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5:27: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学的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偏西方经济理论,轻中国特色理论
市场经济起源西方,并在西方国家经历几百年的实践。确实,经济学中许多理论都从西方引入,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以外国教材为主,优点是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样,文中穿插有较多的案例分析,但不足之处是,其中的许多事例是外国的,对中国学生来说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很难产生共鸣。国内教材则良莠不齐,大多是盲目照搬国外的事例和数据,而没有把经济学原理做本土化处理,中国特色理论不明显。
2.2偏理论讲授,轻现实接轨
教学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经济学教学也是如此。经济学理论虽然理论性较强,相应的公式原理较多,但绝不是条条框框,而应是一种实践科学。目前,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选择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出发,然后围绕这些概念、原理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证明,较少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而对原理的形成过程、具体运用等不甚了解,无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2.3偏考试成绩,轻实际问题解答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中被广泛运用。而在高校中,考核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中,又以期末考试最关键。众所周知,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情况。在考试形式上,重闭卷笔试、轻其他形式,不考虑经济学课程性质、特点,对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无法评估,也使考核内容与实际能力严重脱节。
3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3.1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的科学,很多理论与规律为经济实践所证明与运用。但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这里面,与西方的市场体系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中国经济特色,也有体系不健全和完善方面,有缘对现有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改造完善。这些都需要在经济学教学中.关注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性,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不断总结探索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创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
3.2树立全面成才的经济学教学方向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经济学教学中主要是要培养全面成才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人才。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顺应时代需求与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迫在眉睫。经济学教学中力戒教授空洞的、过时的经济知识,应主动关心市场变化,关注市场动向,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敢于展示自己,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大胆质疑,具备敢于想象、创新以及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是一个人与经济主体在市场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在经济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诚信理念和公平意识的培养。诚信理念就是在市场中,对自己承诺的都必须要严格地兑现,如包括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产品质量承诺、服务承诺内部员工工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基金交纳等方面的承诺,等等。不能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而获得利益,而应以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服务,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获得利益。
(3)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行为都应以法律为基础,只有置于法律的监督下才能长盛不衰。在经济教学中要求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如不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不随意承诺却不兑现;不编造假帐,诱使投资者上当,要如实地告诉客户产品的效用及性能,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如实地告诉投资者自己企业的真实情况.由投资者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和投资行为;如实兑现自己的承诺。等等。
3.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经济学教学方式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体系,它应经济需要而产生,也应经济问题圆满解决而光大。因而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①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用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实、身边的实例来阐述经济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②加大案例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精选案例,使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变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角色互换,师生联动,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立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经济学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体市场化的探索与实践也形式多样。在种种改革和实践当中,活动营销无疑是媒体市场化行为的典型举措。如: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同一首歌・走进系列;湖南卫视主办的金鹰电视艺术节、超级女生;旅游卫视主办的“打的到伦敦”、“打的到埃及”跨国旅行活动;深圳电视台甚至把2004年定位为“活动营销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当前中国电视媒体已进入了活动营销的时代。
活动营销的英文原为Event Marketing,中文翻译为事件营销或活动营销,指企业整合自身的资源,通过借用社会关注焦点,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或事件,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和消费者的参与,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以及销售产品的目的。 其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营销的观念也由原来的以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观念为主转变为以市场-社会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为主,主张将企业利润、消费需求与社会福利三者统一起来。活动营销一是其关注社会热点,策划公众活动,从而给公众提品物质收益、经济收益之外的社会效益和精神收益;二是大众媒体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产品和品牌宣传的互动渠道和调查反馈机会。通过活动营销,企业不但实现了产品销售目的,而且提高了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有效的将企业利润、消费需求和社会福利三者有效的统一起来,从而使活动营销成为现代企业主流的营销方式。
对于媒体活动营销的定义,笔者认为:媒体活动营销是指媒体根据企业和受众的需求,凭借其渠道优势和传播优势,举办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满足公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与媒体产品销售,提升企业与媒体品牌价值。
本文以电视媒体活动营销为例对此进行基本的经济学分析:
一、供给需求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是供给一需求模型,提供需求的买方和提供供给的卖方是构成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而需求从本质上来讲是受预算约束的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是市场形成的原动力。
首先,在现代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海量广告面前,企业表现出以下需求:一是企业有不断降低营销成本,更直接的到达目标受众的需求;二是企业有摆脱单纯广告营销所造成的疲劳效应,寻求更具备影响力的营销方式的需求:三是企业比以前更需要大众媒体的支持和评价,寻求与大众媒体更健康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广告买卖关系的需求。
其次,随着电视产业的改革深入,利润在电视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视媒体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驱动之下,面对行业内竞争与盈利目标也具有突破媒体节目同质化的桎梏,在独家新闻成为传说的情况下通过“独家活动”实现差异化战略,扩大影响力,提高收视率的需求。也具有通过举办活动带来的经济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减少活动成本的需求。
从需求方我们可以发现,企业需要更经济、更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宣传方式,虽然可以通过自己主办活动实现,但是如果无法吸引大众媒体的参与,效果将微乎其微,因此企业的这种被动位置使得活动营销的风险较大,性价比不高。受众需要更节约、更大信息量的信息获得方式,虽然可以通过人际传播方式或广告传播获得,但是受经验信息的局限性、个人偏好的差异性、商家盈利本质等因素影响,使得其决策依据具有巨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我们看到企业受盈利本质的制约缺乏公信力,受众由于个人偏好和资本限制缺乏影响力,而这两者恰恰是媒体的长处,因此媒体所具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唯一合格的供给方。例如:在美国企业投放在电视上的广告只占其营销费用11%-12%,但是在活动营销方面的投放占到了42%左右,即其在活动营销方面的投入是电视广告投入的3.8倍左右。
二、成本一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提高收益和降低成本两种方式来实现。对现代企业来讲,交易成本中的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成为比较重要的成本,广告费用就是其具体体现。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依靠大众媒体来降低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然而,随着媒体增多,信息过载,使得企业单纯的广告策略的成本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例如:乐百氏公司的纯净水广告一27层净化,简单、易记,开门见山地传达了产品的独特卖点,是全国红棉杯广告大赛金奖作品,堪称中国理性广告诉求的经典之作。事实上,就是这条普遍被看好的广告,乐百氏在1997年5―7月仅仅3个月内在上海地区花了560万元高额投入电视广告,立即进行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7.2%的人在不提示的情况下能回忆起“27层净化”。可见单纯运用重金打造广告的模式在当今媒体信息过载的时代已经收效甚微,所以运用传播理论,举办吸引媒体和受众的活动来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有效的办法。企业之所以选择活动营销,是根据现在大众媒体频道增多,观众兴趣分化,广告有效影响力降低,覆盖成本增大的形势进行的有效调整。在现代媒体由原来的搜寻信息、信息功能向整合信息、选择信息的功能扩展与转化过程中,通过具有特定主题的活动来实现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可以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利用信息的有效性大大增强。
对于媒体生产信息来讲,信息生产成本是信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材料,消耗的物质材料,投入的劳动量及信息流通费用构成。那么通过活动的费用赞助和实物赞助可以大大降低媒体生产成本,甚至通过准确定位可以实现除人力资源外的“零成本”。至于收益首先活动可以提升广告收买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得企业广告费用投放集中,对于活动产生的冠名权、套播权等稀缺资源形成竞争,产生超额利润;通过现代通信手段满足受众沟通需求,从而获得互动收入;而且可以扩大产品线,形成产业链,获得衍生收入;还有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成为产业变革的催化剂,实现额外收入。
三、盈利方式分析
信息产品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电视产品的盈利模式必然是一个间接模式,公共电视无法对所提供的新闻和娱乐节目直接收费,但是其集聚的受众的注意力以及潜在的消费力,可以使得企业和广告商来购买,从而获得利润,这也构成了媒体的特殊盈利模式。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这种被动性和间接性使得媒体过分依赖广告所带来的利润,利润来源局限于媒体的资源之内;电视媒体不
同时段经济价值的不平衡使得利润大部分来自于主要频道黄金时段的“单点盈利”,导致频道资源的大量闲置、开发不充分;而且随着网络全天候新闻和即时RSS新闻的分流,使得未来电视媒体频道价值面临危机。
电视活动营销的直接性、互动性和目标性不但可以提高媒体内部资源的开发程度,实现体内增值,而且可以突破媒体资源限制实现体外增值,从而提升媒体的盈利水平。
首先我们通过分析可知,电视运营的黄金时间之所以存在,其本质是传统社会中长期形成人们生理因素和生活节奏所决定的;之所以珍贵,是隐藏在时间后的公众注意力所可能带来的购买力使得其具有了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认为,黄金时段虽然已形成共识,但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文化认知、消费倾向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着,所以在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节奏多样化,消费倾向多层化的今天,通过人为的方式在具有宏观集中的黄金时间之外创造出微观集中的白银时间是可行的。面向特定受众、具有特殊价值的主题活动正是迅速形成这种白银时间的有效手段,通过活动定位不同生活习惯、收视偏好的目标受众、开展具有“互动性、竞争性、激励性”的主题活动,用互动参与、成功期望和物质、精神激励提升垃圾时间的含金量来实现集中增值,实现点增值。而且活动的展开本身是一个过程,其不但提供点上的价值集中,而且提供线上的收视集中,其持续进行的赛程、评选过程不断制造动态新闻与焦点事件,从而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形成固定的收视约定与进程关注,从而为稳定的收视群和盈利收入提供保障,实现线增值。例如超级女生从4月22日开始的长沙赛区海选,到最后9月29日总决赛,持续5个月之久,再加上前期的宣传推广和后期的总结回顾,长达半年之多,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持续120天,两极之旅持续240天。况且通过优秀的活动节目,清晰的受众还可以提升黄金时段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对同时段不同媒体的节目的有效竞争。那么湖南卫视的实践就表明了这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的收视率远远超过了央视的同类节目,收视率也超过同时段节目,该节目的广告价格一度也达到了15秒11.5万元,超过了央视的最高纪录。
其次活动可以突破频道资源限制实现体外增值。通过活动所需要的城市、路线、场所、设备、服饰、食品、通讯器材等等都可成为媒体可资经营的资源,通过选择提供商的途径获得赞助收入、置入性广告有效降低媒体活动成本,实现体外增值,这是最基本的突破方式。而且恰当选择的活动地点可实现企业和媒体面对特定城市或地区的营销战略,把’频道收视’延伸到户外,媒体和企业的品牌直接面对现场观众和沿途观众,从而提高收视范围和认知程度、突破卫视落地限制,吸引当地企业的广告资源,从战略上获得体外增值。况且对于上市媒体和企业来讲,通过活动产生的效益可以使得媒体的股票产生升值,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四、品牌分析
现代媒体广告已经进入“品牌营销”时代。“现代企业购买的不仅仅广告时段本身,而更多是其所依附的节目和媒体品牌,因为由节目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汇聚而成的媒体整体品牌,能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品牌有表明商品质量的功能,消费者经常希望通过商标寻找商品的稳定质量,认为贴有同样商标的相同商品的价值和质量的信用担保。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认为:“知名媒体和知名品牌之间存在一种交互传播的关系,凤凰在宣传知名品牌的同时,知名品牌也在宣传凤凰。”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与媒体活动品牌的关联,从而使得受众从对媒体活动的形成的固有印象延伸到企业品牌,对媒体活动所倡导的精神认同延伸到企业文化的欣赏,对媒体活动质量的信任延伸到企业的产品信任,从而促进对企业品牌乃至企业产品的认同和信任。而且一次次的赞助活动不断给仅仅具有商品标志意味的企业品牌赋予实体内容和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直观理解和认同。比如在凤凰卫视主办历次驾车旅行活动中,其使用越野车辆的品牌向来是观众注意的重点。因为普通受众在观看中间就会意识到,这种活动历时数百天,跨越几万里,各种类型气候、各国路况对车辆本身质量就是巨大的考验,况且很多是无人区和局势紧张地区,那么车辆质量对于人员的安全和节目的顺利播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凤凰的选择肯定是慎之又慎,观众由于对凤凰卫视判断和选择的信任延伸到企业,从而不但凤凰使用的“开拓者”越野车销售量大增,甚至夸张到其后备厢所携带的塑料油桶都成为众多汽车爱好者追捧购买的对象。
对于媒体来讲,通过活动亦可给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提供内容支持和内涵赋予,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从而提升广告客户的投资价值。活动赞助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在受众中的既有印象也会传递给媒体品牌,而且活动品牌是媒体多品牌战略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针对不同受众、不同行业的主题活动不但使得活动成为行业标准建立和公正评判的依据,而且为媒体突破品牌受自身性质的限制,介入相应行、实现多元化经营提供基础。
五、风险分析
任何市场行为都在获取价值的同时存在风险,媒体活动营销也不例外。传统的媒体盈利模式在现代媒体的扩张与市场化的步伐的压力下,对广告的依赖性,尤其是特定行业的依赖性增大,从而带来盈利性风险的加大。然而媒体通过活动,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将企业原本分散于各个媒体的广告资金投放集中化,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盈利的稳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媒体的成本,避免了恶性竞争。采取这种方式,媒体仅仅通过几个合作企业的长期合同就可以维持盈利,从而降低广告受行业兴衰和政策调节的风险,而且活动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增值也会降低对于单纯广告盈利的依靠,从而降低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媒体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相对于普通产品而言具有的巨大的外部效应,其产生的外部成本或收益遍及所有社会成员。成功的媒体活动营销可以产生正向外部效应,带来外部收益。而如果活动营销选择的合作企业如果出现经济问题或对社会危害的行为,那么对于具有关联性的媒体会产生公信力和品牌的危害,或者媒体由于过分注重盈利丧失媒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从而成为媒体的外部成本。媒体活动的这种外部经济性是影响媒体活动风险的特殊因素,其既可以增强媒体风险,也可以降低媒体风险。所以在此媒体在举办活动时要认真考虑这种外部性经济的存在,要以公信力为中心,将盈利原则和社会公正有效界定,与企业和受众有效合作、沟通,将媒体活动的风险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中国电视媒体活动营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需求、受众需求和媒体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有效降低企业宣传成本、受众信息成本和媒体制作成本,提高企业、受众和媒体三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媒体面对市场化、产业化盈利方式的转化与扩展,实现与企业的品牌融合和渠道融合,有效控制盈利风险和外部成本的重要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王 琳(1978-)男,汉族,山西长子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4级硕士生
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中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 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 笔者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感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应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沟通,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在教学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合理设置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其他先修课程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对该课程设置合理的课时数。在普通高等院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都知道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一系列的先修课程作为知识储备,如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论、经济统计、线性代数等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对必要的先修课程还未学习,或者将某些先修课程和计量经济学在同学期同时开设:如笔者所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同学期同时开设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很难进行;二是课时数安排不够合理: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许多课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从而压缩了一些重要课程的学时数。例如,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即软件使用的学习,总共安排48个学时,有的高校甚至只有32个学时,使得教师难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合理的课时安排应该是72学时。在授课学期上,一般来说,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好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对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专业可以提前到大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先行知识。
二、注重应用,优化教学内容
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大多数教材都偏重于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介绍和推导, 整本书都是繁琐复杂的数学公式, 初学者往往是文科出身,本身数学功底不扎实,导致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困难;同时,在教科书中,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内容太少, 不少学生感觉学完计量经济学不知怎么用, 也不知道用到哪?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本科生的教材的内容应该组织一批专家重新进行修订和整合,并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优化:1. 突出理论与实践兼顾,优化原先的知识结构体系,多引入实际问题中的经典案例, 教材要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2. 课程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引入当前有关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教材要配备适当的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现在很多教材倒是有些练习题, 但有参考答案的却很少。
三、注重软件使用,组织课堂案例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除了要有充足的理论课时讲解之外,还必须通过上机实验,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 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系统的做好理论知识的回顾、基本操作的讲解、实验案例的设计分解、现场操作指导和巡视等各项工作。没有软件讲解的案例讨论,往往是学生对课程的性质产生误解, 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 继而产生害怕情绪, 对学习失去兴趣。笔者在实验课程的讲解指导过程中,通常先给学生讲解并演示了软件EVIEWS的具体操作,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案例, 由学生自由组队,在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搜集资料、建立模型、书写报告, 然后课堂上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最后老师点评。通过这种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运用软件和设计案例,逐步自发地对现实一些经济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们经常会有意识地尝试用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这些问题。从笔者亲身实践看, 案例教学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当然, 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富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的组织、安排和实施。笔者相信, 案例教学只要组织的适当, 一定会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 建议大家广泛采用。
四、积极探索,改革评价制度
对于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许多学校往往采取期末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总体来讲弊大于利。导致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死记硬背公式,不理解各种分析工具的适用范围,也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导致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解决一些前人未解决过的问题,而光靠死记硬背公式,不知所以然,是无法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尤为重要。计量经济学的考核,应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平时上机实验成绩、课程论文的成绩,以及各种开放性的研究报告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687-04
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于2007年上学期,在2003级中医专业班开设了首届《经典与临床》方向班,经过一学期教与学,同学们撰下了学习心得,读来令人感动,让人思考。现撷其点滴,书列于次,供诸分享。
1心语集粹
1.1评学
1.1.1学经典“分科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了经典与临床。重拾经典,再次聆听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的阐释,仿佛就在一秒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选择经典的原因,最早源于对中医内科学的失望,每个疾病的病因都罗列了一大堆,各个病症的临床表现也讲了一大堆,基本上按中医基础理论,该出现的症状全齐了,使我们不知从何下手;加上见习时所见基层医院中医中药只是辅助治疗,一度对中医失去信心……。重读伤寒,认识依然肤浅,对条文的掌握依然单薄,总算在老师教导下,重拾学好中医的信心,有经典门径可依,总算走出迷茫。”
“中医最宝贵的东西在于‘古’而不在于‘新’。其生命力最大的体现在于临床,在于疗效。案例教学对于我们这些寻找入门途径的人是很好的方法。从一句句条文到一个个案例,再从一个个案例回想那一句句条文,不由得让人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对条文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吃透,更要消化为自身‘营养’,而最基础的是对条文的背诵,不熟焉以融会贯通。”
“学习《伤寒论》及其他经典著作都要真正用心去学,去体会和领悟,并及时记录所学之心得,这样才能学有所感,学以致用……”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古老,历史怎么悠久,而在于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每一次见习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撞击,思想的升华,总能一点一点地增加对经典对经方对中医以及对自己的信念。”
“重温《伤寒》后,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对中医学有了进一步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是让我更加坚信中医的疗效,立志要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铁杆中医;二是感觉学习《伤寒》有了较以前好一点的方法;中医的诊疗思维有了一点提高。少了一些大二初学《伤寒》时的苦涩,多了一分领悟和乐趣。
“经过3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现在见到病人不会再有‘没什么想法’的感觉,至少会开口问病史,运用四诊去收集资料,思考应该怎样入手,辨证如何,方药又如何。虽然漏洞很多,但均经过自己的思考,有时从失误中获得的更多。”
“这次重读经典,感觉非同一般,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真正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伤寒论》医案的学习,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经典、经方的奥妙之处。”
“这次对《伤寒论》医案的学习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使我们对《伤寒论》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近似沙场实战。”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介绍了辨证的‘常法’,而经典医著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变法’。 ”
“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是初学者间接学习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捷径,而临床带教的模式更是我们直接感受、学习老师治伤寒、用伤寒的最好方式。”
1.1.2悟经典“学中医光靠背书是不行的,要学好中医,我们必须培养中医的思维,用中医思维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这样我们的才能在中医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于桂枝汤,桂枝汤古今名医对其推崇备至。本人自学习《伤寒论》后,每用来自治感冒之症,一觉身微热,稍恶风,鼻塞明显即用之,每用一到两剂即可。值得指出的是,因不便之故并不啜粥,故服后并无汗出。又本人认为桂枝汤有调和肝脾之用。察其方,桂枝、白芍调肝,生姜、甘草、大枣健脾,其功用十分明显。桂枝能入肝经,《中药学》教材并未提及。但桂枝功能活血通络,而肝主藏血。刘渡舟教授曾言经方大家陈慎吾先生每用桂枝以代逍遥散中之薄荷,谓其疏肝效佳。又桂枝功能平冲降逆,如桂枝加桂汤证。冲气之上逆,每由肝气上冲所至,近贤张锡纯先生于《医学衷中参要录》中阐述甚明。则桂枝能入肝经,似亦不足为奇。刘渡舟教授治一痢疾病人,辨为肝脾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数剂而已,可为例证。又由来治伤寒学者,必以桂芍之比例为1∶1方为桂枝汤,本人不这样认为。仲景于太阴病篇中明示: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是此等脾虚之人,若患桂枝汤证,用桂枝汤亦当减芍药之量矣。”
“运用六经辨治肾病以及其他科疾病是十分可行的,如心血管疾病等,在伤寒中完全能找到其有效方法,但前提是掌握好伤寒精髓。通过对伤寒论深入学习以及读了《人体实用使用手册》,一些养生书,我渐渐悟出教授们为什么用简单几个方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床病,并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我也渐渐感受到上工治人,下工治病的深刻道理。”
“……开始我想来想去想不通为什么前医用‘桂枝汤加黄芪’不能治愈,而先用‘桂枝汤’后再加黄芪就可以治好呢?于是去问了老师。老师说这就是攻与补的问题了,邪气仍在而正气不虚,过早补益则徒碍其邪,闭门留寇。老师这样一说才让我恍然大悟,就一味药之差,效果截然不同,学中医真不能不处处细心啊!”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很贴近临床,都是老师多年来学伤寒、用伤寒的经验之谈,是在不断地从理论到临床再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这样的内容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有趣得多,深刻得多!我们听起来不仅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真恨不得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比如老师在讲解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时结合她自己的临床经验讲到:但凡脾胃虚弱之人,用白芍一定要慎重,切记不能用量过大,否则会导致病人腹泻。接着又更深入地谈到:肝郁脾虚之人,一定要分清主次,若以脾虚便溏为主的,不可疏肝太过,因为疏泄太过会使脾气虚弱之人腹泻更甚!在见习中,我发现老师但凡见到脾虚便溏之人用白芍都减其量,遇到肝郁脾虚而以脾虚为主的患者均减少疏肝药的用量。如在门诊中见到一位肝硬化患者:面色黧黑,双胁胀满不适,心情抑郁,纳呆,乏力,便溏,脉弦而无力。辨为肝郁脾虚,脾虚较甚,师用柴芍六君汤,而柴胡、芍药的量均减为6克!试想,若不是经老师指点,我们还要在临床上自己摸索多少年才能很好的理解280条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呢?要经过多少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并应用白芍这味药啊?这正是师者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也!
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白芍,在临床上亲眼目睹老师应用白芍,我对‘白芍是一味补药吗?临床上该如何应用好白芍’产生了兴趣,于是便自己查找资料:《神农本草经》曰:‘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纲目》谓其‘止下痢腹痛后重’,为治痢之要药。?很显然,芍药是一味以攻邪气为主的药,兼能扶正益气。这样,对《伤寒论》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就好理解了,此处的“下利”是少阳之热盛,胆热迫于肠道,是以邪气实为主而非脾胃虚弱引起的下利,故用芍药。再观后世在黄芩汤的基础上化裁出来的治疗湿热痢的常用方-芍药汤,更是重用芍药为君,后人的解释是:芍药在方中起‘安中止痛,敛阴养血’的作用,但我认为这样解释是欠妥的,这里之所以重用芍药主要是取其能攻邪气而止腹痛,破坚结、通血脉、和脾络的作用。再观《伤寒论》316条真武汤加减法中明确指出‘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同是治疗下利,有要用芍药甚至重用芍药者,亦有应减芍药甚至去芍药者,一虚一实,奥妙无穷,仲景辨证用药之道明矣!
至于280条仲景为什么会把大黄、芍药相提并论呢?大柴胡汤为什么减去补益的人参、炙甘草而加大黄、芍药、枳实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要深刻理解并正确应用芍药,仅仅依靠学习《中药学》是远远不够的。经过老师的指点及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芍药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既能补血敛阴,又能攻邪破结,和络止痛,关键在于医者能否辨清其虚实而使用之。这就像大黄一样,我们不能只知道其是攻病祛邪、荡涤肠胃的孟浪‘将军’,还应明白只要用之得当大黄也可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之功,同样也可以是温和文雅的‘良相’。所以,我们对药物、方剂以及疾病的理解绝不能只满足于现代的教材,而要追本溯源!那么,这个‘本’是什么?‘源’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中医经典著作!”
“能在这半年里进入经典班里跟老师们学习经典课程,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老师们是很辛勤努力的,这在平时的上课时的表现看得出来。不仅每个老师备课充分,而且还有很多老师愿意跟我们分享自己的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典学习历程,独特的学习思路,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对少阳的认识,之前对其性质如“半表半里”、“枢机”、“开合”之类,一直没法正确理解。现在似乎有所认识了,而认识的切入点是少阳证的症状,如“寒热往来,欲呕,胸胁满痛”之类。还有,结合温病学中对三焦的阐述,发现三焦与少阳也有类似之处,如此类推着学习……这是自认为今年比较有收获的地方。”
1.1.3用经典“在病案学习过程中,我获益良多。但让我体会最深的还是自己的病案,一波三折,在跌跌爬爬中有一定的感悟。回顾整个诊疗过程,真是感慨良多……。首先是有感于‘顾护正气’。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不论在何时何地,顾护正气是必要的,可以说逐邪之药是辅的,治病本身就是要调动人体的正气才能逐邪外出。第二点就是思路应该开阔,多用发散思维不要墨守成规,见“颈项强”就认定是太阳病是呆板的思维。第三点不要忽略某些你以为不重要却十分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如案例中的头晕。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其余的只能到临床上积累了。对于这个案例,我还有一点点的问题:究竟一开始病位在哪里?少阳?还是从太阳到少阳?个人想法是起于太阳,然在一诊时,由于用药的不慎以致正气虚弱,邪趁机入少阳,而后几诊辨证定位不准确,用药自然也不对了。一个小小的感冒都需要如此曲折才能解决,那到了临床面对着复杂的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的中医之路还很长啊!”
1.2评教
“首创此班,众师弃假日,紧研编,极费苦心。最具特色者当属病案教学,一来可巩固条文,二则拓展思路。名师毕至,少长咸集,使吾辈大开眼界。”
“在老师的指点下以案例教学方式重温伤寒,并能有机会在门诊、病房亲身感受老师在临床上娴熟地辨证施治、应用经方,使我们把这几年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临床上应用《伤寒论》条文、方药的思路,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今后对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及应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可谓是‘鱼’、‘渔’兼得,受益匪浅!”
“医案教学,老师不仅把自己对伤寒的领悟和临床所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还时时树立我们对中医的信心.课堂很活跃,每个病案都叫我们先思考,理清思路,并一一上台演讲分析,既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我们胆量”
“……分门别类、中规中矩式讲述,于温故者稍显沉闷,且扩思路长见识之效欠佳,尚有见课程安排与老师所专而组方之嫌。余思若能无章无序,甚则‘金’‘寒’‘温’亦不分,我等思维可得尽情舒展雀跃,岂不美哉?”
“期待教学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此次老师采用的是分析名医验案的方式教学,穿插学生自我讲解,病房案例讨论录像等,还有就是讲解常用名方的临床运用等。这些仍远远不够。我们要求更多的、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在课堂上增加病例讨论,训练同学们的辨证思维,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其中。”
“学习《伤寒论》必须通读原著所有条文。目前学校的教学均只摘取其中部分条文,且打乱次序,虽学起来比较容易,但实在不免有断章取义之时,其原书中的丰富辨证思维遗失不少。因此本人认为本方向班同学为进一步学习,应通读原文。《伤寒论》亦可作医案来读。每读一条文,先据其症状,揣摩其辨证,猜测其用药,再对照原文,读来兴趣更高。”
“老师们讲的都是来自临床的经验之谈,使学生学起来不再感到是空中楼阁,而我们所见到的医案也都是真实的临床医案,我觉得这点是最难得的,也是真正对学生最有益的东西。其次是在教学上,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老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理解医案,并上讲台去讲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既是给学生一次锻炼口才与胆量的机会,也给了学生一次独立思考、个人发挥的机会。让我们从此读医案时不再盲目去记忆学习,而是开始懂得去思考与分析了。再者,让我体会颇深的是门诊的见习。在门诊跟老师的见习让我毕生难忘,感触颇深!短短一个下午的抄方,让我学到了怎样去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怎样去与病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怎样在临床上应用经典的思路,怎样合理有效精准地应用经方……”
“这次经典班的学习,是我们从理论走向临床的跳板,是我们在成为一名名医的路途中的加油站,是引领我们进入中医伟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伤寒论案例教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授课的方式灵活多变。在大学二年级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伤寒论》基础上,在案例教学中,突出对《伤寒论》的运用思路及经方的临床应用,对教材中精彩的病案或同学们有疑惑的病案进行了重点分析,有时还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跟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对教材中简单易懂的病案,则要求我们自学,遇到不懂的再提问,以此提高同学们的治学能力。师生互动强,同学们讨论积极,学习中医的气氛相当浓厚。有时候,老师还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让同学们也上讲台当老师,分析病案、讲心得,同学讲完,老师再作点评。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对中医理论表达水平得到提高,对经方的应用印象也更加深刻。本课另一特色是多媒体教学。老师把平时在附属医院病房的查房及医生们讨论的全过程录制成光碟,在课堂上分步骤地给同学们观看。了解病人的四诊资料及基本病情之后,老师请同学发表意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如何辨证,如何遣方用药等,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讨论完毕,老师再让我们观看医生们的讨论结果和治疗方案,借此来检验同学们讨论、分析的病情的能力。通过讨论,以及与医生意见对比,我们找到了中医辨治的差距,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辨治水平,增强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医学生的学习中值得提倡和推广。如果说大学二年级学习《伤寒论》是纵向的,那么《伤寒论案例教学》的学习则是横向的,通过案例的学习,不但加深了对《伤寒论》的理解、拓宽了《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思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也增强了我们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中医的灵魂在中医经典,中医的活力在临床效果!”
“在临床跟诊中发现,老师百分之八九十都用的是经方,常用经方治疗外感病,及内科杂症,尤其是运用经方对糖尿病及甲亢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疗效甚佳。老师悉心教导,并结合临床见习,使我获益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靠自己,一位好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就像黑夜中的启明星,引导你正确向前进。在我们经典班的教学老师中有很多好老师。”
“优秀的教师应是能为学生所接纳、有亲近感的长者或朋友。有好榜样在前面带路,相信中医不会毁在我们手中。”
1.3评书
“……案例版《伤寒论》记录了不少把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联系起来的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成功案例,读后受到很大的触动。…对于初学者,分清两者的区别固然重要,但是若能在课本里明确提出两者的联系与结合,指导学生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灵活运用经法经方将更具启发与创新意义。案例版教材比之前的教材均有所突破。……之前一直认为《伤寒论》是讲外感病的,但案例版用大量的案例证明,《伤寒论》的理论方药可以运用在内外妇儿等各科各方面,而且可以运用在比较复杂的、顽固难治的杂病上。……这对《伤寒论》的发展将有更积极的意义。中医的入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就阐述了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但是让本人真正认识到其意义而有较大触动的是案例《伤寒论》中的案例。”
“伤寒案例教学,创新而实用,为理论与临床架起一座桥梁,能够很好改善理论与临床脱离状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了六经辨证精髓,面对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的临床问题,就可以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2教学思考
2.1了解学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必备条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所求所盼,所思所想,才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其优势,调动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从学习心得所见,他们渴望学好专业,掌握中医,弘扬中医,对前途充满期待。以前常认为,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学习不努力。其实,不重视中医,不热爱中医,真正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尽职尽责。大凡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者学习成绩多优良,同时与教师个人修养、学识水平、工作态度、对学生了解及关爱程度密切相关,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甚至影响其终身。
2.2学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