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和采购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2-08 15:5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采购管理和采购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采购管理和采购的区别

篇1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现代通讯将生产、流通到用户端联系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降低总成本,而将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链结构,结合物流等运输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作为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具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流通速度和掌握上具备独到的优势。

1.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成本价格,关于这个层次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一方面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并得到采购和供应的双赢,因此在选择上要考量供应商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合作的达成和双赢效果的建立;第二个方面是确定采购质量、时间、数量、价格,综合来讲,质量、数量、时间上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价格是否合适,但往往企业直接忽略质量对价格的影响,因为质量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因素,而从数量和采购时间上赢得价格方面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2.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下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采购管理直接与供应方发生联系,对整体供应链管理的原料准备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其特点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相对比增强了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使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相应能力加以提升。与原料供货商及半成品供应商取得了联系和沟通,加强了生产需求和物资供应之间的关系。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行提供效率保证和功能实现,相比传统模式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基础效率,为产品的塑造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2.2.1以外部管理为工作重心

不再把价格作为采购重心,而是以市场的响应度和采购柔性为依托,根据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协调、高效为原则建立的新的合作关系从而促成整体化运营。

2.2.2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

因为采购过程涉及采购供应计划、生产、输送、出库、验收、入库等繁杂的手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将整个过程作为对象,把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统一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采购过程的总成本和效率达到完整的最优效果。

2.2.3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关系

双赢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的简单买卖关系,而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市场信息方面的共享到供应商接受企业给予的技术改良建议等形成多维度的交流和联系,从短期合作变成长期合作,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和供应商都得到产业效益优势。信息化采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区别于传统采购在于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样的现代化采购模式,通过网络的实效特点具备采购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采购,结束传统采购的繁琐的手续,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具备择优选择的优势,具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和供应商供应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3、供应链条件下企业采购有效管理途径的建立

3.1运用JIT方法进行企业采购管理

JIT方法即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在该种采购模式下要求企业选择数量较少的供应商以方便管理和价格压低;对于信息要求高度共享以配合企业完成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生产计划;化短期合作为长期合作,长期供应关系的产生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对供应商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量;进行小批量采购,在运输上采取混合运输等方式减少运输成本;并且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作为准时采购的中心目的,以此提高精度采购的作用,对市场产品需求做出及时回应。

3.2建立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的采购管理模式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料,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进行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建立途径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技术、管理甚至资金上给予供应商提供支持,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用本企业的价值观去影响供应商。

3.3加强企业采购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在供应链内企业共赢的目标。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包括价格激励、信息激励、订单激励、参与制造等从而实现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局面。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涉及到采购权利约束、采购制度约束、采购监督约束、采购利益约束这四个方面,在采购过程因为权利纷争、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利益的驱使造成采购的结果失去了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目的,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在采购管理中需要避免的,所以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采购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2

品类管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源于西方的商品管理领域,并且近年来逐渐在我国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得到引进和应用,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以第三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重点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成本和战略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对零售和采购行业的有效区分下,实现对消费品的有效分类和优化,从而促进其销售利润提升,并实现对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用途的分类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目的。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讲,在物资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品类管理方法的有效引进和应用,在实现正确的管理意识和观念、策略树立基础上,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要求和原则执行,能够促进其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提升,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管理目标和计划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品类观念的概念特征及优势分析,结合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其管理提升与优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品类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应用优势分析

品类管理早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以“商品零售与生产商通过将品类作为一个策略经营的单位,并消费者的价值提升作为焦点,来实现品类共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作为概念定义。但是,随着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又提出了以“将第三方的供应商产品以及服务作为焦点,对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进行不断优化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手段”的概念和定义。根据上述对品类管理的两种不同概念及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针对应用行业领域不同。其中,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和含义理解,是从消费品的分类与优化作为立足点,以实现销售利润的增加作为品类管理的目的;而物资采购管理行业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理解,则是从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的具体特点、用途分类等出发,通过管理实施,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与节约资源的管理目的。因此,对两种品类管理概念与定义的区别,可以从各自应用的行业领域差异上区分,但二者都是以企业内部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如图1所示,为针对生产厂商的品类管理示意图。对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多项实践均可证明,品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战略手段,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提升物资采购与管理的整体效益,而且在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性发展和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结合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应用现状,随着品类管理理念的引入应用,在促进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理念创新与管理成效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资源浪费情况较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已经实现对海洋石油工程采购物资的品类进行有效划分与处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再加上海洋石油工程物资本身属性的局限性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管理和应用中表现除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较为重视,但在科学化与完善性的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工作制度与体系建立方面明显不足,从而造成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引起各种资源浪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一旦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导致其成本增加,从而对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本节约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由于物资种类的复杂性,导致其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由于所涉及的物资种类较为多样并且复杂,包含各类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工程材料、营地物资等,再加上进行采购的物资数量较多,而且物资采购所需的时间和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物资采购管理难度也比较高。尤其是随着品类管理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引入应用,如果在管理实施中不能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控制,必然会对其管理效果以及品类管理理念进一步引入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虽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引入和应用,但是由于其实际管理和应用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导致其管理和应用的整体成效也明显较低,不仅表现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执行与落实。而且在根据品类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具体计划与管理策略制定上,也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从而对其管理应用的整体效果提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突出。

三、促进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应用的优化对策

根据上述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应用现状分析,为促进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进行控制和完善。

(一)根据采购需求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进行定义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根据物资采购的需求对其品类进行定义,也是促进品类管理有效实施与管理提升的有效对策。其中,在结合物资采购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品类界定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和完善:①严格按照工程物资或者是服务的属性,对其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②应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工程物资需求分析,从而对物资品类进行定义;比如,将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主体功能存在影响的物资,定义为关键物资品类等,向大型的变压器以及控制系统、炼化设备等,还应针对关键物资品类的具体等级进行划分和设置,以便于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③在对物资品类的定义和划分中,还应严格按照适用性原则进行划分,禁止物资采购与管理中存在无效单品等情况,对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要求能够对其物资品类的基本属性以及关键属性进行有效体现,并根据物资采购需求程度进行哈利设置,以便于物资采购品类划分基础上管理实施。

(二)重视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并且在具体建设与管理实施中也积累了较多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应重视对历史数据与文件资料的合理利用,从而通过数据资料分析,对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市场变化以及管理特征等进行有效掌握,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利用中,应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全面整理与加工、提炼,在获取对应的物资采购与管理历史数据基础上,根据其物资采购的需求趋势,对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为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并促进其数据资料成果在工作实践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数据资料的价值和作用。

(三)不断提升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决策水平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物资品类的合理划分与配置,是其管理的核心。其中,通过建立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工作体系,在实现对物资采购品类的详细划分与设置基础上,促进物资采购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节约与成本控制、利润提升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决策水平高低是影响其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成效获取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品类管理的决策制定中,就需要从项目需求以及物资属性等因素出发,来实现相应的采购策略与工作方案制定,从而对物资采购中物资属性及其关键性、品类、价格、数量、供应商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为品类管理的决策能力提升及其管理效果获取提供支持。

(四)从战略层面与关键的物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根据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情况,在对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与管理基础上,通过与工程物资采购的战略规划相互结合,和关键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良好合作关系构建,以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实现与关键物资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中,一方面,需要在对关键的物资品类进行确定情况下,通过对相应物资供应商源的积极寻找,来为关键物资品类的供应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对已经合作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分类评级,在实现物资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综合考评基础上,加强与其中一些优质供应商合作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与物资供应管理平台,在对物资采购的流程不断优化以及物资供应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上,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进行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中,通过对品类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也是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效果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其中,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内容和要点进行准确把握。首先,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条件进行严格评估,并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品类管理实施前通过充分的能力培训与教育等工作开展,确保品类管理在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就企业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后,进行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实际相符合的目标设定,并由专业物资采购和品类管理人员对其工作开展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从而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有效实施,提高其管理的成效。此外,还应注意针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有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企业工作人员在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企业品类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完善及其调整范围进行明确,从而制订合理、完善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计划,对其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进行严格贯彻与执行落实。再次,进行明确的品类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能力及其工作开展的潜力继续宁充分挖掘后,进行合理、完善的品类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并针对其工作计划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工作计划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良好,从而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的步骤与操作顺序进行执行,对品类管理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保障。最后,注重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中的品类角色和技巧,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计划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计划开展中的各品类角色和开发技术明确,促进企业战略内容的灵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

篇3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7- 03

1 引 言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并非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引入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才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公司获利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状况。制造企业如果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及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采购,才能实现与供应链上采购合作伙伴步调一致,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采购运作成本。由此可见,制造型企业进行采购管理的变革,引入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理念,开展协同采购,对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供应链协同与协同采购

供应链协同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最终需求客户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协同要求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成果共享;要求各节点企业树立“共赢”意识,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1]供应链协同由2个方面组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一般是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2]

采购已成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和进行战略调整的供应链管理重要方面,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多个供应商的比较,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采购存在信息私有化、非共享,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对于质量和交货期进行事后把关等问题。

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即协同采购与传统采购是不同的,它更强调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共享与协调机制,强调供需信息的高度、及时共享,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价值链,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间协同采购运作过程如图1所示。

3 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是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文传统的企业采购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传统采购管理中的采购重点主要集中在物流运作方面,而协同采购增加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频率,将采购重点由物流运输扩散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共享,缩短了采购周期。以制造型企业协同采购的参与对象为分类依据,可将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分为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与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二者在协同参与对象上可进行区分,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主要发生在制造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对象可以涉及到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以及同产业企业。

3.1 制造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进行高效的采购行为,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企业的采购、生产、仓管与财务部门等的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通过采用erp等先进采购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内部协同采购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采购物流与生产业务流紧密结合,进而形成快速响应的企业内部协同采购业务处理流程。

3.2 制造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即企业间的采购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制造企业同产业或不同产业企业间为有效发展采购服务,降低多样化和高采购配送成本,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批量采购,利用其他企业已有的物流系统或联合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建立协调统一的采购管理运营机制,形成一种通过集中采购而降低成本的采购系统。制造企业与其他制造商或第三方物

流的协同采购合作就属横向一体化采购。而纵向一体化采购是供应链上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形成的使产品迅速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的采购系统。纵向协同采购的主要形式有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采购协作。纵向一体化采购的目标主要是战略层面上建立协同采购的联盟,增强采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信任,共享采购供需信息,共同制订采购策略,降低“牛鞭效应”带来的庞大库存,降低各自独立的采购成本,使整个供应链上的采购成本同时减少。协同采购一方面通过集中作业来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追求采购的效率,即通过企业间的协作,提高采购业务响应速度,使商品能迅速从上游企业转移到下游企业。

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供应链上以核心制造商为中心的纵向一体化采购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克服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的局限性,规避了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如图2是企业外部协同采购(纵向一体化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的一体化策略。

企业外部协同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和传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2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采购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采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相邻节点企业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采购与库存管理由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变为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4 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  物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并正式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协同采购模式的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逐步应用,协同采购效率得到了提升,物联网的物品主导性质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人力资本,降低了采购成本。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日益成为协同采购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物联网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3]通俗地讲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的理论研究。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4]

4.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射频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标签、阅读器、天线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具有无须人工干扰,可使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的特点,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所以制造商非常关心和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2 传感器技术

要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仅有射频识别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感器技术。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较高,传感器要能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传感器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与识别功能,能对被测的原始信息进行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从而实现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如果输入的信息失真,将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传感器是进行信息有效采集与转换、形成准确输入的保证。

4.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它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网关技术、组网技术等。其中机器对机器技术(m2m)是物联网实现的关

。m2m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可以结合远距离连接技术(如gsm、gprs),近距离连接技术(wifi、bluetooth、rfid 等),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的位置服务技术等,用于监测采购物品安全、采购物品质量控制、采购物品运输跟踪等领域。

目前,上述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是物联网环境下协同采购管理研究的热点。从感知、传递以及采购应用层面进行剖析,其物联网的架构如图3所示。

5 结 论

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制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进行协同采购管理,加强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需意识到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外部的协同采购管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才能不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翠华, 任金玉, 于海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 2005(4): 1-6.

篇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海洋工程材料市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现状,而简单的传统的购买方式以及不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变化,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过去的购买物资管理模式,随后完善购买材料的行为规范,具有采购周期的精度要求,降低采购的经济成本,提高购买高品质的质量标准,整体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购买材料的招标形式优化,是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管理的有效方法的能力。现在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石油招标和采购的基本途径作进一步的讨论发展。

一、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国外的支持和政府的促进,对海洋石油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并积极引进外国公司从海洋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在经验中学习,中国的石油公司形成了采购管理自身特点的项目服务经验。

(一)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方式

“服务购买”即为勘探,开发和生产钻井,完善技术和工程服务建设并进行该项目的研究,设计和监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维修等各类咨询、、生产、工程等服务的。

(二)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招标方式

目前,海上石油项目招标采购的主要服务有:①共开招标,在声明招标的形式,邀请当地的企业特别是供应商,进行竞争性招标。②邀请招标,调用通过投标的供应商或其他组织来指定的招标。③竞争性谈判,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采购价格的供应商的邀请,并洽谈采购事宜。④采购订单,签署长期联合协议收购协议委托直接从同程供应商的采购订单购买。⑤购买查询到供应商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报价,以确定供应商。⑥统一集中采购,重点上的优势可形成商品和服务的采购组织的标准化体积的效果。⑦自行招标,是指具有投标但不是合格的投标单位项目管理的批准后,该组织本身投标的能力。⑧应急采办,在紧急采购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具有根据正常的购买计划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而不是库存等采购解决方案的生产建设有直接的影响。

(三)工程项目服务采购评标办法

①最低的价格评估,是指价格在确定中标评标方法的主要因素。三个要素组成: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巨大需求,最低报价的价格比,成本价格评估后低。②综合评估,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设定的巨大需求,根据招标规定记载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赢家,还要评价方法候选人的推荐获奖者进行全面审查后,进行报价相比。

(四)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的组织方式

在签订合同,并成立了项目组的项目后的海上石油项目,由采购部门购买本公司的批准后,该应用程序的项目团队负责这个项目,整体采购服务。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项目管理公司,包括采购的采办服务,协调工作与公司的部门项目采购。

(五)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的工作程序

主要的采购服务包括:工作的采购计划方案,方案的开发,研究和确定供应商,合格的承包商以及调查和报价文件,招标服务采购合同,合同供应商或承包商的协调和签约的准备,修改计划,发送的项目工作流服务,来到工地干活的等合同,验收的监督检查和竣工的作用。

(六)工程项目服务采购合同管理

基本上是在签订合同审批流程,贸易洽谈,技术讲解,变更合同索赔和其他程序文件,在服务管理业务服务之前,合同条款,合同使用的印章,合同等内容管理系统的回顾。

二、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中存在问}

(一)缺乏相关理论

对于施工质量要保证管理体系顺利开展,并在传统的成本计划中的安排,并有预算管理,海洋石油工程和采购服务的管理和完善的缺乏理论支持体系的全面评估。海洋工程石油项目采购管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是意识到需要进行采购和管理服务的利益和采购管理服务相对较少的理论,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理论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背后。

(二)管理方式陈旧

采购在现阶段主要服务的海洋石油工程方法是:①购买的是如何通过项目的进度和需求,以及服务采购计划的开发利用企业控制服务购买服务的基本操作方法的计划草案。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实施计划的调整采用服务采购方式,不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特殊需要,低精度的计划的内容项目,并预测对购买的材料和主要设备无担保的区别。②服务的采购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监督和管理服务项目的实施质量。公司购买的背景设定,项目质量控制服务,从测试后只购买项目交付。海洋工程石油项目服务和采购管理落后的手段控制的方法。从项目管理公司的供应商或承包商购买服务仍然采用供应商或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服务采购计划的传统风格,只是一小笔费用和服务的采购,合同管理和管理的基本文件的表停留在初级阶段。在采购过程中的服务项目,而不是战略分析中的应用,动态跟踪,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等工具和方法。

(三)项目缺乏统筹兼顾

在各种核心项目的管理过程的采购管理服务过于碎片化,缺乏有效的分享信息和资源不能均匀分布。这也影响了购买的谈判策略和项目服务,直接影响到采购,成本的持续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质量。在有限的资源,增强了项目的大部分资源和利用机构内的协同作用,经济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是一个关键的企业管理。审议该项目及其连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级别为采购管理的油方向采购草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购招标和评估是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建筑设计行业,金融行业,法律行业,对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很大影响。对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相应的系统的体系需要逐步完善,对海洋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更明显。

篇5

财政部于2016年11月10日了《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且给予采购单位较大的自。虽然通知只是针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备采购管理,但也为地方事业单位的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指明了方向。财政部于2016年11月25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出了指导意见。由此可见,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正在逐步的完善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究完善措施,不断提升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特点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仪器设备是事业单位开展服务及科研活动的必要保障,仪器设备采购的效率及效果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服务业务以及科研创新活动,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相比较于一般企业的仪器设备采购,有其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来源较多,事业单位每年会从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中做一部分预算用于补充和更新仪器设备,国家级、大区级等立项的科研项目中仪器设备专用购置经费,主管部门为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划拨的设备购置经费等。因此,针对采购资金来源的不同,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上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二)仪器设备种类复杂性

事业单位根据所属主管部门职能的不同、提供业务服务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多方面,仪器设备的需求通常涉及多个学科及专业。以计量检测型事业单位为例,仪器设备涉及的学科及专业就包括但不限于长度、热学、力学、电学、化学、光学、医疗等,并且时常会根据社会服务及科研需求增加,仪器设备的需求种类也会拓展。

(三)仪器设备技术要求高

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通常代表着其所在领域的技术水平,故其仪器设备需求往往技术复杂、专业性强,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仪器设备的参数要求及实现的目标,论证等相关部门常常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反复的调研和论证,才能保证购置到符合实际需求的仪器设备。

(四)采购周期较长

事业单位的仪器设备采购大多数都需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均需要通过预算的申报和批复、采购计划申报、按照审批的采购方式实施采购程序等流程,此外,进口设备采购还需进口产品论证及审批,采购时长多在数月以上。

二、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审查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属于比较稳定的组织,采购付款相对有保障,供应商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可能会不惜各种手段拉拢腐蚀相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监察部门的监督工作通常集中在采购事中,如标书的密封情况、开标和评标等环节,对于采购事前和采购事后的监督力度往往很弱,容易产生腐败和廉政危机。此外,对于购置属于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仪器设备需要执行政府采购,由于政府采购程序较繁琐且采购周期较长,需求部门可能人为调整设备分类或拆分规避政府采购,而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或监察部门由于人力、精力、专业性等原因,存在着审查不到位甚至盲区。

(二)采购需求的科学合理性有待提高

仪器设备采购需求的提出应依照相关技术法规并结合单位自身实际需求,需求可以具有前瞻性,但某些事业单位需求部门在提出技术需求时可能会存在片面的追求高精尖的产品情况,例如,某单位购买仪器设备所需准确度达到达千分之五就能满足工作需求,却在采购需求技术参数中提出准确度不低于万分之五,这样不仅造成采购难度的增加,而且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所谓“杀鸡焉用屠牛刀”。此外,事业单位需求部门在计划和调研设备功能过程中,往往需要向供应商咨询设备(特别是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基于使用习惯或对某品牌的信赖等原因,编写采购需求存在将某品牌的产品部分或全部参数直接列示的问题,导致采购需求存在明显倾向性,严重影响采购需求的公平合理性,造成被供应商质疑甚至投诉,影响单位采购进度和单位信誉及形象。

(三)履约验收管理要加强

仪器设备的验收并不是简单的仪器设备接收,而是采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验收小组成员务必端正态度、尽职尽责,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问题一定追问到底,不能片面信供应商一面之词,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本质,坚持原则,该退换货坚决退换货,以免为以后仪器设备的使用埋下隐患。例如有些供应商出于成本效益考虑,以原厂家停产、转出等为由提供规格型号相同但并非合同约定的大型企业生产的仪器设备,若验收小组成员轻信供应商的花言巧语,仪器设备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质量、服务等问题,为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四)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效率较低

现行采购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与一般仪器设备采购加以区别,都需要履行较为繁琐的采购程序,尤其是进口仪器设备采购,而科研仪器设备往往用于前沿技术或方法的研究,对于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缓慢,对于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措施

(一)加强廉政、法制教育,完善监督审查机制

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相关人员的廉政教育,既要进行正面引导鼓励教育,又要进行反面警示惩罚宣传,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并重的管理理念,牢筑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使仪器设备采购相关人员形成主观上“不想腐”的思想。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相关人员的法制教育,深化贯彻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仪器设备务必执行相关采购程序,不得以各种理由或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政府采购,对于执意或存有侥幸心理以非政府采购项目申报仪器设备采购行为,发现必惩之,营造严肃严谨的采购工作氛围。

持续完善仪器设备采购监督审查机制,结合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采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施监督审查,形成“不能腐”的监督审查机制。通过加强对采购前的监督审查,尽早发现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以及是否涉嫌退避政府采购等行为,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加强对采购后的监督审查,确保供应商实际提供的仪器设备与采购需求一致,维护资产和资金安全。

(二)加强采购需求管理

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是加强政府采购源头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发挥采购政策功能、落实公平竞争交易规则的重要抓手,在采购活动整体流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调研论证小组,小组成员由除需求申请人外的多位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专家和监察人员组成,且专家选取必须制定严格的选取制度,必要时可以聘请单位外部专家参与论证,调研论证可主要着重于:常规仪器设备需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超出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但科研服务需要的仪器设备需求进行科研前瞻性及可行性;仪器设备采购需求的公平、公正性及描述明晰性。

(三)严格规范履约验收管理

严格规范开展履约验收是加强政府采购结果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保证采购质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实现采购与预算、资产及财务等管理工作协调联动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具体情况区别管理:委托采购机构组织履约验收的项目,设备管理部门应对验收结果进行书面确认;采购单位自行组织履约验收的项目,设备管理部门要编制完整细化的验收方案,明确验收小组成员职责,对于技术特别复杂的仪器设备,采购单位可以邀请参加本项目的其他供应商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及专家参与验收,相关验收意见作为验收报告的参考资料,交由监察部门审查复核。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记录并标记在履约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或不诚信行为的供应商,为日后的仪器设备采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

(四)把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向

随着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通知的,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改革趋势已明确,各地方事业单位亦应把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向并做好以下几点: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时,在追求采购效率的同时务必保证采购的合法性、公平性;虽然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审批流程简化,但仍需做好前期相关论证工作,形成论证报告存档随时备查;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外自行选择评审专家时,务必确保专家的独立性;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进行管控,做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四、结论

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地发现和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单位监督机制,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认真贯彻政府采购结果导向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采购需求和履s验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在追求法制化、公开化的同时向着高效率和高性价比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崔益军,李宜祥,洪霞,周俊.地方综合性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242-244.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39-02

1 现阶段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方案和国家计委明确提出的电价改革要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等原则,电力企业将面临着极不乐观的现实经营环境,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并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现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电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电力设施破坏问题严重,主变压器隐患较多。因此,要求电力企业有较高的物资管理水平,严密的物资管理制度和省网之间的物资调剂能力,保证电力生产的供应,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1.2 成本与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成本方面,电网改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投产形成的大量资产,推动折旧和财务费用攀升;电价盈利空间狭小,独立火电厂推动电价上涨因素逐年增加,购电费比重大幅度上升,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具有约束机制、可操作性强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把好物资采购关,切实做到降低工程造价,从而降低发电成本;在资本方面,受政策因素影响,资本金来源逐年递减,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极大影响了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

1.3 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电力体制改革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区别各地区和各电力企业的不同情况,在总体设计下分阶段推进改革。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已着手开展改革的各项工作,预计年内将完成企业重组的各项主要任务。 电力企业应立即开展的工作是,应当积极应对,努力约束电力成本的上升,引导企业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以上工作中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显得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2 物资计划管理的模式

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龙头,计划应起到组织、协调采购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对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指导、组织、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库存物资资金占用与保证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以最低的库存储备来保证安全生产。

2.1 ABC分类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ABC管理分类方法就是在进行物资管理时,确定物资库存规模,并对繁多复杂的物资品种进行分类排列,实行资金重点管理,这样,既能简化管理工作,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其具体的做法是主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进行分类,即把企业全部物资划分为ABC三大类,A类物资品种少,占用资金大,它们的品种累计百分数约占10%左右,占用资金累计约占总额60-70%;B类物资品种比A类多,占用资金比A类少,约各占20%左右;C类物资品种很多,占品种的累计百分数约占70%,但占用资金很少,占用资金的百分数约为10%。

有了这个标准,可将物资品种和资金占用情况,占用率以及年平均耗量收集统计出来进行排列,分类以后,笔者认为应相应地对三类物资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对策:对A类物资为了压缩库存费用,就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详细计划,对进出库物资有详细记录且经常检查,为了压缩库存费用,应尽量把库存储备压到较低的水平;对B类物资实施一般控制,有计划地采购,物资进出库均有记录且定期检查,按经营方针和库存决策调节库存水平,例如,要降低库水平时,就减少订货量和库存储备;对C类物资稍加控制,因为虽然品种繁多,但占用的资金不多,所以管理方法可略为简便,集中大量地订货,不费太多的力量,可适当增加库存储备数量。

2.2 准确及时地制订事故备品定额及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依据生产、销售、运输、消耗等实际情况确定的,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而又是最低的合理的数量标准。

(1)事故备品定额。事故备品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故备品包括配件性备品、设备性备品和材料性备品,它主要指正常运行情况不易磨损,平常检修一般不需更换,但一旦损坏,将造成发、供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设备的出力和安全,同时必须考虑零部件一旦损坏,不易修复、购买、制造或材料特殊而对恢复生产又属急需的。事故备品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它的以下几个特点:A、通用的、金额较大的、关键性的事故备品,要由省局系统一储备,避免重复储备,积压流动资金。B、各电力企业储备单位的专用的事故备品,又称为现场事故备品。C、构成事故备品的物资品种、规格、数量应当以原电力部部颁标准为参考,结合本企业生产部门汇同制订,定额规定了标准的实物量,不计算需用量或储备天数,并且按分类管理,没有最高储备量和最低储备量之分的变化量,而是一个常数,事故备品一经动用,就必须立即补充库存。

(2)常用物资储备定额。 常用物资储备定额可分为最高储备量和最低储备量,即如图所示,其中a为最高储备量,b为最低储备量,同时b点也称为保险储备定额,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坐标轴上反映出来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对常用物资设定好最高和最低储备量后,结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库存数量低于最低储备量物资设置自动报警功能,提醒计划人员应进行补充库存了。

3 物资采购管理的模式

物资采购管理是物资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采购工作做得如何,其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在采购工作中应本着科学、合理、合法、合规的原则认真地抓好此环节。

3.1 价值工程法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

所谓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切实可靠地达到产品做出的必要功能进行的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常用分析产品价值的公式可简单表达为:V=功能/成本,价值工程理论诞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其基本思想就是廉价的代用品使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和以前没什么不同,降低采购成本,取得经济效益。

价值工程源于采购中的比质比价,在概念上又与比质比价有很大的区别,但价值工程管理理论的总体思路是节约成本,笔者认为可以把价值工程管理理论具体深化到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全过程中去,首先应把比质比价的内容分解成几个小指标,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权重,进行指标量化,然后由评标小组或采购人员根据指标对每项业务进行综合评分,得分最高者取得供货资格,笔者单位把比质比价内容的指标分解为:①企业的资质、业绩、施工能力, 权重占15%;

②技术水平及先进性, 权重占15%;

③报价(可比价),权重占55%;

④满足特殊性能要求; 权重占5%;

⑤质量、工艺及服务信誉权重占10%。

如此,每项采购业务就有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通过价值工程法的应用,笔者所在的单位每年大约节约采购成本400万元左右。

3.2 物资采购的程序和原则

(1)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

①按计划采购的原则,电力物资部门应坚持按计划采购的原则,实行采购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谁采购谁负责。

②坚持先利库后采购,直达、短距、批量采购的管理原则,以达到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积压,降低流通费用,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

③电力物资采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适用、及时、齐备、经济。

(2)采购管理的程序:

物资采购管理应制订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对单项物资采购金额的不同来规范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防止采购人员在经济业务可能出现的不廉洁的行为。

①50万元以上的主要大宗材料、主要机电设备应由省(网)局集中组织批量订货,集中招(议)标择优订货,形成规模效益,发挥整体优势。

②5-50万元的物资采购应由各电力企业进招(议)标,通用的物资必须进行招标,非通用的物资采购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后进行议标。

③2-5万元的物资采购应由采购经办人员进行货比三家,采取传真报价的形式。

④2万元以下的零星物资采购可采取以上年度的需用量为模拟采购量,向供应商邀请招标,对供应商的报价、信誉、供货能力、供货及时性、综合评价后选择供应商定点供货。

3.3 克服物资采购业务中的舞弊行为的对策

目前畸形的高额的让利回扣,普遍中饱私囊,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减少了税利,大挖了国家、集体墙脚、腐蚀人们的灵魂,电力企业因加大力度预防和克服物资采购业务的舞弊行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1)思想与法制教育和队伍建设。(2)强化内部管理和审计监督。(3)加强外部监督机制。

4 物资仓储管理

仓库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阵地,是贮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仓储管理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持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重要途径。

4.1 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

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物资的运输装卸、入库验收、发料退料、保管保养、料帐处理,这些基本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仓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到整个仓储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是搞好仓储工作的前提。

4.2 物资的保管保养

物资经验收入库后,进入了储存阶段,在库物资的保管保养关系到物资质量的完好和数量的准确,因此保管保养是仓储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所谓保管保养,是指仓库根据各种物资不同的性能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物资进行不同的保管和维护保养,以确定库存物资完好的一项工作。物资的维护保养应注意以下问题:(1)备品配件、轴承类的物资应涂刷防锈油脂,禁止和化学物品存放在一起;

(2)门杆、轴、光杆等直径在80mm以下、长度在1米以上者,应垂直吊挂;

(3)高压电器设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并采取防潮措施,确保设备上绝缘材料受潮而影响其性能,且应存放在防剧烈震动、能防机械性撞击的地点。

(4)橡胶制品存放切忌接触油、硫化物和水分,避免风吹日晒。

4.3 仓储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为了正确评价、考核仓储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衡量仓储管理工作的状况,必须制定一系列考核指标。但最重要的有三个,计算公式如下:

(1)帐、卡、物相符率=帐、卡、物相符笔数/保管物资总笔数×100%;

(2)物资保管完好率=(物资库存量-保管不当物资损耗总量)/物资库存量×100%;

(3)计划期库存物资周转率=计划期物资出库总量/计划期物资平均库存量×100%。

5 健全车间、班组的二级经济核算的管理制度

(1)对班组的二级库存总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实行严格控制,防止班组二级库超储积压、杜绝浪费现象。

篇7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库存管理;误区;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伴随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处于工程项目管理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基础。在一个工程

中,材料的费用占工程造价的 60%~70%,对工程项目整体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项目部在采购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

低值易耗品等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有的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

完全掌握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有

些项目部不掌握合理的价格信息,而买入大量的高价格材料等等。因此,如何加

强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对保证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意

义重大。

2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特点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相对于其他采购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

1)采购的对象复杂。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对象种类多,供应量大。从总体上与工程、服务组成混合型采购,各类采购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在时间、质量要求、价格、合同、工作流程等方面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联系。

2)采购数量和时间不均衡。由于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项目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采购的品种和使用量在实施过程中大幅度地起伏,而且几乎没有规律可循。

3)采购供应过程复杂。要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必须有复杂的招标过程、合同的实施过程和资源的供应过程。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现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采购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购计划是项目总计划的一部分,它随项目的范围、技术要求、总体的实施计划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实施的是“设计―招标―建造”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施工承包企业和供应商在利益目标上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往往以对方利益的损失来换取自身的成功,二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合作关系。对立的关系使供需方只是纯粹的短期供销关系,易造成:

1)施工承包企业库存大。需方在签订供应合同时,往往只注重单价和数量,而对供应方的供应及时性、资源的保证性、运输的可靠性等不做更深层次的要求,所以在供应方无货或没有运输能力时,物资部门只好联系另外的供应商或运输商。这种情况致使物资部门对保障供应承担了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以增大库存来避免因供应方服务不到位而造成的供应“断点”,致使工程成本升高。

2)供应响应慢。临时性的合作,需方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考察不到位,而供方对需方的生产需求缺乏预先和深层次的了解,供需方相互之间无法形成稳定、高效地供应链关系。当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计划外用料、新材料需求等需要时,供应方的响应慢,甚至影响到施工进展和工期。

3)物料质量差。因为供需双方相互间没有长期的合作打算,所以需方往往对供应单价过于苛刻。在这种情况下,供应方以低价竞争到采购供应权,在无法保证足够的利润时,就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4 解决方案

1)采购中片面的追求绝对的低价格,不断的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首当其冲会使供应物资的质量下降,对未来产品质量带来威胁,并且间接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所以,企业的采购管理中必须渗透“相对的低价格”的采购理念。

2)拖欠供应商的货款,表面看起来是直接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但是间接不仅损害了企业外在形象,而且对所供物资的后续服务及将来的合作都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牢记需求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概念。

3)实际上采购部门管理者最终签字选择供应商,表面上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但由于采购人员可以自由询价,但是是实际决策权的人。所以,建立配套的、严格的供应商管理机制,是解决采购过程管理不严的根本。

4)主观的认为招标的采购方式可以做到客观、公平、透明。其实,可以采用更优的采购方式,例如:当对采购内容的成本信息和技术信息不够了解时,可以通过招标获得信息并扩大供应商的备选范围;当对成本和技术及供应商信息有了足够了解后,可以采用询价采购,不必招标了;等条件成熟后,就可以固定一两家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单位。当对长期合作单位不满意时,又可以通过扩大询价范围或招标来调整、优化供应商或对供应商施加压力。

5)认为档案资料保存好就可以将采购信息留下来。但实际上,由于采购工作过程的不规范,造成所保留的采购信息资料在后续工作中的可参考性较低。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询价时供应商未对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单独报价,采购人员往往又把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打包询价,甚至不同类型的设备打包询价,这样以来,历史询价信息就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设备,导致管理决策者无法判断当次的采购价格高、低。所以加强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6)简单的将库存控制认同为仓库管理。这是一个狭义认识和广义认识的区别。从狭义的角度认识库存控制就是针对仓库实物物资进行保管、收发、盘点、数据处理以及存储过程中的防腐、温湿控制,以达到实物库存最佳状态的目的。但是在项目管理中,库存控制是以广义的概念存在的,就是通过资金的运作,优化需求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并利用ERP 系统,实现低库存水平,降低投资成本。所以库存的实物控制有仓储部门负责,但库存控制的管理应该是整个项目管理以及供应链相关各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7)片面的追求“零库存”。将“零库存”作为降低库存的终极追求,表面看库存降低后库存和运营成本降低了,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相应成本增加了,时间长了会影响相互间的合作。并且一旦发生社会性,会使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合理的库存是在项目建设中起到连接采购及缓冲作用。合理的库存是一个调节器,没有实物的库存,供应链的合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根据以上对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和项目物资库存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以及解决方案的探讨,充分证明对项目物资采购的管理和库存控制是项目建设物资管理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项目物资采购应该以库存控制为工作准则,项目采购管理是库存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和库存控制的本质是流程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所以建设一个科学、简便、有效的流程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李萍,马江峰.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案的探讨[J].科技风,2010(23)

篇8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我国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尚未确立之前 ,应按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办法》进行管理。政府采购具体政策的制定应由财政部门负责 ;工作规划、组织和管理由财政部门牵头 ;供应商的资格确认、采购预算和项目管理 ,由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协商办理 ;采购货款 ,在供应商履约后 ,由财政部门按合同支付 ;采购中发生的争议应按现行规定处理 ,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 ;对采购中介组织、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别负责 ,财政部门可以起协调作用。,其管理模式的基本设想如下 :

        1 .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政府采购属于本级预算支出管理制度 ,因此 ,各级政府可在不违反中央政府制订的采购管理办法的前提下 ,制定各自的采购管理规则。但是 ,如果地方政府进行的采购项目 ,含有中央政府的专项拨款 ,应与中央政府协商确定采购主体。

        2 .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根据国际惯例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由一个专职机构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政府采购中心是由政府组建并根据政府授权负有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和集中采购事务 ,并直接开展采购业务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心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以及其他有关采购政策规定开展业务。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一些招标事务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办。

        政府采购中心应当组织开展的主要工作是 :工程采购。主要负责组织专家对由财政拨款的公共工程的概、预算进行评估论证 ,核定建设成本 ;参与公共工程招投标。服务采购和货物采购。主要负责项目预算 ,确定标的底价 ,开展商务谈判、合同签订 ;监督合同执行 ,参与验收等事务。行政保障。主要负责各采购项目的资金结算 ;中心的财务管理 ,中心行政事务。采购中心的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 ,要特别重视吸纳工程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人才。科学选拔和安排政府采购中心人员 ,是为了确保采购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采购效率 ,保证采购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中心的经费来源于向委托方收取的服务费。关于服务收费问题 ,考虑到政府采购中心既可自行直接组织采购 ,也可委托招投标中介组织采购 ,同时采购中心要承担履约、验收工作和采购风险这些特点 ,可参考国内现行招标机构向委托采购方收取服务费做法。所收费用 ,主要用于业务开支(包括纳税 )、工资、人事培训及补充风险基金等。

        3 .明确具体的采购模式。

        目前 ,国际通行的采购模式大致有三种 :集中采购模式 ,即由财政部门或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所有的采购 ;分散采购模式 ,即由各单位自行采购 ;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 ,即财政部门或专职机构直接负责对支出单位大宗、大批量或单项价值较高的商品或服务的采购 ,其他商品 (主要是低价值和特殊商品 )或服务则由各支出单位自行采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应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4.加强对招标机构或采购机构的管理。

        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招投标技术性很强 ,因此应当允许借助招标机构来办理。另外 ,有的支出单位出于种种原因 ,不愿意或不能自行采购 ,如果实行分散采购模式 ,他们就可以委托给采购机构来办理。因此 ,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后 ,要鼓励社会上建立招标机构和采购机构。一般来说 ,这些机构属于社会中介组织 ,主要是帮助采购单位组织招投标等。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构并制定办法对这些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管理。

        5.建立仲裁机构。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 ,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 ,需要进行仲裁。仲裁的主要内容是招投标和履约中的疑义和有争议的问题。在招投标和履约的过程中 ,招投标双方和履约双方在一些程序、协议条款和运作方式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义和争议 ,当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就需进行仲裁 ,如遇国际贸易合同纠纷还涉及到国际仲裁问题。从国际看 ,政府采购仲裁机构 ,有由财政部门负责的 ,如新加坡、韩国等 ;也有设立独立的采购仲裁机构的 ,如加拿大国家贸易仲裁法庭、日本政府采购审查委员会等 ;还有不少国家是由地方法院来进行仲裁的。我国也需要建立或明确政府采购的仲裁机构 ,以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确保政府采购公正、公平原则的落实 ,维护政府采购的信誉。

        建立和健全政府采购的法规体系国家财政部已正式出台《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管理事宜 ,要求各级政府的货物、商品、服务采购主要通过竞争招标方式进行。同时 ,我国的《招标法》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及控股企业在购买一定规模以上的货物、服务和工程时必须实行招标 ,这样就把部分政府采购纳入招标投标管理 ,强制性地对招标范围进行规范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 ,我国有了招投标法 ,无需再制定政府采购法。事实上这两个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

        1 .调整对象不同。政府采购法的调整对象是政府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的经济行为 ;招投标是指招标人发出邀请 ,要求投标人对所采购物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进行承诺的行为 ,因此招标投标法调整的对象是订立合同的行为。

        2 .法的类别不同。按法律的性质分类 ,政府采购法为行政法范畴 ,招投标法为民法、经济法范畴。

        3 .立法目的不同。政府采购法通过对采购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进行规定 ,有利于加强支出管理 ,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并与其他有关政策结合 ,使政府的有关政策目标得以贯彻。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主要是从技术上明确招投标的具体程序及相关要求 ,保证采购活动能够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地运作。

        4.适用对象不同。从适用对象的覆盖面上看 ,招投标法要比政府采购法宽得多 ,政府采购法的适用对象是所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使用财政资金的社会团体。招投标法的适用对象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和集体企业及其控股的企业。如从涉及的业务来看 ,政府采购法包括适用对象所有采购活动 ,而招投标法只涉及到适用对象中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以上且又适合于公开招标的采购活动。另一方面 ,政府采购法只强调买进行为 ,而招投标法应该包括买进和卖出两种行为。

        政府采购法除包含招投标法的主要内容之外 ,还要规范政府采购的主体、政府采购方式及各自的适用条件、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管理机制等内容。招投标法主要规定招投标程序和规则或规范企业的招投标行为 ,但不涉及采购实体、采购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总之 ,两法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关系是 :政府采购法为实体法 ,招投标法为程序法。我们考虑 ,政府采购的立法应与政府采购实践的进程相结合 ,政府采购立法工作应以现行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为基础 ,在经历大量实践的完善后 ,最终完成人大立法 ,形成《政府采购法》。“办法”属行政法规 (规章 ) ,只是将政府采购行为统一于规范于国内的行政管理范围之内 ,使这项工作在国际谈判中仍有较大的灵活性 ;《政府采购法》属于国家法律 ,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最高形式。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但最终必须以法的形式出现。由于政府采购法涉及国际贸易关系 ,因此 ,在政府采购立法中 ,应充分尊重相关国际法的有关准则。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立法指南》 ,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信贷采购指南》应作为我们重要的参考依据。制定我国的政府采购法 ,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政府采购法中的有关政策性条款 ,要从国情出发 ,结合国际惯例加以明确 ;对采购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要有利于强化财政的主导地位 ;国内已有成文法中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但不影响财政对采购工作管理的 ,仍应维持其有效性。稳健起步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实践应从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开始 ,目前 ,上海、重庆、深圳、河北、安徽、沈阳等地财政部门已经在进行政府采购的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也将适时地对一些专项购置按照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我们将力争用 3~ 5年时间完成从试点到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进程。

        关于试点问题 ,各级政府应根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级的采购管理办法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 ,应严格控制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范围之内 ,不应包括国有企业。按国际惯例 ,国有企业可以不包括在政府采购管理的范围之内 ;如将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等于扩大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 ,将来在国际贸易中会使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2 .政府采购工作中 ,在采购项目和方式上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 ,既要安排标准产品的采购 ,也要安排一些非标准产品的采购 ;既要安排竞争性招标采购 ,也要安排分阶段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 ,以及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积累经验 ,锻炼干部。

        3 .在采购工作中 ,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制定采购政策和采购管理方法 ,监督采购政策、管理办法的落实 ,处理采购工作中产生的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及采购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不应干预 (参与 )采购机关与供应商之间的具体采购事务。各地在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时 ,对供应商的限制性规定中 ,不应也不能出现地区垄断和地区保护性条款。

        4.在政府采购工作中 ,财政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政府采购工作不仅与预算编制、支出管理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紧密相关 ,而且还涉及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及外汇管理等项工作。按现行我国政府的职责分工 ,这些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因此 ,财政部门在工作中 ,应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 ,共同把工作做好。切实搞好配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 ,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财政系统来说 ,它需要改革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 ,统一思想 ,提高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虽然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各方面能否对建立这一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深刻的认识 ,将从主观上影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因此 ,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使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另外 ,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 ,我国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既有预算内又有预算外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把各种采购资金纳入统一账户 ,各部门预算也必须细化 ,财政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将大大强化 ,这必将触动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同时 ,统一、公开的政府采购活动对行业垄断将构成相当威胁 ,也必然会遇到部门、行业的阻力。就地方政府来看 ,公开的政府采购将使其采购活动对本地区的保护难以奏效 ,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利益。因而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第二 ,加强预算监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后 ,财政监督将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 ,从而改变目前财政监督乏力 ,财政支出管理弱化的现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财政部门不仅要制定政府采购政策 ,而且要参与指导采购管理。这就意味着财政部门的工作领域将得到拓宽 ,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既要懂政策、懂技术 ,还要懂市场经济 ,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监督。

篇9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46

1概述

目前,大多数石油项目均采用了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项目管理模式――指整个项目由单一的总承包方或几方联合组成联合体承揽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试运行等工作直至交付最终业主,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部负责。不同于国际EPC工程建设,石油EPC项目不仅涵盖了总承包方去海外参与投资和建设施工,还包括国际公司来总承包方所在国进行投资和建造施工。

在国际石油EPC项目中,公认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中的管理方法为准则进行项目管理,该学会将项目管理分为九大知识领域,分别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总承包方对采购管理要给予足够重视不仅限于此,还因为通常一个项目中,采购成本会达到投资总成本的40%~70%,且所跨度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采购范围也不仅包括了有形货物的采购,如设备和材料等,还包括了无形货物的采购,如技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图纸设计、文件编制等。简言之,采购管理具有投入多、时间长和产品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采购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采购不同种类产品需有不同的标准且要符合最终业主对质量和工期等的要求,但采购管理在流程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了制订采购计划、询报价和渠道选择,执行阶段即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管理和收尾。文本将按照如上两个阶段对采购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出需重点注意的环节。

2采购管理的重点

2.1采购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之初,根据项目的总体计划和服务范围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制订采购计划,需要考虑是否要采购、何时采购,采购何种产品数量多少等问题。同时,采购计划还需考虑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质量和工期等要求。一份详尽且贴近项目需求的采购计划不仅决定了某类产品应何时进行询报价采购,还影响了后续整个采购的顺利执行。

根据采购计划以及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总承包方向一定范围内的供应商发送询价进行招投标,通常所询价的供应商属于总承包方的合格供应商且在短名单中,以便缩小询价范围,减少工作量。供应商在符合技术标后,按照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可开始商务报价。总承包方综合评判技术标和商务标后,选定出中标方并向中标方发送中标通知书。

此外,为了方便后续商务谈判,总承包方可以在招标时将稍后要签订的合同范本提供给投标的供应商,让其在投商务标时确认合同范本,避免了后续在签订合同文本时进行长时间的谈判。一般来说,总承包方应有专门的不同采购类别的合同范本,根据产品的不同,选择对应不同的合同文本,例如国内采购的货物文本不同于国际采购货物的文本,法律咨询服务的合同文本又区别于监理服务的合同文本。标准化合同范本的管理有利于总承包方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之前的EPC经验进行合同范本的优化,减少合同文本带来的法律风险。

2.2采购执行阶段

采购执行阶段包括了合同管理和收尾两个部分。合同管理又包含了合同签约履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其中履约是指是否供应商和总承包方履行了合同所签订的条款,质量控制即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了技术要求。合同收尾是指在采购合同履行完毕,或因故中断以后,所开展的各种采购结算和交接决算的过程,包括对采购的货物和服务进行最后验收,确认合同已经完成以及解决进展中所遗留的问题等工作。

在总承包方与供应商签约合同时,总承包方为了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合同的付款条款中减少预付款比例,甚至可以将付款节点改为服务完成或货物到达目的地验收合格以及背靠背签订成最终业主验收合格时支付。在质保金方面,扣留质保金明显比供应商开立质保保函更能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支出,节省资金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大质保金扣留的比例。在付款方式上除国际采购无法避免常规的信用证议付以外,其他服务支持或采购可以考虑银行承兑汇票等非电汇形式,也可进一步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成本,达到降本增效,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在履行已签订合同时,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及时向项目的各个管理层汇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瞒报漏报,特别是重大的石油EPC项目,可以做定期的跟踪简报以方便项目高级管理层知晓项目每个层次的进展,及时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工作给予建议。特别是当双方遇到合同争执或执行与合同条款有偏差时,总承包方除需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外,还应尽快咨询法务部门或相关的专业律所,以避免法律风险进一步扩大。

在质量控制方面,若总承包方采购的是某一产品或材料,则根据产品的情况考虑是否在生产过程中派遣监理入驻,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在生产建造时符合技术要求,同时,在产品出厂时,对于关键设备的FAT,除监理在场以外,总承包方也应派遣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产品出厂后的运输以及涉及的报关清单等,应与供应商在合同签约时就明确运输或报关清关的责任,并在产品运抵目的地时,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总承包方应特别注意文件资料的交付情况,特别是国内的供应商,文件资料部分一直是薄弱环节,而通常最终业主是国际公司,对文件资料的要求一直很高,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可在合同签约时即有专门的附件规定文件资料的提交范围、格式和字体等要求。在合同中可以规定若文件资料不符合要求,则视为产品未通过验收,以督促供应商及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文件资料,避免影响整体的项目进度。

另外,在项目文控方面,除按照业主要求提交相关的文件以外,总承包方内部不仅有整个EPC项目的文件存档,还应有针对每类采购产品的文件存档,所存档文件包括了从该类产品的招投标直至合同执行结束,使得整个采购过程具有书面追溯性,也使得整个EPC项目的内控管理更完善。

最后,在整个采购结束后,应对供应商进行内部评价,以便作为下次采购的参考,同时,也可根据采购的执行情况,不断完善总承包方内部的供应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管理,定期做好合格供应商的维护。

3建议

每个石油EPC项目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所投资或建造施工的标的也不完全一样,但就采购管理而言,流程均是万变不离其宗。做好采购管理可以帮助总承包方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成本,特别是加强合同内控管理并做好供应商管理,定期更新供应商资料维护等工作,更有助于总承包方在项目启动之时,就快速选定招投标的短名单,节省项目时间。虽然总承包方希望项目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但在采购时,也应处于整个EPC项目的战略高度,不仅关注于成本,更要关注于质量,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维护好市场的同时更有利于开拓后续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高峰.浅谈国际EPC工程承包项目采办管理[J].物流工程与技术,2010(32).

篇10

[关键词]

石油;EPC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

1概述

目前,大多数石油项目均采用了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项目管理模式———指整个项目由单一的总承包方或几方联合组成联合体承揽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试运行等工作直至交付最终业主,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部负责。不同于国际EPC工程建设,石油EPC项目不仅涵盖了总承包方去海外参与投资和建设施工,还包括国际公司来总承包方所在国进行投资和建造施工。在国际石油EPC项目中,公认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中的管理方法为准则进行项目管理,该学会将项目管理分为九大知识领域,分别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总承包方对采购管理要给予足够重视不仅限于此,还因为通常一个项目中,采购成本会达到投资总成本的40%~70%,且所跨度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采购范围也不仅包括了有形货物的采购,如设备和材料等,还包括了无形货物的采购,如技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图纸设计、文件编制等。简言之,采购管理具有投入多、时间长和产品多样化的特点。虽然采购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采购不同种类产品需有不同的标准且要符合最终业主对质量和工期等的要求,但采购管理在流程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了制订采购计划、询报价和渠道选择,执行阶段即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管理和收尾。文本将按照如上两个阶段对采购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出需重点注意的环节。

2采购管理的重点

2.1采购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之初,根据项目的总体计划和服务范围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制订采购计划,需要考虑是否要采购、何时采购,采购何种产品数量多少等问题。同时,采购计划还需考虑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质量和工期等要求。一份详尽且贴近项目需求的采购计划不仅决定了某类产品应何时进行询报价采购,还影响了后续整个采购的顺利执行。根据采购计划以及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总承包方向一定范围内的供应商发送询价进行招投标,通常所询价的供应商属于总承包方的合格供应商且在短名单中,以便缩小询价范围,减少工作量。供应商在符合技术标后,按照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可开始商务报价。总承包方综合评判技术标和商务标后,选定出中标方并向中标方发送中标通知书。此外,为了方便后续商务谈判,总承包方可以在招标时将稍后要签订的合同范本提供给投标的供应商,让其在投商务标时确认合同范本,避免了后续在签订合同文本时进行长时间的谈判。一般来说,总承包方应有专门的不同采购类别的合同范本,根据产品的不同,选择对应不同的合同文本,例如国内采购的货物文本不同于国际采购货物的文本,法律咨询服务的合同文本又区别于监理服务的合同文本。标准化合同范本的管理有利于总承包方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之前的EPC经验进行合同范本的优化,减少合同文本带来的法律风险。

2.2采购执行阶段

采购执行阶段包括了合同管理和收尾两个部分。合同管理又包含了合同签约履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其中履约是指是否供应商和总承包方履行了合同所签订的条款,质量控制即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了技术要求。合同收尾是指在采购合同履行完毕,或因故中断以后,所开展的各种采购结算和交接决算的过程,包括对采购的货物和服务进行最后验收,确认合同已经完成以及解决进展中所遗留的问题等工作。在总承包方与供应商签约合同时,总承包方为了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合同的付款条款中减少预付款比例,甚至可以将付款节点改为服务完成或货物到达目的地验收合格以及背靠背签订成最终业主验收合格时支付。在质保金方面,扣留质保金明显比供应商开立质保保函更能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支出,节省资金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大质保金扣留的比例。在付款方式上除国际采购无法避免常规的信用证议付以外,其他服务支持或采购可以考虑银行承兑汇票等非电汇形式,也可进一步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成本,达到降本增效,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履行已签订合同时,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及时向项目的各个管理层汇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瞒报漏报,特别是重大的石油EPC项目,可以做定期的跟踪简报以方便项目高级管理层知晓项目每个层次的进展,及时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工作给予建议。特别是当双方遇到合同争执或执行与合同条款有偏差时,总承包方除需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外,还应尽快咨询法务部门或相关的专业律所,以避免法律风险进一步扩大。在质量控制方面,若总承包方采购的是某一产品或材料,则根据产品的情况考虑是否在生产过程中派遣监理入驻,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在生产建造时符合技术要求,同时,在产品出厂时,对于关键设备的FAT,除监理在场以外,总承包方也应派遣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产品出厂后的运输以及涉及的报关清单等,应与供应商在合同签约时就明确运输或报关清关的责任,并在产品运抵目的地时,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总承包方应特别注意文件资料的交付情况,特别是国内的供应商,文件资料部分一直是薄弱环节,而通常最终业主是国际公司,对文件资料的要求一直很高,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可在合同签约时即有专门的附件规定文件资料的提交范围、格式和字体等要求。在合同中可以规定若文件资料不符合要求,则视为产品未通过验收,以督促供应商及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文件资料,避免影响整体的项目进度。另外,在项目文控方面,除按照业主要求提交相关的文件以外,总承包方内部不仅有整个EPC项目的文件存档,还应有针对每类采购产品的文件存档,所存档文件包括了从该类产品的招投标直至合同执行结束,使得整个采购过程具有书面追溯性,也使得整个EPC项目的内控管理更完善。最后,在整个采购结束后,应对供应商进行内部评价,以便作为下次采购的参考,同时,也可根据采购的执行情况,不断完善总承包方内部的供应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管理,定期做好合格供应商的维护。

3建议

每个石油EPC项目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所投资或建造施工的标的也不完全一样,但就采购管理而言,流程均是万变不离其宗。做好采购管理可以帮助总承包方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成本,特别是加强合同内控管理并做好供应商管理,定期更新供应商资料维护等工作,更有助于总承包方在项目启动之时,就快速选定招投标的短名单,节省项目时间。虽然总承包方希望项目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但在采购时,也应处于整个EPC项目的战略高度,不仅关注于成本,更要关注于质量,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维护好市场的同时更有利于开拓后续市场。

作者:孙艺 单位: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高峰.浅谈国际EPC工程承包项目采办管理[J].物流工程与技术,2010(32).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51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人、财、物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物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资采购管理在企业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如何提高采购效率、缩短物资采购的时间和有效地实现采购的最大效益,按照计划期限、按照保质保量、快捷和低价的原则供应到现场,积极的做好相应的供应服务工作,这也是企业做好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重要课题。做好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有利于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控制,同时避免与减少了物资经营范围中损失与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2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现状

2.1物资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

有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在对物资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物资采购的实质商品的买与卖、购销行为,其物资采购行为也相对简单。因此,对于企业的采购工作有各个层次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在进行市场采购时也会出现茫然无措,针对物资质量的鉴别与价格掌握能力也比较低,从而造成企业的整体物资采购水平下降。但是,由于企业物资采购的工作内容相对繁杂,包括制定采购物资的计划、调研物资价格的市场情况、物资合同的签订、选择物资供货单位、物资交接的检验和付款结算等,同时也有整个物资管理的监管全过程。物资采购是一种进行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其采购工作相关人员需要了解物资市场的变动情况,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并且需要专业物资采购工作人员进行采购。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进行的是有关金钱的一种交易,对采购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与责任意识的要求也比较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与责任意识影响着企业的物资采购的工作质量与水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下,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而进行相应的改动,出现企业内部采购人员与外部人员进行联手操作、违法违纪等,对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造成严重的破坏。

2.2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较为混乱

有些物资采购企业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存在严重的管理流程混乱问题,这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有的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不同的物资分别由不同分属不同的机构,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采购分散现象。虽然分散的采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物资快速配置的要求,但是由于企业的下属部门在进行采购时很容易造成“采购部门所需要的物资的采购范围有限,没有进行大批量采购”,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针对各个下属部门采购情况从宏观角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企业采购成本的整体增加。

2.3缺乏有效的物资采购监督机制

有些企业在采购环节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现象,并且采购人员有“以次充好或吃回扣”的现象,出现很严重的漏洞,并且不容易察觉,致使企业采购负责人犯错误,同时造成企业的采购物资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其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对物资采购监督机制,有些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内外监管体系,可是由于制度的行使存在一定的漏洞,对于企业的整体采购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企业损失。也就是说在有些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根本上的落实。

3企业物资采购的自行招标管理

企业在进行自行招标时需要建立独立招标小组,并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专业的技术、商务评标人员。招标小组对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全权负责,企业自行招标小组成员需要具有的素质有:第一,高素质和高思想,作风端正,具有责任意识与保密意识。第二,了解市场信息,善于收集市场信息,具有专业的物资采购的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物资的采购招标程序。第三,具有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并且善于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并且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实现企业的招标、评标、定标三者相分离。物资采购部门加强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以及对市场、供货商和厂家的考察。物资需用部门需要对物资的型号、数量、材质进行审核和确认后方可进行采购,如果偏差过大,会占用大量无效资金或增加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

4做好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措施

4.1制度监督管理

企业进行采购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基础。不但在政府物资的采购管理下进行,还要通过相关会议出台一些采购管理办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些问题出现。例如:在制定法律法规时没有充分的考虑政府的采购和企业采购之间的区别,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与采购管理不配套等。因此,企业应该参照企业内部实际经营情况与物资的需求情况,以及政府采购部门对于物资采购的经验,分析和总结出企业工作中缺陷和弊端,在企业内部物资招标管理过程中完善采购制度与实施方式,规范现有的物资采购相关工作秩序。并且加强企业的物资采购的管理制度力度,做到物资采购的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从根本上解决物资采购的招标问题。

4.2物资招标采购的严格规范与决策程序

企业物资采购是由企业的专门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针对企业的物资采购的工作缺陷问题,企业根据管理经验建立内部物资购销部门或者是其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实施统一的管理体制,如果是重大物资采购需要实施采购决策集中化制度。并且不断地完善企业物资采购的招标的评标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标工作,以及对企业内部采购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物资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3提高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

通过管理人员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方式进行物资采购人员的招聘工作,企业对物资采购人员要求如下:加强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意识精神;能够遵守企业的额采购流程和规范操作方式,具备物资采购机枪和采购方式,物资采购的供货单位谈判方式与技巧了解并熟悉;工作时态度亲切、诚恳,具有交际能力与处理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进修,以此提高采购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知识水平等。

5结束语

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管理时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招标交易应该是法制化的、标准化的和具有竞争性一种活动,做到采购招标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以及诚信。企业通过规范性的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招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规范的处理和研究,完善和规范现有的管理制度,推动采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比较小,范围比较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1999年政府采购的规模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2000年虽然政府采购规模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规模也只占当年GDP的0.37%和全国财政支出的2%左右;2001年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0.7%,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5%。远低于国际上占GDP10%以上或占财政支出30%左右的标准。政府采购的范围仅涉及有限的几个品目,其中大多数是一般消费品,缺乏专门针对科技产品进行采购的领域,政府采购对科技的发展未能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当前我国采用政府技术采购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受传统的科研与生产分离体制的束缚,我国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技术创新买方市场形成以后,技术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创新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以促进我国科学规范的政府技术采购制度的建立。

第二,在国家出台了《政府采购法》后,《招标投标法》的适用范围在实践中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从理论方面来分析,《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且政府采购的主导方式就是招标投标方式,因此两者出现法律适用方面的交叉有其必然性。其区别之处在于招标主体与政府采购主体的范围不同,采购方式不完全相同,采购资金的来源不同等等。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两法并存的局面,在实践中产生许多问题,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这种状况仅在我国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欧盟等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一般只有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而没有独立的招标投标法律。

第三,管理制约机制不健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活动执行机构的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主要表现在:(1)政府采购机构的设置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机构设立不统一,职能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影响了政府采购规范而有效地运作;(2)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方法、环节和手段也不规范。有些地方财政部门对采购机关与供应商的具体商业活动干涉过多,有些地方的政府采购部门或执行机构既负责管理又承担实施采购的双重职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

第四,政府采购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专业化人才匾乏。政府采购涉及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且包括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这是一种技术性、法律性都很强的事务,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要熟悉财政业务,掌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商品性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原来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岗位变换之前,几乎都没有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工作中难免出现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高素质、专业化的采购队伍是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人力资源,其缺位可能构成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瓶颈。

第五,信急不畅,贸易手段落后。当前我国政府采购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备、力度强大的信息渠道,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信息要么由媒体传播,要么由采购发起人直接发送给有资格的国内外供应商。采购信息的渠道少,时效性差,贸易手段落后,导致一方面政府采购机构为市场资源而发愁,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商又为不能及时获得采购信息而烦恼。

第六,政府采购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部门预算还没有形成,实施政府采购的项目资金无法从整个预算拨款中分离开来,难以编制统一的政府采购预算,致使政府采购工作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阻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再者,由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没有建立,政府采购性资金无法实施统一归口管理,使政府采购的财政监督难以到位,给规避政府采购的部门和单位以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严肃性。

二、对改进我国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实现政府采购的规模目标,逐步提高政府采购规模。(1)以商品采购为主,将大型工程和重要服务项目纳人政府采购范围。(2)减少预算数字存在的“水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从而扩大采购数量,提高资金节约率。在技术上,可以考虑进行预算编制方式的改革,采用零基预算,压缩过高的采购预算资金,使实际的使用额和预算额基本相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3).将集中采购的数量及资金下限降低,提高集中采购的比例;同时注意摸索分散采购的规律,提前做好采购的计划,将部分分散采购的项目纳人政府集中采购轨道,从而减少采购次数,节约采购成本。现阶段切合实际的采购模式是集中兼分散型,但改革的方向应是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4)扶植从事政府采购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使采购机关可以将更多的采购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办理,从而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效率。

第二,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法规,解决好两法的衔接问题。要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公共采购强制招标法律制度,合并《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是将来的必然趋势。但在目前两法同时执行的情况下,应该先解决好两法的衔接问题:首先,政府采购无论是采购工程还是采购货物或者服务,凡是进行招标投标的,都必须适用《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其次,政府采购中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不仅适用《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还应适用《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规则确定的行政监督管理制度,以避免各部门、各地方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多头管理和重复执法;最后,适当修改《招标投标法》,明确政府采购的主体,科学界定招标的限额。即:明确无论是政府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凡是使用公共资金进行采购的,都是政府采购的主体;对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规定不同的招标限额,将服务招标限额与货物招标限额等值起来,进一步拉大工程招标限额与货物及服务招标限额的距离。此外,还应尽快完善其他与政府采购相配套的法规,如: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