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2 17:1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险管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风险管理方法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伤口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慢性伤口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42.12±17.89)岁;患者伤口持续时间1~12个月,平均伤口持续时间(4.34±1.26)个月;伤口部位:四肢18例,躯干11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4例烧伤溃疡患者、8例糖尿病溃疡患者、20例外伤溃疡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0.78±16.26)岁;患者伤口持续时间2~12个月,平均伤口持续时间(4.46±1.77)月;伤口部位:四肢17例,躯干12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6例烧伤溃疡患者、9例糖尿病溃疡患者、17例外伤溃疡患者。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慢性伤口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伤口部位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32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32例慢性伤口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如下。1.2.1风险评估初诊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人询问患者伤口的持续时间、服药情况、受伤原因及伤后接受的治疗等,并对伤口评估(伤口深度、伤口颜色、伤口气味及伤口出血量等)和伤口检查(细菌培养、血管超声检查、营养指标检查等)[3]。复诊时询问和检查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并对伤口作动态评估记录。1.2.2风险分析及识别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处理伤口过程中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出血、感染等风险;分析治疗难度带来的风险;分析治疗环境带来的风险等。经评估和分析确认患者的风险情况,并制定风险管理对策。1.2.3风险管理对策①制定各种制度并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如伤口处理前后的卫生制度、器械先浸泡再灭菌制度、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管理制度等。②加强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指导,如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处理患者的伤口、详细记录患者伤口治疗过程等。③制定应急预案:配备止血药、升压药等常用急救药品,制定出血、呼吸心跳停止等应急抢救方案等[4]。

1.3评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伤口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定标准。伤口愈合测定方法:伤口上皮完全覆盖,并且经3%的过氧化氢检测后无氧化反应[5]。

1.4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结果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风险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94-03

0引言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是,由于软件产品的纯知识性,随之而来的软件项目高失败率也成为一个焦点。20世纪80年代末,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应运而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由于对风险管理技术和实践缺少了解,风险管理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此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对软件开发企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SEI认为[1],“风险”就是承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中含有过程、方法和工具的管理风险实践,它建立了预先决策的规范环境,使得:①连续地评估风险;②明确了哪些风险因重要而需要处理;③③实施处理这些风险的战略[1]。Hall[2]认为风险管理是评估和控制影响软件项目、过程或产品的风险的实践,该实践围绕目标设定、项目计划、执行、度量、改进和发现新信息 6 部分展开。

Boehm认为[3] ,软件风险管理指的是“试图以一种可行的原则和实践,规范化地控制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其目的是辨识、描述和消除风险因素,以免它们威胁软件的成功运作”。

2软件风险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其中,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为整个风险管理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步骤。这篇论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2.1 软件风险评估(SRE)技术

SRE 模式是由SEI开发的,旨在对与系统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沟通、缓解。SRE系统包括风险管理流程、软件开发风险分类图(SDRT)以及基于问卷的分类法(TBQ)。该模型有五个过程,分别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计划、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即对软件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行识别并加以分析评估,对风险进行优进化排序, 并对TOP风险加以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最后进行跟踪控制。

SRE不但是一种诊断工具而且还是一种决策工具。该技术从产品,过程和约束条件上进行风险处理,识别和分类。另外,项目成员参与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并设法规避风险领域以面对自己的开发计划。因此,项目经理可以在早期阶段了解项目风险。

2.2 团队风险管理(TRM)技术

Ronald P・Higuera, David P・Gluch, Richard L・ Murphy 指出,团队风险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所有项目直接涉及到包括组织,团队,部门和等都作为团队的参与者参与其中,协同进行对组织结构和操作活动的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理,为政府和承包商提供了过程、方法和工具,从而使这两个组织都能够单独的或者共同的参与决策过程,从而防患于未然[4]。”团队风险管理活动使所有人包括从开发者到客户都参与到一个组织当中。这种技术确保通过项目可以反复地和协作地进行持续风险管理[5]。TRM工作程序是风险识别,定期评估和分析新风险,计划资源的合理利用以降低风险,风险跟踪和风险规范行动,开始风险控制并将之变成问题,最终,项目中的伙伴关于风险开始沟通。

2.3 Softrisk 模型

Softrisk[6]风险管理技术是由于一些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出现的。Softrisk模型结合其它项目管理来探讨风险管理,确保了风险管理自动化并且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项目[7]。Ayad Ali Keshlaf,Khairuddin Hashim指出, Softrisk模型“是建立在一种思想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这种思想就是风险文档化和集中注意力在最大风险上是节省开发者时间和精力并且在降低软件风险上能达到好的结果的最好的方法”[6]。

模型步骤概括如下[6]:

Softrisk模型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Softrisk模型识别不仅针对可能发生在任何类型项目的一般风险也针对仅发生在特定项目的特定风险。第二步就是对第一步中识别出的每一种风险都要确定它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都由特殊的风险清单进行评估。利用风险清单,将风险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很高五类。第三步,风险文档化阶段。在这一阶段,Softrisk将所有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数据文档化。这个文档用来跟踪项目情况、统计业务和预测未来风险。第四步,风险评估。Ayad Ali Keshlaf, Khairuddin Hashim定义了风险暴露(RE)公式:

RE=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造成的影响

第五步,排序。RE值是用来对所有风险进行分类并列出十大风险。第六步,把一图形分成红、黄、蓝三个区域来表示RE值。第七步,控制阶段。根据风险严重程度来选择一个合适的风险减少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是缓解偶然性或危机计划。在应用了这种技术后,再估计,再评估,再排序是必须的。最后一步,确定没有任何风险存在。如果有新的风险,就要再转到第一步。

2.4 ARMOR

M・R・Lu, J・S・Yu, S・R・Dalal认为, ARMOR(Analyzer for Reducing Module Operational Risk)“是一种自动识别软件项目模块操作风险的软件风险分析工具”[8]。ARMOR的工作程序是访问数据仓库,项目数据库,失败数据库和项目开发数据库。该工具创建风险模型,并显示项目管理的各种统计数据。通过提高用户界面,简化了风险建模程序。ARMOR建立了可行的项目评估风险模型,能够衡量软件项目风险。并且可以识别出风险源,指出如何提高软件项目以减少它们的风险水平,并决定数据资料得来的风险模型的有效性。

在这个工具中,用户可以将软件风险分布的各种统计数据显示出来。最后,用户应用回归分析验证风险模型的有效性。经验证的风险模型通常保存在一个模型库。该模型将进一步应用于其它项目或完全不相关的项目当中。

2.5 Riskit模型

Riskit方法是由Maryland大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支持系统风险分析,避免危险区域的出现,并使用合理的步骤评估风险。Riskit方法使用了图形形式化工具,支持在定量分析之前对风险情景的定性分析。该方法根据历史数据的有效性,准确的评估效用理论以其对风险进行量级,其特征就是支持多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多项需要。Riskit分析图是Riskit模型的一种图形形式,用来描述风险。使用Riskit分析图不同的是使风险得到了明确的定义,因此,它比口头交流更加形式化。Riskit分析图在Riskit程序中将风险分解成风险元素。

2.6 基于CMM的软件风险控制优化模型

在基于CMM的模型中,软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遵循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在这个模型中,过程数据库用来识别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计划[9]。此模型在相似项目历史数据基础上实行软件风险控制策略[10]。在这个模型中,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分成两个活动:软件风险评估和软件风险控制。软件风险评估主要是识别风险源,找出它们的潜在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风险的优先级。软件风险控制主要是制定风险缓解计划,监控风险情况,启动风险缓解计划,并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优化后,制定结构化的计划以使列表中高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小化。其中,过程数据库或风险库对于识别和制定风险控制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3比较与分析

软件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学科,目标就是在风险因素对软件的成功运作构成威胁之前,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描述和消除。

软件风险评估(SRE)方法是风险管理方法中比较好的例子。这个方法根据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制定计划,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在识别和分析阶段仅有项目开发人员而没有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如客户的参与。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项目的主要风险都是由利益相关者提出的需求因素引起的。因此,如果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项目开发团队可能没有得到明确的需求,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相反地,TRM确保了所有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使得项目经理很容易得到项目的明确需求。在团队风险管理中,个人同组织一起参与到风险管理活动中,它包括了组织内部活动和组织间的进程。

Softrisk方法的重点是文档化。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项目的任何阶段。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对风险进行量化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模型将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并对TOP风险重点采取减缓措施。Softrisk方法利用图形进行风险监控,并根据风险缓解计划提出风险减缓建议。跟ARMOR方法一样,Softrisk方法也利用了风险数据库。

ARMOR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不仅识别风险,还可以确定风险源并通过降低风险水平积极地对项目进行完善。

Riskit管理模型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该模型使用图形对不同方面的风险进行定义。一方面,模型拥有在TRM模型中相关参与者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模型还突出了在Softrisk模型中有主要特征的重要风险。

篇3

虽然金融市场多标度分形的理论研究,能分析出金融资产价格在不同时间纬度上的波动信息,为探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提供一个新的方式。但是当前很多研究仅限于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多标度分形特征的检验,还没能从多标度分形理论的分析中找出实际可操作的金融管理决策信息。本文提出了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利用多标度分形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全新的风险管理研究模式。

一、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现代的投资理论最关注的是收益的提高和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视对风险进行控制,而投资组合理论恰恰是控制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核心思想就是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今年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金融市场并不是随机游走的,市场价格也并非随机、独立、不可预测的,颠覆了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人们开始研究新的理论来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现象,分形市场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多标度分形理论

(一)分形的由来

分形理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分形之父”法国著名数学家MandeIbrot提出的,他在《Science》上发表《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这一论文的出现标志着分形理论的开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MandeIbrot发表新著将分形理论应用于金融市场,合理的解释了一些VaR无法解释的现象,给予了分形新的活力和应用方向,先进分形几何以及广泛应用于金融、工程等领域。

(二)分形市场理论

分形市场理论是分形理论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由于在现实的金融市场存在着许多VaR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P/E效应,BTM效应等,分形市场理论是VaR与实际金融市场不相符而产生的新理论。分形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由众多大小不一的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不同投资者因为接触到的信息不同,对于信息的理解不一样,从而对于信息的处理上也大不相同,投资者存在着一些非理性行为,因此分形理论更加贴合市场实际。

(三)多标度分形理论的发展

多标度分形理论是随着单分形理论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理论,借助统计学思维,研究概率的分布规律,可以说多重分形是由分形结构上定义的多个单标度组成的无限集合,表现出不同区域质量分布的标度性质。传统的单分型理论仅仅只能表明资产价格变化的宏观规律,无法对局部进行细致的描绘。多标度分形理论用一个普函数表现各个时间标度的特征,从局部细节出发最终研究整体变化,不仅能分析出市场稳定模式下的投资风险,还能对市场出现剧烈变化时候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目前多标度分形理论在市场中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检验市场是否存在多标度分形特征,并将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分析出来,第二是利用多标度分形理论建立金融投资数据模型,用来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管理。2014年,相关研究者利用MF-DXA和主成分析法,对中国与美国股市收盘价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股市的相关性存在着明显的多标度分形特征,该研究表明金融市场的多重分形特征是普遍存在的。多标度分形特征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首先,由各个时间序列的不同分布形态产生的,这种情况下即使随机打乱序列也不能消除多重分形性;其次,是由于不同波动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这时的随机打乱序列能消除多重分形性。目前在理论与实践各个方面,成功将多标度分形理论应用于金融市场分析的成果还不是很多,多标度分形理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基于多标度分形理论的风险测度指标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波动性。金融风险指投资者收益的不稳定性。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由多个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所产生的风险;信用风险,指由于违约而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由于资金流动性降低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于交易系统不健全、管理水平不够或其他人为原因而导致资金损失的风险。

(一)风险相对测度法

风险相对测度法是对市场因素变化与资产收益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得到的结论可以判断资产收益的波动情况。这种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资产价值作用于市场因子的敏感性,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测量市场风险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方面,只能检测出相应的损失比例,不能测量出损失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这种方法非常依赖测度对象,比如Beta只能应用在股票类资产的测定上,久期、凸性适合债券类资产,这种方法很难测量出一些资产组合的风险;最后,对于假设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在计算资产组合Gamma值时,需要假定波动率和无风险率为常数,但是实际这两个值并不是常数,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

(二)风险绝对测度法

风险绝对测度有方差及其变形、VaR模型两种。HarryMarkvitz1952年在《金融学杂志》发表《证券组合选择》,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诞生。Markvitz在论文中写到利用“均值-方差”模型来对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计算,至今仍广为流传。Markvitz把投资风险比作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利用方差和标准差来进行计算,能进行良好的统计,自此以后利用方差、标准差作为金融投资风险测度指标被广泛应用。风险价值(VaR)利用统计思想对风险进行评估,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为VaR可以简单、直接地表明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的大小,又是依靠严谨的统计思想作为依据,因此被得到广泛应用。虽然VaR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VaR的估算方法是建立在金融资产收益符合正太分布情况下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实际的资产收益率并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呈现尖峰胖尾形态。因此,仅仅利用正太分布来计算VaR值,得到的数据往往低于风险实际值,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金融投资,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VaR方法并没有注意到各个时间标度上的资产波动联系,从而忽略了许多有关价格波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期权定价等金融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运用多标度分形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在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模型方面,风险管理分析理论方法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比如VaR,但目前市场的实际收益率呈非正态分布,利用多标度分形理论方法对市场进行分析,得到的不同程度市场价格波动信息,但是传统的多标度分形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信息并不能直接应用到金融风险管理中,在考察价格的大幅波动情况时,虽然多标度分形分析方法能将这些大幅波动信息“筛选”出来,但这些信息都是被放大了许多倍的数据,已经远远偏离了原始的价格波动信息。可以利用多标度分形分析方法,针对两个大盘指数价格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实证分析,有效的检验中国股市存在多标度分形现象。是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多标度分形分析结论,为了验证其价格序列波动有无具有多标度分形关系,利用α随着q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图形,来进行有效的判断。如下图,计算了q=-10,-9,…,-2,-1,…8,9,10共21个值时的α值,能够分析出α和q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准确的验证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原始价格序列波动具有多标度分形特征。五、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应用多标度分形理论存在的问题目前多标度分形理论之所以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不是十分广泛,主要是因为利用目前的多标度分形理论得出的关于价格波动之间的统计信息非常粗糙,这些信息还不足以精确地表现出金融市场的具体信息,无法满足更高程度风险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多标度分形理论的研究,从统计结果中提炼出更具有价值、精确程度更高的风险管理信息。同时因为多标度分形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在经济学领域,所以多标度分形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还无法合理地进行解释,需要对多标度分形理论进行合理的改善,让其更适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多标度分形理论是基于金融市场非线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多标度分形特征表明现今的金融市场具有比以前单标度分形特征更加复杂的特性,通过对金融市场多标度分形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探索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方式。目前多标度分形理论和模型在金融市场的成功应用,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能有效解决多标度分形理论的一些不足,使得金融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鹏.基于多标度分形理论的金融资产收益非对称性测度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3:114-127.

篇4

二、风险管理模型建立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括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两个步骤。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需要紧扣工作本身,使安全控制过程融入每项具体工作过程中。该步骤强调工作者在工作中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增强危险源识别能力,这不光是构建维修风险集的基础,也有利于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提高自身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依据某公司机务工程部收集的航线维修风险识别报告,并按SHEL模型进行分类,可得风险因素集。L因素集U1包括:维修技术能力不足U11、工作准备不足U12、维修者疲劳作业U13、规章程序不熟悉U14、手册标准使用失当U15和维修者错漏忘U16。L-L因素集U2包括:维修人员分工不明U21、向机组了解故障现象不全U22、工作交接错漏U23。L-S因素集U3包括:人员能力训练不足U31、安全文化缺失U32、手册不受控U33、停场时间不足U34、规章程序不合理U35、现场管理制度不合理U36。L-H因素集U4包括:飞机新构型认识不够U41、航空器维修性不好U42、维修设备工具不当U43、设备工具准备不足U44、航材供应不当U45、机队利用率过高U46、运行环境恶劣U47。L-E因素集U5包括:工作天气差U51、工作环境恶劣U52、工作任务重U53、工作场地后勤保障困难U54。2.风险评估[5-6]按照SMS理论,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两个阶段,采用的方法为风险矩阵法,风险值=严重性*可能性。依据严重性和可能性量化表确定风险对应的具体量,求乘积得到风险值。该方法简单、直观,然而缺陷在于量化分析过于主观,且分析中对各风险孤立看待,忽视了风险是航线维修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性差,不利于风险控制措施的统一。模糊层次分析法是将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风险评估具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计算精度高、结果易于理解的优点。(1)计算权重根据模糊判断矩阵*()ijnnR=r可得权重向量()inW=w,其关系满足公式1[7]。11112niikkwrnana==+∑(i=1,2,...,n)………………公式1其中a=(n-1)/2。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可得权重向量如下。准则层R:W(R)=(0.23000.28000.18000.13000.1800);指标层U1:W(U1)=(0.17330.25330.13330.13330.09330.2133);指标层U2:W(U2)=(0.30000.40000.3000);指标层U3:W(U3)=(0.18000.22000.26000.14000.10000.1000);指标层U4:W(U4)=(0.14760.21430.11430.11430.08100.14760.1810);指标层U5:W(U5)=(0.16670.23330.30000.3000)。(2)风险因素排序指标层各风险相对于航线维修的权重值计算公式为:()*()iiw=WRWU(i≤准则层的项数)…………….公式2依据公式2可得风险因素排序。其中,U22、U21、U23、U12、U53、U54的权重均高于0.05排序靠前,U43、U44、U45权重低于0.015排序最后。(3)风险评价通过准则层的权重可以看出航线机务维修工作中面临的风险趋势更偏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的沟通因素,而硬件方面的风险相对较低,软件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居中,该结论符合航空维修业发展现状。通过指标层的权重可以得到人的因素中工作准备不足、维修者错漏忘、维修技术能力不足和维修者疲劳作业产生的风险机率高于其他指标。这有利于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使应对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3.风险控制人的因素和人与人沟通的因素是航线机务维修风险的首要来源,需重点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在机组反映故障现象时应高度重视、全面了解;在工作中明确人员分工,防止工作交接的疏漏;工作前加强准备工作,全面弥补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协调维修程序,防止维修中的错忘漏。人与软件和环境的因素是航线维修风险的重要来源,需重点注意维修手册的时效性、积极构建安全文化、加强维修人员技术训练;还需加强工作者劳动保护和维修的后勤保障,克服工作环境的恶劣,依据人力、时间合理安排工作量。随着航空器的技术发展,因为硬件原因造成的风险已大大降低,但仍要加强对维护机型的学习,充分考虑飞机维修性、机队运行环境恶劣和利用率过高对航线维修的影响,特别是对高高原航线多、机队运行量大的机队和航空器尤为重要。

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产后出血;护理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使医疗风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2]。全世界每年约有125000例妇女死于产后出血,在美国的孕产妇死亡中,产后出血占30%,而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此我科找出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并组织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中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其中剖宫产48例(48%),胎吸助产2例(2%),自然分娩50例(50%)。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3.6岁,平均妊娠次数为2次,出血量最多为1600ML,最少为500ML。此100例作为对照组(A组),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观察产后出血120例,此120例作为观察组(B组)。

1.2 方法找出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A组)产后出血的病例,根据风险管理方法的程序,列出风险原因种类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并对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B组120例产后出血实施风险管理办法。

2 风险种类和控制方法

2.1 休克休克多发生在子宫出血量多时,产妇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要控制好休克的风险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从而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地控制。常见出血原因有以下四种:一是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有研究报道产后出血中由宫缩乏力引起的60%~95%[3]。针对此情况我们要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是否紧张恐惧;产程的时间和产妇体力消耗的情况;子宫肌纤维伸展及受损情况。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及时解除继续引起出血的原因,从而阻止休克的发生。二是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针对此因素护士要正确地判断胎盘是滞留、粘连植入还是部分残留,通过找出原因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出血。三是软产道损伤。通过及时行阴道检查发现损伤的部位,进行缝合从而达到有效止血。四是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妇入院时要认真询问病史,和查看有关的化验结果从而了解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以做好预防。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产后出血,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原因,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针对原因的处理措施,针分夺秒,防止进一步出血,减少休克的风险。

2.2 感染产后出血后产妇免疫力下降,加上子宫复旧不良,而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产褥感染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做好产后出血后引起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非常重要。针对产后出血的病人要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及时按压宫底,清除宫腔残留物,保持会清洁,垫消毒的卫生垫,勤换内衣,防止逆行感染,同时及早应用抗生素。

2.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妊娠时母血呈高凝状态,大量出血时,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出现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性出血,典型的特征是出血不凝,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此风险重在早期控制,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于产后出血要及时发现原因及时处理,正确处理产程,提高预见性,防止DIC的发生。

3 结 果

产后出血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比较,P

表1常见风险发生率 例(%)

组别 休克 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组(100例) 8(8.00) 7(7.00)3(3.00)

B组(120例) 2 (1.67)2(1.67)0 (0.00)

P

4 讨 论

产后出血虽然是产科急症之一,但愈后跟医务人员的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程序是否规范有密切的关系。以往我们在抢救及护理产后出血时只注重争分夺秒,做好医生的助手,而很少考虑到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自从我科开展风险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有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真正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原则。休克、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后出血常见的风险,降低三者的发生率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产后出血的原因虽然有四个大的方面,但在临床中往往不是一层不变,或不是单一出现,有时多种原因同时存在,因此要想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必须减少产后出血的量,及时找出出血的原因,快速止血。在处理产后出血的病人时,一定要做到认真评估,准确测量出血量,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的程序。

本研究显示,风险管理方法降低了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风险主要是由国家承担,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因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极为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己呈多元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已逐渐被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所重视。目前,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决定工程建设项目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

2.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2.1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和决策,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措施对风险予以处理,以保证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获得安全保障的过程。

2.2基本内容

风险管理是和随机事件相连的,它研究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贯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控。它能让风险管理者主动攻击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2.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并记录可能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由于项目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风险识别也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项目的开始阶段。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需要更多系统的、横向的思维。几乎所有关于项目的计划与信息都可能作为风险识别的依据,如项目进度及成本计划、工作分解结构、项目组织结构、项目范围、类似项目的历史信息等。

2.2.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个内容。风险估计要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计算均要通过对大量己完成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来得到,或者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试验来取的数据。风险评价则是确定该风险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进行处理的效益费用分析,是在进行风险估计并得出风险量后进行的工作,此项工作是与采取何种风险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风险评价首先要先进性风险费用分析,建立风险评价准则,进而做出风险处理决策。

2.2.3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主要体现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和施工阶段,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险控制措施。在建设决策阶段,应该进行客观的可行性研究,以避免决策错误而带来的风险。在勘测设计阶段,应该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测,获得可靠的地质资料;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到既经济又安全。在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图施工。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在选择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时,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2.2.险处理

风险处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应对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威胁。

风险应对计划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的。对于未知的风险,不可能预选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或应急计划,因此,可以利用管理储备来应对。当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后,就要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处理。最常采用的应对威胁的几种措施是:规避、减轻、转移、接受。风险处理的对策包括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其中,风险控制对策包括对风险的回避、风险的损失控制、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离和风险的转移;风险财务对策包括风险自留(主要针对小风险)、风险转移(通过合同来完成)和保险(主要针对不可转移的风险)。

3.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

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识别以后,已识别出的绝大多数风险事件都是相对可控的。这些风险事件的可控程度取决于人们在风险识别阶段给出的有关风险事件的足够信息的多少。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处理是建立在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控性基础之上的。

对分析出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或想办法消除、减少或转移。任何项目在实施时,都必须对承担的风险(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的)应有准备和对策,应有计划,应充分利用管理者自己的技术、管理、组织的优势和过去的经验。由于工程造价的风险来源于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工程造价的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主要处理对策:

(1)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些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不得不采取终端项目的措施。

(2)技术措施。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而不用新的不成熟的施工方案。

(3)组织措施。对风险很大的项目加强计划工作,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织单元,使大家有风险意识;在资金、材料、设备、人力上对风险大的项目予以保证,在同期项目中提高它的优先级别,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监控。

(4)保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例如常见的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的损坏等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

(5)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这主要针对合作伙伴的资信风险。

(6)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在计划中(或合同宝家忠)增加一笔不可预见费。

(7)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8)采取其他方式,例如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的投资分散风险。

上述风险对策措施应包括在项目计划中,对特别重大的风险应提出专门的分析报告。对做出的风险对策措施,应考虑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任何措施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4.结语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单纯地、机械地依赖一定的管理方法是绝对不够的。它要求项目管理者,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导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2.

[2] 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杨梅英.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风险无论在自然界、在社会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总是客观存在,并且给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我国交通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对于公路的需要也日益增大,而桥梁是公路的重要通道工程,因此,桥梁建设任务就更加艰巨了。在该任务中,在从开工到竣工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整个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避免经济的重大损失。

1.桥梁施工风险管理

事实上,任何桥梁施工,特别是大跨径桥梁的施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该系统中,在从开工到竣工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整个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气象、水文、地质、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在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就是产生风险的根源。

1.1桥梁施工中的风险识别

为了直观地表现风险,按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费用风险,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影响桥梁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桥梁建设环境、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有诸多因素,要从大量的因素中寻找本项目的风险因素,可以先用检查表进行粗略识别,对于可能转化为工期风险的因素要做比较详细地识别。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从质量管理的方面考虑,分为:操作及管理人员、施工机械、材料、施工工艺或方案、施工环境等。同样,对于粗略的风险识别可以采用检查表法,对于某一具体的施工过程可以用流程图来识别。对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费用风险,大多可以从项目外因(包括:建筑材料和机械费用涨价、工资标准提高、政策法规调整、社会不稳定、运输环节改变或费用提高、不利的气侯条件、超标准的洪水、暴雨、地震或其它地质灾害)、业主方面原因(包括:工程投资计划不当、项目管理组织不当、资金筹措困难、施工场地和施工条件不落实、投资控制措施不力、施工协调不得力、施工合同管理混乱、工程变更和索赔处理不当等)及设计因素和施工原因等四方方面考虑(同样也可以采用检查表法)。

1.2桥梁施工中的风险估计

桥梁施工中的风险估计是对桥梁施工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等的估计。风险估计的对象是项目的各单个风险,非项目整体风险。工程项目风险估计的程序可分为收集数据、建立风险模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估计。

2.桥梁施工风险转移

2.1采用担保或履约保函的方式转移风险

桥梁施工招标或履行合同过程中,业主为避免出现承包人在中标后不签承包合同,或签合同后不履约,或在预付款支付后不实施合同义务和责任等风险,业主一般在投标过程中和签订合同以前以及支付预付款前,要求承包人提交由担保公司出具的履约担保或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将承包人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转移给出具担保的担保公司或银行。

2.2采用分包方式转移风险

承包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遇到对于自身来说有比较大风险的项目, 或由于成本、质量、工期等可能会因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产生风险时,可以向业主申请把此部分分包出去, 以转移风险。由于承接此部分工程的分包人往往对这样的工程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施工队伍,所以对其来说,承接此部分工程不一定存在风险, 可能还是一次机会。

2.3保险

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是应对桥梁施工风险的重要措施。桥梁施工保险是指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一旦投保的风险事件发生,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与一定的补偿的一种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 其实质是一种风险转移, 将原应由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责任转移给保险人。桥梁施工一般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潜伏的风险因素多, 业主或承包人经常采取保险的方式,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得受损失时的补偿保障。

3.对桥梁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评价

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风险的评价,首先,应该建立在对风险的识别与估计的前提条件下,进而对施工风险的概率和风险的后果进行的全面考虑;其次,是计算并且确定系统的总体风险大小,然后按照有关风险的接受准则以及评价的标准,评价系统风险、判断系统风险的是否能够在可接受得范围内;最后,对系统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更好地为风险的解决对策与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以确保桥梁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的实施。对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分与层次分析方法、外推方法与故障树法,以及模糊风险综合评价、蒙托卡罗模拟与决策树分析方法等。应该按照风险的不同分类,进行相关结构图的建立,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桥梁施工风险的管理方法进行评价。

4.桥梁施工过程中风险的应对

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做好对风险的应对,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施工项目风险被识别后,进行认真的分析及评价之后,项目风险的管理者能够根据项目的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确定风险管理的策略,有效降低风险对桥梁工程的影响与损失,并且提高桥梁施工过程中对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能力。

4.1风险的缓解

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风险的缓解卡可称为:减轻风险,其目标是进一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不利的影响。其是在对全部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与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减少风险,并且对各具体的风险加以控制于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而逐个减轻风险,使得整体的风险大大降低,怎家项目的成功实施的可能性。

4.2风险的自留

风险的自留,实际上是财务对策,将经济方式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处理、解决, 实际上没有改变施工项目的风险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与性质。进行风险的自留方式可以是主动和被动的、或者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时对于工程的损失比较大,而且又不可避免时,进行风险自留也是唯一的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分析桥梁施工的风险管理方法,不仅需要结合桥梁项目的施工特点,对各阶段的面临的风险进行预防,还且还应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工作,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有效提高桥梁施工管理的水平,更好地促进桥梁建设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背景介绍

某企业新建一个口服固体制剂厂房,该厂房需要通过中国2010版GMP,需要对整个厂房进行验证,本文介绍了该厂房前期的验证/确认活动,包括设计确认(DQ)、工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等。

2.验证/确认流程

整个厂房的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对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进行目标结构分解(OBS),然后对每个系统进行系统影响评估(SIA),编制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用户需求说明(URS)、用户需求分级(RCL)和需求追溯矩阵(RTM),接下来根据项目进度依次执行DQ/FAT/SAT/IQ/OQ,最后编写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以下将详细介绍每部分的内容。

图1 验证流程图 图2 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图

2.1目标结构分解(OBS)/系统影响评估(SIA)

该新建厂房要符合GMP要求,需要进行验证,但并非该厂房所有的系统都需要验证,只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才需要进行验证。OBS列出了厂房所涉及的所有系统,并对每个系统进行了编号。然后对每个系统执行SIA,判断该系统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或无影响系统。按以下问题进行评估:

(1)系统是否直接接触产品?(2)系统是否提供赋形剂,是否生产某一组分或溶剂?(3)系统是否用于清洁、消毒或灭菌?(4)系统是否用于保持产品状态?(5)系统是否产生数据,用于放行或拒收产品?(6)系统是否用于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过程,且没有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独立控制的系统?

回答以上几个问题,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或几个为“是”,那么该系统是直接影响系统;若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那么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或无影响系统,需要继续进行判定。若系统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用于支持直接影响系统(如冷却水系统),且系统和直接影响系统之间有一个屏障(barrier)存在(屏障是指一种措施或手段,可以将直接影响系统和其相关联的系统隔离开来,使相关联的系统对产品质量无影响。例如冷却水系统用于工艺设备的降温,工艺设备上会安装温度传感器来控制降温温度,且温度传感器会定期校准,那么温度传感器就是一个屏障,使冷却水系统和工艺设备隔离开来),则该系统是间接影响系统;若系统不与直接影响系统相关联,则该系统为无影响系统。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无影响系统都需要遵循GEP的原则进行调试。所不同的是,直接影响的系统还需要进行验证;间接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但隔离的屏障(barrier)需要进行验证;无影响的系统,不需要进行验证。系统影响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

2.2验证主计划(VMP)和验证计划(VP)

VMP对验证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包括验证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报告。需要验证的系统按其功能属性分为三大部分:

(1)厂房,包括C级、D级洁净区及其相应的空调系统(HVAC系统)。(2)洁净公用工程(制药用水系统、洁净压缩空气系统等)(3)工艺设备(压片机、包衣机、包装线等),针对每一部分,均有一个对应的VP来规定其验证活动的详细步骤。VMP里规定了验证模式以及调试、确认和验证的顺序。如图3所示:

图3 验证模式图

上图中,DQ/FAT/SAT/IQ/OQ阶段中的每一步在报告未批准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步骤。某些简单系统的IQ和OQ可以合并在一起起草方案并执行。

如果经过评估,测试环境未改变,且测试成功或相关的偏差已关闭,重新测试已完成,那么IQ/OQ可以引用FAT/SAT的测试结果,不需要进行重复测试。用户3.需求、分级及追溯

3.1用户需求说明(URS)

URS详细描述了系统用户对于系统功能的要求,URS应当具备可测试性,以便在今后的确认测试中可以进行测试。该厂房的所有验证/确认活动,都是基于URS来进行的。

3.2用户需求分级(RCL)

在RCL中,每条URS会根据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或相关的文件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分成高、中、低三类,如下:

(1)高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且没有预防措施。

(2)中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有不良影响,但有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确保在出厂前可以对产品/文件进行调整或拒绝放行。

(3)低风险:对产品质量、产品重现性和/或相关文件无影响。

其中,高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Q”项,需要进行验证;中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但是其预防措施(如报警、联锁或屏障等)需要进行验证;低风险的条款将被划分为“C”项,不需要进行验证。

3.3需求追溯矩阵(RTM)

RTM是用来对URS进行追溯的工具,可以用在DQ/FAT/SAT/IQ/OQ各个阶段。

(1)DQ阶段: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都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2)FAT/SAT阶段:确认所有的C项和Q项要求都在FAT/SAT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3)IQ/OQ阶段:确认所有的Q项要求都在IQ/OQ的方案里分配了测试内容,并在随后的测试活动里进行了测试。

在OQ结束时,更新出最终版本的RTM,确认所有的URS已执行了测试,没有遗漏的部分。

4验证/确认活动的执行

4.1良好记录规范(GDP)&良好测试规范(GTP)培训

在验证/确认活动开始前,对所有执行测试活动和报告编写的人员进行GDP和GTP的培训,确保人员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和记录。

4.2设计确认(DQ)

DQ是对系统或设备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URS里所有的Q项要求都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设计。

4.3工厂验收测试(FAT)

FAT是对供应商制造完成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URS要求。FAT将在供应商工厂进行。FAT完成并得到业主认可,设备可以发货。

4.4现场验收测试(SAT)

SAT将在厂房现场执行。当所有的设备、仪表、管道管件等已正确安装和连接,机械竣工完成,可以开始SAT。执行SAT是为了确认URS中所有C项和Q项要求均通过测试,符合可接受标准。SAT的测试项目类似于FAT,一般不重复做FAT已执行的测试,但如果测试环境改变,影响了测试结果,那么SAT将会对FAT已执行的测试进行重新测试。

4.5安装确认(IQ)

IQ是通过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已按照URS正确地进行了安装。只有直接影响系统需要进行安装确认。

4.6运行确认(OQ)

运行确认是用文件化的记录来确认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设施设备可以按预期要求正确运行。只有直接影响系统才需要进行运行确认。

至此,新建厂房前期的验证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系统性能确认(PQ)及后续的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工作。

4.7偏差管理

在验证/确认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需要有一个偏差管理程序来对偏差进行记录、调查和处理。偏差大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

(1)描述所发生的偏差,包括偏差发生的原因,并评估该偏差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2)提出更正措施,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测试,并评估该更正措施是否影响已进行的和未进行的测试。(3)执行更正措施。(4)重新进行测试。

5.验证报告(VR)和验证主报告(VMR)

VR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记录了所有验证文件的文件名、文件号、版本、批准状态、出现的偏差数量及偏差批准状态等,确认所有的偏差已关闭,所有的验证文件已批准并存档,仪表已经过校准,相关的SOP已存在,系统符合用户需求,被批准用于日常运行。

三个验证报告完成后,需要生成VMR,VMR对整个厂房所有验证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确认需要验证的所有系统已按照VMP规定的验证策略完成了验证活动,整个厂房前期的验证活动已结束。

6.总结

篇9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只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1]。伤口处理中有多种不易避免的临床风险存在。如何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零缺陷的服务质量是当今临床及全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笔者对本门诊伤口处理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措施及疗效进行总结,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来本门诊就诊的各类伤口患者964例,男性662例,女性302例,年龄10个月-89岁,平均年龄63.5±16.4岁。初诊为急性伤口530例,其中外伤伤口165例,包括切割伤、撕裂伤及碾轧伤;急性感染伤177例;手术缝合伤口80例;急性烫伤66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2例,咬伤20例。初诊为慢性伤口434例,持续时间2个月-18年,平均23.6±4.4个月,其中外伤性溃疡135例,术后伤口112例,压疮伤77例,烫伤性溃疡46例,下肢静脉溃疡24例,糖尿病足溃疡23例,伴发造口伤17例。所有患者均无治疗时间

1.2方法

1.2.1评估、分析风险对患者存在、潜在感染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利于伤口诊断与治疗,为相关处理提供有力依据。患者初诊时对其既往疾病史、服药史、对伤口的认识度及反应、受伤原因、伤口持续时间及伤后的诊治与疗效等进行仔细询问;对伤口的大小、深度进行测量,并对其颜色、组织类型、渗液量及味道进行评估;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及各项营养指标检测等诊断性检查,全面评估患者及其伤口愈合相关的局部或全身状况、针对性的伤口处理措施的潜在操作及感染风险等。患者应定期复诊,仔细询问、检查影响其健康的各种因素,并及时记录动态评估。再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对伤口处理方法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如出血、感染、意外伤害、过敏反应及疼痛等[3]。分析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空气中细菌附着于伤口表面,可加大感染的风险;老年或行动不便患者独自就诊时跌倒,会增加意外风险[4]。分析治疗难度可能造成的风险:患者伤情多变或长期未治愈,会加大治疗难度与纠纷风险;合并其他脏器或免疫性疾病、营养缺失及近期内进行放化疗等患者伤口不易愈合,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加大了风险的发生率。最后通过评估、分析各项风险,制定、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2.2风险的防范措施

1.2.2.1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伤口处理前后严格洗手原则、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监测、无菌物品的监测、器械先浸泡然后灭菌、医用与生活垃圾进行明确分类等制度,严格遵照制度进行各项处理措施,并及时准确地落到实处。

1.2.2.2制定流程,实施风险教育增加护士的风险意识,制定伤口相关的各项流程,并严格按流程操作,定期对其进行风险教育,做到零差错、零投诉、零纠纷,指导护士正确对待伤口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如行走不便的老人单独就诊,护士应代其挂号、交费、护送至电梯口等;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训,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风险;完善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记录;为了对比伤口治疗前后的每个阶段疗效,应摄取每个治疗阶段的伤口照片;若患者伤口较复杂,应进行组织研讨,并及时反馈给患者与其亲属每个过程的伤口情况、治疗难度、临床疗效等,使患者理解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2.2.3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伤情等,制定针对性的口入营养食谱、有氧运动及心理护理等。

1.2.2.4建立应急预案配备止血、抗过敏及升压等常用急救药物的应急抢救药箱,同时建立出血、过敏、晕厥及呼吸心跳骤停等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尽可能的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赢取救治机会。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4-03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与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预后具有直接关系,而医疗过程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医疗风险在普通外科中表现尤其突出[1]。普外科患者大多病情较急,且病种多,手术大且复杂,病情变化快,护士若观察不仔细,易引起护理差错或纠纷的发生[2],而且患者往往合并有疼痛、失血、严重感染等急性表现,其护理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36.5±3.8)岁;急诊入院者34例,门诊入院者6例;拟诊急性阑尾炎者4例,胆囊炎者15例,胃肠道疾病者21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36.5±3.8)岁;急诊入院者34例,门诊入院者6例,拟诊急性阑尾炎者5例,胆囊炎者15例,胃肠道疾病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缓急及拟诊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如提高护患沟通,调整排班规则,劳逸结合,加强法律意识培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警惕性,加强预防患者坠床或跌倒的护理管理,加强预防导管脱落或移位的护理管理,进行留置针穿刺和护理的培训,防止和减少堵管或气泡注入等护理管理。具体实施方法是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制订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其中,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普外科护士长担任,成员包括护理质控员、二级护士、领班护士等科室护理骨干。总结和积累临床经验并进行统一讨论分析,提出护理相关风险事件,结合本科实际进行评估,制订应急预案,如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患者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之后制订相应的护理应急预案,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集体学习,做到人人掌握。护士长强调转变管理观念、更新护理管理意识的概念,了解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相关内容,正确认识护理相关风险,重视防范,严格预见性控制,并通过持续性的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管理结果得分情况。

1.3 临床评价标准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时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根据实际情况给分;护理文书合格率由科室质控小组进行判断,满分为100分,同样根据实际情况给分;留置针操作评价则由护士长进行打分,根据每位护士进行留置针操作的过程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患者坠床或跌倒、导管脱落或移位、沟通不良及留置针堵管或气泡注入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护理管理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文书合格以及留置针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实现普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实现护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在普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4]。普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正确识别并有效控制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故在普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减少医院因风险事件所承受的法律诉讼和经济损失[5-6]。

总结本院普外科护理经验,发现普通外科护理常见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其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尤其是部分新进护士,因其法律意识的薄弱甚至欠缺而导致其预知风险的能力降低甚至丧失[7],如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及受尊重等基本权力,误认为没有进行必要告知的义务,在患者身边随意谈论及评价其病情甚至隐私等[8]。同时,法律意识的薄弱还表现为对护理记录的不重视,未能进行有效的规范书写,如护理记录内容不全面、漏记、涂改,未能与医师的记录统一以及记录不及时,甚至有时候出现非法执业等情况[9]。②护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护理服务意识的淡薄,未能了解普外科就诊患者的特点,采用优良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沟通加强护患关系,没有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贯彻落实[10],因此,应该采用换位思考的模式,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尤其是急腹症等疼痛明显的患者,应采用语言安慰结合药物治疗,使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的关心。普外科患者多,人员混杂,尤其是急诊患者多,病情急,疼痛程度明显,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多加留心[11]。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告知医师处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护理核心管理制度,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甚至事故的发生。普外科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全身管道较多,其作为治疗及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各种导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避免导管的移位甚至脱出,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堵塞等,同时,需要协助医师每日对各种管道的拔管指征进行评估,并及时汇报医师,降低因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而出现感染的风险。作为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还要注重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如火灾、停水、停电、停氧气等非人为预案以及患者坠床、滑倒与烧烫伤等处理,还要针对普外科特点,加强各种导管的移位、脱出、堵塞及感染的处理预案。普通外科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患者以及胃肠道疾病者,其禁饮禁食时间长,需要大量的液体从静脉补充,护理工作量大,且留置针的使用更为广泛,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穿刺、封管以及冲管等手法的不同,出现气泡以及血液凝集或者肝素帽脱出现象时有发生。护理上我们则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对留置针技术的培训,统一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堵管、气泡输入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合理排班及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力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引起差错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林霞.普外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102-103.

[2] 冯利君.普外科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9):89-90.

[3] 彭爱荣.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7-88.

[4] 徐素彬,宋芹,彭.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5] 刘爱红.普外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43-1144.

[6] 畅亚红.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2012,3(9):323-324.

[7] 罗洁贞.探讨普外科不安全因素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65-66.

[8] 容峰,谢丽丽.问题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98-100.

[9] 王荣姣.老年普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114-115.

篇11

    正文 :随着利率调整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加大,我国主要依靠利息收入获取收益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频繁地暴露于利率风险之下。由于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存款利差的依赖程度很高,因而利率风险管理便显得日益迫切。

    一、两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1、 敏感性缺口

    银行把在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二者之差即为重新定价缺口(Repricing GAP)或资金缺口(Funding GAP).正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负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当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它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利率变动的层次具有针对性,并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在央行基准利率变动时所遭受的利率冲击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2、存续期缺口模型

    存续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与负债净值的变动。它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相权数,计量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在存续期缺口模型中,有上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债券的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凸线性(Convexity)。由于凸效应的存在,当利率下降幅度较大时,该模型低估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而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又高估证券价格的下跌幅度。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凸效应来规避利率风险。理想的资产负债组合应该是资产的组合的凸性大于负债组合的凸性。

    二、两种利率管理方法在银行实践中运用的优缺点

    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而在实践中,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点体现在:1、贷款和存款现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它假定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均是同进到期或重新定价,因而银行是否获益取决于每一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实际时机。也就是说,哪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相等,也可能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同样的,对于客户由于提前还款而造成的期权风险也不能够准确反映。 2、缺口时间段的选取。不同的银行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的不同也不一样。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比如选取时间段为一天,即每天都对银行重新定价缺口进行调整,这样成本必然很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

    存续期是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若一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之间存在着存续期不相匹配,它的资本净值会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受到影响。该模型比较完全的反映了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问题,为国有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提供了较合理,科学的评价手段。这就克服了敏感性缺口分析静态分析中仅以利差稳定为目标的局部分析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什么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现金流量出现时的预期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样,我国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究竟选择哪种利率为参照利率仍然是一个难点。

    三、对于提高两种利率管理方法的适用性的探讨

    商业银行现阶段性进行敏感性缺口与存续期缺口的应用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适用性,同时结合自身对成本、效益与风险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与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确定适宜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短期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已经放开了国债回购利率,下一步应该是建立起国债与其它金融工具收益率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债的发行不再比照银行同业存款利率,而是以发行人的资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础,参照市场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得出大致合理的利率空间,通过招标方式决定最后的利率水平。这样,外汇市场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缺乏所需的参照基准收益率曲线也会建立起来。

    2、建立风险度量的评判标准,能够反映风险的动态化。(1)利率风险模型不仅能反映当期风险而且能对影响未来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利率因素提供量化依据;能够评估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银行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的存贷款的重新定价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辞导致的基差风险、收益曲线的凸性风险和以及客户掌握的期权性风险。(2)能够对必要的假设和惯例的进行修正。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人员应该尝试针对还款人,借款人不同的还款情况及央行所赋予的授信额度,分门别类地考察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在拟定风险—回报组合时,也要预先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即回报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利率变动的幅度;以及在风险一定的情况最大可能提高利差的期望值。

    3、量身定做风险模型。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

    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

    4、加强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央行的利率体系包括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信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5、 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的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离不开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我国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要实现对全行的风险控制更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辖内乃至全国间畅通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加大了在电脑网络上的投入,建立了各行的数据中心。但并没有拥有一支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及能够进行复杂数据库操作处理的职工队伍,而这正是保证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前提。

    在我国,商业银行只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接受者,本身并不具有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资产价格调整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要丧失在利率变动中,丧失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在动态中求发展,在稳健中求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把握主动。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篇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综合性大大加强,同时体现出现代的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确定性风险因素增加等特点,客观现实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较好的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的建设项目通常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大、参与方面多以及组织关系相对复杂等特点,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直都处于一个多变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当中,面临着多种工程造价风险。因此,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施工安全、成本控制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目的,往往需要通过风险分析,控制并减少工程造价风险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正确的认识工程造价风险,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尽量减小或者是避免风险,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认真开展的一项工作。

1 研究的意义

对于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研究,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开展的比较早,研究也比较深入。而我国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管理理论相比西方国家而言还要落后很多。目前,从我国现有的造价管理理论的学术杂志中可以看到,涉及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章就非常少,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上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在进一步学习和吸收国际现有的的成果上,要进一步结合我们的国情去研究我国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的方法。

全国各地城市的在建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要想很好的完成建设项目,就必须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虽然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却存在这许多空白点,也有待开发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及各种各样的企业投资项目正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急需对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性有着比较准确的预测和估计,以便全面提高投资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所谓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即指施工企业为了达到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在以自身经济状况为基本依据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合理的管理方式来有效的控制及避免损失。具体的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管理方式的成本及结果,确定出各种方式最合理的组合,以达到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实践中工程造价风险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具体说来首先,工程造价风险其存在的客观性的、普遍性的、管理能动性、全程性的。

项目实施整个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工程项目实施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人为因素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因素等都会给工程项目造价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风险因素的存在,而这一风险因素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存在的,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的,全程性。虽然我们不能够完全在事前消除各种风险,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科学与合理的管理,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等等,因此其又具有管理的能动性。其次,工程造价风险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又具有质和量上的可变性,因此其也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分析与管理是一连续的动态过程。最后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的规模的扩大,周期的延长,又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呈现多层性、复杂性、偶然性和被动性。

3 慎重参与招投标

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工程造价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建设承包单位应该根据已有的条件,尽可能完整的提供施工必须的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招标所需文件、合法的合同条款以及符合工程实际的准入资格。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充分的理解招标文件的实质内容,同时针对文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可能导致的风险问题。在清单报价过程中,要将风险的规避放在首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市场变化的具体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剖析。同时,在实际的具体操作时,可针对特定的项目采取不平衡的报价,在保证总价不变的基础上,对那些预计工程量可能增加,设计图纸较模糊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增加单价,反之则可以调低单价,尽量在整个投标过程中保持主动。

4 加强项目管理

施工阶段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承包商应该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对包括工程质量、工程款的支付、工程索赔管理以及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防范加强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施工方不能够以牺牲工程质量作为代价来换取低价竞争能力,这将给承包商带来工程后期施工的不利影响。同时,合理的应用索赔也是一种减轻造价风险,或者说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当工程量发生变化、设计出现失误、施工进度变化、自然条件的不利以及非乙方原因而导致的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施工索赔原因。在整个施工阶段,应该更加具体的施工环境采取合理可行的项目管理方式,来降低工程造价风险,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5 合理报价

风险评估是提高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如果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项目开工前,管理者对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能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控制已预知的造价风险。比如,按照FIDIC条进行招投标时,投标单位有一种投标策略叫做“低价中标,重在索赔”。这就是说,投标方在投标前就已充分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报高价,对可能减少工程量的项目报低价,这样在工程决算时,增加的工程款将大大超过减少的款项,承包商因此获得可观的利润。

承包商在投标前应该对业主的资信和资金情况进行了解,理性地参与市场竞争,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了解评标方法和投标报价所包括的范围。在仔细阅读图纸、踏勘现场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答疑精神,不丢项、漏项,否则这种风险完全由承包人来承担,投标前进行恰当的成本预测,企业内部对工程所有材料、人工和机械进行摸底分析,以实际市场价格或企业内部劳务、周转材料、机械租赁价格结合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定工程最低成本,同时预留必要的风险费用并考虑适当的利润。一个好的报价应能正视风险、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置风险于意料之中,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全程性、复杂性、被动性、管理能动性等特点,只有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对工程造价风险的进行识别与评估、监控与处理、选择合理科学的策略,才能够把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做好,也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控制风险,而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