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1 14:3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媒体技术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基于数字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方面,是高新技术与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新型的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正确认识
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在质疑和改善中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利有弊。电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师们使用电脑进行设计,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史上设计方式的一次大革命,它标志着一种新艺术形式的产生。但是,对于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进入了一个误区,让我们的设计师们过度的注重数字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和领悟,这个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软件应用能力很高,但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固然重要,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不仅仅能“再现客观”,更能“虚拟现实”,能为设计者带来更广阔的设计思维,更有效的设计方法,更独到的设计表现,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即使这样,数字技术也不能成为艺术设计中的主导,艺术设计的灵魂还是在于设计,在于创意,而数字技术只能作为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现在很多设计师局限于对数字技术的追求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经融合到了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科学的去认识和平衡数字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时代的发展,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更要引领潮流,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必然要创造更新的设计文化。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设计师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在数字技术中融入传统设计文化、传统设计思维,并把传统的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表现出来,以超前的设计意识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1、设计思维能力得到了延伸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替代设计师完成了大部分理性工作,给艺术设计的造型语言、设计观念、组织方式、工作方法、表现形式、设计效率等方面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其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深远。进入数字化信息社会的设计,设计对象和心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与现代化科技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设计的产品也不断吸纳现代信息的元素,使设计出的产品在产品本身和制造方面都带有了智能化的色彩。设计的产品更具人性化,冷冰冰的产品拥有了人情味,使人们在科技包围的环境中不再感到陌生,这也成了现代设计的准则。数字化技术除了让我们有了一个便捷聪明的工具以外,同时使我们的设计思维得以延伸,设计思路更为大胆,设计触点越发广泛。开启了设计师原本无法触及的领域和长期封闭的灵感边缘。
2、设计内容形式得到了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其在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在设计的理论和平面视觉创意法则方面是相似的。在设计和表现的内容上是相近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继承传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型学科。
3、设计手段方式得到了提升
在传统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是靠手工来绘制设计方案,。设计与制造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当产品完成之后,设计者再根据产品、静态图来讨论设计的功效。而使用者与产品之间是动态的,是多种感觉的一种直接交互的使用过程,这与设计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同,设计者还得依靠使用者的反馈才能了解设计的成效,这造成了设计与使用的不连续性。新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示了其存储方便、修改容易,设计效果稳定等优势。消除了设计与使用之间的不连续性,使设计能在模拟真实使用的情景下完成,从而提高了设计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设计手段的局限,使构思、设计、制造和使用更具连贯和一致性,使产品更人性化。
三、数字媒体艺术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变革
随着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的教育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史、艺术学等学术型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要通过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艺术创造的能力来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创作出艺术作品。这样的教育体制是不完善的,导致了很多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放弃了艺术设计。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强调的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教育也同样如此,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那些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数字技术,在艺术修养和数字技术两者之间平衡发展,教育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的艺术人才。这样助于我们构建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学结构体系,是教育更具有时代意义。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发展为了一个新兴空间。展示设计不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包含多个领域,包含的范围也很广。数字媒体技术虽然是一个新兴行业,但是通过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展示设计的传播功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创作思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立足于传统的展示设计,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得数字化变为了现实,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而是可以被人们实际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相辅相成,一方面,展示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使用,从而使其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也借助展示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中。展示设计依靠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增添了生命力与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进步,最明显的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一系列的展示设计的指标。展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高科技技术在数字媒体中的运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当前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其发展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少的艺术家为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新技术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的使用了这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们只重视技术发展,却忽略艺术发展,从长远来看,不会对这些艺术家有什么好处,反而使自己受被动的经济利益驱使。
2.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艺术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逐渐退化,即使创作出来作品,其内容也空洞乏味,失去了原有的创作味道。数字媒体失去原有意义的大部分原因在于艺术家自身知识的陈旧、更新不及时,越来越依赖数字媒体,再加上各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家的创作,即使艺术家的知识储备量再丰富,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难以挣脱条条框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一方面没有办法完全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无法彻底抛弃传统的创作模式,从而迷失了方向。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媒体技术的设计,现代媒体技术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给予观众最直观的冲击,从而表达主题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随处可见,但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极具直观性的视频再配上适合的音乐,就会将效果带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加的吸引人们。数字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视觉感受,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展示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促使展示设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传播上也推进了展示设计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它打破了以实物为载体的传统方法,实现了动态与虚拟化的结合。成像艺术的虚拟化,设计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数字媒体在现代展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必然会推进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它扩大了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使计算机在更多的领域被使用,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交往以及通讯方式。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身处在沙漠的人们感受到海浪的拍打声,海鸥的鸣叫声,可以把一切的事物浮现在人们面前。这些技术的复杂程度并不高,只是运用了电脑的合成技术,但是在展示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才有了这样的效果。所有的展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是利用创造性的手法给观众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也是必须承认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艺术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仅靠技术与硬件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要想更好地发展,不仅要牢牢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还要掌握展示设计技术,将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更好的被运用、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制作技术与传播方式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这些设计方式扩大了设计者的设计空间,使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新技术,对崭新的技术社会也充满了向往。设计者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石雄,李卓染.解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10:115-116
[2]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3]肖厚婷.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2:110
1 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艺术是一个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新兴专业,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通过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去实现设计师的想法和方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由以前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2 平面设计的定义
平面设计是把“视觉”艺术当做设计师和大众们重要的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结把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再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传达出设计师的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一般是指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完成品。
第一,经过软件处理一些已经是数字化的图片的过程。
第二,它是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的综合设计。
平面设计目前最为常见的设计项目可以可归为这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3 数字媒体艺术和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
以前传统的平面设计就只要是平面的一个载体,在有了各自的设计理念之后,不断的发展和延伸,由此出现了更多新的载体,也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数字媒体艺术。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时代潮流设计而生的,同时也是为培养设计人才而服务的,平面设计当然也包含在其中。稍有不同的是,平面设计更注重“视觉”所传达出的信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注重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无论怎样,这两门都使属于艺术设计的延伸学科。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各行各业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媒体,特别是当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史就是媒体不断进化而来的历史,媒体进化的同时又不断地促进了人们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变化。平面设计是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知识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的综合内容,这与数字媒体艺术所包含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风格恰恰是不谋而合,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从而培育出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又与平面设计交融、互相渗透。数字媒体是从视觉传达设计即平面设计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平面设计,也发展和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同时也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特征。虽然互联网一开始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发明的技术,但随着它的发展逐渐演变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然而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现代媒体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所呈现出的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征推动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
3.1 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独具的艺术特征,它表现为让观众参与进来,激发了我们的各个器官感受。让他们真正参与、享受和体会艺术,拉近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也是技术家,把以往的一切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设计等都纳入其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式得以体现。当然平面设计也不例外。互动性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打破了多年来传统的设计模式,是设计中人性化的最佳体现。
3.2 虚拟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媒体设计中的又一表现特征为虚拟性。在平面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将改变传统的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即不需要笔和纸等实体工具。传统的设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在数字媒体面前这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走近艺术,使设计者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去设计,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达到了传统平面设计所达不到的冲击力和效果,这正是其艺术特征的表现。
3.3 综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人的感官多重性。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视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统一的数字语言,艺术家可以随意选择两种以上艺术形式进行处理,使艺术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还可以享受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带来的丰富世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就带有了综合性的特点。
3.4 娱乐性和商业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人人参与性质决定它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特征,艺术从少数化走向平民化。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设计,像报纸杂志、网络上面的美图是最典型的例子。
由于在早期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太高,个人或团体对社会成员的宣传方式多是以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为了达到既可以传达设计师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吸引人们目光,还可以有效传达信息的功能,招贴设计则应运而生。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分支之一,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平民化特征更加的明显,数字媒体作为平面设计新的载体和延展,对平面设计的各个设计项目种类也有深厚的影响。
笔者觉得广告不仅体现了宣传商品的作用,而且也符合了当前年轻人的时尚心理,进一步促进商品销售。带给受众一定的迷惑性和趣味性,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
总之,招贴的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而且还随着时代与科技、经济等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新媒体广告与新的营销方式。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平面设计从诞生至现在,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始终没有变味。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化还是应用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涌现,我们总能够从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看到数字媒体的影子,它的出现也让平面设计焕然一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交融贯通,共同发展,必将为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文化长廊中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坤.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随着交互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服装的虚拟展示已出现在线上、线下的多种应用场景中。服装虚拟展示不仅仅面向消费市场,同时也与服装设计、品牌传播与产业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服装虚拟展示弥补了打版制作的时间消耗与物理空间展示的诸多限制,是服装设计理念或成品视觉呈现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获得了一种新的一致性和认同感,在服装展示设计中得以体现,并体现出一种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周科撰写的《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服装展示设计,分析了服装终端销售场所的展示与受众审美之间的联系,以及服装商业展览展示设计的要素方法等诸多内容,对于现阶段高等院校服装展示设计学科建设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也为我国服装展示行业的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于服装展示的含义、意义与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在传播学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了受众与服装设计展示的关系,分析了服装展示中的形态要素,指出了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服装展示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指出这种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具体分析了服装展示活动的过程与传播效果。第四部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环保理念、跨界合作等概念如何同服装展示设计相结合,以及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与注意事项。第五部分讨论了服装的动态展示与服装在橱窗设计中的展示,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性对服装品牌的塑造与消费群体。第六部分提出了关于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的四个策略,即需要深入挖掘、培育具有民族性与文化内涵的服装品牌,要对服装展示形态不断创新,不断融合其他创意元素,以及在产业发展层面上需要大力培养服装展示设计的专业人才。从数字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平面化表达,对于服装展示在一种没有成衣的情况下,将概念借助数字绘图表达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展示设计实物的一种展示手段,这个过程中对于展示界面的设计融入了一些艺术的元素;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屏幕的动画和互动的服装展示设计作品的出现,并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是对于服装设计的展示而不是新媒体艺术;第四个阶段是数字媒体艺术改变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服装展示设计的理念,使服装展示能够以新的方式创造和定义服装最后呈现的形态,并且对于受众、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正在进行的第四阶段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不断扩大,摆脱了对电影、视频、游戏和互联网的标准依附,并暗示着对审美、文化、认同和历史的更深层次的参与。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中呈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解决了服装实体展示和社会流行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带来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播学、服装展示设计融合的必要性。服装展示设计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服装展示设计,也就是将设计好的服装对外进行展示,从传播学的角度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是一种信息,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服装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体制。进行服装展示设计的人是传播者,受众是传播的对象。早期的服装展示以静态的陈列形式为主,后期发展到了以人穿着服装进行动态展示。而当下人们对真人展示的手法也产生了视觉疲劳,数字媒体艺术的介入则让服装展示焕发了新的视觉体验,传播媒介、载体的改变也影响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服装展示设计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让服装设计通过大众传播获得更好的发展。作者认为服装展示的目的是要向受众传达一种艺术感,也就是设计的理念;而服装设计师的意图也包含其中,设计概念已经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所以展示的手法是为了将这种艺术感放大,借助对于空间、灯光、音效、材质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涉及到信息传播中的媒介、方式与表达方法,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促进了人们对于媒体的接受与素养形成。数字媒体技术使得服装展示设计中商品和审美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缩短,人们可以在接触场景营造、辅助元素与交互参与等艺术手段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传播学视角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的融合十分必要,“可视化”已经突破了虚拟空间而进入实体空间的展示。目前一些服装品牌已经开设了兼具体验展示和实体选购的智慧门店,其中电子展示屏、蓝牙感知衣架、电子扫码试衣等都将会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许多服装效果都是生成的、互动的和算法的。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审美特征。一般而言,设计主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服装设计而言,主要体现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还体现出多样性和模糊性的审美特征。不论是服装实体展示还是虚拟展示,都是要探讨服装设计中关于美的创造与人文内涵的表达。而服装展示的审美主要是受到购买服装主体的审美决定的,其次是服装设计师的主观审美因素。作者认为分析审美接受主体对于服装展示的审美感知、体验与判断十分重要。接受主体的审美形成于亲身试装的体验,作者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服装的时候有一种服饰符号化的期待。”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构建出一种新的符号,唤醒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新的符码会对接受主体产生新的视觉刺激,会自觉地将旧有符码与新符码进行比对,接受在审美上具有一致性的符码。另外,对于接受主体的服装设计心理分析显示新鲜感是一种重要的感觉,所以他们期待服装设计中新符码的出现。数字媒体艺术需要探索以媒体为基础的符码创造,或者是通过新的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手段营造一个新的环境来制作虚假的“新符码”。因此,以技术为中心的数字媒体语言对展示艺术有很大影响,技术尤其导致了设计师同接受主体沟通语言的转变。因此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只是一种传播的媒介,而数字媒体艺术则是为了帮助人们联想到服装具体上身效果带来的身份认同与他人赞同所引发的愉悦感。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具体策略。作者认为在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首先是要挖掘服装品牌深层内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它的内容需要与服装品牌的深层内涵相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避免服装产品在市场上展示时出现的同一化发展方向。因此,创新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也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力。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给予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要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创意,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理念。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很多可以纳入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同样可以与时尚潮流保持相同的节奏。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也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更多中国传统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通过网络推向世界。作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策略,合格的服装陈列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与陈列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相关技术和技巧,形成带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与设计思维。而跨学科的趋势也表明可能会出现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相协调的新学科方向,这也会对大众的消费观念、方式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发展方向。作者提到在实体的舞台空间中的服装动态展示,可以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将新媒体艺术引入其中。而虚拟空间可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营造展示环境,在这里的展示手段就涉及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试衣系统的设计,可以营造一个具有更强感官感受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感受到服装与人体在视觉上的完美结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交互设计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连接点,而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还会涉及到人对于服装设计的情绪反映。作者认为建构虚拟信息的呈现方式与交互途径十分重要,这里涉及到了视觉效果所追求的直观性、多变性与娱乐性,听觉效果所包含的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与呈现,以及未来可能会深入研究的触觉效果。作者在第五章中谈到了服装展示设计艺术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提到了服装表演的问题;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帮助商业性、竞赛性和文艺性的服装展示,在虚拟空间中营造一些无法在实体空间实现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其次,作者提到橱窗设计将会引领现代消费文化,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会为服装展示设计打造“数字橱窗”,引领年轻、时尚的消费文化。“数字橱窗”既可以是实体与虚拟结合液晶屏玻璃橱窗,也可以是扫描展示的线上橱窗。数字媒体艺术将对服装品牌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成为当下视觉营销的流行趋势。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同服装展示设计一切增强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认知,通过体验式服务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一种对于服装文化的认同感。作者还提到了服装虚拟展示不仅直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内在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还会吸引服装消费的潜在人群,发挥艺术的引导作用会让潜在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在未来都将直接服务于服装品牌形象与发展定位,并且与声誉和信誉直接挂钩。
随着中国服装业正在经历从来样加工到自主设计的变化,《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无疑为中国服装的虚拟展示指出了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突破口。作者不但厘清了传播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关联,还将服装展示设计置于一个变化的、多元的、非中心的领域加以讨论。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元,品牌传播、商业竞争和产业升级等涉及到服装品牌管理的问题也将会纳入这一视域中进行讨论。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来自网络文化的观念与大众媒介传播工具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审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样,数字媒体艺术本身也会趋向于复杂性与分散性,这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来说是一个技术门槛,但艺术和技术无疑将继续让服装展示设计发生新的变化。
作者:崔宏伟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近年恚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它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信息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既受益于技术进步的催生,又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媒介传播的形式和途径,让传媒和艺术设计都得到了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今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探寻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李四达编著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就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入手,深入结合了近年来的相关科技成果,以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完整的理论架构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及其社会应用。综合而言,该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路清晰,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该书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论述,涵盖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教学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信息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八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每章的最后一节都设有相应的思考练习题,不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也留给了读者消化吸收和反思总结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可以说几乎无处不在,虚拟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现实社会;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性、设计性、技术性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而作为媒体设计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该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媒体动画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另著有《新媒体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等多部艺术设计类著作,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该书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在该书作者看来,现代科学对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摄像机的发明,才诞生了摄影、摄像这一类的视觉艺术,让人们可以发现并定格生活中的美,并可以将其应用到广告设计、动画制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当今的艺术设计不仅作为审美诠释而存在,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意识和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无论是在研究思路还是研究视角上均具有新颖独特之处。该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深入挖掘和体会。
二、学以致用,社会应用价值高。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之既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意愿,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才算得上成功的艺术作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创作者最为看重的地方。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夯实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进行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又利于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作品。该书非常凸显这个方面,它把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化为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例如,在对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这一章进行论述时,作者便将图像拼贴和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阐述拼贴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在作者看来,数字拼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如当代摄影拼贴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杰瑞・尤斯曼所创作的拼贴艺术作品那样,既是对超现实主义的借鉴,又远远超越了单个图像中所蕴含艺术魅力的叠加,且随之而来的拼贴动画更是开创了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新时代。现如今,无论是拼贴摄影还是拼贴动画在广告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拼贴艺术的魅力和社会价值之深远。此外,光能渲染、光线跟踪、数字绘画等电影特效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以来电影业的发展。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新颖且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案例来佐证其理论观点,尤其在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信息化设计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不仅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彰显了该书极强的可读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才能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深入人心,走上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材,又可以助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理论建设,也有利于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部兼具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
1 畅游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VR/AR
被称为灵镜技术的虚拟现实(VR),让体验者能够无限制自由观看由计算机技术产生“虚拟”的世界,以获得体验的沉浸感。VR技术的三大特征是:沉浸、交互和仿真。其中沉浸指体验者获得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体验者的感受并非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而是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虚拟”生成的;交互,是指人机互动,体验者并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成为操控或者规划的主体;仿真,是指对真实事物的模拟与仿真,比如虚拟训练,产品设计仿真等,仿真强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再造。近年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VR技术突破将是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展示了未来的一种形态,它可能是我们未来搜索的入口,革新互联网和现实中人和人交流的方式。
而AR(增强现实),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影像相结合的技术。通俗的讲,AR体验者在头戴式设备中所看到的影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验者周边的真实世界,另一部分是计算机生成的内容。AR技术在现实世界上“增加”了一部分虚拟内容,将虚实世界完美结合。实际上,VR/AR技术目前正处于从专业应用转入终端用户应用的过渡时期,VR技术在产品仿真设计、虚拟军演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早已是事实。然而2016虚拟技术元年的VR/AR热潮显然不满足于该技术在专业领域的运用,而是更希望虚拟现实技术能向智能手机一样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2 新技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基础是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不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它还参与或辅助艺术家的构思与想象。数字媒体艺术滋生了许多数字艺术门类,如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到数码艺术和网络艺术,他们的发展和高科技拥有紧密的依存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给艺术的媒介、创作、传播和欣赏等带来一系列新变,对媒体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动感交互与参与体验
网络技术不仅为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带来了速度、规模和形式上的飞跃,而且为人类营造了人机互动的交流空间和体验空间。“互动”与“参与”已成为了时下流行的字眼。交互性是数字媒体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传统的艺术总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而互动与参与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艺术增加了触觉和嗅觉。例如,现在模拟游戏,4D影院等都集中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人们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参与性与互动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乐趣。
2.2 虚拟现实与沉浸体验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技术是数码艺术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技术。在影片《侏罗纪公园》中观众可以看到早已消失了几亿年的恐龙,通过虚拟侏罗纪时代的视觉震撼诉诸人的感觉使人产生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将人们的想象力和游戏心理充分激发出来,人们的经验世界被重新构建。新的体验空间激发出人们新的感觉和新的情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新的时空中混合,成为无数虚拟个体尽情沉浸其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互动,虚拟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沉浸体验。
3 创新科技与媒体艺术融合的思考
科技进步使人类突破了自己的心灵藩篱,改变了人的思考与创造的方式。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对新媒体艺术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其手段,而非本质。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本身所拥有的先进创作观念、表现形式等。当下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而技术创新推进媒体行业跨界交流,又给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发展注入了无线的生机活力。
3.1 技术性艺术并非“唯技术弃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呈现成为必然趋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既呈现了影像化场景、不可替代的视听震撼,又蕴藏了多维的人文表达,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奇观。近年来,如《盗梦空间》《阿凡达》等大批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借助了VR/AR等高科技,使无数的视觉奇观在人们眼前呈现,人们的想象力被无限地拓展,机器也被赋予了情感,增进了与人的互动。当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追求特效、视听方面的炫技体验,视觉奇观层出不穷。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动艺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直接导致了技术强化、艺术弱化,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加大了艺术对技术的依赖。当代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技术性艺术”,却并非“唯技术弃艺术”,技术可以改革和创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但艺术传播不应为技术所扭曲,被新媒体带来的纯感觉的视觉尖锐化所代替。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数字艺术只有首先保证技术性不会越界这一前提,才有可能继续守持自身商业性和艺术性相融的价值和意义。
3.2 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勃兴的内驱力来自于人类本能的视觉需求和视觉欲望。人类在创造图像文化的同时也陷入了图像文化的重围。当人们对图像的依赖日益加剧。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日趋溃乏。数字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由创作方式的同时,艺术语言表达将更多显现出新媒体艺术特征:综合性、交互性、沉浸性,虚拟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真实的摹仿和复制,而更是对意境世界的建构,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多维的沉浸体验。虚拟艺术正在将我们传统艺术中的意境数字化。虚拟意境的创造者身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通过联想和想像,把世界呼唤到心灵中,建构一个遥在的时空,通过对时空的重构来创造人为的时空。在当下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已不只局限于视觉艺术创作领域,而是整个视觉艺术创作机制、视觉传播构成与消费者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
从美国华尔特·迪斯奈拍摄动画片以来,动画在电影艺术中以其独有的表现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而中国动画艺术从起步开始就比较注重民族特性,在学习前进过程中,努力形成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风格——水墨动画。“水墨动画是中国所独创的一个动画片品种。水墨动画技术正是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重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对象,讲究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1]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引入到动画的制作中,那种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得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相较于西方动画艺术,在艺术风格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近年来,一些影视动画作品虽然多多少少有些水墨动画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3D动画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技术相互交叉结合的一种新的技术,它借助于三维计算机图形学,通过建模、场景布置、绘制,将其所要表现的更贴近、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2]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使三维动画技术渐渐成为现代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技能。如何使中国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盛行的现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发展新路,是现在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而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和学院派动画作品《夏》等一批影片的出现,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完美融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一、传统的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主要以二维动画为主,在动画艺术表现上,传统水墨动画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长,以线条构图为主,大笔触的浓淡墨块造型,间以线条结构,构造成水墨淋漓、笔酣墨畅的效果,加上中国传统绘画本身就重在写意,艺术审美显出气韵合一的超然,在影片中寥寥几笔便能将画面内容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融入到动画创作过程中,一笔一划间,审美心理的空灵与动画表现的灵动相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国水墨动画独特的审美意境。
传统水墨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使得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自诞生伊始,就透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小燕子》多采用彩墨花鸟画的画法,笔墨简单但意境无穷,《小蝌蚪找妈妈》则是结合了近代画家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绘制而成,笔法洒脱,意蕴深远。其跳脱一般动画片创作的窠臼,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点,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以抽象唯美的表现形式,将故事所包涵的内在意义表达得恰到好处。影片中背景一张白纸,一些小黑点尾巴上曲上几曲,以示游动,不加多余的笔触,不用过分的特效,仅仅通过小蝌蚪游动的速度、动态,便使人感到其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惬意。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魅力,也体现出中国水墨动画的审美特性。
传统水墨动画中一块石、几根水草、一条鲶鱼躺着,便显出这是水底;一朵莲花、几叶浮萍,便又显出一片迤逦的水面风光。这种极为简略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水墨画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水墨动画最显著的优点。画面上形象简单,却极富意蕴,随处可见的留白,重意而轻形,这一切营造了一个艺术的“场”,使得观众沉浸于这种“场”的效应中,并产生出无限的遐想。
然而事物总是辩证的,传统水墨动画的种种优点也暗隐着其不可摆脱的缺憾。传统水墨动画总是想通过“意”来超脱出二维平面的限制,但有时候人们对“意”的领会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只能意会的多维“意境”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艺术理想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在艺术欣赏时的心理期望也因难以在作品中找到寄托而为之叹息。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中模型的骨骼作用以及材质表现
在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技术作为最为常见的技术表现手段被广泛应用。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常常通过建模的方式重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三维模型更多是作为一种骨骼,来承载水墨动画的“韵”。
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对模型的要求相对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的三维模型追求的是接近自然,贴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形象,包括毛发、表皮质地以及内部机理等等。而在水墨动画中,主要是表现事物内在的气韵,是表达一种神韵。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模型可以较为粗简,材质表现也不必过于苛求与现实相同,但在其神韵与意境的表现要求上,则要远远超过现实的表达,达到一种形与意的高度融合。
2. 动画中的动作细节设计
三维动画的动作设计,不可能如同传统水墨动画那般自然飘逸,所以如何将传统水墨动画中的那种飘逸的美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表现?这是一个技术的核心点。很多作品都在这一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结果无非是两条路线:
一是通过动作本身的设计进行细化,尽量采用简单运动,多通过镜头的运动和构图来弥补。如:水墨动画《夏》中女诗人的动作设计,就是采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尽量是通过镜头的复杂运动,以弥补人物相对简单的动作,从而在保留三维动画的独特真实的同时,显出女诗人夏日倚石闲读的优雅诗意。
二是通过材质的模拟,辅助三维动作的设计,达到作者所想的目的。如在《品牌的力量》中,先是实拍一段实景的水墨素材,真实反映水墨的动态效果,然后进行alpha通道的处理,得到原始水墨材质的素材,并将其合成到已经由3Dmax完成的“鱼”的三维动画上,实际模拟出水墨画般的鱼,从而达到预计效果。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做法比第一种做法在形式表现方面要好些,原汁原味的模拟还原,似乎更能保留“墨”本身的韵味,也更能体现水墨动画飘逸灵动之美,但在整体韵味的表现上,二者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3. 整体“韵”的表现
在将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技术结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整体“韵”的把握。这种韵是神韵,是作品的灵魂,是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追求的境界。在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时候,整体韵的把握成为一个技术要点和难点。
在如何表现整体“韵”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做了很好的范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其意义不仅是在工艺上突破了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框框,更重要的是将我国传统写意画中所讲究的“笔意墨趣”,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而在数字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继承传统水墨动画中的这种“笔意墨趣”,则是现代动画人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如在进行场景建模时,注意留白;在使用贴图制作时,注意色调的变化,和各种笔触(点、线、擦、染)在图片节奏感上的把握;以及最后渲染时,光线的控制等,都是表现调整动画中整体“韵”的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技术革新。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具体结合
从商业广告片《品牌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渐渐变得融洽。
在建模阶段,设计者很好地把握了广告中每个事物的神韵,从金鱼、飞龙、山水到中国功夫的体现,从中国古韵名景、经典古建筑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表达,设计者能简则简,不去刻意苛求其表面细节,而去整体的把握它们,并进行整体气韵的展现。在材质的选择上,设计者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大胆尝试,他们并不是使用传统的平面图片制作机理来模拟材质,而是通过实拍,记录墨本身在水里的状态,然后将其导入计算机,去模拟水墨的机理。虽然拍摄过程繁杂,但效果极好,这也为以后水墨动画制作中,材质模仿选择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在最后合成方面,设计者选择分层处理,三维空间的层叠打破传统水墨动画平面的局限。总的来说,《品牌的力量》在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方面为以后动画工作者提供了实践经验。
《夏》作为学院派的动画作品,是一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的学院派代表作,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试验尝试。这部作品在对“笔意墨趣”的意境表现上做的很到位,荷花、水塘、金鱼与慵懒的女诗人,都似古画中那种飘渺的意境。整部作品虽然在材质表现上并不像《品牌的力量》那样有突破性的创新,但在体现中国古典艺术中“神似”和“写意”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总的来说,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在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上虽有差异,却并非是水火不容。传统水墨动画要发展进步,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三维动画也要脱离形式主义的窠臼,两者的交汇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为未来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但万物都有两面性,“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不能仅靠电脑和3D,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动画电影最终的成功,取决于人们赋予动画的情感和创造力。”[3]利用好的一面,减少坏的影响,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时,更应注意艺术独特性的保留,不宜过分依赖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性。只有真正做到具有民族特性的动画,最终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动画艺术之路。
基金来源:
2012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批准号:2012YYB057)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 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合编,《创作研究美术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2] 张俊著,《美术·设计与电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伴随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设计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展示设计主要是利用图片、静态实物等来进行作品的设计,难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喜爱。但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进而使展示设计、展示行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使展示设计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展示设计艺术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
近几年,大量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传统的展示设计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展示设计模式得到不断的改进。且将展示设计中的物质转变成非物质、静态设计转换为动态设计、真实的场景逐渐转变成虚拟的场景,且单向传达也转便成双向的交互,增强了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比如: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使产品、道具实现动态化;利用三维虚拟的空间技术可以使一辆轿车得到360度的展示,且可以让汽车的全部拆卸、拼装过程得以展现,还可以让观展人员更加了解汽车设计的创意及其设计的具体思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不但可以提高展示效率,而且还给成功展览注入娱乐性的特征,将娱乐、教育、知识、信息等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内容转变为活泼、生动、有趣的内容。
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展示设计中传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改良、使传统的空间设计得以重塑,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空间。在整个展示设计流程中,影响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空间设计中的合理性,展示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会根据实物空间的具体创设、分割、压缩来进行设计,但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展示设计的相关人员逐渐将4D数字技术应用在具体的展示设计中,进而呈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发展过程,在该空间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光、电技术,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可以塑造出氛围不同的空间,进而使观展人员体会到展示设计的实际意义。
整个设计领域中具有较高应用性的设计是二维展示设计,且将数字媒体艺术大量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静态二维展示形式发生了转变,并且使静态的表现形式转变成了动态。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初期运用中,有人曾尝试着将喷绘、电脑刻绘等技术运用在二维展示的设计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影艺术、数字影像使二维展示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为二维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人们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清明上河图》的展示中,使我国宋代的百姓生活、情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观众从中得到更多的感触。且在此次的展示设计中,人们将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三维动画及现代的投影技术都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艺术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色彩。
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展示设计的发展前景
在展示设计中大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展示设计得以不断发展的前提,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互动性、综合性、虚拟性,能够给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式、设计思维。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了展示设计中,使展示设计的思想得到了创新。且因为受到网络技术影响,展示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艺术形式,即网络展示,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展示设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⒁帐醯母行运嘉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