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4:4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所谓德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与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1]初中思想政治课恰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如何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注重时事理论学习
政治课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强烈时事性的特点。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时政热点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充分发挥重大时政热点的德育功能。为此,政治教师理应关心时事,注重时事理论学习,并把时事融入教学,让学生如呼吸新鲜空气一样了解世界,了解国情、政策,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课堂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灵活性,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如我在讲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列举了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严重违纪违法被、辽宁省原人大副主任涉嫌严重违纪,被、开除公职处分;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因受贿、贪污、被判处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案例,使学生既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2.课堂教学要创新方法,改进手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如展开辩论会、召开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利用多媒体、举行听证会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依据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心理、课堂情境等,加以合理地选择。例如我在讲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时,首先展示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十大人物”的相关事迹,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他们为什么能感动中国?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生活在社会中,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一系列的设问,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各抒己见,在相互讨论中达成了共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后我还趁热打铁给学生重播了这场晚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名学生在感想中写道:我一直以为现在拼命读书就是为了将来上大学找好工作挣更多的钱,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不单是为了挣钱,还要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对周围的人施以爱心,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刻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老师不停地讲,讲了一节课,写了满黑板,学生在下面不停地划书、记笔记。其结果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缺少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试卷发下来,老师总是牢骚满腹,“这些题我都讲过”“现在学生不易教了”……所以,我有时就想,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认识到政治课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变幻的国际形势,多启发、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比如事件,学生是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这些探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在新教材中,教材设置了很多讨论的题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再及时地加入一些时政前沿的热点,中国足球、中国房价、物价膨胀、有偿家教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2]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保证育人方向,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兴趣的产生,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景,又能增强学生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
一、“活水”故事导入,明知晓理,导之其行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导入问题,让思想政治课学习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浓郁起来,唯有走学习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之路,尤其是学生身边“活水”现实。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谓:“教室的四壁不应是水泥的隔音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譬如,在讲授《在挫折中奋起》这课前,我先讲述了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一个实例。我们八年级(1)班欧洪扬同学,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为老师喜爱和同学钦佩。可是,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史地生竞赛中,意外地“名落孙山”。经过挫折之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对学习缺乏信心,灰心丧气。对他的这种屈服于挫折的消极态度,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十分的痛惜,大家都想方设法开导他,帮助他。逐渐地,他不断地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失去信心和勇气,人生难免有挫折等道理。自己应挺起腰干子,不灰心,不丧气,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振作精神勇往直前,才能寻回原来的自我。以大家都熟悉,且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水”实例作为突破口导入新课,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同时,也可以导其行,从而使大家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我认为,原本“枯燥”“纯理论”的思想政治课,要上“好”,上“活”,应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知性、行为性都不强的事例,这样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想教育。 转贴于
二、用现实生活的实例开场
现实生活是学生直接生活的空间,与学生距离最近,因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由现实生活的实例导入,学生会更爱听更容易接受。例如:我用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的上海“屈臣氏”超市案件来说明《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框问题,因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会接触社会,直接或间接都会成为消费者,这就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这一案件,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如还可用2003年3月的一场在全国蔓延和非典瘟疫,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事隔几个月之后,我们的科研人员就对这种病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着手研制制服它的疫苗和药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人的认识是发展。于是自然导入《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这一主题。
这样既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安心又运用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其积极因素,投入课堂学习。
三、漫画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1
一、 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有效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很多教师的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由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随意性很强。这种课堂虽然教学气氛活跃了,看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会让学生丧失方向,丧失自主,既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都是无效提问,其结果只能导致无效教学。因此,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
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设计提问时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前后知识点间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抓住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体现有效提问。其次,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应该有易有难,如果提出问题太简单,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精力分散;过难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难易适中。对于中等难度的题,如果学生仍然感觉有难度,就应该围绕中心事先设置一些辅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时代性。
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时代性,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进行思考,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并能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实用。比如在讲"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时播放"事件",并回顾有关历史知识,通过了解历史。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如何看待的归属问题?②事件使中日两国关系再度结冰,为什么中央要求全国人民应该理智对待?这样从时事热点中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问题设计要讲究联系性。
政治课堂提问还应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等。在课堂导入部分设置能将上一讲的知识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的问题,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新课教学中更要注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贯通,并用新知识说明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每一课和每一个模块。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能力。
4.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设计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重难点,精心准备,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能共同参与,共同探讨。
二、课堂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教师提出问题后,总希望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的提问也是无效的。教师提问后应该给学生留一段时间思考,这样学生将会给出较为详细、较好的答案,就较少出现由于没有思考而随意回答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而拒绝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同时,教师还必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热情鼓励。让学生"试着说说看"、"说错了没关系",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心理障碍。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用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会极大的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增强。
三、课堂提问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1.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准确。
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评价。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而是自己给出标准答案,或者又提出新的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时含糊其辞,让学生无法判断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这样的提问也是无效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准确,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回答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2.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实,精彩。
评价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多给学生表扬,激励的评价。同时我们认为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应算一种激励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的批评指正,是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政治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得到体现。政治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出有效甚至高效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乃至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益,让课堂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一、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1.教与学的过程形式化、简单化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学受功利心理以及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追求的是将书本的知识尽最大限度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教育的目标被简单化了。另一方面,重形式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对于达成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2.多媒体使用过度化
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使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的结构形式转变为生动有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多依赖媒体,课件信息量大;文本切换过快,没有预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课件制作花哨,过多采用了图片、音乐、动画等,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引用材料缺乏时代感,并且脱离学生认知实际
“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往往是生活现象引发的。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选择的材料没有与鲜活的社会热点现象有机结合,或者脱离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用材料,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4.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化角色被缺位
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虚假的热闹”“唯分是举”异化的课改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缺位了,整堂课下来,教师极尽之能时的滔滔不绝,学生则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5.习题训练非典型化和适度化
课堂上教师选择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夯
实基础的目的。但是习题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典型性,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或者是教师课堂上留大量的习题,课上写不完,课后做作业,导致学生怨声载道,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这些乱象丛生,导致思想政治课堂在学生的眼中成为了枯燥、无趣的代名词,课堂效能低下。
二、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美国的柏利纳和蒂克诺夫,通过研究列出了有效教学的行为有:(1)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情绪和态度作出公开的语言或非语言
的反应;(2)教师认真听取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背什么;(3)教师给学生某类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贯彻之;(4)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5)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
学工作;(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性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7)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据此来调整教学的速度;(8)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那些在课堂上出
现的迹象来预测课堂以外的事情;(9)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
堂作业,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10)教师利用复习、提纲挈领地解释客观事物和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结合上述观点和教学亲身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转变观念
教学的基本内涵指出,所谓教学,即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教育活动。教与学是教学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离开了教的学是自学,离开了学的教是自教。因此教师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1)实
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并且把它吃透。制订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要追求全面开花、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学生实际,彻底解决一两个问提就可以。摒弃一些刻意的“装饰”和“作秀”的教学方式,不追求华而不实的热闹课堂,不生搬硬套,恰当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要适度,不能“为用而用”;课堂上材料的应用也要接上学生生活的地气,现实社会的地气,书本的知识才会变得鲜活,富有生命,学生也会学着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学会学以致用。
(2)听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提问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提问,倾听学生的想法,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3)放
还学生自,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给他们想、说、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激起他们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当然放手要适时收回来,做到有的放矢。放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的目标服务的,不能偏离这个目标。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