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4:59: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低碳城市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研究发现,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 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重要选择。城市规划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 是城市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体系, 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构建起来的。尽管近年来, 城市规划逐渐强调民生、环保等目标, 但城市规划理论和指标体系中, 没有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为限制性要素。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 低碳城市规划则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 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于2007 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 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
2、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3、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4、现代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理念引导下的“低碳”转向
4.1 低碳能源与产业
能源低碳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该目标,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是重要支撑。SatoshiIshii认为大部分的能源技术拥有可持续的特点,它们具有保护资源、提供能源安全、供应多种能源和服务、无环境影响等优点,所以从长远来看使用可更新能源应该是未来能源政策的基本。英国走在了国际低碳能源规划的前列,通过把广大城乡区域进行划分,提出了能源的分区对待和热电联产的使用。但是能源总是跟城市的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服务业和农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轻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产业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控制传统耗能工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4.2 低碳生活与文化
Glaeser and Kahn通过对美国66 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应的规律,即: 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会比居住在城市中心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是因为郊区的住房密度低且面积大,同时郊区的居民更容易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且和就业地的距离也比较长。Susie Moloney认为专业的城市规划设计要使得家庭活动和行为发生改变以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并且关注塑造人类行为和影响家庭成员能源消耗的因素。城市规划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包括设计生态节能建筑和城市专用自行车道、步行道,鼓励居民公交出行; 建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文化宣传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低碳社区品质; 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垃圾回收系统和碳排放监督系统,保障低碳城市功能。
4.3 碳汇吸收与利用
碳汇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从碳汇的概念可以看出,加大碳汇建设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当然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植物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如大伦敦规划中的“绿环”,而且还可以净化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碳汇建设在区域尺度上可采用“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模式,而在城市内部,绿色廊道可以是道路和铁轨的沿线或水畔,也可以是一系列连接开敞空间的绿链,或者是步行者和骑自行车人的景观线路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绿网”。此外,控制的排放,除了从城市空间上加强碳汇建设外,还应注重生物能源的使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培育。
4.4 低碳政策与法规
从总体来看,低碳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国际、国家以及区域层面涉及到资源协调、合作共建、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低碳发展战略,宜由规划师编制后,通过政府进行区域性和行政性的实施。而基于城市层面的发展战略,更应注重公众的参与。Ebi 和Semenza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区尺度的碳减排项目,组织个人加入邻近的社区小组,使不同的小组联合起来,再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通过鼓励集体参与的方式来加强社区尺度的“社会资本”,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此外,低碳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会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低碳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价值现状。张泉则建议首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即低碳城市规划的法律化,在这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考虑具体低碳制度包括碳税、碳交易机制、节能建筑规范、碳排放监督机制、可再生能源规范等的建立。
5、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5.1 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
5.2 鼓励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5.3 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5.4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应当从中心地理论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的理论模式,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空间耦合一致度可以用来度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协调。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74-03
1 引言
城市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影响到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影响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虽然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上也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城市绿化的减少、水体的污染、空气质量的恶化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而在所有城市中,又以资源型城市在这方面的问题最突出。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靠开采、开发、经营城市所在地的自然资源而发展形成的城市。我国目前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是依托煤炭、有色金属等建立起来的,总数约有120个。经过多年的开采,目前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经因为资源的枯竭而陷入发展的困境,同时还要面临因资源开采而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作为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现代化工矿城市,枣庄的城市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经济为支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将继续;另一方面,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了枣庄市城市发展的关键。
2 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2.1资源枯竭造成的城市发展动力不足
资源的枯竭是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虽然大多还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已经有不少面临或者即将面临开发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状况。枣庄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非金属矿产比重很大,以煤炭和石灰岩为主。煤炭工业作为枣庄市的主体产业之一,为枣庄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煤炭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也同样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局面。其中枣陶煤田已经枯竭,其它区域的田屯、枣庄、朱子埠等一批老矿已经闭井破产,官桥煤田也已进入矿井关闭程序,韩台煤田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薄,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枣庄市金属矿产相对非金属矿产,所占比重较小,且品味较低,开发难度较大。所以煤炭资源的枯竭时枣庄市目前制约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2.2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
环境的破坏是资源型城市的另一共同特征。由于在最初的资源开采过程中,尚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或者有些资源型城市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管理上存在不足,这些原因导致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环境方面的污染。枣庄市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煤炭开发造成的山体破坏,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塌陷坑、水土流失等问题;二是城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山体上树木稀少,山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绿化景观,对整个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也是严重的破坏;三是市区内众多的水泥、冶炼、发电等造成废气、粉尘污染十分严重,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四是大量的工业废和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对枣庄市城区地表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出路
从上文分析可知,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造成的产业经济下滑,城市后续发展力不足。二是因为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的造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型城市要想能够长远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从目前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资源的枯竭不仅仅影响到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影响较大。近年来,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威胁,国际社会普遍达成了以减排和低碳发展模式应对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的共识,特别是在气候方面,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已日益明显,为此国际社会已多次召开应对气候变暖的会议,并制度了一些限制碳排放的协议。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总理提出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要求。
以上种种形势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发展,一方面要在经济上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城市发展动力,并且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在源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城市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源来消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对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
为了应对城市日益严重的能源、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威胁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方面也做了许多研究。在此基础上,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4.1低碳生态城市概念
低碳生态城市,是结合低碳城市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和生态城市中生态化发展理念后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也是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化。低碳城市,即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即以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4.2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方法
从城市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低碳生态城市的建立,需要从城市的空间管制、生态环境控制以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这三个方面考虑。
空间管制是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对划定片区内的建设管理,控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未达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城市的空间管制,也正是与此目的相契合,所以合理的划分城市的建设区域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在城市中大多生产生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的带来碳排放,这种不可避免的碳排放主要是依靠城市的森林植被等吸收消化。而居民用水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也离不开城市的水系统。作为资源型城市,因资源的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更是对容易造成山体植被的破坏和水体的污染,所以无论是从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来看,都应以城市的山体保护控制和水体保护控制为基础,建立一个生态网络控制系统,恢复和改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如果说空间管制和生态环境控制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基础,那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低碳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单一,一般都是以资源开发及初级原材料加工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而新兴主导产业缺乏或发育很差,导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困难。鉴于这种情况,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延长产业链为主线,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源优势。二是要大力引进新兴高科技产业,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
5 枣庄中心城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5.1划分空间管制
枣庄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个区域的建设管理控制未有效地指导枣庄市中心城区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原理是依据中心城区生态敏感性的强弱,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建成区四个区域(图1),然后针对这四个区域提出不同管控要求。
禁止建设区:坡度在25°以上的山体敏感区、河道走廊敏感区以及重要的景区和地质非稳定带。这类区域是城区生态系统的核心,应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限制建设区:坡度在15°到25°之间的山体斑块控制区、水体防护绿地的控制区、矿产资源区和地下水源地。这类区域,是城区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城市发展的基础,需控制开发的项目类型、建筑密度、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大规模工业用地等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的进入。鼓励建设用地废置后复耕或绿化,制定并实施资源环境损失补偿政策,减轻贫困性生态问题。
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可建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应依据枣庄市的区域资源环境科学进行的相关开发,达到现代产业开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创业环境,以提升枣庄中心城区的产业层次,特别是在京沪高铁的发展契机下,实行重点开发。
建成区:现状已经建成区域。此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受自然生态约束较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适宜进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一方面可考虑优先分配建设用地指标,适度配给农业用地,促进这些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要着重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持,对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5.2生态网络化控制
生态环境控制,需结合枣庄中心城区的山水现状,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整体的规划布局发展,通过生城市态敏感性分析后,建立生态网络控制,恢复和保护中心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网络控制以枣庄中心城区的山水脉络为基础,通过研究其在整个城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受外力影响时的敏感程度,从而得出中心城区的生态敏感性控制图(图2)。其中山体斑块敏感区是山体坡度比较大,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景区和林地,在这个区域禁止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山体控制区主要是中心城区的林地,在这个区域内要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森林和植被不被破坏。水体斑块敏感区是中心城区内的河流和一些重要地表水体,对这些水域,要禁止各种开发和建设活动,对沿河要定期的检查监督,确保城市的水质。在水体斑块控制区内,要合理的控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河道的自然岸线以及河道的防护绿地。
5.3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可持续发展,是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发展与环境相结合,使经济发展既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未来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在研究了国内外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之后,结合枣庄市煤炭工业的发展状况,对枣庄市的经济发展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枣庄市可以以煤炭为产业源头,在优化煤炭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创立新型的煤炭循环产业。如依托中心城区现有的煤化工基础,并借鉴兖矿集团的兖矿模式(图3),发展“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等煤化工产业链,减少煤炭工业的污染物排放。
Abstrac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a city at the present stag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popul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ffecting housing land shortag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Therefore, city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 city planning; low carbon economy; environmental economy; lif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却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低碳环保社会的建立成为人们最为强烈的要求。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一)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在进行城市 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偿失,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两型社会”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0 年第08 期
[2]赵文静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年第6 期
[3] 胡杰低碳理念下社区规划策略研究中外建筑,2012 年第05 期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正在以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前进。目前的低碳规划和革新,虽然产生了些许的积极影响,但是并没有对大环境做出什么改变,我们依然生活在雾霾的天气之下,并且河流的污染也依然严重。以后的工作要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时代,并且建立正确的生态导向。随着国家各项工作的紧密进行,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必须要从根本上获得较大的进步,除了不能拖其他工作的后腿之外,还需要对生态建设工作,做出全方位的帮助。本文在此主要对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进行一定的阐述。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拥有15万亿㎡的建筑规模,几乎占世界建筑规模的一般。虽然这种快速发展的节奏为我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本文认为,我们应该牢牢抓住快速城市化机遇期,探寻一种“生态共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相对来说,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改革方案,我国的很多受污染的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且原有的一些管控机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原因在于,第一,我国是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时代不仅仅是国内的要求,同时还是世界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在配合世界发展的同时,针对我国的生态导向城市进行有效革新,彻底杜绝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和工作;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一味的进行前进,势必导致后续工作跟不上进度,并且原来的建设成果也会受到影响。此时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于建设低碳环保的工作上,不仅要将城市当中的一些污染问题解决,对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也要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的意义上实现低碳时代;第三,面对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很多的地区仍然在使用炭火、煤炭等一些高污染的物质,这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城市是革新工作的重点部分。总而言之,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必须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需求以及一些必要性的措施来实现低碳时代带来的积极影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保障。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内容
我国在以往的发展当中,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在这些变革当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的变革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面对世界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低碳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硬性要求。我们要将每一项工作都细化,将让低碳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名称,而是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将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具象化,给人们最直接的感受。
城市规模的生态环境容量
城市规模的扩张不应是无限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是确定城市规模十分重要的约束条件。根据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后者就是生态环境容量概念的核心。在日后的工作当中,首先应该对城市规模的生态环境容量进行全面调研,并且尽最大努力帮助城市加大生态环境的容量,其次再对容量进行合理的划分,逐步推进低碳时代的实现,让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真正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
随着各个城市的不断发展,空间形态和生态边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经济的诱惑,以及各种物质带来的享受,大部分的城市都在以缩小空间形态和生态边界为代价,获得暂时性的拥有。在日后的相关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进行有效的规定。第一,根据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生态环境、空间形态的分布划分为各大领域,制定大方面的革新方案。比方说上海,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建筑,并且多增加一些绿化措施;还有我国的长春,虽然号称是全国绿化面积最广泛的地区,但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漫天的高楼大厦和大量穿行的车辆,这种情况和低碳时代是完全相违背的;第二,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必须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某一种界定措施。我们的目的在于,将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合理规划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享受环境,并且对我国的总体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第三,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必须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单方面的进行工作,否则很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组织
实践证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与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有极大的关系,低密度无序蔓延的城市,其交通和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要远远大于高密度紧凑有序的城市。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2010)指出,生态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紧凑—就近居住—多样性”原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本文认为,在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组织工作当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必须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导向原则。在客观方面,要形成“综合交通走廊”和“交通枢纽、节点”,帮助改善交通拥堵的现象,让城市的每一条道路都能够畅通;其次,坚持土地利用疏密有致原则。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一定要避免极端化发展。我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就非常密集,由此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房价过高、经济紊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间结构组织,而某些地区空有大量的土地,在没有得到利用的情况下,很多的工作都无法开展。土地利用要从全国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发展空间合理组织;第三,坚持居住与就业相邻近原则。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工作机会也在成倍的增加,劳动力的过于密集导致大部分的工人只能寻找一些非常偏远的地方居住,让居住地点和就业地点之间的距离缩短,不仅可以更好的实现空间组织,同时对低碳时代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四,生态绿地系统串联原则。目前的很多城市都将生态绿地零星的分布,不仅没有取得低碳效果,还占有了大量的土地。以后必须将生态绿地串联,形成规模效应。
总结:本文对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革新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综合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低碳时代已经成为了各个城市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下的生态导向城市规划,其前景非常值得肯定。所以,在以后的相关工作当中,无论是从大环境出发,还是从小环境出发,都要将每一个工作的要点做好,实现全面的低碳时代,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