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建设范文

时间:2024-02-03 16:1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文明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文明建设

篇1

关键词:公共文明 公共精神 市民素质 

 

现代公共文明是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状况、社会服务水平、城市文明风尚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交往和国际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北京的公共文明程度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检测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83.02,与2005年相比,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上升了17.81个分值,实现了大幅提高。①随着市民对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对公共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建立中国特色公共文明体系,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公共文明的基本内涵 

“公共文明”是社会文明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既包括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应具有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又包括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的公共生活行为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习惯、公共服务意识、维护公共秩序的表现等。城市文明程度主要包括城市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服务水平、风俗习惯的文明等等。 

1.公民文明素质 

公民文明素质是公共文明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公德水平。公民意识以崇尚公平正义、追求自由平等、建设民主法治为价值取向,反映了公民对待个体与国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公共精神以利他方式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公共道德则是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2.城市优美环境 

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公民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文明是城市公共文明的名片。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在人的活动作用和影响下的环境,是一种打下了深深的人的文化烙印的城市自然环境,环境文明实际上是人的行为文明的结果,同时又对人的行为文明产生反作用。人们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加脏现象”:在环境优美的大剧院,人们会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少有人乱吐乱扔,但是在小商小贩拥挤不堪的街边马路,很多人会毫无顾忌地乱吐乱扔。正所谓“越吐越脏,越脏越吐”。 

3.优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公民社会生活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当前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市民生活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并由此产生享用有限公共资源的空间和时间顺序问题。按照一定的制度和原则,公平地分配机会和资源给每一个公共生活参与者,而不是按照人所具有的自然体力大小无序地抢先占有资源,是城市运行和城市文明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公共秩序一方面靠公民的自律,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制度、规范体系的有效供给,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公共行为。 

篇2

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

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篇3

档案工作要在建设现代名城中有所作为,发挥作用,必须在开发档案文化功能、服务现代文化名城建设方面下工夫。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改善馆藏结构,建立多元化、具有地方特色、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征集、接收力度。凡能征集和接收进馆的档案,要尽快征集、接收进来。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扩大收集范围、收集门类,拓宽收集渠道。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收集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此外,要重点收集反映民风民俗、自然风貌、名优特产、著名人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还要注意收集各单位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新型载体的档案;开展档案寄存、代保管等业务,对一些重要档案实行收购和征购。二要走出传统档案收集的圈子,用全新的眼光发现资源,用有效的方法积累资源,快速实现档案的积聚。要特别注意收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涉及民生的档案。

第二,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整合档案资源,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电子文件归档进馆和馆(室)藏档案数字化“两条腿”走路,以档案目录数据库、原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涉及民生问题的专题数据库建设为重点,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构建全市数字档案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应用平台。以档案信息化建设带动城市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一要大力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实现“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的上下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存量档案和增量档案的数字化问题,解决在线归档、移交和网上提供服务利用问题,全面推动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功能建设。丰富市及区市县档案网站内容,突出馆藏档案地域性和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从档案中了解城市历史和文化。

第三,加强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立覆盖社会的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有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这三项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人们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使档案馆成为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场所,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走进档案馆。档案馆已从过去封闭和半封闭状态逐步向公共、开放型转变。强化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要在保守秘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划定档案开放范围,制定利用办法,简化利用手续,配备利用设施,丰富服务手段,为人民群众获取涉及自身权益的档案信息提供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继续深化、细化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工作,改进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条件,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还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等形式,充分利用档案馆现有馆藏资源,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篇4

关键词:道德 道德文化  时代精神  价值目标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在近代以前,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且最成熟的部分。古代经济、政治、教育、文学、艺术、哲学乃至宗教,无不打上道德的印记。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和整个封建文化的衰落,传统道德文化也渐见式微和衰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发生了整体性危机。传统的道德哲学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与否定,不再能为人们提供普遍有效的价值意义和道德信念;传统的道德秩序也日益受到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挑战;在几千年漫长岁月中形成的道德禁忌,日益受到破除和亵渎。传统道德律令不仅难以成为人们行为“合法性”的根据,而且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似乎也成了问题。

传统伦理的蜕变与现代伦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矛盾的过程。“五四”时代人们提出的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历史任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方面,旧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会随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变革而立即消亡,即便是表层的道德秩序、道德规范发生了变化,而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道德无意识”(道德心态和习惯)却很难一时改变。另一方面,新道德的建构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新道德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会被历史现成地“给予”,它需要经过现代化过程的再塑造,更主要的是现代道德和伦理精神要真正建立起来,也应像传统道德那样,不仅要建立显性的道德关系、道德秩序和道德理想,而且需要渗透到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内化为隐性的道德心态、道德信念和道德美感。目前存在的道德困境的实质在于:一方面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规范已经解体,另一方面,现代道德体系和伦理原则尚未完整地建构起来;传统伦理已经无力给中国人提供终极的价值意义。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道德价值上的困境。道德价值即道德主体对自身行为合理性、正义性、崇高性的理解,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道德理想所产生的“敬意”,对卑下的行为、庸俗的品质、低级的趣味所产生的“耻感”。在道德价值整合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对何者为荣,何者为辱;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何者为洁,何者为污;何者为美,何者为丑;何者为高尚,何者为鄙俗等等,是不言而喻的,或者是约定俗成的。人们能不假思索地作出符合多数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原则的判断。而在道德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们受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无论那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这种情境使当今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流荡失据。人们在道德评价上不再相信有一个普遍有效的恒定的标准,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篇5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篇6

1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非常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合理运用科技,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F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在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及治理荒漠化等一些方面,需要现代林业的支持。现代林业有利于实现空气的净化、风沙的固定及水源的涵养,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创作了条件。第二,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生态产品建设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体系的发展,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态产品的建设力度,最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用于制造家具,生产纸张,显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往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一味的砍伐木材,没有及时的修复森林,导致当前的森林资源极度匮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所需。为了提高木材产量,人们纷纷种植生长时间短、效益高的经济林,而生长缓慢、效益低的生态林普遍受到了忽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木材紧缺的问题,可是环境问题却在不断的恶化,这种林业发展模式必然不能够长久。近年来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气候也反复无常,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要改革林业发展模式,在林业砍伐和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促使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3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3.1完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建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将林业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打造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链条,以林业促经济,谋发展。同时,加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制定林业开发和保护政策,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借助群众的力量来监督林业发展,防止,无故破坏林业资源行为的发生,确保林业的开发者和破坏者主动履行保护义务,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3.2加强对生态建设、保护的立法,做好宣传工作

从我国最近一段时期的林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营造出社会的共建意识,全民参与,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大国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我国现代生态林业发展问题上,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保护的立法工作,把发展生态林业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上提升公众的生态造林意识,为现代生态林业项目的顺利实施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3.3立足长远,统筹规划

我国的发展规划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五年规划战略,使得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成绩表明,这种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的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最优模式。在我国的现代生态林业发展中,也应该考虑长远,从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规划,并且结合各地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建设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全面落实,扎实向前推进。

3.4增加现代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第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逐渐提高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资金的预算,从而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快速进行。第二,提高一些有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机械设备等。加强在森林防火、林木种苗、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第三,商品林补偿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增强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现代林业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5建立推广网络

林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的过程中,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是与林农接触频繁的人,因此,建立健全以乡镇为基础的推广机制是推广林业技术的主要途径。建立起推广站点以后还要综合管理,要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推广机构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同时在各级政府中建立林业推广网络,这样就可以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结语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推广林业技术的力度,并且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进而使我国的林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林农没有认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还受到资金的影响,使林业技术推广不到位。这就要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广大林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的意义,使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96-01

一、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林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林业这个概念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林业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林业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事业。说他老主要是由于自从我们诞生之后,林业就一直的存在,支撑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说他年轻主要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森林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断的显现出来。根据我国赋予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荒漠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而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的免疫性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林业是一项关系着地球生命健康、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事业。而生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传递达到高度的适应,使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各项功能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这就是生态平衡。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海洋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地区来说,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陆地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草原、湿地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献研究数据显示,森林和湿地已高度的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整个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自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能量的生产者,比如绿色植物,另一个是消费者,比如各种动物等;最后一个是分解者,比如微生物。在自然界不断进化的几亿年间,这三个系统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闭合式的循环发展模式。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循环经济主要说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循环的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是一种经济生态发展的经济类型。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一个是降低资源的消耗原则,一个是重新利用原则,最后一个是重新建立再循环的原则。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从资源到生产到污染排放的方式,是一种单项消耗型的高耗能的排放,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经济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现象。循环经济是把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作为一个循环式的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就是消耗低、利用高、能够实现零排放,倡导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循环经济体,主要是其完全符合上述的原则,并且其生产出来的经济产品具有可自行进行降解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再生。 森林是支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拥有超过57亿亩的森林资源,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的对其进行培育、科学的经营、合理的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有效的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的对现代林业的认识进行不断的深化

首先,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发展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兴林富民的基本要求,把林业发展与当地群众的创收结合起来,实现林农的脱贫致富,持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对森林进行科学的培育和经营并合理的利用各种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其次,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发达的林业生产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地提升林业资源的多种生态功能,努力提高林业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效益,最终满足社会和群众各种不同的需求;再次,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只有坚持科学创新才能保证其有强劲发展动力,使林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使林业生产制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保证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的协调发展和进步,让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释放;第四,现代林业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林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广泛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使林业成为现代科学科学技术使用的集中区域,彻底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不断转变管理的理念;最后,实现现代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经营集约化和标准化。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对林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经济节约型转变,解决好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社会大生产、公益性和商品性之间的矛盾,更好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晋发展.加快林业发展全力推进焦作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文化.2010(06)

[2]贾治邦. 认真落实中央对林业的战略意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J]. 生态文化. 2010(05)

[3]齐联,姬乃建. 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新机遇[J]. 生态文化. 2010(04)

篇8

1.2在生态系统的破坏上,为全球的粮食供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必要保障,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对于自然灾害的时长发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农业投入和农业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在农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都是靠天吃饭,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农业发展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动。例如,农民辛苦的将粮食播种在田地里,可是生长到一半却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所淹,造成巨大的所示,这样农民的资金不仅仅白投入,还亏本。所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造成了一定的粮食危机。

1.3在气候环境的破坏下,全球的政治格局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它所波及的不仅在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上,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格局上,这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一定的骚乱。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样会淹没许多的小岛,可想而知,岛上的人类将会寻找新的地点进行迁移,可是地球的陆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将会引起一定的战争。造成一定的政治危机。

2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地球的癌症”和“地球的免疫系统”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2.2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

2.3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

3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在林业的建设中,一定要遵循现展的脚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一定要立足于脚下,合理的建设林业,不要单纯的依靠建设二区保护自然的环境,在神态的环境上,还需要大家的共同保持,建设的林业要符合现代的发展,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发展,在林业的建设上遵循未来碳汇林业发展的脚步进行建设,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使之不仅仅在林业经济上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发展,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篇9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96-01

一、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林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林业这个概念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林业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林业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事业。说他老主要是由于自从我们诞生之后,林业就一直的存在,支撑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说他年轻主要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森林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断的显现出来。根据我国赋予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林业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荒漠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而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的免疫性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林业是一项关系着地球生命健康、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事业。而生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传递达到高度的适应,使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各项功能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这就是生态平衡。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海洋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一地区来说,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陆地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草原、湿地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献研究数据显示,森林和湿地已高度的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整个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自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能量的生产者,比如绿色植物,另一个是消费者,比如各种动物等;最后一个是分解者,比如微生物。在自然界不断进化的几亿年间,这三个系统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闭合式的循环发展模式。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循环经济主要说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循环的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是一种经济生态发展的经济类型。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一个是降低资源的消耗原则,一个是重新利用原则,最后一个是重新建立再循环的原则。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从资源到生产到污染排放的方式,是一种单项消耗型的高耗能的排放,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经济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现象。循环经济是把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作为一个循环式的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就是消耗低、利用高、能够实现零排放,倡导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循环经济体,主要是其完全符合上述的原则,并且其生产出来的经济产品具有可自行进行降解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再生。 森林是支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拥有超过57亿亩的森林资源,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种资源,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的对其进行培育、科学的经营、合理的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有效的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的对现代林业的认识进行不断的深化

首先,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发展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这就要求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兴林富民的基本要求,把林业发展与当地群众的创收结合起来,实现林农的脱贫致富,持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对森林进行科学的培育和经营并合理的利用各种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其次,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发达的林业生产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地提升林业资源的多种生态功能,努力提高林业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效益,最终满足社会和群众各种不同的需求;再次,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只有坚持科学创新才能保证其有强劲发展动力,使林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使林业生产制度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保证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的协调发展和进步,让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释放;第四,现代林业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林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广泛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各种先进的技术,使林业成为现代科学科学技术使用的集中区域,彻底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不断转变管理的理念;最后,实现现代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经营集约化和标准化。在发展林业过程中,通过对林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经济节约型转变,解决好林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社会大生产、公益性和商品性之间的矛盾,更好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晋发展.加快林业发展全力推进焦作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文化.2010(06)

[2]贾治邦. 认真落实中央对林业的战略意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J]. 生态文化. 2010(05)

[3]齐联,姬乃建. 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新机遇[J]. 生态文化. 2010(04)

篇10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70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现代农业能够有效的涵B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环保观念应运而生,现代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现代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1.1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林业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森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可有效治理荒漠化。现代林业的建设,能够起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分蒸发,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工作。

1.2 现代林业是生态产品的主要阵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生态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但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产品数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生态产品供不应求。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积极推进生态产品的生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植树造林,推进现代林业体系的建设,推动生态产品的开发,提升生态产品的产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 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2.1 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随着人们对现代林业重视程度的增加,林业相关工作部门也加大了对林业的保护力度,林业保护措施逐渐完善,林木质量逐年提高,在有效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林业保护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经济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对林业的造成的破坏,一些地区森林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改善当前森林保护工作中的现状,必须充分认识森林对生态的重要作用,加大森林保护管理的力度。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案,严厉打击非法毁林、占林的行为,严格遵守“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政府还要积极推进林地保护工作的考核工作的落实,切实将林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纳入各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标准之中,保证林业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2.2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

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投资大与效益回报周期长的矛盾,政府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林业发展资金的充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府要出台具体的林业保护制度,提高林业保护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发展资金的持续供应和稳步增长;政府要加大林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做好林业基础工作,切实将林业苗木,防虫妨害,以及防火工作纳入政府的整体规划体系,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保证林业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通过政策支持或是资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公益林和防护林建设,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发展保护工作,为林业发展作出贡献[1]。

2.3 重视现代林业科学技术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切实提高林业发展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林业生物能源、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攻克技术难关,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搭建林业技术推广平台,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实验基地地建设[2]。

2.4 注重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森林环境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森林的发展和保护,因此,要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尽量避免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3 结语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生态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必须通过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林业资源的建设,加大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通过以上措施,促进林业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1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1.2 为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之中,十分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的“举公义”等等,都是强调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区别。

1.3 仁爱宽厚的人际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也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是“仁爱”的体现;在墨家思想之中,也提出了“爱人无差”、“爱人若爱其身”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

早在《尚书》之中,就提出了“义父、母慈、凶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这些道德思想,除了维护封建等级思想的糟粕应该抛弃之外,其他的思想对于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些思想依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实际上,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随处可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

1.5 吃苦耐劳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之下,每个人都应该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向往理想的人格,“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舍身成仁”、“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等均是传统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些精神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品质。

1.6 尊师重教的精神

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在封建社会之中,几乎每个人家庭的正厅都摆放着天地君亲师位,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尊师重教成为一种永恒的思想,也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谦逊礼貌的精神

“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成就卓然的为人都依然保持着谦逊礼貌的美德,他们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将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闪光点之中,积极的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如唐代的杜甫,其创造成就显着,但是依然赞赏初唐四杰的成就,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穷”,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美德。

1.8 强调正身,为民执法

在封建社会,虽然法律制度并不健全,但是却有着公正执法的精神,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便是公正执法精神的重要体现,鲁迅也曾经说明:“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也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的转型阶段,弘扬公正执法的精神,严格的依照法律来办事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 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方式

第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的区别,在历史的变革下,两者都是不断发展的,为了促进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必须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不同,正确的处理两者的关系,取精华、去糟粕。

第二,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篇12

1.1 传统林业生态功能脆弱,森林资源质量低下 发展现代林业的规划由中央在2006年提出,而植树造林是一项缓慢回报的工程,加之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生态公益林树种改造缓慢,经营水平粗放,林分质量低,生态功能仍然脆弱。

1.2 林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有待扩大 林木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林产品深加工能力低,缺乏创新意识,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另外,森林旅游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开发,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1.3 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的管理粗放,各类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动植物检疫检验措施不够完善,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和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森林防火灭火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1.4 基础建设的保障能力与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不匹配 林业法制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现代生态林业的发展,林业执法队伍及设施、设备建设仍需完善;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生态林业开发的需要,没有系统完备的人才资源培训为生态林业的开发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条块管理体制尚不完善,阻碍了现代化林业建设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发展莆田市城厢区生态林业的新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