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5:5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文学常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年级上册杜甫《绝句》写“黄鹂”,江畔寻花“花满蹊”。居易“弄石”《遗爱寺》,“爆竹声中”安石吟《元日》。“草长”《村居》清高鼎,《丑小鸭》丹麦安徒生。芬奇画蛋,功到自然成。
二年级下册 神话开天地,精卫填海、后羿能射日。《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杜甫《春夜喜雨》因“好雨”。王维“红豆生”《相思》,《观书有感》宋朱熹。范成大《……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去,范仲淹《江上渔者》“风波里”。张乐平《雨后(画)春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年以后》卜劳恩。
三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有《江南》,《白梅》“冰雪林中”元王冕。《江雪》唐代柳宗元,《鹿柴》王维对“空山”。“寻隐者”贾岛“松下问”小童,晚唐杜牧吟《清明》。“谁道群生”在说《鸟》,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秋词》“自古”,刘禹锡“九曲”《浪淘沙》,《小儿垂钓》“稚子”遥见胡令能。《闲居初夏……》宋代杨万里,《画眉鸟》欧阳“随意移”。“大雪”写《青松》,“乡村花园”见萧红。
三年级下册 《蜂》唐罗隐“不论(那)平地”,贺知章《咏柳》比“碧玉”。韩愈“天街”正《早春》,《江南春》杜牧想“千里”。《春日》“寻芳”宋朱熹,王令“三月”《送春》去。“泉眼无声”《小池》映照杨万里,翁卷《乡村四月》绿。“茅檐低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汪曾祺与《荷花》,《花儿学校》泰戈尔也写花。
四年级上册 “远上”《 凉州……》王之涣,“登鹳雀”“白日依山”。“向晚”商隐《乐游原》,昌龄《出塞》“汉时关”。卢纶“月黑”《塞下曲》,《凉州……》“葡萄美酒”催王翰。李贺《马诗》行大漠,《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看吹雁。李白《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彩云间”。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罗贯中赞马“奔腾千里”下九天。《捞铁牛》宋朝之怀丙,美国马克吐温坐“小艇”。《哈尔威船长》法国雨果记,英笛福《荒岛日记》选自《鲁宾逊漂流记》。
四年级下册 陈子昂“不见古人”《登幽州……》,贺知章《回乡偶书》曾《咏柳》。李送故人《黄鹤楼……》,《望天门……》中断水东流。《宿建德……》浩然“移舟泊烟渚”,《送元二……》“渭城”王维“独在异乡”《九月九……》。“寒雨”昌龄《芙蓉楼……》,“青山”杜牧《寄扬州……》。刘禹锡“湖光秋月”《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北朝民歌“敕勒川”,《……秋思》“枯藤”马致远。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小说乃长篇。戌林“渡河”,《命若琴师》史铁生,《梅雨潭》《背影》朱自清。陈然狱中写“自白”,《囚歌》“为人进出”是。
五年级上册 汉乐府诗《长歌行》,昌龄“青海”从军行。《荔枝图序》白居易,《春望》“国破”杜甫称诗圣。苏轼《……湖上……》“水光(方)潋滟” ,《六月……望湖……》“黑云……未遮山”。明代文嘉《明日歌》,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万里河东”陆游《秋夜将……有感》,《月光启蒙》孙友田。振铎《燕子》正翩翩,《野草》顽强原。臧克家写了《有的人》,《林海》老舍望《草原》。矛盾在《黄昏》,《窃读记》海音。《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匆匆》而去朱自清。《朝三暮四》出庄子,《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年级下册 板桥“三绝”诗书画,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二月花。王勃送友“城阙”下,高适“千里”《别董大》。《望庐山……》“日(出)照香炉”,《峨眉山月……》映“平芜”。王维渭城《送元二……》,居易《大林……桃花》始盛开。韦应物《滁州……》叹“独怜”。安石《泊船……》“一水间”,《浣溪沙》晏殊“一曲”不简单。苏轼“竹外”《惠崇春江(写)晚景》,《题西林壁》横看成了岭。苏舜钦《淮中……》春阴看草青,《游园不值》叶绍翁。法国顾拜旦《体育颂》,丰子恺写了《黄山松》。《天上街市》郭沫若,《快乐王子》英国王尔德。《史记》有《田忌赛马》《西门豹》,《一只贝》自贾平凹。《鸟的天堂》与巴金,冰心和鸟最相亲。
六年级上册 西汉《苏武(曾)牧羊》,杜甫《蜀相》写“丞相”。《从军行》王昌龄到“烽火城”,《送李判官……》“万里辞家”刘长卿。《悯农》“春种”是李绅,《逢入京使》“故园东望”乃岑参。《贾岛推敲》逢韩愈,安石“到、过、入、满”改成“绿”,《书江西……》“郁孤台下”辛弃疾。陆游《示儿》《诉衷情》,文天祥“辛苦遭逢”《过零丁……》。《西游……》吴承恩,《三国……》罗贯中。《水浒……》施耐庵,雪芹《红楼梦》。清朝郑燮《竹石》说“咬定”,“望门投止”《狱中题诗》谭嗣同。《自题小像》是鲁迅,《卖火柴……》丹麦安徒生。《凡卡》俄国契诃夫,现代冰心《忆读书》。
如果让小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
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由于本身的知识积淀很少,课堂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语文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不可能很明白自身怎样去开展语文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的知识拓展。那么,语文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该去怎样去学,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指导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手中的课本,我们的教学也并不只限定在课堂,我们要从课堂这一语文学习的一点出发,用点连线甚至是连成一个语文学习的整个知识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不断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要“授之以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了解到了语文的重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往往是处于一个比较感性的阶段,也就是单纯的兴趣阶段。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善于在平时利用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从课堂知道课外生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精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好习惯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往往是开始阶段信心百倍,但随着时间、阅读内容的增长,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最终是课外阅读活动的慢慢缺失。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学习不断的延续、发展呢?其实习惯是最为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够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那么学习的效果会是很明显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也是这样的。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拓展,仅仅让学生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长久下去势必成为一种学习的负担,最终也会慢慢失去。其实能够把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下去的原动力了就是兴趣,怎样激发兴趣甚至使之保持成为一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们经过努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又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去拓展而不运用,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受到挫伤,他们甚至会怀疑学习的作用,这样的情况长久的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引到知识这个宽阔的海洋之中,我们还要能够把学生从茫茫的海洋之中引领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有一个方向,有一种冲浪般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及时、有效的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知识竞赛等等形式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这种习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激发这种学习兴趣,学生不但会喜欢上阅读,那么最终也会使之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的。
三、帮助小学生制定阅读的自查方案
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那些课外知识丰富、文章又写的好的学生其语文成绩却并不是太好,这一现象从一定的侧面也反映我们的现行语文课程评价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科考查内容过于呆板,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对于课外拓展知识的考查很少,可以说是一种“画地为牢”,我们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一方面,我们强调学生要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来拓展语文知识;可另一方面,我们却极力的为自己在画圈,把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个圈内进行,我们不可否认现行这种方式确实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也在极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漠视。因此,小学阶段要巩固好语文知识的课堂到课外的拓展,考查、评价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也才能最终达到语文学习所要求的结果。
四、 阶段性、有步骤的推动课外阅读。
立足于生活,感知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作文的教授上,要更多地联系学生平时的生活,让学生写身边发生的事和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想要表达的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见闻感受。比如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中一件有趣的小事,或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处景物,让其对此进行简单的描述等。这样通过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学生的作文中,让学生在表达上能够更加随意、自然,同时也使得学生有更好的方式去了解自然和生活。
玩基本上是所有孩子的共性,而简单的游戏就可以激起小孩子的兴趣。所以应从学生的想法出发,在学习或生活中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的兴趣,并把学习写作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例如: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折飞机比赛、藏猫猫、老鹰捉小鸡等趣味游戏。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玩性,而且在游戏结束的快乐之余,可以让他们写写日记,或者在课堂上说说游戏的过程和乐趣,如此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行之有效。游戏是孩子写作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也是日后写作的材料,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知事趣,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是孩子成长的舞台,而舞台决定了学生的高度。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对于很多东西都会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和感受。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指导手段,通过对课文生动的讲评,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的同时,也于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作文模式的形成。而被录入课本的范文,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作者的思想,或是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素材。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可以自发地模仿写作,通过模仿学习,让学生感知作文的真谛。并且在讲解时,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勤于思考、想象,学生之间或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多交流和讨论。老师通过此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的知识,为学生的写作指明方向。
同时对于有趣味性的课文,老师应抓住机会,从基础出发,衍生出更多有趣的东西,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借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比如在讲授《掩耳盗铃》一课时,盗者掩着自己的耳朵盗铃,最后的结果却被发现了。在这里就可以问学生被发现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要悄无声息地取下铃铛可以用什么办法?从故事中引发出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去体会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情况,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准备课前小故事,很多很好的童话故事也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间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书中贵有方法路,勤于读书善其身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真正要提高写作能力,看书才是最可行的方法,读书使人深刻,亦能陶怡情操。多读书,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模仿读物学习写作,而且在读书的同时遇到好词好句可以摘抄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从而减少在写作中出现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随着学生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才能在写作中做到下笔如有神。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必要开展一些记读书笔记的活动,促进学生在读书方面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养成爱看书、多看书的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2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下面我谈一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特定的情境,从简单的、表面的开始,过渡到比较丰富的、深入的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再次要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互动交流。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在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中去观察、倾听、思考并有所感悟,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情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我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一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具体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二、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和收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已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
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作前收集、积累、整理资料的指导,作中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语言表达的指导,作后修改、评讲的指导。现有的作文教学往往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我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指导,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指导要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对基础较差或富有创见的学生,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经作后指导,再次修改或重写全文或重写一段,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其中的习作经验,以巩固作文教学的成果。当然,作文指导应当避免程式化,不能僵化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在作文指导时选取典型作文,还要注意多样性,即使选用同一内容,应从表达方法等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指导。每次作文指导后,要尽可能留一些让学生当堂自己修改,修改后与原文比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得到鼓励,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注重学生作文的批阅与讲评
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老师要从学生的字、词、句、段、篇再到内容,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好的词、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
2.市场营销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2.1教育机制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机制下,考上大学成为中学乃至小学的唯一目标,于是,追求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普遍受到推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的记、背,以至于已经忘记了自己可以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思考解决方案,而是去查找相似答案并模仿。虽然近些年我国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度,由填鸭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过度,但长期以来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2.2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
落后的教学管理会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工作产生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2.2.1教学管理方式呆板部分院校为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师教学行为,规定了很多教学细节。客观讲,这些规定确实能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对约束教师不良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过于注重教学细节,规定定的过死,也会起到限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有些院校对考试方式、考试题型、标准答案,以及答案中每个知识点得几分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这种方式限制了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学生的自由发挥,使得学生只是在考试前机械的背诵一些之前课堂上分析过的案例的结论,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2.2配套教学改革激励机制不足市场营销学研究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实践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资料的收集、编写、整理、完善需要花费比课堂理论教学更多的心思,但对于这些劳动,学校配套激励机制明显不足,这样的机制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3教师方面的原因目前,各高校教师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师从走出校门到进入校门,自身几乎没有从事过相关社会实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但遇到实际问题又往往无从着手,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有些力不从心,指导学生研究案例也往往流于表明,做不到深入分析,更谈不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是当前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在师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此外,还有一些在教学方面颇具经验的教师,在目前高校普遍追求职称、职务的风气之下,对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在这种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师往往避重就轻,就教材论教材、就理论论理论,不愿在备课上下工夫,不愿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这和一些年轻教师有心无力相比,就显得有点有力无心。
3.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3.1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源头上讲,学生对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积极性不高的根源在于长期的“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意识。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借助于百度、google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增加多媒体来弥补纯文本案例的不足,视频案例表达更直观,更真实,也更引人入胜。此外,由于当今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可供教师利用的视频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把被实践证明十分成功的案例教学和视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为课堂里的多媒体视频案例教学,则不失为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值得我们区探索。
3.2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师教学行为,但如果制度过细、涉及的面过宽,又会限制住教师的手脚。所以,教学管理要增强灵活性。例如:要允许和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如通过互联网或精品课程教学平台授课、与学生进行沟通,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非过分拘泥于全程面对面式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和课程授课计划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创新尝试,不要强求与大纲和计划完全相符,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也不应单一,可以从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总之,教学管理在规范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性。
3.3完善配套教学改革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要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例如,对案例的选择和编排、研究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丰富等,都需要很大的工作投入,但这些投入是看不见的,甚至在有些时候,也是无法衡量的。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教师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却得不到肯定,这容易使教师的心理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提高市场营销的教学效果。
3.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对于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宣教教师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来树立。但是,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就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了。例如,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为教师提供便利或帮助教师联系企业;鼓励教师到国内较好的院校或到国外知名院校进修或访学,或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传授经验。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把教师在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师自己分析与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教师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所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研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制订本课的学习任务,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精心巧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实现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例如识字教学《用餐》一课学习认读生字“汁”时教师拿来橙汁,让学生先猜后尝再说,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化认识“汁”字。随后教师拿出生字卡片来正音正字,引领学生朗读“汁”,又在黑板上板书“汁”字的书写,从而加深“汁”字的学习。
三、灵活用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人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建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小学语文课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人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亲爱的同学们:
菁菁校园,学子圣地,碧树芳草,一花一木,靠我们全体学子共同呵护,才有其春意常在;灯火辉煌,莘莘学子,苦读不辍,优良学风,靠我们全体学子孜孜追求,才有其硕果累累;师生和睦,自尊自爱,孝敬父母,民族美德,靠我们全体学子言行相随,才使其蔚然成风。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安全美好校园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讲究诚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将考试舞弊行为驱逐出校园外。
二、文明礼貌、尊敬师长,不讲粗话、脏话;杜绝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三、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花草,不吸烟、不酗酒。
四、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证上课纪律。
五、男女同学之间要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不在公共场合有过亲密的行为。
六、科学上网,杜绝痴迷网络,合理利用时间,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七、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保持食堂干净整洁,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亲爱的同学们,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良好的习惯,收获人生一世的精彩!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言行上。让我们争做文明高桥中学人,共建安全文明校园,展示百年高桥中学的风采!
文明从“学校”开始—致全校同学的倡议书
亲爱的广大师生员工们:
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她不仅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发展水平,也反映城市的形象、品质和魅力。
三年来,xx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路上,市民文明素质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公共生活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既是城市文明发展成果的享有者,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行动者。
近年来,我们学校既积极参与xx市文明城市创建,更是通过创建来实现文明校园的发展目标。我们把文明创建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坚持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连续开展科技文化节、读书节系列活动,引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文明宿舍(星级宿舍)、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文明食堂等系列创建活动。创建也取得了系列成效,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徐州市文明单位。
近期,我们将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键时期。在此,我们倡议全校师生员工:
1.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继续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学习、理解,做积极的践行者;
2.做文明城市创建的行动者。积极参与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和掌握“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徐州精神,礼貌客观地接受中央文明办实测访谈和问卷调查。
3.做文明校园创建的建设者。认真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的“六好”文明校园建设。
4.做文明风尚的引导者。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环境整洁,自觉整齐摆放车辆,文明遛犬,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创建重在每个人的参与,创建贵在每个人的参与,创建责在每个人的参与。让我们携手起来,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建设中!
文明从“学校”开始—致全校同学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片热土上,也共同拥有着创建美丽校园的心愿。在我们的校园建设中,创建“文明学校”是其中一个目标。为了进一步督促我们的环保行为,优化美化我们的校园,顺利达到“文明校园”的目标,学校政教处郑重而真诚地向广大师生提出以下倡议:
1、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喧哗;师生见面点头问好,文明用语随口中。
2、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
3、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不追逐;上下楼道靠右行。
4、遵守就餐秩序,不打打闹闹,不大声说话,饭后自觉将剩余的残渣倒入潲水桶,
5、爱护学校公物,不用脚开门,不打“粉笔仗”,不对着墙踢球。
6、不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杜绝零食进校园。
Abstract: with the new round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and methods have been produced welcome change,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loring study and other modern < 省略/dangdai/ > teaching way already widely used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gradually come alive. B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rse today,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issing is still presses for solution of serious problems, the paper comes to 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languag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点做法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后难见实效:学生不理解课文内容,做不出作业。针对这一现状,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研课题,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探索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预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里到处贴着五颜六色的鸟,有的展翅飞翔,有的玩耍嬉戏,有的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课一开始,我出示自制的课件,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课文画面。悦耳的鸟鸣声,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趁热打铁,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和这些美丽可爱的小鸟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我接着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三、课堂上的问题要设计精彩,吸引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使教师适时地调控教学。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师提问要有可知性
古语云: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之也。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的容易,而问题太难,学生又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才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适当难度的问题不是稍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钻研和积极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般都与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具有适当难度的推理性问题、评判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清楚本课的重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不提偏题和怪题。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所提问题的难度。再次,要善于应变。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神色漠然,那么教师就应立即作些提示,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以增加难度来促使学生加以思考。最后,要注意信息反馈,从而为把握问题的难易找到依据,提高以后提问的质量。
(2)教师提问要有诱导性
教师提问的语气要有诱导性。有些问题,教师对象明确,时间处理得适当,但学生还是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所提问题,就是没掌握知识,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一时理解不够,不能正确回答,又不敢回答,故而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要用一定的语言加以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在教师的诱导下,发挥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定会从迷雾中解脱山来,一展风姿回答出教师所提问题。如在讲授《珍贵的教科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体会到教科书的珍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要加上‘无缺’?把‘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这句话中的‘完整无缺’去掉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原句写得具体,‘完整无缺’说明教科书是完好无损的”有的说:“在卧倒的一刹那,张指导员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要保护那捆书”有的说:“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了教科书,更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种“牵一词而动全段”、“牵一句而动全篇”的诱导性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完善,理解更加全面,而且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大有帮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29-01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同时因其特殊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课堂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提问加以良好利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对顺利实现课改目标来说,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问是双向活动,既需要问题,也需要答案。因此,笔者在对提高提问效果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曾试图通过从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者话题入手,将问题融进其中。就三年级上册中“四边形”这一内容教学来说,在正式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通常会设置相应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环节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物体或者事物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如教师对学生提问: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黑板是什么样的呢?它们之间由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极大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会将电视机和黑板的具体形象在脑中过滤一遍,之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生基本上就已经掌握“四边形”的定义和概念了。从这一尝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角度为问题设定的基准。
二、着手生活实际
将知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是小学阶段教学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将这一方式落到实处实在是少之又少。所有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小学数学课程提问的有效性,同样离不开联系生活实际这一基本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提问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的话,建议教师最好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在问题中掺杂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关键词,争取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寻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去,同时还能极大地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如“观察物体”这一章节内容来说,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和方位去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师针对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从学生或者是教师本身入手,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从右边、左边、前面以及后面看老师,有什么不同呢”,通常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被问题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教师的观察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不断的进行新问题的提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就“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教学的开展来说,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引入的时候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提问,如“在一条胡同里,如果你直走十米之后再左转,向前走十米再左转,然后再左转,前进十米,这时你所走的路线是个什么形状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可以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现实基础,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对位置和方向的判断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
现阶段很多教学中需要的素材,传统教学模式都无法提供。因此,提问有效性地充分发挥,除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之外,建议教师还应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比如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一章内容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平台去下载或者收集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视频或者幻灯片;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展开变换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出图形变换后的样子;最后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出现过的变换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音频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进行问题的提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同时还能提升整个教学的课程张力。
四、总结
课程教育改革工作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的知识。都成为目前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讨和探索的话题。就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来说,提问有效性的发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问是双向活动,既需要问题,也需要答案,因此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参与其中;教师最好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在问题中掺杂带有提示性的关键词,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还应对自身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争取为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作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 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袁玉芹.提升教师课堂提问效能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教材多采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学家的营销学理论。很多例子都是国外的营销学成功案例。营销学是与文化等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学科。“老外”的案例,不一定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很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2.本土的教材也往往有思维教条,重理论,轻案例,案例老旧脱离时代,书中理论与案例脱节等等问题。
3.理论知识丰富,很多教材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形象也很常见。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育。忽视了能力的培养。2.没有互动,没有讨论。不能激发学习兴趣。3.很少安排甚至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如:调研环节,市场细分环节,市场定位环节,促销策划及渠道管理等环节。
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实现两个转变:第一,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第二,由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由于企业要树立全员营销的概念,所以需要企业的员工都具有营销意识,具备营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劝说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应变能力、反馈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的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划分出基本的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体系。重点理论知识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寻找和学习。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与方向性的引导和答疑。2.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案例。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结合当前发生的具体营销案例来讲解。3.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授课中加入“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4.现在的课程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来的课程设置要增加尽量多的实践课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由教师主讲改为设定目标后的小组讨论。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独立学习意识。2.以实践操作带动理论学习。用市场调研,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促销策划等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使同学们加深对这些步骤的意义的作用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在实践部分完成以后进行分组讨论。对营销策略的讨论会调动大家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力和表达力。4.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在实验室安装相关的教学软件。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操作可以更深刻的认知所学的知识。在轻松,趣味性强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引言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笔者于2012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步入小学阶段后,各科知识数量及难度大幅提升,如果学生无法在小学阶段打好知识基础,课程跟进就会受到影响。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许多知识环环相扣,需要细致规划,确保教学作用的发挥。在当前更注重学生个人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显然是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应用值得探讨分析,因此后续将针对性进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小学语文科目分层教学应用的内涵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开始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加大,进而为高中阶段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可见这一教学阶段的重要性。由于教学思想始终受到固定体制的影响,一直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为主,所以很难体现教学的针对性,这是小学教学面临的一道难题,语文教学亦是同理。分层教学则是为提升教学针对性而产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及个人思考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尊重,又能顾及整体需要,显然是符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及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其应用进行更深入思考,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实质作用,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教学进程更稳定地推进到下一阶段,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发动创新性思维规划,才能确保其意义的体现及教学引导性的发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体系。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都能掌握,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打破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在教学中着眼差异,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研究,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语文分层教学的提出及实施都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目标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小学阶段语文科目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措施
1.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条理清晰。
在语文科目中,并不是每道题目都只有一种解答方法,许多时候不同解题方式与思考方向才是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因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及对解题方式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及学习需求等方面难免有区别,分层教学则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利用分层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更有条理,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粗略地了解,并通过问卷的方式,或让学生直接写出预习过程中哪些问题是无法理解的,之后对教学方法与目标进行规划,确保对每一类学生都能采取兼具条理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2.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进行学生分组,体现教学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问题,正是这样多元化的构成,才能使学生之间形成互补。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个性、习惯及能力进行针对性分组,是确保学生分层明确并同时发挥出互补作用的重要环节。而且分层方式不拘一格,如果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组,相互带动,如可以将性格比较积极好动的学生与相对羞涩好静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让性格积极的学生发挥带动作用,对内向的学生发挥促进的作用,让内向含蓄的学生更积极地发言,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较内向好静的学生可以对好动的学生发挥牵制作用,让这类学生冷静下来,养成先思考、先验证再下定论的习惯,以更严谨的精神对待每个课题。这样的针对性分组对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十分有利的,教师懂得利用,自然会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学习小组中的小老师进行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基本以老师授课、讲题、做题训练等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下,只能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语文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在高校课堂学习小组“小老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老师在上课前将学习任务下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自己先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并不只是以授课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其规律及特点,亲历知识的习得过程,通过自身思考、分析与讨论,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会选择题海战术,让学生加强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单单是加大训练力度就可以的,让学生画画字词、背背课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其中,可以选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发现、分析不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小老师”教育模式下,能很好地加强课堂多层互动,进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4.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应相应地采取不同形式和标准。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他一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心头一颤,一下子脸都红了。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他才不得不走上了讲台。他不是复述课文,而是断断续续地把课文读了一遍。当他读完后,同学们似乎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这时我立即举起双手鼓起掌,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很真诚地说:“××同学从来没上过讲台,今天他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课文,虽然有点慌张,但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更从容的。”就这么几句话说得他瞪着眼睛望着直点头。他竟然站起来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经过几次练习,如今他能较自如地为同学们演讲。
四、结语
针对性教学是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工作者最重视的一项课题。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差别而必须采取措施,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在这样的需求下,教师需要以更具针对性的视角进行教学规划,让分层教学发挥作用,在确保符合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同时,确保整体教学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同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梅.浅谈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89-90.
[2]殷霞.小学生语文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03):118-11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8-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一次自我超越,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革命。作为在当前教育界崭新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能展示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还能培育学生主动探索知识,锻炼独立探究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改”指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是相当必要的。
1 培育发现知识的能力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发现知识,实质就是一种探究活动,也是当前教改的核心内容。探究性学习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学习的结果并不在于知识获得的多少,而是在于学习过程,学生的“发现”能力的提高,这才是探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建立师生共有的新型合作关系,随后是老师转变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的传授者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的角色转变后,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了,即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学习的主人转变。
探究学习注重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注重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甄别、判断、分析和运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知识分析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发现知识”的能力。从探究性学习过程自身来分析,它所追求的结果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发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知识线索,为发现知识做好准备,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
2 学生主动参与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探究性学了要培育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小学生的探究多出于其对特定事物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与学生探究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需要老师指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多种解决方案,在分析当前问题解决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案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全员主动参与,获取切身体验,效果才佳。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任何一个学生都具有探究的天赋和创新的潜能,因此,老师对他们的能力和兴趣要认真研究,制定适合学生全员主动参与的实施方案。当然,老师要应具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的自行研究能力,在开发探究性教学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到探究的氛围中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去获取新的知识。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最适合小组或是集体进行合作学习,在饱满的学习热情感召下,学生愿意结伴学习,共同努力,通过提出问题、研究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等环节建筑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探究成果提供相关的体验。
3 发现知识要与实际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
认真研读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体验是个高频用词,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感,伴随学生的认知发展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融合,用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对生命价值有意义的案例来充实学生的体验感,增强学生对习得知识的理解。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亲历性,也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现知识的线索,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小学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看,实践性较强,学习语文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亲历性,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对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的感情变化,比如,向往、喜欢、憎恶、同情等。准确地把握学生这些情感变化,与学生一起进入课文预设的情境,使自己和学生的心灵均受到陶冶;二是个人性,教学的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思想活跃、能力有待发展的儿童,虽然他们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意识不强,需要老师的指导,但老师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的成为学习独立个体的愿望,更为抹杀他们与所学内容中的情感共鸣。语文学习过程实质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主体行为,他们将自己置身于课文预设的情境中去,联想自己过去相似的经验、生活场景,将新学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与此同时,学生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因此,探究性学习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新课标指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与情感活动实现互动,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从中获得思想感悟,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一般来说,情感体验并非凭设想出来的,而是要在真实的情感活动中进行的,要认真对待学生们的共性,尊重他们的个性。情感体验是有尺度的,是要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真正好的一堂探究性学习课需要启动学生参与认知、获得感悟、激发思考意识,最后获取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就是说,一堂课,开篇时要动之以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随后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深入课文的预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兴奋状态,适当地引导他们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能顺着老师提供的线索发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与实践活动的衔接,获得了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技能。
参考文献:
[1]谭帮换.国内探究教学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