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7:1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共计61220人,占农业劳动力的40.44%,占农业总人口的23%,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45周岁年龄段,共计45761人,占外出务工人数总数的74%;45周岁以上的15459人,占总数的26%。2、区域分布:在本省包括郑州、洛阳、信阳、开封等大城市务工的12495人占总数的21%,在省外务工的48725人占总数的79%。其中省外务工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天津、湖北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另外,在县城及周边区域内农民务工人数15000人,其中本县户口的约5000人,外来人员约10000人。3、从业情况:从事工种排在前三位的有建筑业,机电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其中建筑业约占40%,人数达24737人,占务工总人数的82%。4、农民工就业贡献:20__年、20__年、20__年全县农民务工收入分别达到3.5亿元、3.98亿元、4.7亿元,分别占gdp总量的20.9%、21%、22.1%。 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在我国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民工的社会存在和发展价值已经有了不容置否的肯定性,引导、规范、保护、激励农民工队伍的管理、生产和发展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当前党和国家,各地方党委、政府都充分认识了这一点,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如《劳动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中,农民工依法享有着以下基本权利:一是按月领取足额工资的权利,即用人单位应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二是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权利,包括订立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或扣留居民身份证,不得随意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等;三是获取劳动保护,享受工伤保险的权利;四是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休假的权利;五是有权参加,享受相关社会保险的权利,即农民工依法享有休假的权利,有权参加基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
基于以上的基本权益,农民工应该与城市工人享有同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地位。但社会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这些权益保障却存在着明显且普遍的缺失现象,在我县农民工劳务市场,无论是外出务工涉及的区域还是本县城镇区域内,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都客观存在,农民工劳务市场引发的各类涉诉案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一)劳动强度大,安全防护措施差,工作环境差。城市农民工由于其身份长期得不到改变,没有城市户口,因而在劳动就业时,大多只能进入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差的次属劳动力市场。并且劳动强度很大,重活、脏活、累活、难活、险活都是农民工全部包揽,长时间超负荷劳动极大损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一些雇佣单位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简陋,甚至严重缺乏,经常发生劳动安全事故,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工作待遇低,故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情况严重。一些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的省份比如广东、福建,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民工的薪酬水平没能得到同步的推进。而且不少
企业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在东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反映,所在城市虽然企业众多,但普遍存在以下现象:进厂就扣押身份证和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如果对工作不满意,也难于离职。此外,工作时间长,没有休息日,许多企业的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每月工资仅几百元,且只是先发生活费,其余的到年终才结算。(三)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由于农民工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企业主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为雇主逃避责任提供极大方便。(四)社会福利和保险无着落。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类型保险,农民工则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不能当然享有。(五)劳动时间被无限延长。在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打工的农民,基本上没有休息权的概念,平均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特别是那些生产季节性产品的厂家本小利大,产品畅销时为扩大生产量,农民工日工作时间长达十五个小时以上。 这些情况和问题已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民工权益受损现状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有效措施。一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对资金不到位的新项目,不批准开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强制停止交付使用。规范建筑企业用工制度,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必须依法与农民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严格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企业,在招标资格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不允许参加投标。同时,严格限制建设投资规模,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低水平和重复建设的项目。防止利用拖欠工程款掩盖资金不足的矛盾,对不能按要求支付工程款的政府投资工程除极特殊的项目外,一律停建或缓建。对拒不支付欠款的 施工企业依法处理,使全县建筑工程款支付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组建了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工会组织,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权服务。20__年下半年以来,全县共在农民工务工集中地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民工工会联合会42个,发展农民工会员近4万人,占务工总人数60%以上,输入地工会接受组织关系的2.5万人。这些农民工工会组织在输入地党政工组织的协力配合下,以完善劳动合同、兑现工资、提供司法援助服务为重点,帮助农民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近5000份,6000余农民工加入工伤等社会保险,积极参与工伤事故理赔个案32起,追缴拖欠工资个案61起,涉案金额180余万元,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1285人次。为了推进农民工维权工作,投资建成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心,通过开办长短期培训班,举办《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建筑、纺织、特种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实现由力工型向技工型转变。通过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部门以及劳动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作为全国涉外劳务输出工作的先进县,对涉务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教育,确保了我县涉外劳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2000年以来,我县外派劳务人员总数达成11000人,无一因技术和体能问题被用工方辞退现象发生,也没有在外发生劳务纠纷案件。
鉴于我县农民工队伍大,问题突出的实际,我院在审理涉及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纠纷案件时也充分考虑了其合法权益保护。自20__年至今年6月份,我院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48件,农民工用工期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35件,以及其他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租赁合同纠纷、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和相关的行政案件等共计85件。综合分析这些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农民工工资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涉案总金额偏高,但人均涉案金额和个人涉案金额较低。从20__年我院所受理48件农民工工资案件来看,涉案数达20__多人,涉案总金额200多万元,但人均涉案金额和个人涉案金额较低,如在20__年受理的260名农民工诉被告杨某拖欠劳动报酬纠纷一案中,涉案人数达260余名,涉案总金额12万余元,人均涉案金额约460元,而个人涉案金额最低仅有50元。与其他劳动争议或民事案件涉案金额相比,此类案件的人均涉案金额和个人涉案金额偏低。(二)此类侵权纠纷主要是集中在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农民工大多是从事建筑行业以及服务性行业,所以和农民工权益相关的拖欠工资、人身损害赔偿、劳务合同纠纷等案件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和服务性行业。我院所受理的此类案件中,涉及建筑行业的78%,涉及服务性行业的15%。(三)农民工因缺乏法律知识和有力证据而难以获得法律救济。从我院20__年--20__年所审理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来看,相当部分农民工都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农民工被拖欠了工资都无相应的凭据。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有力证据,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往往不知道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依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面临拖欠工资、人身损害等其他各类权益纠纷时,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和用工方私了或者委曲求全,而不愿意诉诸法律。(四)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规律性。在每年年底至次年的元旦、春节左右,以及农忙季节之前,或在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竣工之时或之后,农民工子女就学之时都会出现农民工讨要工资的高峰。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大,极不稳定,一项工程完工后原有的建筑团队就有所变化,故农民工们在这个
时侯都争着讨要工钱,以防以后无着落,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建筑行业俗定的"秋后算帐"之时。 针对案件特点,为充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在审理和执行案件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正确适用简易程序,建立速裁制度,及时为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我院在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当中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成立专门"维护农民工权益速裁法庭",将司法为民的思想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简易程序迅捷、简单和高效的优势,快立、快审、快执,及时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追回工资,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中被告方的举证责任。由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大多没有订立劳动合同,跟着包工头干活,究竟为谁打工,农民工是稀里糊涂。因此,一旦发生拖欠工资、工伤赔偿等争议,即使想通过诉讼解决,也常常因为诉讼主体不适格而难以得到法律保护。针对这种现状,我院充分发挥诉前指导的作用,明确告知其用工主体,建议当事人变更,而不是轻易驳回。诉讼中,强化被告(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即使作为原告的农民工不能提供劳动合同或工资被拖欠的书面证据,但只要民工能举出证明其与被告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部分证据,可以推定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除非被告能提供证明力更强的相反证据。
三是及时采取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措施。拖欠工资,事关农民工生存。因此,诉讼中我院及时采取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措施,保证农民工在诉讼期间的正常生活。另外,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利用诉讼期间抽逃资金、转移财产而导致法院裁判在执行中落空,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至于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的担保,可以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酌情减免。
四是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农民工工资兑现。据统计,相当一部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诉讼程序中都出现了"裁判容易执行难"的情况。赢得了官司却拿不到钱,无疑会挫伤农民工运用法律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导致他们采取过激方式讨要工资。因此,我院加大了对已结案件的执行力度,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执行方式保证生效裁判结果的实现。
[3]楚德江.就业地落户: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3,(3).
[4]蒋彦鑫.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J].政府法制,2013,(22).
[5]郭熙保.市民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出问题与制度改革的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0).
[6]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之内涵界定[J].中州学刊,2014,(8).
[7]许雄奇,杜鹃.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的现状[J].经济论坛,2003,(6).
[8]楚德江.我国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困境与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11,(2).
[9]黄贻芳,钟涨宝.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0]兰萍.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经济分析[J].农村经济,2003,(8).
[11]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0065.
[12]成会玲.对我国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13]魏亚男,宋帅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J].农业经济,2014,(5).
[14]总理强调:土地增值要让农民分享[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201/20/c_122609753htm.
[15]袁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之法理分析[J].河北法学,2011,(8).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增长态势,其现状特征如下:
(1)创业意愿增强。黄振华(2011)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比为2.14,即2.14个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中就有1人着手创业[1]。杜玲(2015)对15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有创业意愿的占78%[2]。
(2)创业主体年轻化。吕燕燕(2012)调查发现,回乡创业者中女性农民工占少数,而男性农民工占多数,并以中青年为主[3]。杜园园(2011)研究发现,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男性为主,且其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水平[4]。
(3)创业倾向于传统产业。金霜、黄凯(2011)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创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5],其中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基础服务业和农业是农民工创业的主要行业(徐士鸿,2013)[6]。
(4)创业联动作用逐渐显现。尹惠斌等(2011)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发了新行业,激活了当地经济发展,吸纳了外来资金,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7]。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许多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而破产财源,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此而失去工作,加之农民工自主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创业。总体来讲,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
(1)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持政策更加倾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导致那些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加速农民工失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工返乡热潮,返乡劳动力比例由往年的10%上升至13.3%,其中创业人数所占比例约为3%-4%[8]。
(2)政府动员与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自金融危机以来,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结合农民工各自家乡的特色及资源优势,鼓励农民工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创业。一是金融政策。吴易雄(2011)对湖南省返乡农民工实地调查发现,金融部门不仅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信用贷款,同时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当地农村实际能够带动周边农民创业,可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9]。二是土地政策。徐士鸿(2013)对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研究发现,当地政府出面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并以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难问题[10]。三是税收政策。种世彬(2007)研究指出,目前税收优惠是政府最直接的向中小企业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持方式,尤其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起步阶段,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吸引力更大[11]。
(3)农民工自身创业需要。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内在动力,农民工进城打工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农民工进城以后,经历了城市各种压力和障碍,将自己的收益与所付出的努力进行比较,农民工更愿意自己返乡创业。此外,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加上家乡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他们觉得回乡创业比外出打工会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促进了他们返乡创业;另外,乡土情结跟家庭因素制约着农民工心里情怀,为照顾家庭,一定程度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家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工创业能力和创业观念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创业意愿低、思想观念禁锢、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管理能力、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偏低、缺乏自信等。张秀娥、王冰(2011)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初中及一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八成以上,虽然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2年的6.7年上升到8.6年,但是整体教育水平还较低[12]。
(2)政府对农民工创业服务还很不到位。政府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政策扶持力度小、创业培训效果不佳、对农民工在创业方向上的引导不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工办事难、用地难等,尤其是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和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吴易雄(2011)研究指出,目前创业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市级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而县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农民工无法得到创业创业及企业管理培训服务[13]。
(3)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农民工创业环境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创业资源有限、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其中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缺乏问题尤为突出。韩俊、崔传义(2012)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返乡创业环境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限制,一是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比如大型工厂用电线路、农村运输道路等,二是农村的公共服务缺乏,在企业的审批、注册等方面工作环节冗杂,服务态度恶劣等[14]。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
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困境,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关促进措施。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何万能(2015)认为政府应将农民工创业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建立层级有序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15],并从创业教育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政策、宣传政策和创业融资政策等六个方面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如陈荣等(2011)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来源保障资金的充足性,扩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广度和深度,让更多农民工享受到创业帮扶资金,实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有门”[16]。
(2)优化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姚永康(2011)建议为农民工创业建立优化的政务环境和文化氛围[17];张筑平等(2012)建议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应该树立回乡创业典范,以典范为榜样,从而激农民工的创业信心[18]。
(3)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黄静平(2015)建议政府应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切实解决其培训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19];赵莎莎(2010)建议政府以当地职业教育学院为主要培训机构,适当聘请职业教师,实现个性化培训,发挥“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20]。
(4)调动社会力量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申鹏等(2014)建议加强社会关系脉络,在基础的社会关系上,与周边的创业环境的相互融合,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协会或互助协会等非正式组织,以及完善就业中介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以期为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21]。
(5)农民工应解放思想,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吴阿群(2015)建议农民工一方面要从农村束缚的观念中走出去,不断进取,同时还应通过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尤其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22]。
参考文献:
[1]黄振华.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J].聚焦三农,2011(8):36-39.
[2]杜玲.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体,2015(1):11-12.
[3]吕燕燕.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大连工业大学,2012.
[4]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1.
[5]金霜,黄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9~30.
[6]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7]尹惠斌,易继平,陈统儒.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石门县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0):52-54.
[8]陈荣.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基于皖北地区的研究[J].聊城大学报,2011,(2):62-63.
[9]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0]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11]种世彬.中国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吉林:东北财经大学,2007
[12]张秀娥,王冰.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SWOT分析与对策[J].求索,2011:76-78.
[13]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4]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1):3-8.
[15]何万能.新形势下扶持湖南农民工创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D].经营管者,2015.1.
[16]陈荣,丁勇,韩蓄.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聊宁大学学报,2011,2.
[17]姚永康.创业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1,4.
[18]张筑平,吴宗建,袁忠勇.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策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4,123.
[19]黄静平.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5,26.
[20]赵莎莎.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农民工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延安市宝塔区;农民工体育;现状调查;发展对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工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农村的发展要靠农民工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民工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民工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研究分析乡镇体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农民工体育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工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农民工乃之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有关部门推动农民工体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延安市宝塔区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农民工群众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认识和态度,农民工群众对当地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意见和期望。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书籍,以及有关发展农民工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等途径,搜集与整理有关农民工体育及其相关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延安市宝塔区农民工体育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200个农民工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 7.0软件系统对调查中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宝塔区农民工体育参与基本情况调查
由表1可见,有68.2%的农民工从来就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只有31.8 %的农民工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其中3次/周参加锻炼的人只占到18.4%,1次/周参加锻炼的人只占到43.5%,可见农民工参加运动的次数和时间很少。
2.2 宝塔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
2.2.1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调查
由表2可知,宝塔区的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是较好的消遣娱乐方式,而其他方面所占的人数比较少。
2.2.2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
由表3可知,宝塔区的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娱乐,其次表现再促进身体健康方面,宝塔区的多数农民工认识到了体育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这和体育活动功能的本质属性是完全一致的。
2.3 参与体育活动的特征
2.3.1 宝塔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调查
由表4可知,宝塔区农民工在选择体育活动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运动器材、场地和运动方法要求不严格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相对较多,对于一些现代兴起的体育运动项目参与的人几乎为零,这无疑说明农民工运动意识和观念的落后,而这种观念直接制约农民工体育的实施。
2.3.2 宝塔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宝塔区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会有71.26%的人选择个人锻炼;35.09%的人选择同家人一起锻炼;14.18%的人选择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选择与其他人一起的以及其他方式的分别为12.59%。调查结果显示,该县71.26%的农民工选择的是个人体育锻炼,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3.3 宝塔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由表5可知,农民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选择的场所依次是:田头,路边,树林及空地等大众集中活动区占82.34%,自家庭院占70.50%,本村学校内18.95%,其他收费场馆3.56%。这说明农民工人均纯收入较低,到收费的场馆有限,村内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农民工健身工程建设的体育场地缺乏,体育器材和设备不足,村内学校的场地未被有效利用,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人群只能选择在自家庭院,田头,路边,空地等场所。这无疑制约了农民工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大大减弱了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3.4 宝塔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
所谓体育消费是一切和体育活动有直接或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4]。由表6可知宝塔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为购买运动服装占80.82%,有资金购买器材的占消费人群的13.94%,而观赏型体育消费非常低,只占3.76%的人群到现场观看体育展览或比赛。可见,农民工的娱乐休闲消费比例极低,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还处于偏低层次。
2.4 影响宝塔区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因素
2.4.1 余暇时间
由表7可见,该县农民工余暇活动比较单一,70.50%的时间在家务劳动,40.34%是在看电视,而参加体育活动只占到4.28%。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普通收入较低,农民工负担相对沉重。发展农民工经济,减轻农民工负担,是促进农民工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当地体育部门还要加强他们的健身意识,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锻炼。
2.4.2 农民工的家庭经济状况
农民工的总收入是衡量农民工消费结构的主要依据,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36.15%,在3001元?~10000元的占50.42%,在10001元~20000元占7.36%,20000元以上的占5.07%。其他收入中的77.26%用于子女教育的费用,19.47%用于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而用于体育的支出很少。
2.4.3 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90%没有场地设施,而其中10%的体育设施也是分散在各个乡镇,而且场地小,器材缺,设施陈旧,使用率比较低。这些长期困惑当地农民工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存在的问题。
2.4.4 农民工的体育意识
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对体育健身的认识程度较低,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农民工认为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的占83.81%,体育运动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人的精神情绪,调节心理的占47.62%认为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的占18.21%,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消遣娱乐方式的占10.46%,由于农民工对体育运动功能认识的不够导致对他们体育运动投入的时间和经力都很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宝塔区农民工社会生活状况不佳;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农民工对体育运动价值概念认识比较淡薄;参加体育活动目的不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单一;体育运动的场地缺乏,体育器材和设备不足;农民工体育消费水平处于低层,政府部门投资力度小。
3.2 建议
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民工体育事业,定期开展健身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农民工健身意识;定期开展地域性体育运动,带动农民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民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善体育设施环境,免费开放学校、机关体育设施,为农民工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任伟.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78-1480.
[2]郑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及发展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35-39.
[3]柳若松.我国欠发达地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9,2(4):18-20.
[4]芦平生.我国西部地区居民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8-10.
[5]胡庆山,王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6]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工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7]李凤新.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5-20.
[8]王杰,秦纪强.皖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4):43-46
[9]于军,范世晔,张昌言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制约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5):36-41.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2亿。在2亿农民工的背后,有大概7000多万他们的子女。除去5800多万的留守儿童,其实有1400多万是属于跟随父母在他乡的搬迁子女。因此,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问题现状。农民工子弟学校被人们称为“棚户学校”。很多这类的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
1、学校的地位问题。很多农民工学校是由私人出资设立的,多数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因此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它的存在属于非法地位。
2、学校的教学设施问题。在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校舍紧张。校舍场地全部由办学者自行解决,学校经费来源来源于学生学费,招生对象又是低收入阶层。政府也不对它进行补贴,在经费上的不足,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
3、学校的管理者及教师的问题。学校的管理比较紊乱,管理职责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基本职能由校长包揽,教师教学与管理基本分离。有的管理者既无教学经历又无管理经历,师资比较杂乱。
(二)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城农民工在对其子女的教育的态度、方法等,与城市居民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农民工在对其子女的教育表现出了多方面的问题。
1、农民工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很多农民工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言传,轻身教。二是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不讲究方法。
2、农民工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在生活上,农民工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能陪同自己的子女外出活动。农民工很少与子女进行沟通。另外,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其子女的学业上提供不了多大帮助。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府政策方面
1、我国的户籍制度。我国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户籍制度,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涌入。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身份、就业、教育等方面起着限制作用。
2、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上很少,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滞后。长期以来,国家的教育经费倾向城市,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3、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始终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而户籍是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都是有地方财政拨款。农民工子女所居地与户籍是分开的,使得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矛盾。
(二)农民工自身方面
1、农民工属于低收入阶层,难以承担高额的城市教育费用。大多农民工家庭收入低,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学校费用。另外,他们的思想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一些农民工认为孩子读书无用,于是便不让子女入学,而是跟随自己到城市打工。
2、农民工受到他人歧视。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很容易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带入城市。另外,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一般找的工作都是又苦又累的工作,从而成为了城市人歧视的对象。这样使得他们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3、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接受教育的途径方面。进城农民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主要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方面来谈。
(1)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由于我国教学资源的紧缺,公办学校都是按照学校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数量设置班级容量,并没有为流动人口设置预留容量。因此,在一些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区域内,民办学校的出现是必然的。
(2)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一个城市,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要在当地入学。使得地方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地方财政一般都倾向于扶持重点学校,疏于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得农民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在师资、硬件设施、还是在办学条件的改善都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体制。笔者个人认为要想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贸然取消户籍制度,毕竟还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逐步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对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限制。
(二)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入学。可以通过拨款或者政策上向农村、欠发达地倾斜,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吸引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到本地入学就读。
(三)加大公办学校的投资力度。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人学的广度。国家应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学校。
(四)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是特定时期内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应该是暂时的。它起着过渡的作用。国家应该规定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标准,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合法身份以及一些优惠措施,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五)注重解决法规与政策之间的矛盾。农民工刘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且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的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定进城农民工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可以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帮助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入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大型工程促进了大量农村务农人员进城打工,但是他们作为城市的“边缘人”鲜能融入城市生活,在现实中,当前农民工面临着收入分配、子女就学、就医买房等诸多问题,在思想上,也存在着怨天尤人、消极怠慢甚至嫉恨的心理。这给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众多的挑战。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未能发挥出对农民工的教育作用,导致农民工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未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1 新形势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渐增加,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用工企业要求脱节,用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愈发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用工要求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强新形势下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工思想素质,对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保障用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如何?以笔者多年在大量招用农民工的企业工作经验来看,答案并不乐观。企业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普及,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重视不足、内容单一、缺乏支持三个方面:
1.1 对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是什么?在众多企业家心目中,答案可以无限接近于“创造更多的利润”,在这种思维下,简单的分配更多的劳动换取更大的利润与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参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成为企业的一道简单选择,尽管答案是错误的,他们显然对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一些城市或者用工企业并没有专业的机构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者是有这样的机构却并没有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导致了当前农民工的素质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农民工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认识不足,不愿参与的情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过多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许多农民工并不积极配合参与,有的甚至很抵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就是走过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未能充分体现。
1.2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对于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在这一培训中大多数人都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都是一些比较宽泛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等等,未能针对当前农民工的思想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缺位,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仍然没有得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前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条件和生存条件都未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他们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成为了在城市中生活的“边缘人”,很多城市居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更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加大,单一内容,形式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益于改变目前相当部分的农民工由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产生仇富、嫉恨心理,这严重影响农民工的生活,用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他们对城市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
1.3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社会环境的支持
从经济发展到人文关怀,我们的政府越做越好,大中型城市纷纷出现农民工子弟校、农民工夜校、有了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等好政策,但这些社会支持远远不够,需要企业的力量参与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面对着大量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居住条件差,经济收入不高,甚至还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在诸多物质问题的压力下,企业和社会环境对于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就微乎其微,缺少专业人员,缺乏制度保障,没有专门的时间、空间安排,政府无从监管等因素,导致农民工思想素质与城市快速发展所要求的距离迅速拉大并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隐患。
2 新形势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
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热情,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这是进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本质上讲,这与追求社会、经济双重效益,实现农民工自身价值异曲同工。当前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未能正常开展,这对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有着不利影响。在今后的农民工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于农民工的要求。
2.1 重视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工的贡献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于农民工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农民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对于农民工的要求。在今后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中不仅仅要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民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加强农民工的统一管理和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或是农民工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2 丰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在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加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将构建和谐社会和基本的义利观念传输给农民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对农民工进行新的价值观念教育,帮助农民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当前城市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幅度不高,农民工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增加经济收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对农民工进行创业的鼓励和引导,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精神。
2.3 加强社会对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
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但是由于当前城市中对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尝试在农村集中开展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村在农闲时会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在农村中集中农民工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尽量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对于农民工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重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建设单位为例,这类单位会常态、大规模的招聘农民工进行生产建设,因此针对这些企业,可以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重点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当前企业发展中对于农民工素质的要求。
2.4 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是城市建设的无名英雄,但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市民的认可度并不高,仍然是城市的“边缘人”,容易遭受不公平待遇,这对于今后农民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农民工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心态。将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前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在一些文化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不仅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同时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文化建设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专属于农民工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生活,这对于提高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积极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当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农民工的素质要求逐渐增加,农民工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当前农民工的生活现状进行及时调整,促进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民工参与社会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978年以后,中国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获得自由的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随之产生。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农民工人数达到2.6亿左右。这些农民工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收入低下,长年与亲人分离,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是政府和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幸福感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农民工普遍表示现在的工资收入较之前些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以装修工种中的泥工为例,五年前泥工一天收入约为100-120元,现在泥工一天的收入可达200-250元,基本上五年翻了一番。尽管收入得到了增加,但绝大多数农民工在问及其是否感觉到幸福时,仍然表示幸福感较低。这充分说明收入的高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农民工的幸福感,但并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许多农民工认为,他们从事的是最艰苦的工作,生活上流离失所,远离亲人,难以与家人享受开伦之乐;工作上面临的环境恶劣,风吹日晒,灰尘满天,甚至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威胁;揽活的竞争压力也较大,干的不仅是体力活,也需要一些谈判的技巧,这对于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农民工而言难度较大,有些甚至连普通话都讲不好,与雇主之间的交流都成问题,而且一些雇主比较挑剔,稍有不满意可能就拿不到工钱;思想方面包袱也比较重,有时可能接连数天都揽不到活,而且无法照顾老人和小孩,使他们多少会有些内疚感;拖欠工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农民工的幸福感。
二、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
个人受教育程度。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具有积极世界观和价值观,且多数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能够迅速的掌握工作情况,满足职业需求。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且所获取的劳动报酬较低。
工作生活环境状况。对任何一个来说,其工作、生活的环境状况是影响其幸福感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好,能够让人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中去从事工作,这不仅使人感觉到身心愉悦,而且还会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而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恶劣,则会使人处于一种紧张与痛苦的氛围中,使人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劳动报酬的高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劳动能够被认可,从而从雇主处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报酬。普遍认为,劳动报酬高者,其工作时的幸福感就比较高;而劳动报酬较低时,则幸福感就比较低。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从事的多是体力劳动,艰苦、危险、强度大等伴随左右,但他们的工资收入相比而言确实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幸福感。
社会认同程度。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为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生活在工作区域的农民工,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感。社会认可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对建设城镇化工作的热情。来自社会的尊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子女教育问题等。在劳动保障方面,农民工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农民工首要关心的问题。同时,农民工看病难、难看病的情况也是被农民工普遍关注的。再次,农民工子女能否随其进城入学,也是一个焦点。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的影响着农民工的幸福感。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加以解决。
三、提升农民工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提高劳动报酬,设立维权组织。当前,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强度出现了不相协调的情况,农民工的酬劳与城镇劳动者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应该努力改革劳动就业制度,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待遇,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设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丰富业余生活,提升交际能力。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枯燥,彼此间缺乏学习交流,使幸福感偏低。因此,在农民工聚居区,社区居委会可以把区内农民工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工之家”,让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入工作技能培训制度,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帮助农民工提高工作技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交际能力。
开展“团圆”项目,促使家庭和睦。农民工由于外出务工,经常与家人分隔两地,留守儿童问题相当严重,严重影响家庭和睦程度。为此,政府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农民工开展“团圆”项目,将留守儿童接送到农民工身边,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感情,解决农民工思念家人的困难,提升家庭和睦。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能够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获得安全感,从而切实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为农民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能促使能民工幸福感提升;继续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添加必要设备,提高农民工待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医疗及子女教育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尤其是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密切关注的问题;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取消借读费,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城镇人口同等的教育资源。
[2]ILO.Decentwork: Report of the Director general[J].Geneva, 1999(6).
[3]林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调查――基于江苏省735份调查问卷[J].开发研究,2012(6):54-57.
[4]陈浩,杨晓军.农民工就业培训调查分析[J].人口学刊,2009(2):33-36.
[5][8][13]张国锋.从政策角度构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和谐环境[J].农业经济,2011(4):90-91.
[6]高建丽,张同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北人口,2013(2):99-104.
[7]李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调查――以浙中地区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8-62.
[9][10]吴济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成人教育,2010(19):18-22.
>>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改革策略分析 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措施分析 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研究 公共图书馆农民工阅读推广服务实践与探索 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农民工读者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该为弱势群体农民工服务 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服务 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的政府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 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用微博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香港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论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面向少儿信息素养教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图书馆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 中小型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读者使用自助服务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Wang F,Zuo X,Ruan D.Rural Migrant in Shanghai:Living under the Shadow of Socialism[J].International Migrantion Review,2002(2):520-545.
[3] 文化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2016-05
-30]..
[4] S Cobb.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5):300-314.
[5] Cohen S,Wills T A.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proc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6] House J S,Kahn R L,Mcleod J D,et al.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upport[J].Social Support & Health Academic Press Inc,1985:83-108.
[7] Arrera M,Ainlay S 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11(2):133-143.
[8] Procidano M E,K Heller.Measu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from family:three validation studie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11(1):1-24.
[9] 丘海雄.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4): 23-31.
[10] 何爱国.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4):99-107,128.
[11]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等.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J].社会,2011,31(6):130-152.
[12] 何雪松,黄富强,曾守锤.城乡迁移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1):111-129.
[13] 杰,童星.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4(2):42-48.
[14] 杨绪松,靳小怡,肖群鹰,等.农民工社会支持与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政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7(4):22-30.
[15] 朱考金,刘瑞清.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城市融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青年研究,2007(8):9-13.
[15] 李立文,余冲.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16):55-57.
[17] 徐奇志.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理论导刊,2011(1):71-73.
[18] 程孝良.图书馆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践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22-25.
[19] 于良芝,谢海先.当代中国农民的信息获取机会――结构分析及其局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6):9-26.
[20] 刘勇,王学勤.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16-18,34.
[21] 于良芝.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J].图书与情报,2007(1):1-9.
[22] 傅燕芳.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93-95.
[23] 黄丽霞,颜琪,陶颖,等.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以哈尔滨市农民工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80-84.
[24] 林若楠,李金芮,翁欣,等.“80后”农民工知识需求及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状况调查[J].图书馆,2010(1):67-69.
[25] 刘瑞芳,武晓丽.公共图书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93-95.
[26] Wang F.Explaining the low utilization of government websites: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4,31(4):1-12.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99-02
一、农民工的界定
在对农民工进行界定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农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农民:一种是将具有农业户口的社会成员定义为农民,这是从身份这个方面来定义的;另一种是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定义为农民,这是从职业方面进行定义[1]的。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具有农民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农民工主要有三个特征[2]:一是在城镇工作,但有农村户口;二是虽然可以承包土地,但生活来源主要是务工所得;三是工作和居住的场所不稳定。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1.农民工社会保险。在法律的规定上,尽管社会保险的适用对象包括农民工,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农民工的参保率比较低[3]。因此,如果要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国家应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1)工伤保险制度。参加工伤保险有利于减少职业风险。在工作过程中,农民工可能会发生各种工伤事故,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最先确立的应该是工伤保险制度。同时,由于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在用工的过程中,企业也会更加注意农民工的安全,从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2)医疗保险制度。在生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患病,尤其是农民工劳动者。因为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工作也很辛苦。所以,在农民工的生活中,医疗保险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地位仅次于工伤保险。(3)失业保险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短期失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些人认为农民工失业后,就会回到家乡务农,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农民工失业后,会继续在城市中寻找新的工作。此外,由于第二代农民工没有掌握农业技能,所以务农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4]。一般情况下,在城市中失业后,农民工得到社会帮助比较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从而使生活更加困难,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农民工而言,设立失业保险是非常必要的。(4)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大部分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工作的稳定情况,可以把农民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另一类是无稳定职业的农民工[5]。对于以上分类,政府应该至少设立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方案,让农民工自己选择参保的类型,以满足不同农民工的需求。(5)生育保险制度。在农民工中,除了大部分是男工外,还有一部分是女工,并且在女工中,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较多。一般情况下,在生育期间,正规企业的女职工会享受生育保险的待遇。但是,对于农民工中的女性而言,她们不仅享受不到生育保险的待遇,大部分女工还会被企业辞退,从而使生活更加困难,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6]。
2.农民工社会救助。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最终汇合成巨大的劳务大军。在工作过程中,农民工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有时他们甚至得不到自己应该享有的社会救助。我国应该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生活帮助,使他们顺利度过困难,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3.农民工社会福利。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国家对高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教育福利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教育福利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它的普及性非常广泛。但是,对于那些在城市中上学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还有较大的障碍[7]。此外,虽然农民工在城市中打工,属于弱势群体,但他们应该和市民一样,平等的享有同样的公共卫生服务。在注射免费的计划疫苗、对公民进行健康教育时,因为农民工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一下他们的需求。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1.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第一,工伤保险的参保率比较低,有的企业存在逃保、漏保的现象[8]。由于企业对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指标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忽视对工作的安全管理,从而发生工伤事故。对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问题,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二,医疗保险灵活性比较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则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如果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又存在缴费率比较高等问题。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医疗保险灵活性比较低[9]。第三,失业保险问题比较严重。在很多地方,我国虽然制定了有关农民工失业保险的政策,但在失业保险待遇方面,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相差很大,从而出现较多的问题。第四,养老保险面临较大的困难。在很多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与此问题相对应的一种现象是他们的退保率比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存在高流动性的特点[10]。此外,农民工的参保意愿不是很高。与养老保险相比,他们最想解决的是医疗和工伤问题。第五,生育保险问题突出。在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农民工,如果怀孕就会被企业辞退[11],自己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2.农民工社会救助现状。大部分农民工在非正规企业工作,与城镇职工相比,他们的就业稳定性比较差,收入也比较低。所以在城市中,大多数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第一,生活救助。有的农民工刚到城市中就业,有的农民工已经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很多年。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农民工可能会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使生活变得很困难,如果没有外界的救助,这些农民工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生活救助对于这类农民工来说是很重要的。第二,教育救助。目前,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能力支付昂贵的学费;二是与当地政府制定的对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政策有关[12]。教育救助有利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它不仅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经济条件,而且对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农民工很想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但因为经济水平有限,承担不讼费用,最后只能用比较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13]。
3.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农民工都是社会的成员,他们应该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福利问题比较多。过去,农民工是自己外出,妻子和孩子在家生活。现在,农民工是带着妻儿一起到城市中生活。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城市流动儿童,因为他们是与父母一起进入城市,并且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农民工将自己的孩子带进城市,目的是想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从而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在义务教育方面,他们的子女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第二,农民工的住房福利较少,他们大部分买不起城市的房子。一般情况下,农民工是春天出去打工,冬天回家过年,不断的奔波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此外,虽然不再是只有城镇职工具有公积金,农民工也可以享有公积金,但是,在缴纳公积金方面,农民工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第三,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福利贫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农民工的物质需求,但却很少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大多数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都比较简单,有时,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吃饭和睡觉。虽然社会上的文艺演出团体比较多,但是很少有为农民工演出的。相对于农民工的收入来讲,电影院或游乐场的价格比较贵,所以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欣赏路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樊晓燕.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破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高宁.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11):152-153.
[4]陈金田.农民工失业保险问题探究[J].保险研究,2012,(4):123-127.
[5]李涛,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6]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0-14.
[7]罗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8]翟晓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探析[D].烟台大学,2013.
[9]吴义太,邓有莲.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2,(6):81-82.
[10]毛艺.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1,(11):53-55.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到市内外务工人数也越来越多,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也应更受人关注。天元区是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市八县区的农民工。笔者分别选择株洲市农民工聚居最为集中的天元区泰山办街道和天元区中发展相对落后的群丰镇进行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的调研。
二、调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问题
1.人际交往存在障碍。虽然进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总体满意度高,但由于环境不同也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更好地沟通。
2.学习缺乏一贯性。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迫于生计辗转于各个城市,转学的频繁使农民工子女得不到一贯的学习指导,一直处在不断的适应过程中。此外各个学校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教师要求不一致,导致农民工子女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庭学习环境欠佳。大多数受访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微薄,八成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生存状况很差,每天超额的工作量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并且农民工居住的地方多如菜场、工地等,环境简陋、嘈杂,无法保障子女最基本的学习条件。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1.情感孤寂。对于尚处在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性、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以及农村制度化社会支持体系对他们的关照不够,这种情感很难得到满足。
2.监护和管理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受监护人能力和思想意识所限,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下降趋势,卫生状况堪忧以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严重缺失。
3.学习成绩受影响。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对学习的影响较大,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督孩子学习,也不善于和老师主动沟通,加上孩子平时思念父母,上课时有走神,成绩可想而知。
4.身心易遭受伤害。留守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生活内容单调、贫乏,缺乏与父母共处的机会,消极的东西极易酝酿滋生。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之爱,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封闭敏感。
三、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促进社会机制完善
1.党政主导,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长效机制。一方面,笔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等问题纳入地方党政的工作内容,促使各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整合资源,构建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体系。调研中发现,当前各团系统及社会力量尚存在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的现象,造成社会资源及经济资源的浪费。因此,笔者建议由中央文明委等部门牵头,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城市创建的考核内容,做到区域分工、内容分工,克服服务内容重复、服务群体重叠等现象。
3.加强宣传,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氛围。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不仅涉及党政部门和学校,也涉及街道社区及媒体系统。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农民工子女的认知度,可以让志愿者组织在服务工作中减少阻力,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和管理
1.健全志愿者组织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理念。重点号召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街道、社区积极行动,依托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结对帮扶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定期为帮扶对象送电影、送图书、送科普等。
2.创建“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组织。成立志愿者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教育、生活等实际困难。定期组织知识讲座,一方面培训监护人,让他们懂得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组织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卫生知识,使他们懂法守法,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3.招募组建“临时家庭”和“爱心志愿家庭”。一是以街道、社区为单位,成立“临时家庭”,让志愿者担任“家长”,让孩子们生活有依靠、精神有寄托;二是长期与一名留守儿童结对开展“手拉手城乡互动”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明确具体服务内容
1.农民工子女个别服务。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可以充分借鉴目前“大小笔友”这一项目经验,发动更多高校志愿者通过信件媒介,对这些儿童进行一帮一或多帮一的结对服务,对其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进行及时指导。
2.农民工子女团体服务。可在学校范围内召集农民工子女就加强亲子关系、提高学习方法及技巧及提高独立生活适应性等方面的主题,在课后开展针对性、周期性的工作。还可以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对农民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使他们了解孩子的特点,懂得孩子的心理。
3.农民工子女聚集地社区服务。各级团组织可以针对农民工子女聚集地,在社区设置留守儿童之家,满足留守儿童各方面需要;也可以联合社区居委会加大宣传,开展各种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社区活动,提升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意识,使农民工子女真正融入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嘉,廖艳群.《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及对策新探》.当代教育论坛.2009(1);
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提高。多年来,全国建筑劳务经济收入一直居于农村非农收入第一位。由此可见,建筑业农民工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打造高素质的农民工建设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渭南市周边的建筑业农民工调查走访,旨在了解本地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状况、素质,从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整体素质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
一、建筑业农民工素质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分析
(1)年龄、性别、文化构成
本次调查对象为建筑业农民工,其中大部分为已婚男性,并且26―60岁的占主导。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6%的受访者为初中级以下文凭。不仅如此,据采访了解到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一般是自己的小收音机,只有少数的年轻人选择上网。
(2)工作状况
在此次调查中,常年在外打工的占到53%,在外打工半年到一年的占20%,在外打工3―6个月的占16%,而在外打工3个月以下的仅占4%。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都是常年在城市工作,只是逢节假日或农忙时才回家整修和团聚。除此之外,我们发现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就业途径,大多数为亲友介绍,依靠中介机构就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些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渠道十分有限,机会很少,2/3的人甚至从未参加过职业培训,大多数也未签订劳动合同,这也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一大原因。
(3)生活状况
通过调查得知建筑业农民工大多吃住在工地,只有极少数离家近的人选择回家住。与其他进城务工人员一样,建筑业农民工的生活是孤独寂寞的,不能享受普通的家庭生活。但又与其他进城务工人员不同的是高强度的作业,使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娱乐。可见,大多数城市的务工人员并未享用城市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他们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
2.建筑业农民工自我认知层面的分析
在调查他们对城市工作是否适应时,有70%的人选择一般,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很适应或很不适应。这说明即使工作很累、很脏,他们也能适应。他们能适应工作,但能否真正适应城市呢?看下面一项调查:“如果有条件的话,你将来选择在哪里定居?”有80%的人选择了“家乡附近中小城镇”和“回农村老家”,理由是习惯家乡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活成本高。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对城市有一种畏惧,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确素质低,这是自我认知行为。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例如自信心与乐观精神。建筑业工作者承受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要承受城市的冷眼和危险的工作环境。面对严峻的内外环境,绝大多数农民工还是很难乐观起来。底层的身份地位,远离城市的主流文化,自身不高的职业素养,使很多农民工面对城市的时候,从骨子里缺乏一种自信。
3.对他人眼中建筑业农民工的分析
(1)他人了解农民工的渠道
据调查得知,大部分人了解农民工的渠道为电视新闻、广播、网络等外界媒介。而亲自接触的人占的比例很小。除此之外,对农民工的事感兴趣,很热心的只有37.9%,而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占到61%,并且可以与其轻松愉快交谈的只占到36%,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人们对建筑业农民工并不是很友好。
(2)他人对建筑业农民工的评价
据调查所知,认为农民工素质提高的占85.4%,素质较低的13.6%,素质非常低的占1%;不遵守公共规则,随地吐痰,说脏话,插队,科学素质差成为素质差的主要表现;而吃苦耐劳、老实本分、正直,善良等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美好品质。在涉及到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时,仍有1/3的人认为他们工作给他们工资了,城市不欠他们的,并且当问及“是否愿意农民工成为您的家庭成员时”,有一半的人是不愿意的,即使宁愿失业也不愿从事农民工作的人有1/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对农民工的偏见?在调查中有68%的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的自然现象,11.6%认为是他人对农民工的不了解,只有12.6%的人认为是农民工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二、建筑业农民工素质体改的问题
1.文化层次低
调查资料中反映出大部分建筑业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凭,由于他们生活的年代经济条件落后,因此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而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层次低的人接触新事物时学习能力较弱,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其关注信息的领域越广,对其在结束学校学习之后的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技能培训较少
农民工是否能胜任其所在的工作岗位,是否能够满足现代化建筑业工作的需求,取决于本身的工作技能水平。但是其中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很少,即使那一小部分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也仅仅是在上岗前接受过上岗培训或工作之前上过技校,这样的培训显然是不够的。大多数企业也不愿意或难以独立承担企业内农民工培训的任务,基本上不对其进行培训。并且培训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手段落后,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主导职责不清……这些都是制约农民工提高工作技能水平的硬件设施。
即使有了硬件设施,没有软件也是不行的。大多数的建筑业农民工可能并不愿意接受职业培训。这是因为大多数建筑业农民工受“小农”思想束缚,视野较窄,他们认为进城务工只是权宜之计,为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根本就不想参加培训。同时,受限于经济实力、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原因,在面对职业培训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3.建筑业农民工失去的美好品质
个性持续而稳定的行为即为特征,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然而根据我们走访调查了解到,与农民工有工作接触的人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业农民工很不负责任。当前,很多城市人抱怨农民工素质低,不讲诚信,贪小便宜;企业认为农民工缺乏责任心,没有职业道德。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民工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农民工不可能在一个企业和地方呆太长的时间,他们是在比较利益的情况下进入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以获得比在农村更高的收入。因此,当面对利益的时候,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逐利,暂时放下了自己的诚实和责任。另一方面,农民工与城市的纽带大部分是经济上的。城市人对农民工的偏见与歧视以及双方沟通、了解较少,使农民工在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和责任感,没有主人翁意识,对权力和义务也是漠然的,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加入城市活动,吸纳城市文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4.建筑业新生力量较弱
调查可知,建筑农民工中60、70年代的人占的比例很大,然而60、70年代的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他们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多数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要想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必须为建筑行业注入大量新生力量。然而建筑行业脏、苦、累的特点,让80后,尤其是90后望而却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让新的力量愿意进入建筑行业,是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我们着力思考的问题。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技能素质
(1)政府主导,责任清晰
如何来解决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这其中的关键一环在于政府。首先,当地政府应该把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政府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领导责任制,只有明确政府各方面的责任,才能将制度落实到实处。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元筹集”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机制。最后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投入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要制定出台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特别是重点激励对农民工进行连续培训的用人单位。
(2)企业主体
企业作为技能培训的主体,其责任重大。首先,企业应该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农民工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企业的效益。第一,企业从更深、更高的层面看待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农民工从培训中得到实惠,就会长久地为企业工作,企业也不必受“招工难”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企业还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与信任,得到社会的好评和认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其次,企业要合理安排工人工作的时间,在培训期间可以采取轮流工作制。最后,企业要优化环境,营造“农民工愿培训想培训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工破除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参加培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愿望,参与培训的动力。
(3)劳动者要转变观念,提升自己
建筑业劳动者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明确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多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自觉参加技能培训,要知道只有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为挣钱而挣钱的思想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仅要参加技能培训,还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
2.重拾美好品质,提高道德素质
诚信、责任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农民工与城市人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出卖自尊,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重塑农民工形象。农民工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城市人应该了解,多数的农民工还是好的,正确区分,理性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全社会要增强对农民工的尊重程度,对于农民工多些尊重,少些轻视,多些关爱,少些冷漠,让农民工感觉到全社会的关怀。这样建设者才会多了对城市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诚信、责任心才会回来。
3.促进建筑业新生力量的加入,提高整体素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农民工结构性短缺问题,那就寄希望于使建筑业工人享有“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实现“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的目标。一是应该大力改善建筑业的外在形象。加快建筑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步伐,将现代先进技术成果特别是工业化生产技术在建筑产品中整合运用,使建筑业承载更多的技术含量,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和“脏、累、差、险”的工作环境。通过建筑业的“体面劳动”,增强建筑行业对新一代农民工就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营造尊重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舆论环境。树立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的理念。通过新闻媒体和文艺作品等宣传形式,宣传建筑企业农民工的良好形象,为新一代农民工“有尊严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通过对建筑工群体和非建筑工群体的实证考察,了解到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素质低的表现及原因度,根据这些提出了一些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素质的建议。本文的新颖之处是从建筑业入手,对农民工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不足之处是调查的人数有限范围小。同时调查内容覆盖面大而不精。改进的方法是可以就建筑业农民工素质中的某一素质进行广泛而深入调查,找出解决措施。
注:本文系农民工素质调查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13XK095,指导教师:罗玉宏。
参考文献:
[1]刘哲生.农民工培训对建筑业发展及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C].2007年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2007.
[2]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