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5 15:27: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篇1

2贯穿“以人为本”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作为评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立足点。服务学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服务理念,其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大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小到学生的宿舍日常卫生,都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细微工作,学生管理者其性质就相当于学生的家长,处处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工作原则;关心学生: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学习成绩、个好以及生活阅历等等,将了解到的学生基本情况记录到学生的个人档案中,以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贫困生、单亲生、残疾生)高校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教育,给予他们特殊的物质照顾和心理安慰;尊重学生: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兼顾被动接受教育的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创新,避免出现以惩罚为目的的处罚,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高校要尽量减少行政处罚,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强调“自我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4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最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深入,学生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教育主要活动者,学生在高校期间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具体,避免出现形象化管理。

篇2

1.强调“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偶然性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认为教育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暗示,不是从普遍的、一般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标准中得到暗示,它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具有同一性,而是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它寻求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现代主义下的一种“权威的声音”。因此,在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组织结构、课程、教育方法等方面会具有一种与以前迥然不同的性质。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启发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性、独特性,使以往追求同一、关注同一的学生观转变为着手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的新型学生观。后现代主义的这一思想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吸取。

2.重视“自主性、创造性”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实践过程中成员的自主性、创造性,重视分权并通过分权化过程实现权力的生产和扩大,把教育组织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观主张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想象,引导他们主动地批判分析与自行建构,因而,日常教育中所提供的内容、教育与引导素材与背景要具有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的特点,以促进探究式的、自组织性的教育管理的氛围与机制形成。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描绘了在教育管理中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意义、精神、经验、观念、能力的生成过程,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而不是终极真理。

3.促进教育管理的“正义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宣告了以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科学神话的破灭。教育组织的目的是实现正义和平等,以便教育组织中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解放,并发挥主体性。教育组织不是自然的而是人造的;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教育管理知识不是实证的而是情景和价值的;组织中的权力不是固定的而是生产的,其生产性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参与和分解。鼓励在教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与协商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师权威与单向的灌输方式。

4.倡导教育管理方法的“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更重视用民主对话、合理授权、文本解构、意义重建、非线性变革等交往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它所倡导的教育管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多样化,不是对抗的而是对话的。对话的基础是理解,通过这样的理解过程,在教育管理实施中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与充分信任。这种教育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工具化的操纵、控制式的实施过程与机制,使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投入到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中去,从而实现多种视角的碰撞、多种视界的融合。同时,在对话中,通过语言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获得师生间的互相包容、互相信任、共同参与、共同设计,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坦诚交流,有利于共同营造积极的校园精神氛围和文化情境。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

1.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传统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倾向于英才教育,不太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无视学生的能力。后现代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遵循差异性管理的原则,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个体并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在于适合社会需要过程中,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掘学生的潜能。另外,后现代主义强调从遗传基因的差异性角度管理,重视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可能表现出的不同方面,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把个体当做学校服务的具体对象。差异性管理认为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成为优势,这为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一种可观的资源。这种差异性管理原则对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同一性、标准化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对于教育管理理念的嬗变是一种触动。

2.构建新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后现代主义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丰富性、多元性、立体性因此而凸现出来。强调学生工作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天生独特的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重要的目标去探寻追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争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规划人生,提倡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等。按照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教育管理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或教室,而是包括各种资源的广阔天地,应通过多种举措营造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各种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管理的过程不是预设、以结论为中心的,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式的过程;教育管理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而是知情意行的整合目标。它打破传统的机械的、僵硬的管理范式,促进教育组织改进,实现教育的正义和平等。

3.推崇新型的教育管理师生关系

篇3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需要就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在探索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与之相匹配的适合学生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高校不断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以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执行力。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当代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品质的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中,一直秉持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根本性要素,学校工作中也极力实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方针,依据时代性、创新性、规律性、时效性的特性,选择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新内容、新方向等,来积极开拓高校全面育人的局面。虽然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精神理念上,执行力度不够。这也导致了学生虽然有思想政治意识,但在实际践行上还有待加强。(二)目标笼统。高校思想教育管理需要贯彻《决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首要目标是强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坚持大路线不动摇,但目标管理不够规范,在制度上有所缺乏,在具体的实施目标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民主性有所欠缺,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学生思想创新与自由。在教育管理上,学校更多地处于领导决策地位、指令性目标缺少。(三)体制弊端突出。权责明确、科学设计、合力育人、主辅明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实施制度与领导制度对其管理体制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改革管理过程中,由于体制实施的积极性不高,相关部门互相推诿不能予以支持,行政工作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机构设置不合理等,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以及成效性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实施中,在规章制度落实,组织内部沟通完善等内容上,尚未体现创新性以及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执行力。科学的教育管理是要在学生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落后、不切实际的教育管理观念不仅不适合高校的管理,而且也会在学生群体中出现抵触心理而导致管理失效、管理目的难以实现。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就要剔除不适合、不科学、不严谨的观念,以新的教育管理观念来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首先,学校应当坚持“全员育人”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念,这不仅是国家教育指导意见的要求,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选择。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任课老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各个教育管理环节环环相扣、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为了与国家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发展、学生个人发展步伐一致,高校就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为此,高校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况,选拔具有专业化、高素质化的教育者。加强教育管理队伍中教育者的思想品质,严格把关,进一步提升教育者的自身综合素质。这要求思想教育管理团队要懂得辩证统一,拥有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思想工作相关的技能,具备一定水平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不仅要对高校管理学、大学生心理教育等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储备量,而且在实践行为中也应当具备熟练的工作能力。(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要去构建一个合理的教育体制。为此,管理机制要赏罚分明、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公正客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教育、服务、管理的原则,定期举办一些课外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动地学习,通过师生间互动互评、跟踪、分析、探讨、反馈来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发展。

三、结语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问题挑战时,只有迎难而上,积极作出相应的对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会越来越完善,才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李诗佳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篇4

用“育人宗旨”统领全局,能将教育行为贯穿于学生工作始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以改变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轻教育,重管理”的状况。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轻服务”的现状,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一方面能减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生硬、缺乏活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突出“精”、“细”。这样做,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思想和认识上给予大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与教育彻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向。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秉承爱国主义是个人价值最终得到实现的先决条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自觉地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的旗帜。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同时大学生的招生途径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在价值观、集体观以及行为方向等方面都出现很多不同性,对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但当前存在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以及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与高校的单一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冲突。高校管理学生方法目前依然采取行政式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控制其违规行为的处理上,而对于学生的预防违纪行为没有做到位。由于高校学生属于90、00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受到外界影响比较大,而且他们的思想没有成熟做事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作为90、00后的学生,由于他们一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独自生活学习能力不强,而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采取放任形式的,因此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要及时的调整,但是高校没有认清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其采取的方式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总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一种顺应学生现状的必然尝试。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队伍建设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思想牢靠、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第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素质与个性化综合能力,及时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培训;第二,定期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再教育培训。学生教育管理者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管理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与思想也要及时更新。

3.2加强自我管理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3.3完善精益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益管理,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管理目的,对学生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教育管理主体在相应的伦理道德指导下,确定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伦理关系,实施伦理价值选择的活动,学生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行为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和价值取向被忽视,缺乏道德合理性审视与反思,存在道德价值标准不清、道德价值取向不明等问题。探讨教育管理的道德合理性对学生教育管理本身就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