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2 15:00: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篇1

10月12日,学习贯彻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宣传工作会在盘县召开。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征明主持会议,委党组成员、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周承洲就学习宣传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作全面工作安排。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作精神安排部署,进一步凝聚全系统思想共识,迅速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会议指出,学习好宣传好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是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全省卫生计生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做好舆论引导和管理,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

全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宣传内容,结合本地实际,从会议文件中读出工作目标、压力、干劲、成绩。遵循宣传规律,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创新宣传思路,强化宣传措施,着力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坚持突出主线和重点,大联合大宣传思路,集中爆发式宣传与深入持久宣传相结合, 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宣传精品“四项原则”。重点围绕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医疗扶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等重大工作,宣传全省各级的创新举措和工作进展成效,宣传基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亮点,营造浓烈的宣传环境和氛围。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协调动员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密切协同、鼎力配合,群策群力抓好宣传,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经常抓、长期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弛而不息,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受众的特点和喜好,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影响力。

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要把握正确的的舆论导向,又要力求生动活泼,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增强宣传的实效,将工作抓紧抓实。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统筹抓好新闻宣传、环境宣传、理论宣传、社会宣传和文化宣传,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宣传合力,为学习宣传贯彻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营造浓厚氛围。抓好着力加强新闻宣传、着力打造环境宣传、着力推进理论宣传、着力做活社会宣传, 着力抓好文化宣传“五大任务”,开辟专栏,深耕新闻信息内容,拓展新闻宣传路径;打造交通要道宣传网、乡村标语宣传面、人口健康文化园(院)宣传点。主要领导要出思路、提要求、给支持, 宣传干部要注重学习、保持清醒、认真用心,开展宣传活动要重策划、搞协调、出精品, 与新闻媒体合作要讲方法,多沟通、有耐心, 宣传工作阵地建设要重建设、重制度、重使用, 宣传工作要有成本、有投入、多投入,扎扎实实把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的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共同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大改革、大发展。 (责任编辑/哈文丽)

篇2

对于贵州省正在推进的基层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工作,樊代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规模庞大,涵盖了全国医疗卫生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如果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将会极大地、快捷地推动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给贵州人民带来福祉。”

钟南山:发挥所长 给贵州所需

作为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团长,钟南山表示,援黔行动就是要发挥专家所长,给贵州最需要的。“贵州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需求很迫切,还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援助将是全方位的。”此次援黔是一次“大健康”行动,不仅仅局限于援助单个的疑难病例或者抢救病人,而是贯穿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全流程。

付小兵:共建急救体系 提高治疗水平

付小兵指出,近年来创面修复中的慢性、难愈性创面不断增加,共建创伤急救体系,将对规范贵州创面修复技术、推广先进的创面修复方式、提高治疗创面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医疗援黔对帮助合作医院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贵州省创面数据库,指导医院在创面修复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必将大有可为。

郝希山:找好点 抓落实

对于组建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郝希山认为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关注民生、关注健康的具体体现,对健康贵州、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很高兴能够加入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找好落脚点,真正以实际行动来推动这项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非常有必要。”郝希山说。

周良辅:加强人才交流 补“软件”短板

医生担当的是生命的寄托,除了要练就一双妙手,更难得的是要有一颗仁心。“在改善医患关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当下,良医的作用,善莫大焉。”周良辅说,这就更加体现出人才的重要性。“此次‘援黔’,我和团队将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展高水平的神经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

篇3

开展机构编制核查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维护机构编制权威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卫生局充分认识开展局里和区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重要性,强调要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针对各单位的不同特点,分批分别做好指导工作。

(二)认真组织,积极开展

为确保核查工作顺利开展,区卫生局成立了以人事与科技教育科科长为组长,科室成员为组员的核查小组。核查小组负责组织区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开展核查工作培训;对核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引导;实时监督区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核查进度及上报情况;起草区卫生系统核查工作的总结等。

(三)过程严谨,求真务实

在核查过程中,区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肃认真的精神,积极开展本单位机构编制核查工作,自查自纠,填报《在编人员情况核查统计表》、《编外人员情况核查统计表》、《借用人员情况核查统计表》。自查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及时梳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单位核查结果在本单位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期间未收到投诉,圆满完成核查工作。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成功经验和做法

此次卫生局和下属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是区卫生系统在此次机构编制核查方面的重要经验。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积极开展核查工作,做到不隐瞒、不编造、不漏报,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事件要求。

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和自纠情况

篇4

[摘要]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摆在卫生系统各级领导面前的新课题。该研究通过对医德医风建设重要性的阐述,分析了目前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

关键词 ] 医德医风;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85-02

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灵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对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

1.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作为基础。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来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就必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处理好医患关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努力塑造“白衣天使”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推动卫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俗语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卫生事业同其他行业一样,也要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和行业的规范要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医德医风的起码要求是职业道德,是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要尊重患者,对患者负责,规范医疗行为。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种动力,它促进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痛苦,去钻研业务,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而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深化医改工作的重要保证

医疗卫生工作不仅要立足于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根本目的,而且还要不断适应医疗卫生工作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要正确处理解决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问题,就必须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祝职业道德,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始终贯穿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这一根红线,为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道德保证。

2医德医风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卫生系统的医德医风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受社会环境、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自身因素影响,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吃拿卡要收红包等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①制度执行不严格。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回扣和红包等医德医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虽有“九不准”规定等规章制度,但一些单位执行起来不够严格。②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以商品交换的原则来看待医患关系,医德缺失,医风不正,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使命,③职业道德教育滞后。一些医疗机构用主要精力抓经济效益,淡化了社会效益,放松了医德医风教育。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医德医风状况如何,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以提高优质服务为保障,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3.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抓好医德医风的责任感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关键在于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必须将其纳入医院的工作计划常抓不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时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广大医务人员要从我做起,严格自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无畏的精神,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神圣的职责,使得行业作风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3.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

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更要认清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②鼓励倡导医务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医德高尚、廉洁行医。③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通过个人自评、科室初评、单位总评、卫生主管部门监督考核等方式,将医德考评制度与医院管理工作相结合,把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相挂钩。④强化法制教育和意识,认真宣传贯彻卫生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法制纪律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使医务人员做到认识上明确,思想上重视、行为上遵守,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3.3规范医疗活动,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

①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执行制度相结合。对医德医风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制度、纪律规范约束医疗行为,使之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②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要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的教育,杜绝收受红包、回扣、吃、拿、卡、要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积极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③坚持把医德医风教育与选树先进典型相结合,积极选树医德医风高尚、医疗技术精湛、群众口碑良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激励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医疗规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

参考文献]

[1]苏娜.浅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3-14.

[2]窦文建.浅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医药前沿,2013(32).

[3]杨康正.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J].健康必读,2012(8中旬刊).

[4]杨伟琪.当前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44-245.

篇5

近年来,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领域,学界普遍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需求导向型的供给制度。许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对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进行了排序,得出了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但很少有基于公共产品相互关系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进行一些分析。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开展研究,笔者从众多的农村公共产品中,选择了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水利灌溉系统、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电网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农村电信服务等)、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指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医疗卫生(主要是指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三个部分作为本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的内容。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1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英国、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基础设施在区域内的配置,还是在空间上的扩展,都是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主,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先。只有当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达到一定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生活性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配置才会逐步展开。不但如此,基础设施必须在时间上先于其他直接生产性投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因此,必须在建设上先行一步。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因为在工业化初期,只有运输业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才能有助于消除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促使生产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是基础设施的附属物,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其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生产技术的创造者;最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缺乏水源、没有“电、煤、气”设施的地方能居住生活。正因为如此,“那些双重身份者(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将选择最能符合他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模式的社区”。因此,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一定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也必然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伴随着人群聚居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推动该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该地区接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对基础设施产生更大的需求,有力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实证分析

如前所述,从理论上说,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那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否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呢?我们以1982~2004年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为依据,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一般回归模型:

依次将集体固定资产投资(G)、教育经费(J)、医疗卫生费用(Y)三个变量带入模型,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见表1):

2Grange因果检验结果与分析。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表1所示。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过程中,在优先发展某种或某些公共产品的同时,还应该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

三、偏相关关系分析

经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如何,这就需要通过三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1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的具体算法是:分别固定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中的一个变量,然后计算出其他两个变量的偏相关系数,以此类推,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偏相关系数(见表2、表3、表4)。

从表2、表3、表4来看,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与教育经费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与医疗卫生费用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170;医疗卫生费用与教育经费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也就是说,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170;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排序。从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是最大的,说明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联系也最为紧密。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基础设施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位于次席。而偏相关系数最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它们二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由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一是农村基础教育最为重要。对农村基础设施而言,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为0.607,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因而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医疗卫生重要;对农村医疗卫生而言,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为0.673,而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因而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基础设施重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基础教育最为重要。

篇6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和重视人的健康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卫生工作,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人的健康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目前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把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卫生事业办好,是群众的热切期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尽最大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把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健康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确定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加强医疗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能看得起病,能看得好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治穷先治愚,治穷必先保健康。目前在我省一些贫困地区,许多居民因缺乏支付能力还享受不到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另外,城市居民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也还不高。这些都需要统筹解决。卫生工作要为提高全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服务。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卫生工作快速发展,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健康就是生产力,人的个体健康直接关系社会整体的发展。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能够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增进社会诚信和友爱,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工作,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二、统一思想,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我省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二是医药费用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增加,群众感到看病越来越贵。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还没有完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还有相当多的城乡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实行“以药补医、创收归己”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五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破解阻碍卫生事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是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了今后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要准确理解把握。一是改革总体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根本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人民健康、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改革重点。就是要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体系。四是支撑措施。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强化政府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不同管理。在运行机制方面,公共卫生机构要实现全额预算管理,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健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在投入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供公共财政保障,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此外,还要完善卫生监管、科技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制保障机制等。

国家关于医改的相关政策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台,但目标已经明确,要结合实际,未雨绸缪、提前思考、认真梳理、及早谋划,积极探索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待国家改革方案出台后,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先易后难,试点探索,积极稳妥地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卫生工作

(一)立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村卫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各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解决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的实际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设施及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要按计划启动实施68所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和1000个示范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大力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办法,加速培养、引进、吸收农村卫生“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型人才。要继续深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今年,新农合的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70元,各级政府一定要保证有关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参合率。按照新的筹资标准,调整完善补偿方案,让新农合制度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要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保护参合农民根本利益。

(二)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出发,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小病是否不出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社区医疗费用是否合理,让群众看得起病;诊疗技术水平是否过硬,让群众看得好病;预防保健工作是否扎实,让群众少生病”。要认真研究,搞好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使社区成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平台。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加大社区卫生投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价廉和防治结合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

(三)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责,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重点强化疾病监控、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工作,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要严密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等,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和精神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要巩固成果,创新方式,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完成农村150万氟砷病区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度。

(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关系重大,群众关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和诊疗规范,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有效。要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努力发展更多的“名医、名科、名院”,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纠正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无证行医等违法违纪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让群众真正满意。

(五)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多年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各级中医药机构已初具规模,队伍逐步壮大。要立足我省实际,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落实《**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实施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我省自然资源和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组织力量克难攻关,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四、真抓实干,确保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篇7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较高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受到这种发展的影响,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如医院卫生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效率低下,过度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性产生等。在当前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提上议事日程。

1明确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其核心是对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现实意义。

(1)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前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结合当前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

(2)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3)是提高卫生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卫生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率,解决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降低办医成本,增加就诊人数,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卫生单位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4)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从源头上治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5)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卫生事业应以积极促进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治疗,尤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行业特点。

2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医疗单位服务功能,实现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创建“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打造资源节约型单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综合实力。立足实际落实“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标准,围绕“环境、技术、质量、服务”指导方针,按“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要求,加快创建步伐,增加绿化面积,增加花草树木品种等,确保单位环境整洁优美。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耗管理模式,增强全员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环保观念,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材料消耗,加强废弃物回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进行科学规划、环保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生物、医药垃圾安全处置、采取节水措施、太阳能利用等;加大对医院服务流程再造,对一些布局不太合理的就医程序,重新设计,改善诊疗环境。对新建的门急诊大楼、数字化医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雅、快捷舒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服务。认真组织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把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抓出成效,努力打造现代化环保型医疗卫生单位。

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水、电、气、油等资源,减少办公经费、差旅费等开支。切实做到“五个一”。即:节约每一度电,办公室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杜绝长明灯,倡导绿色照明,空调不低于26。C,适当减少电梯运行;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水、供电设施,控制使用电话,降低耗能;节约每一滴水,避免长流水现象,提倡水的重复利用,养成人走关水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张纸,提倡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用品重复使用,鼓励回收报废办公用品;减少行政报刊的订阅任务,推广网上查看,按需订阅,减少浪费。节约每一滴油,加强公车管理,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节约每一分钱,精简会议,从简接待,减少“白色污染”和一次性制品使用;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发挥卫生行政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督查工作。要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为重点,加强对厂矿企业的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消毒、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监管。

监督和指导餐饮业、宾招业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购物袋,严格消毒杀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工作,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科学处置和改进完善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流程,做到全程监控,特别要重视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废水的处置。加强对药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关注药物与人体平衡的问题,建立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倡导合理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积极构建和实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环境保护观念的拓展和创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和道德文化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正确把握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卫生科普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卫生系统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思路创新、规划衔接和推进落实,明确“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主线、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结合实际,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办法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依法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制定卫生部门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在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建立适应各单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内容涉及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使单位员工在开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4科学研究和确立节约型卫生单位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篇8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对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改革,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中,资金占据着主导作用,只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进行及持续发展,而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载体,由此体现出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医疗卫生单位在新的医疗卫生环境下,应注重其财务规划,从而保证其可得以持续发展。

一、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单位也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财务管理作为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其财务管理中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基础,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医疗卫生单位能够得以持续发展,与其医疗卫生单位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国家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重视,多次强调了财务管理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检查监督,但大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却没有真正去对其完善和执行,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加强和完善,对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导致医疗卫生单位的运行受阻,从而影响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

2、预算管理不完善

医疗卫生单位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财务活动的根本依据,也是落实收支管理责任的有利保证。虽然预算管理在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各单位也在逐步去进行完善,但我国医疗卫生单位预算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工作人员缺乏预算意识、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管控等方面,由于医疗卫生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3、投资管理盲目性较大

现今医疗卫生单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有效的投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医疗卫生单位的投资主要表现在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医疗建筑、医疗设备等方面,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却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相关政策,缺乏对医疗卫生单位长远的发展思考,同时其投资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如在医疗建筑建设方面,医疗卫生单位对所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建设过程中造成资金浪费,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新医疗卫生环境下的财务规划及策略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医疗卫生环境下,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而财务规划是筹资计划、财务管理、投资计划的统称,因而在此提出了相关的财务规划及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医疗卫生单位针对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制定的相关制度,其订立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并结合医疗卫生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在实际工作中起规范、指导作用。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医疗卫生单位也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想医疗服务活动能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财务制度,使医疗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能。

2、加强预算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单位预算是指未来年度单位运营全过程的计划,是医疗卫生单位经济运行的主线。在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其对单位提高管理控制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医疗卫生单位预算管理能够切实可行,在编制预算时需严格按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以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单位的业务规划及工作目标等依据来执行,加强单位预算的管理,确保医疗卫生单位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

3、完善投资管理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人们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给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完善其投资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战略目标,加大在医疗建筑、医疗设备等方面的投资,扩大其发展规模,确保相关投资的质量,保证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无影响,并加强单位科学管理工作的进行,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加,为更好地解决财务上的问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需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对工作的责任心;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三是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得财务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20__年是卫生工作经受新考验,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卫生系统上下一心,积极有效开展了冰冻灾害、手足口病、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扎实推进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充实了卫生人才队伍,大力优化了卫生行风;特别在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无偿献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妇幼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县委、县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是满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卫生工作者艰辛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简要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坚定发展卫生事业的信心。当前,我县卫生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具备事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和良好基础。一是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政治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任务。总理指出:“要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都表明,党和国家已将卫生事业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二是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财力基础。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将投入8500亿元。今年,中央和省新增卫生项目投资下达到怀化市就有12550余万元,涉及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1个。我们相信,国家,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将随着财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三是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社会基础。当前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正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卫生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具备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卫生事业的文件。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__—20__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将有力促进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具备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卫生工作获得了国家、省、市多次表彰。健康扶贫工作、妇幼卫生工作在全国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结核病防治、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消灭脊髓灰质炎、卫生监测、抗非典等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制度被省卫生厅命名为“芷江模式”在全省推广。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无偿献血、白内障救治、妇幼卫生等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更好的把我县卫生事业推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个别医务人员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态度较差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到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抓住薄弱环节切实进行整改,把卫生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二、充分认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强化免疫工作抓好抓实。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爆发流行,是免疫规划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为此,我国政府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在20__年消除麻疹(麻疹发病率小于100万分之一)。因此,这项工作能不能做好、圆满完成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国家声誉。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卫生系统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芷江的战略高度,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刚才,建中副县长对卫生、教育、公安、财政、广电

、妇联等单位的具体职责进行了明确,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我这里再强调一下乡镇的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组织实施,配合卫生、教育部门作好强化免疫各阶段的工作,保障强化免疫工作所需的宣传、摸底调查登记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安排。除教育系统负责的在校(园)适龄儿童外,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村社、乡镇干部配合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其余应种儿童的摸底造册、告家长通知书的发放工作。组织卫生院、学校按卫生局安排统筹好本乡镇内的接种点布置工作。并负责因接种引起的疑似或异常反应或不稳定事件的调查处理。

县属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县里的要求,组织安排好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在3月25- 4月10日 期间奔赴各自负责片区搞好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和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工作。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涉及全县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同志们务必高度重视,会后按照县政府所发的《关于做好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的通知》迅速行动起来,扎实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三、充分认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范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抓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范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风险意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医院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要构筑医疗安全生命防线,强化规范化培训和坚持改进医疗护理质量;要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要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制,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去年,卫生系统开展了诚信在卫生、满意在医院的活动,我认为搞得很好、很及时,今年要继续开展下去,而且要持续不断的开展下去。刚才彭峰局长讲了卫生系统今年还将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医务人员技术大比武、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卫生系统成就展暨行风建设文艺汇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活动。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平时的规范化培训,广大卫生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得到根本的转变。

篇10

一、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支出不足卫生事业是一项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事业,政府应进行必要的投入与管理。然而近年来虽然我国卫生事业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绝对数在增加,但相对数在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个卫生事业中的投资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甚至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都没有达到。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3%,用世界大约3%的卫生资源去解决世界上22%的人口的健康问题,这无疑是个很大的压力,也会影响医疗卫生项目的效率的提高。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构成了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主体,卫生总费用在稳步增长的同时,政府社会卫生支出却在逐步下降,而居民卫生支出却在急速攀升,三者之间比利不协调,存在明显的失衡。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从1980年占卫生总费用的1/5到2003年攀升到的超过1/2,同一时期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却从36.2%下降到17/2%,平均每年降低约1%,见(表1)。这种情况在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基本卫生医疗方面的过度市场化降低了社会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意愿。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和投入主体结构的失衡是导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带来了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等诸多的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卫生投入结构不合理首先,从卫生事业费的投入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在卫生事业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与1999年相比较,中央财政用于卫生事业费的支出占国家财政卫生事业费支出的比重由2.59%下降到1.49%,下降了1.1%。而地方财政用于卫生事业费的支出占国家财政卫生事业费的比重也从1991的97.41%上升到2000年的98.51%。其次,注重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机构的投入相对较弱。1999年医疗机构的政府补助是预防与妇幼保健机构补助总和的4倍。尽管医疗机构的补助明显高于公共卫生与预防机构,但在医疗机构中政府补助在全部费用中只占少数,在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尽管政府补助相对较少,但占其全部费用近1/3。即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的政府补助虽然少,但在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机构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严重失衡 目前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卫生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首先,卫生费用分配存在严重的城市倾向。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总量低,而且城乡之间分配也极不公平。20世纪90年代,虽然城市拥有的卫生总费用只是略高于农村,但因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所以人均卫生费用在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其次,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学历和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分别占53%和36%,在贫困地区比例更大。而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大都是大学学历,而且有一定比例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最后,体现在卫生条件和卫生基础设施上。农村卫生条件差,很多地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差,经济效益差。1999年农村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只有24%,城市则为68%,安全饮水人口覆盖率农村仅为66%,而城市达到94%。另一方面卫生资源城乡与地区间配置的严重失衡导致卫生保健水平差距极大。从总体趋势来看,城市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始终在不断改善,而农村各项指标今年来的改进却不容乐观。农村儿童发育迟缓患病率和城市相比,差距由1990年的4.6倍扩大到5.5倍。这说明卫生资源的严重失衡,直接导致城乡和地区间卫生保健水平的差距。

二、公共卫生支出绩效审计的目标

(一)终极目标:健康公平健康公平指每个人都应有公正的机会发挥其全部健康潜能,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机会。卫生保健公平涉及到卫生服务提供、卫生服务筹资和利用三个方面,均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的涵义。卫生服务提供中的横向公平是指具有同样卫生服务需求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服务,纵向公平是指卫生服务需求多的人比卫生服务需求少的人应获得更多所需的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筹资公平中的横向公平指具有同等支付能力的人应对卫生服务提供同等的支付,纵向公平指支付能力高的人应当多支付。筹资公平性的本质在于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卫生利用公平中的横向公平指同等需求的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相同,纵向公平是指卫生服务需求越高的人可以获得高效的卫生服务。可见健康公平是针对卫生服务的供需双方而言的,不仅要求卫生服务的供方应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卫生服务,而且要保障居民获取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直接目标:卫生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和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卫生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严重不均,形成了卫生财政能力的纵向不均衡。体现在卫生系统主要的事权在地方政府,级次越低的政府财力越低,承担的任务越多。而转移支付制度是消除卫生财政纵向不均衡的重要手段,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采用拨款或补助的形式弥补地方卫生财政缺口,可以实现卫生财政能力的均等化。由于卫生经费的政府投入主要是以地方财政为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各地的卫生财政能力参差不齐,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程度不同。而且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不同,使各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或产品所耗费的成本不同,再加之我国财政体制不健全,从而形成卫生财政的横向不均衡。而公共卫生产品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特征,所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可以使资金从相对边际效用较低的地区转移到资金需求程度更高、边际效用更高的欠发达地区,实现各地区财政能力的相对均衡,提高财政资金的总体使用效用、增加社会效益和福利。

(三)基本目标:保证居民获取大致相同的基本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临床服务是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一揽子的基本预防和医疗服务。根据提供服务内容的多少,进一步分为最低限度的及必需的两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理论界关于基本卫生服务共识:首先是确认获取基本卫生服务是每个居民应有的权利。其次,基本卫生服务仅是当今众多医疗诊治技术中有限的干预措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最后,这些干预措施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和特定的技术确定的,是政策的决策者、医疗专家和社会公众代表共同选择的。政府必须借助于对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干预卫生资源的分配,确保低收入人群和脆弱人群能够获得必要的基本卫生服务,在救助的层次上体现公平。

三、公共卫生方面支出绩效审计的内容

(一)公共卫生支出评价的框架 目前,根据各国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特殊产品的范围和前述对公共卫生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政府提供公共卫生产品的范围应包括: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教育与科研。根据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范围的假定,在具体的绩效审计中,将按照如下的层次展开见(图1)。

(二)公共卫生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公共卫生支出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般应遵循的原则,如重要性、全面性、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之外,根据公共卫生的特点,还应结合公共卫生支出评价自身的特点,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总体性原则。公共卫生支出同政府的其他支出一样讲求社会总体效益,整个过程设计的投入和耗用,不仅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和多个环节,也涉及公共卫生固定资产的形成和公共卫生防御能力的增强,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其他部门等。所以,公共卫生支出的评价中,不能仅限于政府支出本身的直接效用,还应从社会经济活动总体出发,把政府资金的支拨与耗用放在提高社会综合卫生素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二是多层次性原则。公共卫生范围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公共卫生支出的多样性,进而形成了公共卫生支出效果的不同层次。评价公共卫生支出效果要从整个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总效果、中央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效果、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效果等多角度出发,展开多层次的分析和评价。三是非重复性原则。如果一项评价内容已经在分类指标中得到反映,那么在综合指标中就不应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指标,以免重复评价,影响结论的科学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根据上述公共卫生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各层次公共卫生支出的内容,按照指标体系的性质为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设置了两类指标,即基础指标和评价指标。前者包括投入类指标、过程类指标、产出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后者包括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这两类指标,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综合见(表3)。

(四)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为了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和碰头会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及观察法。本文采用合成指标计分的方法来对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即是通过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并将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然后通过对每个评价指标设置不同权重,根据一定的指数合成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形成量化的评价结果。具体的步骤如下:首先,确定指标权重。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的一种通过有控制地反馈有效收集专家意见的办法。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由相关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和分析判断来确定指标权数,通常采用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后,将每个指标进行中为数和上下四份为数的运算,将运算结果再次征求专家意见,最后确定出各类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这种多层次分别赋予法可以避免大量指标同时赋权的混乱和失误,提高评价的简便性和准确性。具体步骤是: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关系将评价指标层次化。采用专家咨询或根据研究人员经验判断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出判断矩阵。假设确定第B层指标的权重,B层指标中的B1、B2、……Bn是隶属于上层指标Ak的下层指标。bij(i,j=l,2…n)表示Bi对B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通常bij取1,2,3,…9及它们的倒数。具体含义以T.L.Saaty的1―9标度法表示见(表4)。对于任何判断矩阵有:bii=1.bij=1/bji;bij>0。判断矩阵的值可以根据客观数据、专家意见、分析者意见综合得出。最后计算各层指标相对权重。计算各指标的权数Wi的公式:bij=bij/∑bkj;wi=∑bij;wi=wi/Zwi

各层指标的权重均可通过同样的方法获得。由于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大类仅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类,数量较小,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这相对于德尔菲法更为准确。其次,对合成指标和成分数的计算。在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后,就可以方便地应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合成指标的和成分数,计算公式为:指标综合得分=∑Wi×Di/∑wi

其中:Wi、Di分别为测定指标的权重,得分∑Wi=1

四、公共卫生支出绩效提高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支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在由市场提供存在效率缺失的情况下,政府财政应该尽量发挥其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成为最主要的投入者。为此,要加大财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要完善对医疗机构的补助,加大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但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供给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相适应,其适度的标准是既保证人们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又不致过度消费有限的资源。

篇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较高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受到这种发展的影响,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如医院卫生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效率低下,过度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性产生等。在当前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明确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其核心是对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现实意义。

1.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前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结合当前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

2.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3.是提高卫生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卫生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率,解决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降低办医成本,增加就诊人数,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卫生单位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4.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从源头上治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5.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卫生事业应以积极促进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治疗,尤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行业特点。

二、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医疗单位服务功能,实现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创建“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打造资源节约型单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综合实力。立足实际落实“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标准,围绕“环境、技术、质量、服务”指导方针,按“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要求,加快创建步伐,增加绿化面积,增加花草树木品种等,确保单位环境整洁优美。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耗管理模式,增强全员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环保观念,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材料消耗,加强废弃物回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进行科学规划、环保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生物、医药垃圾安全处置、采取节水措施、太阳能利用等;加大对医院服务流程再造,对一些布局不太合理的就医程序,重新设计,改善诊疗环境。对新建的门急诊大楼、数字化医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雅、快捷舒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服务。认真组织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把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抓出成效,努力打造现代化环保型医疗卫生单位。

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水、电、气、油等资源,减少办公经费、差旅费等开支。切实做到“五个一”。即:节约每一度电,办公室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杜绝长明灯,倡导绿色照明,空调不低于26。c,适当减少电梯运行;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水、供电设施,控制使用电话,降低耗能;节约每一滴水,避免长流水现象,提倡水的重复利用,养成人走关水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张纸,提倡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用品重复使用,鼓励回收报废办公用品;减少行政报刊的订阅任务,推广网上查看,按需订阅,减少浪费。节约每一滴油,加强公车管理,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节约每一分钱,精简会议,从简接待,减少“白色污染”和一次性制品使用;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2.充分发挥卫生行政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督查工作。要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为重点,加强对厂矿企业的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消毒、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监管。

监督和指导餐饮业、宾招业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购物袋,严格消毒杀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工作,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科学处置和改进完善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流程,做到全程监控,特别要重视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废水的处置。加强对药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关注药物与人体平衡的问题,建立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倡导合理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要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政策体系,使循环利用卫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激励。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适度推广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充分考虑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逐步构建合理

的节约型、健康型医药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卫生事业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三、积极构建和实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环境保护观念的拓展和创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和道德文化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正确把握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卫生科普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卫生系统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思路创新、规划衔接和推进落实,明确“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主线、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结合实际,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办法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依法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制定卫生部门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在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建立适应各单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内容涉及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使单位员工在开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3.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单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管理等各环节入手,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医疗卫生单位乃至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一要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行动,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人人受益的共识,逐步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二把可持续发展与“八荣八耻”观和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中进行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人人积极参与,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三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举办讲座、组织宣传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及宣传资料、出版墙报等方式,提高认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观。

四、科学研究和确立节约型卫生单位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篇12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是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依据,是医院综合效益提升的保障。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对收入、支出分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增加了科教收支项目,调整了收支核算结构,并改进了医院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完善了医院财务报表,提高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收入支出分类调整分析

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医院收入与支出的含义,其中医院的收入指的是基于医疗服务活动收取的合法资金;支出指的是在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中,造成的资金、资源以及资产的损耗。在新医院财务背景下,明确了对收支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医院收支划分到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范畴,并根据收入来源以及支出范围等,收入与支出进行了科学的划分,推动医院医疗卫生改革。另外,医院药品收支管理在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实行统一核算,并根据药品用途的区别,对药品管理的教学项目、科研项目等作用实施分类。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详细划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特殊性,为我国公立医院加强财务活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增加了科教项目收支

公立医院不仅承担着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在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科教收支并没有划分到医院收支管理项目中,而是作为一项专项资金,导致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医院整体财务信息的质量。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地将科教收支纳入整体的收支管理系统,同时增加了科教项目收支核算,加强了对医院科研、教学等活动造成收支的管理。这一改变有效地缓解了医院科教项目收支管理混乱局面,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保证了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的整体质量。

三、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调整了医药收支核算

在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收入主要包括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然而根据国际惯例,往往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服务收入中,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药品的使用也属于医疗活动,同时药品管理也是医疗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药品收支需要归入医疗收支范畴中。新医院财务背景下,会借鉴国家惯例,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际的发展状态,将医院药品收支管理作为医疗服务收支管理的一部分,同时调整医院药品收支核算,细化医院药品收支科目,避免出现药品支出与医疗活动不匹配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医院药品收支核算与医院实际运营状态的适应性,增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

四、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管理费用核算得到了改进

医院管理费用也是医院支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医院后勤单位、行政单位在进行相关工作中带来的支出费用。对于医院整体的支出费用来说,管理费用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管理费用涉及医院的各个科室,在管理费用核算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工作复杂性也相对较高。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管理费用重要是按照科室人员比例实施分摊,即将医院的管理费用按照药剂人员、医务人员所占有比例,划分到医院药品支出以及医疗服务支出中,但是由于药品数量、医疗人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化为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很少,而医疗服务支出中管理费用却占有很高的比重,从而影响医院总体成本费用。另外,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其本身就缺乏公平公正性。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改进了这一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将医院管理费用作用独立的支出费用,并在医院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提高了医院管理费用核算的公平性,保证了管理费用的真实有效性,提高了医院管理费用核算的科学性,并促进了我国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制度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五、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会计报表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财务核算工作要求也逐渐提升,对医院成本构成、现金流等情况也越来越重视。在新的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财务会计报表中会增加成本构成表、现金流量表等具体内容,同时也改进了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排列方式,使我国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排列顺序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同时保证新的财务会计报表与我国公立医院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基于对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完善,有效地提升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保证我国公立医院财务报表信息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用户。

在医院收支总分析表、医院收支明细报表等方面,新医院财务背景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医院医疗成本从功能、性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提高了医院运营管理中对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从功能层面上,将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细分为医疗技术成本、临床服务成本、辅助医疗成本、管理成本等;从性质层面上,将医院医疗服务成本划分为卫生材料成本、人员成本、药品成本、医院资产折旧成本等等。医院管理者以及国家相关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都能够通过这些详细的成本报表,了解医院实际的运营情况,为医院发展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可以说,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对医院财务会计报表的完善,对医院资源优化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医院运营的成本,增加了医院运营的经济利益,帮助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高其社会效益,对我国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六、总结

新医院财务背景下,医院收入支出核算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以往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收支管理混乱、收支失衡等问题,在新的财务制度下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健全了医院收支核算管理体系,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得到不断地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艺.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2,32(4):124-125.

[2] 石梅.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收入和支出核算变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31(6):99-100.

[3] 孙亚玲.解读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J].中国卫生经济,2012,27(5):35-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