和陈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和接受。从以往的教学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看,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不高,甚至有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颇有微词。具体而言,在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在如何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方面,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方面,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都不令人乐观。这其中当然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思政课的内容特点等原因,但也不可忽视长期存在的单调、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换句话说,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和变革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求知特点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迫切性,满足广大师生热切要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愿望。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动力所在。

目前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倡互动,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构建一种“逼真”的教学环境。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资料、信息的海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思考,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突出作用在于:(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可以使抽象的理论观点形象化,并且适应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学生的需要,达到集中精力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具有清晰、动感等特点,学生能充分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使教师原本冗长、单调的教学活动变得引人入胜和充满魅力。应当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使师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思政课教与学的任务。

二、多媒体技术在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近些年来,特别是思政课实施“05”改革方案以来,广东海洋大学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和思政部领导的支持下,针对思政课的特点,结合学校精品课建设工作,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多媒体化。普遍实施思政课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有大批成套的、较高档次的多媒体“硬件”教学平台,而且要有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及其它配套的“软件”材料。为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政部的领导下,组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并要求大家在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狠下工夫。譬如由我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我们结合校级精品课、省级优质课的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软件”方面采取了分工合作、集体备课的做法,即在任课教师充分熟悉、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参与精品课建设的任课老师分工承担各章任务(基本上是每人一章),负责教案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备用资料的搜集等,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专门会议,由分担任务的诸位老师对该章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和反复修改。尤其是对教学课件的制作,教研室要求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学校“三能”办学特色的实际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等,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实现了老师个人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有利于保证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更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从近两年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与问卷调查来看,目前我校学生愿意上、乐于学思政课的比例明显提高。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了直观形象的思想艺术演义,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思政课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而且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也令人满意和欣慰。大学生在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时,能够冷静理智,明辨是非,表现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在我国重大自然灾难面前,他们更是能够充分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踊跃捐款捐物,形成了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善于把握好事物的度,避免走极端,以利于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择其要者加以讨论,希望引起相关领导和诸位同仁的注意。

1.课件内容要遵循教学大纲,不要游离教材太远。教学常识告诉我们,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备课与课堂讲授的基本依据,遵循教学大纲和注重教材依据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法对老师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的条件下,我们还要不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进行课件制作、备课和讲授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顾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体系,由各个任课老师自由操作,各行其是,教学工作就很难管理,教学秩序就无法控制,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尤其是思政理论课,还有政治教育目标和政治纪律的问题,假如众多的思政课老师都不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按照个人的想法和喜好编制教案、课件,那么,大学的政治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局面。如此一来,可能显得很自由,很生动活泼,可是,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却难以在社会主义大学讲堂上得到体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就会落空。其实,有些老师在自己的课件中夹杂大量的所谓“新鲜材料”,用其它学科的东西对思政课实施过多的“包装”,看似独具匠心,但由于教学内容严重游离于大纲教材,使学生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不到应有的东西,并不被学生认可。此种情况已在最新的学生座谈会上反映出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课件内容要“精”而“实”,不可盲目追求多样和好看。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件,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以利于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政治素质。因此,老师在制作一个课件之前,应认真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形,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把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固化为课件,在课堂上大量演示庞杂的内容,由“人灌”变成“机灌”。目前,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库尚未建成,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费时费力地搜集图片、动画、音像资料,甚至将一些与教材不大沾边的素材勉强拿来使用。然而,过多地、不加甄别地使用多媒体素材图解或演示教学内容,学生不仅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会产生堆砌、杂乱、肤浅的感觉。因此,一定要结合课程实际、围绕教学内容精选素材,即使有些素材是非常精彩的也要忍痛割爱,否则可能会冲淡主题,影响学生听课和教学效果。

篇4

以下是对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将会计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

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同理论课一样编制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各实践课分别作为一门课程,并列入考试课,根据学院本学期会计专业理论课开课的具体情况决定本学期实践课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以此来保证专业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会计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对于大部分院校,目前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基本是由会计理论课专业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大多没有工作经验,即并未亲身经历单位具体经济业务实务操作。因此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只能将理论知识生硬地与实践业务联系在一起,由此学生学到的只是生搬课本知识硬套实践业务,学生学得枯燥,关键是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即并未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解决此类纸上谈兵的问题,学院可以招聘一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社会中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对于学院无会计实践经验的老师,学院可以与社会单位合作,不定期地让这部分教师走进企业中,进行实务操作,经过锻炼后,再安排其参与会计实践课的指导。

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

随着电算化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各单位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将电算化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操作的升华,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应采用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在手工实践完成的基础上,再开设电算化实践课,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电化算操作的具体流程,并切身体会到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重大意义,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针对同样的业务,其表现的形式有时会存在差异,如“管理费用”,在手工实践操作中启用的是多栏式明细账,而在电算化操作中却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按明细科目登记三栏式明细账,通过类似操作对比,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操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只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材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会计手工实践教材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资料,包括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要求既包括一般单位的日常收付业务,也包括成本的核算与结转,对外销售及出口退税等业务。只有教材的业务全面,涉及到的实务处理就会全面,学生掌握的实践操作点就全面。

目前财会系列软件产品均以财会专业为基础,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模式,依据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分岗实训、混合实训等原则时行具体实训内容的规划设计,常见的课程实训类电算化产品包括:《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税务会计实训教学平台》、《银行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分析实训教学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综合实训类有《会计综合实习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在选择时一定要与学生理论课程完成情况相结合,并在保证相关理论课结束后再选择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

五、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采取学生财会角色互换的方式

无论是手工实践课还是电算化实践课,由于不同的财务角色承担不同的分工,如果整个实践下来不进行角色互换的话,每个学生只进行了本角色的实务操作,而其他岗位的业务会由于未实际操作而成为盲区,真正踏入社会后,还是不会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分时间段进行岗位互换,如1-10日担任出纲岗位的学生可以在11-20日担任会计角色,只有这样整个实践课完毕后,同一个学生将会参与所有财会岗位的实务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操作能力。

六、提高辅导教师的责任心

会计实践教学不象会计理论课那样上课讲的时间多,这样就会出现辅导教师上实践课时只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讲得少甚至学生不问不讲的情况,这是不妥的,因为辅导教师在整个实践中应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当进行到相应的模块时应先讲解在这一模块操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并且结合总的课时量,对本模块应在几个课时内完成需让学生严格遵守,否则会影响整套实践课的进度。另外在实践课开课之前,应指定本实践课的主讲教师,负责大纲及周历的编制,并组织相关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认真书写教案,对于重点及难点要在教案中例明,如果发现相关教材或电算化软件出现小的差错也需详细记录,并在实践指导中进行正确的讲解。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实践课辅导的最终效果,从而保证提高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

相信在独立学院只要通过学院、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将会计实践教学搞好,并向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芝,臧建玲,吴宝宏.浅谈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改革[J].绿色财会, 2011,(5)

篇5

一、激趣导入,激发动力

俗话说“Well began is half done”,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课文导入形式多样,如由单词复习导入学习内容(一般采用竞赛的手法),由教师介绍背景材料导入等。无可否认,这些方式有它存在的空间。但是,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联想法导入,让联想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整体思维。实践表明,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二、激活形式,焕发课堂生气

说起课堂教学,很自然想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理解课文――练习――布置作业。无可厚非,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它也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背而行。让课堂焕发生气,必须激活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活泼和有效,信息反馈畅通。

1.四会并举,综合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会使人产生厌倦。学生如果产生厌倦感,并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鉴于此,课堂上我乐于四会并举,让学生眼、耳、口、手(即听、说、读、写)并用,综合训练。如七年级下module11的body language,我首先将身体的各个器官编成顺口溜,如:Head hair bridge, Eyes temple nose; Face lip teech; Ear tongue mouth; Neck shoulder chest; Stomach waist; Arm elbow wrist; Hand finger fist; Leg knee ankle.边教边让他们指向相应的部位,并互相评议谁做得快而准。又如,教body languages:bow, wave to say goodbye,hug each other, nod heads,touch noses,shake hands,put hands together.我让学生做指挥官发号施令,其他学生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其乐融融,知识掌握运用特别快。

2.创设语境,感悟生活

新《课程标准》倡议“任务型”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造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九年级上Module5 Shopping,掌握了购物词块后,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商场。情境是:父亲节将到,你跟你弟弟到“商场”里买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学习小组内进行分工:两人扮演顾客,两人扮演店员,店员分配至不同的“部门”,顾客穿梭于“商店”,用英语与店员讨价还价,购买礼物。

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启动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并经过思维,再让他们回归生活,对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使得这些课堂活动有效,必须注意:(1)活动应以学生参与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等。

3.延伸课后活动,留激情,留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除了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外,课后活动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做中学;(2)与学生的兴趣相关;(3)与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连。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感悟身边有英语,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Seasons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学完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查阅有关季节的资料并布置他们小组制作关于Season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在课室的墙上展示。课间,poster的四周围满了学生,他们在比画中议论,从原始时代的季节变更到现代季节气候的变化;从现在气候的特点推测到季节之未来,等等。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出我的计划,我和学生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可见,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并且给予他们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怀着好奇,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理想课堂组成之一。

4.改变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通常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依据内容材料,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与偏颇时,我不急于给予否定的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自我矫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

总的来说,“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是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焕发出生命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功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篇6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数学是一门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项关系的模式、总的原则和标准。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数学知识为书本知识,对于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关系一无所知,因此常认为数学知识对将来是没用的。一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会识字就行了,至于数学公式根本没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数学本质都没有很好地认识。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本质,结合数学知识,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讲明生活中楼梯问题就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数学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中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数学课因为经常与数字打交道,比较枯燥无味,不能让学生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数学兴趣可以通过如下途经培养。

1.立足生活现实,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先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要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回家做数学作业时发现把圆规丢在了学校,你爸爸去学校帮你取,你如何告诉他你的课桌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就这个问题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我的座位在第几行,有的说我的座位在第几排,我就请学生实际看一下,看能否找到。从而让学生发现了问题,再请同学讨论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引入平面直角做标系。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新课学习,数学效果极佳。

2.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师更应加强数学课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最后布置实习作业,“实习作业”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布置的预习、课外作业以及课堂提问应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不脱离实际的问题,这样能起到好的效果。

例:(初中几何第三册)《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实习作业

要求:(1)制作一个测量倾斜角的测倾器

(2)测量底部能到达物体的角度,写出测量步骤并填写实际报告。

工具:测倾器

活动时间:45分种

这样把单调的数学课引向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际增加实践活动,再次验证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原理。这样能增强数学的信心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研究探讨数学问题,能极大地渲染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经。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唱歌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可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良好习惯。

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学习的方法不当。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思想容易开小差,平时不重视及时复习,总是考前才匆匆忙忙地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掌握好预习、听课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预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听课效率。课堂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注意力集中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困难的学习往往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听课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提高心理因素,帮助学生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才能使听课效率提高。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独立完成作业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对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教他们模仿课本上的一些例题做一些练习,然后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完成一个单元后,不能单靠教师讲解复习,要用进行单元测验的方法进行小结巩固。可以布置学生每人自己出一份检验题,然后互相交换考试和批改。这种方法不但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复习效果较好,学生在自编测验题,互相做题和改卷过程中,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好地达到了巩固效果、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观察和探究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与数学知识有关。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讲授新课时,联系学生亲身体会到的、熟悉事例讲解,学生就能较快、牢固掌握好数学知识。

三、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背景

多数教师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背景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农村有很多东西学生没有见过,例如:在讲解数学七年级下册有序数时,是用去影剧院找位置的方法引入新课的。但农村中现在没有影剧院或大家并不对号入痤,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背景巧妙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到教室找某人,如何去找?就比较符

篇7

(永新县教师进修学校 江西省吉安市343400)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政治教学,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提高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政治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从而可以主动的学习政治,了解政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理论分析  实践建议

 

引言:课堂教学比较重视课本的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重视获得间接知识而忽略了获得直接经验,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的说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探索,比较重视最后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一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大大降低,探索的精神也受到了抑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真实的、具体的、生活的学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高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度的生长阶段,他们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长时间的、稳定的对某种对象和现象进行观察,可以比较正确的用辩证观点去评价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可以独立地去探索和寻求发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喜欢讨论、辩论、追问,更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索,并且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现代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理论中,强调要把学生当做一个“人”看待,而不是一只“硕大的白鼠”。对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将课程教学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发展趋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课生活化就是指,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结合在一起,将政治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生活变得政治化,体现出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体现生活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建议

1.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

若想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就需要结合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和实际。目前,我国很多高中政治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讲课时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换汤不换药。虽然在教学意识上注意生活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讲课方法还是趋于传统,没有将教学生活化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现象,就要注意除了课程内容改革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也需要生活化,例如课堂提问或者研究谈论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例如:阿拉伯数字1.2.3是如何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当今流行的汉语热是否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传播?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语,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或者让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设计,不但使教学气氛轻松很多,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悟和新知。

2.重置教学流程,构建生活化的学习路线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流程中,教师一般是将单元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列举出来,知识点讲解过后,再向学生解释这些学习的重点都源自生活的那些方面,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虽然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被动性,而且学生很难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学习内容中,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设置教学的流程中,重新注入生活化的流程,效果就会不同。首先在讲解重难点之前就先让学生们接触一些现实生活的例子,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探讨来加强对这些例子的认识,然后再将这些例子带到课程中来,教师在进一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将两者结合起来,整个课堂教学不但自然流畅,而且学生也会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例如在讲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课,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可以从《变形记》这档电视节目出发,在《变形记》中,其中一个男孩被父母溺爱,肆意挥霍父母钱财,不懂感恩,经常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而另一个男孩,则是在科技与经济都非常落后的山区中,为了学习,为了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为父母砍柴、洗衣,与哥哥帮父母操持生计。通过这两个男孩的对比,让学生懂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白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的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懂得思想建设不是说教的理论,而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3.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生活化的素材

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就是在于以“生活“为重点,并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选取素材时,要时刻记住教学生活化的出发点,要举例一些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的素材,加强学生们的理解,让他们针对这些素材有话可说,有理可讲。例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课,从实际出发,可以从三星、苹果、小米这些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化的传播,并通过例如天涯、微博等网站中信息的传播让学生明白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公众信息的传播所带来的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明白文化传播的意义。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课中,我们可以选择近期在电视上出现的一些励志的广告,一位本不缺钱的阿姨,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拾荒,将自己拾荒所得的金钱全部资助了困难的学生,她说她就是想做点好事。针对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归纳学生的观点,回归主题。

 

结束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政治教学生活化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酒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设立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我国的酒店管理高等教育中,传统的酒店管理概论主要是一种以理论为授课基础的教学方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进入到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缺乏感性的认识,且学习目标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提升,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制约。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就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引入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机制的有机结合,丰富并提高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建立我国酒店业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寻找新型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下称“酒管高教”)的改革路径。

一、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开展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探索的重要内容,也是该专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酒店管理概论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性骨干课程,如何避免由于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低而影响授课效果,是目前我国酒店管理高教质量提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广泛认识,但如何把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环节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难点。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整体结构中所占比重还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引。传统方法中教学归教学,实践归实践,两者并未进行很好地融合,甚至时常被割裂开来。即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但教学效果并未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随机性,反而影响到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授进度的正常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难点:一是酒管高教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教学;二是缺乏实践性教学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综合作用的充分认识;三是很难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二、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效果

(一)文献综述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尚没有完整且统一的定义,我国还缺乏深层次的比较研究[1],讨论较多的依然还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一些观点认为主要是指情境体验法、换位体验法、多媒体教学体验法[2]。也有看法是指游戏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学生讲课法[3],或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模拟现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体验交流法、社会实践法[4]。关于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和效果,有理论提出,以体验为理念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教学的方法也可以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尤其是教学活动从“教”转向以“学”为中心[5]。虽然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有一种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但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实质上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广义而言,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是酒店跟班顶岗的实习体验,或是课堂、实验室模拟酒店实验场景或是课堂酒店管理案例的分析等具有体验特征的教学方式。从狭义角度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就是一种在酒店实际岗位跟班顶岗的实习体验和学习的模式。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内容,而且学习效果上更加接近于实践的现实环节,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可以较快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狭义上在酒店不同岗位实习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二)运用效果分析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重点课程酒店管理概论为研究内容,结合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运用中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实践性教学对酒管高教促进作用。调查对象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级和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这些学生曾在2016年至2017年广交易会期间在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广州万豪国际大酒店(广州地区5星级豪华型酒店,具有综合的国际商务、旅游接待功能)不同岗位进行实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38份,其中纸质问卷19份,电子问卷19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集中在广州文华东方酒店(68.4%)和广州万豪国际大酒店(28.9%)。参加酒店实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二学年的第二学期(44.7%);其次是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39.5%)。在调查受访的学生中,90.9%的学生肯定了酒店实习对提高酒店管理概论的理解和正面作用,并且认为酒店实习对酒店管理概论学习应用实践性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84.2%的学生认为他们参加酒店实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水平。在询问学生关于酒店实习期间是否会为他们在酒店管理概论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时,受访的学生反映并未如预想的那样突出。一个原因是有较大部分学生(39.5%)的实习是在大三学年上半学期进行的,即修完酒店管理概论之后,所以学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上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会对酒店管理概论的理论学习带来干扰。例如,在询问酒店管理概论应该在实践性教学什么时间开设效果会更好时,大部分学生(60.5%)认为应该在酒店的实习期开始前开设,少数学生(13.2%)认为应该在酒店实习期间同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加酒店实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二学年的下学期(44.7%),这个实习时间与酒店管理概论开设的学期重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环节,现有的酒店实习时间是否应该和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学的时间分开来,避免酒店实习和课堂教学同时进行对教学整体计划可能带来影响,学生是否在该课程理论学习的完成后再参加酒店的实习会更加有效,这些都是酒店管理概论开设需要考虑和统筹安排的重要内容。目前,酒店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偏重需求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无法配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于校企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加上许多酒店仅仅将实习学生视为一种低成本劳动资源或旅游旺季的劳动力补给,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不能适应环境而时常导致实习效果欠佳[1]。首先,酒店更多的是从自身管理和成本的角度出发,校企两者目标的差异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次,酒店管理专业没有自身参与管理的实习型教学酒店,很难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的进度。为配合实践性教学计划并满足酒店对学生实习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酒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上不得不放弃正常的教学进度或降低课程教学上的理论要求。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难点突出反映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上。如果酒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的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对实习选择的自主性、随机性以及校企合作酒店对实习学生选择可能存在的偏好性(例如要求学生的仪表、身高等),造成一部分学生可以参加酒店的实习,但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理论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参加正常的课堂理论学习但又无法参加酒店的实习,导致酒店管理概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冲突。

三、促进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酒管高教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性教学的束缚

破除传统思想对实践性教学的束缚,加强实践性教学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综合作用的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但只要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变,通过教育与实践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项机制和步骤,就可以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之路。

(二)发挥好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方向保持一致

按我国酒管高教的现状,酒店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参与管理的教学型酒店。如何共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依然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许多酒店管理专业虽然都已建有自己的校企实习基地,但所起到的效果依然有限。探索发挥好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目标一致,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完善酒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性教学计划

将酒店的实习时间统一安排在该课程修完之后进行。建议酒店管理概论统一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实践性教学计划安排在该课程完成后的一个较近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间为2周至4周。尽量避免因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间隔太长而影响该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

(四)建立科学和全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

实践性教学进入酒店管理概论面临的另一障碍即实践性教学效果不易评估。传统的实践性教学依然比较粗犷,没有统一的步骤、格式和评估标准。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概论中的效果,还没有完整的定量与定性的考核指标。酒管高教对酒店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认识或限制,这也导致该课程在实践性教学有关的教学环节中难于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建伟,罗东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9).

篇9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7-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版课程标准(2011版)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教学建议”部分,基本上是旧版内容重新编写的。与旧版相比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更具体、更系统,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让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上鼓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对学生学业如何进行评价也作了系统指导。下面拟就此问题谈一些思考与实践。

1 创设学习情景不只为活跃气氛

“学习情景”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化、环境和活动等。学习情景中的“情景”是既有“情”又有“景”,“情”“景”互融。“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景”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因此,学习情景中既蕴含着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同时还渗透着学生的情感和动机。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是对过去十年课程改革过程中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总是离不开情景的创设,各式各样的情景创设着实使化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变得比过去“有趣”“热闹”了。然而,当人们对这种“有趣”“热闹”的课堂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这些“生动活泼”的情景很多都是虚假的或者对于学生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意义和帮助。情景创设到了最后成为了“噱头”,变成了为创设而创设。课程专家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提出“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多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促进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欣赏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

案例1 CO2的实验室制法

情景创设:在CO2实验室制法中,现行教材上只提到实验室制CO2可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笔者授课时先提出如下问题情景:此实验采用的石灰石能否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代替;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在问题的引发下,组织学生完成实验:取几支试管,分别放入少许等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同时分别滴入稀盐酸,看到稀盐酸与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快且无法控制。在盛有等量的石灰石固体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学生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试管中气泡匀速放出,滴加硫酸的试管内,一开始有气泡放出,片刻反应物的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一个反应中止,一个反应顺利进行呢?急切地寻找答案……

反思:通过一个个实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秘,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尔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将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

实践证明,通过创设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情景,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2 课堂提问不能等同于教学互动

情景创设以后,紧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但有的教师把大多数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以学生看书和教师提问为主,认为师生间的互动就是提问。其实,师生间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等。如果以单一的提问方式来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势必造成“满堂问”的局面,而这样的“满堂问”只是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翻版。如果师生间有了充分的交流,甚至出现一些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升华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互动是不是更好呢?

案例2 有一次笔者讲完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后,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根据分子运动论,分子(或离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我们喝了一口盐水后,由于分子(或离子)运动的不规则性,会不会造成我们喝进去的那一口盐水中钠离子数量少于(或多于)氯离子数量呢?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头脑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之间的冲突,深究其理,要从概率论的知识讨论,初三学生的知识储备显然不够。于是笔者和学生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师:你认为盐水的味觉感受——“咸”是什么在起作用?

生: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共同作用。

师:如果分子(离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溶液中某一局部两种离子之间的数量一直在变化,你每次喝的时候,味觉都是一样的吗?

生:应该不一样了。

师:但事实上每次都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没有引起局部两种离子的数量发生变化。

(教师即时板画任意圈出溶液中的一小部分)

师:如果在某一时刻有1千万个氯离子从这个部分(圈出部分)运动到别处去,同学们想象同时会发生什么?

生:同时会有1千万个氯离子从别处运动到这里来!

……

反思:课前并没有想到学生会把一个物理问题和化学问题联系起来,教学的机智虽然是无法计划的,但正因为在长期的课堂锤炼中,笔者已经作好思想准备,才能在非预设的课堂隋景中迅速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巧妙地加强了新概念,又梳理了概念之间含混不清的地方,这种“提问”往往交汇着师生之间智慧的光芒,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提问的确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笔者认为,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评判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为什么提那么多的问题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数量不等于教学的质量,而是误以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程度就越高,学生的学习就越努力,学会的东西也就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实际上,课堂表面上的热闹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发展,更不代表教师完成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应该明确,提问只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实际上,教师在提问前如果认真地进行思考和设计,课堂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一答”式提问。

3 合作学习不排斥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迎合新课改精神,一些教师把小组合作看作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哪节课少了小组合作交流,任课教师一定会觉得这节课没有体现课改精神,没有生成充满活力的课堂。而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小组合作交流便成为课堂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任课教师把每个教学内容,不论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一声令下,学生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合作学习达到了“随手拈来”、“动辄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过激行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肤浅的理解造成的。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优越性,恰到好处地运用能融洽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交流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学习,切不可浮躁,需要独立思考,学习化学尤其如此。

案例3 记得笔者所听的一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师的意图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合作学习。于是,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这样一道题目“14.8g镁与195.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然后就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合作讨论这道题有哪些解法,并让小组长负责组织各位同学发言。可是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并没有小组合作讨论,而是围坐一起“默默无闻”,独立思考,把自己的解法写在本子上。有的同学写了一种解法,有的同学写了两种解法,还有的写了三四种解法。这时,教师着急了,要求小组合作而学生却各写各的,教师便催促每一个小组要求其合作讨论。几分钟后,有的小组的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了,但这时教师看时间已过了七八分钟,如果还让其合作,后面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于是马上让学生停止合作而收场了。

下课后,这位教师与笔者交谈时说:“班上的学生胆子太小了,都不敢讨论,合作学习不是很成功。”

反思:其实,这不是学生胆子小,而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刚把例题出示出来,就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头脑之中还没有自己的答案与见解,又怎样去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呢?因此,在小组合作之前,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每个孩子都获取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交流起来才言之有物,避免盲从乱谈,偏离讨论的方向,而且在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反之,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如果硬要学生合作讨论,也不过是做样子,走过场,并无多大收获,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篇10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年来,高等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扩招的形式。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原本就缺乏的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所以高校为了实现更快的发展,应该对当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高校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将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大众化教学模式。另外,高校在招生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使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兴的专业也应运而生。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呈现出课程门数多、实践经费少、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队伍素质差是影响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导致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

二、改进高校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学校定位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企业的用人现状,制订出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专业办学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就业状况不同。有的学校注重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校重视对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符合实际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制订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了解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不可以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全面了解本校的生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师资的专业素质,才能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现状,使高校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高校内部相近的专业应该打通专业内部的壁垒,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的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充分的利用。面对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建设专业实验室的方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中涉及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扩大科技活动中心的规模

在进行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该项职能,并在各高校中有序开展,完善实践教学。

5.加强高校和校外的合作办学

要想促进高校和外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高校与外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涉及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在进行合作办学时,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合作规程。同时,还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促进高校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内容,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系统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便制定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高校还应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11

要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超常规的思路,弯道超车的速度,抓管理,提质量,促均衡,强队伍,创特色,树形象,保稳定,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12

  暑假伊始在网上找到《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起初只是随便地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现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产生很大的感触,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作重新的审视!印象中记得以前是叫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始终是经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读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感触。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手边书,工作之余时常翻翻,困惑的时候不妨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的。一个暂时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一样提20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能够让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试着提6桶,长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同样如此,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类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要花30分钟能熟练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花费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候效果还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抱怨: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什么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然耐心地再次纠正。不知道为什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去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显然,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花费的力量各有不同。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视而不见?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繁琐、苦恼,我们平凡而简单,然而我们也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精彩而充实。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2

  刚做教师时,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却从来没有机会整个系统的读到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平时的忙碌却让我感慨长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有幸凭借云舒写的平台,让我利碎片化的时间终于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完整的书。首先是打卡的方式从外界监督这我把十二讲认真听完并反复听以加深理解,作出详细的笔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对全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实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及对全面发展的论述和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是一致的,把教育变成一种需要,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者。

  当我终于完成十二讲的学习任务时,感觉对自我是一种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忙里偷闲,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完成专业的阅读。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生动的实际事例与精辟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很多都能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分章随时阅读,根据书中内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样我每天不管多忙总要细细地品读半个小时,感觉思考颇多,也收获颇多,不仅品味到了阅读的妙处,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章节,感觉书中提到的老师的生活现状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而书中的指导方法又像是为我开出的良药。

  我懂得教师的时间从不间断地阅读、借鉴他人、做好规划、随时记录和培养自律中来。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应通过设计问题任务让学生对效果有真实的感受,从而在情境过程中获得知识。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结论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达到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读“学习知识要思考,不要死记”的相关章节,我有懂的:真正学会知识的标志是会用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唤醒学生的储备知识与教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机结合,然后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新知识转化为新的储备。

  让学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运用远比直接告诉知识本身和结论更重要。要让已有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这样学生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援助力就会越来越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锻炼新能力的时候就不费力气,这才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读到“了解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的内容时,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课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关注学生的少一些。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能够察觉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课堂就是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真正解决学生真实的问题。真正能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我现在开始反思,我的这节课解决学生的问题了吗?还是只是完成了我“自以为”的教学任务。

  在读“独立阅读与独立思考”这一章节时,我懂得了更注重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并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

  独立阅读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独立思考就是使细微思考成为名符其实的脑力劳动,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以独立阅读促进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又通过小组分享彼此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认知。

  在自读课中,老师要敢放手确实让学生自读,老师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阅读材料的编写是实现滋补的一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不同课文的课堂环节是不一样的,教师搭台需要功夫。群文阅读课筛选材料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背景知识做支撑。

  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懂得:做语文教师不仅要读专业的文学方面的书,还要多读、广读、深度进行有计划、有涵养的阅读。

  首先要读马列政治方面的书,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现在教育的立德树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阅读要有广度,要读3本新书:专业学科的书, 榜样成长的书,人的心理的书。读书的兴趣要深厚,面要广,并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态度。

  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阅读还不够,文学类的多,而教育类的少。自己的阅读也是有趣随意的多,专业深刻有难度的少。王蒙说:我主张读一点费劲的书,读一点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作为教师,除了读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读爆料的奇迹的发泄的书,更要读科学逻辑分析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读顺流而下的书,更需要读攀援而上,须掂量掂量的书;除了读大白话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有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读驾轻就熟的书,还要读一些过去读的少,不是还读不上十分钟就哈哈大笑或击节叹赏,而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准感觉的书。

  总之,在碎片化的时间,更要进行有涵养性的专业阅读,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的书,积累教学方法的书,能升华文化底蕴的经典的书,还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提高教学技能,读名师成长的书,读出教学的艺术,读名家教育的专著,读出教师的智慧,作为语文老师,还要读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读出教师的诗意人生。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成为一名阅读者,更要做阅读的代言人,引领学生阅读的推广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与氛围,教会学生阅读,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主学生做好长远和近期的阅读计划,于是在我们班还成立了“思辨读写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总之,我要身体力行,从阅读整本书开始让书籍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时,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学生年轻的心灵,占据学生青年的时代。

  以上就是我读《教师的建议》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丰富自己,所以我会把阅读当成我每日的必修课,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读且教,且教且读。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3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