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1 15:42: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医的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必将对中医药类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加剧职业的变动性。[1]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医药教育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相当繁杂,与很多学科关联度大,除了指导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外,还可以应用到绿色养生、预防保健、文化修养等诸多领域。高职医药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并进行知识积累,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辨证思维性强,需要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来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二、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一)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和必要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要把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更要关注和竭尽全力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各个专业,合理优化学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整体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学习平台,长期以来,中医学基础课程一直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授课时数。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涉及的学科特点也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结合专业的特殊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序确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充分反映课程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传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和一卷定终身的不科学考试方法,要科学建立课程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课程论文、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小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和课程考试改革中来,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这项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严重弊端。
三、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学业考试成绩突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明显提升,优秀率比重明显提高,考试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期末学生评教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测评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的优秀率达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结合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由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与时俱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多角度多维度地去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专业契合度,紧密围绕专业积极撰写《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力求书写认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问题上的灵活思辩能力。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探究,自行获得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由“学会”变为“会学”。
2.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层次,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自学置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
3.实践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较难。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较难理解与掌握。学得往往是会计理论的知识,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原理的精髓。根据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体验,认为运用探究式学习有如下几点意义:
1.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分录教学中,有很多的经济业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教学。当然,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能注意个别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暴露出来的认识不一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使他们达到各自最佳发展水平。比如:在坏账的计算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公式,有些学生擅长通过账户结构解析。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方法正确,不用拘泥于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扬长避短。
3.探究式教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探究式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问题。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性的学科,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又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会计技能相结合的目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础会计课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明白会计的应用领域,和自己将来如果做会计这一行时能做什么,以及学习会计对自己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它也必将成为学生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黄丽华.论探究式会计课堂氛围的建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4).
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进行桩基施工时,因为各施工人员水平的不同,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桩基施工中较多的不明因素,因此容易发生导致桩基的质量问题的发生。一旦桩基出现质量问题,处理起来往往难度大而且耗时较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桩基质量问题,在施工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桥梁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按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供水供电、泥浆池和排浆槽等泥浆循环系统、施工设施布置、材料堆放等有关布设。施工前还应逐级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并做好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
1、在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必要的工程资料。①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资料;②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③所建桥梁处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④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⑤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⑥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⑦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
2、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①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②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③制定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④制定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3、安全措施。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①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 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②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 以下的安全灯。
二桥梁灌注桩孔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
水泥、砂、碎石、钢筋等原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准进入施工现场。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承包人按规范进行自检,中心实验室按20%的比例进行抽检,并按5%的比例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即使使用国家免检产品也应进行抽检。如有必要,对施工现场用水也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机械设备
审查开工报告时,应注意审查施工设备能否满意要求。目前桩基的主要成孔方法为钻孔、冲孔机挖孔,如果是嵌岩桩,原则上应使用冲击钻。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因设备性能差,钻孔钻进困难的现象,承包人提前终孔,造成实际桩长不够。因此成孔设备的配套和性能十分重要,监理工程师在桩基开工前必须认真检查把关。为了保证桩基下水砼灌注连续施工,砼的生产能力及运输能力要满足施工需求。为防止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中断,施工时必须有备用的拌和机、运输车和电源。
3、开孔前,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经监理复核,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并派专人负责。
4、当桩净距小于2 倍桩径且小于2.5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
5、第一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三桥梁桩基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控制
1、钢筋进场要验收,要有质保单,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启用。
2、焊条要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3、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
4、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5、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
6、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7、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70mm、砼护壁时35mm。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当无砼护壁时严禁用粘土砖或短钢筋头代替(砖吸水、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应)。垫块每1.5~2m 一组,每组3 个,圆周上相距120°,每组之间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四桥梁桩基砼灌注施工
1、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应进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浮渣,孔壁无松动。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
2、当有地下水而渗水量不大时,则应抽除孔内积水后,用串筒法灌注砼,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砼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如果渗水量过大,积水过多不便排干,则应用导管法水下灌注砼。
3、砼的粗骨料可选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
4、坚持按配合比投料,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以5~8cm 为宜,每50cm 为一层及时振捣,砼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
时,要调整配比。
5、砼拌合料质量控制,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 秒,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调整好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6、注意桩头砼的标高,应适当超出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桩头进入承台内50~100mm。
7、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对直径大于1m 的桩,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且每100m3 砼及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 组,每组3 件,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严禁"开小灶"。
五桥梁桩基成桩检验
1、要及时跟踪检验,及时评定质量结果。
2、建议有条件的按1%~2%抽样,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砼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全员、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
4、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桩身动检包括大应变和小应变,可测出桩长、缩径、扩径、断桩及可估算出砼强度,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
六结语
总之,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把握施工中的每个工作细节,加强监督管理,做好预控措施,防止发生施工的质量问题,正确地科学、合理采用的施工工艺,使桥梁桩基施工达到优良,以确保桥梁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春生. 岩溶地层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与质量通病[J]. 中南公路工程;
b在世界各国的深基础工程中,桩基是主要手段,而在桩基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混凝土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混凝土灌注桩具有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相邻干扰小和适用于各种土质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大力开展建设行业的同时,建设项目出现造价失控的现象随处可见,框架建筑的桩基施工中常常要应用到一些十分广泛的施工技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桩基施工技术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但由于桩基施工工序较多,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成孔安全、桩孔垂直度,成桩质量,同时钢筋笼的偏移及混凝土灌注时的上浮也是桩基施工经常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熟悉每一到工序的施工特点,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相对于的解决措施,做好每道工序的工作及工序间的衔接,保证桩基成桩质量。
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主要包括成孔和成桩两大过程,是一项施工技术要求高,工作量较大且需要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隐蔽工程,其施工工艺既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其主要表现在:施工工序较多,为保证施工质量,每道工序的工作及工序间的衔接都必须连续,一气呵成不得在中途停留;为保证成桩质量,钢筋笼摆放有效居中,并防治了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时的上浮;地下超深基础作业,施工难度大,不可以见因素多,混凝土常为水下灌注;需要工种较多,各工种要做到相互协调协同工作施工过程避免出现施工缺陷,做到一次成功。
2.框架建筑桩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成孔质量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1刚性角的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应根据地勘报告绘制过程钻孔桩柱状图,合理确定开挖顺序(从低到高进行),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2.1.2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2.1.3采取隔孔施工程序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是先成孔,然后在孔内成桩,周围土移向桩身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尤其是在成桩初始,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且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故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2.1.4清孔
清孔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桩的承载力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泥浆护壁成孔桩清孔方法采用钻机正反回转钻进行清底,在正反回转钻后孔底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中,钻机停止转动后立即下套管浇筑砼,此时沉渣应在砼上面,逐渐向上推送,泥浆被砼挤到孔外。
2.2防止桩身断裂的质量控制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当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方法,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一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补两根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2.3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量保证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底粱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底粱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的埋人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
2.4防止接桩处松脱开裂
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和油污等。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拧不紧。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在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法兰或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帖,焊接或螺栓拧紧后,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5导管进水问题
引起导管进水的主要因素有:a、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是储量足够,但导管口距孔底的间距较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口,以致泥水从导管口涌入;b、导管密封不严,接头处橡皮垫破裂,或是导管焊缝破裂,水从缝隙中进入导管;c、由于测深出错,作业中拔脱导管,底口涌入泥水。其控制措施在于避免进水,作业前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检查导管密封性及焊缝是否结实,核算初灌量,测导管下水深度。万一进水,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2.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贯穿于工程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3.结论
框架建筑桩基施工环节多,施工工艺复杂,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较多,稍有差错可能降低桩基的承载能力,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降低经济损失及保证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做足质量准备工作,加大对成孔、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导管进水问题、在水下实施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施工工序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桩基的成桩质量。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