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2-22 14:43: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篇1

当前,国际市场中, 以有价证券为代表的虚拟资产已经大幅度超越了实体商品交易额,人们拥有的财富中也有大量的虚拟经济比重。这说明,目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实物商品交易为主体以虚拟资产交易为主要内容。虚拟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抑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入、系统的去协调这两者关系的是至关重要的。

二、虚拟金融实体经济界定

1、虚拟金融

虚拟经济是指依靠金融运作来虚拟资本从而达到以钱生钱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先把钱换成股票、债券,然后再在合适的时候换回钱,直接实现以钱生钱。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资本化的的必然产物,包含了各种所有有价资产以及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

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指的是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活动,具体体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就是的货币、商品、生产资本等等。与虚拟经济相对应,实体经济即围绕价值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虚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仅以我国债券市场为例,从表3-1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人们对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认识的不断深入,虚拟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张,其成分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因此,其对我国实体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影响是双面的,是一把双刃剑。

3-1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指标(2001一2007)

1、正面影响

虚拟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张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更优化。信贷、证券、股票等能使社会资金自动流向发展更好的企业,动员全社会管理和监督企业,防止企业内部;(2)循环流通便捷化;(3)高科技企业创新化;(4)实体经济信息透明化;(5)股权私有化。股权激制度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管理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2、负面影响

但同时,虚拟金融也有着一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生产缺失。当社会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证券、银行等虚拟经济时,其高风险有时会导致血本无归;(2)投机活动频发。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另也加大了投机因素,一些国际金融炒家不断携带巨资袭击金融市场,采取声东击西、谣言惑众等手法牟取暴利。(3)心理因素作祟;(4)政府职能失效。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已经凌驾于各国政府调控范围之上,在各国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的时代,货币比价剧烈波动、变幻莫测。普通公民即使不直接参与商品、货币的经营,但无形中也会在汇率的变化中收益或损失,者极大地影响了公民的心理,造成物价不稳。

四、提高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度的措施

1、推动虚拟金融的适度发展

建立有效的虚拟经济规模扩张程度衡量和监管体系,对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管,在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基础上,建立虚拟资本的“适度”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各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维护国际经济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落实监管机构责任机制,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融资手段,提升金融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2、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对于金融市场监管,可以提高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监管力度,强化资本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体制,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维护投资者权力,使投资者预期平稳,加速上市公司治理,改革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与控制权结构落实信息披露责任机制,使信息最大化的透明;随着金融市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金融衍生工具如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进行切实的有效监管。

五、总结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虚拟经济取决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又有反作用。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调节实体经济, 必须把虚拟经济纳入经济政策目标和调整领域。正确协调虚拟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才能两者兼顾,达到双赢局面。

篇2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持续高强度开发建设后,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传统产业和房地产相对饱和,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的产能已近峰值。

但实事求是来看,相当多的供给满足的是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这同过去大规模投资和大规模出口的需求结构有关。随着进入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新消费时代,以往那种模仿型排浪式的“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费逐步退场,消费结构加快扩充升级,出口需求相对下降,既有的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

从更深层看,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等收入群体加速扩大,对消费不断提出新要求。然而,供给体系未能及时调整跟进,结果一方面过剩甚至严重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供销不对路;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境外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给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供给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如果我们的供给能够体现高质量高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国内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和消费规模。

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把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回报,增加的货币资金很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形成游资寻求一夜暴富。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实体经济严重缺血,导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一些企业难以维持,甚至选择歇业和退出。

另一种是不把结构性供需矛盾看作是总需求不足,而是要看到真正需求的存在,关键是充分认识到有效需求得不到有效的供给。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中小微企业抱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这既有中小微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存在金融企业“嫌贫爱富”的问题。破解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就是要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实现了约20年的“黄金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衍生出的问题是,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投资机会,加上土地、财税、金融政策不配套,城镇化有关政策和规划不到位,致使大量资金涌入本来属于实体经济的房地产市场,用加杠杆的办法进行房地产投机,带动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地产高收益诱使资金脱实向虚,一些地方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依赖“房地产繁荣”,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成本。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坚持分类因城因地施策调控,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篇3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在发展中的相互联系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动态变化状态贯穿于整个发展的始终。金融体系在以交易需求为基础和条件的基础上产生,但是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初期,作为中介地位的金融体系,加强了知识实体经济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其它们之间进行支付与汇兑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间接的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并不断的融合在一起,金融体系日益发展成遵守信用、讲求诚信的中介力量,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积累的原始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利用最佳的手段和方式使实体经济原始积累的资本得到了最优的配置,从而直接加速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开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公司制和股份制在实体经济中的运用而日益密切,使两者完成了从间接关系向直接联系的转化,也为金融市场向前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舞台。但是,现今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日益发展成相互控制与制约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不断出现了距离上的隔阂,究其原因是,在管理模式、科学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基础上实体经济发生了不断的变化,金融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得到了转变与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日益分离的关系其速度飞速发展,致使,随着边际出现的递减导致实体经济日益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而金融体系也需要把诚信、信用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柱。因此,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先是相互分离的关系,再是逐渐的融合的关系,最后又呈现出相互分离的关系。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发挥的作用

金融体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并依靠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实体经济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上的基础和稳定的收益,否则金融体系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如,金融资本的泛滥,进而流入市场,导致资源的配置得不到优化的配置,还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影响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使金融体系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不仅为实体经济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和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支付中介服务,并发挥了重要的职能,如,稳步发展和降低风险等。现在的信息披露、信用体制建设、兼并收购、财务管理等新现象出现在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立积极性作用,而且使实体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制定有效措施协调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

调动实体经济的积极因素,推动金融体系向前发展。要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分离问题,就要在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把交易的需求看做是发展的目标,并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积极主动精神。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出现了众多现象,具体表现如下,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市场化发展及对金融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向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随着实体经济增长而增长,进而进入金融体系,从而不断扩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规模等等,这些现象都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合,就需要对实体经济进行内部改革,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以更好的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促进金融体系改革的自由化。实现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在满足资金供求的基础上达到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的高效,并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更多储蓄在直接融资完善与发展条件下直接转化为投资;二是政府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三是促使储蓄的规模得到扩大,利率的提升。四是避免金融市场出现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市场实现差异化和多层次。五是提升实体经济的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积极革新资本市场。要密切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资本市场的革新在两者之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金融体系有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两部分组成,金融中介作为间接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债权债务两方面的关系,资本市场指的是直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及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如,对实体经济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对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有缺陷的

篇4

为何会有新常态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拉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那么这三驾马车在前几年甚至三十年前是怎样的情况呢?

先说投资。很多人认为,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周期特别是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而推出的投资刺激计划是前期投资增速高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个原因非常重要。但是,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前几年以及再前些年投资增速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需要且能够吸纳高速增长投资的阶段,这是内因,而应对经济下行周期的经济刺激是外因。或者说,前些年投资的高速增长是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而不是经济周期或者人为刺激的问题。

在分析投资方面时,有一个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房地产。我国从90年代末各地陆续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市场化,带动土地开发、工程建设、建筑材料、装饰装修、家具家电等一整个产业链条巨大的投资额。但这是一个不可持续或者说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过程。大家的居住条件总会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房地产市场也会逐渐趋向平衡。不能指望后几年的投资仍然可以在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下继续前些年的高速增长。除房地产之外,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这几个投资大户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超越需求或者更准确地说超越发展阶段的需求,结果要么是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要么是基础设施的闲置。

再看消费。从消费的特点看,受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要小于投资。从根本上说,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一方面是数量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消费水平因素。从数量因素看,我国的人口已经进入到一个增长较为缓慢的阶段。但消费水平在一般意义上存在一个所谓的“棘轮效应”,即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尤其是短期内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因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因此,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慢的同时,消费增速始终比较稳定。加之我国的人口越来越集中在经济活跃度高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热点地区,消费潜力巨大。可以初步判断,即使剔除遏制奢侈消费及非正常消费的冲击因素,今后几年,我国的消费仍将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第三是进出口方面。从当前的外贸数据看,进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单纯从数据角度分析,这里有去年同期套利贸易导致基数虚高的因素。但若是从一个全球贸易发展的视角去分析,可以看到全球产业转移与产业替代效应在逐步发挥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土地、厂房以及资金等其他要素成本也在不同程度地升高,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明显增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引发的制造业回流也将不断蚕食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份额。因此,如果不能培育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优势,就不能寄希望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会像前些年那样巨大。

现在,“三驾马车”中的两驾不能和前些年同日而语,一驾保持基本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自然而然会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运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降下来,这就是新常态。

市场推动金融和经济共生共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和经济共生共荣,不存在弱实体经济下的强金融。如果短期内二者共存了,那就是泡沫出现了。媒体上“影子银行”“货币超发”“资金空转”“信用膨胀”“脱实向虚”等热点词汇都是对这一问题的警示。

实实在在的财富需要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创造出来。金融的作用是将货币资金配置到更有效率创造财富的实体经济部门中去。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平衡。如果大家发现从事“配置”的工作比从事“创造”的工作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源就会向“配置”流动,愿意从事“创造”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最有效的指挥棒。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都以当下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向。但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许多采取激进、非长远、非理性利益最大化行为的个体恰恰成为了整体利益的掘墓人。所以,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事实也会告诉政府,无论多么理性、周全的顶层设计,要想影响最基本的个体单位的行为都不容易。只有以“利益”作为导向和驱动的顶层设计才能真正有效和快速地推进实行。

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实现好的增长

对于以上分析,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悲观。这是因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