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2-19 15:11: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流感的预防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流感的预防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1007-273X(2017)03-0032-01

乡镇农村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小型散养户都存在鸡与鸭、鹅混养或鸡与鸭、鹅同场分隔饲养的传统养殖习惯。而鸭、鹅大多是在户外放养,与候鸟类及其粪便接触较多,因此对此类养殖场禽流感的防控尤为重要。

1 禽流感病毒流行的原因分析

(1)环境方面。许多养殖场(户)相互间隔距离太短,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又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病死畜禽随处丢弃,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禽舍卫生状况差,粪便不能按时清理。

(2)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的是新的禽病在不断地产生,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鸭肝病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导致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者效果不佳。

(3)细菌性病原体的耐药株不断产生。主要是滥用抗菌药物,特别是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4)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计划。养殖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 诊断

禽流感是一种表现呼叫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实验室可以通过血清学诊断而确诊。防治禽流感,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和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为目标,减少禽流感病毒对养禽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 d,最长可达21 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摇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表现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腹泻等症状。

4 综合性防控措施

首先,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配合饲料和充足干净的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其次,要建立健全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同时做到圈舍要通风良好及做好家禽在不同时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4.1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预防措施

(1)立即封锁鸡场,停止家禽购进、卖出和转移家禽等导致禽病传播流行的活动。

(2)隔离病鸡,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专用的饲料及用具。

(3)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诊,查明病因及传染源的传播途径。

(4)鸡场内外要做到彻底全面的喷雾消毒。妥善处理好病死鸡,特别是对病死鸡的尸体、粪便、垫料等应运往专业技术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烧毁或消毒深埋处理。

(5)对假定健康鸡群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4.2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防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随时了解当前禽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把握禽病发生的趋势。

(2)加大推广新技术的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3)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购买鸡苗、种蛋或鸡类加工食品;推广新饲养模式,减少传染机会,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

(4)禁止家禽与野生水禽类直接或间接接触。

(5)饲养员接触过水禽类后要及时更换衣服,进场工作前要经洗澡和消毒后方可进入家禽饲养场工作。

(6)加强鸡舍内外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7)对来往饲养场的车辆、人员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

篇2

【中0图分类号】R44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33-01

本次研究为深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护理干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21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联合护理干预疗法治疗脑瘤,护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人。参与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精神障碍、视力骤降、幻嗅、清晨头痛、喷射状呕吐、单眼突出、成人癫痫、单侧耳聋、半身不遂、肢端肥大、感觉减退等脑瘤临床表现[1],且经过病理检验,被两名以上的专家诊断为脑瘤。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7-83岁,平均年龄(43.6±4.9)岁;脑肿瘤类型:恶性脑膜瘤、垂体腺瘤及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各4例,胶质瘤患者23例,脑转移瘤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①脑肿瘤患者采取侧卧,将热塑头面膜包裹固定头部,利用CT定位肿瘤位置;②将所获的图像资料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两名及以上主任医师会诊,描绘出放射靶区;③诊断后采用直线加速器治疗;④根据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选择性地采用激素等各项综合治疗方法辅助治疗。

1.2.2护理组

1.2.2.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要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利用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排解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1.2.2.2癫痫护理干预

脑肿瘤患者多会出现癫痫等临床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应当对存在癫痫病史的患者多加留意,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全程陪同,帮助其取平卧,按压患者的人中穴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助其顺畅呼吸,必要时采用氧气机辅助吸氧。于患者口腔中塞入毛巾等柔软物质,防止其咬舌。

1.2.2.3 饮食干预

患者在放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其合理饮食进行指导,使其摄入高营养、高维生素、低盐分的食物,多食蔬菜瓜果,饭后注意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3 讨论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发性颅脑肿瘤与继发性颅脑肿瘤两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中枢神经损害[3],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且近年来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具有恢复期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4]等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在靶区[5],将区域内的所有肿瘤细胞消灭殆尽,尽可能降低对肿瘤细胞周边正常细胞的影响,当前已经在国内外肿瘤临床治疗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次研究表明,使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治疗脑瘤后实施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超.Omni-wedge在脑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35(1):12-14.

[2]林运政,祁丹红,卜桂兰等.脑瘤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14-416.

篇3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29-02

1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

1.1 导尿操作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导尿前未仔细检查导尿包是否过期,有无破损、潮湿、无菌物品是否合格以及未保持外的清洁都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导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保护屏障。男性患者用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以及男性尿道长而弯曲,应根据解剖特点进行导尿以免引起后尿道损伤、出血。选择尿道不当,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尿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管。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尤其是女性,尿道短,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因此留置导尿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易造成尿道感染。

1.2 尿管长时间留置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对人体本身就是异物,当插入尿道并长时间留置在尿道膀胱内时,会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减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因此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3 留置导尿管的易感途径

1.3.1尿道口

一般尿道口内1~2cm处有少量细菌,并且临近,易受粪便、分泌物感染且女性导尿时如尿管误入阴道拔出后未更换,也会导致逆行感染。我们把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用0.5%碘伏消毒外阴1次与每天用1:10000洗必泰擦洗2次,结果显示,实验组尿道口有不同细菌感染,而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为100%。

1.3.2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处

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反复打开,细菌可经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内引起感染。陈培红等实验结果表明,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3天更换1次,接尿袋更换频繁破坏了其密闭性,造成尿管末端与接尿袋连接处污染。

1.3.3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使膀胱粘膜受损且冲洗时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污染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1.3.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150例尿路感染病例,在感染前有90%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占院内尿路感染的第2位。说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可引起二重感染。

2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能不导尿者尽量不导尿,近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夹闭与开管交替进行,每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2.2 选择合适的尿管

成人一般16~20号尿管,小儿14~16尿管,尿管过粗易损伤尿道粘膜,过细尿液自尿道口漏出,达不到导尿的目的。

2.3 正确使用气囊

导尿过程中一定要插入一定深度后气囊内方可注入水或空气,男性插入18~20cm女性插入4~6cm,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4 油充分

用石蜡油导尿管后在行插入,如遇阻力不可逆行插入以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5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后必须洗手,且导尿前要清洗会阴认真检查导尿包及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切忌将拔出的尿管重新插入,以防感染。

2.6 减少感染途径

集尿袋每三天更换一次并且要减少尿袋与尿管间反复打开次数,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2.7 合理的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用正规膀胱冲洗器进行冲洗,消毒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要彻底以减少感染。

2.8 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包皮,每天1~2次。

2.9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离床活动时,应用胶布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导尿管脱出。

2.10 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会清洁,减少细菌繁殖。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2.11 合理应用抗菌素

篇4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30-02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感染性疾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快,常给养鸭场和养鸭专业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的方法是早期诊断、及时防制,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1 病原学

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无芽胞。菌体宽0.3~0.5 μm,长1.0~2.5 μm。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没有观察到运动[1]。在丰富蛋白胨、蛋白胨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上36 ℃微氧环境中培养2 d可见光滑的、无色素的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多数细菌可在45 ℃生长,而在4 ℃不生长[2]。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以2~3周龄雏鸭最为严重。5周龄以下的雏鸭常在出现症状后1~2 d死亡,较大的鸭子可存活较长时间。种鸭也可感染、带菌及排菌[1]。

2.2 传播途径

该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特别是脚部皮肤)等途径传播[3]。

2.3 流行特点

该病在潮湿多雨、寒冷季节多发,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炎热季节多发。应激条件是一个诱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差异较大,为5%~80%和5%~75%,在卫生条件好、饲养管理较好的鸭场,该病多呈散发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不超过5%[1,3]。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两肢瘫软,共济失调,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拉淡绿色稀粪,濒死时出现神经症状,最后全身痉挛而死[1]。慢性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头、颈歪斜,生长受阻。

该病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有的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一般于发病后1~3 d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局部关节肿胀,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也有患鸭掌部肿如核桃大,切开见有脓性和干酪样坏死[1]。幼鸭呈现多发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跗、腕以及肩关节发生肿胀、发热和疼痛。脚麻痹,起立和行动困难。患鸭食欲和体温正常,瘦弱,发育迟缓,精神倦怠,眼和鼻有分泌物,有轻度咳嗽和打喷嚏,下痢,部分病鸭出现共济失调。

4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最明显的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肝脾肿大等。急性病例可见严重的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纤维性渗出物,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包增厚、混浊,与纤维性渗出物粘连在一起;肝脏肿大,有肝周炎、肝坏死;气囊混浊、增厚;有些病例可见脑部充血、脑膜炎等;少数日龄较大的鸭见有输卵管发炎、膨大,内有干酪样物质[1]。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因鸭大肠杆菌病也常出现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因此,在临床诊断上需与大肠杆菌病相区别。一般鸭大肠杆菌病潜伏期比该病短,多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剖检时腹腔常有特殊臭味,有明显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腹腔纤维素性渗出物为乳白色、湿润、呈凝乳状,肝脏肿大,有时呈铜绿色。而鸭疫巴氏杆菌病剖检时,腹腔一般无特殊腥臭味,其纤维素性渗出物常较薄而透明,较干燥,肝脏肿大,多呈土黄色或棕红色[4]。鸭疫巴氏菌病还易并发或继发于雏番鸭“三周病”或雏鸭病毒性肝炎。若要进一步确诊,需做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5.2 血清学技术

5.2.1 荧光抗体法 谢永平等[2]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急性病例,涂片标本上可见黑暗的背景有带绿色荧光的菌体,本法特异性强,快速而简便,效果良好。李家奎[4]等用从肝、脑分离的细菌及组织涂片抗体染色证明,肝脏检出菌数多,并认为死亡小鸭的病程与细菌抗原的定位和菌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5.2.2 ELISA法 张鹤晓等用裂解的Ⅰ型RA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鸭血清中抗RA抗体;胡清海等用脂多糖(LPS)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来检测血清中抗体。

6 防制措施

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所以要做好鸭的防寒保温工作,育雏室要通风、干燥,勤换垫草,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转群时全进全出,转群后禽含需彻底消毒,同时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一旦发生该病,可在每千克日粮中加入3 g土霉素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 g,喂服,连用4 d,能很快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单独肌肉注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在发病前期或疾病的早期用三甲氧苄氨嘧啶(8%)+磺胺嘧啶(40%)联合给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方法是1 mL药物中加入到4 L饮水中,连续给药3~5 d。治疗用药也可用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联合肌注或青、链霉素联合肌注。青、链霉素剂量为2~4万IU/kg,每天2次,连用3 d,还可肌注2.5%海达注射液 0.5 mL/kg,2次/d,连用3 d[5]。

接种鸭疫巴氏杆菌疫苗,7~10 日龄注射1次,20~25日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 90% 以上。

发病的鸭场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消除和切断传染源,达到控制和预防该病的目的。可用抗毒威带鸭消毒,每两周带鸭消毒1次。对病死鸭应进行无害处理,隔离发病鸭群,以制止疾病的传播。鸭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闲15~30 d周方能使用。不同年龄的鸭群应分开饲养[3]。

参考文献:

[1] 卡尔尼克BW.禽病学(第9版)[M].高 福,刘文军,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谢永平,徐光霞.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01,25(3):10-11.

篇5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086-03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研究显示,携带慢性HBV的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1-2]。因此,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而提前中止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很多肝功能正常患者在化疗开始前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为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在缓解化疗药物造成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本文对317例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合并HBV感染的实体瘤患者化疗的肝功能安全性以及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7月我院肿瘤科住院行化疗的实体瘤患者317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化疗周期等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①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化疗前影像学和临床判断均无肝脏受累;②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无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病病史,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周检测每个患者的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患者肝功能正常方开始下周期化疗,如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进行护肝治疗,之后每隔5~7 d复查1次;③进行细胞毒药物化疗周期≥ 2个周期;④本研究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治疗”定义为:对于化疗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使用以下药物中至少两种者: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丙氨酰谷氨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肌苷、Q10辅酶、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⑤住院治疗资料完整。

1.3 病例分组

首先,根据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情况,分成A组(未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和B组(预防使用护肝药物组);其次,根据患者HBsAg及HBV DNA状态再各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1(HBsAg阴性)、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和3(HBsAg阳性,HBV DNA阳性)。根据2008亚太肝病学会(APASL)乙肝指南及相关研究建议[3],A-3和B-3亚组患者均在化疗前至少1周前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A-1组患者50例,A-2组患者51例,A-3组患者52例,B-1组患者57例,B-2组患者54例,B-3组患者53例。

1.4 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乙肝全套标志物检测,肝功能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主要观察ALT、AST、TBIL等3项指标。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肝功能损害分级标准,肝功能损害分为5级:0级为肝功能指标< 1.25×N(N代表正常上限值),Ⅰ级为肝功能指标(1.25~2.5)×N,Ⅱ级为肝功能指标(2.6~5.0)×N ,Ⅲ级为肝功能指标(5.1~10.0)×N,Ⅳ级为肝功能指标>10.0×N[4]。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用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主要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五项指标。HBV DNA定量分析方法采用realtime-PCR技术。HBV再激活定义为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立即出现肝炎,伴随HBV DNA水平增加10倍及以上或绝对值超过1×105拷贝/mL,并排除其他感染[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317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A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A-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34.0%(17/50);而A-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5.1%(23/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9.6%(31/52),与A-1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3 B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

在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患者中,B-1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29.8%(17/57),B-2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3.3%(1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3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4.0%(18/53),与B-1、B-2组比较,虽有轻度升高趋势,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肝功能损害Ⅰ、Ⅱ级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对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将A组患者与B组患者进行交叉比对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亚组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均有所下降。亚组分析发现,A-1与B-1(34.0% vs 29.8%)、A-2与B-2(45.1% 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3与A-1患者之间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9.6% vs 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被认为是癌症患者化疗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患者在化疗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不良。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HBV感染的肝脏有慢性损害,其代偿功能较差,在使用细胞毒药物后更易出现肝功能不良;这些损害包括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窦阻塞综合征等[6]。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这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中发生较多[7]。

本研究针对实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虽然比阴性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比HBsAg阴性组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乙肝患者,甚至部分未合并乙肝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接受了预防性护肝治疗。对于在实体瘤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治疗的意义,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但尚存在一定争议[8]。本研究发现,经过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以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改善最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无乙肝感染及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患者发生率改变情况,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因此预防性护肝治疗在这两组患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收集的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均使用了抗乙肝病毒治疗,结果两组仅各有1例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由此,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慢性损害所致,而不是乙肝病毒再激活,这一点与血液系统肿瘤中有所不同。对于实体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应用中护肝药物种类繁多,各种护肝药物的护肝机制有所不同[9-11]。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后,患者的乙肝再激活发生率均无明显改变,提示护肝药物并不能改善乙肝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护肝药物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扩大样本,进行亚组分析(包括化疗药物和护肝药物种类),从而进一步探讨预防性护肝药物缓解化疗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的机制。

总之,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肝功能正常的实体瘤患者中,对于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建议临床中采用。而对于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以及无乙肝感染的患者,预防性护肝治疗,似乎可降低肝功能发生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有关预防性护肝药物在这一部分患者中的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陈平湖,李剑,刘培光.化疗对乙肝病毒携带的癌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7-1039.

[2] 李宇红,何义富,王风华,等.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J].癌症,2005,24(12):1507-1509.

[3] Lubel JS,Angus PW.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25(5):864-871.

[4] 于世英.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66-567.

[5] Huang YW,Chung R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ancer chemotherapy [J].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2,5(5):359-370.

[6] 彭经,魏宜胜,彭和平.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性肝损害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2):3359-3364.

[7] 陈彦帆,韦燕,龚建忠,等.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45-47.

[8] 殷铁军,胡长耀,刘菁菁,等.肝得健加甘利欣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对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6):515-516.

[9] 李菲,朱海燕,董雪茹,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化疗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85-86.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3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4年4月~2008年10月利用单人无菌室护理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8~70岁,平均38岁;KPS评分为85(60~90)分,化疗方案均为国内常见的标准方案;其中肺癌8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8例,非何杰金淋巴瘤4例,卵巢癌4例。并与同期收住单人隔离房间护理的38例同类患者进行比较,其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5(18~75)岁;肺癌患者8例,食管癌11例,乳腺癌7例,非何杰金淋巴瘤5例,卵巢癌7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及监测指标:患者为确诊后初次住院化疗或周期化疗,化疗后严密监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各组分的变化,当血常规中WBC≤1.0×109/L、ANC(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未发热、无肺部感染、口腔溃疡、肛周红肿疼痛等继发感染的征象时,即对患者实施单人无菌室护理。采用康联医学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TKBC-20-Ⅱ单人无菌室,床室周围用无毒透明围档围住,独立封闭,床室内装有照明灯及紫外线灯,隔离变压器,双路送风系统,净化空气由床顶部高效过滤装置向下送入,形成正压通风,使无菌室内达到无尘无菌的洁净环境,可让患者处于层流环境中。无菌室主要工作参数:洁净度100级,气流速度0.22m/秒,沉降菌数<1,可置于普通病房而空气环境明显优于普通隔离房间。同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提升患者免疫及营养支持疗法。每天查血常规观察血象情况、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发热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感染持续时间等,对体温38.5℃以上或有感染表现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感染发生的判定标准:①无明显感染灶,体温>38.5℃,24小时内不自行消退,排外输血、药物等因素;②有明显感染灶者;③留取标本检验提示感染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均要求作细菌培养,根据经验或病原学报告使用抗生素。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X±S表示。P

结 果

观察组有8例继发感染,其中3例肺部感染,4例口腔溃疡,1例肛周红肿疼痛,感染发生率23.53%,发热起始时间4~6天,持续时间6~9天,使用抗生素7~10天,中位隔离天数8天。对照组中21例出现感染性发热,其中合并口腔霉菌感染2例,口腔溃疡7例,肺部感染8例,肛周红肿疼痛4例,感染发生率55.26%,发热起始时间2~3天,持续时间8~11天,使用抗生素9~12天,中位隔离天数12天。两组均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好转,无出现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见表1。

护 理

单人无菌室护理:患者化疗后,当血常规中WBC≤1.0×109/L,ANC(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未继发感染时入住单人无菌室。患者入住前,对无菌室及使用环境进行祛污、清洁、消毒,启动层流装置,持续过滤通风及紫外线消毒2~3小时,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60%。更换无菌床单被套、枕套等,患者沐浴、更换无菌衣服后进住单人无菌室。患者入住后启动单人无菌室风机,持续送风,根据需要来选择送风强度。每日常规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病房环境,床室内紫外线消毒2次/日,每次1小时,病人一切生活护理在床室内进行,对其实施无菌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均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预防交叉感染。患者亲属可在单人无菌室外与其亲切交谈。

感染的观察护理:观察患者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注意体温及热型变化,每天监测体温4次并记录,发热时提示感染存在,应寻找感染灶,报告医生及时对症处理。如发热伴咳嗽、咳痰,提示肺部感染等。

心理护理:肿瘤患者自确诊之日起,始终处于一种希望与绝望的矛盾情绪中,任何的病情变化或治疗并发症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很容易产生恐惧、压抑、孤独、沮丧情绪。主管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在进住单人无菌室前,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用恰当的方式向其讲明病情、应对方法及治疗的有效性,解除心理顾虑,树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充分意识到保持口腔在一定的湿度,对口腔溃疡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嘱患者晨起、饭后、睡前用碱性水嗽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用软毛刷刷牙,动作要轻柔,勿用牙签剔牙。每日询问并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及早发现口腔炎以便做出有效的处理。患者出现口腔溃疡时,嗽口液内可加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用维生素混合剂涂于创面,有利于创面修复。

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要选择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所有食物经微波炉消毒后食用,对恶心呕吐严重者,可静脉输注营养液,补充各种维生素,以保证患者营养素的摄入,并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皮肤护理:嘱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勤擦澡,更换高压灭菌内衣;洗头发、剪指(趾)甲每周1次;床单、被套高压灭菌消毒后,每周更换2次,随脏随换,保持床单的整洁;当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浅静脉留置针或保留胸腹腔引留管时,伤口处每周消毒换药3次,保证穿刺处无菌,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及时更换,以防局部炎症发生;发热患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消毒衣裤,嘱多饮水。

肛周护理:由于括约肌多皱褶的特殊解剖结构,为细菌生长繁殖和隐藏创造了条件。Ⅳ度骨髓抑制患者肛周出现微小破损或护理不当,极易引起感染。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便后、睡前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要多饮水、多食水果及含纤维蔬菜,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大便干结时,要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黏膜损伤,而继发肛周感染。

讨 论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中最危险的毒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在骨髓抑制期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继发感染。

目前主要做法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病房空气消毒,建立洁净病房和合理治疗。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积极有效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和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转归。

我科采用的单人无菌室护理,能相对地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确保患者与不洁空气隔离,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及缩短感染时间,明显缩短骨髓抑制期,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用无菌室护理,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既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应降低了药物费用。所以单人无菌室护理是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最佳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燕.简易层流床对急性白血病大剂量Ara-C化疗感染影响分析.九江医学,2007,22(1):21-22.

2 张岗.肺癌化疗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9.

篇7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有效解决排尿困难的技术手段,但是导尿引起的医源性尿路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1]。为了解决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我科对2011年3月~2016年3月对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

1.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等引起的尿路感染 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插管过程中易损伤尿管粘膜,引起尿道感染[2],如留置尿管时尿道口不清洁消毒或者消毒不严格,病原菌主要通过导管腔外和腔内两条途径上行引起尿路感染,腔外感染时病原菌主要通过导尿管外壁与尿管粘膜之间的细菌性生物膜而上行,种植于膀胱导致尿路感染[2]。另外由于操作时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导致尿路感染,具体表现在: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操作时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上尿管时未充分暴露尿道口,手触碰到尿管;插尿管时误入阴道,拔除重插未更换无菌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未进行会的清洗。

1.2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引起泌尿系感染 导致尿道粘膜损伤引起尿路感染因素有很多,操作中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均可导致。比如导尿时患者情绪高度紧张,插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鲁,或者因为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质地僵硬,插管前未充分尿管;男性患者尿道长,有两弯三个狭窄的解剖特点;有些男性患者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尿道粘膜损伤;尿管及气囊未进入膀胱内,使充盈的气囊嵌顿在尿道膜部,压迫粘膜引起坏死;尿管质量不合格,不能回抽气囊内的液体;尿管气囊漏液,致尿管自行滑出再次损伤尿道粘膜;患者长期卧床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更换,尿垢积聚在尿管及气囊周围极易形成结石,拔管时损伤尿道粘膜;翻身时尿管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压迫尿道粘膜造成损伤。

1.3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引起泌尿系感染 据有关报道,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则所致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3],调查显示留置导尿管

1.4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泌尿系感染 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机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多,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高。陈文良[4]等27例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 d,真菌性泌尿等感染为53.5%,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40%。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1.5密闭引流系统引起泌尿系感染 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c多种因素有关,其侵入尿路的方式为逆行感染,导管腔内逆行感染较多。此外,频繁更换集尿袋破坏了引流的密闭性,引起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也可以导致尿路感染。

1.6导尿患者中高危人群的泌尿系感染 导尿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尿路感染的情况有很多种。年老体质较弱的患者、长期卧床不起的女性患者、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等因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较重,病房内病原体较多,很难保证外的清洁均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的风险。

2 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2.1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操作技术 留置尿管的患者导尿时应安排技术全面经营丰富的护理人员,要求导尿用物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导尿。严格保持会清洁,在操作过程中还要依照男女不同的生理构造对患者会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防止操作过程的污染[5]。清洗会时应按顺序擦洗消毒,、大、小及尿道口到,由外到内,由上到下擦洗,每个棉球只使用一次。上导尿管时充分暴露尿道口,手尽量不要触碰尿管。误入阴道应拔除导尿管更换后尿管后插入尿道。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天清洗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清洁。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是细菌侵入尿路的主要方式,使尿道口周围保持一个无菌的环境及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

2.2避免尿道粘膜损伤的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在导尿前应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插管前肌肉注射地西泮和阿托品,使患者安静后再插管。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强行插管,对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遇插管有阻力时应从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灭菌石蜡油5~10 ml,借助于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避免尿道损伤。上尿管前应回抽气囊,如漏气不可使用。确认尿管进入膀胱内才可固定尿管,对留置尿管时间过长的患者,应及时更换尿管,翻身时切勿牵拉尿管等预防尿道粘膜损伤而导致的尿路感染。

2.3根据病情缩短导尿时间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技能,说明导尿配合的方法,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在拔管前采用定时夹闭尿管使膀胱充盈,促进自主排尿,缩短留置时间。膀胱充盈时拔管是最佳时机,可提高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6],见表1。

2.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病种、严重程度、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种类及适应症等合理选择,以避免造成菌群失调,细菌产生耐药性。

2.5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 采用密闭式导尿回路,导尿管与一次性尿袋预先密封连接为无菌系统后再插入尿管。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7],尽量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集尿袋频繁更换,集尿袋更换1次/w。我科现使用的抗反流的集尿袋避免尿液反流,使尿液直接流入尿袋内,减少感染的机会。

以往认为在留置尿管期间,通过膀胱冲洗不但不能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反而可能引起尿路感染。因此,现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感染。

2.6高危人群采取不同措施减少尿路感染 因自身因素造成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的措施有:年老体质较弱的患者应鼓励多进食,加强营养摄入;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治疗基础疾病,促进疾病转归;对长期卧床的女性患者应保持会的清洁干燥。尿道口周围有肠道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尤其是女性有2/3的患者含发生菌尿[8],做好基础护理,定时清洁会,尿道外口和近尿道口段导尿管有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2次/d,以去除分泌物,杀灭局部细菌,防止发生尿路感染。

3 讨论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属有创操作项目,而尿路感染则是留置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预防尿路感染最好的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尿管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多饮水,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导尿期间尽量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不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了解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原因,对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o理干预,才能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梅.留置尿管导尿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14):91-94.

[2]汤莉伟,吴佳敏.留置导尿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相关途径及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5,13(8):691-693.

[3]喻平.留置导尿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569-570.

[4]陈文良.二重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药杂志,2001(12):62.

[5]廖秀英.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控[J].当代医学,2015,21(3):118-119.

篇8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6-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烧灼感和反酸是本病典型症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2]。RE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3]。近年来一些专家对全国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左右,或者更高[4]。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5]。目前治疗的药物缺少持久的临床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立足临床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3年5月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4例,年龄18~65岁之间,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8岁;就诊前4周内停用或未服用过任何治疗RE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物。

1.2 诊断

所选患者均符合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标准者;上消化道术后造成管腔结构改变、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三腔两囊管或胃管置入术后同时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1.3 观察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1522)。连服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停止服用药物,1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总疗效、内镜疗效及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 评定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

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指南和2006年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达成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3年制定的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

1.4.2 总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2002年版拟定的标准;内镜疗效评定标准按内镜复查的积分判断疗效[7];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均痊愈为临床痊愈;(2)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即为显效;(3)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为有效;(4)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内镜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下黏膜破损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病理检查疗效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吐酸”“反胃”“胸痹”等范畴。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高鼓峰在《医学心法・吞酸》中云“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又有饮食太过,胃脱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胃失和降,浊邪上犯是其基本病机;肝气郁结不畅,横逆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提示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时,重在疏肝调气兼清胃郁热达到降逆的目的。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精心选药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重在肝胃,以疏肝清胃、和逆降浊为基本治则。方用黄连清热泻火,直折火势;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配以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且佐取吴茱萸下利之性,引逆浊下行,并畅肝之郁结。取橘红、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达到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取辛苦温之木香、佛手调气以降,理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抑酸、抑菌之功效[8];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保护胃黏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用于胃痛嘈杂,嗳气泛酸[9];厚朴有影响胃肠活动,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可促进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和小肠吸收作用[10];木香有明显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11]。因而本方能抑制胃酸、促破损黏膜修复且协调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道排空,故有利于抗反流。

临床研究显示,疏肝清胃降浊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剂,较西药治疗为优,本方能有效的缓解和清除反酸、烧心的症状,作用稳定持久,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平,潘国宗,柯美云,等.北京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6:122-126.

[2] 李兆申,许国铭,刘蜻,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医学杂志,2009,22:259-66.

[3]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11: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医学杂志,2010,22:313-315.

[4]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0:9-12.

[5] Vaezi MF,Riehter JE.Duodenogas Lmesophageale rflux and methods To moniror nonacidic reflus[J].Am J Med,2001,Suppl8A:160-168.

[6] 黄贤樟,邝卫红.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新中医,2009,30(2):3-5.

[7] 王树强.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J].天津中医药,2012,23(4):345.

[8]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2(2):35-36.

[9] 江作霖.反流性食管炎证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2,6(1):47.

篇9

[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144-02

抗生素原本是临床上控制感染挽救生命的利器。如今创伤和/或手术后一律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几乎成为一项常规,其中相当部分为应用不当甚至是滥用[1],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带来细菌耐药[2,3],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门课题。放置胸管行闭式引流是胸部创伤致血胸和气胸的重要治疗措施, 它主要是利用引流,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5%~35%的胸部创伤患者在胸管放置后并发脓胸和肺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胸部创伤患者来说是否起到预防感染的保护作用,至今尚无一致意见[4,5]。本文以放置胸管闭式引流术后是否应用抗生素进行分组观察,比较术后感染的发生,以阐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放置胸管闭式引流术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胸部创伤的急诊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即抗生素组60例,对照组60例,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有无吸烟史、创伤原因、临床表现及胸部拍片或CT检查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予以胸腔闭式引流等胸外伤常规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吸氧、镇痛、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协助患者排痰,每日更换引流瓶1次,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抗生素组进行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上述相应对症治疗基础上,胸腔闭式引流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抗生素选用头孢硫脒2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输注,每日2次,根据病情连续使用数日,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伤口感染率、肺炎发病、住院时间等。拔管指征均为:引流管通畅,深咳嗽时水封瓶内水柱波动不大, 24 h引流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成功引流后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缓解,胸腔闭式引流后平均液体引流量抗生素组为679 mL,高于对照组的650 mL;而插管时间对照组略高于抗生素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见表2 。抗生素组肺炎(1/60)和积脓症(1/60)发病率低于对照组[(2/60)]和[(2/60)],住院天数抗生素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一直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不合理用药表现在抗生素应用率过高、抗生素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规范、用药时机不规范、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规范等。由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从而成为几乎所有外科手术一项常规[1,6],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创伤前组织的有效浓度的抗生素。胸部外伤行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为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预防用药则选择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我们设计了本临床试验,选用相对便宜而对常见的胸部创伤感染有足够抗菌谱的抗生素。胸腔闭式引流和相应的对症治疗均为常规措施。因此本文结果足以反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控制胸部创伤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比较抗生素组和对照组胸部创伤插管治疗后肺炎和积脓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从而也证实了有关报道[4,7]。究其原因,对胸部创伤行闭式引流术而言,胸膜腔在创伤发生时业已遭到破坏,感染因素已经形成,所以,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时(后)应用抗生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性用药”[8]。这种微妙的差异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预防性抗生素可能没有真正起到预防效果的推定。

因此,对胸部创伤行闭式引流术治疗应减少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从而减少抗生素滥用带来的细菌耐药、二重感染、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同时,对照组因为没有使用抗生素,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明显,同时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大大提高,为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于减少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也减少了护士静脉输液工作量,使护士可以从繁重的治疗工作中抽出时间,专注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绥平,黎沾良,颜青.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8,1(46):12-14.

[2] 何爱咏,谢求恩. 骨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抗生素应用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79-81.

[3] 张瑞琴,张谨宇,张润梅,等. 2004-2006年医院感染菌群及耐药性变化趋势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0:1437-1439.

[4] Maxwell RA, Campbell DJ, Fabian TC, et al. Use of presumptive antibiotics following tube thoracostomy for traumatic hemopneumothorax in the prevention of empyema and pneumonia-a multi-center trial[J]. J Trauma,2004,57(4):742-748.

[5] Cant PJ, Smart DO.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s indicated for chest stab wounds requiring closed tube thoracostomy[J]. British J Surg,1993, 80:464-466.

[6] Sheridan RL, Tompkins RG, Burke JF. Prop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J]. Adv Surg,1994,27:43-65.

篇10

对入境人员中有发热(≥37.5℃)或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全部转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排查和治疗,卫生部门在接到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接运。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不再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由卫生部门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对无固定居所的人员,可在住地或指定的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或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航空器上的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一位,前后排各三位。

二、调整完善诊断程序

各省(区、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由卫生部组织专家组开展诊断工作。对辖区内续发病例,由省级、地市级专家组或医疗机构,综合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三、实行分类收治的治疗措施,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工作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应收治到定点医院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症病例也可考虑居家隔离治疗。居家隔离治疗的轻症病例,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转送至定点医院治疗。

各地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诊治,降低病死率。

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以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专门病区等重点场所的管理,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五、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略)

六、加强以监测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略)

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要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集体单位采取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公众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病例居家治疗时不得外出,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参加大型公众集会等。

八、做好今年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按照我部2005年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要求,遵循自愿接种的原则,在今年9月前安排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争取在11月底前完成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九、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公众信心(略)

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略)

篇11

Methods: Thirtyfive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normal group, untreated group, QHD group and Ganle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group. The rats except those in normal group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for 4 weeks (twice per week) and simultaneously fed with highfat and lowprotein diet for 2 weeks to induce NASH. Then, the ra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QHD, Ganle, or distilled water for 2 weeks, respectively. After harve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ctivity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content in serum as well as triglyceride (TG) and free fatty acid (FFA) in liver tissue were evaluated, and relativity analysis among these parameters was performed. Cathepsin B (Ctsb), phosphoinhibitor kappa B (PIκB), TNFα protein expressions in liver tissue were assayed with westernblot.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tsb in liver tissue were observ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TG, FFA and activity of AL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QHD group. While in the Ganle group, only the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Expressions of Ctsb, PIκB and TNFα proteins in liver tissues and serum TNFα level were all enhanced in untreated group which, however,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e QHD group. And as expect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vities among contents of TG in liver tissues and the content of FFA in liver tissue and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 content of TNFα in serum and content of FFA in liver tissue and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

Conclusion: The inhibiting effects of QHD on fat deposi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liver are related with its inhibition on the "FFACtsbTNFα" pathway of lipotoxicity.

Key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Qushi Huayu Decoction; free fatty aci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cathepsin B; rats

我们前期实验发现祛湿化瘀方(Qushi Huayu Decoction, QHD)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有显著的防治作用[1],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减轻肝损伤。FFA可以通过肝细胞溶酶体途径,促使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 Ctsb)释放到胞浆,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造成肝脏脂毒性肝损伤[2]。我们推测该方可能对“FFACtsbTNFα”通路有重要影响,并初步经体外实验证实[3]。为此,本实验运用CCl4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动物模型,观察Ctsb和TNFα的变化及祛湿化瘀方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Wistar雄性大鼠35只,体质量(170±10)g,SPF级,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为SCXK(沪)20030003。

1.1.2 药物和试剂 祛湿化瘀方由虎杖、姜黄、茵陈、田基黄和栀子5味中药组成。采取乙醇提取和水提合煎的提取工艺,配制成含生药1.16 g/ml的祛湿化瘀方药液,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中心协助制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商品名为甘乐,2 mg/片,批号H21023819,购自辽宁丹东制药厂,将片剂碾成粉末状,按2 mg甘乐︰1 ml蒸馏水,配成浓度为2 mg/ml的悬浊液。CCl4和橄榄油均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用时配成40% CCl4橄榄油溶液;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TG和FF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研究所;大鼠血清TNFα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和多克隆羊抗大鼠TNFα一抗,购自R&D公司;单克隆小鼠抗大鼠磷酸化κB抑制蛋白(phosphoinhibitor kappa B, PIκB)一抗、多克隆兔抗大鼠Ctsb一抗均为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产品;单克隆小鼠抗大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一抗,为康成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多克隆兔抗羊二抗,为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公司产品;羊抗兔IgG多克隆二抗、兔抗小鼠单克隆二抗,均为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产品。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选择和制备方法 CCl4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因素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1]:首次用100% CCl4 5 ml/kg体质量在大鼠背部作皮下注射,后以40% CCl4橄榄油溶液按3 ml/kg体质量在大鼠背部作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造模的第1和第2周饲以高脂低蛋白玉米粉饲料(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第3和第4周以纯玉米粉饲养。

1.2.2 动物分组与用药 除正常对照组外(n=5),造模2周后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甘乐组和祛湿化瘀方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分别予祛湿化瘀方和甘乐10 ml/kg灌胃,1/d,共2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祛湿化瘀方组和甘乐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因意外因素各死亡1只。

1.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2周后,下腔静脉采血,并取肝组织。(1)血清ALT活性测定:按生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2)肝组织TG含量检测:取200 mg湿肝,加入乙醇丙酮(1︰1)液3 ml,制备肝组织匀浆液,用TG试剂盒检测,以每克肝组织含多少毫克TG来表示。(3)FFA含量检测:取100 mg湿肝,加0.9 ml生理盐水,制备10%肝组织匀浆液,按试剂盒步骤检测。(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祛湿化瘀方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5)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PIκB和Ctsb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光密度扫描,求出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将目的蛋白灰度值除以内参照灰度值,并以正常组为单位1,作柱状图。(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Ctsb表达:石蜡切片进行脱蜡至水,胰蛋白酶消化,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然后分别滴加一抗、二抗及显色液。其中,阴性对照组是指正常组不滴加Ctsb一抗,用PBS代替。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Bivariate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多重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血清ALT活性和TNFα含量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组大鼠肝组织TG和FFA含量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和FFA含量高于正常组(P

2.3 肝损伤指标和肝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肝组织TG与FFA含量(y=0.0382x+10.15, r=0.628, P

2.4 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Ctsb蛋白表达及Iκ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少量表达TNFα、Ctsb蛋白,几乎检测不到IκB磷酸化,而模型组肝组织TNFα、Ctsb蛋白表达及IκB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祛湿化瘀方组TNFα、Ctsb蛋白表达及IκB磷酸化水平低于模型组。见图2、3和4。

2.5 各组大鼠肝组织Cts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变化 正常大鼠肝脏中,Ctsb棕色颗粒呈点状分布(和溶酶体定位一致),正常组(阴性对照)无Ctsb表达。模型组Cts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胞浆中可见大量的棕色颗粒,而祛湿化瘀方组Ctsb表达明显减少。见图5。

3 讨 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祛湿化瘀方有抗肝脏炎症和降低肝脏脂质的作用。该方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中FFA、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TNFα含量。我们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肝组织TG与FFA含量、血清ALT活性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活性呈正相关。提示其脂肪沉积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那么,FFA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起TNFα表达,导致肝损伤的呢?Feldstein等[2]研究发现,FFA可以通过肝细胞溶酶体途径刺激TNFα表达,造成肝脏脂毒性。经FFA刺激后,首先Bax向溶酶体内转位,促使Ctsb释放到胞浆,激活IκB激酶β(IKKβ)使IκB磷酸化降解,导致NFκB的活化,使之向细胞核内移位,启动炎症因子如TNFα的基因转录,大量表达引起TG的蓄积,发生脂肪变性;TNFα又能进一步促进溶酶体渗透,激活NFκB,这样形成一个加重肝损伤的循环即“FFACtsbTNFα”通路。因此,我们鉴于本实验中“FFATNFα(肝损伤)”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观察Ctsb的变化以及该方对Ctsb环节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tsb表达增加,而祛湿化瘀方明显降低了Ctsb的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胞浆中可见大量的Ctsb棕色颗粒,而祛湿化瘀方组Ctsb表达明显减少。Ctsb是溶酶体内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4, 5]。Werneburg等[6]在研究中发现,Ctsb在TNFα诱导的肝脏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NFα通过caspase8和Bid介导可引起溶酶体释放Ctsb。Guicciardi等[7]敲除小鼠Ctsb基因后,发现能够对抗TNFα相关的肝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caspase活化;另有报道提示抑制Ctsb活性可以部分减轻TNFα引起的肝损伤[8]。本实验结果表明祛湿化瘀方可通过抑制FFA以减轻其下游Ctsb的表达。

那么,该方是否抑制了NFκB的活化?NFκB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介导细胞内信号传递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中,NFκB的激活可能是一中心环节[9]。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NFκB与其抑制蛋白IκB结合,以三聚体失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IκB发生磷酸化,并从NFκB二聚体上解离,暴露p50的核定位信号,NFκB得以激活并移位进入细胞核,结合免疫炎症相关靶基因上特异的κB结合位点,启动炎症因子如TNFα的基因转录,导致炎症反应和肝损伤[10,11]。本研究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祛湿化瘀方能抑制PIκ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了NFκB的活化,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途径抑制TNFα蛋白表达、阻断TNFα的生物活性和靶效应。

由此可见,祛湿化瘀方抑制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的作用机制之一在于抑制了“FFACtsbTNFα”肝脂毒性信号通路。该方可通过抑制FFA以减少其下游Ctsb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和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肝损伤。

【参考文献】

1 Zhang H, Feng Q, Hu YY, et 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Qushi Huayu Decoction" on fatty liver of rat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along with highfat and lowprotein diet. Shanghai Zhong Yi Yao Za Zhi. 2006; 40(3): 525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慧, 冯琴, 胡义扬, 等. 祛湿化瘀方对CCl4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3): 5255.

2 Feldstein AE, Werneburg NW, Canbay A, et al. Free fatty acids promote hepatic lipotoxicity by stimulating TNFalpha expression via a lysosomal pathway. Hepatology. 2004; 40(1): 185194.

3 Zhang H, Hu YY, Feng Q,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Qushi Huayu Decoction on fatty depositio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secretion in HepG2 cells induced by free fatty acid.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7; 27(12): 1105110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慧, 胡义扬, 冯琴, 等. 祛湿化瘀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12): 11051109.

4 Im E, Venkatakrishnan A, Kazlauskas A. Cathepsin B regulates the intrinsic angiogenic threshold of endothelial cells. Mol Biol Cell. 2005; 16(8): 34883500.

5 Vasiljeva O, Papazoglou A, Krüger A, et al. Tumor cellderived and macrophagederived cathepsin B promotes progression and lung metastasis of mammary cancer. Cancer Res. 2006; 66(10): 52425250.

6 Werneburg N, Guicciardi ME, Yin XM, et al. TNFalphamediated lysosomal permeabilization is FAN and caspase 8/Bid dependent.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4; 287(2): 436443.

7 Guicciardi ME, Miyoshi H, Bronk SF, et al. Cathepsin B knockout mice are resistant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mediated hepatocyte apoptosis and liver injury: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Am J Pathol. 2001; 159(6): 20452054.

8 Foghsgaard L, Wissing D, Mauch D, et al. Cathepsin B acts as a dominant execution protease in tumor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J Cell Biol. 2001; 153(5): 9991010.

9 Thanos D, Maniatis T. NFkappa B: a lesson in family values. Cell. 1995; 80(4): 529532.

篇12

【关键词】甲型流感;健康教育;防控措施

Prevents and controls in the Type A flu in 2009 to realize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Abstract】 In 2009 Type A flu epidemic situation, She Count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rough the television, the newspaper, propagandizes the fence, the propaganda handbook, to proclaim the circular, the picture poster, the blackboard newspaper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forms to carry on the Type A flu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knowledge the health education work, the county-wide Type A flu epidemic situation not explodes popularly, the non-death case occurs, the effective safeguards people's health and the safety, have maintained the social stabilit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ype A flu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in th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the behavior change has played the influential role.

【key word】Type A flu;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26-01

2009年出现了全世界甲型流感流行,对于预防甲型流感这种新型流感,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我们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健康知识普及,使讲究卫生、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实行群防群控,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发病率。看起来虽然这是一个“笨办法”,但却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路子,也是目前实际可行的办法。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传播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信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我县近半年的甲型流感防治工作经验看,健康教育在甲型流感防治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加强领导,突出健康教育在甲型流感防治中的作用

领导重视,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今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甲型流感后,我县疾控中心立即作出反应,向县领导汇报甲型流感防治形势、防治策略,县长亲自召开了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防治会议,疾控中心主任在会上用幻灯片图文并茂的向与会领导介绍了甲型流感的防治知识,使与会领导对甲型流感有了正确认识。会上要求按照“正确对待、认真处置、科学应对”的方针,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控甲型流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县统一行动,开展了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清理环境卫生死角。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甲型流感的预防知识,增强社会、家长、托幼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时消除谣言传播和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突出健康教育在甲型流感防治中的作用,科学防控甲型流感。并向社会公布了县疾控中心甲型流感防治24h咨询电话。

2 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制定了甲型流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甲型流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1)连夜印制了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彩页5万份,并通过乡镇政府下发到社区、街道、村庄、家庭,通过教育局下发到各学校、学校,保证每户一张;印发《甲型流感预防控制指南》5000本,张贴宣传画1000张;拍摄预防甲型流感专题片1部,在涉县电视台连续播放30次;在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2个月播放“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预防甲型流感”字幕;在城区主要路口制作了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大型宣传牌一块;380个行政村利用村中广播每天下午进行定时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出黑板报、宣传栏。使预防甲型流感“五句话”人人皆知,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利用疾控中心网站、文教局网站提供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和电子版的宣传资料20篇,浏览近3000人次;疾控中心组织专家深入社区、村庄、家庭,现场宣传讲解甲型流感防治知识15场,专家从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感性角度对引发甲型流感的病因、传播途径、日常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进行了讲解,提高了家庭和个人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让居民认识了解甲型流感“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知识,并教育群众如果家中人有出现感冒样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3)在学校、幼儿园,县卫生局与文教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流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甲型流感宣传单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疾控中心抽调专业防治人员,利用5天时间对全县中、小学、学校等单位负责人和卫生老师进行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从甲型流感的危害、临床特点、诊断到预防、消毒、晨检方法等对参会人员进行细致培训。使老师们明白搞好学校、学校的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除了勤晒衣被、多通风换气之外,尤其要教育学生在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给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每日进行晨、午检,同时做好公共设施表面的定期消毒。

3 层层培训,检查指导甲型流感防治工作

3.1 认真做好防治知识培训: 五月初组织了各医疗机构分管医疗工作业务副院长、内科主任、防保站长、乡村医生、学校负责人、各类门诊部医务人员参加的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五月末针对防治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又组织了专门培训队伍,由县政府下发通知,各乡镇政府组织医院分管院长、防保站长、教育办分管人员、村卫生所长、学校负责人进行了逐乡镇进一步培训。明确了甲型流感的临床表现、样本采集、留观指征、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广泛建立起了县、乡、村、社区防治网络。社区医护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接触最直接而紧密,为甲型流感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