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2 16:1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唱歌教学的主要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唱歌教学的主要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4-02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现代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其结构形式也称之为教学模式。通过数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尝试在幼师的音乐舞蹈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供同行们参考指导。

一、琴法与欣赏结合的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以“趣”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所产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情境——欣赏体验——积极参与练习。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捉迷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钢琴教学的常规途径(即教师主述——学生被动训练)。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画面和进行课堂游戏,采用看、赏、说、体验多种学习方法,使视觉、听觉、触觉得以交融,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自我训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进行辨听和强化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使教学中的游戏与训练互为补充,达到了体验音乐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师生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合于学生进行“想象”的思考题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别、小组和全班不同形式的讨论和探索,逐步弄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发现知识的结论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说、创”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列出思考题——多种方法讨论探究——思、说、创——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讲述《乐段结构歌曲的创作》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歌曲片段,然后结合所列出的思考题,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进行不同乐段结构歌曲的分析和写作。在讨论探究中,引导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容量的概括和提炼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思考、语言表达、感受音乐作品以及课堂“五分钟快速作曲”特色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而避免了音乐理论课照本宣科的沉闷教学气氛。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不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以营造师生互动、积极学习讨论、勤于思考的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舞蹈与名曲主题结合的情景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脍炙人口的中外名曲主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音乐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巧妙的融入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在规定情景里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享受,同时又获得了表现音乐主题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主要教学程序:感受名曲主题——融入技能训练——体验表现。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舞蹈课《古典舞的手眼练习》的教学中,教师选用名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利用该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启发学生对舞蹈情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当中,通过动词教学法强调学生对舞蹈中动词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在规定情景的良好氛围里更好的掌握动作。

四、唱歌与唱游结合的学以致用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有目的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不同的练习方式。如口头表达、唱歌和律动的技能技巧练习;模仿练习、变换练习和即兴创编,等等。有意识、多层面地完成某一中心教学活动,借以巩固知识、以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程序:唱歌情感体验——唱游互动感受——提炼总结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进行唱歌课《春之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唱歌和唱歌教学两方面的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尝试在以前单一性的唱歌课教学中,融入“唱游”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唱游”活动的本质。通过教学活动的变化和展开,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唱歌课中歌曲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在“唱游”律动的编排上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在幼儿园音乐课与音乐活动教学中组织能力的提高。

五、琴法与即兴伴奏结合的练习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在钢琴上进行独奏、合奏和即兴伴奏等多种方法的变换练习。在练习中既有统一的共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综合能力。

主要教学程序:乐曲学习——提炼伴奏素材——即兴运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例分析:在钢琴课《洪湖水浪打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将钢琴的技巧性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去领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努力把即兴伴奏融入钢琴课之中,从乐曲中提炼伴奏素材,拓展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实用性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琴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的集体课教学模式

篇2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

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快而不稳定等等。但是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发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常识和鉴赏能力而不辨良莠,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呢?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磁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很容易受到学生欢迎的。

教材其他内容的安排则是以应用与表现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

篇3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初中生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决而不稳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发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常识和鉴赏能力而不辨良莠,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呢?

篇4

“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教学全过程,汲取音乐知识。“合作”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唱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情境―体验―合作”就是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合作,同时又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识谱能力,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合唱与合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科特点,强调音乐实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兴趣为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配套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在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对歌曲内容形式、情感意境的审美体验。

2、以生为主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均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

3、音乐知识趣味化

音乐知识的讲解不再是枯燥乏味、刻板生硬,而是在情境中进行,使之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

4、合唱教学形象化

结合创设的情境,将合唱教学的不同声部赋予不同的形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情境中体验合唱魅力,提升合唱技能。

四、“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

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电化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场景,将没有生命的音符赋予直观的形象,赋予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叮铃铃》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具有民歌风格的音乐问好、生动的语言以及教师的简笔画,为学生创设大山深处、小牧童放羊的情境,合唱部分的高声部旋律时而是可爱的小羊在山坡上调皮的跑上跑下,时而是小牧童甩起鞭子赶着羊群的吆喝声,低声部则仿佛是慈爱的羊妈妈在呼唤小羊、追赶小羊,还有羊群脖子里清脆的铃铛声。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唱起来得心应手,做到识谱生活化、趣味化。

(二)参与体验

当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以后,就要采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歌曲《雨中》时,我先播放一段雨声,创设下雨的情境,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雨中的乐趣。伴随着歌曲的伴奏音乐,师生合作按节奏表现雨中的各种声音,教师说前半句,如

“0雨 打着蛐 伞颉保学生接上合适的象声词“嘀嗒 嘀嗒颉保同时加上拍腿捻指两种声势。学生熟悉了歌词、旋律,掌握了歌曲主导节奏,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雨中的快乐,歌曲所要表达的愉快情绪。接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听、唱、赏等活动,学习歌曲,继续体验着雨中嬉戏的快乐和雨中专心读书的快乐。

(三)合作演唱

当学生体验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时,就会急于表现,这时就需要合作。合唱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作美的过程,要唱好合唱,就必须学会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不会合作,就不能很好的表现整个艺术作品。

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茉莉花》的教学,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一个声部演唱歌曲的主旋律,展现茉莉花优美的姿态,另一个声部加入伴唱仿佛是徐徐微风,为我们送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声部的演唱优美动听、和声和谐均衡。学生在演唱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在合作中感受到合唱的无尽魅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效果说明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象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中,每节课教师都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配套的情境,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中,识谱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无论是两声部的旋律,还是音符节奏、音乐记号,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出现,识谱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学,爱学,真正提高了识谱教学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合唱与合作技能。

当然,我在运用“情境―体验―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