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0 15:4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实施和有效运行的关键,2011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4.4.2“能力、培训和意识”中明确规定:“组织应确保任何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应依据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来确定。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使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2005年以来,本院通过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深切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规及要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员工掌握安全法规的要求、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必备手段。只有员工具有强烈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才能使所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只有员工具有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具有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避免或降低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本院各项工作业务的不断拓展,海外、总承包、监理业务安全管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复杂,管控方面越来越多,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越发凸显出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本院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努力改进,除全面修订《人力资源及培训程序》、《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外,还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具体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内容、考核与检查内容等。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引导和强化员工学习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新技能、解决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对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总要求
对本院员工、聘用人员都应接受有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1)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2)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及以往存在问题。(5)应急准备与响应;紧急救护法、应急预案,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2.院主要领导干部安全培训
院主要领导干部上岗前应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上级和本院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等,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1)安监部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每三年接受国家有关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每年参加外部培训及现场安全学习。
(2)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海外事业部、项目经理部、技术质管部、院长工作部、工会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安监部还应组织对其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再培训。
(3)每年安监部会同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对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多次安全考试,考试内容必须包括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等。
(4)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员要经常性地指导本部门三级安全网络人员,并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与复训
(1)对本院正式职工和聘用人员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以后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复训。
(2)安监部要做好本院特种作业人员状况的统计工作,督促有关岗位人员的初训或复训,保证做到持证上岗。
(3)对院总承包工程,现场项目部要检查分包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和安全员培训合格证,督促施工分包单位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5.新入院大学生、研究生岗前安全教育
培训主管部门和安监部每年组织新分配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岗前培训时,必须设定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包括适用的安全法规及行业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6.上岗、转岗、离岗适应性培训
(1)各部门对新聘用人员、借用人员、临时工等,都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其岗位工作安全责任较大时,安全教育培训更不能降低要求。可外聘专家或本院/本部门称职人员进行培训。
(2)当人员调换岗位,所操作设备、技术条件、安全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适应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掌握有关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形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对违反操作规程、院安全生产制度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的责任者,除按院《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处罚办法》和《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处理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离岗培训、在岗学习等形式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院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方法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针对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本着“海外项目安全管理不低于国内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做到每批人员出国前进行安全培训,完善《出国前安全教育手册》,强化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确保掌握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7.全院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每年年初安监部会同培训主管部门,组织提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增补;对培训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上级和院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需求,随时补充调整计划,以适应院及各类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及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如:网上开办“安全监察”专栏、每月编印安全简报、制作安全宣传展版和安全培训课件、开展“安全在我身别”主题摄影比赛、开展安全知识答卷或竞赛、应急演练、播放事故案例教育片。
一、引言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金融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加大风险的安全问题,对于我国而言,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也会产生威胁。面对安全风险,我们要做的不能是逃避,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实施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对策,在保障金融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
(1)金融全球化概述。金融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是各个国家逐渐打破金融管制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策略,金融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开始就迅速发展壮大,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开放程度的提高、管制政策的放宽以及流动性和创新性的突出等。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金融全球化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是促进和机遇,还有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包括对经济产生的打击、金融危机波及国家政局产生的动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也就是我们已经加入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面对金融全球化所具有的严重后果风险,我们不得不深入考量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
(2)我国金融安全的问题。金融安全是金融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金融交易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这一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是由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因为发达国家金融业较为成熟,在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交易信息、交易市场等多方面都较为落后,对风险的化解和抵御能力都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都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要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体系相融合,吸引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完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开放程度越高就会使得金融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现状
(1)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银行的经营情况直接反映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一旦银行出现经营风险,则会给整个国家的金融业带来连锁的风险,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现有银行经营体制中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因素还存在。因此,在市场化运营、不良资产、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其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不利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经营的一些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时也承诺了逐步开放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并逐渐取消一些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将给我国银行业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外资银行具有资本上的优势,也具有成熟的经营策略和更加优秀的银行人才,利率上也会相比国内银行更低,客户的流失将会成为国内银行的最大经营发展困境。
(2)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发展较晚,当前正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证券投资收益率较高,这是很多的发达国家也无法相比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的国外资本也流入中国,但是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会使得证券价格被抬高,形成虚高的局面,一旦外资撤出将会给我国证券金融市场带来致命的打击。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还体现在货币市场,因为货币币值的变化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动,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大量外资流入我国,这给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机制还存在一些漏洞,在利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巨大的金融安全隐患。人民币升值会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动荡,这也是我国当前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金融全球化还对我国的外汇市场带有一定的冲击,因为在金融全球化影响下外汇管制必然会逐步放宽,外汇贸易也将逐步扩大,各类期货、期权贸易都会使得外汇交易量大幅上升,政府的干预也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外汇管制的放宽还会使资本外逃更加容易,这也是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宏观政策调控的冲击。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的除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金融制度体系也将接受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我国的金融宏观政策调控也要顺应金融全球化进行改革完善。这种改革往往是由于形势所迫而被动进行的强制性的改革,在改革难度上也会比有计划的主动改革更难。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调控、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等,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由于外资银行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较大范围的传导性影响,无论是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还是央行政策的调整都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外国银行和资本涌入也会使得对资本流动风险的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调控,也加大了政策调整的难度。
四、面对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安全的发展策略
(1)稳步有序地开放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从政策上加以全面的规划,要做到以保障安全为必要进行稳步有序的开放。在具体的开放进程安排上,要在金融自由化和开放的基础性上做好保障性措施部署。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要结合我国入世时的承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选择有利的时间和适当的开放程度,稳步扩大开放程度。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包括银行在内的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参与金融全球化竞争锻炼好自己,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从参与竞争中学习更多的经营发展策略和金融创新手段,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竞争能力,为面对金融全球化做好自我实力的备战。2)通过稳步的开放金融市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开放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通过开放金融市场也能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完善提供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发展上也是适用的。3)在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安全监管,尤其是对于大量的资本流进流出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管是极其重要的,可以通过政策规范加以管理约束等。
(2)加快我国国内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金融制度的题中之意。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面对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金融安全风险要依靠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加以防范,而不能通过逃避和排斥金融全球化来解决。金融制度的改革完善要加强金融安全的防范,在这一方向上要对造成金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安全制度。金融安全制度的完善也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对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企业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与全球金融市场相适应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同时还要针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管理进行调整,将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在市场调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二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尤其是对于风险较高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要通过健全的监管制度加以规范,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也要制定安全防范的具体标准。三是对金融机构的操作性风险进行防范,包括禁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禁止不符合条件的市场准入,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制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内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3)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金融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还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披露。在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也要进行创新,包括对合规性的监管、对风险性的监管,监管的有效关键是要对所涉业务全面的监管,保持银行经营体系稳定,同时还要加强监管部门对风险的预测分析,一旦发生风险还要有及时的反应来化解风险。监管还主要是事前的监管,事前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新业务产品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有效措施防范。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完成的,但是需要掌握好职能范围,不能对金融业务有超范围的干预,还要与金融政策相统一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而今后还要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形成内部自我监管以及行业社会的监管。
(4)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需要与国际接轨。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并不是我们一国单独面临的,是各个国家都需要进行解决的,同时这一安全问题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对于金融安全的防范一定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要通过建立国际统一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来为各国的金融安全提供保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保障金融安全时还要注意发展金融业的效率,安全是基础,效率是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萍,等.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5(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由于金融安全预警方法研究有较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的、准确性较高的研究成果。国外初步的研究成果主要有:KLR信号分析法、FR概率模型、STV横截面回归方法和学者刘遵义采用的“主观概率法”。但是,这些模型假设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为:一是特定样本难以反映总体实际情况和揭示总体特征。预警模型是一个单纯的数学关系式,不是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全面反映,仅仅是实际情况的近似模拟;二是从历史数据估计出的模型对金融危机预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三是用线性预测方法等传统范式预测理论来研究金融危机非线性问题,预测效果不甚理想。
国内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三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案例推理CBR模型和动态信息融合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突破了传统的风险预警模式,解决了传统模型难以处理高度非线性模型、缺少适应能力等困难,在金融预警的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基于案例推理的CBR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较新的一种推理方法,适用于问题描述半结构化和经验丰富的领域,将其运用到金融危机预测领域,避免了传统的经济预测方法解决非线性问题的局限性,为金融危机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有益的探索;动态信息融合法不仅解决了模型选择的困难,也改善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缺少专家知识的缺点。该模型建立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动态信息融合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但是,总体来看,以上模型和方法并没有真正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建构具有预警功能的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二、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构
我国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构,应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预警指标
宏观层面预警指标包括:经济运行指标和国家综合指标。
1.经济运行指标。包括:实际GDP增长率(U111);通货膨胀率(U112);经常项目差额/GDP(U113);广义货币M2增长率(U114)。
2.国家综合预警指标(U12)。包括:利率波动率(U121);汇率波动率(U122);国家综合负债率(U123)。
(二)微观层面预警指标
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的微观层面预警指标主要选取:国有企业安全指标(U21)、证券业安全指标(U22)、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安全指标(U23)。
1.国有企业安全指标(U21)。包括国有企业负债率(U211);国有企业信贷/GDP(U212);国有企业增长率(U213)。
2.证券业安全指标(U22)。该类指标选择包括股指波动率(U221)和证券化率(U222)。
3.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安全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U23)。对于盈利能力的考核,当前国际上常见的主要以资产利润比例来衡量。本文参照国际标准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指标,选择总资本净回报率作为盈利指标。
(2)流动性风险指标(U24)。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过度,资产负债长短结构搭配失衡、资产流动性不足所可能导致的支付危机和挤兑风潮。本文选择贷存比例作为流动性风险的预警指标。
(3)资本质量预警指标(U25)。资产质量一直是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本文选择不良贷款率作为反映资本质量预警指标。不良贷款率(U)=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4)资本充足性预警指标(U26)。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稳健与否的根本因素之一,本文选择资本充足率作为资本充足性的预警指标。
资本充足率(U)=资本总额/权重风险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是衡量银行实力和防御资本风险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本风险监控和衡量金融机构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本指标的最低标准为8%。
三、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数据的采集
本文选取了2004年~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经济数据。对宏观经济数据的选取主要从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经济运行和国家综合经济发展这两个层面考虑,微观层面经济数据主要从国有企业、证券业、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中选择相应数据。指标数据主要来自2004年~2009年的《财政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执行政策报告》等。
(二)模型的构建
1.模糊判断指标集合。模糊判断评语集合V=(V1,V2,V3,V4,V5),Vi(i=1,2,3,4,5)含义为国家金融安全预警综合指数临界点,如表1所示,分值越低越安全。如果V1表示国家金融安全综合指数处于安全状态,分值为0.2;V5表示国家金融安全综合指数处于严重风险的程度,分值为1,即处于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的程度。
2.确定模糊判断指标的权重。(1)权重的确定方法。考虑到上述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法),其优点是能量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体现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和综合。利用AHP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分析指标体系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目标层U包括一级系统Ui、二级系统Uij、三级系统Uijk。目标层U为国家金融安全预警综合指数;一级系统Ui包括宏观层面指标U1、微观层面指标U2;二级系统Uij包括经济运行指标U11、国家综合指标U12、国有企业指标U21、证券业指标U22、中国工商银行指标U23、中国农业银行指标U24、中国银行指标U25、中国建设银行指标U26;三级系统Uijk包括实际GDP增长率U111、通货膨胀率U112、经常项目差额/GDPU113、广义货币M2增长率U114、利率波动率U121、汇率波动率U122、国家综合负债率U123、国有企业负债率U211、国有企业信贷/GDPU212、国有企业资产增长率U213、股指波动率U221、证券化率U222、总资产净回报率U231、存贷款比例U232等。
第二,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的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按1~9标度进行相对重要性的赋值。下层被比较元素构成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axa式中(aij)表示元素fi与fj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性的1~9标度量化值。显然判断矩阵具有下面的性质:对所有的i,j∈N相当于{1,2,………,n}有aij>0,aji=1/aij,aii=1,故A称为正互相反矩阵;当i,j,k∈N,有aij×ajk=aik,称为完全一致性矩阵。
第三,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5)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C.I=(λmax-1)/(n-1),并查找相应的n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
(6)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C.R=
C.I/R.I,若C.R
(三)结果分析
通过向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金融专家对各层面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出100份,收回78份),结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际惯例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调整,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求出各层面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将各层面安全预警指标的数值乘以与之相应的各层面的权重系数得出国家金融安全综合指数V、国家金融安全宏观层面的综合指数V1和微观层面的综合指数V2,见图1。
从国家金融安全预警综合指数趋势图中显示出: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前,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通过对各层面系统的一致性进行相应的检验,可以看出: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 王顺.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张建华,等译.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东南亚地区的运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我国对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相关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起源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针对金融安全,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完全不被自己掌控的不安全,另外是完全被自己掌握但做得很差,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安全状态。就商业银行金融安全而言,是银行能够凭借各种手段保证本期和预期的偿付能力以及银行正常功能和经营秩序,其机理是银行发挥正常功能和经营秩序,银行资本及流动性足以抵御和消除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实际或潜在的挤兑威胁和侵害,把风险控制在偿付能力的状态之中。银行预期收入的现值足以清偿债务,且有现金支付本期债务,从而实现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安全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金融安全,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的。商业银行金融安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该在效率和安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做出符合现阶段以及衔接将来发展的决策,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的本质应该是高效率下的安全,既不能为安全牺牲效率,也不能为效率而丧失安全。一个低效率的脆弱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体系,会直接妨碍一个国家稀缺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从而对该国经济成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在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中,一个低效率的银行体系一旦受到国内外冲击,有可能会导致系统性信用紧缩、金融恐慌、动摇公众信心,从而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引起社会动荡,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安全问题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其经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状况
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作为我国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制度缺陷、体制脆弱性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较高。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主要是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以后引起的金融竞争、制度冲击和政策干扰。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稳健性受到影响。
首先,我国银行业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着不少影响金融安全的隐患。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实际资本金充足率不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仍远低于8%的国际标准;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发达的业务网络,电子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过去较少考虑运营成本。例如,只考虑存款数额,而不考虑吸收存款的成本及存款的运用情况。符合银行商业化管理要求的资产负债管理才刚刚起步;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差,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而消费信贷、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咨询、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网络银行刚刚起步,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足15%,近些年来虽然有所改观,但资产结构仍处于严重不合理状态;内控制度不严,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尚不能满足金融业发展的要求,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由于内控不严、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历史原因形成的呆账、坏账使不少银行存在着发生危机的隐患。
其次,金融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金融安全基础不牢。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无损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流动性水平越低,其经营风险水平越高,银行抗击意外冲击的能力越弱,发生大的银行危机的概率就越大。(1)我国金融业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例不高。1999年末这一比例没有出现以20%(一般20%以上较为合理)为中心线的波动特征。这表明我国银行流动性资产对整体资产的结构并不合理,收益性与流动性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资金周转缓慢。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全部贷款的年周转速度平均为1.06次,其速度始终在低速区徘徊。(3)贷款收息率低。各金融机构不仅大量贷款不能按时收回,而且贷款收息率也很低。据统计,到1999年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利息收回率平均不到50%。(4)存差有增大的趋势。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银行开始重视资产质量,谨慎地进行贷款投放;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大批上市,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而减少了贷款,使银行有效益的贷款大大减少,形成一些信贷资金的闲置,这些闲置资金只能积存在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内部循环,既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和稳定性。(5)2000年末我国上市公司已达1081家,股票市值占GNP的27%,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分业制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商业银行积聚劣质客户和资产结构短期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风险更加集聚,安全度下降。
第三,银行不良债权比例较高。反映银行债权质量最直观、最简单的统计指标是不良贷款率。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到1996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己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1997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上升到29.2%。其中,无法收回的呆账约为4%,呆滞贷款约占12%;1998年末不良资产比例上升到30%以上。近几年来这一比例更高,仅此两项就超过了银行自有资本。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金融风险仍然呈逐年升高之势。银行内部稳定性这一子系统是现阶段整个经济金融领域中安全程度最低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系统能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因素,其银行资本充足率1999年仅为5.51%,大大低于8%的国际警戒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亦较低,有些银行甚至出现明盈实亏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引致的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处在危险的边缘,应当予以高度警惕。为了银行自身的安全,必须改变现有的银行制度。
三、商业银行金融安全对策
银行最终安全是银行正常功能的发挥、经营秩序的完善和银行自身的发展。具体表现是在信贷资产质量、非信贷类资产质量、表外资产质量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利润增加、支付能力和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因此,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的发生。
(一)保持国内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银行综合竞争力。鉴于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内脆弱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所以防范外资银行大量涌入的风险其最根本的立足点应放在国内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上。脆弱的国有银行体系之所以还没有倒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这些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有关,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新增存款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而快速增长。然而,问题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在减弱。经济增长率如果不上去,不能维持高速度,那么原先在高速增长隐藏下的金融风险必将充分暴露,所以保持国内经济适度增长已是我国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国有银行既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又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所以在今后的3~5年内必须把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抓紧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
(二)循序渐进,有步骤、有控制地推进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银行业开放的程度与银行机构的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银行业开放程度越高,银行机构质量就越高,其脆弱性反而越小;相反,银行业开放度越低,银行机构质量也越差,银行脆弱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