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4:4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铁路交通的优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20
在当今社会和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下,要会懂得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及迅速的优势,人们对铁路交通的认知度还不算很全面为了能够更好的让社会大众了解到铁路交通这门行业,我们利用互联网对其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其中我们以互联网为平台对社会大众展开以自由互动的形式来对铁路交通行业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大众对铁路交通行业的认知度,这样能够进一步的让社会大众了解铁路交通行业的知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他们可以更便捷,更快速的对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这样可以引起铁路管理者的注意及重视。
二、加强网络新闻的文化建设,是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有效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新闻的普及化,大众化,媒体化日益明显,自此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新闻的力量来对铁路交通行业做宣传,并且能够在网络新闻中明显的体现其优势是需要各个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这就是言论的重要力量。我们所关注的不是铁路交通行业的规模是否更大而是对铁路交通行业的一个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认识到。其中这与网络的文化建设是不可分离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网络新闻宣传力度,需要积极的搭建铁路交通的管理和网民群众的沟通,构建一个新的平台给各个网民群众去自由的发言和建议,这也是为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言论氛围所必须的前提。互联网本着具有虚拟,平等,开放以及互动的特点和优势,互联网中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已经成为广大社会群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平台。为此,需要每天对网络新闻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和解析及回应,始终保持着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提问和回答,运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快速的提高铁路交通行业的认知度,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到铁路交通这门行业。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也要保障网络宣传队伍的力度。在铁路交通行业中利用网络的优势做好宣传工作是需要强有力的宣传队伍的,并且给予强有力的保障。这样才能通过网络新闻言论的平台,更好的去交流并且让广大的社会群众得到满意的答案和解释,这样沟通起来会更加的顺畅并且可以在沟通中达到共识,凝聚人心。对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者的挑选也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准确,详细而又简练的解答给广大的网民群众就需要懂政策,文字功底好以及对一些敏锐性强的词语可以完成详细回应的人担任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员,并且让铁路交通行业宣传工作实现平面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的同步,并且将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政策知识和网络知识作为基本内容,不断的提高网络的言论宣传工作,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不断的重视铁路的网站新闻建设工作,并且注重网站窗口的作用,这一项计划实施后,得到了许多网民群众回应,并且在铁路交通行业中宣传的工作也得到了好评。
在铁路交通行业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对铁路交通行业做新闻宣传工作,其中在指挥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微博管理人员,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铁路交通行业在微博中的管理,确保对网民群众的隐私问题进行保护,同时也保障了新闻宣传人员的基本权利。在微博中对铁路交通行业做新闻宣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策略,但是需要每天对的信息给予相应回复和解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准确性。对于建立互联网铁路交通平台“网络话语权”是关键,对于如何取得话语权,需要收集,掌握和了解各类铁路交通行业的网络新闻内容的核心,这样是为了能够确保在铁路交通互联网的平台上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安排专业的人员对网民群众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赢得网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在铁路交通行业的网络宣传中得到“网络新闻话语权”进一步掌握网络言论的主动权,积极的扩大正面影响,实现与广大社会群众的互动,互信,互赢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对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并且取得满意的好评。
三、结论
随着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媒体信息化程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利用网络媒体来做宣传,铁路交通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对铁路交通行业做宣传,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新闻经营模式和遵循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在铁路交通行业中网络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中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需要组织实施一系列的有关铁路交通行业的宣传活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交通行业的知名度。例如在中秋节、端午节、国庆节时在网上提前铁路交通的信息,让广大的群众知道铁路交通的安排,这也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对铁路交通行业做宣传。网络新闻媒体的作用十分的重要这也是提高对铁路交通行业的知名度最快捷的方法和策略,要会懂得利用强有力的网络资源来对铁路交通行业做宣传。
参考文献: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utual transfer station, new subway station will with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 near or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construction of new subway station will have both the impact of station operation. Metro station project relates to the station main construction, the station affiliated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fer structure), the station interva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construction sites, so the new station through bot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ris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many st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w subway crossing the existing risk and management of rail transit line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 subway; through the existing rail; risk;
中图分类号:U28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地铁的建设,所遇环境条件变化较多,需穿越障碍物种类繁杂,包括桥梁、房屋、河流、道路等等。其中运营期间的铁路线路,对沉降要求较高,对处理措施要求较严。目前国内上海、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均遇到此类情况,多采用盾构穿越[1]。以某城市地铁区间穿越铁路为例进行分析,介绍下穿既有铁路的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建地铁 A 号线在既有地铁 B 号线的车站穿越并换乘,新建车站采用了分离岛式站台,车站总长 190 m 左右,东西两个主体结构净宽均为 11. 75 m,结构形式为双层单跨的拱顶直墙结构,车站顶板覆土约为 5 m。车站东西两个主体均设置南北两个风道及风井。车站北侧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车站南侧区间为矿山法施工。既有地铁 B 号线车站为东西走向的端头厅式车站,车站覆土 4. 5 m,底板埋深 12. 5 m。车站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车站结构长 169. 7 m,宽 20. 3m,高 7. 95 m; 底板厚度 0. 9 m,侧墙厚度 1. 0 m,顶板厚度 1. 0 m。既有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每隔约 30 m 设有变形缝。
根据相关地质资料,车站拱顶主要土层为粉土层粉质黏土层和粉砂层。车站底板位置土层主要为砾岩层,局部有泥岩层、砂岩层。下穿既有 B 号线段位置土层主要为砾岩层,局部有泥岩层,局部在卵石层。车站埋深处未涉及到地下水[2]。
2 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常见安全风险项目
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既有线结构和轨道的破坏,主要项目如下:
(1)既有线结构(底板、侧墙)沉降超标;(2)既有线结构变形缝沉降超标;(3)既有线结构变形缝差异沉降超标;(4)既有线结构变形缝胀缩超标;(5)既有线轨道差异沉降超标;(6)既有线轨道中心线平顺性(竖向、水平)变形超标;(7)既有线轨道轨距变形超标;(8)既有线轨道纵向变形超标;(9)既有线轨道水平位移超标;(10)既有线道床与结构的剥离;(11)既有线结构裂缝宽度、长度较大;(12)既有线结构渗漏水情况严重[3]。
3新建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施工的风险管理
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管理和控制程序
3.1过轨工程施工前的相关工作
① 对新建轨道交通工程穿越既有线影响范围内的既有线洞体结构、洞内道床、线路、设备设施、限界等进行现状勘查、现状评估,并形成既有线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中应明确结构沉降、道床沉降、列车安全行车速度等安全控制指标。② 依据评估报告和过轨工程对既有线影响程度,完成既有线的防护设计。防护设计原则为: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线列车正常运营的影响。③ 对过轨工程的设计文件、现状勘查报告、既有线评估报告、既有线洞内的防护设计、第三方监测方案和施工方案(含新建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既有线影响的预测分析、洞外加固处理和防护方案、施工监测方案、安全应急预案等)等组织专家评审[4]。④ 按防护设计实施既有线洞内的防护措施。⑤ 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地铁运营管理单位要求,与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具体实施的配合单位签定安全协议,由具体实施配合单位办理第三方监测布点进洞计划和相关监护等工作。⑥ 组织过轨工程施工前的协调会,正式启动穿越工程的实施。
3.2过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① 在既有线洞内实施第三方监测,要求第三方监测单位将监测结果按照协调机制,及时报送相关监管单位。如监测结果接近预警值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同时发出警报,施工单位应立即暂停过轨工程施工。同时建设单位应高度关注既有线沉降以及沉降对既有线运营造成的危害和相关影响情况,及时组织专家专题研究沉降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线安全运营的影响。② 过轨工程施工中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除加强对既有线的巡查并负责必要的配合工作外,对巡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5]。
3.3过轨工程施工结束后的相关工作
① 对既有线进行相应的后评估并形成后评估报告。② 依据后评估报告,进一步完成既有线洞内外的恢复设计。③ 对后评估报告和既有线洞内外的恢复设计组织专家评审。④ 按恢复设计实施既有线洞内外的恢复。
4 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措施
4.1 既有地铁轨道结构变形控制措施
传统使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运输工作的现象已经很少见到了,各行各业都明白运输方式多样化和一体化的重要性。有人将铁路运输比喻为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这是十分贴切的。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输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也需要进一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理状况。交通运输一体化相关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铁路运输的发展也要满通运输一体化的需求,从整体上提高运输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交通运输发展一体化的含义
交通运输一体化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它既包含了综合运输的理念,又具备了很多综合运输的外延因素。一体化的交通系统是否完整、完善,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否实现了一体化?货运系统和客运系统两大系统之间是否实现了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运营之间实现一体化的程度是多少?除此之外,还有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信息、交通诱导等彼此间的一体化。一体化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的格局,而且延伸到了交通设计、交通组织、交通建设、交通运营以及交通管理等整个过程中,实现彼此之间的统一,从整体上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对各种交通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交通提出的需求。
二、铁路运输发展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
(一)铁路运输发展的特点
铁路运输在我国整个运输系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它自身具有的许多优势也是分不开的。首先,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比较大。铁路比较适合用来运输大批量的商品,而且是跑中长途的运输。其次,铁路运输的运载量很多,最值得称赞的是铁路运输的单车运载量大。再加之铁路运输车辆的类型比较多,所以可以承运各种各样的商品,在这方面的局限性比较小。而且,铁路运输还可以通过集装箱运输,或者是多式联运。再者,铁路运输一般来说,车速都很高,在其他常见的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的车速可以说是仅次于航空运输。这使得铁路运输的优势十分明显,它也成为许多行业运输需求中的首要考虑对象。另外,铁路运输是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运输方式,它能够能减少对各种能源的消耗,在此基础上减轻环境污染,能够满足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性的需求。除此之外,铁路运输一般很少受到自然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这也增强了其优势,使其更具有安全性。最后,铁路运输在占地面积上也比较有优势,占地面积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建造成本上的优势。不过,铁路运输也是有缺点的,例如建设时间多、周期过长,运输货物时的在途时间也比较长,很难实现那种“点到点”模式的运输,一般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联合等。
(二)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一体化中所起到的功能
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一体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主导性的。在其他运输方式逐渐兴起之后,铁路运输的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但是其功能确实越来越强大,尤其是在长距离运输中,铁路运输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一体化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首先,铁路运输可以用来运输大宗货物或者是价值高的货物,像金属、煤炭以及矿石等货物。这与其承载量大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其次,在跑中长途的过程中,铁路运输可以满足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一般来说集装箱的附加值都比较高,可以实现包运输和快运行的需求。最后,铁路运输也可以实现大批量旅客的出行需求,而且是长途旅行。对一些都市区的工作人员来说,铁路运输甚至可以满足他们与的通勤需求。
(三)当下铁路运输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物流行业地改革与转型,物流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关键期。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要求物流企业建设好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总成本中,运输成本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内容。在具体的运输过程中,能否有效控制好运输成本,影响着整个物流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要形成统一、完善的物流系统,或者是想要提高运输效率,那么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必经之路。而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陆地上整个的现代化运输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国铁路的运营里程一直在获得新突破,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更是十分可观。
三、使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一体化中获得更好发展的策略
(一)对铁路运输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想要使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一体化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提是必须使铁路运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对铁路运输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就是发挥铁路运输优势的关键策略。对于铁路运输来说,根据承载货物和运输时间的不同,可以将铁路运输分为多种类型,当下大力发展客货专用铁路和高铁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复线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在整个铁路运输中的比重也要有所提高。加快运输时间是发挥铁路优势的另一条捷径,大力发展电力,通过电力进行牵引,是加快铁路运输时间的有效措施。这样一来,不仅铁路运输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发挥,我国整个的交通运输系统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增强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前文已经提到过,由于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交通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单一的运输方式是难以满足我国当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尽管铁路运输有着强大的功能和优势,但是它也要与其他的运输方式之间提高衔接和联系的紧密度。我国应该重视运输枢纽的作用,它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规划和建设铁路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规格与布局,在保证运输体系实现现代化目的的基础上,提高铁路运输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度,确保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布局都能够遵循合理化原则。想要保证整个运输过程是“无缝化”的,在对铁路运输枢纽进行布局时,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国整个铁路网上,枢组的布局必须要合理;第二,在一些比较关键的地区,如综合运输枢纽处,铁路枢纽不仅要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得更加紧密,也要重视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衔接,彼此之间布局合理,比重适宜。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中,例如对全国交通有着重大影响的城市,甚至有些城市还影响着国际交通,面对这样的城市,铁路运输的规划更要更加具有战略性、目的性、前瞻性和综合性。
(三)增强铁路运输系统与周围环境系统的协调性
在交通运输系统一体化的推动下,铁路运输系统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增强与周围环境系统的协调性,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铁路运输构筑的交通空间要遵循信息化、人性化、生态化和捷运化的原则,重视人们日益多样性的交通需求,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要努力确保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享受到高品质的、舒适的生活,让人们不再因为出门在外而感到窘迫、苦闷、不适。铁路运输既然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优势,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就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广大人民的交通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并且努力提高运输效益。还要积极开发有利的资源,实现各类资源之间的共享,并对其做好统一管理。同时,除了保证人们的出行能够顺畅、舒适、安全和整洁之外,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难题,现在铁路运输尽量减小自己带来的交通污染,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来节约能源,努力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四)提高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
将信息技术与铁路运输管理相结合,能够提高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可以说是交通运输一体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提高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去对传统的运输生产、服务和管理手段进行改造,有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运输体系,这种体系以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为重要基础,以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为目标。如今,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很多分系统已经遍布全国,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等,这是十分可观的,但也是应该继续开拓的领域。想要更好地适应我国当下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铁路部门应重视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网,尤其是客货信息的传递与保密要格外重视。既然提高了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铁路部门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壮大信息人才队伍。适当地提高招聘和录用门槛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对铁路部门中的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结语
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整个的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关键,同时,交通运输一体化也将我国的铁路运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想要更好地适应这一现状,铁路运输部门就要不断促进我国当下的铁路运输发展。在理解交通运输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明确铁路运输在其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并发挥好铁路运输的优势,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各种各样的运输方式各有特点,想要实现一体化,就要增强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真正做到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伟铭.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12):00278.
[2]曹小辉.铁路在交通一体化运输中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5(44):239-239.
[3]李宏.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00(003):67.
[4]谢雨歆.简析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的策略[J].经济管理:全文版,00244.
中图分类号:F53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014-07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铁路运输业普遍面临经营绩效低下、负债累累的局面,为了提高铁路运输业经营绩效,实现扭亏为盈,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相应规制措施,实施了铁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经验都表明,引入竞争机制是铁路运输业打破垄断、提高经营绩效的根本出路。
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包括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其中,内部竞争是指铁路行业内部通过产权改革,明确竞争主体地位,形成铁路行业内部竞争主体间在客运、货运等方面竞争的格局;而外部竞争是指铁路与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关于内部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路改革模式。Hausman等应用可竞争市场理论分析铁路运输业的规制和反垄断问题,认为沉淀成本、非对称收益和不可逆转的投资等因素是铁路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的因素〔1〕;Cantos通过构建“网运分离”检验模型,对欧洲铁路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网运分离”模式能够理清铁路产业内部关系,降低铁路运营成本〔2〕;Preston、Mizutani等的研究也都表明“网运分离”模式能够降低铁路运营成本〔3~4〕。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我国铁路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的模式〔5~6〕;刘世锦结合我国铁路改革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应该采用“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模式〔7〕;蒋媛媛等利用Cantos构造的超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铁路“网运分离”模式进行了检验,得出客运和货运分离,以及客、货运与路网分离都可以提高我国铁路运营效率〔8〕。可见,对于内部竞争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集中在铁路改革模式的研究上,提出“网运分离”模式是确保铁路运输业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高铁路经营效率的铁路改革模式。
关于外部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铁路、公路和民航运输之间的竞争。Hall研究了公路客运对中短途客运的影响〔9〕;Clever等研究了日本高铁与民航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解释了日本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激烈程度高于欧洲的原因〔10〕;Jorritsma研究了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竞争的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欧洲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客流分流情况〔11〕。国内学者彭峥等从分析2008年航段数据入手,构建旅客出行效用函数,运用Logit模型研究了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关系〔12〕;张旭等在对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舒适性、安全性作为衡量指标,以运输距离为主变因子,运用Logit模型构建高铁与民航运输竞争模型〔13〕;郭庆等运用逐步回归法,通过分别构建铁路与公路竞争关系、铁路与民航竞争关系计量模型,得出公路与铁路、民航与铁路已经形成竞争关系,但竞争模式不同的结论〔14〕;何宇强等选取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和安全性构建广义费用函数,应用Logit模型构建客流分担率模型,预测了北京―太原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的客流分担率〔15〕;曾曦等在何宇强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广义费用函数存在的问题,选取安全度、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购票成功率和环境友好性构建效用函数,并预测了成都―重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客流分担率〔16〕。
既有研究表明,从分析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效用函数,再运用Logit模型分析铁路、公路和民航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的主流。但是,现有研究要么是单纯研究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关系,要么是以某一客运专线为例研究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这些研究都不能从宏观角度全面反映我国铁路、公路与民航的总体竞争关系。为此,本文将构建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模型,以我国29个省会城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样本,估计出模型参数,从宏观层面研究铁路、公路和民航三者之间的竞争态势。
二、铁路、公路和民航竞争模型构建
(一)旅客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现有研究来看,何宁强等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5〕;曾曦等选择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购票成功率、环境友好性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6〕;张旭等选择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舒适度、安全性和旅客偏好作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13〕。以上学者对于影响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表述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内涵却是相同的,都是从经济性、快速性、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6个方面来考虑的。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也认为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1.经济性(E)
经济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所花费的总费用较少,包括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机场所需乘坐交通工具的支出费用、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时间的价值等。本文主要使用旅客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价格作为经济性的考量指标。具体公式设定如下:
Ei=Ri×Di
式中,R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价率,D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里程。
2.快速性(F)
快速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包括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者机场所花费的时间和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
Fi=Divi+tip+tiw
式中,v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tip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机场的时间,tiw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
3.便利性(C)
便利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的便利程度,这取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运输频率和间隔水平。由于目前各类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城市公共交通,因此,本文认为便利性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水平以及铁路、公路检票时间或旅客停止换登机牌的时间,这与旅客的等候时间有关。便利性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Ci=til+tim
式中,til是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时间,tim为铁路、公路检票时间或停止换登机牌的时间。
4.舒适性(M)
舒适性是指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乘车或乘机的环境舒适和乘务员服务水平好。舒适性主要取决于乘客的主观感受,本文选择乘客平均占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间大小和乘务员服务水平作为舒适性的度量指标。
Mi=Li×Wi/Pi×SLi
式中,L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车身或机身长度,W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车身或客舱宽度,P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大载客量,SLi为i种交通运输方式乘务员服务水平。
5.安全性(S)
安全性是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的安全程度。这一指标表面上来看是影响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然而,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安全性都较高,除非在特殊的天气环境下,如冰雪自然灾害等情况,否则这一因素对旅客选择出行的影响不大。但本文仍将其纳入模型。
6.环保性(EP)
环保性是旅客选择某种交通运输方式出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随着国家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其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时也会逐渐考虑交通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铁路的环保性最强,其次是公路,最后是民航。
(二)旅客效用函数设定
我们采用广义费用值的计算方法设定旅客效用函数。广义费用值的计算方法有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由于其他因素都可以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而安全性和环保性无法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我们认为安全性和环保性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具有独立性,且与其他因素都取最优时旅客效用才能最优。因此,安全性和环保性与其他因素之间是乘法关系,其他因素间是加法关系。此外,旅客效用还受到旅客偏好的影响,我们用μi表示旅客偏好。旅客的效用函数为:
Ui=Si×EPi×(β0+β1Ei+β2Fi+β3Ci+β4Mi+μi)(1)
(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模型
Pi=eUi∑nj=1eUj(2)
式中,P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率;n为可以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种类数;Ui为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可见,旅客选择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率主要取决于旅客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三、效用函数参数估计
由前述可知,计算客流分担率必须计算旅客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中,确定参数β1、β2、β3和β4的值是计算旅客效用函数的关键。本文将选择2011年29个省会城市(由于南宁市的数据缺失,将其剔除)和6个副省级城市数据作为参数估计的样本,以估计效用函数的参数。
(一)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交通运输部网站和民航总局网站、百度地图和携程网。由于我国目前的客流量主要是通过大中城市中转,且铁路、公路与民航在大中城市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本文选取了2011年29个省会城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到北京①的客运线路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客流分担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铁路客流分担率=铁路相关车次满载时载客数城市铁路年客运量/365×城市铁路客运量城市客运量;
城市民航客流分担率=
民航相关航线满载时载客数城市民航年客运量/365×城市民航客运量城市客运量;
城市公路客流分担率=1-城市铁路客流分担率-城市民航客流分担率。
城市客运量是指城市铁路、民航和公路客运量之和,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年鉴》,铁路相关车次、民航相关航线满载时载客数主要来源于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百度百科。
铁路运价率(Ri)是线路平均价格与运营里程之间的比值。运行里程(Li)通过百度地图查阅起点城市到目的地城市的距离所得。乘坐公共交通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或机场的时间(tip)通过百度地图查阅从市中心到达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平均时间计算得到。等待乘车或乘机以及晚点所花费的时间(twi)我们采用何宇强等的研究获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平均候车时间〔15〕。交通运输方式本身的频率和间隔时间(til)使用24小时除以24小时内从出发地到北京所有铁路、公路车次或航线所得。车身或机身长度(Li)、车身或客舱宽度(Wi)、最大载客量(Pi)分别来源于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型号所具有的车身或机身长度、宽度和最大载客量③。交通运输方式乘务员服务水平(SLi)设定民航的服务水平为1,高铁的服务水平为0.85,动车的服务水平为0.75,普通列车的服务水平为0.45,列车整体服务水平为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所拥有的各类列车的服务水平的均值。安全性(Si)的取值我们采用李群仁等的研究,运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伤亡人数比例进行设定〔17〕。环保性的取值,我们依据曾曦等的研究设定〔16〕。表1为本文最终获取的部分变量值。
(一)实证分析
1.不同运营里程下,铁路、公路与民航运输的竞争态势
依据式(5)计算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旅客效用值,并利用Logit模型计算客流分担率,得到如图1所示的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态势。
图1不同运营里程下铁路、公路与民航的竞争态势
从图1可以看出,在短距离运输中,公路一直处于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0~1200公里的营运里程内,公路是占绝对优势的;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公路的竞争优势开始减弱,到2000公里左右时,大多数旅客就不会选择长途客车出行。这是因为公路的便捷性最强,能完全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在铁路和民航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公路仍然是我国旅客的主要出行方式。
在长程旅客运输中,民航处于竞争优势。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民航客流分担率在不断增加,且在运营里程大于1200公里时,竞争优势超过公路,大于1900公里时,竞争优势超过铁路。可见,虽然民航的价格较高,但伴随着民航价格浮动机制的完善,民航的价格也出现了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时间需求比较紧迫的旅客来说,长途旅行选择民航就是最佳选择。可见,在长程客运中,民航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对于铁路来说,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其竞争力不断加强,尤其是在长程旅客运输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由于我国铁路的票价低、运能大,早已是我国旅客主要的出行方式,伴随着高铁、动车组的开行,在缩短旅行时间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低价和大运量,铁路的竞争优势开始凸显。从实证结果也可以看出1900公里以下的运行里程,铁路与民航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于2000公里时,铁路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而与公路相比,在大于1200公里时,铁路的优势开始凸显。
2.铁路客运存在的问题
从实证结果虽然可以看出目前铁路客运市场处于良性发展中,在短程和长程旅客运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实证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短程旅客运输中,铁路市场份额较低。
在短程旅客运输中(0~500公里运营里程),铁路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0%。由于公路运输本身具有“门到门”的独特性,在短程旅客运输方面,公路运输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便捷性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门到门”的独特性是铁路不具有的,即使铁路增加投入,做到县县通铁路,也不可能即刻产生相应的经济回报,这是铁路运输的禀赋所决定的。
(2)在中程旅客运输中,铁路竞争力薄弱。
在中程旅客运输中(600~1200公里营运里程),目前,铁路的市场份额在20%~40%之间,而公路的市场份额则在40%~70%之间,而民航的市场份额仅在10%~30%之间。与公路相比,铁路的市场份额是比较小的。中程旅客运输中,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旅客选择公路是因为公路的发车频率高,买票相对容易,这些都促使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
(3)在长程旅客运输中,铁路市场有提升竞争力的空间。
在长程旅客运输中(1200公里运营里程以上),铁路的市场份额在40%~55%,公路的市场份额在0%~30%,民航的市场份额在30%~50%。相对于民航来说,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铁路的运行时间,大多数旅客只要旅行时间小于8小时,一般来讲都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因此,除了极少数旅客对时间有紧迫要求外,大多数旅客都会选择高铁出行,民航能够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比较小;相对而言,公路长程客运市场份额理应更少。然而,数据分析发现,在小于1500公里运营里程仍然有10%~30%的旅客选择公路作为出行方式,公路客运在长程客运市场的竞争中也成为铁路客运的强劲对手,可见,中长程旅客运输方面,尽管铁路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未能充分发挥。
五、对策建议
客运市场的服务对象是旅客,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市场调查,细分市场、关注旅客出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铁路运输服务。
1.短程旅客运输以质取胜
在短程旅客运输方面,存在高铁、动车组与公路之间的竞争,铁路运输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安全和环保的优势以争取客源,还可以通过强化乘务员培训、提升乘务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旅行服务来争取客源。特别是随着旅客对出行工具安全性、舒适性要求提高,短程铁路客运的优势很有可能进一步显现。我们从已经显露的高铁、动车组挤占普通列车运行的现象中,可以判断,在不久的将来,以高铁、动车组为主的现代铁路交通工具将与公路运输在短程旅客运输市场展开实质性的搏杀,以安全、舒适、快捷、环保为标志的现代运输品质是铁路客运能够获胜的杀手锏。
2.中、长程旅客运输以优取胜
二、铁路运输之于交通一体化定位
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铁路运输。而且,铁路运输还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主要是铁路运输独特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公路运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航空运输也逐渐显现出发展优势,这就使得铁路运输的核心地位有所动摇。虽然是这样,铁路运输仍然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占据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今后的铁路运输发展中,伴随着交通一体化的强烈发展势头,铁路运输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更为具体的定位:一是继续发挥中长距离运输的独特优势,承担起煤炭、金属等类似的大宗货物运输以及如谷物等一些其他的散装货物运输;二是紧随当前的快递发展潮流,承担快运行包运输,同时还承担中长距离的集装箱运输;三是承担客流运输;四是承担通勤运输,主要是围绕都市区与组团之间展开的。
三、交通运输一体化背景下强化铁路运输发展
(一)加强铁路运输枢纽建设
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此中转,旅客和货物在此换乘,对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就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而言,一般都只重视自身运转作业中心的建设,没有过多关注综合运输枢纽,在相应的规划和建设中显得力度不足,造成综合交通枢纽没有科学的设施布局,不能很好的衔接城市交通,客流及货物运转极为不便。因此,在今后的铁路运输发展中,有必要过多关注综合运输枢纽,做到合理布局:一是就铁路网而言,实现合理的枢纽布局;二是就交通衔接而言,做好科学布局,实现铁路枢纽和各个城市交通以及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更要在交通布局上做好全面性的规划,在整体上加强铁路运输枢纽建设。
(二)强化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
要想全面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强化信息化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就我国现阶段的铁路网络来看,已经能够实现铁路信息的共享,但也只是局限于铁路内部,当前的铁路运输网络并没有和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有效的网络连接。因此,在一体化交通的发展背景下,铁路运输有必要及时纠正这一不足,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将铁路信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一体化的网络,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的联网化共享。即便就现在的水平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也应该为将来的联网工作实施预备一定的接口。与此同时,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的信息管理能力,还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在财务及统计等方面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各个铁路部门之间加强信息的交流,及时进行财务清算。并且,还有必要向广大旅客和货主及时的公布运输服务信息,以便其查询。而且,为了更好的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有必要对旅客和货主的意见做好反馈,对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三)深化高速客运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交通增长数据来看,仅在1980年至2000年这20年间就实现了7.6%的客运量增长以及8.77%的旅客周转量增长,远远超出了年均速度下的货运增长。从这个数据就可以表明,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旅客运输的需求就在不断上升,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延续。由此,对于交通运输的质量和速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此发展背景下,深化高速客运体系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而且,从国内外的交通运输发展来看,旅客运输实现高速化,不仅仅能够提高客运能力,还有利于增加客流量,更是满足旅客要求、缩短旅客在途时间的重要手段。就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发展而言,客运高速化显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而且,自从推出了铁路提速服务,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所以,在这样良好的状态下,更要继续规划并建设高速客运体系,以便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
1.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但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铁路的华北平原部分,受限制较少,而京沪高铁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耕地,保护东部宝贵的土地资源,避免干扰,有利于安全运行。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山地首选公路,如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二十四道拐”公路被称为奇路。铁路造价更高,难度更大,如川藏铁路、成渝高铁、宜万铁路等。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条件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有如下方面:地跨我国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势高亢,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冻土;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向分布,山高水深;四川盆地周围山环水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崎岖,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铁路选线,工程难度较大。
2.水文条件。交通运输线路应尽可能避开沼泽湿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减少投资降低施工难度。路线的基本走向一般是以控制点体现的,过某河、越某岭、穿某林、避某点则属于路线局部控制点的选择。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因为所有的局部构成了全局。有的路线方案也可能因局部的严重病害(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不能绕避或受其他干扰影响而放弃。因此,我们应当立足路线全局,解决好局部问题,使基本走向与局部方案达到统一。
3.地质条件。地壳活跃地区,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等使交通建设难度加大,安全性差,故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过。
4.气候条件。湿润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地区要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要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南方雨水较多,铁路多避开洪水易发区,注意排水。西北地区铁路注意防风固沙,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保护包兰铁路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青藏铁路部分路段用以桥代路解决冻土问题,青藏铁路遇到的问题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多冻土,多高山、河谷,地形条件复杂。泛亚铁路(昆明―曼谷)遇到的施工难题是人口密集需搬迁大量居民,高温多雨地质复杂不易施工,地势起伏较大施工困难,路程较远成本较高。
二、开发自然资源是条件
开发资源需具备重要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资源的开发。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和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修建有多条铁路线路,像大秦铁路、神黄线、焦―兖―日线等运煤专线。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修建多条铁路。俄罗斯为开发东部亚洲部分丰富的资源并运往西部而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物资交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因历史上殖民统治的单一经济,为运输资源的需求而修建了从沿海伸向内陆的铁路。
三、社会经济发展是目的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修建铁路,铁路的修建促进了沿线及区域的经济发展。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的修建带来了重要影响:合理布局青藏地区的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青藏地区与祖国其他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尽快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南昆铁路的修建,在经济上有利于资源开发与物资输出,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致富的速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战略上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泛亚铁路(昆明―曼谷)的修建将促进我国云南省的边疆贸易发展,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支撑
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或时代,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科技条件是重要的保证。青藏铁路的以桥代路是使用先进技术解决冻土问题的方法之一,京沪高铁也有以桥代路。采用先进技术解决铁路运能不足,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机车使用大功率牵引动力和新型车辆,增加列车重量,加快行车速度。在信号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系统。高速铁路的发展志在必得。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成熟,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进军国外市场,在国际上将要赢得一片蓝天。上海的磁浮列车更是现代技术的创举。
五、生态环境须保护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能源品种,尤其是石油制品的消耗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同时对于石油进口量也急剧增加,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进口国。而交通运输的发在未人们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例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随着交通工具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硫化物以及氧化物,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为此研究不同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对应于提出、制定相关的环保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节能优势比对
(一)节能指标选取
根据相关预测,我国在2020年的进口石油将达到2.6亿吨,同时对外依存度也将提升到54%。而在所有的能源消耗部门中交通运输部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化燃料消耗部门之一。我国的交通运输在能源消费量中占据大约7.6%,而其中以石油的消费最多,达到了25%。并且燃油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均有很大的消耗,例如公路、民航、水运等。尽管我国在一步步推进电气化,但是电气化运输依然占据很小份额,大约90%的运输依然依靠燃油作为动力方式。鉴于此,文章将以石油作为对象,并且以完成全年货运量、客运量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能耗作为指标,从而对比不同交通方式的节能优势。
(二)节能指标公式及计算结果
进行节能计算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种是不同交通方式客运以及货运的能耗系数,另一种是是假设单一运输方式完成全年客运以及货运的总能耗。而能耗系数在实际使用中有进一步划分为客运能耗系数以及货运能耗系数,前者指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完成单位客运周转量消耗的能源数值,而货运能耗系数是指各种交通方式完成单位货运周转量所消耗的能源数值。
而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运/货运的总能耗就是将全年客运/货运的周转量乘以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运/货运能耗系数。下表1即经过以上计算所得到的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
表1 2007年不同运输方式能耗系数以及完成全年运输周转量的能耗
二、节能环保比较优势分析
(一)节能方面
能耗系数能够有力的反应不同交通凡是完成单位客运周转量所消耗的能耗数值。其中客运能耗系数方面,铁路、公路、民航以及水运的能耗系数分别为24.6千克/万人公里,77.64千克/万人公里,237.92千克/万人公里以及40千克/万人公里。由此可见,公路的能耗系数是铁路额的3。12倍,水运是铁路的1.6倍,民航是铁路的9.7倍;货运能耗系数中,铁路、公路、民航以及水运的能耗系数分别为24.6千克/万吨,776.3千克/万吨,3093.1千克/万吨以及31.5千克/万吨。从以上数据可见,其中公路能耗系数是铁路的31.5倍,民航是铁路的1125.7倍。而水运是铁路额的4.8倍。
假如将2007年的社会总运输量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完成,就可以计算得到不同交通方式的总能耗,其中客运方面:公路、铁路、民航以及水路的总能耗分别是1197万吨、397万吨、3677万吨以及864万吨。相比而言,公路较之铁路多消耗818万吨,水与比铁路多485万吨,而民航比铁路多消耗3298万吨;其中货运方面:公路、铁路、民航以及水路的总能耗分别是56219万吨、1781万吨、224500万吨以及8690万吨。同样经过对比可见,公路比铁路多消耗54438万吨、水运比铁路多6909万吨,而民航比铁路多消耗222719万吨。
(二)环保方面
在大气污染方面,从上面的对比发现,铁路所排放的污染物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在人均方面都比公路、民航以及水运要少,尤其是碳化物的排放仅为航空以及公路的1/60以及1/58,而氮氧化物的排放分别为公路与航空的1/12、以及1/5,硫化物排放是公路的2/5.此外在噪声方面投入的治理费用,铁路仅为公路以及航空的1/16与3/4。
三、环保方面比较优势
各种交通方式对于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污染物排放以及噪声污染,下面主要就以上两个指标进行比对。
(一)不同交通方式污染物排放
这里我们使用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指标分为每生产1000美元GDP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年人均排放量。污染物主要以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三种。从表2不难发现,每生产1000美元GDP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铁路的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指标分别为0.670、0.005以及0.10,而铁路的每年人均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指标分别为4.02、0.031以及0.53。经过比对发现,我国的公路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铁路的55倍、11.5倍以及2.3倍,而航空是铁路的58倍、4.96倍以及1倍。
表2 两项指标三种交通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二)各种交通方式的噪声污染比较
噪声污染主要以公路与航空作为严重,汽车行驶的噪声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而航空噪声主要集中在机场附近,强度达到100分贝以上。而铁路的噪声主要对沿线的居民有影响。从表3可见,在治理噪声方面,公路、铁路以及航空在客运付出的成本比大约为23.6:1:2.3,而货运治理噪声成本大约为10:1.7:1,总的外部成本为15.8:1:1.3.为此,铁路在噪声治理成本上较之其他运输方式有明显优势。
表3 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绝对值
四、结束语
基于节能指标选取以及公式计算得出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客运以及货运能耗系数、总能耗以及治理噪声的成本关系,从以上数据结果可见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存在巨大差别,从而为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技能降耗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数据级理论支持。
欧洲铁路公司与南方航空公司就双方商业战略合作展开会谈,并就整体战略合作框架达成共识,南航将成为欧铁大中华区最高级别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旅客手握一张空铁联运通票,就可以畅游整个欧洲。这种南航与欧铁之间的合作被称为称空铁联运,具体来说,空铁联运的服务,是指铁路设施直接衔接机场,旅客可以通过铁路便捷的进出机场,机场和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的铁路和飞行之间的联程服务。
1 国外空铁联运的概述
欧洲的高速铁路起步较早,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速铁路运输网络;而航空运输在欧洲是大部分旅客长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上世纪末开始,欧洲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借助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在飞机和高速铁路的联运方面开展了尝试。目前全球大约有120座机场建立了空铁联运的运输模式。
2 我国空铁联运实施优势分析
根据我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建成高速铁路1.6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要骨架及城际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具有通过能力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突出特点,如果形成网络,将发挥出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优势。
航空运输在舒适度、运输网络、营销、销售、服务等方面相对具有优势。在便捷性方面,航程超过1800公里,航空有明显优势,而在800-1800范围内,高铁优势更强一些。一般来说,高铁对于中短途的价格敏感型旅客吸引力较强,而航空对于中长途的商务型旅客则更具吸引力。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崛起,铁路正步入快速客运时代,高铁与航空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3 长三角地区空铁联运模式构建
长三角旅客空铁联运就是依托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各城市铁路车站为平台,以长三角地区来往上海两场旅客为对象,以为旅客提供全旅程一体化服务为最终目标的多样化联运服务模式。
3.1 长三角地区空铁联运模式构建背景分析
据调查发现,一般到浦东机场值机的长三角地区旅客,若要乘上午的航班,大多提前一天到达;如果是下午的航班,通常会在当天一大早就出发。使得原本该享受方便快捷空中旅行的旅客,却要为地面交通花费大半天或一天时间,降低了航空运输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因而,只有提供良好的空铁联运服务,才能为旅客提供一个更为便捷、可靠和经济的选择。
3.2 长三角地区空铁联运模式构建
空铁联运从本质上讲是将衔接机场的高速铁路作为机场的“支线航空”服务,旅客通过一张空铁联票,就可以在铁路与空中飞行之间进行有效衔接。
随着浦东机场交通中心、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上海机场的空铁联运都将有可能成为现实。机场集团可以结合上海机场的需要,高速铁路通至哪个城市或地区,就在哪里建城市航站楼,将机场的功能和服务延伸到他们的每一个车站所在的城市。高速铁路也可在设计时就考虑与航空运输的结合,在站位选择,站房布置及信息模式等方面充分考虑双方运输的需求,以满足双方运输的需要。
上海机场的旅客组成中,来自长三角的旅客已达近1/3,如果高铁车站能成为上海机场在长三角各大城市的联运航站楼,上海机场就将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枢纽机场”。这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海周边地区小机场的低效率重复投资和建设,也可为高速铁路吸引更多的客流。
参与“空铁联运”的火车站将提供个人安检之外的所有候机服务,打算到上海转机的旅客,可以在当地火车站就买好机票、办理登机牌甚至托运行李,然后“轻装”坐火车抵达上海虹桥枢纽换乘航班。
为此,每个参加联运的车站里还需配备值机柜台、行李安检、行李运输以及海关监管等相关设备。“相当于把每一个长三角的主要火车站都变成上海机场的候机楼,换句话说,也就等于让每个有火车站的长三角城市拥有自己的机场。”
4 长三角地区空铁联运实施对策分析
4.1 高速铁路的设计
作为空铁联运系统中最重要的高速铁路系统,在最初设计过程中就应注意空铁联运对高速铁路设计产生的影响。(1)基本工程方面。主要表现在高速铁路选线及站址选择两个主要因素。高速铁路在规划过程中因充分分析各种需求,综合考虑确定线路经过的主要区域,初步稳定线路走向。(2)站址的选择,站址的选择又分为两个大的种类,一种是大型的交通枢纽,另一种是沿线主要车站。大型交通枢纽是实现空铁联运最重要的地方,其包括铁路、城际、航空、地铁、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旅客将在这里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间的零距离换乘。要实现这种换乘,就需要统筹规划火车站、航站楼、地铁站、公交站、停车场等设施,使其融为一体。
4.2 运输方式选择
运输方式间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服务共享。高铁的售票系统应与民航机票系统整合,以实现空铁的代码共享和旅客的联程票务服务,一张票就可以完成一次旅程的若干次换乘。在第一次登机或上车时一并办理完本次旅程所需要的全部手续,以简化换乘手续,缩短换乘时间。
4.3 运输组织的安排
铁路和飞机的运输组织都十分复杂和繁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都需要做详细的组织计划,在今后的运营期间按此计划实施,很难根据需要调整,所以在安排运输组织方案时,应互相协调,制定一个完善的方案,使飞机和火车的换乘衔接合理,减少旅客换乘的等待时间。
4.4 专用设施建设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上海虹桥交通枢纽,通过将各种交通方式汇集在一处的优势,整合了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交通设施,从而为空铁联运方式的合作提供了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撑条件。
由空铁联运所带来的长期益处并不限于旅客方面,高速铁路依靠站点布设靠近城市,列车设施人性化,列车服务航空化等措施,可以很好的与支线飞机争夺客源。机场也借助可以连接高效、可靠的铁路运输网络,将客源地的覆盖范围扩大几倍。随着支线航线客源的流失,支线航班的减少,机场可以尽可能的释放出更多宝贵的起降时刻资源用于远程航班,提升远程航班的经营品质。高铁与航空业可以通过建立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形成空陆一体化的无缝隙连接,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谐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灿灿.法兰克福机场的空铁联运[J].交通与运输,2005(12):46-48.
[2]秦灿灿,刘武军.上海机场与磁浮、铁路开展联运的设想[J].综合运输,2006(5):31-32
[3]聂建波.“空铁联运”发展模式构建[J].硅谷,2013(12):4-5
中图分类号:U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239-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已无法解决我国交通供需矛盾。而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运输资源,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缓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紧张局面,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主要的客货流运输任务。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铁路运输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铁路运输能力依然比较紧张,仍然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与我国经济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度还较低,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从铁路运输需求和发展规模分析,我国铁路还必须要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从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今后要进一步加快铁路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综合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逐步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包含了综合运输的思想,而又远远地超越了综合运输的内涵。一个完善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运营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控制一体化;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它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延伸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便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通需求。
在对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信息进行统一规划、调配时,要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则必须尽可能准确且实时地掌握交通信息,否则是无的放矢。这就要求必须及时获取交通需求的信息及其变化,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要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修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措施来影响未来的交通需求,以便达到优化的目的。这种交通需求管理是统一的,包含了所有的交通方式。交通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优化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反馈、不断变化的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才能够实现统一的交通需求管理。
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主要具有如下优势:运输能力大,适合于大批量商品的中长途运输;单车运载量大,加上多类型的车辆,使它可以承运多种商品;车速较高,平均车速在多种运输方式中,仅次于航空运输;能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和更好地减轻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受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可以方便的实现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安全性,是“ 全天候”型运输方式;但铁路也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货物在途时间长,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通常需要其他运输方式进行配合等缺点。
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发展,其主导性作用有一定的弱化,但其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优势。未来铁路运输在一体化交通中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大宗低值货物和散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如煤炭、金属、矿石、谷物等;中长途高附加值集装箱运输及快运行包运输;大批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都市区与组团之间的通勤运输。铁路运输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对策。
运输枢纽是运输方式的结合部,车、船、飞机运转作业的操作场,旅客和货物换乘、换装和集散的中枢,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只注重自身运转作业场所建设,而对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枢纽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交通结合不好,客、货运转不方便、不通畅;甚至一边扩大枢纽建设规模,一边交通挤堵加剧,成为影响综合运输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铁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综合运输枢
纽中的布局,并结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实现布局合理化,运输过程“无缝化”。铁路运输枢纽布局合理性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上布局合理;二是在综合运输枢纽地区铁路枢纽与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应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特别是在对全国交通乃至国际交通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综合运输枢纽中的铁路枢纽,应该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
优化运输结构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以适应市场对运输数量、质量和品种不断提高和增多的需求。对铁路而言,要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客货专用铁路,提高电气化铁路和复线铁路比重,充分发挥其在中长途旅客运输、大宗长途货运中的优势。铁路加快发展电力牵引,不仅在完成的运量上,而且在线路里程上,电力牵引都应不断增大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
大超过货运年均增长速度,充分显示了旅客运输的旺盛需求。预测今后这一发展趋势还将保持下去,并对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快发展高速旅客运输正是时不我待的大事。国内外实践证明,旅客运输高速化,既是增强客运能力、增加运输线路客流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省旅客在途时间的根本举措。我国客运高速化发展势头很好,铁路实施提速战略成效显著。在此情况下,应该统筹加快高速客运设施建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由提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连接各大中城市的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系统。
现代物流是新世纪运输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和经营方式发展的高级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应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束缚,调整经营战略,加强物流管理,完善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技术,形成物流系
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充分发挥铁路遍布全国的网络和节点优势,建立现代物流中心,使其从传统单一的运输装卸作业转到以货场为中心的运送、装卸、包装、仓储、保管和库存管理等综合物流,并且对物流运输实行功能系统化、组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最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60-01
郑州素有大交通枢纽之称,也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近现代郑州崛起过程中,交通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我国将建成“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格局,而位于“一横一纵”交叉点上的郑州,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高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运行速度快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目前我国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
(二)输送能力大
输送能力大是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优势之一。目前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的要求。日本各站都停的“回声”号3列,每天通过的列车达283列,每列车可载客1200~1300人,年均输送旅客达1.2亿人次,东海道新干线目前每天旅客发送人数是开通之初的6倍多。
(三)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然而飞机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在浓雾、暴雨和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则必须关闭停运。
正点率高也是高速铁路深受旅客欢迎的原因之一。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如日本规定到发超过1分钟就算晚点,晚点超过2小时就要退还旅客的加快费。
(四)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属于低碳经济
目前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在世界范围内,低碳交通成为一种趋势。与一般铁路相比, 高速铁路在保护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是以电力作为动力, 行驶过程中无废气排出,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是一种清洁绿色的交通工具。而且它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从而减少石油能源损耗。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
(五)安全性好且舒适方便
高速铁路具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又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大部分国家高速铁路没有发生过重大行车事故。这是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所罕见的。与此成对比的是,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公路交通伤亡事故每年约死亡25万~30万人;1994年全球民用航空交通中有47架飞机坠毁,1385人丧生,死亡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5%,比过去10年的平均数高出20%。
为方便旅客乘车,高速列车运行规律化,站台按车次固定化,而且高铁列车运行非常平稳、隔音效果好、车内空间较大、设施齐全、座席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旅客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享受高品质的旅行服务,乘坐高速列车旅行几乎无不便之感,无异于愉快的享受。
二、郑州发展高铁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一)郑州在全国交通枢纽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河南铁路交通位于全国路网中心,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铁路已形成“三纵五横”的铁路网络。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郑州又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专线“十字”枢纽。交通是经济之母,铁路是交通之母。对于一省而言,发展经济需要以发展高铁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郑州在全国客运中承担着繁重任务
郑州火车站是全国客运站之一。据大河报报道:郑州火车站春运时间延迟到3月10日24时结束。其发送旅客12.37万人,刷新了郑州火车站单日发送旅客历史新纪录。
除了火车站,郑州枢纽的其它客货运量和列车编组的作业量也很大。如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如今的郑州北站,年日均办理车数超过26000辆,超过车站原24000辆的设计能力,相当于建站初期的近5倍,是名副其实的巨型“物流中转站”。
在资源、环境、人口、土地等众多约束条件下,建设结构协调、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根本的举措是大力发展大能力、大众化铁路快速客运系统。
(三)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生态恶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运输业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铁路是最节能、最节地、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从土地占用看,高速铁路与4车道高速公路相比,占地仅为高速公路的1/2,完成单位运输量占地仅为1/10。从环境保护看,由于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且可以大量使用电能,其产生的污染与公路民航相比微乎其微。国际高速铁路建设经验表明,高速铁路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薛战军.展望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战略意义.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2]姜志武.高速铁路发展概况.科技信息,2007(3).
1.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站点综合开发概念引入到对高铁车站的建设中。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交通方式的出现,使得更加广泛的城市地理边缘与经济市场整合在一起,克服了城市与区域经济交往的地理限制,满足了生产体系所需要的以速度和供应为前提的产业需求,实现了产业向高可达性的地区转移;高铁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促进了商贸业、生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因此,高铁的建设带来了城市的扩张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高铁车站综合开发成为高铁经济的重中之重。
2相关概念解析
(1)综合开发的内涵
所谓站点综合开发(Statj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简称SID)即是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对车站(或车站基地)建筑设施与地区商业、办公、居住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多种物业进行复合形式的一体化开发。SID注重功能开发的综合效益,通过规划控制与城市设计的手段,以水平和垂直交通组织将多种复合功能联系成一体:SID强调土地与空间的集约利用,强调优化站点资源配置,以此推动城市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此增强土地利用高效与升值。
(2)TOD理论模式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作为一种源自城市规划的城市经营方式,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广为采用。所谓TOD,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是来自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熟”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TOD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政府行动领先于市场需求,只要判断准确、运作得当,对城市边缘的“生地”进行TOD的先期投入,其成功的可能性和回报率要远远超过现有建成区内的“熟地”。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概念,我国地铁沿线站点物业开发应用的比较广泛。
(3) ROD理论模式
ROD(Rail Oriented DevelOament)模式:以高铁枢纽及与之发生关联的城市交通枢纽带动城市边缘地区的高密度开发模式。ROD模式同样强调在区域层面上组织紧凑的、有公交系统支撑的城镇发展模式,在枢纽站点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混合性质的用地,并提供多种价格、密度的居住类型和多元的商业模式,可以引导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节约土地和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高铁站在城市中的位置,高铁枢纽站可以分为城市中心区型、城市近郊型、城市远郊型三种,而近郊高铁客运枢纽站一般设在城市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连接部位,是我国当前高铁站开发的主要模式,而ROD模式正是强调通过对高铁交通枢纽的开发从而来促进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所以说ROD模式在我国高铁枢纽站开发方面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高铁站ROD模式综合开发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铁路建设运营资源优势,打造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铁路综合开发模式,将因铁路建设带来的沿线土地及物业升值部分反哺铁路企业作为建设运营资金的补充,实现外部效益的部分内部化,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一下原则:
(1)更新理念,科学发展
新建铁路综合开发模式,并非单纯将铁路设施和房地产物业放在一起,更不是简单的以房地产补贴铁路的做法。是一套理顺铁路建设、运输和土地开发相互关系的制度,通过在场站上盖及周边集中发展房地产物业,创造资本收益补贴铁路发展成本,并提供人流聚集,为铁路运营、城市发展和社会整体创造最大效益。因此,铁路建设项目综合开发需要铁路企业将铁路建造、运营与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资本运作、商业经营等运用市场手段有机整合,各部门通力合作推进,指导掌控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整个流程。确保规划开发方案的实施,才能获取好效益。
(2)科学决策,效益为先
新建铁路项目综合开发是围绕铁路建设项目而进行的,铁路建设项目是综合开发的前提和依托,因此,综合开发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和投融资运作,应与项目工程预可研、可研及初步设计同步开展。在前期策划阶段对开发工作的整体定位、目标、商业风险、实现途径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实施综合开发奠定基础.新建铁路综合开发核心是围绕铁路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综合开发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效益理念要贯穿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地块选取、业态选择、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合作方式等每一个方面都要贯彻效益理念。对项目评估和决策,实行经济效益一票否决制。
(3)市场化运作,实现共赢
综合开发涉及资本运作、房产开发等高风险行业,需要利用铁路资源优势,搭建运作平台,借鉴先进经验,规范进行操作,利用市场化运作来分散、化解商业开发风险,确保获得好收益。综合开发要借力现有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积极性,探索当前用地管理制度下低(合理)成本获取土地的方式,实现地方政府、铁路企业、开发(建筑)商等多方共赢,实现协同综合效应。
(4)发挥优势,通力合作
铁路用地综合开发工作涉及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项目业主、地方政府、设计单位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铁路总公司要发挥其协调国家层面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协调内部管理和资金筹措等优势,统筹策划全路用地综合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制定、项目审批、基础配套、税费减免、协调地方关系等优势,保障铁路用地综合开发所需的外部条件;项目业主(或铁路局)要组织得力人才,做好综合开发方案的策划、设计、实施,发挥优势,争取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受托设计单位要充分考虑车站综合开发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一流的设计精品。
4.结束语
新建铁路综合开发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铁路建设与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密切相关,综合开发的研究要与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步展开,并相互影响,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中要充分考虑铁路用地综合开发因素,在保证满足铁路项目运输功能的前提下,争取整体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军;敬东;苏海龙.新时期上海交通体系变革与城镇体系优化的互动性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3期
[2]李胜全;高铁时代大型铁路枢纽的发展模式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通过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必须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