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2 16:1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物制剂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药物制剂专业学习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药事管理实务、药物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实用药物学(含药化、药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生物化学、制药卫生、中药调剂与中成药等。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新能源;
3 医疗/护理/卫生;
4 学术/科研;
5 医疗设备/器械。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员、分析研究员、制剂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药物制剂研究员;
2 分析研究员;
3 制剂研发工程师。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企业从事药剂生产工艺操作、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监控测试、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从而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薛迎迎(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且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1]。本文以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策略。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1.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2]。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药物制剂工、化学检验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并需要取得药物制剂工(高级)、化学检验工(高级)或医药商品购销员(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其上游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用药物化学、制药设备单元操作等课程,下游课程包括药物分析技术、GMP实施技术课程。因此,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被定位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1.2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药物制剂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岗位的工作职责。
1.3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培养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药物剂型与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并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团结合作的品格,为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制备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2.1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2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职责要求、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2.3项目编排思路
该课程打破了以药物制剂生产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生产项目的实施执行相应工作任务,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设计以各类药物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为线索来进行,共分8个项目,并分化出35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216学时。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3]。
3.1知识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知道、掌握”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了解常见剂型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项目。
(2)知道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工艺计算。
(3)掌握典型剂型的生产工艺、车间布局、生产管理要点。
(4)掌握药物制剂常用辅料的特点及应用。
(5)了解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GMP要求,能根据剂型来选择适当的生产条件,满足药物制剂洁净度要求。
(6)了解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等的因素。
(7)了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发展与应用。
3.2能力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如下内容:
(1)能按照生产指令完成各岗位操作,并能正确使用、清洁、维护制剂常用设备。
(2)能够进行正确的生产投料计算。
(3)会根据剂型选择辅料、选择仪器设备、设计工艺。
(4)能根据生产的需要即时、机动地判断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会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质量判断。
(6)能找出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7)能采取措施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3.3素质目标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岗位要求为标准,结合药物制剂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的养成,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4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4]。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下图1),编排格式见下表1。
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5.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制备与生产技能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5.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设备操作、问题回答、实训报告、实训态度、安全意识、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3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教师配备方面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经历,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老师,药物制剂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药物制剂工(高级)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具有扎实的药物制剂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制剂设备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的各个岗位操作规程。实训装备配置方面,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功能的生产车间,模拟制药企业生产车间布局,配备仓储区,中转站,按分组轮流制开设实训课。另需实验室二间,学生操作时分为25个组。
5.4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制剂技术》(第2版)。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出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5.5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学生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的岗位能力,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可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习题集、药物制剂工考试题库等教学参考书,并指导学生在课堂或课余有效利用,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制剂设备操作相关的微视频,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药物制剂专业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是一个兼属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物制剂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
药物制剂专业是2009年在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是我们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关键。我们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再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探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发展,以适应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
1、课程体系的设置
1.1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课程,为加强药物制剂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专业应具备较完整的化学和药学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理论课程设置为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三阶段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解剖生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医药数理统计、生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实验、综合训练、科研训练、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及技术,并且通过课程实践锻炼与强化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制剂制备、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能力,可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部门、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剂型制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分别建立相应的基本框架,即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及实验能力拓展,分别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本操作,如称重、量取、倾倒、观察现象和科学分处理结果和数据等,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已学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目标: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药厂,企业根据本院实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和职场规划。
1.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专业理论课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环节等环节的实践,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方面,每一门专业理论课都成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内教师职称结构及学历层次合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药物制剂专业共开设两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六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医药数理统计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六门专业实验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学实验、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提高自身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毕业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契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及药厂制剂设计中。
2、教学实践改革[1]
2.1基础实验训练层。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确立训练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实践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2.2综合实验训练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实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明确这些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产意义。
2.3实验能力拓展层。通过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合作课题、到药厂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的生产实践。通过完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吉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落实措施
3.1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修订。到医药企业、兄弟院校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改革教学模式[3]。药物制剂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融合,知识结构合理化、课程体系最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基本要求统一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药物制剂GMP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为主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按实际生产流程,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从而使实训内容有针对性,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更深刻、更扎实,两者相辅相成。
3.4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情况,鼓励教师“走出去”,到药企等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3.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对实习基地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部分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清,当学生和实习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药剂学、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备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药剂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因此,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80
《药物制剂技术》是制药理论与生产制备过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具备GMP生产和管理意识。目前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大多是从普通高校照搬过来的,普通高校侧重于理论研究与综合管理能力,而高职侧重于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随着制药企业GMP认证的进一步深入和制剂现代化技术的提高,制药行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制剂技术人才。因此,为适应21世纪制药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亟待改革,以体现其应具备的时代特征,培养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 明确开发思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与行业专家访谈,并到本市制药企业如:康普药业、方盛制药等进行调查,从了解制药企业对该专业人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着手,将药物制剂岗位的工作情境转化为若干学习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对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符合制药行业发展的需求。
2 改革教学内容,以适应制药行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以突出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为重点,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及实践性。模拟药品生产全过程,在教学中增加药品生产前检查、生产中质量控制、生产结束后清场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药品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增加教学的应用性及实践性。
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在教室学理论,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脱节、教师主体而学生被动等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室搬到实训室,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学习质量。如讲颗粒剂制备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制备维生素C颗粒),将教室搬到实训室,先给出实验项目,即维生素C颗粒剂的生产指令,并给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生产指令和相关知识结合现场的原辅料进行制粒,分组轮换。然后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总结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等过程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并思考对所制备的颗粒需做哪些检查、如何检查等。实践完成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维生素C颗粒剂的质量,并总结颗粒剂制备实践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该法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能显著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中全程采用多媒体,并结合大量的仿真软件及视频录像进行辅助教学,直观的图片和动态视频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讲解压片机的工作原理时,先放一段关于压片机的动画软件,通过视频演示录像,然后再对其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应用多媒体演示剂型生产过程或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无法示范的教学内容,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建立“教学资源立体化”课程学习平台,保证教学效果
通过世界大学城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教案、习题等,突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
4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
《药物制剂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需着重改革实践性环节。实践教学改革可从实验教学、药物制剂综合实训、药厂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等环节来突出强调实践在该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常见剂型的实际生产,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尽可能地实现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教学中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中独立完成实验(必要时老师加以指导),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药物制剂综合实训是在本课程结束后,以GMP为指导,从药物制剂实际生产出发,深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模拟车间药品生产全过程。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资料的查阅、处方的设计、制备工艺的确定等任务,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完成综合性实训内容。该环节能显著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开发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也是现代职教理念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建设小组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方面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实行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举的考核模式,以《湖南省药学类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为考核标准,主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实行了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6 结语
随着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进一步深入,新辅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不断涌现,我们继续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指导方针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不断完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使学生接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戴雅芳,赵璐.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探析[J].才智,2010,(23).
[2]冯希勇,袁绍莉.浅谈《药物制剂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