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7 14:4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用植物学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C434 文献标识码:A
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及保健功能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而采用植物学知识、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本科专业和中药制药技术和药学等专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药用植物学内容涵盖极其丰富,涉及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与相关专业的中药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等课程联系紧密,对学生将来从事中药基原研究、品质评价、临床疗效及开发研究亦有较大裨益。
该课程内容相对抽象、陌生名词繁多,并且大多需要背诵记忆,使得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相似而又相区别的概念往往容易产生模糊认识而混淆,为了便于学习、理解、比较不同概念,改善学习效果,就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容易混淆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进行辨析。
1 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液(cell sap)
细胞质:对于真核生物而言指位于细胞质膜与细胞核之间,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流动能力,其中分散着许多细胞器。
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内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液泡内所充满的液体,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混合液,是无生命的非原生质体的组成成分。
2 表皮(epidermis)和周皮(periderm)
表皮:通常仅由一层生活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外壁较厚,常形成特殊结构和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毛茸等,为初生保护组织。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组织构成,是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和茎进行次生生长时,表皮被破坏,在相应部位产生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为次生保护组织。
3 气孔(stoma)、皮孔(lenticel)和纹孔(pit)
气孔:位于植物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的窄缝状开口,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孔口。
皮孔:位于植物周皮上的通气孔,是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形成时,位于表皮气孔下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大量非木栓化的薄壁细胞,结果突破表皮,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裂口,称为皮孔。周皮的木栓层虽然不易透水、透气,但皮孔的存在可使内部生活细胞获得氧气的供应。
纹孔:指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增厚留下的没有增厚呈凹陷孔状的结构。相邻细胞间的纹孔往往成对存在,并有胞间连丝穿过纹孔对将细胞彼此相连,使各细胞连为一个整体,有利于细胞间物质和信号的传递。
4 保卫细胞(guard cell)和副卫细胞(subsidiary cell)
保卫细胞:位于植物表皮气孔两侧肾形(双子叶植物)或哑铃形(单子叶植物)的特殊细胞,为生活细胞,具明显的细胞核,并含叶绿体,细胞壁厚薄不均匀,与气孔开关有关。
副卫细胞:有些植物的气孔,在保卫细胞周围还特化出二个或多个和表皮细胞形状不同的细胞,具有协助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作用。根据植物种类不同,副卫细胞按一定顺序排列于保卫细胞周围。
5 厚角组织(collenchyma)和厚壁组织(sclerenchyma)
厚角组织:细胞为生活细胞,具不均匀增厚的初生壁,细胞壁增厚的部分多在细胞相互毗接的角隅处,故称厚角组织。细胞壁除含纤维素外,还有较多果胶质,但不木质化,因此细胞壁的硬度不强,具有弹性。
厚壁组织:细胞无生活的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具除纹孔外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呈不同程度的木质化。
6 导管(vessel)和筛管(sieve tube)
导管: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输送水分和可溶性盐类,由许多长管状的死亡细胞纵向连接而成,每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的横壁形成大的穿孔,侧壁有不同方式的增厚并木化,相邻的导管则靠侧壁上的纹孔运输水分,行使输导功能。
筛管: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输送光合产物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由许多细长管状的生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每个细胞称为筛管分子,两相连的筛管分子的横壁上有许多筛孔构成的筛板。筛管分子旁边常有一个或几个伴胞相伴,协助筛管执行运输功能。
7 侵填体(tylosis)和胼胝体(callus)
侵填体:随着导管的不断老化,导管相邻的薄壁细胞通过导管壁上未增厚部分或纹孔侵入导管腔,并不断膨大同时沉积树脂、鞣质等物质,形成大小不同的囊状突起物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这种突起物称为侵填体。
胼胝体:随着筛管的不断老化或进入休眠时,在筛管端壁筛孔四周围绕联络索会逐渐积累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即胼胝质,并形成垫状物,堵塞筛孔,使得筛管运输功能丧失,该垫状物即胼胝体。
8 油细胞(eleocyte)和油管(vitta)
油细胞:分泌细胞是分布于植物体内部具有分泌能力的薄壁细胞,其分泌物储存于细胞内,通常比周围细胞大,不形成组织,常以单个细胞或细胞团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贮藏挥发油的分泌细胞即为油细胞。
油管:分泌道是由多数分泌细胞彼此分离形成的长管状间隙的腔道,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即贮藏于腔道中,贮存挥发油的分泌道即为油管。
9 通道细胞(passage cell)和运动细胞(motor cell)
通道细胞: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增厚形成凯氏带的过程中,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的细胞壁不增厚,以便于水分和养料的内外流通,这些细胞称通道细胞。
运动细胞: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有一些大型的特殊薄壁细胞,细胞内具大型液泡,在横切面上略呈扇形排列,称为运动细胞,干旱时这些细胞失水收缩,使叶片卷曲,可减少水分蒸腾散失。
10 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后生木质部(metaxylem)、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和次生木质部(secondary xylem)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成熟顺序是外始式,先分化的初生木质部称原生木质部。后分化的初生木质部称后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指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根初生构造中,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直接分化形成的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指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根次生构造中,由次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层分化形成的木质部。
11 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bium)和束间形成层(interfascicular cambium)
束中形成层:是双子叶植物茎中位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来源于原形成层,由1~2层细胞组成的初生分生组织。
束间形成层:是双子叶植物茎进行次生生长时,邻接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变成的次生分生组织。
12 髓射线(medullary ray)和维管射线(vascular ray)
髓射线:又名初生射线,位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内通髓部,外达皮层,为植物横向运输通道,同时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能形成束间形成层,并能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
维管射线:又名次生射线,是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的形成层活动时,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呈辐射状排列,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
13 早材(early wood)和晚材(late wood)
早材:温带和亚热带春季或热带雨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木本植物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径大壁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早材,也称春材。
晚材:温带夏末秋初或热带旱季,形成层活动逐渐变弱,木本植物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径小壁厚,质地紧密,颜色较深,称晚材,也称秋材。
14 边材(sap wood)和心材(heart wood)
边材:是木质茎靠近形成层的木质部,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是木质茎靠近中心的木质部,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由于心材部分木质部形成时间早,导管和管胞多已老化被侵填体堵塞,失去运输功能,由于侵填体中积聚的化学物,使得心材坚硬,不易腐烂。
15 落皮层(rhytidome)和皮层(cortex)
落皮层:一般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时间较短,必须周期性地产生木栓形成层,不断形成新的周皮行使保护功能,外层先产生的老周皮就会被后产生的新周皮隔离后逐渐枯死,这些周皮以及被它隔离的死亡组织的综合体常脱落,故称落皮层。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是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的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细胞间隙,占根初生构造的大部分,常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茎中皮层所占比例小,不如根内发达,且一般没有内皮层。
16 根迹维管束(root trace bundle)和叶迹维管束(leaf trace bundle)
根迹维管束:茎中维管束与不定根的维管束相连的维管束。
叶迹维管束:根状茎中维管束与叶柄维管束相连的维管束。
17 单雌蕊(simple pistil)、离生心皮雌蕊(apocarpous pistil)和复雌蕊(syncarpous pistil)
单雌蕊:由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发育形成单果。
离生心皮雌蕊:一朵花内多数心皮离生构成的雌蕊,发育形成聚合果。
复雌蕊:一朵花内2个或2个以上心皮彼此连合构成的雌蕊,发育形成单果。
18 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和有限花序(definite inflorescence)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小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有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小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19 真果(true fruit)和假果(false fruit)
真果:仅由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花托、花序轴等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20 种皮(testa)和假种皮(aril)
种皮:位于种子,由珠被发育而来,通常比较坚韧,起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
假种皮:有的种子种皮外面,还存在由珠柄或胎座延伸发育而成的部分,称为假种皮,呈肉质或膜质。
21 胚乳(endosperm)和外胚乳(perisperm)
胚乳:被子植物在双受精过程中由1个与中央极核细胞融合后发育而形成,常位于胚的周围,呈白色,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为种子内的营养组织供胚发育所需。
外胚乳: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胚发育和胚乳形成时,胚囊外的珠心组织被胚乳完全吸收而消失,少数植物如肉豆蔻、槟榔、胡椒、姜等,珠心组织或珠被的营养组织,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未被完全吸收而消失,形成营养组织包围在胚乳的,故称外胚乳。
22 子叶(cotyledon)和小叶(leaflet)
子叶:是种子内为胚吸收和贮藏养料的器官,通常有胚乳种子的子叶菲薄,无胚乳种子的子叶肥厚发达。在种子萌发后子叶可变绿而进行光合作用,双子叶植物具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具1片子叶,裸子植物具多片子叶。
小叶:复叶上的每片叶子称小叶,根据小叶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可将复叶划分为不同类型。
23 子实体(sporophore)和子座(Stroma)
子实体:很多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有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子囊菌的子实体称子囊果,其内产生许多子囊,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的子实体称担子果,其上产生担子,担子外着生担孢子。
子座:是某些高等真菌(主要是高等的子囊菌)容纳子实体的褥座,常从菌核上发生,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子座内着生许多子实体,常为子囊壳,其内产生许多子囊,子囊内通常产生8个子囊孢子。
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连接传统中药学科知识与现代药学知识的桥梁与纽带。为了保证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学长期采用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大部分,这种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中医药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创新。
一、探索、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
当前的药用植物学以描述为主,教学内容主要由形态构造、系统分类两部分构成。形态解剖是从细胞到器官的解剖,而分类则主要采用的是恩格勒系统,导致学科的名词、概念过多,分类结构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国内兴起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加强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药用植物学要将近些年来植物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全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将各种分支学科和各种层次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既能够突出经典知识,又可以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型知识框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1]。
二、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原有的药用植物学基础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工作,使教学内容突出“新”和“精”。在筛选过程中要掌握筛选的度,即要在充分考虑基础课程性质、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差异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更新。目前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内容有了很大改动,可是大学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好多年没有进行改动,一些内容与中学教材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比如细胞的结构、分裂等等。而且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内容却没有提及,比如细胞分裂时的分子机制。所以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植物概念和生物分界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前都是按照林奈两界系统来讲授知识,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业界已经提出了3界、4界甚至8界系统。虽然尚未达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比如细胞的信号系统。而且向学生讲授一些目前尚无定论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2010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对《中国药典》进行了修订,所以教学内容也应当跟随药典的变化进行变化。比如在药典中增加了一些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分子鉴定等等,这些新增的内容也应当出现在教材之中。而生物技术是目前药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所以也应当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三、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综合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比较一下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述细胞学说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对药园里的药用植物进行切片,并通过实验观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2]。
(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讨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比如:讨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苔藓类植物的大气监测作用进行讨论、模拟植物拟南芥讨论等等。在讨论的内容上要涉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现实成就以及宏微观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热门研究领域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拉近学生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
四、适当增加相关的研究型实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医药植物学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比如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做这类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验性实验[3]。
教师给学生设定实验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拟定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题目的设定上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和实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随着药用植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用植物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中国药典》也在不断地修订,但是高校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它已经跟不上时展变化的要求。所以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课程在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室内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起到验证的作用。野外实践教学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只有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两个专业同时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其他专业只是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且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承担了校级教研项目“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①
1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题组开展了如下工作:
1.1 对新校区现有药用植物进行统计,收集照片
1.1.1 建立了我校新校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目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收集了10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标本,通过原植物鉴定,确定了学名,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建立了分类目录,编撰成册。
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素材,为教学多媒体的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分类目录为实践教学教材制定了纲领。
1.1.2 采集了我校新校区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特征照片
在收集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同时,我们采集了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高像素照片。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生育期存在差异,而采集的照片要反映出该种植物的特征,尤其是花的特征,因此虽然收集了近百种植物标本,但是近半标本没有花,因此没有采集照片。
1.2 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用植物种质
在系统收集我校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利用相关社会关系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材种质,并定植于新校区。这些种质包括半夏、厚朴、白花前胡、、麦冬、射干等,均为湖北省优势地道中药材,这些种质的收集及保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 编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使知识点可视化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编撰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的内容与我校野生药用植物及收集的地道种质紧密联系,从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3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相关植物的特征,并附带照片。
针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教材及多媒体中均采用图片及标本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教学的野外实习环节,现场系统讲解每种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形态特征,让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可视化,直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看得到且摸得到。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
2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2.1 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热情。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主学习,课题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显微镜、照相机、参考书等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2.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系统讲解了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的基础上,并以实例讲解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大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3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②③
3.1 收集黄家湖校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在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我校新校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不多,且单个种的居群较小,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二是部分野生药用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园林工人除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而乱采等)已在新校区范围内灭绝。上述2种因素使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亟需对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并通过人工繁育来扩大居群的规模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3.2 扩大学生范围
目前,开放式实践教学已对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开放。计划在2年内把学生范围扩大至中药学专业(自考学生)、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让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3.3 完善实践教材
在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种省内外的地道特色药用植物种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注释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和概括,提高到理性阶段,最终达到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学及相关学科也有较大发展,而且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此在教学中要高标准、严要求,教学应体现起点高内容新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强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作为药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必将起到助推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1 加强德育引导,提升学习动力
药用植物学是以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的,而植物不仅为人类供给可解除疾病痛苦的药物,还供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食物。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尊重它们,并学习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药用植物中有许多植物种类能够联系到重要历史事件,选取重要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如讲到罂粟科时,可以联系,颂扬林则徐的那种爱国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顾自己安危,不顾自己的仕途,毅然决然地将禁烟运动进行到底,多么可歌可泣,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另外还有《本草纲目》的著者李时珍,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值得大力颂扬,可以用来激励学生学海无涯可作舟的精神。药用植物是世间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负责的态度关爱和尊重生命[1]。
1.2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挑选相应的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多姿多彩的药用植物世界。其具体方法是认真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挑选确切反映讲授内容的图片,同时结合野外调查采集过程中,收集、制作、积累原植物彩色幻灯片以及电视录像等影像资料,编辑成电脑多媒体课件或者投影胶片,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影像资料,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药用植物实物标本以及教学模型,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加深印象,缩短冗长的描述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1.3 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属于课程资源的诸多要素充分发掘出来,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找出教学过程中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问题。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要科学高效地加以开发和利用[3]。在讲述植物的叶和花时,让学生在校园内采集所熟悉植物的叶和花,观察它们的组成,分析它们的形态和类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4]。
2 优化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药用植物,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必要手段。多年来,药学院一直在自建的药用植物园内进行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药用植物园充分发挥了实习教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实习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在较短的实习教学过程中,强化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1 充分利用工具书,培养基本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基本上是靠记忆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药用植物园里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另外,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再加上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单位并不局限于某一处,很多学生一旦离开药植园,对同一药用植物往往不再认识。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完全不能培养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植物志、植物检索表是从事实习工作必备的工具,如果学生在实习中能熟练掌握运用植物志、检索表来查阅未知的植物,即使长时间不用,如有需要稍加回忆便可运用自如。所以在实习课教学中,不宜一味地追求认识多少植物,而应重点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鉴定植物,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植物志、植物检索表、植物图鉴等工具书,探求不认识的植物。在探求一种新的药用植物时,首先,学会判断它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即判断它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然后,根据形态特征判断它是哪个类群的植物,再次,在各个类群中查找植物志或分科检索表,确定所属科和所在属,直至找到它的种名。即按照门、科、属、种的顺序,逐级核对,最后,确定药用植物的名称。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植物志或检索表,教师不应直接给出植物名称。学生可以在实习中通过反复查阅工具书,熟练掌握植物志或分类检索表的使用,还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
转贴于
2.2 常接触多观察,记牢理论知识
药用植物学实习课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习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预先进行集体备课,对实习中所涉药用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常接触多观察。学院为了满足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在校园内筹建了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基地,引种了上百种药用植物,基本可以满足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需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的方便条件,选择课余时间,经常到药用植物园与药用植物常接触,通过反复观察,在不知不觉中会记牢很多有特点的药用植物,进而会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就如同刚入学进入一个新班级一样,不需要特意去认识某位新同学,但用不了多久,我们会记住班里所有人的名字及日常行为和爱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同学之间经常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认知。
另外,在实习课采用启发式、抓重点的方法观察药用植物。即老师对观察对象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眼看手摸,鼻嗅口尝,进行自主观察,并启发将自身体验到的感觉,与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容易确定观察对象的科、属、种[6]。例如观察白屈菜和萝摩时,让学生撕其叶片,观察是否有乳汁,作为鉴别白屈菜和萝摩的重点特征,很容易被掌握;观察珍珠菜,让学生尝其酸味;观察地榆,让学生揉其叶片,再闻其味等。这种方法避免了理论讲授的全面复述,变被动的听和记为主动的看和想,从观察和思考中得出结论。
2.3 重点讲解,丰富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实习课是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面对形态各异的各种药用植物,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意义等,不但可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也可深化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对相关学科的了解。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82-01
0引言
药用植物学是高校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对象,重点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是中药资源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理学、制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性很强,做好实验和实践教学不仅是该课程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颇有难度的一项工作。笔者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的科研与教学,现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总体思路
1.1 始终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本本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教学的重点在药用植物形态结构的形象化理解与识别,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通过实践教学,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实用型人才。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校内实验教学,二是野外教学实习。两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即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校内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观察植物及各器官的形态特征、解剖学结构,以及各种细胞的显微特征,掌握显微制片及观察研究的技术方法;校外实习基地野外教学的重点则在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分类和鉴定的能力,识别一定数量的药用物种,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与应用方法。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均在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识别辨识能力。因此,要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基本思想贯穿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始终。
1.2 加大实验实践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弄懂吃透课程精髓药用植物学包含有大量的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术语、概念和知识信息,自然界种类纷繁的物种使它们在形态学、解剖学及化学特征上具有种种共性与差异。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如仅以少量经典例子来进行讲解与观察,难免有片面性;缺少丰富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实例的观察,学生们很难在比较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大实物(各类植物、各种显微制片等)教学的信息量。在讲授或学习中,要求抓住重点,抓着规律性的知识内容,避免素材的无序堆积,适得其反。
2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方法与建议
2.1 建立一支优良的实践教学队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技术性强,尤其是物种的分类鉴定需要较长时间的用心钻研与经验积累,这需要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人员不间断地学习、积累与提高,有关实验人员也要有较过硬的实验技能,方能胜任实验与实践教学工作。此外,每次实验前还要做好预实验,以熟练解决学生现场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2.2 充分利用实物教学药用植物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只有大量观察各种实验材料,加大信息的强化,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悟出该学科中固有的种种规律性。实验课要大量观察不同器官各种类型的永久制片,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新鲜植物材料进行制片观察;野外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前要组织学生多多观察校内标本馆中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多多观察教师或往届学生在实习地点拍摄的植物图片,组织学生在校内或周边地区多多就近观察辨认实地药用植物。同时,课堂理论教学讲解有关内容时也应充分展示各种标本实物或图片。
2.3 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室内教学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勤于动手,注重训练他们合理取材、徒手切片、撕取表面片、显微制片(横切、纵切、粉末)、显微观察与分析、显微绘图、检索表制作与利用、标本制作等基本的实验技术方法。教师应讲清要领,做好示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61-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2]。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的概念和形态学术语多,理论知识难于理解和难以记忆[3-4]。其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将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引入植物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众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使用数据库信息[5-6]。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构建了一个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以图像、地图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对药用植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 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特点
国家级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如“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辅助作用。两者不同的定位决定了相对小型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1 植物物种以涵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是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力图涵盖全国各地发现的植物,具有植物物种数量多而全的特点。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受老师和学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等条件所限,主要是涵盖校园和野外实习地区的植物;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掌握植物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主,因此其资源数据库物种数量少,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辅以其他常见植物。
1.2 植物信息增加药用功效的介绍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以植物形态、组织特征、分类鉴定为主。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不仅有植物形态,更包括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的介绍,形成自己的特色。
1.3 二次开发以直观形象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因为主要是提供植物信息的专业检索,注重基础。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不仅注重基础,还注重二次开发,通过野外实习专题、校园地图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兴趣,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 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之前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分类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充分利用学校的植物资源,对其分布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将校园中的植物进行挂牌标识,同时采集植物分布的图片,最后绘制植物资源分布草图。此外,利用去庐山进行野外实习的机会,对庐山地区的植物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在数据库中设立庐山地区野外实习专题,充分展示庐山植物风貌,更利于标本精确地辨识,同时编写了《庐山野外实习手册》,极大地方便了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
2.2 开发平台
目前,中小型网站的快速开发广泛采用WAMP开发平台[7-8],即Windows+Apache+MySQL+PHP组合。Windows是操作系统;Apache是通用的网络服务器;mySQL是带有基于网络管理附加工具的关系数据库;PHP是流行的对象脚本语言。
WAMP平台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9-10]。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用户在表现层(客户端)浏览器中以提交表单的方式向应用层提出请求,Web服务器(即Apache服务器)接到请求并通过服务器端PHP程序处理相关请求,若接到数据请求,则通过MySQL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结果处理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2.3 数据模型的建立
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由于WAMP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将数据看成一张规范化的二维关系表,关系模型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11]。因此,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模型。
2.4 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植物数据库首先要分析植物有哪些信息应该被包含在数据库中[12],关系型数据记录的是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在植物学中,对植物有科学的等级分类,由大到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13],具有明显的层次关系。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一般将植物作为实体[14]。这种数据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分类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二是数据存在潜在的不一致的隐患,每种植物都有它所属门、纲、目、科、属等分级信息的记录,而有些植物的分类相同,那它们的分类信息必然相同,而这种数据的重复记录就会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造成数据的不稳定。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数据结构,就是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各个分类作为不同的实体[15]。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了上面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和数据重复记录的两个问题,但存在自身的缺点:一是代价增加,功能越强大所需的花销也越大,网页程序编写量也大大增加,这与院系学生有限的精力、数据库需求相冲突;二是数据结构太细致化,同时导致数据结构庞大,不灵活,而院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各方面情况,不需要诸如亚门、亚纲等分类,数据结构无需太细致。
综合起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数据结构中,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即设计两种实体类型,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与物种相区别。分类的属性主要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物种的属性主要包括种的名称信息(包括种的拉丁名、中文名和别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这些属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取舍。
对于实体之间的层次关系,需要设计一个字段来记录。改进后的植物信息数据结构最终实现见表 1、2。
3 基于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采用网络的丰富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以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际以及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校园地图直观形式的校园植物检索,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网址为。
网站有四个主功能,分别由“植物检索”、“庐山实习”、“校园植物”和“课外实践”四个栏目板块实现。辅之以“首页”和“我们”两个栏目板块,完成网站简介及引导使用、团队介绍和留言反馈等辅助功能。见图2。
网站6个板块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①“首页”板块主要是对网站和各个板块的内容功能进行介绍,引导用户使用网站。②“植物检索”板块提供三种检索植物信息的方式,分别是字母检索、系统检索和文字搜索,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快速地检索到植物信息。在该数据库中,录入了收集整理四百余种药用植物,可以在线浏览药用植物所属植物系统分类、药用部位、药材名称、中药功效和校园分布等内容。③“庐山实习”板块可以检索关于庐山野外实习的植物,涵盖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所要求掌握的植物,适应野外实习的要求。针对野外实习,一方面加入学生实习活动照片和实习地区风光,另一方面添加野外实习安全、标本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文章,还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加入学生的实习心得,形成野外实习专题,借助网页技术营造实习的气氛,让学生在熟悉的实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校园植物”板块以三级地图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校园植物。首先,以3D的一级校园整体地图对校园进行优美宏观展示,用户可以根据对校园位置的熟悉快速点击想要查看的区域;之后,进入更细致的2D平面校园地图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查找;进入具体的区域后,可以看到实物照片形成的地图,用户可以很直观便捷地看到想要查看的植物;点击植物后,链接到该药用植物的信息网页,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网页中包括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产地分布的介绍、校园位置的标注以及药用价值的说明,并附有多张该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形态特征的数码照片。以校园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校园植物物种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植物物种分布,并可以快速检索植物,提高检索和学习植物的效率。⑤“课外实践”板块可以查看文章,并可以下载附件,老师和学生可以活动情况或活动经验,增加与学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信息。⑥“我们”板块分两个二级栏目,分别是:“关于我们”栏目介绍了院系的相关情况;“留言”栏目主要是让网站使用者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可以留言反馈,帮助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结合院校的教学要求实际情况,运用植物学知识对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库的实用性和教学性等特点,使之更好地与数据相结合,从而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应用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传统分类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植物信息查询效率,并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以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野外实习专题页面和以校园地图形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给药用植物学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承剑,黄宝康,郭美丽,等.浅谈《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59-60.
[2] 罗晓铮,石延榜,董诚明.浅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J].中医学报,2009,4(6):104-105.
[3] 李雪莹,武永刚.基于校园网的《药用植物学》多媒体素材库的构建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10):132-133.
[4] 谷巍,巢建国,吴启南,等.《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20-121.
[5] 马波,李梦龙,刘冀昆,等.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6):839-840.
[6] 孙启高,宋书银,王宇飞,等.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J].植物学通报,1998,15(3):77-79.
[7] 冯思玲.网站建设流程及相关技术[J].信息技术,2005,(9):71-72.
[8] 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4):933-938.
[9] 徐胜祥,徐运清.基于Web的种子植物分科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169-170.
[10] 蔡宏伟,金连甫,陈平.可扩展三层B/S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2):178-180.
[1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8.
[12] 沈光,佟斌,孙波.论植物数据库的建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89-91.
[13] 郑汉臣,张浩,潘胜利,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104.
1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定义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1.2实施方法
利用提问式教学在具有相似特点的理论之间进行思维训练,如在茎的分枝方式章节教学总结阶段,设置问题对学生提问:现在已知茎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方式等特点,那么根有类似的分枝方式吗?
1.3结果
通过类比发现,根系的类型也可以视为具有类似的分枝方式,如直根系其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非常明显,其特点与单轴分枝的特点非常相似;而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很发达,这一特点与茎的合轴分枝的特点也非常相似。通过这种类比思维,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训练了相关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2归纳与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定义
归纳与演绎是相对的一对特征,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法又称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到特殊的一种推理。其中归纳是启发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2.2实施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比较不同点和共同点,可以对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和归纳。如对根与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分别比较,就可以有效地将两者内部显微构造知识点的异同串联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又如夹竹桃科和萝藦科均有单叶对生或轮生、白色乳汁的特征,那么在没有花果的情况下如何区别这2个科呢?大家通过归纳比较植物腺体所在的位置后发现,腺于叶柄与叶片基部相连处且丛生者属于萝藦科植物,腺于叶腋内或叶腋间者属于夹竹桃科植物[6]。另一方面,演绎法在教材中应用也较多,整个教材体系就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如在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对于属特征而言,植物科的特征是普遍共有的,而属特征则是特殊的;对于物种特征而言,植物属特征是普遍共有的,而物种特征则是特殊的,这也是一个物种鉴定的过程。
2.3结果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对药用植物学相近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明白了归纳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演绎法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教材体系,而且有助于掌握药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手段。
3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3.1定义
辩证关系就是事物的两重性,他们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权衡利弊,作出科学的判断。
3.2实施方法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需要辩证对待的例子。以药用种子植物分类学为例,有2株外观形态差异较大的植物,其中一种植物较高大,且叶片较大,而另一种植物较矮小,且叶片较小,那么他们是2种不同的植物吗?另外根据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既然变态根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如气生根暴露在空气中、攀援根攀附于其他物体上、贮藏根起贮藏作用等,它们的内部构造与正常根相比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3.3结果
由于这两株植物来自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外观形态的差异,但通过DNA条形码技术等方法证明他们来源于同一物种;另一个问题答案是其内部构造也发生了某些改变。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来思考问题,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
4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1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是这些思维方式的统一体。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
4.2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写作综述等形式有意识地尝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通过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学习,你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药用植物资源?”一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运用药用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对以前较少涉及的海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
4.3结果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b)-116-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考试系统已经成为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工具[1]。学生采用网络考试的形式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2],并且采用网络考试的方式,任课教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出考试卷、尤其是在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及有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4],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中的概念、知识点,课件中穿插有大量的植物形态、显微图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5]。针对该课程的这一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制出一种图文并茂的网络考试系统,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进行考试,既避免了大量的文字繁琐,又使学生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了自我检测,鉴此,本院《药用植物学》课程于2008年7月对中药学专业进行了网络考试改革,那么网络考试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这种考试形式能否逐渐替代传统的考试,对此,笔者结合2008~2010年本院同一个专业对该课程的网络考试、普通考试情况,从多方面对采用的网络考试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试验于2008年开始进行,网络考试班级为本院2006级中药学本科班,普通考试班为2007级中药学本科班,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个班级的课程均由同一个资历较深的教师主讲。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2结果
网络考试班与普通考试班成绩比较,见表1~3,图1、2。
从表1、图1、2中可以看出,普通考试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分别为75分、95.28%,要高于网络考试班(66分、86.11%),并且普通考试班90分以上人数为5人,网络考试班为0人,但进一步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后比较发现(表2、3),纸质与网络两种考试形式的平均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班考试成绩明显高于网络考试班成绩,且普通考试班90分以上人数明显高于网络班,这种现象与以往其他院校对此考试形式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2],其原因可能是少数学生对于网络考试还有些不太适应;他们认为网络考试随机性太强、知识覆盖面较传统考试大,有些知识点考前不容易掌握,有些选择题试题难度太大,特别是药用植物分类考点部分,有些药用植物考前没有认真掌握其特征。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及格率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具有替代的可行性。
考试结束后综合参加网络考试的学生意见,多数学生对这种新的考试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考试与普通纸质考试相比,考察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对知识的理解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药用植物学形态、分类部分形象的图片,可促进他们平时多认识一些药用植物,对于这种网络化的考试他们表示能够适应。但是也有些学生反映网络考试随机性太强、知识覆盖面均较传统考试大,有些知识点考前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有些选择题试题难度太大,另外,这种考试形式对于电脑操作技术不熟练的学生而言,问答题部分占用时间较长,这些原因也可能是导致普通纸质考试平均成绩及90分以上学生比网络考试较多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反而可更加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虽然网络考试具有不足之处,但与普通的纸质考试相比仍然具有许多优点,如组卷过程规范可控,可减少考试失密环节,能够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无纸化、节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等优势。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试题库的不断完善,这种考试形式将逐渐代替普通的纸质考试。
[参考文献]
[1]郑少江,林岚,黎岳南,等.B/S病理学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3):191-193.
[2]田拴宝,郝永兵,李向荣.药学专业实行网络考试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1-72.
[3]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关键词】 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类型;编制;应用
Abstract:The Retrieval Table of Medicinal Plants is a key tool for identifying plants catogories;unde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field class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it expounds the table,compilation and notes of the said table,and makes examples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s;Classes Retrieval Table;type;compilation;application
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key)是鉴定药用植物类群的重要工具,是一把识别药用植物的“金钥匙”,在中药志、植物志和药用植物分类专著、论文中往往都有检索表,学会使用和编制会给学习及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药用植物的分类部分,在《药用植物学》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占了大量的篇幅,而且在附录中还有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分科检索表。笔者在多年的药用植物学教学经验和野外分类、鉴定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编制方法、注意事项,并举实例进行说明其应用,供大家参考使用。
1 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
检索表的类型按内容可分为分科检索表、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分别鉴定科、属、种。一般植物分类参考书中均有3种检索表。中药的性状、显微等特征也可以用检索表的形式来进行鉴定。根据其编排形式通常分为以下有3种类型:
1.1 定距检索表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索表,检索表中每一对相对应的特征给予同一号码,并列在书页左边的一定距离处,然后按检索主次顺序将一对对特征依次编排下去,逐项列出。所属的次项向右退1字之距开始书写,因而书写行越来越短(距离书页左边越来越远),直到在书页右边出现科、属、种等各分类等级为止。这种检索表的优点是:条理性强,脉络清晰,便于使用,不易出错,即使在检索植物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容易查出错在何处,目前大多数分类著作采用定距检索表;缺点是:如果编排的特征内容(也就是涉及的分类类群)较多,两对应特征的项目相距必然甚远,不容易寻找(克服办法是标出对应特征的项目的所在页码),同时还会使检索表文字向右过多偏斜而浪费较多的篇幅(克服办法是当另起一页时,最左边的一行向左移至顶格的位置,其余部分也作相应的移动)。《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和本教材的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分科检索表均采用本种形式的检索表。
1.2 平行式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的编排形式和定距检索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检索表的各项特征均排在书页左边的同一直线上,既整齐美观又节省篇幅,但唯一不足的是没有不定距检索表那样醒目。
1.3 连续平行式检索表 连续平行检索表,又称动物学检索表,在处理方法上吸取了定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的优点,即将具有相对应的特征的植物排在一起,便于对照,用起来较方便,同时,把检索表的各项特征均排在书页左边的一直线上,显得较整齐也节约篇幅,因而现时在植物分类检索表中被广泛采用。
2 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编制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要求必须掌握药用植物的特征。首先作者对被编制的药用植物类群的形态特征要非常熟悉,特别是精确掌握每一类群的各种变异和变异幅度,然后找出各类群(科、属、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才能进行编制。编制时,一般要考虑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但通常为了方便应用,可以不考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而是按照人为的方法进行编制,只要能把各类群精确地区别开来。
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采用二歧分类的方法进行编制而成。对一群药用植物先把各类群植物的分类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抓住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取某一个或几个性状,根据是与否、上与下、这样或那样等,将该群药用植物分成相对的两部分……直至分到所要求的分类单位为止,最后把分的过程和所用的性状,按一定的格式排列出来就成了检索表。编制的基本步骤是:(1)首先要决定编制的分科、分属,还是分种的检索表。接着对各分类群的形态特征进行认真观察和分类性状比较分析,列出相似特征(共性)和区别特征(特性)的比较表,才能进行编制。(2)在选用区别特征时,最好选用稳定的、明显相反的特征,如单叶或复叶,木本或草本;或采用易于区别的特征。尽可能不采用似是而非的、渐次过渡的特征,如叶的大小、植株毛的多少、花的颜色等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如选择蓝花和红花作为划分依据,则会难倒手持紫花的鉴定者,因为同种植物的花色受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有些种类的花色甚至在一天之中也有变化,如牵牛花在早晨为蓝色,中午渐变为红色(花中所含的花青素颜色随细胞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而变色)。(3)采用的特征要明显,最好选利用肉眼、手持放大镜或解剖镜就能看到的特征,尽量不采用需要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显微或亚显微解剖特征。(4)检索表的编排号码,每个数字只能并且必须用2次。(5)有时同一种植物,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而产生形态特征的变化,既有乔木,也有灌木,遇到这种情况时,在乔木和灌木的各项中都可编进去,这样就保证可以查到。(6)在编制分科(属)检索表时,由于有些植物的特征不完全符合所属的某一分类群的特征,如蔷薇科的心皮从多数到定数,子房从上位、周位到下位,果实有聚合蓇葖果、聚合瘦果、核果、梨果,为保证能查到各种植物,在编制时都要考虑进去。因此,在检索表中常常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相同的分类等级,如在“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中蔷薇科、虎耳草科、旋花科等科会出现多次。因此,初学者在查检索表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7)为了证明你编制的检索表是否实用,还应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果选用的特征准确无误,且在实践检验中不导致错误鉴定,那么,此项工作就算完成了。
判断一个检索表的好坏,除编制的格式是否正确外,从内容上可从以下3方面去分析:一是检索表中所用的特征对于被检索的药用植物类群是否是稳定的和主要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划分这些类群的主要依据;而是利用这些特征去把其中的某一部分药用植物划分成两部分时,界线是清楚的,切忌模棱两可;三是被应用的特征是直观的、便于应用的,一般都能在标本上或野外记录上能直接反映出来的。
3 如何利用分类检索表来鉴定药用植物
随着中国植物志和地方植物志的陆续出版,为我们鉴定植物种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为检索表所包括的范围各有不同,所以,有全国检索表、地方检索表,有药用植物或观赏植物检索表等。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检索表。最好是根据要鉴定植物的产地确定检索表,如果要鉴定的植物是浙江产的,那么,最好利用《浙江植物志》。如无产地的检索表,有时也可以参考邻近地区的相应检索表。
鉴定药用植物的关键,是检索者必须有良好的植物学形态术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检索前,必须对被检索的植物形态特征作仔细的观察研究,特别对花、果实的各部分构造,要作认真细致的解剖观察,如花冠和雄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心皮和胚珠的数目、胎座和果实的类型等,都要搞清楚,一旦描述错误,就会出现差错。
关于如何利用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鉴定植物,现以诸葛菜为例加以说明,我们对诸葛菜的标本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诸葛菜为一或二年生草本,茎、叶有白粉;单叶互生;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片呈大头羽状分裂,有叶柄;茎中、上部的叶片无柄,基部两侧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红色;萼片4,离生;花瓣4,成十字形花冠;雄蕊6,成四强雄蕊(花丝4长2短);雌蕊由2个合生心皮组成,子房上位;长角果具喙,线形,具四棱,成熟时裂成两瓣,中间具假隔膜,内含有多数种子。根据这些特征就可以利用检索表从头按次序逐项往下查,首先要鉴定出该种植物所属的科,再用该科的分属检索表,查出它所属的属;最后利用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查出它所属的种。
药用植物实务是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凡涉及植物药(生药)品种来源及品质的学科都与该课程息息相关,其中关系密切的有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药剂学等。而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需求,该课程教学应侧重于药用植物的识别、鉴定的实践技能性。针对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策略匮乏和缺乏良好学习行为等特点,对《药用植物实务》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满足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理论课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采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主编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作为教材,与传统高职教材不同,该教材舍弃植物细胞、组织相关内容,只保留植物器官形态和分类的知识,导入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知识,结合南方药用植物,详细介绍常见药用植物各科特征、代表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等内容,并结合南方特色,补充药用植物资源等内容,介绍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广东、广西、云南中药材资源的生产概况。该教材的编撰十分适应当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注重强化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结合地方特色,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南方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技术,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课堂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看到教材上的图片,未能引起相关的视觉冲击而给他们留下概念性的记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则有效地改善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元素,清晰、图文并茂、立体生动地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为配合教学,通过自己拍摄、上网查找等方法,积累大量的植物及其构造的图片,根据校内及周围常见的药用植物进行归纳,以岭南常见常用的药用植物作为示例图片,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感官认识。
图片是二维格式,有其局限性,需配合有趣生动的视频,加强视觉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比如在讲述种子传播内容时,教材上讲得非常简单,静态图片也无法生动展示种子传播过程,引入纪录片《植物私生活》中《旅行》的关于种子传播的内容,学生能从动态视像中感受到种子传播过程的奇妙,还可复习已学过内容,比如视频播放到一些种子利用空气动力来传播,可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翅果形态特点和结构特征。
二、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实务》是我校精品课程,2011年已开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充实内容。现今,我院《药用植物实务》网络平台与所选教材相结合,以图片、课件、纪录片视频、Flash等方式展示药用植物形态学部分的内容;分类学的知识,则以视频短片和图片充分展示岭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器官的形态、全貌及生长环境等内容。同时,在交互平台上按学习单元设置了一系列的课后练习,学生可在线完成和提交作业,老师可在线批改并记录成绩。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查阅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浏览下载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自学。网络课程还设置了论坛功能,方便师生间互动交流和学生间组成网络学习互助小组。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教材选用的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也更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实践课课时为28节,与理论课时数为1∶1的关系。取消了在实验室进行的药用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的实验,把课堂搬到户外,在户外进行实践教学,更强调“眼看”(观察植株形态,叶、茎、花的外部形态特征)、“手摸”(触摸感受叶的质地、表面构造、折断面是否有分泌物等)、“鼻闻”(揉捏植物各部分后闻其气味)、“口尝”(对某些不能确定的药用植物种类可咀嚼,品尝其味道来判断)等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户外实践课堂上,在讲述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科属分类知识时,要适当复习形态学的基础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纪律散漫,上实践课容易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为保证教学效果,每次实践课结束后进行随堂小测,随机抽取10种植物让同学辨认,让他们说出科名、种名、识别要点等内容。学期末,选取50种植物再进行测验。如此,同学们明确了老师的考核目标和内容,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提高,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辨认植物。
为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植物识别技术,有针对性地布置实习报告。针对大一新生,要求调查校园及周边的药用植物资源,实习报告包括10个科50种药用植物的图片、科名、种名、识别要点、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和主治功能等,制作PPT,课堂上进行演讲演示。针对大二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采药实训,到龙头山、火炉山等进行采药,要求每组同学制作腊叶标本和一份包含200种药用植物的图片报告。要求学生明确分工,采集照片、收集资料、PPT制作、演讲解说等,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避免个别同学偷懒、脱离集体的现象。
四、筹办相应的专业比赛,吸引学生
高职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但很多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为引导学生把精力和创意放在专业技能上,本教研室每年都会举行腊叶和叶脉标本大赛,设置奖项,鼓励学生制作腊叶标本、叶脉工艺品。腊叶标本的植物鉴定签的准确性、植物压制的形态美观、压制效果以及回答专业问题等都作为评分标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为制作美观的叶脉工艺品,同学们尝试用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试验,以创新形式组合叶脉,加入染色工艺,制成叶脉书签、叶脉压花画、立体叶脉花等形式多样的工艺品。赛后,优秀参赛品进行汇展,成为本院实验大楼的靓丽景观,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让学生们深感自豪。
五、开设《药用植物艺术创作》的拓展课程
药用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具备观赏价值,例如百合、玫瑰、桔梗等。为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实务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枯燥、繁琐、刻板的学习印象,特开设《药用植物的艺术创作》课程,引入药用植物压花画制作、药用植物组合盆栽和药用植物艺术插花等拓展项目。学生们利用身边常见的药用植物制作成精美的压花画、书签等工艺品。为此,学生会主动去查资料,到户外或药圃基地收集实物,了解植物特性,自主学习、利用专业知识美化生活,培养个人艺术情操。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都是为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热情,培养专业知识特长,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并培养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其校园生活。以上的各种方法都在实践中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根据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改革探索,我们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即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的来源植物。并编写以常用中药植物识别及栽培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植物学》课本,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3]。《中药植物学》是以常用中药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生理功能、栽培基本理论(包括栽培、采收、加工、炮制、中药材质量生产规范)和北方常见中药植物的分类鉴定及栽培,是集中药植物鉴定、栽培、采收加工、炮制及本地区常见中药材鉴定及栽培为一体的教材,填补国内中药学实践教学空白[3]。
2课堂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中药植物学内容很多,包括植物形态、植物分类及中药植物栽培,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较好的实践技能,在理论教学中,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如精简教学内容: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或在实践中不涉及的内容都删去不讲,比如植物的细胞即植物的组织一部分,其他学科都有涉及,且学生大都在生物学课程中学过,实践中的应用也很少。所以,在编写《中药植物学》课本时,没有编写此部分内容,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合理利用实物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药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讲授内容都与植物相关,且植物材料可以直接取材于大自然,使得《中药植物学》的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在课件的编写中,我们非常注意图片的运用,每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有相应的图片展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采摘的新鲜植物,我们也会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触感要比文字描述的效果好很多。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新鲜植物,先对概念或植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图片、特别是新鲜植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在观察图片和植物的过程中,感性认识能够很快的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及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完善。
3实验教学改革
因为《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课时安排及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3.1实验基地建设为了达到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建设了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占地40亩,栽培中药植物300余种,主要以北方常见中药植物为主,也引种栽培了许多南方品种,完全能够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在药用植物园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内容,复习并验证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中药植物辨识的实践技能。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植物鉴别能力,我们与图书馆联系,引进植物志和植物图鉴等书籍,让学生在植物园内利用这些工具书鉴定植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鉴定植物的方法,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3.2对植物的辨识,使学生们掌握野外辨药识药的技能,但也有不足。由于植物是露天栽培,大部分南方品种无法适应北方生长,且冬天植物枯萎,中药植物的观察受到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另外,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药饮片的识别及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基于以上考虑,我院设计建设集植物腊叶标本、植物浸制标本和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为一体的中药标本馆。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植物园里观察植物,还可以到标本室观察鉴别真伪饮片,在不适宜野外观察的季节,还可以通过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观察植物形态特征。为了保证学生们更好的观察,我们还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考试模式改革
针对《中药植物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也根据其自身特点,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推行形成性评价体系。每一位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测验环节和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其中平时表现评价的成绩占5%;作业评价环节的成绩占15%;阶段性测验环节的成绩占30%;教学实践活动环节的成绩占50%。形成性评价成绩在《中药植物学》课程总成绩中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这种形成性评价是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到考察范围,对于平时不学,考试突击的学生来说,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下,必须要全程全心投入,认真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也在根据中药植物实际,摸索推行网络考试。这种新的考试方式有几大优点:(1)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文字叙述题干,学生作答。但是中药植物学的对象就是植物,研究的是植物的鉴别,如果用纯文字的试题,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利用网络考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网络考试是在电脑作答,可以利用大量植物图片,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更好地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2)网络考试可以通过超链接技术,增加试题的内容及层次。如可以通过一张图片考察学生图片中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并延伸至科特征、科主要化学成分及本科其它代表植物以及本科中药主要的作用等等。(3)网络考试可以通过限定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考试可以规定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且做过之后不能再次作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牢固掌握知识点,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准确的做题。
5结语
《中药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利用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对于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中医人才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不仅是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包括思想的解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利用教具、推行全面的考察模式及改进考试方法,这些都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也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到药企参观,探索并完善适合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1 根与根茎类药材
根与根茎类药材实际上包括根和根茎两大类,根茎属于茎的变态,根与根茎往往难以区分。《药典》规定部分植物药材以根与根茎入药,如人参、丹参、甘草、龙胆、威灵仙、徐长卿、麻黄根等。所谓的根茎,其实是根与茎的连接部位,不属于真正的变态茎。另外一些药材,如白头翁、党参、板蓝根、白芷、防风、苦参、独活、前胡、地榆等,《药典》规定其药用部位为根,实际也包括根茎部位,并且在加工时也没有去除根茎的要求。对于上述这些主要以根部入药,根茎所占比例较小,与根紧密连接,不属于真正变态茎的品种,不宜过分强调根茎而将其药用部位定为根与根茎,应该将其药用部位统一确定为根。
对于植物药材药用部位称谓应准确和规范,不能与植物学的概念不一致或相矛盾。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与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均属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其主根与侧根均呈块状,药材草乌是北乌头的主根与侧根,药材川乌是乌头的主根,药材附子是乌头的侧根。《药典》规定草乌、川乌、附子的药用部位分别为块根、母根、子根,不仅概念不确切,而且前后不一致。笔者认为,若将草乌的药用部位定为北乌头的块状主根与侧根,将川乌的药用部位定为乌头的块状主根,将附子的药用部位定为乌头的块状侧根,应该更为合理。
2 果实种子类药材
采收时间对药材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药典》对药材采收时间作出具体规定是必要的,但同类药材的描述与要求应该前后统一,不能有些品种要求,而有些品种不要求。如对果实类药材来讲,《药典》在来源中对其多数品种规定了具体成熟度,如八角茴香、小茴香、女贞子、巴豆等为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等为近成熟果实;枳壳等为未成熟果实;枳实等为幼果等,但对佛手、罗汉果、覆盆子等少数品种仅称药用部位为果实,对其成熟度没有具体描述,前后不一致,应予以统一。
《药典》规定胡椒的药用部位为近成熟或成熟果实,近成熟果实晒干为黑胡椒,成熟果实擦去果肉晒干为白胡椒。黑胡椒为近成熟果实,白胡椒实际上是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与中果皮后的果核(带内果皮种子)。因此,胡椒的药用部位应修正为近成熟果实或成熟果核(带内果皮种子)。
《药典》规定连翘的药用部位为果实,但市场商品中包括未成熟果实和成熟果实,前者称“青翘”,后者称“老翘”。因此,将其药用部位修正为未成熟或成熟果实更为妥当。
果肉是指果实的肉质部分,概念比较笼统,一般是指中果皮。《药典》规定山茱萸的药用部位为成熟果肉并不确切,其实包括外果皮与中果皮,是成熟果实去除内部果核剩下的部分。
《药典》规定苍耳子为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蕤仁为成熟果核、罂粟壳为成熟果壳、瓜蒌皮为成熟果皮等,不太符合通常的语言习惯,应分别改为“带总苞的成熟果实”、“成熟果实的果核”、“去除种子的成熟果实”、“成熟果实的果皮”等,似乎更好一些。
《药典》规定猪牙皂为皂荚的不育果实。皂荚果实不育有2种情况:一是正常的不育,果实中没有种子,形状扁平;二是皂荚植株在衰老或受到伤害后导致的不育,其果实形状为园柱形,略扁而弯曲。后者为真正的猪牙皂,它不仅不育,而且畸形。因此,将猪牙皂的药用部位规定为皂荚的畸形不育果实更为合理。
《药典》规定瓜蒌、山楂、栀子等的药用部位为成熟果实,但在实际生产中为提高药材产量和便于加工,它们均是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收的,为与生产实际相符,以规定为近成熟果实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