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4-02-05 15:27: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篇1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则在口算能力的积累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口算是数学的基本功之一,是学好数学知识所必须要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要求学生一进入小学阶段就必须要熟练掌握。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口算能力跟以后的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及掌握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必须要重视课堂的口算训练,以提高低年段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1到10之间的数的分解、1到20之间的数的加减、表内的乘除法等均要达到脱口就能够说出正确答案的学习效果,这对学生运算准确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低年段小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相关数据,以形成熟练、高效的口算技能,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时、分、秒》时,可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使用教学演示用的一个大挂钟,教师可以找6到8个学生上讲台,将他们分为2个人一小组,面对挂钟。然后教师布置任务:每一个小组分工,当我将挂钟的时间停止时,一位同学认识时、分、秒,另一位同学就负责口算,将认出来的时、分、秒加起来,我们看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速度最快、答案最正确……这样做,不仅能够完成《时、分、秒》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堂训练,提高中年段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什么是估算呢?估算就是对运算的过程或者是结果进行粗略的估计,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差,然后进行第二次演算、思考。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要教授小学中年段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与技巧,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以促使计算更加准确,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估算,有机结合计算教学跟估算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举两得。时常进行估算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算理、方法,明确试题的答案范围,减少错误的发生。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算式作为例题,教会学生估算,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以360÷85和360÷12为例:首先学习360÷85,让学生估算360÷90=?这个试题相对而言就简单得多,学生能够马上回答出答案是4;那么85比90小,因而360÷85的答案就是4,还有余数,这样一来,就限定了正确答案的范围,有助于学生成功解题。其次,就是360÷12这一题,看到这个算式,学生可能会觉得有点复杂,但是让学生估算36÷12,学生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即3;那么,将除数后面加上一个0,被除数不变,很明显在开始估算的答案后面也加上一个0,就是所讲例题360÷12的正确答案,即30。训练学生估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加强课堂训练,提高高年段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多会涉及到混合运算,而混合运算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但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常规,还要确保学生不束缚于常规,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训练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练习125×(397×8+113×8)时,有的学生不用心观察审题,按照习惯思维和一般运算顺利提笔就写:125×(397×8+113×8)=125×(3176+904)=125×4080=

510000,这种方法很耗费时间,计算量很大又容易出错;如学生能敏锐察觉小括号内运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用)进行简便运算,出现熟悉的125×8=1000,125×(397×8+113×8)=125×8(397+113)=1000×510=510000,这样计算既快速又正确,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解题思维。又如,125×999×8,25×125×64等类型题均可以简便运算。

总之,通过数学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教学工作,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做好口算、估算、混合运算等计算能力的课内训练,还要注意做好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及时发现各年段学生在不同的计算类型中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提升除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现阶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觉得自己虽然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裹足不前、不容饭邸D敲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的呢?毋庸置疑,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惬意。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也将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计算能力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不竭原动力。当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计算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呢?窃以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了一个动物园动物们吃午餐的情境。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问题一: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问题二: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走进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的时候,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创新形式――培养计算能力的新途径

训练形式过于单一是学生厌倦计算能力培养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创新计算能力的训练形式,让学生首先对各种不同的计算能力培养形式产生兴趣,然后对计算产生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创新形式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新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创新计算能力培养的形式呢?窃以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创新学生计算能力训练的形式。仍然以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计算游戏。如教师利用Flas软件制作了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游戏画面中的小地鼠个个精灵古怪,学生为了打掉这些小地鼠就必须要计算出小地鼠头顶的数学算式……学生在兴高采烈地参与教师创新的计算能力训练活动时,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升。

三、强化训练――培养计算能力的大舞台

古语有云:熟能生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兴趣,也离不开教师开辟的各种全新训练途径,更离不开学生自己日积月累的、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舞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呢?窃以为,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时,教师就是把计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一个“送信”游戏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新授内容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小木棒了解算理的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参与各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润物无声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浓厚的兴趣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原动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创新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形式,让创新的形式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新途径;教师要多措并举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强化的训练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舞台。简言之,教师在训练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动力,要以创新训练形式为新途径,要以强化训练过程为大舞台,持续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104―01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可见,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保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要让学生明白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目前,对于数学学习中的计算,很多学生存在两种认识:1.计算不重要,掌握方法就行了;2.计算太枯燥,练习无兴趣。事实上,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良好的计算能力是不断学好数学新知识的保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数学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必然提升自己做事更细心、更有毅力的个性品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端正态度,明白计算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笔者是这样做的:

1.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笔者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笔者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进而提高计算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高度重视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最基本的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教师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抢答、送信等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口算。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学生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篇4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质量。现在,关于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著述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这说明在计算辅助设备(如:计算器、电脑等)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人”的计算能力已经感到不满意,并期望改善学生对外部设备的依赖。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告诉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知道: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趣味练习,激发计算兴趣

数字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计算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调动学生改正错题的积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抓特务”等寻找错题的游戏活动,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练习改正错题,提高纠正错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果不懂算理,仅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达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持之以恒,不懈地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有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降低出错的几率,有效提高计算准确性。

六、重视计算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能力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一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二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三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七、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小学的每个年级段都要强调学生对口算知识的掌握。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要求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在现实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得最多的计算。如买东西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培养了数感。让学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新知,加深对新知的印象。

一年级刚入学数数时,数10以内的数,可以数手指、数小棒、数圆片…;通过动手操作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大小,了解数字和客体数量一一对应的原则,形成最基本的数感,为将来数的计算打下基础。如:低年级的其中一种计算方法“想大数数小数”,数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一定数感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又让数回到生活中。家庭生活中东西的形状、数量、时间、价格、电话号码……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中教孩子们学习计算,可谓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加减法,不惜用吃的、用的、玩的等等,来吸引孩子。常听说的故事:一家长为教孩子5-2=?先买了5个孩子爱吃的果冻,让孩子数,吃了2个,让孩子观察,还剩几个?得出3。如此直白、生动。我们老师也不应该忽略生活的存在。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教室的资源,让学生会算、乐算。在学校我们可以数学生、数桌椅、数电灯、数扫把、数粉笔……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一年级扎实掌握2——10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快速看出加减法算式的得数。

2.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提高计算能的重要手段。算法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方法多样化的呈现的同时,通过反馈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一种或几种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且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快乐;也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二)计算速度的训练

1.通过计算卡片,开火车比赛,进行速度训练。

2.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计算题,进行速度训练。

3.出示卡片,抢答比赛,进行速度训练。

(三)计算习惯的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错,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计算速度、正确率的保证。可以通过抢答、竞赛、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都非常抢答、竞赛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展现自我,所以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出错率低,这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非常好的办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如:“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全班参与,游戏要求,认真计算,投准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错地方,同时,选出检查员把关,及时查出投错的“信件”。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在练习中逐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篇6

一、在数学语言的表述中进行思维训练

在我校,有的班的学生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明显地好过很多班,我想这和老师的平时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适时引导学生如何表达。对于有些思维过程,在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模”,然后用这个“模”来规范表述的语言,让学生在建“模”和用“模”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认识2时55分(也是3时差5分),可以这样来表述:先看时针,时针看大格,时针在2和3之间,说明是超过2时,不到3时。如果看成超过2时,再看分针时,就从12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数小格,有55个小格,所以是2时55分;如果看成时针不到3时,说明差几分要到3时了,再看分针时,分针就从12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数小格,有5个小格,所以是3时差5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的建模,能准确快速地认识钟表上的时刻。在教学中,还可通过老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适时引导语言表述的规范性,或用提示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计算中进行思维训练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基础,学生的计算要追求准确性和速度,可这些实际上与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敏捷息相关。如果学生在计算时,思维严密,就很少出错;如果思维敏捷,计算速度就不会很慢。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计算时,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如何来计算每一步,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每一步计算都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计算时的思维准确性和速度方能提高。如教学用竖式计算27渴保扇醚宰潘导扑愎蹋僖佳倒蹋詈蠓攀秩醚约核倒蹋础7浚扔乘7得21,积的个位写1,向十位进小2,再用3乘2得6,加上2得8,积的十位就写8,最后积得81。”

三、在解决问题的分析中进行思维训练

解决问题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训练,其中体现最多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思问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达到“七善”,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让学生先读题目,找准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和可用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一定要避免学生未读懂题意、未弄清数量关系就开始列式计算。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最后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公式的推理中进行思维训练

篇7

小学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属于最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重练习,请理解,重算法,轻算理,这都造成了学生计算准确率水平较低。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主动、高校地学习。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变得有趣而生动。比如在减法教学中,笔者首先将“卡布列克常数”的知识告诉学生,而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要远远强于让学生进行几道减法计算题。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应当注重训练形式。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注重计算的同时,还要寓教于乐,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持续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主要做法是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计算训练。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口算训练。口算时笔算的基础,比如“789x687”涉及到了9次乘法口算以及7次加法口算,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计算题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要每周举行一次计算题训练,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联系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很多小学生喜欢做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而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往往会愁眉苦脸,计算正确率也随之下降。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总希望能够尽快将问题解决,所以一旦遇到数字较大或者繁琐的计算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心理,丧失解题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巧算比赛”、“趣味解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帮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学生只有正确审题,才能正确解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审题的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看错计算数据以及预算符号,同时也会陷入到经验主义的错误中,盲目进行计算,降低计算准确率。与解应用题相同,计算题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时,提出了“两看、两想、后计算”的口号,首先要看正是包括了几个部分,再看是否存在特殊条件,先想一般的解决方法,在想是否存在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认真的习惯

在日常的数学计算联系以及作业中,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规整的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隔,竖式中的相同位数要对照整齐。只有让学生书写规范,才能保证学生计算方法、步骤以及思路的正确,避免由于漏写数字或者运算符号而造成错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看错行、抄错数字、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将4位数漏写成3位数,把0写成9等等,虽然教师一再口头提醒,但是学生仍然存在这种错误。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将错误地方用红圈划出来,达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

3.引导学生自觉检查并验算,养成草稿工整的习惯

一套计算题做下来,很难保证完全正确,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觉检查并验算,进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即便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笔算能力较强,但是也必须进行必要的验算。学生在进行计算中,往往需要进行草稿演算,如果草稿不规范或者比较潦草、凌乱,也会造成一定的计算错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本班学生讲课堂作业本每一页进行对折,一边写出计算过程,另一边对应草稿,而草稿要求规范、整齐。学生只有规范草稿,才能在进行题目检查验算时,可以根据草稿快速发现计算的过程,发现其中的错误,如果草稿乱涂乱改,那么学生只能以重新计算的形式进行验算,一方面降低了检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即便发现错误,也不能找到初始错误之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科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学生也会因为这些习惯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陈昊.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新教育.2010(12)

[2]茅海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三个环节[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3]李美菊.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09)

[4]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5]杨柳梅.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篇8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我班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五年级了,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这册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开学的那段时间,学生的作业做得差,课堂上练习完成不好,使我比较着急,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我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则互相促进,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终有利于整个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制约,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则要注意打好基础,抓算理、算法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导向。算理搞清楚,算法合理了,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双提高就有了可能;反之,则顾此失彼,甚至二者皆空。因此,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忽视口算训练,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口算能力方面出现差距是必然的,而差距过大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建立互助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但不能说穿),共同提高。而在具体对象上要具体对待,如每次训练的题量要使口算能力强的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后进生当堂做不完的则批改后课余补做,同时对后进生个别辅导。

二、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篇9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应该把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来做。在小学计算能力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激发数学兴趣,是学生喜爱数学的基本前提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内容,将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计算兴趣,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在游戏中计算,采用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各种方式进行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成喜爱计算。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影响的特点,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力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针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采取“每日一题”“难题找家”、“谁是小小数学家”、“我的方法最棒”等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另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培养数学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保障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上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时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回头看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计算正确,新教材更注重的是估算、验算、检验的过程。现在有些学生没有养成审题、检验的习惯,有的学生把一些错误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只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我总结的审题方法如下:一看题目要求,看清题意,二看有没有特别的条件,而后再想想如何列式,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初步的保证。

(二)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

检查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自觉意识,指导学生掌握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如在做加法计算时,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做除法计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还可以变成顺口溜以提醒学生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检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

(三)培养良好的估算习惯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验算,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小数乘法2.12*5.6中,有的学生就会在得数中点错小数点,而当发现错误时,总以为是粗心,如果学生计算前能试着估算,就会发现答案应在6左右,如果相差太大那肯定计算错了。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数,看串行;还有的该加不加,该减不减,该进位的不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加法做成减法,除法做成乘法等等。此外,有的学生由于求快,书写不工整,如把“0”写成“9”“6”,把71写成11,还有的学生由于紧张把36写成63......所以,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字迹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促其认真书写或下工夫练习书写。教师给学生设计作业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三、有效融入生活,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逛超市,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帮妈妈买菜,去超市购物,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了进一步认识,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持之以恒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手段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天晚上让学生都进行10―20道口算题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要经常改换口算形式,每节课前5分钟进行口算专项训练,也就可以做估算、简算训练。或者将三者进行综合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要经常化,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内容上要灵活新颖。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学生十足的自信心和毅力,只要持之以恒,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10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将影响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计算能力是我们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重要工具,因此,通过我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话题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习惯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走了很远很远,乃至于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数学计算是需要准确性,一步算错,步步错,对于老师来说,教知识太简单了,但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正确的习惯那是相当不易。其实部分学生做错了一些计算,有多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错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做到严谨的计算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在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习惯,不要盲目计算;二是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学生书写包括字迹和格式,字迹潦草容易误看;格式不规范,数位不对齐也容易导致错误;三是培养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学生在计算中因急于求成,错写,误写,漏写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通过检查、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当然这样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需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自觉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样形式的探索和计算练习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单单的计算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愿意去做,甚至可能造成学生对计算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征对不同的计算练习找到相应的形式与方法,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如《数学黑洞》用《神奇的495》找密码,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去减组成的最小三位数,看谁算得快又准。用“分组竞赛”“接力赛”等游戏形式;利用学具,教具、多媒体等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来训练,使枯燥的计算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加强计算练习

强化计算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能力、估算能力和笔算能力,口算和估算这两种技能在某些阶段部分学生有所忽略,这给笔算带来了很大影响。我们不光要及时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练习,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各种计算加以练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强化练习,才能有效全面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真态度和不懈努力,坚持下去,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四、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篇11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和任务。而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与数学中的其他知识并不矛盾,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他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在数学习题解答中,课堂作业、课内作业的完成中,除了概念性的题目外,不管是一般计算题,还是文字题,或是应用题,都与计算是密不可分的。就以我们平时经常用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小学数学试题来看,涉及计算的题目至少占80%。平常生活中,计算也是随处可见的,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坏,计算速度的快慢,计算正确率的高低,都与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想让学生在计算中能做到又好又快,确保计算的准确率,就是要切实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568×951这样一个三位数的计算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如果在计算中,口算出现错误,那么笔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肯定是大错特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就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认知水平、能力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用提高口算能力的方法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计算,学生才会把计算当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就会自主去学习、探究。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首先要多方式、多渠道向学生展示数学的趣味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师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多样化训练形式。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游戏、分组合作竞赛等方式训练;可以采用教学卡片、小黑板等教具让学生看着算、听着算;还可以采用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三、培养学习数学的意志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持之以恒的态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长期准确、快速的计算,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俗语说: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要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每天坚持练一练,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前面,我们讲过,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口算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口算训练。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想看到的,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简单的计算题,小学生都喜欢做;而稍复杂的计算题目,学生就不喜欢做或甚至不做,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以鼓励,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克服对较难的数学计算题目的排斥情绪。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培养学习意志还不够,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多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他们不会算,算不了,而是他们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我们知道,错了一个小数点,结果也会谬之千里。因此,要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训练时,就要求学生要做到仔细看,看清题目,认对数字,避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在做计算题时,必须先审题,认真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作业完成过程中,认真书写、认真计算;计算完成后,要认真查,查计算方法对不对,查数字、符号有没有错,查小数点有没有错写、漏写。只有这样,杜绝每一个环节的错误,才能确保题目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92-01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内容,运算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运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运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运算能力却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势在必行。本人仅就自己工作中的点滴经验,谈谈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几个小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1、审题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学习粗心大意是小学生学习的通病,在数学考试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而造成计算错误。在运算过程中的审题要求注意运算的数字、运算的符号、运算的顺序,通过辨别之后再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最后动手解题。具体要求学生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审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

2、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检查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要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4、验算校对的习惯。验算校对是正确、科学计算的保证。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验算方法,并且要把最终的验算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乐于学,乐于做。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然后达到准确、迅速的目的。

1、训练的形式多样化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计算时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激发兴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强化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

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更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和记忆的能力。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

运算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口算,掌握一些简单的运算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运算速度,而且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中,一些简单的定律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比如运算的“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的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

2、加强特殊口算的记忆

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计算能力,就需要学生能够对一些简单的计算结果熟练记忆。比如11―25以内的每个数的平方结果、圆周率,以及个位数的乘积,还有一些奇偶数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等。

口算训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口算训练的形式多样,采取合作与竞争的原则。如:老师问学生答,开火车,小组答,竞赛答。还可以学生课下互相当小老师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要我们的数学课堂能每节课坚持利用2至3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具有扎实的计算基础。

四、引导学生有效的笔算练习

在笔算教学中,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为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计算打好基础。对一些典型计算错误,要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分析讨论,引起学生重视,加深对错误原因记忆。要教给学生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能力,应容易混淆的对比练,经常出错的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加强简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简算和估算不仅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口算和笔算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