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

时间:2024-02-02 15:00: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篇1

关键词 现代教育;药理学;实验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在实际中,药理学的实践性很强,而对药理学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验的方法,很多的药物作用原理和基本理论都来源于实验,而且这些原理和理论还要在实验中不断地被验证。所以,药理学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药理学实验教学,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由于长期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的创新人格有负面的影响。另外,过去的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1.高职院校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方法

1.1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实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模型制作、动物的选择、捉拿合格给药、编号、统计处理等,还要掌握一般的药物溶液配制方法、药物的剂量换算以及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等,另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有关动物的麻醉以及手术、取血和处死等常用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药理学的基础内容。

1.2综合性的药理学实验

在进行综合性药理学的实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对药物的急性、毒性的测定,有机磷的农药中毒以及解救,相关的药物对兔血压产生的影响以及临床病例的用药讨论等,还需要强化相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的结果来着重分析,进行逻辑性推理,再实验和合理推理的基础上得出合适的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综合性的实验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而不是单单对学生做出指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提问,并且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的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基本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善的知识脉络体系。例如在有机磷的中毒和解救以及药物对血压产生的影响实验操作结束后,可以再安排一节课针对实验进行讨论,强调学生针对实验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用顾忌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而在讨论中就可以具体的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探讨分析了,此时在对学生的观点正误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1.3探索创新性的实验阶段

在这个实验阶段,首先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来确定实验。其次,是要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理解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做实验的意义。其中,实验用到的材料主要有实验动物、器械、仪器、药物、生理溶液以及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结果包含预期的结果与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还要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而在对实验进行安排时,要考虑到创新性和科学性以及方法的可行性,做好对照组设置以及使用的统计方法。第三,要对实验设计做出小结,在经过教师审核后开启实验室进行实验,并且对实验的数据及时统计。之后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论文。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以及在平时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出来的创新性精神和自主探索能力,进行总成绩的评定。

2.学生针对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反馈意见

在高职院校进行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在开放性的实验中,学生有了较多的动手机会,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也在实验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通过成绩也证明,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3.高职院校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师的体会

教师要做好教学,并且在药理学的开始阶段就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学生自选题,教师就更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的学习。并且在实验时还要把教学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在研究芒果苷药效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时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数据,再根据研究得出结论。而也有一些实验研究是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来提供依据与思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既节约科研时间和经费,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经过实验,教师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客观地成绩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探索性的实验成绩以及平时对药理知识的学习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药理学实验教学更好的发展。

4.总结

经过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药理学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更好的为教学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俊华,钟玲,叶春玲.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暨南学报.2009,31(16):35-37.

[2]王丽芹.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0,32(41):25-26.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576-02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地说明了学习的概念,这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标志,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些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基本学科之一,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既要求清晰明确的讲述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药理学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药理学的内容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促进教学、提高效果的一些体会。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很多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结论教条化。例如,在讲授《抗心绞痛药物》这一章节时,除了要讲授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等作用机理以及具体的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药物以外,为开拓学生视野,最好还能够提到除了外源性的药物,机体自身也会产生诸如sP、CGRP等许多内源性的心肌缺血保护物质。而且其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这样就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书本之外,强调新的思维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浓厚的求知欲。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注重“先行组织者”的重要学习意义。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在《药理学》教学中,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甚至还会涉及一些临床学科的内容,这就要特别重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利尿药》这一章节时,涉及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即使用利尿药时,一方面可以使肾的稀释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使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从而排出大量渗透压较正常尿为低的尿液,表现为强大的利尿作用。肾脏既有浓缩尿液的功能也有稀释尿液的功能,是理解利尿药药理作用的关键,但如果直接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则比较抽象并具有一定的“自相矛盾”性,因而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充分讲授清楚肾脏泌尿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理解利尿药具体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应用各种给药技术,在讲解“皮内注射”这一方法时,语言描述是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明确进针的手法与进针深度的。但如果告诉学生“皮内注射”其实就是医院门诊中护士给就诊患者作皮肤试敏的注射方法,那些有此经历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给药技术。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更多更好地结合,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也就是知识为学生所“建构”。

2 教育心理学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强度律 是指教学刺激信号的相对强度要恰到好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上课前例行检测调整多媒体语音系统的

音量,讲课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PPT字迹、背景色彩都要细心设计。《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解剖、组肝、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学生的普遍感觉是“内容较杂”,因此,更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主色调对人的情绪影响,一般来讲,由于蓝色是一种冷色调,具有使人的情绪稳定,思维集中的心理作用特点。因此《药理学》课件的背景色彩多以淡蓝等冷色调为主。

2.2 差异律 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应力求使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在颜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与其它的内容具备明显的差异,以利于学生感知。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章中,与很多药物不同,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中,要将该部分内容以特殊的字体或颜色标出,以示差别。

2.3 活动律 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中,关于冲动传导障碍与折返激动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往往不宜理解,但使用十几秒钟的Flas,则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全面、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很容易理解。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41-02

Teaching Reform and Experience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Courses//XU Lipeng, ZHOU Sigui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t can make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basic theory of molecular pharmacology and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capacity,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curiosity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It provides a good future,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th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molecular pharmac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graduate education

1 前言

分子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角度去阐明药物作用及其机制,它属于“药理学”范畴,是现代药理学的根本或基石[1]。分子药理学是医学、药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由于药理学的药物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分子药理学可以渗透到药理学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具备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扎实的分子药理学知识。

分子药理学课程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分子药理学课程是切实关系到每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分子药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期有所侧重并突出专业特色。然而,分子药理学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经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提高和完善,以便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素质。

2 分子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子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外的优秀原版教材内容,遵循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研究生自主型、创造性学习的模式,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获取前沿信息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使其思维活跃、创新开拓、知识面广,并具有自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他们将成为为我国或人类医药学发展做出贡献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生的特点是专业理论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以及思维活跃[2]。因此,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这些特点,对“分子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分子药理学教材的组织 在分子药理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中,分子药理学教材的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分子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药理学有所区别,它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分子药理学》其学科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达到了“分子水平”,且又属于“药理学”范畴,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贯穿其中;编排上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教学内容覆盖到分子药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同时还适合于作为教材,即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教学的实用性。

课堂讲授与PBL讨论式教学相辅 本着以培养研究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研究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采用PBL讨论式授课方式、发现研究热点的文献报告式的授课方法,介绍课程内容中相关理论的形成过程,引导并启发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在课程讲授时,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板书,合理应用CAI课件,将重要内容制作成形象的Flas或引入相应的视频资料,将药物作用分子机制的抽象理论内容展示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指定一些讨论主题让学生去选取。鼓励学生针对自己选定的问题,进行广泛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认真思考后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相互讨论,减少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遇到分析问题有偏差时,不能马上否定,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然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使课堂的讨论向纵深发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理解、归纳和总结,理清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从内心认真对待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主题讲座拓宽视野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分子药理学课程安排了专题讲座:

1)药物受体讲座,从受体概念到受体的发展,展示人类通过各种实验揭示药物从受体向分子水平的作用历程,并介绍其相关技术,如放射受体结合实验和环化酶活性测定实验,使学生掌握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技术;

2)膜片钳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在分子药理学中的应用讲座;

3)通过分子药理学进展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子药理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让学生展望最新的分子药理学发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重点促进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4]。分子药理学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分子药理学的实验课程,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认真和严谨,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

为了让更多学生参加分子药理学的实验技术训练,准备成立分子药理学课程兴趣小组。课程小组成员可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实验药品准备、实验操作等环节,并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实践课程,不仅能使研究生熟练掌握本学科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方法,提高所学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将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实验准备、实验技术操作到实验结果分析,都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研究能力,为今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建立合理考核,报告和论文相结合 考核方式是涉及到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应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考核指标来确定不同形式的考核。分子药理学课程成绩可以从课堂表现、文献讨论及课程论文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中,研究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和质量都计入成绩(占总成绩的25%),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研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专题讨论和课程论文分别占总成绩的25%和50%。专题讨论的考核是通过学生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及核心内容的掌握来进行;同时,把学生进行的专题汇报纳入成绩考核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撰写本专业相关综述。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

4 结语

分子药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单纯在于讲授其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荫昌.现代分子药理学及其实际意义[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4):193-196.

[2]张红胜,吴同超,桑伟伟,等.研究生分子药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20-02

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带来较大的效益,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使教育的发展。学分制不仅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且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方面人才的需求。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已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此文为探讨和实践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的改进并给予客观评价。

兽医药理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具有以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作用为主线,以基本技能实验为基础,系统综合实验为核心,设计性实验为创新的特点。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兽医药理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侧重于实验教学环节的学时增加、设备更新、内容改革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应完成哪些能力培养的研究,即重视实验教学的“硬件”建设,但忽视了实验教学的“软件”开发,使实验教学应达到的能力培养缺乏统一和具体的目标要求;二是学生掌握知识比较被动,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思想,实验指导教材中实验步骤过于详尽,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创新性学习少;三是课堂内容以灌输式传授为主,多媒体实验教学内容很少,实验成绩考核的精确度差等。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逐步过渡中教师和学生均应明确学分制的教学目标。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创造条件,完善教学方法,充实内容,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敢于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课程组老师们经过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的改进方案。(1)实验教学模式改进。将目前实验内容再细化分为基础性必掌握的,学生完成经考核即可给予及格学分;另一部分为提高和综合性内容,在机能系列实验课中的设计围绕系统、器官的机能变化特点将相对独立的有关知识彼此衔接、融会贯通,增加1~2个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完成经考核即可给予良好或优秀学分。(2)实验教学手段更新。改变以往实验课机械学习的现象,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验指导方式,增加独立操作机会,引进多媒体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如用生物采集系统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药理实验影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根据教学大纲将实验课考核内容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预习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和应用能力(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操作及报告)为目标,确定合理的分值。改革方案试运行2届学生。

一、调研情况简述

为了解我院学生对学分制模式下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相关问题的看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对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看法,对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进的看法,就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可真实评价学生上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及对于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药理学实验课有何想法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现结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对象分3个专业(兽医;动物检疫;制药),2个学时(16;24)层次,11级和12级的本科蒙、汉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共20道题目,其中18道客观单项选择题,2道开放式问答题。采用无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69份,回收率96.07%,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95.36%。

2.调查内容。为了更好贯彻、执行学分制,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院学生对学分制模式下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看法,主要内容包括学分、学时、实验指导教材、实验条件、分组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考核方式等。通过调查老师们可以总结过往的教学经验,找出自己可以保留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有61.78%基本了解学分制并认为学分制优于非学分制。学校应该再加大学分制的管理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有54.28%认为其专业的药理学实验课学时合理,16学时的学生对现有学时满意度高于24学时的学生。而总课时多的学生希望增加实验课学时,认为现在实验课学时太少,理论课与实验课各占50%比较合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保证基本实验开出率,但综合性实验的学时就不够,有待进一步整合。40.35%认为实验指导教材对学习该课程有帮助,24学时的学生(53.9%)上课时更需要参考实验指导教材。57.14%认为目前药理实验课的学分构成比例很好,只有25.35%对学分构成比例不关心。47.5%对目前的上课形式满意。16学时的学生(59.39%)更喜欢目前的上课形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6.79%认为实验可引导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进一步掌握课程基本理论非常有必要。60.71%认为再增加约20%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学习更全面的知识。11.78%认为没有时间完成再增加的实验内容。55.71%认为实验课分组人数合理,14.28%认为不合理。68.21%希望通过实验课了解更多药理学知识,并且能够与老师和同学们有较多学术讨论、交流。47.5%认为目前实验课的基础设施不够全面,需要全面升级。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改善实验条件。55%认为实验课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66.78%认为每节实验课后由老师总结结果、理论要点的形式好,便于学生学习。48.21%认为2学时的实验课其实验报告需30分钟可以完成。近50%在回答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可真实评价学生上实验课的学习效果时表示应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例,每节课随堂抽查考试评分,实验考试应该加笔试,增加综合实验和实验设计,学生独立完成,采用卷面加实际操作,能比较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成绩。多开设实验,学生有选择实验内容的余地。目前实验报告要求太高,不易完成,应降低难度,保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一部分的学生在问卷中表达了对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药理学实验课的其他想法和意见,主要有应多采用病例式实验,尽量与临床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实验课的步骤在细节上应详细讲解,有利于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多提问学生,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学习,避免被动接受。每组的实验人员少一点,增加实验内容和学时。单独开设实验课,另计学分。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效果可能更好,竞赛式考核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平时实验能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地学习,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