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5:4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其农产品国际、国内贸易的基本途径。自从1997年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开通至今,电子商务因其方便快捷等特点得到迅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网络等手段来进行农村商务活动的一种经贸方式。把农村贸易活动网络化,减少传统贸易方式中的中间环节,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实现农产品跨越国界、省界的大范围,适时、及时的商务联系,缩短运输距离,快速抵达市场,适时进行交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农村、农户的经济效益。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城市,最近几年农村电子商务也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淘宝村的发展。至于淘宝村这个概念想必大家并不陌生,2013年8月,阿里研究中心了《淘宝村研究微报告1.0》,2013年年底又了《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0》,这一微报告指出截止到2013年12月,全国已发现各种类型的淘宝村20个,全国20个淘宝村网店总数约为1.5万家,带来直接就业为6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 50%。规模日益庞大的农村网商群体,是淘宝村形成的基础。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止到2013年11月30日,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的网店数为105万家,比2012年年末增长76.3%,净增了46万家农村网店。
二、农村精英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淘宝村为什么会迅速发展?下面将以淘宝村的几个案例来主要论证农村精英与淘宝村的关系。
首先是大学生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以江苏徐州沙集镇的淘宝村为例。就在几年前那里还是一个众多普通村庄中的一个,农民依靠土地生活。甚至一段时间里,回收废旧塑料成为了这里一个赚钱的主要营生。有村民这样形容当初的场景:“路北漏粉丝,路南磨粉面,沿河烧砖瓦,全村收破烂。”时至今日,东风村能走上发展电子商务的路子,成为全国著名的村庄,离不开3个年轻人开创的一场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而孙寒是其中的领军人物。2006年,80后大学毕业生孙寒回家乡沙集镇东风村注册了第一家网店,成为睢宁淘宝村的起点。村民们看到他们网上挣钱的方法纷纷效仿,最后发展成现在的淘宝村。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指出睢宁县沙集镇以近2000家网店、2012年销售额8亿元的成绩,排名全国8省14个淘宝村第一名。
其次是村干部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宿迁耿车镇大众村村干部和党员、能人大户在时任大众村党支部书记周保平的带领下到沙集镇“拜师学艺”。红红火火的网络经济让他们大开眼界。回来后,他们就迅速召集村干部和党员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在村支部的鼓励下,村民邱杰和他的父亲邱永信首先在淘宝网上注册了自己的网店,成为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大众村共有900余户,淘宝店就有283户。
最后是个别普通农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刘玉国是河北清河县杨二庄镇东高村人,他是第一个“吃羊绒制品网络销售这只‘螃蟹’”的人。在刘玉国的带动下,本村与他相交甚好的刘玉肖、宋富强等人也加入到淘宝的经营之中来,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之后,整个东高村开始掀起了在网上卖羊绒纱线的热潮。到2010年,全村开网店的数量达到350家,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5%以上,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店铺超过50家,并涌现出了酷美娇、嘻嘻羊、布斯特等一大批网络店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淘宝村”。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淘宝村的出现以及发展最开始都是由个别敢于吃螃蟹的人所发起的。这些少数的人我们称之为农村中的精英。这里的精英可以是大学生、村干部,也可以是特定的农民。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眼光、见识和洞察力,是淘宝村得以形成的主要力量。
三、农村精英理论
(一)农村精英的概念界定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原意是“年收获中的最佳部分”,其转意是“经过挑选的合格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农村问题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开始了对转型期不同农村精英进行了研究,并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给出了农村精英的概念。贺雪峰认为乡村精英就是在村庄中有着重大影响的人。在本文研究中所说的农村精英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他们可以是在村民中有威望的村干部,具有高中或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的知识分子,率先富起来的农业专业户和乡镇企业家,也可以是一些农民。
(二)农村精英的角色功能
首先是农村政治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在这里的政治精英是指农村中的村长、村支书、大队队长等。这种熟人社会多是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基础之上,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村落有利于凝聚村民,更好的发挥政治精英的带头作用。作为农村中的政治精英,尤其是村长和村支书,他们两个人的素质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村子的发展。作为农村中的政治精英,他们手中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决定着村子里的资源分配和财务支出情况。一方面他们主导、统筹、规划着农村建设的方向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村长和村支书之间是积极、主动与合作的关系还是消极矛盾的、相互对抗的关系直接决定了社区的发展建设。
其次是农村经济精英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这里的农村经济精英主要是指农村私企老板、个体大户、种养能手等。农业发展方式主要是指实现农业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农村经济精英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精英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迅速拓展。许多农村精英根据本村的发展优势承包山林,栽培大规模的生鲜水果,并实现了栽培、采摘、销售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经济效益;或利用半山区地形,发展规模化的养殖。第二,农村精英促使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转变。农村精英通过建立规模化的果园以及蔬菜基地,培养了一批懂农业技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一些农村精英充当起专业的经纪人角色,成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好的代表了个体农户的利益。同时在农村精英的推动下,他们有了自己的协会,提高了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谈判地位。第三,在农村精英的影响带动下,新型农民正在形成。精英们大多见多识广,农村精英们的致富途径、经营管理模式对村民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村民在精英的带动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眼界也逐渐开阔起来,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极大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农村精英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农村精英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又起到哪些独特的作用?下面主要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核心要素来解析农村精英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精英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核心要素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多种要素,比如说资金、技术、物流、政府支持等。核心要素就是在农村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要素资源,也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个核心要素,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很难成功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要素,有了这些要素,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更加的顺利。核心要素与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周海琴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人物,一个是当地农民的本身内生力量。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素上看,领头羊是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启蒙者,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往往是领头羊带来和产生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当地农民自身内生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当地农民是否从内心里想要通过电子商务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是否是农民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然而当地农民本身的内生力量这一核心要素却往往受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能否给自身以及大家带来巨大的利益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参与程度。总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是领头羊和当地农民的本身内生力量,然而内生力量有受制于领头羊的影响。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称领头羊就是农村精英。既然他们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也就可以说没有农村精英的带头作用,农村电子商务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二)农村精英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要素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核心要素外也离不开一些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资金、技术、网络设施要素等。农村中的一些政治精英,如村长和村支书等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要素、技术要素、网络设施和土地空间等,他们可以通过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商来完成。通过沟通可以加强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财政支持以及引进一些技术人才来村里对村民进行培训等。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村里的政治精英的作用,一般的农民是不具备这个权力的。在社会资本方面,农村精英是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维护者和传承者,他们大都是社区公众人物,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声誉的保护会积极倡导社会规范;他们是农民组织化的组织者,农村精英依靠自身在农村社会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将农民组织起来更好的实现农民的利益;他们是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中介者,他们充当着村民与外界联系的中间人,是村民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而这些因素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农村中的精英才能提供这些发展所需的要素。
五、农村精英流失及对策
(一)农村精英的流失
1. 农村精英流失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
本来农村人口素质就普遍比较低,而具有一定能力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精英更是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农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村缺少“领头羊”。刚刚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农村精英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没有农村精英的村庄是很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
2. 农村精英流失的原因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精英外流。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配置政策大都向城市倾斜,大部分的资源都流向了城市,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的整体面貌却没多大的改善,城乡差距的明显扩大使得大量的农村精英走向城市。有学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普遍没有开展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有些农村青年学生由于没有农业方面的知识,也不愿意从事相对辛苦的农业生产,毕业后都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工作生活了”。
其次,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城市中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较之为农村更加的多样丰富,城市里的交通、信息更为的便捷。当乡村精英们在村里的发展受到限制时,他们就会离开村庄。
最后,精英流动机制不畅通导致农村精英大量流失。精英流动可以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横向流动是指精英之间在同一层面相互转化,比如说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然而精英之间的横向流动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已退休的政治精英与现任政治精英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前一届村干部由于没有带领农民走向富裕道路使得其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以至于在下届的村干部选举中落选。然而他们又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于是怀着不满的情绪处处针对现任干部。这使得一些精英无心竞选村干部,从而选择离开村庄寻求更好的发展。第二,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之间的流通不畅。由于政治精英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他可以迅速的通过这种资源致富,并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这种由政治精英向经济精英之间的流动比较容易。但是当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流动时就会遇到各种阻力,政治精英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排斥一些有能力的经济精英进入政治集团,导致经济精英对政治生活缺乏热心,很多有能力的经济精英转向城市发展事业了。
纵向流动是指由普通村民成为农村精英,是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流动。由于普通村民手中缺乏一些社会关系和政治资源使得他们在选举中很难获胜,也就不可能成为政治精英了。
(二)农村精英流失的对策分析
农村精英流失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一般是因为农村的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想要解决农村精英的根本方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土地附加值。世间的一切发展建设都离不开人,人是特别宝贵的资源尤其是精英。无论哪个人之所以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是因为他们认为呆在农村发展无法挣钱养家,无法给自己提供更多挣钱的机会。在农村中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的收成,然而由于乡村土地的附加值过低导致农民很难单纯的依靠土地来过富裕的生活。因此,想要吸引农村精英再次回到农村首先应该提高土地的附加值,使得农村精英们看到依靠家中的土地也可以实现他们致富的想法。农村土地附加值低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结构单一造成的,因此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依靠本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同市场之间的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
2. 营造吸引精英回流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询问一些年轻人问他们是否愿意回乡创业,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都会犹豫的,他们会有很多的顾虑,比如说风险大、当地政府不支持、基础设施缺乏等,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回家创业不安全。因此,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运用报纸电视等手段宣传精英回乡创业的成功案例,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一些针对农村精英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
3.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农村中的青少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希望,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关键在于教育。农村中的教育水平非常低下,既缺乏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又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备的建设、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去、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农村精英人才;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学的专业在农村中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应该改革高等教育的模式,使得大学教育与农村建设相挂钩。
总之,对于农村精英流失我们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来寻求解决的对策,既要吸引流失的精英再次回来农村,又要吸引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投身于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8(6).
[2] 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4).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指的是主要参与者为农民、农村及涉农产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与农业领域相关的整个商务过程。
二、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起步晚,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起步于90年代中后期,大致与城镇电子商务同步,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明显过后了很多。并且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程度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长三角地区(以杭州、上海、宁波、金华、南京为主);第二梯队为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主);第三梯队为渤海湾地区(包括北京、大连、天津等);第四梯队为中西部地区(包括成都、西安、重庆、长沙等)。
2、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瓶颈问题突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物流及电信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没有形成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加之公路制度性的问题,如高速公路收费,执法人员乱收费乱罚款是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其次,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这对依赖电信网络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云南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云南网民有844万人,普及率为18.6%,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27位;云南省有域名71979个占全国的0.4%,有网站13700个占全国的0.4%,云南的IP地址数也只占全国的0.85%,除去城市网民和非涉农电子商务外,云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很小。在物流方面,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只占全国的16%,并且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方式仍以汽车为主。
3、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我国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广大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较低,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稀缺,而在城镇接受电子商务教育的农村人才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返回农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了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目前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5万人。而且,愿意返回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事业的人才数量很小,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成为妨碍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加大宽带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效率,运行速度快的互联网 ,提高我国城乡的网络普及率。电子商务的展开需要齐全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要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2、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力度,构建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所有环节中的终结者,电子商务的成功运行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撑。建立高效的,低成本的农村物流系统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具体措施如控制油价过快上涨、完善行政透明机制,杜绝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等措施。
3、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电子银行用于电子支付。支付是电子商务成功完成的核心步骤,传统的现金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变得不切实际,回款也不是理想的支付手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网点稀少。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网上银行的支付手段已经日趋成熟,如建设银行推出的“一路护航”和农业银行推出的“K宝”,都具有安全可靠性较好,支付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在农村电子商务支付环节中,引导鼓励农民办理网上银行是值得推广的。
4、政府及时出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行政法律法规,使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任何一个行业的良好和长远健康的发展少不了法律的保障,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能够明确各方参与者依法办事,履行责任和义务,减少纠纷,保护各方的利益,从而保证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5、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发展注入原动力。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大对现有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在管理和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在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实践中起好带头作用;其次,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发展建设成为以信息咨询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信息平台和面向网络交易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两类农业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平台可以进行贸易信息传递,农村信息网络,以及农村专业知识推广和专家在线咨询;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品、材料和服务为中心,提供网络贸易平台,促进农村网络贸易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樊鹏.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9):123-124.
[2]CNNIC.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
[3]张健.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147-148.
陕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7.43%,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是我国最早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村信息站全覆盖的省份,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在当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陕西农村电子商务整体运营环境不成熟、本土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涉农电商企业规模小、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和应用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只有找出制约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才能有的放矢、辩证施治,从而尽快突破瓶颈,推动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制约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
1、人才资源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商务营销技能的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还需要大量掌握农业信息技能、拥有一定农技专业知识、熟悉农村消费市场特征和了解涉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农业信息化人才,而目前陕西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1)电子商务相关领域人才匮乏。陕西高校云集,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但是由于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真实电子商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模拟软件跟不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需要而最终脱离了电子商务行业,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陕西近年来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启动了 “百人计划”和“三秦学者计划”,积极在海内外招募高层次人才。但是,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创新环境、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陕西在人才引进和挽留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导致高层次、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稀缺。
(2)农业信息领域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近年来不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倍受青睐,各地对那些既精通农业生产,又熟悉涉农产品的经营与流通,同时还能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各大高校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此外,陕西虽是教育大省,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依然偏低,缺乏信息意识和营销意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差,对新型信息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不敏感,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配套体系制约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依托网络信息平台技术,还需要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和信用支付体系做后盾。陕西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金融和商业等基础服务比较落后,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领域尚未形成规范、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整体运营环境尚不成熟。
(1)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不论是涉农产品网上交易,还是农村用户网络购销,都离不开物流系统的支持。近年来,陕西不断强化道路交通综合建设,但农村地区的整体道路交通状况依然相对落后,交通闭塞不便、道路基础设施差、调度管理薄弱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导致物流配送环境整体较差。此外,陕西物流企业数量近年来虽然有所增长,但规模都相对较小,服务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物流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行业内部分工与协作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一体化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2)农村支付环境不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陕西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依然落后,金融服务现代化基础设施比较匮乏,银行网点分布不均,非现金支付系统覆盖率低、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网上交易在农村地区的渗透。此外,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网络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较差,网上交易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利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非现金方式交易的意识淡薄,不利于全面推行农村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建立农村地区网上消费体系。
(3)涉农电商平台资金短缺。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陕西本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网销商户已高达15万户以上,[3]培育出了中国果汁网、丝路商旅、西域美农等一大批优秀电商品牌,为陕西本地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陕西本地的涉农网销商户数量依然相对较少,且多以中小型商户为主,经营分散。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较大,网上平台运营又高风险、高成本,因此陕西本地涉农电商平台普遍存在着资金链短缺、经营模式单一、平台建设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盈利能力弱、知名度低等问题,难以发挥本地农产品推广与助销的功能。
3、农产品市场制约
农副产品网上销售是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涉农产品网销供货渠道的可靠性。陕西农业资源丰富,但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产品市场主要以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集约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规模化发展。
(1)农产品市场发育缓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陕西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培育形成了畜牧、果品、粮油、药材等一系列农业主导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受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基层市场化服务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陕西大多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购销仍以零售和小型批发为主,专业化农产品购销市场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健全、知名度低。此外,由于缺乏农业市场化服务的引导,广大基层农户难以扩大经营收益,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状态,难以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对大规模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需求。
(2)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电子商务市场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交易场所,因此对交易商品各方面特征的标准化要求比较高。农产品生产不仅受品种基因的影响,还要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品质、口感、外观、营养价值、保质期等方面的标准很难统一,评价主观性强,不利于通过虚拟市场进行销售。陕西虽然农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尚未建立起能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包装标准、产品编码标准和物流配送标准,导致市场上出售的农产品良莠不齐,知名度和美誉度低,难以形成品牌优势,阻碍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电商意识
首先,充分发挥陕西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高校专业结构设置,鼓励各类相关院校加强对涉农电子商务人才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引导优秀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下基层创业;其次,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主体的培训,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和理念,利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重点培训农业经营主体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技能和网络营销技能;[4]最后,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和农业信息化人才来陕工作,为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助力打造陕西农村电子商务顶层设计。
2、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支撑环境
首先,应不断加大对现有物流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整合全省物流资源,打造一个与陕西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专业物流配送体系;其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统,同时大力宣传和推广现代化支付工具,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最后,优化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行业门户网站,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和农产品物流配送分类标准,确保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3、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经营
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农村市场,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和重要步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村市场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没有获得市场上有效的信息。而农村这个大市场,能成为电子商务的又一个潜力市场。所以要对农村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造,加强文化信息传播,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思想封闭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在城市还没有达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而在农村实施更加困难。农村生活普遍比较落后,农民思想也比较保守,这就导致了农民对新鲜事物接受困难,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农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再加上文化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封闭,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并不认可。并且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展开服务的组织或单位很少,先进农业科学信息无法得到传播。
2.2 农民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 我国大部分农村,电脑的普及程度很差,即使使用电脑,也都仅限于网上游戏或聊天。甚至在一些贫困山区连电话都没有普及,这就给农村建立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电子商务活动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套健全的网络设施,普及和传播农业信息。致力于发展农村农业信息化的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加上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知识了解很少,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2.3 农村生产规模小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主要以个体生产或者小部分承包为主,土地比较零散,农作物生产规模小,这就形成单个农民不能提供足量的农作物供给量,进而失去了竞争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的运输必须要保证产品的鲜活,交易成本高,买卖过程透明度不高。针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参考学习的农业信息甚少,单个农户和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差,阻碍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进程。
2.4 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较偏僻,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物流技术难度较高。大多数物流公司的配送范围只覆盖到县一级地区,没有延伸到乡镇,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配送范围之外,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并且缺乏专业的农业物流公司。在很多农村,农产品还存在运输难的问题,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鲜活产品易腐,再加上农村的配送点比较分散交通不发达,直接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5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现今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清晰、利用网络的农业人群较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意识不强烈、农作物的采购和粮食销售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农产品企业和农民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没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农民依然存在买卖难的问题。农民选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往年的销售情况,从来没有根据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或是市场需求关系进行种植,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被开发,这就给农民生产带来了的风险性。秋收卖粮时,卖不上价,不知何时卖,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各地区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差,无法了解市场对各种农作物的需求情况、价格趋势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准确信息,不能通过正确的市场动态来决定何时销售何物,把握不住时机,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来源。除了这些,还存在着农民贷款难、缺乏对稻田的科学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统一标准、农产品销路少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2.6 农民怕风险意识严重 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在线支付交易手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买卖双方只通过电脑进行交易,略去了双方见面互谈的程序,采购商可能毁约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大多数惧怕风险,农民每年的经济收入有限,无法承担过多的风险,小农意识强,不敢去尝试新型的电子商务交易业务。再加上交易风险较大,不安全性高。农民对此抱有怀疑以及排斥的态度,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运作。
2.7 政府缺乏足够重视 在农村电子商务萌芽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几乎没有,基层乡镇府的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
3 全面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思考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属于网络应用,只有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网络环境,才能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普及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知识,提高因特网的宽带服务,加强网站建设,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踊跃的进入市场,主动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亲自动手体验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在网上自己的农产品,与商家进行产品信息交流,吸取其它发展电子商务成功的商家经验,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力的基础条件。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3.2 优化物流配送 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优化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结合自身情况,大力发展物流企业,找到一条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
3.3 加强农村文化教育 加大对现有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电子商务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在农村开展关于电子商务的相关讲座,将农产品与电子商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引进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并借鉴国外已成功的农村电子商务实例,派遣专业人事指导农民动手实践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让农民深深体会到网络给自己生产和生活中带来的便捷和利益。同时,鼓励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使农民积极主动地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交易,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
3.4 健全国家相关法律 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改善投资环境,保证网上技术、产品、市场信息来源的可靠,使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借鉴电子商务立法完善的国家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5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单位应积极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发展空间。面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健全有效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加大在农村的教育资金的投入,正确的引导,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4 结语
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电子商务为我国农村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与城市信息闭塞的现象,减少贫富差距,同时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对我国城乡经济协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来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逐步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文宏,刘茜.《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第78页-80页.
[2]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决策》[J],《经济导刊》,2009年第12期,第68页-69页.
[3]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05年第10期,第35页-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