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9 15:11: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流感的预防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1007-273X(2017)03-0032-01
乡镇农村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小型散养户都存在鸡与鸭、鹅混养或鸡与鸭、鹅同场分隔饲养的传统养殖习惯。而鸭、鹅大多是在户外放养,与候鸟类及其粪便接触较多,因此对此类养殖场禽流感的防控尤为重要。
1 禽流感病毒流行的原因分析
(1)环境方面。许多养殖场(户)相互间隔距离太短,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又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病死畜禽随处丢弃,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禽舍卫生状况差,粪便不能按时清理。
(2)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的是新的禽病在不断地产生,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鸭肝病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导致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者效果不佳。
(3)细菌性病原体的耐药株不断产生。主要是滥用抗菌药物,特别是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4)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计划。养殖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 诊断
禽流感是一种表现呼叫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实验室可以通过血清学诊断而确诊。防治禽流感,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和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为目标,减少禽流感病毒对养禽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 d,最长可达21 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摇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表现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腹泻等症状。
4 综合性防控措施
首先,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配合饲料和充足干净的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其次,要建立健全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同时做到圈舍要通风良好及做好家禽在不同时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4.1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预防措施
(1)立即封锁鸡场,停止家禽购进、卖出和转移家禽等导致禽病传播流行的活动。
(2)隔离病鸡,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专用的饲料及用具。
(3)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诊,查明病因及传染源的传播途径。
(4)鸡场内外要做到彻底全面的喷雾消毒。妥善处理好病死鸡,特别是对病死鸡的尸体、粪便、垫料等应运往专业技术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烧毁或消毒深埋处理。
(5)对假定健康鸡群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4.2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防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随时了解当前禽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把握禽病发生的趋势。
(2)加大推广新技术的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3)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购买鸡苗、种蛋或鸡类加工食品;推广新饲养模式,减少传染机会,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
(4)禁止家禽与野生水禽类直接或间接接触。
(5)饲养员接触过水禽类后要及时更换衣服,进场工作前要经洗澡和消毒后方可进入家禽饲养场工作。
(6)加强鸡舍内外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7)对来往饲养场的车辆、人员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
【中0图分类号】R44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33-01
本次研究为深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护理干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21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联合护理干预疗法治疗脑瘤,护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人。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精神障碍、视力骤降、幻嗅、清晨头痛、喷射状呕吐、单眼突出、成人癫痫、单侧耳聋、半身不遂、肢端肥大、感觉减退等脑瘤临床表现[1],且经过病理检验,被两名以上的专家诊断为脑瘤。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7-83岁,平均年龄(43.6±4.9)岁;脑肿瘤类型:恶性脑膜瘤、垂体腺瘤及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各4例,胶质瘤患者23例,脑转移瘤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①脑肿瘤患者采取侧卧,将热塑头面膜包裹固定头部,利用CT定位肿瘤位置;②将所获的图像资料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两名及以上主任医师会诊,描绘出放射靶区;③诊断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治疗;④根据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选择性地采用激素等各项综合治疗方法辅助治疗。
1.2.2护理组
1.2.2.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要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排解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1.2.2.2癫痫护理干预
脑肿瘤患者多会出现癫痫等临床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应当对存在癫痫病史的患者多加留意,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全程陪同,帮助其取平卧,按压患者的人中穴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助其顺畅呼吸,必要时采用氧气机辅助吸氧。于患者口腔中塞入毛巾等柔软物质,防止其咬舌。
1.2.2.3 饮食干预
患者在放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其合理饮食进行指导,使其摄入高营养、高维生素、低盐分的食物,多食蔬菜瓜果,饭后注意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3 讨论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发性颅脑肿瘤与继发性颅脑肿瘤两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中枢神经损害[3],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且近年来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具有恢复期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4]等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在靶区[5],将区域内的所有肿瘤细胞消灭殆尽,尽可能降低对肿瘤细胞周边正常细胞的影响,当前已经在国内外肿瘤临床治疗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次研究表明,使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治疗脑瘤后实施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超.Omni-wedge在脑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35(1):12-14.
[2]林运政,祁丹红,卜桂兰等.脑瘤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14-416.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29-02
1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
1.1 导尿操作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导尿前未仔细检查导尿包是否过期,有无破损、潮湿、无菌物品是否合格以及未保持外的清洁都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导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保护屏障。男性患者用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以及男性尿道长而弯曲,应根据解剖特点进行导尿以免引起后尿道损伤、出血。选择尿道不当,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尿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管。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尤其是女性,尿道短,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因此留置导尿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易造成尿道感染。
1.2 尿管长时间留置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对人体本身就是异物,当插入尿道并长时间留置在尿道膀胱内时,会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减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因此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3 留置导尿管的易感途径
1.3.1尿道口
一般尿道口内1~2cm处有少量细菌,并且临近,易受粪便、分泌物感染且女性导尿时如尿管误入阴道拔出后未更换,也会导致逆行感染。我们把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用0.5%碘伏消毒外阴1次与每天用1:10000洗必泰擦洗2次,结果显示,实验组尿道口有不同细菌感染,而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为100%。
1.3.2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处
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反复打开,细菌可经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内引起感染。陈培红等实验结果表明,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3天更换1次,接尿袋更换频繁破坏了其密闭性,造成尿管末端与接尿袋连接处污染。
1.3.3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使膀胱粘膜受损且冲洗时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污染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1.3.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150例尿路感染病例,在感染前有90%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占院内尿路感染的第2位。说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可引起二重感染。
2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能不导尿者尽量不导尿,近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夹闭与开管交替进行,每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2.2 选择合适的尿管
成人一般16~20号尿管,小儿14~16尿管,尿管过粗易损伤尿道粘膜,过细尿液自尿道口漏出,达不到导尿的目的。
2.3 正确使用气囊
导尿过程中一定要插入一定深度后气囊内方可注入水或空气,男性插入18~20cm女性插入4~6cm,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4 油充分
用石蜡油导尿管后在行插入,如遇阻力不可逆行插入以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5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后必须洗手,且导尿前要清洗会阴认真检查导尿包及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切忌将拔出的尿管重新插入,以防感染。
2.6 减少感染途径
集尿袋每三天更换一次并且要减少尿袋与尿管间反复打开次数,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2.7 合理的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用正规膀胱冲洗器进行冲洗,消毒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要彻底以减少感染。
2.8 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包皮,每天1~2次。
2.9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离床活动时,应用胶布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导尿管脱出。
2.10 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会清洁,减少细菌繁殖。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2.11 合理应用抗菌素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30-02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感染性疾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快,常给养鸭场和养鸭专业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的方法是早期诊断、及时防制,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1 病原学
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无芽胞。菌体宽0.3~0.5 μm,长1.0~2.5 μm。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没有观察到运动[1]。在丰富蛋白胨、蛋白胨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上36 ℃微氧环境中培养2 d可见光滑的、无色素的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多数细菌可在45 ℃生长,而在4 ℃不生长[2]。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以2~3周龄雏鸭最为严重。5周龄以下的雏鸭常在出现症状后1~2 d死亡,较大的鸭子可存活较长时间。种鸭也可感染、带菌及排菌[1]。
2.2 传播途径
该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特别是脚部皮肤)等途径传播[3]。
2.3 流行特点
该病在潮湿多雨、寒冷季节多发,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炎热季节多发。应激条件是一个诱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差异较大,为5%~80%和5%~75%,在卫生条件好、饲养管理较好的鸭场,该病多呈散发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不超过5%[1,3]。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两肢瘫软,共济失调,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拉淡绿色稀粪,濒死时出现神经症状,最后全身痉挛而死[1]。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头、颈歪斜,生长受阻。
该病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有的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一般于发病后1~3 d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局部关节肿胀,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也有患鸭掌部肿如核桃大,切开见有脓性和干酪样坏死[1]。幼鸭呈现多发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跗、腕以及肩关节发生肿胀、发热和疼痛。脚麻痹,起立和行动困难。患鸭食欲和体温正常,瘦弱,发育迟缓,精神倦怠,眼和鼻有分泌物,有轻度咳嗽和打喷嚏,下痢,部分病鸭出现共济失调。
4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最明显的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肝脾肿大等。急性病例可见严重的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纤维性渗出物,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包增厚、混浊,与纤维性渗出物粘连在一起;肝脏肿大,有肝周炎、肝坏死;气囊混浊、增厚;有些病例可见脑部充血、脑膜炎等;少数日龄较大的鸭见有输卵管发炎、膨大,内有干酪样物质[1]。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因鸭大肠杆菌病也常出现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因此,在临床诊断上需与大肠杆菌病相区别。一般鸭大肠杆菌病潜伏期比该病短,多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剖检时腹腔常有特殊臭味,有明显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腹腔纤维素性渗出物为乳白色、湿润、呈凝乳状,肝脏肿大,有时呈铜绿色。而鸭疫巴氏杆菌病剖检时,腹腔一般无特殊腥臭味,其纤维素性渗出物常较薄而透明,较干燥,肝脏肿大,多呈土黄色或棕红色[4]。鸭疫巴氏菌病还易并发或继发于雏番鸭“三周病”或雏鸭病毒性肝炎。若要进一步确诊,需做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5.2 血清学技术
5.2.1 荧光抗体法 谢永平等[2]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急性病例,涂片标本上可见黑暗的背景有带绿色荧光的菌体,本法特异性强,快速而简便,效果良好。李家奎[4]等用从肝、脑分离的细菌及组织涂片抗体染色证明,肝脏检出菌数多,并认为死亡小鸭的病程与细菌抗原的定位和菌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5.2.2 ELISA法 张鹤晓等用裂解的Ⅰ型RA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鸭血清中抗RA抗体;胡清海等用脂多糖(LPS)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来检测血清中抗体。
6 防制措施
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所以要做好鸭的防寒保温工作,育雏室要通风、干燥,勤换垫草,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转群时全进全出,转群后禽含需彻底消毒,同时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一旦发生该病,可在每千克日粮中加入3 g土霉素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 g,喂服,连用4 d,能很快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单独肌肉注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在发病前期或疾病的早期用三甲氧苄氨嘧啶(8%)+磺胺嘧啶(40%)联合给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方法是1 mL药物中加入到4 L饮水中,连续给药3~5 d。治疗用药也可用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联合肌注或青、链霉素联合肌注。青、链霉素剂量为2~4万IU/kg,每天2次,连用3 d,还可肌注2.5%海达注射液 0.5 mL/kg,2次/d,连用3 d[5]。
接种鸭疫巴氏杆菌疫苗,7~10 日龄注射1次,20~25日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 90% 以上。
发病的鸭场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消除和切断传染源,达到控制和预防该病的目的。可用抗毒威带鸭消毒,每两周带鸭消毒1次。对病死鸭应进行无害处理,隔离发病鸭群,以制止疾病的传播。鸭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闲15~30 d周方能使用。不同年龄的鸭群应分开饲养[3]。
参考文献:
[1] 卡尔尼克BW.禽病学(第9版)[M].高 福,刘文军,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谢永平,徐光霞.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01,25(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