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4-02-24 08:1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通信网络的分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通信网络的分类

篇1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网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电话线路将远程终端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相互传递。早期的线路控制器只能和一条通信线路相连,到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可以实现许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

2、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通信子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了适应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要求,计算机通信网络逐渐采用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数据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3、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最初ARPANET的设计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分层就是将完成计算机通信全过程的所有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对应一些独立的功能。从而将庞大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研究和处理若干个较小的局部问题。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分类

广域网是在一个广泛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它的传输速度通常低于局域网,连接以非永久性布线居多,覆盖范围为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简称MAN)。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覆盖范围为10Km.。局域网也或称为LAN,也就是计算机局部区域网。它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通常网络连接的范围以100公尺为限),将各种计算机、设备、数据库等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四、OSI模型

1、物理层:它是在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任务就是提供网络的物理连接。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数据封装和数据链接的建立。

3、网络层:网络层属于OSI中的较高层次,解决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即网际的通信问题,而不是同一网段内部的事。

4、传输层:传输层是解决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

5、会话层:会话层是利用传输层来提供会话服务,会话可能是一个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一个主机或一个正在建立的用于传输文件的会话。

6、表示层:表示层是用于数据管理的表示方式,比如用于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或用于表示数字的1S或2S补码表示形式。

7、应用层:它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解决程序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它直接面对用户的具体应用。

五、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通讯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新技术的使用,运营商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还开发出了如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短信业务等新服务品种,多方面的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也使得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下降,低廉的价格吸引到了更大的消费群,消费的总量在上升。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可以节约能源消耗,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人们通过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存取异地计算机中心的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重复输入和保管工作,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发挥了信息的应有价值。而且,可以使人们共享网络中信息资源,迅速获得有用的信息,赢得时间和机会。

另外,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最新成果,推动国内及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现代通信如电视、广播、电子邮件、卫星通信等,与大众媒介一起,使一个国家的文化向全国统一性的方向发展。这为国内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其结果是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由此可见,通信技术不仅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政治,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并且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宗教、艺术、风俗、生活方式等领域,由于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别大、独立性大,不易受到它国文化的影响和异化,会保持其传统性。与此同时,通信不仅在预报气象变化、传递气象信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战胜洪水等自然灾害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的实时接入量也出现了迅猛增长趋势,为有效用户的安全高效识别工作带来了挑战,现存的识别方法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安全高效识别精度高、网络兼容性强的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现存的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主要有资料参考法、假设推理法、叠加解析法和实验法。资料参考法研究了国内外全光纤通信网络不安全事件资料,给出虚假用户的行为指南,进而对有效用户进行安全高效识别。这种方法对有效用户的行为挖掘较为彻底,安全高效识别精度高,但识别效率非常低,并且方法网络兼容性受资料内容影响较大;假设推理法可针对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难点事件进行整理汇总,以实现对有效用户的高精度识别,但该方法受到全光纤通信网络规模的影响,网络兼容性不强;叠加解析法是一种静态识别方法,其通过对影响全光纤通信网络安全的原因进行解析,构建安全叠加模型将有效用户和虚假用户分类,网络兼容性较强,但安全高效识别精度偏低;实验法是网络兼容性最强的一种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其可对网络用户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用户的不安全行为便将其隔离。但这种方法对网络中深度隐藏的虚假用户发现不及时,影响了其对有效用户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

1全光纤通信网络用户安全编码

全光纤通信网络使用小面积裁剪和定位的拓宽频谱通信方式,其在维护用户隐私和可靠性通信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通信拥堵和丢包现象[8-10]。如果虚假用户在高度模拟有效用户的情况下接入全光纤通信网络,普通的编码方式仅能对网络用户的目标通信位置和通信路径进行监控[11-13],过于规范化并且容易被虚假用户监控和窃取,这对用户通信信息来说是非常不安全的。基于上述原因,所提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使用安全信号在用户通信信息的表头上进行标记和加密,保护信息整体不被监控和窃取,再对网络用户进行编码,用图1描述,如果用户通信信息全长为tbt,表头长为qbt,所提方法使用基带平衡技术将安全信号加密在表头上,从用户通信信息的某一段任意截取一个加密密码作为编码密钥[14-15],这样虚假用户便很难对有效用户进行通信扰乱,有效保证了通信安全。图1安全信号编码结构图设hij为用户通信信息,其传输起始点为j,目标通信位置为i,表头的安全信号加密位置为wj,编码密钥为ki,则:hij=kiwj(1)若想使目标通信位置能够获取到精准的用户通信信息,需要将编码密钥ki提前写入目标通信位置,再使用安全信号进行编码。如果用ai表示编码后的拓展幅值,ci表示码率,向目标通信位置写入n位集合编码,编码后的用户通信信息si可表示为:si=aicihijn(2)不同目标通信位置的码率ci也是不同的,但均会产生两两交叉的现象,即任意码率ci都与唯一的传输通道相对应,虚假用户每监控或窃取一次有效用户通信信息,都需要进行至少进行槡2n的尝试,才能找寻到有效用户通信信息的输入口[16-18]。所提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便可以在虚假用户寻找输入口的时间内,对信息表头进行再加密处理,并对虚假用户遗留下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虚假用户的安全隔离。

2全光纤通信网络用户安全高效识别系统

2.1总体设计

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系统是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流量管理技术设计的,其网络拓扑图和系统结构图如图2、图3所示,系统由采集模块、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块、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特征属性辨认模块和解析模块组成。全光纤通信网络经由协议转换器与局域网相连,采集模块被安置在局域网的主要节点上,便于对用户通信信息进行采集,流量管理器负责对用户通信信息进行解析、辨认和分类。系统中的初始用户通信信息是从全光纤通信网络的协议转换器中采集到的,经安全信号编码、重构和净化后的初始用户通信信息将生成安全传输协议信息流,并被传送到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进行流量管理,并同时经由特征属性辨认模块给出有效用户和虚假用户的特征属性区分标准。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块将对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和特征属性辨认模块的辨认结果进行归纳,将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出来。系统的采集模块处于最底端,其直接与局域网相连,经由局域网与全光纤通信网络的协议转换器间接相连。用户通信信息的采集工作由采集模块中的winpcap(windowspacketcapture)网络访问系统进行具体实施工作,winpcap网络访问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保证信息完整性,再传送到解析模块中。解析模块可实现对采集信息的编码、重构和净化的分析工作,其主要对采集信息的表头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安全传输协议要求的信息流,并将其传送到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和特征属性辨认模块。不符合要求的信息流将被解析模块直接隔离。系统中的两个辨认模块是基于流量管理技术设计出的,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主要负责对解析结果中的TLS流进行辨认,在全光纤通信网络中,只有缓冲数据流中的TLS流才是虚假用户的监控和窃取对象,因此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设计。特征属性辨认模块具体负责特征属性采集和标准供应两项工作,可将安全传输协议信息流分为数量属性、信息排序属性、信息表头长度标准差属性和信息全长标准差属性,并统一将这些属性进行归一化处理,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块提供数据支持。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块使用支持向量机学习辨认结果中信息流的网络结构,其对有效用户和虚假用户的分类依据也是网络结构。模块先对信息流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写入定位数据,根据特征属性辨认模块给出的分类标准将虚假用户隔离。该模块还具有自检功能,可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和网络兼容性。

2.2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工作流程

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图4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工作流程图由图4可知,缓冲数据流辨认模块先对解析模块的解析结果进行TLS指纹过滤,过滤后的解析结果中仅存在两种类型信息流,分别是extensions流和server流。对这种信息流的通信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信息流进行排序,并依次辨别其中缓冲数据流发出的询问指令是否为真,若为真,则对询问指令进行拦截,作为评估系统网络兼容性的指标,并同时将相应的信息流传送到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块;否则,直接对指令进行隔离,增强分类效率。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环境

实验对本文所提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进行了安全高效识别精度和网络兼容性的对比验证,所选择的实验工具是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室研发出的winpcap网络访问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在windows上对用户通信信息进行直接编码,并具有较强的网络解析和故障显示能力,可对通信数据进行上传、下发并进一步生成流量报表。在本文实验中,winpcap网络访问系统将提供两个链接数据库,分别是wpcap库和packet库,用于进行不同用户通信信息的接入与编码。实验选择假设推理法和叠加解析法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图5给出的是本文实验现场图。

3.2识别精度对比

安全高效识别精度对比实验以全光纤通信网络中用户通信信息的特征属性为评估指标,通过更改惩戒因子的训练次数,给出不同特征属性下本文方法、假设推理法和叠加解析法对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winpcap网络访问系统训练出了拥有3种单相特征属性的用户通信信息,X、Y、Z分别表示信息排序属性、信息表头长度标准差属性和信息全长标准差属性,共组合出7种具体特征属性。其中,假设推理法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范围为0.88至0.94,精度较高并且数值浮动较小。叠加解析法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范围为0.74至0.86,精度不高并且数值浮动偏大。本文方法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范围为0.89至0.97,是其中最能有效缓解全光纤通信网络中通信拥堵和丢包现象的识别方法,获取了较高的安全高效识别精度。

3.3兼容性对比

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安全高效识别方法与全光纤通信网络的兼容性对用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winpcap网络访问系统给出的wpcap库和packet库下,进行本文方法、假设推理法和叠加解析法的网络兼容性对比实验。wpcap库和packet库中均会依次给出50、100、300、500、800和1000个用户通信信息包,其中的缓冲数据流会以特定的周期向主机发出询问指令,网络兼容性好的识别方法所能截获到的询问指令就越多。表2描述的是在wpcap库不同方法的网络兼容性实验结果统计表。表2网络兼容性实验结果统计表用户通信信息包/个本文方法截获率/%假设推理法截获率/%叠加解析法截获率/%5010098.1210010098.8398.0198.0930098.4596.2597.9350097.1391.1995.4680094.2988.4492.98100094.2881.9589.28分析表2能够得知,用户通信信息包中产生的询问指令较长,因此更易被截取,并且本文方法所截取到的询问指令为三种方法中的最高值,叠加解析法次之,说明了本文方法拥有较强的网络兼容性,可对全光纤通信网络中有效用户进行高水准的安全高效识别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06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问题,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刚刚普及推广时就已经暴露出来,传统的信息保密措施因为自身的隔绝性所以保密程度较好,而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信息是互联互通的,所以面临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攻击,而且因为计算机通信网自身设计的逻辑缺陷很容易被利用。

1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

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作为一个构成复杂的开放式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可靠性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1.1 从网络本身看

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身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其中外因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自身通信功能时,起到信息传递和节点处理的外部支撑设备,在外因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影响中,一种是可控因素包括外部设备所处的环境,运行时所处的工作状态,都是在外部设备安装时就已经考虑过的可控因素;另一部分就是不可控因素,这一部分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是指外部通信设备在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时造成的通信安全,这一部分属于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之外的不可抗力;内因主要是计算机网络通讯企业,在对网络通信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维护时出现的问题,属于计算机通信网内部的问题。

1.2 从网络运行效果看

从计算机通信网的网络运行效果上来看信息网的可靠性,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取决于通信网自身的,硬件相应的通信设备和软件相应的网络设计的可靠性,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通信网的通信设备情况和网络的设计状态虽然决定了通讯网的固有可靠性,但是在真正的通信网运行过程中,通信服务企业的对通信网的管理和维护才真正决定了计算机通信网的实际可靠性。

在通信网络运行中,通讯服务企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通信网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并且在用户使用高峰期要适当的进行负荷分担,或者阻止用户过多登陆导致系统崩溃,对通信网的实时更新与全方位的保障维护,才能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的有效性。

1.3 现代智能化技术对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

从有利的角度看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客观上提高了通信网络的管理效率,强化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让通讯网络系统与操作人员的交互系统界面更加人性化,可以说改变了通信网络的运行模式。

1.3.1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数字式智能交换机出现,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直接改变了过去电子管的系统容量和同时能提供的服务量,有效的减少了局站数,简化了网络信息系统。

1.3.2 人工智能的介入极大的提升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人机功能,通信网络拥有了自我监控和自我系统故障诊断的功能,让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实时全面的掌握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对通信网络的监控实时性得到提高,更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隔离系统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故障减少因为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损失。

从不利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着设计复杂、维护专业要求高的现象,一旦引进对人工智能的维护将成为一个难题,而且人工智能的引进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全面接管了通信网络系统,一旦智能操控系统出现故障,那么故障的影响将会波及整个通信网络,而且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在外界恶意攻击下产生逻辑错误,进而危及通信安全。

2 层次化的通信网可靠性设计方案

通信网络的层次化就类似于大型高技术设备的模块化设计,通信网络在设计之初就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分类,依据各自不同的功能,将原本复杂的综合性程序分为一个个相对简单的层次,并且根据各个层次的特点进行相应通信设备的应用,这样的层次化设计与模块化设计一样还有利于通信网络在发生系统性的故障时的检修,维护人员可以依据系统层次对系统问题进行分类、隔离和解决。

在当下的通信网络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接入层、分布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其中接入层负责与用户之间的互联并对用户的资质、访问历史和访问权限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层则在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进行信息组织和传递的优化工作;核心层为分布层和接入层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传递服务。

2.1 接入层

接入层主要负责接受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在网络通信系统工作过程中,用户通过集线器和交换机接入网络。其中,集线器在OSI模型的第一层进行工作,因此在集线器工作的这一环境中,所有与集线器进行连接的设备都共享集线器的宽带。而LAN交换机则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工作,在这一工作模式下每一个链接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链接,也就是说通过交换机进行链接的每一个端口都可以在交换机的工作领域进行对话,而不用担心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如此看来交换机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要极大的超越集线器,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服务效果差别,是因为在通信转播过程中,LAN交换机仅会将信息从已经得到认可的端口发送,保证了其他通信端口的通常,而集线器却在发送时进行无差别发送,这样做信息安全没有保障,而且也堵塞了其他端口的信息传递。

2.2 分布层

分布层作为连接接入层与核心层的链接部分,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与特性:

(1)提供接入设备与核心设备的冗余链接。

(2)通过对客户的访问请求进行过滤,对整个信息网络的业务进行优先等级划分,业务排队等活动,实现通信网络的科学合理的运行。

(3)对信息网络中的信息链接进行优化处理,将多个低速链接连接到空闲的高速链接上,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对链接进行优化整合。

(4)智能的选择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路由,当接入层与核心层使用不同的路由进行链接时,分布层要对链接中的不同路由进行路由协议的重新。

(5)对信息网络模式下运行的路由进行汇总,在网络信息传递顺畅时分布层可以对为整个信息网络服务的路由进行汇总,用汇总路由代替一些低速的细节路由,将路由的数量降低将整个信息网络的结构简化,大幅度的降低路由器的内存需求,从而减少对网络宽带的占用率。

2.3 核心层

核心层作为整个通信网络的核心,负责为通信网络的用户提供高速的网络传输服务,在以往的通信网络设置中整个通信网络的各个层面,服务的各个层次都集中在一起,服务器既要提供链接服务、又要提供传输服务,造成通信网络负担沉重,运行速度极慢,在采取了分层设计之后,通信网络的核心层就只需要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就可以了,这样的单一服务极大的提高了核心层服务器的运行速度。核心层的通讯设备通常由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组成,在核心层服务设备的选择上不光要注意设备的性能和速率,还要注意通讯设备的可靠性,因为作为通信服务网络的主机,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传输的重要指标。

3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的快速性和传递信息的全面性,决定了计算机通信就是属于这个快速发展时代的通信手段,我们在享受通信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正视通信网络的可靠性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可靠性问题就对计算机通信网络产生质疑,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设计方法,将计算机通信网络进一步完善,扬长避短,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必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大放异彩。

参考资料:

[1]张子木.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09.

[2]张如志.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价规程的研究及系统实现[D].云南大学,2013.

篇4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24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169-01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需要完成突况下的通信连接,主动连接对突况反应敏感的区域或目标,利用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支持突发受阻后的通信连接。

1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是关键技术应用的基础部分,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应急通信网络成为全球积极建设的项目,而且多项事业需要应急通信网络的参与。重点分析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体系结构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项目。基础层:部署所需的基础网络,保障每项通信业务均能有效连接;同时,构建监控体系,完成应急通信网络的监控设计。分布层:融入计算机设计,通过数据挖掘等先进的设计方法,确保应急通信业务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提高通信信息的交互水平。中间层:负责整个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信息建设,关联不同区域的信息,为应急通信及时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

1.2 体系设计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设计需要以结构为基础,构建符合应急需求的通信网络,还要保障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具备高精准、低风险的优势,尽量不采取人工干预,如此实现应急运营。

2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关键技术的原则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关键技术,重点规划关键技术的应用原则。可扩展原则:应急通信网络的规模不一,但是其在关键技术应用方面保持相同性,所以关键技术应遵循可扩展的原则,适应不同类型的应急通信网络,提高关键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中的融入性。跟踪定位原则:跟踪定位是应急通信网络和关键技术的主要原则,能够让救急人员定位到事件现场的位置,利用高技术含量的科学手段,保障跟踪定位的准确性。安全原则: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技术应用,必须遵循安全原则,维护通信网络的安全属性,禁止通信信息遭遇恶意窃取。

3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主要包含四类关键技术,支撑通信网络在应急状态下的运行。

3.1 WiMAX技术

WiMAX技术属于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基础层,提供必需的宽带无线网络。WiMAX适合应急通信网络的组网条件,可以产生大面积的覆盖信号,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速率。近几年,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要求逐步提高,促使WiMAX技术面临诸多压力,为保障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效率,WiMAX作用下的宽带无线网需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应急需求,其利用OFDMA保障通信系统具备足够的容纳量,如果应急通信网络投入运行,可以自主排除突发事件中产生的干扰,有利于强化应急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力。

3.2 无线自组网技术

无线自组网技术连接通信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促进应急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降低其对硬件设备的依赖程度。无线自组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备特定的优势,其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能够准确监督特定目标,一旦发生应急情况,立即启动通信系统,一方面向用户提示应急状况;另一方面,利用传感的方式快速实行通信决策,调动应急通信网络后,按照网络结构规定的协议及配置进行通信,为应急事件处理提供稳定的通信条件。

3.3 卫星技术

卫星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主要是借助人造卫星,实现站间通信,全面利用卫星的同步优势,完善通信信号。人造卫星具有全球覆盖的优势,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引进卫星技术,实现全地域的快速应急通信,提供高效的移动通信和可靠的定位。例如:某抗震救灾现场,应急通信网络在卫星技术的协助下,提供专有的信号通道,定位灾区位置后稳定连接其与外界的通信。卫星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得到较高的利用,该技术成功应用在多项领域的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如航海、军事等,准确的提供应急通信所需的链路,保障应急通信网络的完整性。

3.4 辅助技术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辅助技术,用于营造应急通信可适应的环境,确保其在不同的应急领域内,均可以提供到位的通信服务。辅助技术对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协调作用非常明显,改善应急通信的模式,避免其在应急过程中出现流通问题。辅助技术体现在网络设计的多个方面。终端定位:定位是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核心,通过终端定位辅助技术,准确确定终端位置,由此可以排除外界因素对应急通信的干扰,促使应急通信始终保持高强信号的优势。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时,网络参与的机构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来自不同的组织,波及了应急通信网络的安全,需要保持网络运行的安全状态,才能确保应急通信的正常运行,以免出现安全通信事故,影响应急效率。QoS:支持应急通信网络中的多方服务和数据源,大规模的完成通信协调,促使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可以按照规定进行,不会产生网络冲击或通信延迟的现象。

4 结 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