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

时间:2024-02-17 11:27: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如何加强风险管控

篇1

一、引言

建筑企业面临着资金规模大、管理难度大、财务管理环节薄弱等现实问题,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财务的创新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资金活动风险具有多样性,但是主要来源于建筑企业的内部与市场外部。这些建筑企业资金活动的风险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确保建筑企业资金活动的安全性。

二、建筑企业资金活动风险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活动缺乏有效规划,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现象

由于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这样使得建筑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资金支出往往脱离了资金使用的开支计划,失去了资金内部控制。建筑企业的资金支出不能覆盖所有需要支出资金的项目,这样就使得实际的资金支出范围超出计划资金支出。由于建筑企业的业务涉及面比较复杂,建筑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员工工资、建筑材料成本、投标费用等等,这些都造成了资金活动分散性,在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后,建筑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很多,这迫切需要建筑企业对资金活动进行前景分析和风险评价,改变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现象。

(二)建筑企业全体员工对资金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缺乏资金使用的成本意识,还没有树立现金流量观念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财务部门还缺少资金活动分析与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在资金筹集的科学合理性方面也比较薄弱,在资金使用的分配渠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设计,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建筑企业财务负担,造成了资金活动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有的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健全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资金预算制定的执行力比较差,在预算指标与考核依据设计的不科学和不严谨,对于建设项目的资金还达不到统一管控筹划的程度,使得财务部门对资金活动的管控力度很弱。财务部门在对资金使用的审计方面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使得财务报表的信息失真。建筑企业对资金活动的流向与使用失去有效控制。财务部门还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造成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反馈比较缓慢,难以有效应对建筑企业资金需求,造成了资金活动的缺乏弹性。

三、加强建筑企业资金活动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建筑企业资金活动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体系,增强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要对资金预算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预算的考核与审批。对于资金的使用规模要以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科学的预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降低筹资风险与成本,优化资金筹集的结构。

(二)增强资金活动的科学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些都能够有效控制资金使用成本,避免造成浪费和经济损失。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还应树立现金流量观念,做好各部门的资金使用规划与预测。

(三)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建筑企业应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速度与质量,建立资金活动管理与控制的信息平台,可以进行实时查询和动态化监管。为建筑企业的领导进行财务资金的事前控制、集中管理,以及风险规避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成为对资金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

(四)采用先进的资金结算工具

建筑企业应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地采用现代化的资金结算工具进行资金结算,以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可以通过开通网上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或网上银行的功能来实现资金的在线实时查询。通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资金结算,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及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为资金的集中管理、控制监督及风险规避等提供可靠的保障,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五)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力度

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广泛存在所有者缺位、所有权结构单一、监事会缺乏监督力度以及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并实行多样化的财务监督办法,如财务总监制等,加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控制,以确保企业内统一财务软件的有效运行,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四、结束语

通过对加强建筑企业资金活动风险管理控制进行探讨,得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也给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挑战。建筑企业要在建筑行业内生存与良好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资金活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为此,建筑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化地健全财务资金的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对资金活动风险的事前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减少或者规避资金活动的风险,改善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与安全性。建筑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加强对资金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合理筹措、融通资金以及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益与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电力企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潜在有很多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少损失。因此,对电力生产中的风险应予以严格控制,同时加强基建安全管理,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

1. 电力生产中的风险问题

1.1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电力行业本就有一定的风险,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但许多员工此意识并不强,缺乏责任感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施工操作或维修养护中,存在侥幸心理和骄傲自大的情绪,做事全屏个人感觉,而不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有所忽视,以致于常出现违规现象。另外,没有严密的操作程序,对设备不熟悉等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对企业、社会都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1.2基层管理不够完善

基层安全管理与电力施工的质量、工期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地提升企业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上的投入,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安全问题多流于形式,上级检查时则严抓,否则就很随意。没有一个完整可行的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任务,没有准备也没有防备,一旦出现事故,很难及时解决。相关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长时间没有更新修订,与实际变化不符;检查维修工作不按规定进行,遇见故障,没有详细的总结记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

1.3相关设施管理混乱

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的主体,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运行中的管理和日常的养护工作十分必要,对于不运行的设备,应保持其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如检查其开关是否关好。由于购置时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因素,某些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性能急剧下降,磨损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标准,很容易出现故障,延误了生产。对安全设备的疏于检修,使得某些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常引发一些安全性的问题,甚至有些设施已经明显地破损,却还在使用。

2.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2.1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电力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安全教育,保证每一个人员都能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领导,更应该将安全理念深入内心,身先士卒,充分发挥领导到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给员工树立良好模范,并影响到他们,对安全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种规章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随着市场变化做适当的调整,领导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除了安全理论,还应通过实践培训来提高员工的自保能力。同时,教育和培训需要的是时间、资金,所以应加大两方面的投入。

2.2做好各种电力维护工作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质量合格才能保证良好的维护效果,日常维护中,主要工作包括对绝缘子进行清扫,电杆电塔上的螺栓十分牢固,禁止在防护区进行砍伐,尽量保证地下拉线不被腐蚀等。

电力运行维护是维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运行中设备的管辖、运行调度、倒闸操作、技术改进、故障处理等都是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对运行人员来说,必须熟悉基本知识,对一些关键部件,如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防雷装置、继电保护、隔离开关以及互感器等,熟悉其性能、结构、原理等参数。同时,应不断学习,掌握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倒闸操作和一些事故处理。

最后是电力维护的核心,即电力系统维护。包括相关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将系统和用户连在一起,方便用户随时可获得所需数据,并实现了遥感和遥控的功能。还有就是对系统的监督,只有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安全稳定地工作,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2.3创新管理手段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今,各种高科技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去实现安全生产,并将落后的工艺、技术等淘汰掉,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当前的现状来分析,科技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做好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能够辨识较为重大的危险源、建立健全的评估监控体系,多研制使用多功能的安全防护用品。

2.4加强安全设备管理

在设备的建设初期,仔细进行检查,保证每项设备的性能良好,都能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一旦不合格,禁止投入使用,以便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运行中尤为重要,一般企业都设置有自动警报,当出现事故时,会发出报警,应当引起注意。制定报废制度,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严重损坏或性能严重下降的设备应及时更换。维修过后,务必要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下回分析 。

3.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其安全性广受关注,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在电力生产中,常会出现许多安全事故,轻则破坏电力系统,重则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提升基建安全管理水平,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建东.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机电信息,将010,25(30):163-165

篇3

对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可以推进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帮助商业银行认清楚小企业贷款存在风险的本质,保证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对于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既可以让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又敢于给予更多的小企业放贷,这对于商业银行以及小企业是双赢的。那么,究竟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1.从小企业方面分析

小企业效益不好是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要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就必须深化小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小企业的委托关系及激励约束机制,以此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活力,从根本上改变小企业的亏损局面。

因为大部分的不良贷款是政府为弥补小企业亏损的必要补贴,所以搞清楚小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必要的。这种亏损如果能够被制止,就不再需要这种补贴,新的贷款质量会提高,所以推进小企业改革是一切银行改革最终落脚点,如果小企业改革失败,政府为了确保社会的稳定,银行信贷输血不能停止,不良贷款的流量无法解决,资本金短缺问题会再度产生,这种在不能解决不良贷款流量问题的情况下实行的不成熟的注资,很容易变为道德风险,必须实施新的更多的注资。

树立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是从事金融商品经营的金融法人的观念,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经济主体。只有将商业银行真正推向市场,才有可能使其真正意识到规避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形成“自律”行为,注重资产负债的质量,以创造利润和生产财富为内在目标,更好地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兼顾。

改革虽然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最艰难的部分,即国有银行与小企业的产权改革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国有银行都还不具备自由选择、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残缺的国有专业银行与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加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所以,要消除信用风险构成的制度性根源,就必须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加强内部控制和约束制度。

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控制信贷风险,减少坏账率,必须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建立企业信用与企业股东和主要经营管理者信用关联机制。企业的不良信用直接关联到企业股东及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信用,发挥企业征信对小企业主及主要经理人的警示作用,当这些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时,他们会掂量所要付出的声誉代价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从而减少利用信息不对称恶意骗贷情况的发生。

2.从银行内部方面分析

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拓展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取决于商业银行是不是可以有效制定一套专门的、适合小企业发展的、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信贷治理体制。对于这句话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终提出如下建议:

2.1 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

2.1.1 健全风险预警和评价机制

首先,在商业银行内部必须要建立一套小企业贷款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这套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可能造成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从而使小企业贷款信贷人员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帮助商业银行积极采取对策,避免和减少由于风险问题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必须要制定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通过该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对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打分评价。做完这一切之后,再把这些得分相加取平均值,确定其存在的风险级别,最终帮助商业银行确定对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以及贷款定价等。

2.1.2 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的对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这支队伍的建设主要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例如,广东发展银行近期重点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十项机制建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针对信贷人员权力监督的廉政建设机制;(2)针对信贷人员违规必究的责任追究机制;(3)针对信贷人员注重风险收益的业绩考评机制;(4)针对信贷人员全面核算的成本分摊机制;(5)针对信贷人员工效挂钩的费用分配机制;(6)针对信贷人员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7)针对信贷人员竞争择优的末位淘汰机制;(8)针对信贷人员能上能下的干部交流机制;(9)针对信贷人员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10)针对信贷人员公开透明的竞聘上岗机制。这十项机制建设,有效的加强了小企业信贷人员队伍的建设。

2.1.3 加强信贷风险机构建设

商业银行为了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下属还需要建立三个部门:审、贷、查。这三个部门要相互分离,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主体地位,这样它们之间就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小企业贷款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为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科学设计贷款流程,强化信贷管理机制

2.2.1 强化贷前风险甄别与控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对小企业贷款信贷员的信息搜集能力进行强化,提高信贷员的责任意识,训练和培养小企业贷款信贷员对小企业的信息辨别能力;其次,商业银行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贷款审查制度。这套制度不能过于繁琐,要追求简单实效。笔者建议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审查流程,最终提高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再次,构建一套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这套信用评级制度要特别对小企业的盈利性以及成长性等关键因素进行评定;最后,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特点的抵押担保制度。具体可以分为法人代表承担连带责任贷款、保证人担保、信用贷款以及专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等方式。

2.2.2 加强贷款监测与增值服务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小企业的动态监控。商业银行的小企业信贷员可以采用定期结合不定期的方式对发放贷款的小企业进行检查或访问,尤其是对企业的贷款去向进行监督。假如发现问题需要立刻做出反应,控制和管理风险;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增值服务。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以及信息优势,为小企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从而提高小企业经营的成功率,降低贷款风险;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之后,需要对小企业进行及时的动态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小企业贷款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如果风险过大,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对商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进行保全。

2.2.3 完善贷后风险控制与补救内控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对小企业贷款的贷后治理程序和内容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对小企业信贷发生到收回整个过程必须要建立严格、科学的治理程序。对于各个治理环节的要求及内容都需要详细明确,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其次,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分类工作。大风险大治理,小风险小治理,争取把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小企业贷款贷后考核治理办法,通过这套办法切实把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治理工作做到位。

2.3 加强业务技术创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产品创新。具体可以包括增值服务的创新以及贷款业务的拓展等。增值服务创新可以包括:商业银行为小企业提供理财服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等;贷款业务的拓展可以包括:购货合同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贷款、无形资产贷款等。

笔者建议商业银行要选择一些适合小企业的信贷品种,对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进行优化设计。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小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进行研发,这么做的目的最好可以起到这样的双重作用:既可以满足小企业贷款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方面,应该突破单一的贷款品种,实现多样化的贷款品种,例如发展循环贷款、中期周转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

商业银行还需要创新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方法。当前银企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一套风险预警体系来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为了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可以与高校的研究机构、国内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一起共同研究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管理水平。

3.从政府方面分析

从政府角度来说,为了加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更为完善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对货币管理最常用的管理政策就是公开市场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帖现政策。这三项政策是我国对货币进行有效管理的三大法宝。其中,存款准备金率是高是低,将会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资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最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产生影响。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差别准备金政策的差别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银行间。例如,在特殊事件和特殊时间后的地区上,诸如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四川省和全国存款准备率的差别。再如,国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存款准备率上也存在差别。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政府可以在同一家银行内部依据小企业贷款客户的不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率制度。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3.2 建立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损失的财政补贴机制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小企业发放贷款主要是因为对小企业发放贷款会承担巨大的风险,搞不好会变得血本无归。但是假如商业银行在给小企业发放贷款造成了经济损失,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的话,那么商业银行对于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例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利息受到了损失,国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亦或是本金产生损失国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等。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3.3 创新担保方式,防范和化解小企业货款风险

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小企业贷款存在风险的最主要的办法即是要求小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可以提供抵押品。比如土地或者房屋等。不过,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很多小企业都缺乏有力的抵押品。这种情况的存在就造成很多小企业无法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基于此种情况,政府可以不断创新适合小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比如,变企业担保为群体担保等。让小企业可以顺利的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同时降低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

3.4 切实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功能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不过,从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却并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没有真正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笔者认为,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是属于政府性质的机构,这些机构在对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过程中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可以对本地区内一些诚信的、合法的小企业进行筛选,筛选出一些优秀的、具有成长性的小企业,为他们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担保。假如贷款出现问题的话可以由当地的财政出资弥补商业银行的损失,从而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小企业贷款业务目前无疑会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但是对于很多商业银行来说,小企业贷款又让其望而却步。望而却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企业贷款所存在的巨大风险。笔者认为面对风险我们要积极应对,而不是选择逃避。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规避小企业贷款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和小企业的双赢。

篇4

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下管线设施复杂繁多,涉及到的产权单位比较多。主要有市政污水、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国防光缆、通信电缆、高压电缆等,容易造成管线破损断裂、电缆设施损坏等事故,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业的生产、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地铁施工沿线建(构)筑物密集,包括各种市政道路、居民小区、商业场所、文物古迹、市政立交桥梁等设施,容易造成各建(构)筑物开裂。

3)暗挖属于浅埋结构,暗挖大部分城市内杂填土层较厚,土层自稳能力差,易造成塌方。

4)地铁施工开挖较深,很多时候都会遇见地下水,但是其周围建(构)筑物密集,降水井的布置比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布置降水井,施工中一般需要带水作业,带水作业的危险系数比较大。

5)明挖车站基坑深,离既有建筑物太近,施工难度大;暗挖车站、人防、联络线段跨度大,净距小,施工过程中存在硐室效应,要合理安排施工先后顺序;二衬施工时,需要进行体系转换,如何保证拆除过程中结构安全是施工控制的难点,施工技术复杂。

6)地铁属于市政工程,接口多,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做到不渗不漏,既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风险控制的难点。为了控制复杂的技术性的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工期、经济和质量方面的影响,必须掌握地铁工程的特难点,提高地铁工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地铁工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1)做好设计前期的地勘与周围环境的调查,风险辨识,做到应对风险有针对性措施。地勘与周围环境调查是工程建设前期重要的阶段,不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调查。调查的范围由设计单位给定,一般为影响线路或站位设置以及环境安全等级较高的建(构)筑物和管线。环境调查的方法以资料调阅和实地量测为主。环境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房屋建筑应调查结构的老化情况,结构的裂缝情况,对于有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房屋建筑宜调查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井的施工属性,搜集调查对象相关设计、施工资料等。b.管线一般应在初查的基础上调查管线的权属单位、管理单位、控制闸位置、修建时间、其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c.桥涵应调查桥涵的养护情况、外观(新旧)、桥面破损、结构裂缝、沉降变形情况等,应调查桥涵限载、限速等使用属性,还应调查其工作状态,收集竣工资料及相关维修、维护资料。d.地表水体应调查水底淤泥厚度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等;对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还应调查堤岸的防洪水位、标高、通航要求、历史最高水位、建成年代、工作状态等,通过现场观测和试验确定其与地下水的联系,搜集水工建筑的设计、竣工资料。e.地下结构物应调查结构形式、基础埋深、使用现状、出入口的准确位置、充水情况等。f.文物古迹应收集相关图纸和沉降观测资料,必要时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对线路周边环境的详细调查,充分了解其地质、结构特点后,根据以往类似施工经验,并逐个进行方案的研讨、论证。对于超高风险的,应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规避;对于较高风险的,如果由于线路需要无法规避的,应在设计阶段采取专项设计,专项设计审查的方式论证,从设计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预控。

2)进一步做好施工调查,严格审查,层层把关,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a.工程实施前,做好详细的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调查的内容包括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工程概况、水文气象资料、地质情况、砂石等地材情况、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交通通讯、用地与拆迁情况、环保要求等。通过期间的现场勘查、走访等多种途径,完成施工调查,在分析整理调查资料后,结合施工任务计划、工期要求、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形成此份施工调查报告。然后根据各种风险特点对工法、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根据专项设计,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明确具体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b.在专项设计的基础上,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坚持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条件审查,严格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是从源头进行安全控制的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是否包括了安全风险措施以及制订措施的内容是否符合各专业工种、各施工部位的安全要求,尤其是应检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完善,从第一责任人到其他责任人再到各班组的安全责任制是否分解落实,有没有一个安全管理监督网络。检查建筑施工的安全器材劳动保护是否完善齐备,对悬崖陡坡、深基坑的可能塌方或滑坡进行检查,并经常性的开展防火安全、季节性的雨季防洪、冬施防冻、炎热防暑等检查。c.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施工人员的风险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培训等措施,加强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施工生产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加强风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地铁工程地下管线密布,周边建筑物复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加强风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化施工。例如在施工区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人工监控信息网,在地铁施工期间对地铁结构工程及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地面道路的变形实施监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来判定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地铁结构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基坑变形、应力应变、地表沉降及位移,管线变形、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钢筋内力变化、土压力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桥基础位移、盖梁不均匀沉降等。

4)实行风险分级管理、预警预报制度。地铁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有故障树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地铁施工大多采用风险综合评估,即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将危险源的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风险等级较高,危险较大的工程,根据监控量测的数值,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当监控量测结果在允许值的70%范围内,可以进行正常施工;当监控量测结果在允许极限值的70%~80%之间时,就应该加强监控量测的频率,每日上报监理、业主,现场可自行采取措施处理;当监测值超过85%时,现场必须停止作业,上报监理、业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完成后根据专家意见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

5)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安全措施费用合理规范。安全措施费用,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国家和业主方的规定,用于改善企业安全与施工环境的资金。主要体现在购买安全防护用具及设备、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安全风险管控科研的投入。施工单位必须确保专款专用,在成本中单独列支。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施工安全投入到位。

6)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科技管理成果。昆明地铁是首次在滇池流域地层中修建地铁,地铁下穿地裂缝、淤泥质粘土、盾构穿越泥炭质软土等,施工包含许多国内外领先技术、施工中的众多难点都是新的课题,如何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正确指导施工是摆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施工单位要加大科研技术投入,与专业型院校、设计研究机构以及各参建施工单位共同科研立项,开发推广新工法、新技术。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有效管理,最终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

3目前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的几点体会

随着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数量的增加,事故发生影响面不断增大,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大设计专家与学者开始密切关注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应该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由于国内地铁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存在很大的缺口,亟待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方面的标准。当前应结合国内外地下工程风险管控的研究现状,有步骤的、合理、科学地推进我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标准化工作。

2)加强设计与施工方的沟通。地铁工程的风险因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施工的进展,每个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大不相同。提倡工程设计与管理者对施工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期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目前设计工作繁重,现场变化情况较多,不可避免会出现前期设计与施工不相符,或设计疏漏现象等。做好设计和施工的结合,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方案既能节约投资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已完工程表明,施工中加强与设计的沟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其结果不仅是保证现场的安全,而且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篇5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的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紧缩,由投资拉动改为控制通胀,国内建筑市场尤其是铁路市场由大规模投资转向了急刹车,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经营、安全、质量、资金、法律、“走出去”风险等诸多风险,加强以“控制企业重大风险,防止重大风险事件,避免重大风险损失”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迫在眉睫。

1.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企业旧体制遗留问题多,资源配置不充分,用人机制不灵活,垫资施工现象严重,工程拖欠款回收困难。

1.2企业制度的设计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人性化管理,基层管理者对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力差。

1.3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困难,抗风险能力差。

1.4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激烈,招标中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增大了企业盈利风险。

1.5工程项目多,分布范围广,施工时间长,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失控,增大了项目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内控的意义

开展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既是国家监督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家“五部委”监管的要求;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国资委的明确要求;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两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要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全体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3.开展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的程序步骤

3.1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工作机构,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总部相关业务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重点研究解决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协调会商通报,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有序推动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立工作的开展。

3.2狠抓应用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管理框架设计、业务流程绘制等风险管理建设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全员集中培训,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和专题座谈等方式,重点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为搞好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3.3完善规章制度。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管控模式、内控现状、潜在风险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及时进行流程管理框架设计、流程图绘制及流程描述、公司层面重大风险评估、流程关键控制点辨识,并与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对接,确保重大风险在业务流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3.4优化业务流程。及时梳理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补充建立和修订管理制度,识别流程控制目标,识别确认关键控制点,本着边建立、边整改、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5总结推广实施。按照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适时选取板块业务或单位进行试点推进,并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整改提高完善后,以试点为示范进行全面推广实施。

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评估风险,有效识别,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对关键风险进行评价和缺陷分析,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性测试,识别和评估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建立风险数据库,及时进行控制评价和缺陷分析,确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时间表,加强风险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分析总结。健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从班子决策到风险管控部门,最终到企业员工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落实规范,健全制度,构建内控管理体系。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控基本规范》要求,健全集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按照要求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抓紧制定出台《企业管理手册》,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程序(手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程序》及《操作指导》,进一步梳理规范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流程。

三是全员参与,主动管理,提升系统管控能力。系统部门要充分发挥调控、策划、督导和服务职能,超前策划,主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系统指令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培训、推广工作,加强企业OA平台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备案、统计分析、综合评估、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是把握核心,突出重心,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生产的命脉。要以营业收入为重心,建立健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坚持以工程项目预算为基础,合理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力度,建立预算指标预警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加大责任调查与追究力度,增强执行预算的自觉性。

五是制定目标,过程监控,严格落实集中管理。在当前国家政策调整、企业经营生产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必须全心全力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物资、设备、劳务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要提高集中量,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要做到采购权与管理使用权的分离;劳务集中要做到劳务队伍的集中准入、选择和年审,培育长期稳定的劳务队伍。以集中管理引导企业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六是梳理排查,堵塞漏洞,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增强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的管控力度和管控深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消灭管理“真空”,堵塞管理漏洞,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把系统指导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价值链、流程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融为一体,以点带面,认真扎实地搞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全面推进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有效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转型快速发展,必须行之有效地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管理科学和行为规范的风险防范体系,控制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2、经营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5个劳务分包、45个专业分包的招采工作、已签订分包合同17份,即将签订的分包合同4份、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项目部于9月底接到**公司下达的完成4亿元产值指标,截止4月至11月底,项目部上报公司累计完成产值3.85亿元。7月份预计完成产值1.15亿元。经营采购部每半月组织召开产值及收款情况专题会,确保影响产值完成的因素及时消除,清欠工作时刻进行;同时每月组织召开经营活动分析会,针对产值、回款、成本、风险等情况及时分析并制定相应方案。

3、物资采购管理,项目物资采购招标28次,签订采购合同40份,采购合同总金额1.47亿元,设备租赁招标3次,签订采购合同3份,设备租赁合同总金额75万元,周转材料租赁招标2次,签订周转材料租赁合同2份,周转材料租赁合同总金额1692万元,项目33次招标全部为集采平台线上公开招标,且中标价格均低于采购控制价,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及周转材料租赁中标单价均在项目成本测算可控范围之内。

通过学习“内参”后项目今后要做到:

一、要强化项目经营管理思想认识,要有规矩意识,经营管理系统要强化穿透和督导作用发挥,加强内控制度的有效宣贯,提高项目经营管理内、外部有效沟通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提升项目经营管理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对公司的运营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一种经营财产及其相关风险的特殊经济实体,其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能对风险进行有效地管控就会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1.资金来源广泛

资本金及保费是财产保险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保险的高速发展,其资金来源更显得多样性。从投保主体来看,其资金来源除了包涵企业外还涉及到个人投保。

2.资产分布集中

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实行集中管理,对资金实行集中收付,各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都能通过网银、资金平台或集中收入户等形式实时上划总部,总部作为金融业的一种形式,集中管理金融资产及对实物资产进行投资。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性资产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并对其安全性和盈利性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3.会计负债不确定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4.投资须易于变现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摊,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必须及时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支付赔款,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随时要有足够的用于及时支付的现金资产,其决定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易于变现,以确保能够及时将赔款支付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帮助其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更好地发挥财产保险公司的社会稳定器作用。

二、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1.偿付能力不足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保险公司能否履行财务责任。偿付能力既包括通常情况下发生事故时承担赔偿的能力,也包括特殊情况下对损失的偿付能力。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一定影响的因素为:资本金、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等等。此外,如何对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也会对偿付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有些保险公司不注重经营方式,没有合理的业务结构使得公司不断出现亏损现象,从而未能建立资本增长的机制,最终使偿付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

2.负债管理失去平衡

保险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行业,投保人的保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保险公司为保障投保人的利益而承担的保险责任则构成其主要负债。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期较短,流动性强,所以我们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资产支付能力。但受国际金融环境恶化、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变化、市场利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财产保险公司的短期资产流动性大,从而导致其业务经营不太稳定,目前我国对负债管理的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对负债进行有效地管控,从而防范或避免失衡风险,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失真加剧了管理风险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业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违规承包,有些保险公司为扩大业务规模,放宽承保条件或是违反协议进行承保;二是对农业保险进行虚假投保;三是违规降低保险费用进行打折销售;四是虚假理赔;五是扩大保险的责任范围,违规提取手续费;六是通过虚假保险业务套取投保人的手续费、向一些没有资格的企业单位支付手续费等。

4.销售系统过于强势而忽视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保险市场的日益扩大,各大保险企业在传统的店面直销、机构、兼业、个人等销售模式的基础上,纷纷推广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在销售系统上不断壮大,但却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停滞不前,尤其是财务功效管控不断弱化。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建设偿付能力

一是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对经营理念进行更新,以效益第一,稳健经营为主要原则进行管理,并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资本的增长机制。二是筹集更多的资本金,从而缓解因业务不断增长而形成的资金压力。三是实行次级债。

(二)对分支机构进行财务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主要是上级公司利用授权书使分支机构明确自身的职责,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同时通过授权控制也能够限制对资金的使用。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一些筹资、投资等决策都是通过公司总部规划的,总部应使用授权书或管理规定对分支机构进行约束,规范分支机构的财务行为,明确分支机构的运营方式及权责,完善其财务管控体系,实现对分支机构的动态管控,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资产价值链管理

1.科学配置资产。

2.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控。

3.对投资运行进行控制。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加强风险管控力度,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财产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秀,昝欣.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现状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

篇8

2009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阳煤集团完成了重组四通财务公司的后续变更事项,这是山西煤炭企业完成重组后续变更事项的第三家财务公司。截至目前,山西省成立的四家财务公司中,仅有一家是通过新设完成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很高,要求母公司的全国行业排名在前三名,同时对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到2009年,财务公司仅仅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出现了如此多的财务公司无法经营、面临重组的局面。面对“壳资源”,新设立的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财务公司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一)母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公司,以“立足集团、服务集团”为经营管理的宗旨,其产生源于母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发展依托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与集团公司共兴亡,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对财务公司有很强的传导性。

(二)过于追求盈利性目标,财务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

我国财务公司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并以“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为经营管理理念,一切业务的开展以保障集团公司资金安全为基础,在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财务公司盈利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加大经营风险。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将自身作为集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将大量资金转存到银行或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套利,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

(三)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要体现“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理念。“有效”就是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动态化”的管理,这包括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有关的风险管理和将出现的新情况纳入到风险管理的体系之下。风险管控的及时性甚至预见性,导致即使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对事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薄弱,同样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四)法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财务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从行业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监管和法规来说经历了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监管规章的出台,一定是吸取了多方的经验教训,各财务公司应该认真执行。但由于法制的完善比较滞后,一部分财务公司按既定的经营方式,没有执行监管规章,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如2002年12月被银监会摘牌的华诚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把资金都放在了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华诚长期以来违规吸收资金,既有个人的资金,也有企业的资金,而其中大多数是从当时的资金市场拆借来的,这些资金的利率都很高,而华诚又把这些资金用在房地产等长期项目上,致使资金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资不抵债。

二、为什么要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控

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运作模式既具有产业特点,又具有金融特点,其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风险。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理客观要求其加强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受到集团公司的约束,集团公司过多的行政干预或将导致财务公司走向深渊,集团公司经营不善最终会反映到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层面,因此必须在集团和财务公司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集团把危机转嫁给财务公司;反过来讲,由于财务公司的广泛波及性,如果财务公司运转不畅,出现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财务公司自身蕴含着多种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对现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无论是利率波动还是汇率调整,或者是政府对外汇管理管制政策的变化都将导致货币风险的产生。而且,大部分成员单位的资金结算、调度、存取都由财务公司承担,因此财务公司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其出现风险,严重时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部分成员单位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从而引发企业集团全系统的风险。

三、如何防范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后,为防止出现“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确保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及资本运作中心功能的稳定发挥,切实控制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需要确立 “安全第一”的内控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培育内控文化理念

财务公司制度制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同的价值观念将使财务公司风险防控出现不同的局面,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内控文化理念尤为重要。以建立内控长效机制为核心,逐步塑造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氛围,“稳健、规范、审慎、科学”的文化理念,“合规为本、效益为重、控险为纲”的内控文化信条,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而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为本的合理组织框架

探索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层和监事会,科学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确保财务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经理层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内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执行。

(三)完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在量化的基础上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针对财务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集团公司财会人员,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风险理念的培训外,分别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引进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以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人员素质;2.深化风险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风险评估体系的范畴,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风险评估在风险种类方面至少涉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在业务方面包括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3.逐步引入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成分,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对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不同监管制度,为防范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建立了涵盖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经营管理能力指标在内的定量评分体系,同时为科学确定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巴塞尔协议》及中国银监会的有关要求确定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

(四)健全财务公司内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的不可更改性、长期保存性的优点使得其在财务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在资金管理系统上通过岗位权限设置控制风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筛选、分析、整理、保存的有效机制,使各项决策和控制有充分的信息辅助支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对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去次保主,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连续性及完整性;建立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及时运用。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篇9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已有三十余年,根据多年的经验,特别是深刻反思某些项目的教训,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形成了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重大风险,即经营开发风险、境外项目管理风险、政治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总部管控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一、海外经营风险研究

(一)经营开发管理风险

在海外经营中,项目的投标价格及投标方案直接决定了项目中标的可能性,如果项目价格较高,所有的投标工作都可能白费,如果低价中标,轻则没收投标保函,重则给公司造成严重亏损。

应对措施:一是明确总部与各二级单位的经营开发职能和权责,建立全公司清晰明确的经营开发体系;二是明确现汇、运作、援外等各类项目经营开发程序,明确各类项目评审程序、范围和内容;三是总部预算管理部门要及时对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方案及成本进行考核评估,落实奖惩;四是本方人员参与项目的投标,重点是组价、施组安排,主导项目的经营开发工作,有效控制投标风险。

(二)境外项目管理风险

境外项目管理风险导致该项目无法按照计划正常施工,致使工程拖期、人员窝工现象严重、质量不合格、资源浪费、项目严重亏损、面临业主巨额索赔及罚款,带来企业信誉上的负面影响,丧失企业在项目所在国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机会。

应对措施:一是优化项目管理模式,根据境外项目规模、实施难度和自身情况,妥善考虑以何种方式进行项目管理;二是通过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明确总部及子分公司的风险管理权责,强化二级单位人员配备、机构建设,完善二级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总部对二级单位及项目的支持和考核;三是切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明确项目成本目标,强化过程监督,加大项目考核力度;四是加强对项目国内合作队伍的选择、考核和评估,选择实施能力强,信誉好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协议,稳步推进市场开拓。

(三)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项目所在国政治动荡等因素导致项目成本大幅上升,预期收益降低或无法实现,驻外人员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应对措施:一是编制大型项目追踪情况数据库,对拟开发项目进行国别风险调查,从项目开发阶段起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和解决方案;二是加强与商务部、商会、口行、中信保、各使领馆经商机构等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项目所在国政治变化;三是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评审管理相关规定,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四是针对存在政治风险的项目,可考虑引入保险机制,转移风险。

(四)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失误将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合同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甚至造成企业巨额亏损与市场占有率的降低,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市场竞争力与长远的市场布局等战略目标实现均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将合同管理的重点前移至项目承揽的前期,注重标前评审及评审意见的落实,对重大的合同项目,法律人员赴业务一线参与商签合同,随时把控合同谈判、签订中的法律风险;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境外一线合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各地区、各国家合同管理专才,有效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风险;三是加强对合同履行的后续管理,建立项目实施状况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合同实施、运行情况。

(五)总部管控风险

总部管理工作的薄弱甚至缺失将影响信息的传递的真实和效率,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二级单位执行力不强将影响公司领导决策的执行,使二级单位经营管理方向出现偏差。

应对措施:一是明确总部对二级单位指导、监督、服务、考核的职能定位;二是以项目型管理公司作为发展方向,总部各部门围绕上述职能,重点是围绕如何有效及时的进行监督监督建立健全总部财务、工程、人事、法律、审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发挥总部的管理作用;三是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营造反应迅速的企业执行力氛围,努力把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六)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人员的无效引入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企业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影响职工的士气,使企业缺乏凝聚力。

应对措施:一是企业应本着公正、公平、公开和择优的原则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以产业结构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吸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二是完善薪酬、休假、职评等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类制度,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关爱机制;三是加强青年员工职业规划工作,充分培养锻炼青年人,尤其是加强对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四是积极推进人才属地化方式,大胆启用当地人才;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境外员工的关心和爱护,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二、进一步提高海外风险防范能力的对策研究

风险管理是海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海外经营是利润和风险相伴的事业,国际承包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严格规章制度、优化工程管理、严密施工组织,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补救,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资料库

进一步建立完善海外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加强项目监控,大于5000万美元的海外项目,强化评审和阶段性的风险管控。结合海外业务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风险管控制度,设立风险管控的专门人员,认真组织实施海外项目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使各项具体措施求真务实地落实到位;对于重大风险工程项目,实行紧急状态,直至风险有效化解后解除。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资料库。包括:国内外的风险管理知识、工程风险状态报告、工程风险案例、风险管理汇总数据、各个不同阶段风险检查表、风险应对方案、风险管理工具及模板、项目风险归纳总结、大型项目风险管理协同过程模型(雇主、承包商、咨询公司等)及全面风险管理综合模型等。

(二)增强风险研判能力,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一是开展风险识别工作。要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业主资信、物资供应、交通运输、自然条件、治安状况、工人来源和技术素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对投标文件、有关法律法规、金融保险、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收集与项目风险有关的各类信息,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对风险进行多维度分析,按照统一制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影响力较大的重要风险进行可量化的综合评估和评价工作,评估、评价尽量做到分析精辟、充类至尽。二是进行风险评估工作。要对风险识别报告中列出的各类风险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每一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量确定风险等级,为选择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三是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要学会风险回避,在投标阶段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中可能导致风险的问题,争取在合同谈判阶段通过修改、补充合同来回避风险;要学会风险转移,将总承包合同中风险较大的部分及时转移到分包合同中,或通过向社会保险机构投保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要控制风险损失,对一些不可回避又无法转移的自留风险,在报价中要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费用,作为潜在风险的处理预备金。

(三)提升项目管理模式,推进“属地化”经营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不同条件下精细严格的合同管理,资金风险与结算赢余机率并存的财务管理,型号与标准不一的设备物资和施工技术管理,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相异的劳务管理为重点的项目精细化管理。稳步开展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方案,加强国际利率、汇率及金融产品研究,保障境外资产安全。加强境外应急管理,加大防疾病、防恐怖袭击、防自然灾害等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保障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安全。

继续推进属地化经营,一方面积极吸收当地高水平人才充实我方管理队伍,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减少境外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非技术性困难,尽早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准确把握当地市场动态;另一方面在项目投标及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当地优势企业的合作,提高项目中标率、有效防范项目风险、控制项目成本。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商贸机构的沟通和了解,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广企业属地化文化,加大企业影响,提升企业形象。

(四)强化合同管理,大力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工程合同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一是要强化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项目管理各阶段评审管理制度,实现合同管理规范化,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二是要将合同管理的重点前移至项目承揽的前期,注重标前评审及评审意见的落实,对重大的合同项目,法律人员须赴业务一线参与商签合同,随时把控合同谈判、签订中的法律风险;三是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境外一线合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各地区、各国家合同管理专才,有效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风险;四是要加强对合同履行的后续管理,建立项目实施状况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合同实施、运行情况。

海外经营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尽快从企业内部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同时,实施人才全球化和本土化策略,在人才的招聘和使用上,大胆使用国外优秀人才。

篇10

任何组织机构要想发展,都离不开资金,企业的发展尤其如此。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都有因为资金流量锻炼而关闭的例子。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而言,如果资金流突然断裂,而且在一定期间内不能够有资金注入,则离其破产倒闭也并不需要太长久的时间。资金就是企业的生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企业的资金流的来源日趋多样化,因而企业如何确保自身资金流的安全,如何防范资金流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我国的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由于融资渠道相对较小,很多企业为了渡过资金流紧张的危机,通常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对外高息举债,这些行为都加速了大量民营企业的关闭。企业要想取得自身的发展,抛开当下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不提,就应当从自身的资金流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就如何增强资金流动性,如何确保资金安全进行探讨。在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中,对企业资金流安全研究的著作和论述是非常丰富的,但由于这些研究多数仍然基于主观价值判断,故而对我国企业的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法为我国企业构建资金流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提供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结合我国企业客观实际,就构建企业资金流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进行深入的阐述,提供研究的一个侧面以供参考。

一、企业资金流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1.经济基本面

宏观经济影响着企业现金流。当宏观经济向好的时候,由于流动性宽松,企业可以较好地从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从而企业的资金流量会比较充足,也就拥有更多的资金去开展经营活动。当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较大的波动,市场信心亦不足的时候,通常流动性较紧,企业无法较为容易的获得融资,此时的企业可能会铤而走险,采取高息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此时的企业不仅现金流动性差,而且极容易被高息负累,最终,走向破产倒闭的边缘。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而言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的上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企业各项费用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资金流的快速流出,而且通货膨胀如果伴随着流动性趋紧的话,更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的紧张。因此,通货膨胀也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导致很大的威胁。

(二)微观因素

1.行业发展周期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拥有一定的周期。例如,在2010年左右,我国的机械行业在四万亿的刺激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到了2012年底,机械行业的寒冬骤然降临,产能过剩异常突出,企业不能从金融机构取得有效地融资,直接导致几个大型机械生产企业股票的跳崖下跌。像这种具有很强周期性的企业,在行业发展好的时候,资金流动性很好,一旦发展周期经过,则企业度日维艰。

2.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资金流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好,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井然有序,组织效率高,也伴随着企业资金流动性高,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组织结构冗杂,内部沟通成本很高,这种企业通常流动性会较差。

二、构建企业资金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的具体步骤

(一)构建资金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预防资金流风险的前提是构建一个预防资金流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一是企业应当制定资金流进和流出的详细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再设定风险标准;二是对资金流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三是对风险提出具体的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资金流量风险。特别是严格限制企业的盲目扩张计划,很多企业就是在盲目扩张中因为资金链的断裂突然死亡的。

(二)鉴别企业资金流风险

鉴别风险需要在企业资金流的流动过程中进行,当企业资金的净流入量和净流出量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企业的现金流就可能出现很大的风险。例如,企业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比例过大,这说明企业的流动性存在很大的风险。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留足风险准备期,即一旦面临资金流风险,应当预备一定的现金,以渡过难关。特别是企业职工的工资、保险等现金应当留足一定的期限,否则,一旦停发工资,对企业的商誉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

(三)企业资金流风险的应对

企业在实现对资金流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以及做好现金流风险鉴别工作后,就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应对资金流风险。一是企业应当严格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对现金流净流入量、净流出量的监控,根据企业的特点,结合行业的发展特性,对资金流进行追踪、控制,以便实现资金流风险的最小化。另外,企业应当转变盲目追求利润的惯性,应当着力确保现金流的安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现代企业资金流安全风险管控的管理原则

(一)树立全局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应当具有全局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管控是企业全局性风险管控战略中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除了日常要加强风险控制的宣导之外,更应当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在作出重大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资金流的现实情况,既要避免发展上的保守,也要避免发展上的冒进、盲目扩张。企业要从上至下树立风险管控的意识,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不能盲目安逸,因循守旧。企业需要随时做好资金流风险出现的准备,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规避现金流风险。

(二)加强现金流流向管控

现金流的流入流出都有一定的脉络,企业要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对资金的流入、流向、流速、流出等进行监控,设置资金流动监控日志,以便防范现金流向不合理的地方,这就是资金流量的风险控制。企业应当确保资金流与企业的发展规模、速度相适应,严格杜绝资金的浪费,特别对一项新的生产项目的启动,要充分做好论证,避免项目投资失败。

(三)构建资金流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资金流的风险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共享及信息的及时反馈是企业构建良好的资金流风险预警机制的前提。企业通过资金流的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风险所在,决策者通过真实的风险反馈,可以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从而将资金流风险降到最小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资金流风险的管控,学界对于资金流风险管控的论述也越来越丰富。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资金流风险管控实践,就资金流风险影响因素,构建资金流风险管控机制,以及资金流风险管控原则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袁琳,陈凌云,何玉润.集团资金集中控制下的风险管理DD基于大中型集团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02):40-49.

篇11

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利差逐步收窄的预期下,部分险企正在通过投资境外不动产这一方式,开启多币种、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模式。面对险资出海,监管层如何协调投资收益率、风险管控能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三者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险资忙于“出海”

自 2013 年 7 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的高价购得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劳合社大楼后,中国保险业企业的目光开始纷纷投向海外不动产市场。从中国人寿出资7.95亿英镑买下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 70%控股权,到阳光保险出价2.3亿美元将曼哈顿的巴卡拉酒店收入囊中,再到安邦保险“插手”喜达屋等,不到三年时间,中国保险业企业已完成多笔影响巨大的海外不动产投资。保守计算,仅国内营收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砸向海外地产的资金至少有40多亿美元。

中国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金额普遍较大,且投资标的多位于核心地段。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将大约6%的保险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其中20%投资于海外市场。但是中国保险资金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360亿美金,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仅占总资产的1.9%。

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海外房地产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相较以往的试水,“险资出海”已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长期而言,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与节奏,中国险资在境外的房地产直接投资有望达到2400亿美元。

国内险企布局海外地产虽然时间不长,但区别于先前惯用单枪匹马的商业手法,如今保险公司更侧重合纵连横的资本策略,投资基金或与海外机构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这样既能迅速熟悉当地市场,也能有效获取投资相关专业信息,同时又分散了投资风险。

回报大于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资保险热衷于海外房地产,是因为此类资产本身彰显出了风险较低和收益较高的优点。

首先,相比国内而言,海外不动产市场更加成熟,投资回报率也更为稳定。以中国平安并购劳合社大楼为例,中国平安买下后将有超过三分之二会租给劳合社伦敦公司,根据其支付的租金估算,若能够以相似的价格出租整座劳合社大楼,则中国平安可凭借租金收入在 10 年左右收回此次投资的成本,估算下来,中国平安可以得到约6%-9%的年投资回报率,不可谓不高,且收益稳定。

其次,国内缺乏相匹配的标的。与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相比,国内的不动产投资面临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问题,以国内大多数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为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的净回报率目前只有5%左右。

再次,有助于抵御通胀。保险企业投资不动产在中长期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保险资金若投资于债券等一些具有固定利息的产品,其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是其名义收益减去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的收益,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际收益率还有可能为负。

目前发达国家短期并不会实质性改变“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这对不少投资渠道构成了价格压制。因此,中资保险未来对海外权益类资产或将有所收敛,而另类资产的投资势必加码,不动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虽然收益显而易见,但是也有业内也有不少声音,担心险资出海的多重风险。

“险资海外布局不动产主要面临三大风险。”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优妮表示,首先是流动性风险。在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时,所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收回投资所需要的时期较长,这就加大了投资资金的机会成本且降低了其变现能力,导致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的保险企业将要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其次,汇率风险。在投资海外不动产时,由于存在着汇兑的过程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

再次,利率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不动产等长期资产可能面临资产缩水的状况。

监管政策松绑

险企“海淘”不动产与监管层逐渐放松的险资管控密切相关。

2014 年 8 月,保险业“国十条”公布,提出要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使 “引进来”和 “走出去”能够更好地结合。

而“国十条”前6 个月,保监会曾就保险业的对外投资水平做出规定,其要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 15%。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保险业境外投资额仅占总资产的1.9%,距监管层规定的15%的境外投资上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保险业走出去,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这就意味着,今后5年,在政策支持下,保险业境外投资将迎来提速期。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刚刚开始。保险业“走出去”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面对险资的出海,监管层如何协调投资收益率、风险管控能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三者的关系?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为了合理引导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优质标的,防范相关风险,监管层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保监会将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现代化多层次的资金运用监管体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篇12

A.有 35.29% B.无 27.45%

C.有零散的管理制度 35.29%

D.其他 1.96%

2.您所在的媒体有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A.有 23.53% B.无 74.51%

C.其他 1.96%

3.您所在的媒体在开集体会议时,经常提及哪些方面的风险? (多选)

A.战略风险 27.45%

B.市场风险 60.78%

C.生产风险 39.22%

D.财务风险 25.49%

E.法律风险 50.98%

F.其他 5.88%

4.您认为媒体应重点管理哪些方面的风险?(多选)

A.战略风险 84.31%

B.市场风险 78.43%

C.生产风险 31.37%

D.财务风险 39.22%

E.法律风险 62.75%

F.其他 5.88%

5.您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A.尽量减少风险,最好没有风险 13.73%

B.把风险控制在可以忍受的限度内 78.43%

C.其他 7.84%(不违法、不出问题,风险可控、与回报对等;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集团利益最大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稳固发展)

6.您认为您所在的媒体下一步应怎样做好风险管理?

参与调查者提到较多的是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评估风险、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等,下面是部分具体回答:

组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评估预测,拿出对策供领导参考;

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高效的运作执行体系;

在上升期规划转型,由传统纸媒主业逐步向全媒体转型;

领导班子应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同时有相应的追责制度,从制度上强化风险管理,避免头脑发热给媒体带来巨大的损失;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至少成立这方面的专责小组;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听取多方意见,“三思而后行”。让员工人人增强风险意识,切忌“一言堂”;

办报上,把好导向。管理上,落实到人,在安全生产与财务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

从基础抓起,特别是从新闻的真实性抓起;

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保障新闻产品生产质量,对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相对完善的应对措施;

1.按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手册、明确责任人和奖惩条例。2.外包或聘请专业公司协助管控风险。3.建立风险调解公关部门,有专职人员负责监测评价媒体风险度;

敏锐判断市场,赢得主动权,抢占先机,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成立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随时预警,同时形成制度约束,完善对冲风险的细则;

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可利用现有资源,开拓文化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产品过于单一带来的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