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起源范文

时间:2024-02-18 14:4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物多样性起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物多样性起源

篇1

今年7月,园博园工作人员发现,园内“不请自来”了一些“神秘客人”——小白鹭、池鹭、夜鹭、白眉鸭等涉禽、游禽,此事被本刊报道后,园博园受到了大批观鸟爱好者的关注,他们纷纷赶来一睹“神秘客人”的真容。

10月下旬,随着园博湖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增加,以及候鸟迁徙季节到来,观鸟爱好者认为,园博园正处在开园以来的首个最佳观鸟时间段。

正因如此,11月2日在园博园里举办的“园博园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展”,就显现出特别的意义。这项由丰台区科协主办、本刊承办的展览,不仅用数十块展板介绍了园博园和园博湖中常见的鸟类,以及园博园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历程,而且展示了由野生动物爱好者、标本收藏家提供的鸟兽标本。栩栩如生的鹦鹉、翠鸟、小熊猫等珍贵的标本,令前来游园的人们大为惊叹。

据悉,这些动物标本,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用死于野生动物贩运途中,并被贩运者抛弃的动物制成的。将它们制成标本并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这些标本也引人深思,当人类在拓展自身生存空间的时候,难免会侵入到原本属于其他动植物的“领地”。在拥有高科技的人类面前,其他的动植物往往只有退缩一途。这种“进”与“退”的不断重复,便是许许多多的动物选择远离人类的居住区。特别是在很多大城市中,野生鸟类只剩下了寥寥数种,刺猬、青蛙等其他一些小动物也几乎消失不见,以至于很多儿童只能通过观看动物标本,来了解原本分布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城市扩张驱逐无数生灵

城市扩张和人口密度增加,正在将越来越多原本生活在城市角落里的野生动物驱逐出城市,或者迫使它们改变习性。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少了一份带有野趣的风景。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北京城失去了为数不少的“原住居民”。比如说,夏日雨后在城区很少能听到蛙鸣,鸟类的叫声也只有寥寥几种,只剩下人类活动营造出的繁华。所有这些时常与城市扩张相伴的“孤独感”,其本质正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衰退。

所谓“城市生物多样性”,通俗而言便是指城市里除了人类之外,还居住着哪些其他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形成了怎样的生态系统。人类之外的生物越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越复杂,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就越高。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博士张劲硕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市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但比起数十年前,还是明显下降的。食物链被打断、环境污染和城市绿化大量使用农药,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污染使大量对环境质量敏感的动物死亡或者‘逃离’城市;绿地缺乏和绿化工作缺陷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干扰,也影响了不少动物的栖居。”

举例而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繁华地带,很难营造出足够面积的绿地,这就使昆虫的数量大为减少。出于整洁美观的考虑,很多城市草坪会只使用进口的耐寒草种,并将所有自然生长的本土草种当作杂草清除,这样的绿化思路不仅带来高昂的养护成本,也导致草坪生态功能极为薄弱,如果“绿色的沙漠”,几乎无法容留多少本土的昆虫。园林绿化部门对城市绿地喷洒农药,也令昆虫数量进一步减少。这些因素的叠加,令以昆虫为食的鸟类也大幅减少。兽类面临的情况与此类似,由于大量使用毒药灭鼠,以鼠类为食的黄鼠狼等小型兽类便因为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淡出京城。

“除了这些因素,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一些原本依赖城市环境的动物。”张劲硕说,“在大约30年以前,大部分人都不会封阳台,所以一座6个单元的6层左右的居民楼,可以容留50-60窝家燕筑巢。但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将自家阳台封起来,找不到栖息地的家燕就只得离开。”

尽管从整体来看,北京市的城市生态系统仍然有待改善,但在最近几年里也闪现出些许令人欣喜的亮点。张劲硕介绍说:“在国家动物博物馆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自建成开放至今,观鸟爱好者已经在园内记录到了176种鸟类。尽管这个数据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旅鸟,但这里的鸟类种类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园博园能吸引一些鸟类和其他动物栖居,也是因为它以接近自然界的环境,提供了这些动物需要的食物和栖息地。”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窗口

园博园在园林艺术展示之外,还在于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窗口,让身处园博园和周边地区的人们,得以享受一种类似于古代北京城“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而在北京园博会闭幕之后漫长的“后园博时代”,这一层价值会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

篇2

国内人性化设计从1978年才开始有所研究。我国在人性化设计方面主要是以研究建筑空间为主,目前国内还比较缺乏人性化设计的实证研究。中国学者林玉莲在《环境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只有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并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做出恰当反应的设计才是最佳的人性化设计[4]。胡正凡在《空间使用方式初探》中对人性化设计进行了分析,认为设计要反映人的本性,反映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要符合人的心理需求[5]。

本文提出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运用,以打造更加符合人们需求,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城市公园。综合自贡彩灯公园的调查分析,以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利用人体工程学的有关理念,结合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研究城市公园建设方案,以打造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休闲娱乐场所。

一、现代城市公园和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现代城市公园概述

1.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服务于市民或旅游者,为其提供休闲、游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随之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6]。

2.城市公园的功能和价值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内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丰富的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场所,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这也是城市公园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功能[7]。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城市公园也日益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研与宣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歌唱、健身、联谊等活动)开展的重要场地,对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起着巨大的作用。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板块,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城市公园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城市公园甚至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标志物。

在很多地震多发的地区,城市公园还担负着防灾避难功能,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显得格外重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认识到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园在承担防灾、避难功能上显示了其强大作用[8]。

总之,城市公园建设是一项关乎人们幸福指数,关乎心理、生理和生活环境压力释放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设计需要人文关怀思想及方法。

(二)人性化设计理论

1.人性化设计概念

人性是人在其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人性化是指让技术设计和人的关系相协调。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又称人本主义设计,通常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就是说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是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设计本源的回归[9]。

2.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者详细掌握服务对象及其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休闲区域。同时,还得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原则,在现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地形地貌进行休整,做到“因地制宜”,使各景观和谐统一[10]。

3.人性化设计理论在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在景区规划中,应从人们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竭力创造出令人舒适良好的环境,保证使用者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在设计时,根据不同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落实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等细部设施,从而更大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进行景区设计时,要充分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在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使景区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始终相协调。

4. 人性化设计发展前景广阔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宜人空间,这为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人性化设计是打造一个成功休闲场所的先决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设计的主流思想。人性化设计重视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注重在不损害原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