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7 11:2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
一、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金融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是制度说,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二是政策说,认为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长期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市场说,则主要从金融市场的微观角度来分析危机的原因,认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宽松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和人性的贪婪等等都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总之,造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原因是复杂的,不能仅仅单独从某一个方面出发去考虑问题,应该将各个方面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去思考。
二、金融风险管理历程
(一)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而风险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汇,目前还远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现在对风险解释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风险是结果的任何变化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是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4.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5.风险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几种类型。
顾名思义,金融风险管理则是对相应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大致需要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风险管理控制三个环节。首先是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实际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其次是风险度量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范围、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并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其中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有敏感性分析、VaR估计、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最后是风险管理控制是解决金融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金融风险管理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已经全面风险管理的历程。
金融风险管理的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金融风险集中在金融机构,表现为独立的金融系统的风险。政府管制、资本缺乏流动性以及技术限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筑起的贸易壁垒,加之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应和汇率,从而未发生过全面的金融危机。出现的危机仅限于个别银行,突出表现为信用风险。进入20世纪80年代,曾经由银行以及政府主导的那种封闭的、严密控制的金融体系,已经被资本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所取代,经济全球化取代了封闭的国内市场,人们所熟悉的按照地域划分的市场也以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市场取代政府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和解决者。此时金融风险则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则是80年代爆发的债务危机和储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风险管理在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环境中继续得到迅速发展。不仅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且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模型(如VaR和KMV模型)为代表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正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主流。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管理由过去主要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发展到现在信用风险管理与市场风险管理并重,并兼顾其他风险管理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风险管理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国都更加重视完善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使金融风险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重视培养风险管理文化
一个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失败与否,不是因为缺乏信贷政策和相关的程序,即使设置非常复杂的风险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些文化,所有这些都将是徒有形式。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具有共同的特征:领导者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极力将这种意识灌输给企业内的所有成员,即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培养风险管理文化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编制各种风险识别标准,定时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力争做到事前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并提交相关的报告。2.重塑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用人本主义来逐渐地取代资本主义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看做一种生产要素。这种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这种方式有利于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
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设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风险管理量化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手段和方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持续期和凸性概念被引入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变更加科学。其次,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冲风险管理更使市场风险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一些衡量和管理衍生金融工具自身风险的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既可用于管理风险又可用于获取盈利从而带来风险的这种双刃剑性质在这此金融危机中得以充分暴露。目前,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风险属性跟其管理风险的属性一样得到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充分重视。最后,VaR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工具和市场上的风险的统一衡量和综合管理获得重大突破,VaR模型成为市场风险管理的一种共同标准,这种影响和变化甚至被称为风险管理的VaR革命。因此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重新明确了主要的风险因子和期限结构。
另外衡量金融风险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衡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因此,脱离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来评论这些技术的绝对优劣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要结合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衡量风险水平,并且要注意不同衡量方法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
四、对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全面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吸取美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宝贵经验
本次金融危机显示,为了切实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采取市场主导、集中管理的模式,从分业监管逐步转向统一监管,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机构,加强金融机构的协调监管,解决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冲突、监管空白等问题。
(二)提高风险度量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上涨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追求利润、忽视风险的非理性的经营行为,一旦市场形势出现扭转,可能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引进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三)推进金融创新
美国由于大量的金融创新且没有节制的利用,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引起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金融创新视而不见。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低,一方面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低效率的运作,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尤其是直接融资的规模远小于间接投资,债券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因此,各方需求表面我国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余为丽.管理观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2008.10.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在筹集和运营资金融资本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和衡量,以最低成本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来实现在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收获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解决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想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就必须要对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我们从金融风险的概念可以看出,金融风险不等同于经济损失,它既存在经济损失的可能,也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因此我们要考虑它的双面因素。
2、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体说来就是在保障经营活动和筹集资金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处置和控制发生的金融风险,防止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从细处划分,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安全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经营活动是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才能通过运作、经营实现金融主体的收益,这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收益性。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环境下的经营主体其天然属性即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说盈利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安全目标是收益目标实现的前提,没有安全性,收益便是一纸空谈;收益目标是安全目标采取的归宿,若没有收益,安全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施的意义。
3、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对还没有发生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全方面的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类型、性质及后果。
金融风险衡量。是指对可能发生金本文由收集整理融风险的概率或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衡量和估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金融风险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什么样程度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在借助电子计算先进设备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大量损失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科学全面的风险定量分析,以准确地衡量出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风险,实现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首先是控制法,即在损失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损失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避免风险和损失控制,避免风险主要是采取暂停或者终止某类活动或改变活动的方式和性质的做法。因为其在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中属于最消极、最简单的一种,所以一般较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置金融风险问题。损失控制是指对于金融主体不愿意转移也不愿意放弃的金融风险,缩小其损失幅度、压低其损失频率的各种控制方法。因其是金融风险控制工具中最为主动积极的一种,所以是金融主体采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处理方式;其次是财务法,即指筹集资金用以支付风险损失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自留风险是指当某项金融风险由于可以获利而需要冒险或无法避免时,就必须要保留和承担这种风险,由金融主体自行筹集或设立资金来进行补偿。风险转移是指金融主体将其面临的金融风险所可能导致的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金融主体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由于其发生条件是一种动态的投机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所以金融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非保险型金融风险转移。
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变迁与发展
1、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传统技术
马克维茨(1952)的关于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为现代金融风险分析模式奠定了基础。马克维茨认为,一个非常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其金融投资组合的方差和均值来分析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组合。其提供的场景还存在另外两种假设可能,一个是收益呈正态分布;二是资本市场的完美性。基于消费者的选择是由两个参数引导(方差和均值),所以投资组合的选择也可以由这两个参数来表示。虽然两个参数表示法对于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并不适用于单个证券。单个证券的风险只能在其所属的投资组合的环境中,通过它在投资组合整体的方差和均值中所占有的比例来进行评估。极其特别的单项投资风险应该根据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其自身的收益率的协方差来衡量。
2、市场风险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是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因子的变动幅度和风险暴露的大小决定了金融风险导致损失的大小,暴露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头寸和期限。头寸越小,期限越短,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所以如果能使负债的头寸和资产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就可以使负债和资产的净头寸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因此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技术与理论方法。
3、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双管齐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所衍生出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技术发展逐渐演变出来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为衡量资本收益的变准差提供了新的价值衡量标准。而信用风险管理是由于80年代的债务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这就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这就促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理论与技术上的相结合,进而构成了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4、金融风险管理量化和模型化的技术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摩根公司为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综合度量市场风险,首次开发出了在险价值即var方法。var方法及相关模型是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资产定价理论和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的条件下评估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可能遭受损失的最大值。其根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相匹配的置信水平分位数,即var值。
var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管理资产及其组合风险和金融机构评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手段。基于var方法的基本原理,信用风险管理业可以运用和开发var模式。只要运用合适的信用资产评估模型和信用资产收益波动模型,确定出信用资产的价值在不同信用风险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图,在确定的的置信水平上敲定出该资产的信用风险值,就可以将var方法引进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来。
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在金融风险的评估、识别和控制下实现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的考虑风险的价格、概率和偏好3种因素,进而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在主体偏好和客观计量的最优平衡。第二,trm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内部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即价值最大化。基于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和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整合的目的,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承担应该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为此我们应该设立独立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进而在组织结构上能够保障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的实现。
三、推进我国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积极应对金融产业全球化挑战
1、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其对现有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要通过全新的思维来解读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入探索国际经济重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其对我国金融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建立起现代的企业制度,推行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才能够彻底的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对于经济主体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3、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决定了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领导市场潮流,增强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妥善的处理好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金融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4、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内涵
广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带来正收益,也可能带来负收益,利弊共存。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类企业与非金融类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本文所研究的电力行业属非金融类企业,依据这一特性,本文侧重讨论金融风险有可能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即本文将风险解释为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这些不良影响包括金融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加企业的交易和管理成本,同时也可能会降低各相关部门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本文所讨论的金融风险内涵为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损失,具体包括企业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及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偏离预期值而发生的损失。
(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按照驱动因素分类,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包括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从事大量原煤等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进出口业务,汇率波动对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显著。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银行借贷目前仍是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也使得利率风险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电力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电力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铜、原油等,都是国际价格波动很大的商品,这些价格波动直接造成电力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使预期的利润率目标无法得到保证。
电力行业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信用风险。电力行业由众多分别或同时提供电力相关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企业组成,上下游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在我国现有电力体制下,由于国家对电价的调控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共同作用,作为电力行业中坚力量的发电企业往往面临着低利润率甚至亏损的经营局面,财务状况差,偿债能力低。这就会常常影响其对上游电力设备、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付款,使得那些作为其债权人的电力企业无法按时收到账款,现金流受到影响。过多的坏账会对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电力行业引发连锁信用危机。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它涉及更多的是内控制度建设,包括内控机构组织结构的设置、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可表现为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如虚假的财务报告、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制度规范的缺失和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制度就缺乏执行力。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观念在电力行业形成时间短,实践程度低
与将金融投资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金融类企业相比,作为非金融类企业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从金融风险防范观念看,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尚未意识到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没有把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另一方面,从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看,当前国内一些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知识积累不够,缺乏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无法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很多电力企业缺乏对金融风险避险工具的了解和使用
不同于金融类企业金融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收益,电力行业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保值。首先,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仍较为有限。除了电力行业管理者自身对金融管理工具的认识不足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经营品种不够丰富有关。
(三)缺乏可靠的信用风险控制工具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商帐管理。首先,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在国内形成较晚,很多电力企业为单纯追求高销售额甚至在未对客户进行任何信用状况调查的情况下就签署订单,为日后无法按时收回款项埋下隐患;其次,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的渠道较为有限,这是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评级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靠途径造成的,为电力企业分析客户资信状况造成困难。
(四)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我国主要电力支柱企业均属于传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能力普遍较弱。总体来看,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尤其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这样很容易弱化风险管理责任,不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不独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经常化、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
三、大力加强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建设
电力行业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基础设施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一)转变传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是提升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应将金融风险管理放在与生产经营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力行业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电力企业要借助风险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风险管理文化涉及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他们接受风险的态度。首先,企业高管层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并经常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使员工能从企业本身经验中吸取教训。另外,电力行业要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包括金融风险价值观宣传,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加正面或反面的典型风险案例教育,帮助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二)完善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使董事会切实履行起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总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的责任,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作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起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金融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董事会的责任,也是整个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在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构成日常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风险,而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则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主要含义
金融风险从广义上理解为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的利弊是共存的,主要是因为金融风险既可以产生正收益也可以产生负收益。在金融类企业和非金融企业该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则主要研究金融风险的发生对非金融企业(本文以电力行业为例)的影响。
(二)电力行业多面临的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按照不同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指的是市场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电力企业涉及到的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是受到进出口业务比较多的,其要更多的关注汇率波动的变化,对此带来的影响。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利率风险,很多电力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贷来进行融资,由于很多用户付款不及时造成了电力企业无法及时让款项到账,这就会影响电气日常现金流的流动,如果这些呆账、坏账一旦形成就十分不李云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进而就会使得整个行业产业链爆发行业信用危机,影响和危害巨大。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指的是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大部分是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联系起来的,虚假的财务报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各种违规行为是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这又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到位,没有严格、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就不能有效形成相关的制度约束,自然在执行上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没有在电力行业形成长期的金融风险管理观念
由于金融类企业的其经营的产品多和金融投资息息相关,但是电力企业作为非金融企业其主要经营的产品与之有十分巨大的区别。在现实工作中,很对电力企业的相关上级和领导没有足够的意识到金融风险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这一块就存在一些盲区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足够的金融风险防范观念,对于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然后表现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在金融知识的积累方面很多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从而不能让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企业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在金融风险避险工具方面很多电力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
金融类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中主要追求收益,而非金融企业则并非如此,尤其在中国作为垄断的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保值。目前在电力行业没有充分的应用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全面,导致自己的认识盲区,从而带动下面员工也是这种状态;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过分单一,这又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造成的。
(三)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的可靠性太差
在国内电力企业中目前还没有进行有效的商账管理,在国内刚刚形成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高销售额是很多电力企业主要追求的目标,在订单签署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的调查,这就会造成收款时的各种问题。另外,只有有限的渠道帮助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成熟的信用评级体制,没有完善的评级机制,这样就会使电力企业在对自己的客户划分信贷等级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没有将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传统的国有工业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电力支柱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股份制对于我国的制度建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方面还没有较强的能力。总的来说,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以及内部审计功能弱化造成了风险管理责任的弱化,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其中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审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状态懒散等问题,造就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现。
三、建设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增强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要加强我国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就必须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应当像重视生产经营风险一样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应当从全局的角度长期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带头作用,通过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来逐步的增强风险意识,这样能够使员工不断的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同时在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方面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一个员工都会受到自身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对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进行完善
应当对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进行完善,主要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这样能够使电力企业管理及时的作出风险控制决策,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5.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5-25-02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不但是各类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风险,也是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各非金融企业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电力行业是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电力行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管理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内涵
广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带来正收益,也可能带来负收益,利弊共存。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类企业与非金融类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本文所研究的电力行业属非金融类企业,依据这一特性,本文侧重讨论金融风险有可能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即本文将风险解释为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这些不良影响包括金融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加企业的交易和管理成本,同时也可能会降低各相关部门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本文所讨论的金融风险内涵为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损失,具体包括企业在从事金融活动时,由于汇率、利率、金融资产价格及商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偏离预期值而发生的损失。
(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按照驱动因素分类,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指由于包括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从事大量原煤等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进出口业务,汇率波动对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显著。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银行借贷目前仍是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也使得利率风险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电力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电力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铜、原油等,都是国际价格波动很大的商品,这些价格波动直接造成电力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使预期的利润率目标无法得到保证。
电力行业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信用风险。电力行业由众多分别或同时提供电力相关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企业组成,上下游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在我国现有电力体制下,由于国家对电价的调控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共同作用,作为电力行业中坚力量的发电企业往往面临着低利润率甚至亏损的经营局面,财务状况差,偿债能力低。这就会常常影响其对上游电力设备、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付款,使得那些作为其债权人的电力企业无法按时收到账款,现金流受到影响。过多的坏账会对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电力行业引发连锁信用危机。
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它涉及更多的是内控制度建设,包括内控机构组织结构的设置、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可表现为各种违规行为的出现,如虚假的财务报告、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制度规范的缺失和审计监督的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到位,制度就缺乏执行力。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观念在电力行业形成时间短,实践程度低
与将金融投资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金融类企业相比,作为非金融类企业的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从金融风险防范观念看,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尚未意识到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没有把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另一方面,从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看,当前国内一些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知识积累不够,缺乏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无法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很多电力企业缺乏对金融风险避险工具的了解和使用
不同于金融类企业金融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收益,电力行业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保值。首先,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仍较为有限。除了电力行业管理者自身对金融管理工具的认识不足外,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较为单一,这与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经营品种不够丰富有关。
(三)缺乏可靠的信用风险控制工具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商帐管理。首先,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在国内形成较晚,很多电力企业为单纯追求高销售额甚至在未对客户进行任何信用状况调查的情况下就签署订单,为日后无法按时收回款项埋下隐患;其次,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的渠道较为有限,这是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评级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可靠途径造成的,为电力企业分析客户资信状况造成困难。
(四)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我国主要电力支柱企业均属于传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能力普遍较弱。总体来看,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尤其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这样很容易弱化风险管理责任,不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不独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经常化、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
三、大力加强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建设
电力行业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基础设施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传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转变观念是提升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应将金融风险管理放在与生产经营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力行业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电力企业要借助风险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风险管理文化涉及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他们接受风险的态度。首先,企业高管层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并经常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使员工能从企业本身经验中吸取教训。另外,电力行业要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包括金融风险价值观宣传,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加正面或反面的典型风险案例教育,帮助员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二)完善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使董事会切实履行起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总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的责任,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作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起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金融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董事会的责任,也是整个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在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构成日常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风险,而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则构成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就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来看,在逐渐成熟的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开始逐渐增多,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膨胀的前景,但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不仅没有看到任何金融危机现象,甚至金融市场更加繁荣。对于我国这一类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使得金融行业的开放性逐渐扩大,有一部分银行甚至增加了一些虚假的收费项目,使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对金融风险做好相应的管理。
一、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管理特点
(一)理财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开始对金融投资项目感兴趣,因此受到金融市场的需求,多数金融企业开始在金融业务一栏增加了理财业务,这一业务的增加使得整个金融行业出现了质的改变,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40多家金融企业增加了理财业务,且推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多达50种,这就说明我国金融行业正在不断创新之中。
(二)业务领域
自理财项目成为金融行业创新的重点之后,金融行业的业务领域也开始逐渐扩大、延伸,一部分银行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存、贷、汇业务,更多的发展到了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20余家银行推出了银行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且业务期限已经延伸至最少一个月、最多不限时长,由此可见,金融行业的业务领域也成为了金融创新的一部分。
二、金融创新下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机制
从我国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来看,以往的金融机制考评工作都是根据金融企业的规模来衡量的,并没有根据金融企业业务的创新型来看,自然而然会忽视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整个金融行业出现金融风险。
(二)操作人员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金融管理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金融创新意识,使得整个金融创新出现金融风险,且无法正视金融风险,原本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时,主要是以金融信用风险为主,但在实际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多数金融管理操作人员没有认识到金融产品对于金融创新的意义,自然不会将金融风险意识用在金融创新中。
(三)管理方式单一
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管理来看,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也是金融创新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原本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风险评估,但这种方式应用在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中,是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因此只要国家一推出与金融有关的政策,就会造成金融市场交易萎缩的现象,使得整个金融市场上出现一个流动性不明的资金,最终造成整个金融企业盈利不均的现象。
(四)风评测试落后
在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测评方式的落后也能够直接影响整个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出现金融信息滞后、金融动态不及时、考评机制不严格等问题,若此时有金融企业趁机对金融市场做一些手脚,是无法及时进行解决的,由此可见,风评测试的落后也会影响金融风险管理。
(五)没有诚信沟通
诚信是一个金融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但往往在实际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金融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诚信沟通,金融行业的诚信沟通主要针对于金融企业上报的实时数据是否真实,因为在过去的金融市场上,时常会出现金融企业虚假上报的问题,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信息不真实、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相互信任的问题。
三、金融创新下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创建外部环境
从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来看,为了能使整个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应该为金融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金融监管来对金融创新进行限制,既要为金融企业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也要为金融企业某些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企业违规行为,因此在金融创新下为金融风险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问题,但在实际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整个金融企业出现金融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内部风险管理,通过内控建设来杜绝金融风险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过度开发的推广,只要从内部开始杜绝这一类问题,那么才能为金融企业带来发展的可能性。
(三)提高人员水平
在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中,金融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也决定着整个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可以带领金融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培训,其次为其引进一些与金融风险有关的培训,如AMA、RAROC等,最后要加强金融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建立管理模式
金融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可以采用复合式金融风险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融为一体进行测评,其次可以针对用户风险制定一个单独的管理模式,才能及时解决用户所出现的风险问题,最后要注意征求金融企业各部门的意见,将其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有效地实现金融风险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是每个金融企业都无法避免的,因此只有认真研究国际市场的动态,分析金融风险的走势,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全面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能使金融企业平稳发展的体系,才能够减少金融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小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3.
[2]杜.基于Copula函数-Asymmetric Laplace分布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与套期保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上世纪的几十年里世界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环境不是很稳定金融浪潮经常发生,所以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理论应运而生,繁荣的经济市场现状为金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电脑技术的普及为这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技术的支持。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的世界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一体化成,并且日益完善,无论哪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都要收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的声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系统下降。从那时起,公司和个人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如汇率风险。
一、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A)财务风险的定义。指的的是这种结果的不稳定性,在以后的时间段受到影响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损失的大小。(B)分类的财务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别:根据根的分工可以分为,包括静态的财务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的财务风险,在符合大数定律,可以进行有规律的预测从而抵抗风险。动态财务风险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发生的概率,而每一次的风险的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预测的难度系数很大。
二、理论基础的财务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金融经济市场浪潮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引起了政府和相关学术人士的日益关注。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论基础:现阶段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是不完美的,因此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现实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正的市场上有各种税收。这些税收将影响公司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假设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理论的现实的经济形势是不恰当的。其次,现实的市场,有交易成本。最后,在真正的市场中,金融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大约需要建立目标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和处置三个步骤:(A)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和准备处置程序,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以确保稳健的货币资金筹集和运营进行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B)财务风险的评估。包括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测量,在各方面的工具选择各种处置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以评估财务风险评价。(1)风险识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类和实施一个全面的分析潜力,显著各种风险,利用各种方法的财务风险识别。。(2)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最佳组合,并建议金融风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阶段的财务风险评价。(3)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置。他主要是两种方法构成(a)控制法,手段之前发生的损失,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努力消除所有的风险,并降低财务风险因素,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b)财政法。指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的金融风险事件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已经发生的损失,并尽快的方式来促进恢复。
四、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近几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金融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支持。投资者是理性的,在一定的风险限度以内投资者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与价格变化无关,且收益率遵循正态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物理学的兴起。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有些特殊的金融现象是传统的理论无法诠释的。
五、小结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是一个线性系统的“平衡”。在这个系统中,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性预期,及时的响应线性表中的信息。不管金融市场价格的在将来怎样的波动,资产报酬率,应遵循正态分布。然而,新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体系是繁琐的非线性系统,它有一个“平衡”。同时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他们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面对本身的状态,往往会“反应过度”和“缺乏反应”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怎样改善现阶段的管理工具和理论的完善,特别是如何引入非线性科学,以及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以便更符合心理行为的财务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并且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都是在以后的将来我们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金融风险来自于多个层面,其影响因素众多,但其主要诱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市场风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十分明显。在国内,经济虽然不断增长,但增长的内动力不足,特别是房产泡沫掩盖下的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开始突出,国内金融风险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连绵不断,致使国际金融市场热钱涌动,曾一度“成就”我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一旦国际热钱抽离中国,我国将出现巨大的金融动荡。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风险。第二,经营风险。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汇率、金融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影响,金融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在经营过程中,金融风险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金融活动的收益性更加难以把握,经营风险在不断扩大。第三,技术风险。随着现代企业电子化、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手机、电脑等交易平台日益被广大的经济主体所接受。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病毒软件、黑客软件日益隐蔽和危险,增加了金融活动的泄密可能。同时在金融交易中,超负荷的承载等问题也会引起网络中断、操作无效等问题,导致金融活动的失误,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金融风险的加剧。
2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比如对客户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金融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加强金融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在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进金融活动市场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和健全。总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谨慎的管理原则,增强业务能力,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3.财务控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上市企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财务控制对企业资金的投入和收益有积极的意义,是确保资金投入正确性的关键,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首先,财务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决策做出了客观评价。其次,财务控制可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财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及内部控制能力。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企业,自身的矛盾不断凸显。实践证明,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控制对减少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重要意义。
4.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在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也在不断完善。
4.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对金融风险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企业财务控制的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还不够健全,方法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企业深刻认识到资金链对企业生存的重大意义,资金的运作从争取利益最大化变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行。同时,企业对财务控制方向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有针对性和规划性。大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的实施目标,有效地进行金融风险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然而,以上转变尚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财务控制缺少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且相应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无法看到财务控制的具体效果。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手段还不健全,太过单一。其次,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不太理想。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之下,我国的财务控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财务控制的环境尚不理想,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体会财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财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财务控制的内部信息交流体制不健全,企业缺少统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财务管理交流系统和制度,对于市场风险、业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总之,信息交流体制的不健全不但影响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还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三,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够,一些建议难以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并且企业对财务控制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财务控制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客观的、公证的认知。
4.2完善财务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首先,完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高管应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财务评估在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确保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高管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恰当的授权、问责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上下应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评估风险的能力,加强其对金融风险评估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再次,完善企业业务流程。一方面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使各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在本组岗位努力奉献,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另一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能更好地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确保在金融波动中,企业资金的稳定、安全。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分析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此外,确保财务部门的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的泄漏,提高财务部门地位,对其发现的管理缺陷能及时做出回应,减少企业损失。第五,培养专业的人才负责金融风险管理和财务控制。一方面,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企业经营任务,金融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人才,才能在管理中依靠敏锐的直觉和科学、专业的分析,实施最有效果的管理,使企业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减少企业在金融动荡中的损失。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专业性很强,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作为企业的把脉人一定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人员选用上绝不能马虎,选择有实力的人员管控企业财务,使企业资金的运营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稳定企业资金流,确保企业在金融波动前能有效的预知和防范。第六,增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再好的方式、方法,没有执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必须增强其执行力度,才能确保其管理效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业非常迅速,为了和国内外的金融环境相适应,满足人们多元的金融产品需求,需要创新金融产品以及相关的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创新金融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的风险,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创新金融行业的特点,对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管理金融风险的策略,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特点;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09-02
一、分析金融创新的特点
想要管理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金融风险,既要细致的分析金融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具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产品相似
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总占有重要地位,银行、保险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金融行业之间也产生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金融机构都创新了金融产品,可是这些机构的产品在进入市场以后,就会有更多的类似产品出现,所以金融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恶化了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的环境,对整个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有严重影响。
(二)金融行业出现了很多的理财业务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以此为背景,人们更加热衷理财产品,其理财意识和观念大大提高,以前只是简单储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各个机构大力创新理财业务,这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是有外资的银行也想在理财业务中获得利益,这样大大丰富了理财产品,也是金融创新的一个亮点。
(三)模糊的机构界限
如果从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方面来分析,银行、证券、保险等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从传统理论上来说,几乎没有交集。可是在当前金融创新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产生了交叉,界限变得模糊,他们提供类似的服务和产品。例如,银行可以代办许多保险公司的业务,保险公司也可以卖银行的产品,这些充分显示金融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分析
在对金融创新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后,接下来对此环境下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度方面的风险
原来分业经营时我国《商业银行法》中的规定,也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只能是自己的,不能经营其他的业务,例如保险、信托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就很少,只能进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可是当前逐渐加强的金融一体化趋势促使发达国家一些银行改革金融制度,经营方式转变为混业经营,并且还在我国设立分行或者以独立法人的方式发展混业经营,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是坚持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阻碍了我国金融机构优化的步伐,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增加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风险。
(二)经营方面的风险
当前,国内和国外的金融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商业银行在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原来我国封闭的、效率低的、抵抗风险的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当前的环境中,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新资本协议》中设置的最低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8%,可是我国商业银行严重缺乏资本金,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虽然近几年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还是没有和银行的发展保持一致,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大大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银行的发展会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如果银行的资本不够,就会影响资本规模的正常发展,增加其风险。
其次,较高的不良资本比例。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对不良资产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可是相对来说,不良资本率还是比较高的。原来,因为银行是国有性质的,所以资金的流动性没有明显的表现,可是当前不断增强的金融一体化显示出了资金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不断的创新金融还提高了金融的流动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将这个问题好好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其经营。
接着,不高的盈利能力。盈利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属性。可是根据目前的情况,盈利能力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国际上的一些大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可是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垄断性质,所以还是会得到较高的收益的,可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要求更高的收益,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如果商业银行一直保持低收益的话,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就更大。
三、管理金融创新环境下金融风险的策略
在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以及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以后,需要研究管理金融风险的策略,这样才能及时的、更好的调整创新,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增加国际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一体化。以此为背景,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国际各国要相互合作,加强宏观调整经济,并且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维持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促使各个国家稳定的金融发展。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入各个国家相互监管的协议,或者在制定金融行业标准、创新和推广金融业务的时候参考国际规则,确保我国和国家金融接轨。
(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的避免金融风险,强化管理金融风险,就要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金融也是,有利,也有弊,所以我国银行要清醒的认识到金融的缺点,认识金融创新的本质,根据规律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虽然金融创新工作在金融创新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是也增加了金融创新的复杂程度,也就增加了金融创新的风险,所以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观念,敏锐的嗅到风险,然后提早采取措施应对。其次,建立健全防范风险的制度,在金融行业肯定会存在着风险,而金融创新更是增加了金融的潜在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更加需要完善的防范风险的制度,通过总结实际经验,建立预测风险的指标体系,提高度量金融风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制度上确保金融创新的顺利进行。
(三)对金融监管进行完善
金融创新是一种发展趋势,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金融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可是维持稳定的金融市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所以我国在监管金融市场的时候要既要维持稳定,又要鼓励创新。根据我国当前的金融情况,金融创新可以快速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所以对金融创新的态度是鼓励,而不是制止。为了创设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需要不断的调整管制的程度,可是也要把握好度,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的话,就会导致违法违规现象的产生,对我国金融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因此,需要提高金融监管的完善程度,就要调整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切实落实这些法律法规,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首先,可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因为金融创新和很多实际问题相关,可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在法律法规中体现,所以以金融创新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治打擦边球的现象产生。其次,对于已经不发挥法律作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及时的修正和废除。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很多业务都是交叉的,和这些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可能已经不适用,所以要及时的修真或者废除,提高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
(四)对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金融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产品、机构、制度。首先,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以优质资产为依托,将不良资产的比例降低,同时因为我国的金融创新还不够成熟,所以可以创新要从易到难,在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能力之后在创新,尽可能的创新债券、股权等基础产品,一步一步发展,最大程度的减少潜在风险。其次,创新金融机构,当前我国的经营是混业经营,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只有不断的改革,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对我国的金融经营模式进行完善,可是在创新金融的同时,也要体现出主要的经营业务,形成自身的业务优势,以此得到更多客户的信任。接着,创新金融制度,就是更新和完善监管和激励制度,以此来创设更好的金融创新环境,良好的管理金融风险。
四、结语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适应这种趋势,分别从法律、制度、经营模式上采取完善措施,促进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和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先智.金融风险管理的新挑战及次贷危机的启示[J].管理评论,2009(03).
[2]张慧丽.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13).
[3]高克.浅谈风险价值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1).
[4]陈欣颖.浅谈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03).
[5]刘魏文.论企业金融风险的属性、特征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3(01).
[6]杜帅.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7]王佳莹.浅谈银行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3(09).
[8]龚奕.试论以金融创新为基础的金融风险管理[J].商,2013(21).
[9]罗书章.金融监管制度演变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03).
[10]李宁;白展蔚.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11]万里扬.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探析[J].中国外贸,2012(2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97-0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华中电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改组而成,总部设于北京。改组后的电力财务公司是由国家电力公司控股、各省的电力公司共47家企事业单位参股组成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一个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中,加入WTO、金融监管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都影响着中国电力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构建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1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1.1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多变且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中,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电力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入WTO等都对电力财务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除了一般金融机构都要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外,根据电力财务公司的经营特点、国内外经济氛围,中国电力财务公司还有面临如下风险。
(1)管理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刚改革完毕,管理风险是其不可避免的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发展迅猛,管理机构和人员不断攀升,资产规模也日渐扩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也不断增加,公司整体的管理难度增大,必须要正视与防范管理风险。另外,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管理思想、从业人员、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仍沿用电力公司的体制,作为金融机构的电力财务公司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2)政策性风险。电力行业“厂网分离”的变革趋势愈演愈烈,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会留在经营电网的集团内。信贷资产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主要资产,电力体制改革对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冲击。除此之外,体制变革与政策变化导致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小觑。在竞价上网体制下,发电企业存在逃废债务的可能性。(3)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按照借款人的还债能力,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种。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资本逐渐进入国内金融领域,中国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的保护能力变弱。国内外不同的经营作风、经营技术、经营方式、经营领域等趋于多元化发展,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程度。贷款业务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传统的主要业务,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必须加强对优质贷款用户的竞争意识。
1.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特征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作为一家金融机构,不仅要面临所有的金融风险,还要应对其自身特征引起的特有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与其他银行相比,其经营对象仅限于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与分支机构,其风险主要是集团内部面临的个体风险,而非社会性系统风险。财务公司所服务的企业具有高度集中性,其经营状况的好坏与该行业的发展好坏息息相关。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在必要时可通过集团公司进行行政干预,这也是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优势。
2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特征,在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金融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以期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公司损失。
2.1 加强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面临着多种复杂风险,需要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与处理,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1)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识别为后续的风险估计、评价与处理等工作确立了范围与方向。中国财务公司通过风险识别以明确自身承受着哪些风险,是在质上的确认。主要用到的方法有德尔菲法、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树搜寻法等。(2)风险估计。通过估计风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将风险可能达到的程度进行量化。风险估计主要用到回归分析法、概率法、风险价值法、估值法和假设检验法等。(3)风险处理。根据评价结果,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决定是否控制,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处理风险的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组合、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自留与风险抑制等。
2.2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国电力财务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管理的功能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还有激励措施与风险管理文化等。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至少要有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几个层次。而风险管理的功能系统是包括风险管理的战略制定、风险管理技术、风险控制等环节的动态系统。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与风险管理文化将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3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地管理公司风险离不开一个能加工分析、传输信息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有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国外银行经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器、数据分析层三部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利用电脑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同时借助该平台进行风险预警功能。
2.4 建立合理的风险内控制度
风险控制贯穿于交易成本控制、证券优选决策、投资组合、下达交易命令的动态管理过程。首先,要建立风险控制文化并进行管理监督。风险的内控体系包含公司管理层、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并重视投资中的风险,并将风险的内控融入企业文化中。风险的内控制度至少有以下几项: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各项投资业务的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要分工明确,避免部门间的责任冲突。
2.5 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现有的信贷管理体制主要是风险管理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五级贷款的分类管理是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是银行根据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实际能力,将贷款的受损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五类的管理办法。贷款分类管理的实施对银行贷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有重要意义。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首先要注重贷款存量风险的控制,进行准确分类;然后要完善信贷的内部控制机制;再者,加强风险的预警分析和贷后管理;最后,需要精选客户,优化整体的贷款结构。
3 结语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处于多变的复杂经济形势中,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文章通过梳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从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定性角度分析了中国电财公司面临的各种金融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在风险管理系统、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的内控制度等方面给出对策。
一、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的金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储蓄,而是朝着受益更加明显的新的理财方转变,目前各个银行相继推出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推波助澜,整个理财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
(二)金融机构同质化
目前我国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过去这些业务相互之间业务划分相当明确,各负责不同的领域,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原本清楚的界限逐渐模糊,各个机构的业务相互交叉,每个机构的业务都在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三)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尽管现在金融行业做的风声水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各个机构之间常常相互模仿简单复制,导致我们的市场尽管在量上相当充足,但是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市场上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危害将是不可估计的,为了有效的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就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对可能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风险较高,人们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得失是相对于不同的主题而言的,风险的总量是固定的,一方收益必定会带来另一方的损失,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风险的偏好这身上。
(二)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
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反过来金融创新的发展又不断带动金融风险的管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二者相互促进。金融市场越是繁荣发展,它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多越复杂,所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来确保市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些金融机构采用推出新产品的方法来逃避监管,而监管也随着金融创新不断的完善发展,此时金融机构会再次推出新的产品来逃避监管。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一)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
证券化是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提高,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与此同时还为投资者预防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尽管如此,证券化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以银行为例,良好的资产被证券化,并利用时间差将不良的资产置换出去,但它必须承担对应的信誉风险。
(二)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
尽管金融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金融市场规避风险,但是也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投机者可以帮助规避者转移风险,高流动性的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对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波动性。因为如果出现投机失败,不仅起不到规避风险的作用,甚至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破环。
(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从事高风险的业务来盈利,而由此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经济全球化使得外资大量流入,使得本国的经营范围内的风险被输出,从而影响到全球的资本市场,使得金融体系变得脆弱。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是如此。
四、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主体,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是难以估计其将要产生的影响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创新,在开展金融创新时,首先要对金融风险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做到将风险意识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序的的防范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需要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在对市场充分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促进市场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因此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稳定的发展并且对金融风险不能有效防范时,各个有关国家都要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比如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中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三)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金融创新大致包括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结合我国国情,不要过分追求复杂的金融技术,集中精力创新出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不要好高骛远。
五、结束语
金融业是影响国际发展的重要行业,目前我国已经对金融业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朝着更加健康,更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但金融市场仍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和防范工作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应当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做好协调工作,企业滋生也应该加大力度改革,不断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可以获得一个高速、稳定的发展。只有加强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自身的活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压力测试;系统性金融风险;逆周期调节
[中图分类号] F830.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5—0037—07
一引言
从风险防范和控制角度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产生两点启示:一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上,至今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暴露之后,欧美金融机构及监管当局普遍对风险控制准备不足,从而造成事态进一步升级。前者源于以往对金融风险的监管认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微观审慎性管理层面,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缺失。后者在于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像宏观压力测试这样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工具,或是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宏观审慎管理和宏观压力测试并非两个孤立的概念,其本质上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从整体上对金融风险实行监管和控制,需要了解经济周期变化和宏观经济因子对金融系统的潜在影响,评估这一潜在影响正是宏观压力测试的基本功能。宏观压力测试对于监测金融体系整体的脆弱性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基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金融压力测试的新理念。首先分析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然后探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金融业宏观压力测试内涵的深化,最后从压力情景设置、风险指示器的选择、风险传染与风险反馈效应等不同环节分析宏观压力测试研究的新进展。
二危机后金融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金融监管是一场重大考验。危机发生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纷纷提出了针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改革构想,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以微观审慎管理为单一主导的风险管理体系已不适合金融业的发展要求,这体系在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针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需求,金融改革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体系的要求1。从目前来看,部分新的理念和方法已转换为现实法规条例,部分新的理念和方法仍在探讨之中,但不容置疑,以宏观审慎管理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将主导未来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在已成型的金融改革文件中,以《巴塞尔协议III》、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和欧盟《泛欧金融监管法案》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内容体现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
1. 《巴塞尔协议III》2,3通过引入系列逆周期调控措施,缓释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巴塞尔协议II》(原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对于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细化和全面风险管理,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计量参数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导致了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巴塞尔协议III》针对《巴塞尔协议II》和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缺陷,引进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以防范和控制由顺周期效应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具体包含确定逆周期缓冲资本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标准、杠杆比例标准、流动性比率标准等调控措施。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5期彭建刚,易昊等:基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金融压力测试新理念
2. 《多德—弗兰克法案》4提出建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其职能为识别和应对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风险。该委员会在财政部领导下工作,由15个部门组成,有权对任何金融机构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行为进行评估,共同完成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该法案体现了整体性监管理念;单一金融机构的“理”可能造成“合成谬误”,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累积效应,应充分考虑由单一金融机构的“理”所导致的金融机构群体的“集体非理”。
3. 2010年9月,欧洲议会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法案》,即《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mmunity macro prudential oversigh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根据这一法案,于2011年1月成立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欧盟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管理,包括完善预警机制、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分级、向金融机构提出警告和建议,等等。英国于2010年7月公布了该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监管的新方法:判断、关注和稳定》5(征求意见稿),明确由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2010年1月,法国颁布金融改革法案6,建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包括审慎监管局、金融市场监管局在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7指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以金融稳定为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我国中央银行行长的这一段表述明确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内涵及意义。构建包括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在内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金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