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5:3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能建造的背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制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规划,面对“十二五”新一轮发展机遇,重庆市电力公司结合重庆发展对电力的更高要求,以科学的“三观”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主题,提出建设“国内一流电网、系统一流企业、同行标杆单位”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绿色电网、和谐企业、现代公司、一流业绩”的共同愿景。而加强应急管理是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手段,通过加强电力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电力突发事件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电力故障恢复时间,确保电网安全,维护电力企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打造坚强智能电网背景下,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1.坚强智能电网主要特点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具有运行可靠、高效环保等优点,是国际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
1.1技术先进
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传感器技术、主动探测技术、信息传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之中,便于及时预测和发现可能发生的电力故障,做到快速修复,防止出现电网供电事故。
1.2安全可靠
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供电信息的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采集传输,并可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与显示,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提高电网反应速度,具有较强的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经济性好
进一步整合了信息、电力资源和管理手段,现代高新技术在坚强智能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电网接入的弹性和可兼容性,提高了各类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原来仅仅依赖主干电力能源的局面,进一步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传输成本,提高了整个电网的经济性。
2.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突出应急管理“实战、实效、实用”原则,坚持应急工作“平战结合、今明结合、灾与不灾结合、短期与长期结合”,构建了高效敏捷、注重预防、强化处置、重视善后的应急机制,健全了应急指挥、应急抢修、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按照国网公司统一预案体系框架,形成了完整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和常态保障机制。重视专兼职抢险救灾队伍建设,组建了应急专家队伍,应急基干分队和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处置,有效应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展示了“责任央企”良好社会形象,全面增值应急管理业务。
3.电力应急管理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智能电网作为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坚强网架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我国电网发展的方向。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新技术、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分布式电源)、新设备的出现,相关运行管理经验的缺乏,对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的高度依赖,都给电网安全管理提出 新的课题。随着智能电网、新能源的推进,随之而带来的安全问题须引起高度关注。
3.1坚强智能电网提高了电力应急能力等级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了电力应急能力等级,要求电力应急反应速度要快,电力恢复时间要短。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特大型电网运行以及各种分布式能源的接入,电网运行环境和条件更为复杂,电力企业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联系更为紧密,特大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电力应急能力建设随之推进,并与之匹配。这就需要加强电力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研究,以正确评价应急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提高。
3.2各种因素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步伐加快,重庆电网已经纳入全国“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对电网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电负荷高、负荷密度大、局部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更为突出。受端和送端电网特征决定了对区域电源和外部电源的依赖,运行方式受到限制,系统动 热稳定、潮流控制、容性电流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电网自动化程度提高,电网安全对二次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二次系统的安全隐患未彻底根治。大电网的运行条件越来越复杂,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特别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发生,不可抗力导致的较大范围供电影响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极大压力;同时,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各类社会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电力设施受人为破坏可能性增加。发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客观存在,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4.打造坚强智能电网背景下的应急管理对策
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作,特别是在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的背景之下,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要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4.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全面、责任明确、反应迅速、信息畅通、有序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常备不懈。形成“职责明确、组织有序、指挥得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常态开展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与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机构等建立紧急联动、相互支援机制,与气象、地质、消防、交通等部门建立预警信息沟通机制,与重要用户建立预警通报机制。
4.2健全完善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防止大面积停电预案为重点,不断健全公司预案体系制定相关标准规定,规范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和备案工作。提高预案管理水平,实现预案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的上报备案、宣传培训、修订更新等管理工作;开展应急预案评审,促进应急预案衔接和落实,实现预案体系动态管理。加强与社会专业应急培训机构协作、交流学习。加强应急演练管理,建立合理的培训演练考评制度,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形成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的培训硬件平台。不断健全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使之更科学、更简洁、更具可操作性。
4.3加强电力应急队伍建设
人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强化应急管理最重要是要加强电力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事故处置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等。重点要制订各级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标准规范; 开展应急理论、知识、技能等培训;提高队伍装备水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组织演练。组建市、区和县三级应急专家队伍,加强专家队伍管理,建立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现有条件,组建“平战结合、训练有素、功能多样、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开展(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23页)专业培训,形成较强的战斗力,为公司灾害应急救援保驾护航。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开展跨专业培训和综合救援技能培训,推进应急队伍资质管理,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实现电网抢修队伍向应急抢修救援队伍的转变。建立社会应急抢修资源协作机制,畅通与政府相互支援的渠道。跟踪国内外电力应急抢修发展前沿动向,加强与政府、大型企业在应急抢修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科]
【参考文献】
[1]“十二五”我国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11-13.
1、轻钢结构技术的运用
与澳大利亚普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澳大利亚冷弯薄壁轻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技术。钢构件用BHP(澳大利亚钢铁公司)的高强耐腐蚀的锌铝合金镀层卷板加工而成。主要围护结构采用轻质加气砼板材,二层外墙采用澳大利亚进口的纤维水泥板结合保温绵作为围护结构。由于全部采用了轻质新型建材,房屋整体重量只有同样钢筋砼砖样结构重量的1/6-1/5。
2、先进的通风系统
采用住宅产业化中新的科研成果――中央式机械通风系统(法国生产),采用这种通风方式,每个进风口每小时可以带来22立方米的新鲜空气。由于风机24小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可以保证户与户之间空气不串流。采用了Beam中央吸尘系统,它的吸力是普通吸尘器的五倍,能对地毯、硬木地板、地砖、家具饰布和帷帘做深度清洁。
3、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引进了生活有机垃圾处理机。该机器采用组合极强的YB微生物“功能菌”,经过“功能菌”群将生活有机垃圾快速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
现代技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金都・富春山居是金都房产集团在杭州西南郊开发的大型生态山水别墅区,它是金都房产集团继成功开发国家级城市试点小区――新金都城市花园、国家康居示范小区――金都景苑、市中心生态庭院――金都华庭后的又一力作,也是金都集团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十年来投资规模最大、开发周期最长的项目。它位于杭州与富阳交界处的银湖开发区内,北靠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临杭富公路320国道,距杭州市中心26公里,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规模约17万平方米,容积率0.2左右,整个项目分成八个组团来分期开发,以独立别墅为主、联体别墅为辅,规划建造独立别墅、联体别墅共560套左右。
金都・富春山居所独创的“自然流山地轻别墅”源起于它出色的自然环境和金都房产提出的“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的开发理念。“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就是将建筑不再孤立,而是成为环境的一分子,建筑的起伏将依附于山势的形态、建筑的色彩融汇在环境的背景之下。金都房产研究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别墅之后,委托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加拿大DFS设计公司等,结合富春山居的地形地貌、周边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特色和中国传统的居住习惯,共同来担纲设计。将中国山水住宅、北美现代别墅、各类山地别墅的特点融合,在建筑的位置布局、外观造型、材质色彩、细部结构等方面力求摆脱别墅一贯的厚重庞大,代之以轻灵柔和的感觉,体现出自然、简约的江南地域建筑时尚。金都・富春山居独创的山地轻别墅具有轻灵、明快的外立面――薄屋顶、轻墙体、清色泽、大玻璃,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使别墅犹如山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在建造过程中,恪守保护至上的原则,实现工地的生态化、非污染化的目标。
富春山居在开发建设中不断采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来提升住宅的科技含量,以科技来提升住宅价值。每户人家装有中央通风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物业处引进生活有机垃圾处理装置,采用组合极强的YB微生物“功能菌”,经过“功能菌”群将生活有机垃圾快速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小区建立了设备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信息系统、网络智能社区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信息系统和网络智能社区系统将本来孤立的别墅住户通过网络融合在了一起。智能家居系统对住户内部的家电进行智能化控制,使住户的生活更加舒适,更有情趣,更有安全感。
富春山居在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率先引进了澳大利亚的冷弯薄壁轻钢结构体系和轻钢结构电脑辅助精确制造系统,在杭州首家推出轻钢结构别墅,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同。经业主反馈,使用轻钢结构有以下几个优点:
1、绿色环保
避免采矿对自然地貌的严重破坏及生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有害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抗震
轻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高于砖混结构的建筑,因其本身的轻质和柔韧性对震动的影响小。
3、保温性好
外墙的建材采用保温、绝缘的增压加气混凝土板,传导低、辐射低、对流小。
4、基础造价降低
由于轻钢结构自重的大大降低,可使工程桩基造价至少降低1O%。
5、有效层高增加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周玉庭(1972-),女,四川高县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4-02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 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 and 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Systems in 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0.
[2]本书编委会.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本书编委.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先进的增强现实和投影映射技术将使人们未来家中墙壁变成投影背景幕。从外部观测角度来看,家中墙壁平常朴素,但对于主人而言这是家中最绚丽的背景装饰,可以呈现出华丽的3D雕像、巴洛克式幻景以及温馨的田园牧场,这些背景信息均可以从网站下载。
通过可穿戴设备,两个人在同一房间里可以体验完全不同的空间场景,对于更广泛的公共体验,投影和LED墙面将十分普通,未来它们可以依据居住者的情绪而发生适应性变化。
嵌入墙壁的大量微型LED灯将通过无线电脑技术程序化工作,可以无限次响应改变外观形式,从镜面传统壁纸设计至实时显示,变换世界各地的场景。
3D打印家具和家庭用品
3D打印技术现已成熟,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人们可以购买和下载3D设计,之后根据居住者的要求,对3D打印家具和家庭用品的外形、尺寸和颜色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人们的家中需要一台小型3D打印机,能打印制造一些较小的家庭用品,对于较大的家庭用品,可在当地3D打印商店购买3D设计模板,这种制造家庭用品的方式将减少运输和送递费用,只需将打印原材料送至房屋和3D打印室即可。
可持续性“家庭发电”
当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可持续性将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核心选择,资源回收利用将完全整合在我们未来的智能家庭中,家庭生活制造的垃圾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栈”将成为燃料和电流。未来或许人们不再需要建造大型发电站,很大程度地减少核废弃物和碳排放。
能源将通过自然环境进行收集,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压电片将整合在住宅楼宇中,与每一户的智能App软件建立连接。
很可能未来地球的能源将来自于太空,月球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成本将更加低廉,之后通过微波方式无线传输至地面,这将成为地球另一种清洁能源来源。
在自己家里生产食物
可持续性不仅表现在能源制造和使用,还体现在食物生产上。未来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里生产食物,水栽法无需土壤,仅使用营养物质便能培育出植物,养耕共生就是结合这一过程。使用水族箱中的鱼类粪便,形成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厨房里拥有这样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就可提供新鲜的水果、鱼类和贝壳类食物。
未来住所上天下水入地
目前人们使用的清洁用品和塑料包装将最终减少或被家庭使用的自清洁和自修复材料代替,这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嗜碱芽孢杆菌或巴氏芽孢杆菌混合在混凝土之中能休眠200年以上,当混凝土裂缝进入水分,它们便开始制造石灰岩,这一过程非常类似于修复人类骨骼,能显著改变房屋的安全性,使房屋不受年代的推移而失去坚固性,同时也减少了房屋维修费用。
住宅“自清洁修复”
基于人们未来对城市空间的较高需求,我们将看到家居建筑和城市外观的创新设计变化,其中包括超级摩天大楼、水下和水面漂浮社区甚至地下建筑设计最新趋势。
未来碳纳米管水泥将替代普通的混凝土加固物质,使其强度增至16倍,钻石纳米线将替代钢丝绳。建筑过程将日益自动化,工人和起重机将由机械手臂替代。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自动化建造方式,将使摩天大楼达到空前高度和跨度,整个城市都将向高处延伸。伴随着未来城市在空间的立体化,空中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栖社区也可以通过洋流和“海浪农场”获得免费能量,水栖社区可以全年漂浮在水面上,独立发电提供生活必需条件,水栖社区生态环境还能生长一些植物和食物。同时,未来水下城市也将成为现实。
智能医学完善老龄化护理
未来100年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人们将更加注重医疗护理、伤残和老龄化护理。
Abstract: the world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rend to low carbon, intelligence for the trend. With lower carbon are basic requirements, intelligence is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low carbon for implementing measures. Discusses the residential low carbon trend of th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n the link of the need to take advantage of. Finally the house of low carb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housing, low carbon,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F7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低碳提出背景:
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潮流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半个世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设计与建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亲近自然、环保可持续的住宅设计才是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住宅设计理念应该遵循节约能源,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文属性、舒适度等方面。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美学因素,注意建筑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美学因素在人们居住社区的隐是培养人们的生态自觉性。
住宅低碳发展趋势:
在设计阶段不是设计者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和政府、市场、客户的互相了解。目前是客户更多地重视购买的一次性支出。在项目定位时,不把项目定位在适合所有群体,而是要突出针对性,定位于服务有针对性的少数群体,更利于住宅功能的运用,并考虑功能的多变性和技能的可行性。易于改造,延长使用寿命。尊重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特点,因势利导,和环境合理衔接,进行多学科视角的考虑。
住宅产业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应当加大对住宅设计的投入和研发,鼓励地产企业申请建筑专利。户型上,各功能空间合理排序、科学利用,各功能分区的使用空间的适度比例,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内部空间上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面积使用率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和住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外部空间上,做到公共空间利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过渡。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行对旧住宅的改造利用研究,在升级改造中分阶段进行“独立明道系统”运用。具体实施路径上注重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倡导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住宅标准的指定。住建部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已将住宅环保质量评级纳入考量范围。未来可能的趋势是,同时将住宅能量损耗的主体——家用电器,作为住宅一体化考量的范围。
随着多地住房公积金的上调,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住宅市场将向中小城市倾斜,在大城市将以保证刚需为主。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阶段,加大对中小型住宅社区的研究力度,同时考虑中小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或者新城区建设过程中的城市联合体设计。国内地产公司,现阶段正在各层次上组建地产联盟,以求信息共享、降低成本、联合开发、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以期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保存实力,在地产市场复苏之时,抢得扩张机遇。
三、住宅低碳实施重点:
低碳贯穿住宅开发与使用全过程,涵盖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各阶段。规划、设计属于前期的“纸上谈兵”,是重要的务虚步骤,住宅的建设、使用效果如何,关键看这个阶段。在这个部分的论述中,我们重点谈的也是这个务虚步骤。在规划阶段:注重公交交通配置;在交通线路、停车场配置方面合理规划。推进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加速城镇化,在户型配置上,以优先保证刚需,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在住宅设计观念形成阶段,体系内主要从三个系统考虑:输入系统、循环系统、输出系统。强调平衡输入、平稳输出、动态和谐。真正在体系内做到“宽进、高效、严出”。在设计、建造阶段,注重智能楼宇研发和新型建筑材料运用。
输入系统考虑的是能源、水、光等的天然输入值高、人工输入值低。这个过程中,有三个环节:建造过程资源损耗环节、资源投入系统后利用率环节、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环节。根据地域不同,采用不同配比的天然能源涉入,如在西北多风地区加重风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华南等低纬度地区加重太阳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东部沿海地区用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的地区适当调高风能在系统内的权重,在西南地热能丰富地区加重地热能在系统内的权重等等。在输入系统设计时,还要注重“可提取性”。要考虑在体系内将各系统内不适于人居住的环境因子,及时进行矫正的可能手段和实施途径。
循环系统强调输入系统的资源进入住宅区整体规划的停留时间、循环路径、利用率等问题。体现在节水、节电、通风、通光、降噪声、散热保温。水循环系统:食与用分类;利用太阳能,同时防止光污染。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完善中水再利用系统的相关技术。在人工照明方面,使用低耗能的LED灯具,后期运行和维护费用极低,全国可以弥补初期投入较高,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植被方面既有造氧功能又具备降噪声功能,多采用造养功能强的混合型植被,舍弃单一的低造氧能力植物;改变原有植被平面覆盖,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植被立体布局。在设计阶段充分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新能源技术、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等手段,将一定规模的住宅设计,设计成一个自有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资源输入和废物输出。利用自有生态系统将各种资源和可降解可利用的物质留在系统内部循环、消化。
四、住宅低碳切实意义:
跟踪建筑界国际上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重住宅和传媒联动,积极普及低碳住宅知识,让从业者和公众以利用、掌握低碳环保技术为荣。业界在加大对外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外国新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赶超,加强自主研发,形成我国自主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扶植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布局能力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设立一批按地域、气候特点布局的住宅实验室,由国家政府扶植、高校智力扶植,企业实践扶植,同时避免地产龙头企业对住宅技术标准垄断,使住宅产业化进程健康、平稳推进。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型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可以优先考虑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做到精品化、产业化,在推出产品化尽量考虑可以形成产品系可以进行后续改进。
另外,随着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节约建筑成本,考虑低碳环保设计,将促成行业升级加速,不遵循这一原则的公司,必将被淘汰。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将成为住宅产品设计的趋势。安居乐业,国人生存的最低限度的物质保证需求,作为住宅设计、建造公司,肩负着自己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完善和自我展示的过程。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科技更好地融会贯通,必将使中国住宅设计建造走向新的历史高度。要让“筑城、筑家、筑未来”的理想追求成为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共同的道德诉求,为我国住宅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9).
2015年中国最热议的话题当属“工业4.0”,犹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一般,每个企业都在以自己的视角来论述“工业4.0”。“工业4.0”催生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使物的组织逻辑重新排列,并让整个世界发生改变。从产品的角度,信息无处不在,让智能产品成为现实;从交付的角度,想要获得一款定制化的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
“工业4.0”,首次将生产制造与供需、物流等环节彻底融为一体。“天网”之下、世界大同。但问题来了,时代变了,企业该如何重塑生态链?
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有何本质不同?
“工业4.0”的提出者之一,成立于1949年的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国家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其使命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支持政府和企业取得成功。在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Fraunhofer IML)名誉院长库恩教授(Prof.Dr.-Ing.Axel Kuhn)倡导下,协会旗下7所研究院共同创建了“制造业联盟”。至今,该联盟为德国能够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技术与理念进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方向上没有本质区别。德国如此高调提出“工业4.0”,实属难得,因为他们已经研究并意识到这是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工业4.0”社会及其解决方案,德国还没有统一标准,现在是市场最活跃、创新最快速的百家争鸣时期。
“工业4.0”的最大愿景,是确保高薪经济的竞争力,如何实现?“互联网+”颠覆了一切,让全世界都同处一片“天网”之下。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会有滴滴打车;十年后,我们也无法预测世界将会怎样。新的时代需求,让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也让交付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这一系列变化都要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实现。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2025》是受到“工业4.0”启示而提出的,既符合时展趋势,又符合企业经营实践。但无论“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谈的都是当“天网”织好后,新的产品该如何满足个性化、及时性等需求?我们的生产该怎么办?物流该怎么办?生活该怎么办?现在,很多人都爱争论“‘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抑或工业互联网,孰对孰错”?其实没有对错,大家都是在国家战略引导下践行科技进步,只是方法不同、路线不同,但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二、“工业4.0”创造了哪些新商机?
“工业4.0”与智能服务社会,都是在“天网”下研究人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服务满足这些需求。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生产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个性化定制的挑战将出现于各行各业。
未来的物流,一定会与信息化和生产自动化系统相融;未来的生产自动化,也一定会与物流系统集成相融。所以,一些过去只做物流装备制造的企业,现在业绩没那么好了,反而一些做信息系统的软件企业市场得到拓展了。随着“工业4.0”时代到来,更大的商机正在被更多企业发掘。谁将成为未来“工业4.0”社会的建设者和标准制定者?
今天在中国,西门子、博世、GE、包括富士康等,这些已经超越3.0、拥有4.0实践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开始大展身手,以专门的团队帮助其他企业建造4.0工厂,这就是他们在服务模式上的创新。未来,帮助别的企业建新的智能工厂,帮助一个国家建设新的工业体系,将是非常广阔的蓝海产业。
对于制造业,生产、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也带来一个新的市场。物流企业和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边界开始模糊,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再造,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技术和产品变为长久的服务,或是如何让客户也拥有一座4.0工厂。
“天网”之下,新的生态格局正在重建,现在还没有哪家企业能自信已经做到最好。面对这一空白市场。如果你已下定决心,就赶紧为之努力吧!
三、中国在技术和市场需求上是否落后欧美?
经过3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众多商品的全球最大市场和最重要市场,我们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同世界是一致的,我们的企业也已进入快速学习世界先进技术阶段。从服务和产品的角度,中国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落后,甚至已经领先。
但从产品交付的角度,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差至少30年,其制造业、物流业因充分经历工业3.0时代而得到高速且成熟的发展,企业在自动化、精益化、信息化等方面也经历和完成了升级与改造过程。纵观当下欧美日先进的制造企业,其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精益化程度及标准化程度是基本相同的;而中国制造业虽经历高速发展,但基础薄弱,标准化欠缺,大部分企业尚处于1.0至2.0水平。
从另一方面讲,全世界同处于4.0时代,正是因为中国在很多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无形中也给了我们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更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拉动了各行业快速升级的步伐。目前,中国电商企业的物流中心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的快递业,如顺丰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应用的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
相比之下,华为算是我国优秀企业中由2.0向3.0转型、向4.0践行的典型代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5不要”观点很能代表其企业文化:“不要羡慕别人风光,不要炒作互联网精神,不要妄谈颠覆,不要盲目创新,不要纠结和攀附。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保证企业活下去才最重要。”1998年至今,房殿军教授带领的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国团队一直为华为提供物流供应链咨询与规划服务,持续不断助其提升物流技术能力。我们认为华为人不浮躁的钻研精神很值得广大中国企业学习。
现在,德国汽车工业已能做到100万辆汽车中只有2辆是一样的,可让客户自行选择喜欢的颜色、车饰、型号等。而新的挑战是,在其他产量小、利润低的行业如何做到个性化定制?对此,红领服饰做到了,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低成本定制专属西装。
在欧美日纷纷尝试从3.0向4.0迈进时,中国的制造企业如何迅速达到“工业4.0”,最大的问题在于,要从哪里开始走?如何走?这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点。
四、中国企业如何“弯道超车”?
从制造业的角度看,数字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工厂的重要标准,我们虽落后欧美先进企业很多,但现在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如红领服饰,已经超越了3.0,正在向4.0迈进,将大批量个性化定制与工人熟练化结合得很好。
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供应链各有长短。有的容易信息化,而有的如汽车行业,涉及诸多核心工艺,如要升级必须全面提升,越长的产业链与国家工业实力关系越密切。目前,国内汽车总装厂前段焊装工艺已较为成熟,大多应用世界一流设备,但后端供应链环节仍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短的我们可以通过“弯道超车”实现超越,长的怎么办?在不具备欧美优秀基因的情况下,唯有先把短板部分变强大!
提升信息化可以促进产业链发展。中国属后发制人,由于不同行业发展现状不同,每个行业应根据市场变化找到合理的发展路径。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有了前几年的基础,很多企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在进入快速进步阶段后更容易实现超越。
“工业4.0”时代来了,也带来两方面的需求变化:一是产品更加智能化,二是产品交付方式更加及时性、个性化和智能化。无论是从1.0还是3.0,向4.0迈进,都需要全行业齐头并进,我们的思想不可再闭锁自封,而是要开放融合,并看清脚下的路该怎么走。
当下是每个企业家都期待但也纠结的时代,世界变化太快,不改变就会被淘汰。同时,不同企业的一些共性问题也显现出来:一是必须更加关注客户需求;二是必须要考虑“互联网+”。由此出发,去考虑企业供应链如何改造,考虑企业现在的位置和未来方向是什么。
“工业4.0”时代,任何一个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仅要抓住客户心理、满足品牌推广需求,也要兼具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如果供应链较短,可以着重思考企业的4.0战略,寻找直接杀人蓝海的市场机会,用4.0的思维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收获更大利润。如果供应链较长,如汽车、家电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就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照标准化、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透明化等一步步践行4.0。如果你心急想跳过其中任何一步,会发现根本无法跃过,想要跑快一点,只能行动得快一点,否则容易摔倒。
五、中国智能化水平与先进国家差多远?
“工业4.0”,第一次让物流与生产系统、信息系统、生产自动化及供应链彻底融为一体。这意味着,我们要和客户、供应商、工厂实施方、产品开发商等不同角色在同一片天空下工作。
从物流体系管理的角度,以欧洲为例,其物流能力经过日积月累的建立和分工磨合,信息系统日趋完善,形成了现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机制。中国的社会物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仍处于生长期,企业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还未成熟。而只有当一个产品通过不同公司合作后高效便捷地到达用户手中,才是社会物流智慧化的价值体现。
制造业物流对于智能化的要求其实更高,特别是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被国家大力推动的当下,智能物流、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首次合为一体。4.0时期,一个工厂内不同产品的供料可以完全不同,为了确保与产品对应的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准确匹配,要求供应链各环节必须更加精准,且要智能地自主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工业4.0”时期,人和机器共存成为必然,而人机协同如何达到最优?在新的智慧工厂,人力资源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未来机器不会取代人,相反因为智能机器的广泛应用,对人的要求更高了,需要人能更好地与机器对接,更好地管理机器。越智能的工厂,对于驾驭工厂的人要求越高;但现在很多工厂的智能化系统不好用,其实不是机器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智能化的发展路径,首先要有标准化,才能数字化;数字化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信息化;当一些事情总是重复发生,由小到大,便形成了智能化。
不同的供应链,对智能化的要求不同,企业切勿盲目追求智能化。面对火热多变的市场,企业难得的是保持冷静,看清自身所处阶段,找到正确的前进路径,用求变的思维看客户需求,并为其服务。
有人说,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客户不知道想要什么。有的企业基本明确了发展方向,而更多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工业4.0”让客户需求与企业供应链、让制造与物流彻底集成在一起。对于这前所未有的市场,国家明确要在不同行业树立标杆,引领大家共同前进。
六、老外做规划时讲不讲“风水”?
德国人在做规划设计时。一定会把客户的需求落实清楚,然后根据其需求设计出最适应的方案。要建造一个工厂,成本和效率应是企业追求的核心指标,至于它是否“漂亮”,我们会从专业角度给予中肯的规划建议。如宝马德国莱比锡工厂,从2005年建筑落成到工厂启用至今,都与最初的规划设计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在这个项目上,德国物流研究院名誉院长库恩教授带领的专业团队在工厂选址、物流集货、厂区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宝马大量技术支持。
与国内常见的四四方方厂区规划不同,为灵活应对未来需求,宝马莱比锡工厂采用了最可持续和高效灵活的生产与物流模式,围绕中央大楼建设的三大核心生产区域(车身车间、喷涂车间和总装车间)呈现出“梳状结构”的不规则设计。创新的物流规划方案,确保其产业链运转更加顺畅,让宝马供应链的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成就了宝马高效灵活、智能化、个性化的汽车生产模式。
很多人都好奇到底外国人讲不讲“风水”?何为“风水”?即是符合宇宙运行规律的事物。从这一角度讲,德国人研究多年的工厂规划逻辑,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通过具有逻辑性的系统规划思维来建造工厂,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规划出符合作业流程的最优生产与供应链布局,符合企业发展规律。
七、如何做到让客户成功?
作为咨询公司,让客户成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当为客户做规划时,如果不了解一些背景要素,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帮助客户梳理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当客户对其目标不清晰时,首先帮助他们梳理需求,展望未来发展规划,逐一明确是否需要,且要达到的程度如何,最后将需求系统化、逻辑化,变成我们双方都能理解和接受的精准目标,由此给出一个准确的咨询规划方案。
想要建造一个好的工厂,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必须遵守一些准则。德国企业作风严谨,很多工作标准都是由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梳理而来。在德国做咨询项目,咨询公司和客户配合得十分默契,因为客户知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咨询公司的帮助,由此和专家密切配合,以同样的思路工作,咨询公司的价值也很容易被客户接受。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友好、节能环保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建筑,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材料、土地以及水等,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安全,是一个极为环保的理想建筑。近年来,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这就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建筑工程设计者主要本着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目标和评估标准,朝着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
3 绿色建筑的原则
一般来讲,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3.1 适用技术
有人误认为绿色建筑是造价很高的昂贵建筑,实际上绿色建筑是采用适用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的,如自然通风、墙体保温等,通过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达到节能和生态化的目的。
3.2 全寿命周期评测
从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物的建造都会产生相应的废气、废料。绿色建筑是非常注重节能减排和建筑寿命终结后的循环利用等。
3.3 健康环保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使建筑能耗减少,而且有一个健康、生态环保的室内环境,使人产生更大的生产潜力和创造力。
3.4 可再生能源
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载体,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人活动产生的热能等都收集起来,使建筑变成一个能源发生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建议
绿色环保建筑可有效节约土地和水资源,在降低生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更好地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等,我们要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同时在政策上也应进行调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
首先制定《节约能源法》等法规以及制定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制度、专项验收制度和准入制度等。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法规体系,严格监管,促使建筑行业成功绿色转型。
4.2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中央财政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推广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绿色建筑的财政、税收、金融优惠的激励机制,在土地转让、项目审批、绿色信贷等方面进行激励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4.3 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和发展国情,要进一步研究绿色建筑的概念,制定绿色建筑规划,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对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4.4 进行有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建造绿色建筑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
围绕绿色建筑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综合性保障技术,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等,对室内环境设计预测、供排水等实用技术体系进行研发,进行有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绿色建筑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实施提供有效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5 广泛宣传,提高绿色意识
要让广大群众对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达成共识,首先要广泛进行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其次要设立绿色建筑策略展示厅。
5 绿色建筑监理控制要点
我国绿色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监理则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施工阶段应特别注意的要点有:原有的施工工艺相对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新技术施工方案的失败等。因此本工程监理工作别加强对施工企业的严格监理,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控制要点有如下几点:
5.1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檐口绿化
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即在建筑物顶板上进行植物种植。屋顶绿化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屋顶使用寿命等优点。屋顶绿化根据建造方法有传统建造方法和模块式预制建造方法。由于本项目的建筑屋顶为非上人屋顶,考虑到屋顶绿化造价要求,本项目采用传统建造方法。本工程屋顶绿化主要选用景天科植物,采取单一品种和混种两种形式。由于传统建造法施工工艺较成熟,监理要点主要集中在保护层、过滤层的施工质量,以及植物种植上。单一品种的屋顶绿化植物选择主要是使用佛甲草或垂盆草进行屋顶绿化,佛甲草和垂盆草的景观颜色为绿色,夏季会开一次花,花色为黄色;景天科混种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则是使用十余种景天科植物进行混种预植,景观状态四季变换,花期长,花色多。
墙体垂直、檐口绿化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可有效减少阳光直接照射,降低室内温度。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阳光反射最严重的为墙面、路面,在进行了科学垂直绿化后,空气湿度可提高10-25%,建筑物外墙温度可降低5-9℃,大大提高夏季建筑物里人们的舒适感。经综合考虑,本项目在下沉式广场和4号子地块的建筑西面墙体建造垂直绿化。墙体绿化和檐口绿化的建造采用金属网架式绿墙建造方式,监理过程中主要控制镀锌圆钢框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因震动、风吹等原因出现剥离与坠落,引发安全事故。图5金属网架式绿墙图6金属网架
5.2 太阳能利用
太阳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但生活中进入室内的(主要通过门窗进入)往往非常少。采用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更好地利用了太阳能,能将建筑用电的节约率提高到20%-30%。
要充分利用太阳资源,根据《公共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道路照明选用功率40W的路灯,布置间距为10米到15米。将太阳能作为夜间道路照明的能源源头。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监控要点为: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灯杆与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安装施工,杆件的抗风能力。
5.3 智能照明系统
引 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建筑和居住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结合环保理念、促进生态和谐的新型建筑分支在正日益成为越人们关注的对象。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监理相比,其监理控制存在专业强、周期长、协调难的问题。为了实现建筑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项目必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近些年来,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绿色建筑监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较为完整的策略。文章主要选用了福建中烟技术中心科研用房(一期)工程绿色建筑监理的相关工作作为案例,主要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对绿色建筑监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控的内容进行分析。
1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监理控制策略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意在充分利用资源与能源,减少、消除、改善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舒适性与环保性。在大方向上,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的监理应特别注意设计是否在工程实体上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设计是否存在错误、遗漏,设计是否未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等。
本工程在进行监理时,根据具体情况,与设计单位、绿色建筑集成单位协调沟通,确定了最后的技术集成方案:即基于周边整体环境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最后选定采取的绿色技术有:雨水回收利用;市政再生水利用;屋顶绿化、墙体垂直绿化、檐口绿化;导光管系统;自然通风;太阳能路灯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以下对上述部分绿色技术在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阐述。
在设计阶段,公司与设计单位、绿色建筑集成单位沟通,着重加强如下绿色措施:
注重生态补偿设计,进行了立体绿化、雨水收集、底层开放空间的设计,最终场地上累计绿化面积达到了占地面积的2. 3 倍,远高于其他项目的绿地率。室外地面设计为绿化、水景。屋面采用雨水二次利用系统,大幅提升了生态水平。
此外,对噪声区与禁噪区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与安排:有噪音震动的功能区域设置在地下室,并辅以合理的降噪设计,避免对外界造成噪声污染。
幕墙和外窗全部采用 Low - E 玻璃,避免可见光被阻挡,其余墙面面层材料全部采用漫反射材料,将立面反射降至最低,避免立面光污染。对夜景灯光照明进行亮度和方向控制,避免夜间灯光污染。
在室内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办公室设计,强调空间的灵活隔断与共享利用,如将会议室与电影院、会议室与架空花园、健身房与宴会餐厅分别合二为一,实现了空间的共享利用等等。
2 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监理则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施工阶段应特别注意的要点有:原有的施工工艺相对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新技术施工方案的失败等。因此本工程监理工作别加强对施工企业的严格监理,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施工控制要点有如下几点:
2.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檐口绿化
2.1.1 屋顶绿化
所谓屋顶绿化,就是在建筑物顶板上种植植物,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屋顶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屋顶使用寿命等具有综合效果。一般来讲,根据建造方法来划分,屋顶绿化包括传统建造方法和模块式预制建造方法两种。鉴于本项目的建筑屋顶为非上人屋顶,综合考虑其造价成本要求,本项目采用了传统建造方法。本工程屋顶绿化主要采取单一品种和混种两种形式。传统建造法的施工工艺比较成熟,所以,监理的要点主要集中在对保护层和过滤层施工质量方面。
本工程选用植物以景天科为主。因为单一品种的屋顶绿化植物选择主要以佛甲草、垂盆草等,这两种植物景观以绿颜色为主,花色为黄色,主要开放在夏季;而景天科混种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一般是选用多种景天科植物混种预植,实现景观状态四季变换的效果,另外,还会有花期长,花色多的优点。
2.1.2 墙体垂直、檐口绿化
垂直绿化又被称作立体绿化,对于减少阳光直接照射、降低室内温度效果明显。经国内外研究表明:阳光反射最严重的为墙面和路面,但在进行科学垂直绿化后,建筑物外墙温度可降低 5 - 9℃,空气湿度可提高 10 -25%,从而大幅提高夏季建筑物里人们的舒适感。
本项目的墙体绿化和檐口绿化建造主要采用金属网架式绿墙建造方式,所以,监理过程中主要控制镀锌圆钢框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过程中因各类震动导致剥离与坠落的出现。
2.2导光管系统
本项目采用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更好地利用了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从而将建筑用电的节约率提高到 20% -30%。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采光用导光管照明系统主要包括采光部分、导光部分、散光部分三方面。导光管内壁的反射率可达 91% -96%,主要通过旋转、弯曲改变导光照的长度、烈度和角度。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在系统底部装配散光部件,实现防强光眩目的效果,使得光线更加均匀柔和。用棱镜薄膜制成导光管,可实现较高的传输效率,既可以保证天然光传输的有效性,又可以让管体本身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2.3太阳能路灯系统
考虑到本项目处于低纬度地带,太阳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道路照明主要以功率 40W 的路灯为主且依照15 米间隔进行路灯规划,并将太阳能作为夜间道路照明的能源。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监控要点为:组件的一体化安装施工、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灯杆电池以及杆件的抗风能力等。
2.4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是保证照明系统工作处于全自动状态的前提。这样照明系统就会按照预设的时间、状态等指令自动切换状态,比如通过光敏传感器控制各个走廊的灯光幅度或开闭。
智能照明系统的监理要点为: 对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材料性能和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避免带给肉眼的不舒适;对自动调节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准确把控,改善照明环境,提高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大楼的运行费用,实现较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回报率。
3 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监理控制策略
对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监理应当着重在建筑本体、设备系统及使用人员需求方面进行运营维护,并要努力结合技术中心的用能特点和环境控制需求,注重对技术中心能耗分项计量以及环境监控系统的开发,努力开展绿色运行方面的研究,尽快建立与该技术中心相融合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以运营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4 结束语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绿色建筑的监理相对来讲经验较为缺乏、意义也较为重大。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从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全过程、全阶段进行监控和管理,力争从节能技术、节材技术、建筑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等方面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有效提高运营阶段实际运行节能率、再生资源利用率和年节约运行费用,大幅降低综合能耗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GB/T50378- 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Abstract: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s a modern intelligent building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 a complet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genera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everal links to complete, and each link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different economy entity alone, different stages have their own creation cycle, each link of the content in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change and change; after a full cycle of creation and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may have lagged behind the changed servic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n integrated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research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n economic entity in the model, the central air -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product more complete, more efficient to meet the actual demand.
Key words: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research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integrated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B4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世界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我国又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口号,号召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现代大型建筑必然配备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建造成本巨大,空调能耗所占建筑能耗比例巨大,如何使用合理的建造成本建造出一个完备节能的空调系统呢?传统的模式是科研、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独立运作,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和降低能耗无法成为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信息的孤立占有和互不传递,也极大的妨碍了空调的发展。
2 中央空调相关职能单位现况分析
(1)科研
当前的科研单位通常是国家投资成立,市场化、经济化运行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的压力比较小,而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回报也不直接而明显,故成效欠佳且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①信息采集手段单一:信息来源主要会议研讨和文字报道,无法直接取得第一手信息资料。②信息反馈明显滞后:由于科研是孤立系统,无法得到使用者的主动信息反馈。③设计规范的修改周期较长:规范的增补修改间隔通常在4——5年,在建筑高速发展的时期,修改后的规范已显得明显滞后。
孤立的科研机构实在难以适应科研的时效要求和成果转化的速度。
(2)设计
当前的设计单位虽然是经济实体市场化运作,但中央空调的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对设计的约束作用还远远没有形成,故设计者只能考虑在限额设计中依据设计规范完成可用的系统即完成了设计任务①设计者素质:现代分工使设计人员大多缺少施工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经历,对中央空调的实体形成过程缺乏直接的感性的认识。②设计依据:规范的依据是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规范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设计者通常不去调查研究已经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状况,而只是一味的固守在规范的窠臼之内。③设计成品对设计者的反制:设计出来的系统只要从设计理论角度能达到效果满足要求即为完成了设计任务,运行成本是否合理,节能方面是否合理,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
孤立的设计机构难以与节约建造成本和节能减排形成强相关的关系。
(3)建造
目前,建筑市场施工单位的构成比较复杂而更大的程度偏重于经济效益,中央空调的专业性比较强,却是处于建筑分包的地位,使专业性素质难以加强,建筑成本越高其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可见其行为上与节约建设投资是相背离的,与节能减排也是相抵触的。①专业地位:由于处于分包末端,利润占有比例小,所以难以吸引人才形成强化的专业性优势。②对建造质量的认知:由于对投入运行阶段的管理成本和节能降耗没有关联,造成其对建造质量只是关注能否验收移交的程度。
单纯的施工职能不能与后续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营成本控制和节能降耗形成有机的因果联系。
(4)运行管理
当前体制下负责运行管理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两种,一是房产所有者自有的部门负责运行管理;另一种是外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前者的运行管理通常要考虑到长期的运营成本问题,但却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方式上遭遇困难,难以吸收到较高水准的专业管理人员,直接导致了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也就导致了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后者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准,但就目前情况看,专业水准的提升不具备相应的客观背景,也难以产生相应动力源,且管理合同有时效限制,直接导致其不会从长远的角度来筹划管理系统的运营,而会只关心合同期内的设备完好并追求最可能低的管理成本支出,具有短期管理的行为特征。
独立的运营管理单位只能基于现成的中央空调系统维持运营,而不会为本系统存在的不足而主动寻求本质性的改进。
3 中央空调的一体化运作
一.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三)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1)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2)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3)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二、绿色建筑存在的三大误区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业的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因素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关键所在,一般建筑开发商只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成本增加的一面,而绿色建筑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被忽略了。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和费用效益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误区:
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富有东南亚风情的马来西亚大学代表队的房屋,热情的马来西亚学生分发热带水果给每一位参观者,颇有一种在家中接待大批客人的感觉。
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E-concave”顿时有一种到了田园乡村的感觉,玉米地,向日葵还有郁郁葱葱的瓜果蔬菜,很是用心。C字形的空间布局,使得空间既集中又开放;铺有鹅卵石和循环水的玻璃中庭瞬间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意;茶具、草编垫等装饰让人的脚步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十分舒服。同很多参赛队伍一样,这也是一所智慧型小屋,屋内的所有家电均可以通过iPad来控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所房屋的抗震级数可达七级,使得房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不过房屋造价高达两百万左右,成本颇高。
造型源于草原上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参赛作品的一大特色。客厅顶部开了一个叫做“套瑙”的大天窗,队员介绍说,这个天窗上空空气自然流动,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他们的智能小屋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有效满足内蒙地区无电牧区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次参赛的唯一一所“老房子”来自澳大利亚代表队的卧龙岗大学。他们的房子并不是新设计和建造的,而是把一所典型的澳大利亚住宅经过重新的改装和翻新,摇身一变成为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绿色、舒适的未来建筑。这种可持续的改造方案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很是独特。
在进门之前你必须把你的鞋子放在篮子里,等参观完房屋之后,你在后门的大篮子里取你的鞋子。这是瑞典队的HALO太阳能小屋留给大家的独特的印象。弧形的房子在整个太阳村里显得很张扬,也很特别。“弧形的室外客厅有一定的开放性,有风吹来,可使屋内保持凉快。下雨的时候,屋顶上的水会顺着弧形的室外客厅流下来,流进屋外的花园中浇灌蔬菜。”队员介绍道。这所木质小屋极富欧洲风情。
与其说山西大同的太阳村是世界各地大学生角逐高低的战场,还不如说这是一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年的大联欢。当8月16日,队伍陆陆续续入驻太阳村,进行前期搭建开始,大家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享受比赛的状态,各国青年学生热情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事先完成搭建任务的以色列队伍还热情帮助邻居队伍进行小屋搭建,瑞典队员认为:“在这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环境中交朋友,见更多的人,这不仅仅是一场太阳能竞赛。HALO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我们的家。”
各参赛队伍在此次竞赛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在经过认真的审议和评判之后,15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评委们对房屋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负责工程技术类评判的王昊教授表示,大赛房屋总体水平很高,多样性也很好。同济大学的苏运升博士表示,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来看,大赛的很多房屋都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尤其是前十五名的房屋。
太阳能领域的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市场推广也已成熟,如何才能将这一个个的小屋真正地从参赛作品变为我们自己的“家”呢?在这些比赛之后,我们还需要再做些什么呢?正如美国能源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监理查德·金对大学生所说的那样:“建造这样一座太阳屋需要创意来进行设计、需要能力来进行建造,需要智慧来赋予能量,需要毅力坚持到最后。但只有领导者才能让此成为可能。我知道你们有能力,所以不要停止脚步,你们会成为一个领导者。”
Tips: 2013年8月2日~13日,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山西大同进行。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太阳能领域的“奥林匹克”,其发源于美国,后发展到欧洲,今年又首次来到亚洲,在中国大同举办。此次竞赛的参赛成员涵盖了来自35所大学的22支决赛参赛队。6大洲、13个国家、35种国籍的队员们汇集于此,创造了赛会自2002年在美国开办以来参赛队伍最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经过14天的限时搭建和9天的十项全能比拼,最终来自澳大利亚的卧龙岗大学team UOW拨得头筹,赢得了综合奖第一名,来自中国的华南理工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综合奖第二名(创造了中国高校队伍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而第三名则由来自瑞典的查尔莫斯科技大学队竞得。
卧龙岗大学team UOW建造的IllawarraFlame(伊拉瓦拉火焰)小屋,是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历史上第一座旧房改造的太阳屋。他们将现存的1950到1960年代期间的典型的澳大利亚住宅在墙上和阁楼增加新的绝缘,新的窗户,通过利用各种先进环境技术进行翻新,将其带入“恢复性的”未来。从而避免建造一个全新的房屋而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展示出让一个现有房屋恢复活力的技术性能和建筑之美,并帮助消除技术、金融和社会障碍,实现可持续改造。他们同时还在建筑设计、太阳能应用等单项考评上赢得了一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队Team SCUT建造的E-CONCAVE小屋,分别在市场推广、家庭娱乐、热水、电器和能量平衡五个单项中荣获第一名,在工程设计单项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建筑设计和宣传两个单项中获得第三名。这是历史上中国赛队参加这项国际赛事所获得的最高成绩。本刊在2013年5月的报道中曾对其小屋特色进行过介绍。
瑞典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建造的HALO太阳能小屋,95%的建筑材料为可快速再生的节能环保材料——木材,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瑞典小木屋。HALO是为四个学生设计的空间,因此对HALO来说,可持续性不仅体现于居住者与住宅的关系,还来自于居住者之间。HALO的圆形造型提供了一个有机的公共空间,在促进人际互动和沟通的同时,还可让居民在这里彼此分享、相互学习和体验。创新构想与优质生活由此传播,从而构建未来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在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注重对数据的充分应用,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针对建设工程的数据可以使用专项的大数据技术,由此,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说为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处理效率能够提到显著的提升效用。因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理念上和手段上要同时进行创新,充分践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体系。
1数据收集与数据建模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管理
1.1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高效的收集与整理。而在进行实际的数据管理时,管理人员则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以板式可装配式建筑为例,在施工时会涉及到较多的施工内容,每一个施工内容都会产生想要的数据,包括叠合墙板、复合墙板参数以及各种施工工艺的参数要求等,在进行施工之前,就要对上述参数进行细化收集与整理,并形成专项施工方案。而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时,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可知,管理人员需要对大数据的存储、集成技术进行应用,分析和处理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而对未来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知,还需要加强对虚拟社区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次,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管理人员应将大数据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规划、目标控制以及项目的具体实施联系在一起,确保深化大数据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的结合度。最后,工程管理人员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应关注数据管理需求,并将其与工程项目相对接,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创新,以取得标志性管理成果。1.2建立基础数据模型。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数据处理时,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积极的构建基础数据模型,以此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获得管理工作的科学参考。在基础数据模型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项目相关信息,并探寻其中的规律。在构建基础数据模型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数据信息进行提炼与整合,且要关注数据信息与工程项目管理条目以及工程项目施工之间的实际连接,要借助基础数据模型展示出建筑工程项目的一般特征。常规的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一般性内容,即设计建造参数、实际建造进度、建造费用、后期维保,在构建基础数据模型时,要对上述每一个分项要素进行专项模型构建,同时要对模型进行整合,形成集成化的模型结构,确保既能够展示出若干细分条目,又能够体现出各种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在细分条目下,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拓扑学原理,构建蛛网状数据结构模型,形成分布式的大数据模型结构,确保工程基础信息完成,并有序的对相关信息进行罗列,为工程管理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
2大数据决策、大数据集群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管理
2.1大数据决策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型需要依托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当前大数据背景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管理人员需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型。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主要倾向于对云计算技术、智能物联技术、移动互通技术等进行应用,在上述技术的支持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对现场施工、材料采购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际的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管理人员认识到存在的诸多影响施工与管理决策的复杂因素,因而,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也要考虑建筑工程项目在大数据判断与预测结果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由此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大数据决策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应用大数据决策技术时,在诸多方面可以彰显效益,在最初的工程项目方案的讨论与改进阶段可以使用大数据决策技术,在工程项目后期维护和运营阶段可以使用大数据决策技术,在项目施工合同的订立和执行阶段也可以使用大数据决策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充分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2.2大数据集群智能技术。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知,智能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管理人员要善于采取更加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即大数据集群智能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大数据集群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跨时空范围的数字化管理,且能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进行集成化的管理。在未来的智能化建筑工地中,可以将施工现场看做是由多个供应链连接、多种制造产业组合的集成化装配现场,因而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各个环节的协同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活动中,可以应用的现代化技术较多,包括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RFID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以更高频率的获取施工现场数据资料,彰显效益,提高质量。
3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