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4-02-24 15:08: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教学设计理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

篇1

课堂教学是新观念、新方式实施的主要渠道,依托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模式化的教学设计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课堂,无法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向来不受学生重视,他们认为课文枯燥无味,且考试极少涉及课内知识。然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能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这样的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心理学告诉我们,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激发学生思想的积极性,为提高学习效率铺平道路。

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运用导语、设置悬念、设疑讨论、现代化手段等。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几种相结合的方法,都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2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课堂不是照本宣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不是万能的。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交流。教师接收不到学生的反馈,学生有没有真正接受所学知识无从得知。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方式。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基本是六人一组围坐。六个人不同的思维撞击在一起,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身为一个组,组内的合作与团结也是学生今后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新课改下小组讨论十分激烈,每组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每位组员比较、说理、筛选出的一致答案,每个人都切实参与其中,不同的思想交流,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学习效率有明显提升。

3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结合

早在政治中我们就学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与其它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传统的教学只讲课本,然而这样使得知识相互割裂,变得艰涩。新课改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语文教材当中,收录的课文不仅是小说、散文、诗歌等,还有说明文和科技文。在每篇文章当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涉及生活的常识、道理在其中。文章都是源自生活的,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见识到更多的科学技术,感悟到他人的生活哲理。语文学习的空间广阔,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引一条路子,必须为学生拓宽学习道路,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

4强调语文实践,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通常的实践在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主要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

篇2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登()()()

印()()()

盈()()()

跃()()()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 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篇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在其理论框架内,人类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是基于原有文化工具进行的创新,并将其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以调节具体生理与行为活动。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不断优化,其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去审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就教学活动而言,学生个人、学校生活等均与社会文化目标有紧密关联,在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影响下,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进而促进思想品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活用绘本,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绘本主要是指以图为主所创作的图文关系故事,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与鲜明的文学性,欣赏与阅读过程均同传统的儿童图画故事读物有明显差别,其从多角度、多风格、多主体、多流派的方式出发,较之一般图画读物更具有灵动的人文性,故事本身更具情节色彩。而语言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在绘本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韵味,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建了鲜明的语言环境。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挖掘故事材料中所蕴含的人文特性及文化差异,依据具体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取绘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典范英语)1B Lesson 24绘本故事中,主要讲述爷爷带领孩子们利用废袜子制作手偶,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使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故事情节,进行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puppet?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具体讲授时,教师则可抛出问题,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如:What would Grandpa Chen do with the sock?(爷爷用袜子做什么?)、Why did Grandpa Chen put the buttons on the sock?(爷爷为什么把扣子放在袜子上?)等问题;最后,在学生对绘本讲述的故事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If your sock had a big hole,what would you do?”(如果你的袜子有一个大洞,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设计讨论故事主体,并依据变废为宝的文化理念开展课堂活动,如准备矿泉水瓶、剪刀、纸张等材料,依据学生自身兴趣制作花瓶、笔筒等手工艺品。并且可以依据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废物利用理念推广的海报设计,活学活用中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教师在英语绘本教学中,在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引导下,需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文道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绘本学习中培养并树立为人处事的良好品格,培养人文情怀。

二、创编绘本,升华学生人文情怀

小故事,大道理,基于人文情怀的绘本具有更加深刻的寓意与内涵。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并将绘本中的故事同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用日常所经历的事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开阔视野,实现情感的升华。如《典范英语》1A Lesson 29 绘本故事“Go Away Floppy”中,主要讲述故事中的孩子们对待宠物的态度,在有小伙伴陪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赶走了Floppy,没有在意它的情绪,使它很伤心,所以Go Away Floppy,后来,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欢迎Come Back Flopp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绘本故事提出问题,如“Was Floppy sad?If you had a pet,what would you do? ”这两个问题,前者分析绘本故事,后者则将绘本中的故事同学生日常实际充分结合,更加深刻的去体会Floppy的情绪变化,明确伤心的原因,引导学生懂得善待动物,养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并在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上,将这种人文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应用。

该绘本学习中,需要学生树立万物平等的理念,充分体会宠物的情感。教师不仅可以将该绘本故事同日常生活联系,还可以进行绘本创编,其中涉及更多的情绪,如happy,angry,excited等。并带领学生表演故事,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体会表演过程中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所流露出的情感。

三、结束语

绘本故事不仅仅是为英语阅读提供素材,其中还蕴含着太多人文色彩的情感与体验,教学过程中,对其基本理念有所认知后,以社会文化目标为基本理念,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奠定良好的人文情怀,为以后人生发展、人格健全、境界升华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M.基于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J].英语学习,2016,08:69-70.

篇4

【关键词】

树立理念 关注发展 寻求策略 形成机制 提升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很多新招聘的年轻语文教师加入到小学语文教师行列。这些年轻的小学语文老师由于初上讲台,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还比较欠缺,刚刚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视年轻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寻找有效的专业素养提高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年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树立教学专业素养提高理念,引领小学语文教师争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行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被淘汰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更新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锻炼教学综合能力。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树立新型师生观。只有师生平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创造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争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专家型的教师。

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提升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靠自身不断地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教学智慧和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虚心地向同行老教师请教,汲取老教师的有益经验。完善小学语文教师指导老师制度,以师徒关系为纽带,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以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的传帮带活动,使得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在最短的时间适应教学环境,担当胜任所交给的教学工作,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很快得到提高,专业化水平迅速得到提升。每学期安排老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随堂听课指导,掌握课堂节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指导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课,并及时将听课情况与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指导,切实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促进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牢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具备新型教学手段

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要熟练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内化为教学本身,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训练,学习开发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等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校讯通以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的影响下,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改革。信息化是每个学校突破性发展的必备之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顺应信息化大潮的重任。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四、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教研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平台。为了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应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搭建小学语文教师展示平台,定期开展各类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评比方法和评比规则,让小学语文教师在竞赛中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打磨教学技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选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全面展现了独特的教学艺术水平,展示自己的风采,进而激发小学语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但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学校要多搭建展示教师才能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不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五、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培训,将培训学习常态化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活动外,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提高。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双休日等时间,请师范院校的专门教师给他们讲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或是请当地的教学能手讲教学经验和体会,举办教法改革培训班,学习培训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如集中培训,定期培训,脱产培训等。也可以根据专业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中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训实效。除业务培训外,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提高培训,通过培训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是小学语文教师乐于奉献,树立从教光荣的理念,就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无论哪种培训都要必须充分认识培训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让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常态化。

总之,学校应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构筑平台,引导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尽快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随文练笔”这种基于写作方法指导的阅读教学设计,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运用了课文中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和习作的范本。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讲究随文练笔设计策略,因文而异,就文取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学生创设“写”意。

一、串词成段,积累内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或是同类词语的积累,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朗读、理解得多,应用得少,其实只有让学生试着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课文语言场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内化。在北师大版第九册第4单元语文天地里,出现了一些优美词语。如何将它们学以致用,结合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准确用词,品味韵味”,达到“增加积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迁移知识”的目的呢?教学时,笔者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串词成段”的练习。“陶醉、心旷神怡、万籁俱寂、赏心悦目”是一组表达内心感受的词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内合作“集体作文”的方式,完成片断练习。有的小组写道:“我们经常站在最高的阶梯上,眺望远处的湛蓝深海,那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夏天的夜晚,在蝉鸣声中,三五成群的大哥哥大姐姐聚在树下,听忧伤的吉他声在夜空回荡。夜色渐深,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树下的剪影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这种练习,看上去像是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又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创作,参与表达,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些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这种训练形式不但可以为学生作文的笔端增添许多生动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原来写作并不神秘。

二、经典仿写,实现技能迁移

课文中有许多句段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验,还要重视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实现技能迁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段话连用五个“最”构成了排比句,具体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伟大与奇妙,读起来琅琅上口,意境悠远。教学这段时,笔者让学生仿照句式展开想象,写写自己心中最美的地方。学生思考一番后,妙语佳句不断涌现,有效地帮助学生领悟排比句式的写法,极具魅力。

片断1:我的家乡有世上最纯净的溪水,最苍翠的大树,最缤纷的野花,最淳朴的人心,最可爱的乡亲。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我向往的地方。

片断2:我们的学校有世上最天真的笑脸,最明亮的教室,最宽阔的操场,最有学问的老师,最动听的读书声。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纯真、最无邪的知识殿堂。

在《绿色千岛湖》的教学中,赏析完描写“猴岛、蛇岛”的段落后,引导学生对其他小岛的仿写,学生练得兴致勃勃,有学生写道:

片断1:孔雀岛,名副其实,岛上饲养着一群美丽的孔雀。孔雀在阳光下漫步而行时,就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纱衣,那纱衣有的像青翠的雨后荷叶,有的像晶莹圆润的蓝宝石,有的像嵌满珍珠的彩扇……开屏时,孔雀小姐们鲜艳夺目、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片断2:在蛇岛,你丢一小块食物进去,蛇群就会开始争夺。瞧,那条五步蛇像箭一样冲了过去,叼住那块食物,正当它满载而归时,其它蛇迅速游动着,来抢那块“宝贝”。只见一条竹叶青向那条蛇扑了过来,吐着红信,向它示威。那条蛇也毫不示弱,尾巴高举着,缠住了向它挑战的那条蛇,然后越缠越紧,挑战者最后狼狈而逃。又有一位新选手冲了上来,它释放毒液,那条叼着食物的蛇灵巧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然后趁新选手不注意时,咬了它一口,可怜的它垂首而逃。那条连胜两场的蛇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其他蛇只好咽着口水了。

如此生动鲜活的片断在课文的支撑下,从学生的笔端流淌出来,成为“班级作文集”中的一朵朵奇葩。

此外,像仿写过渡句、仿写特色段落、仿写篇章结构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只要抓住课文中的经典句段长期坚持仿写训练,学生写作时就有章可循,有话可写。

三、发挥想象,补写情节留白

有些课文常给读者留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点”,文章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补充连缀空白、丰富情节。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丰满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练笔提供了情境平台,让学生易于动笔。如《迟到》一文中,当父亲送来夹袄和铜板后,作者写道:“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后来的情景写下来。学生写道:“我紧紧地攥住手心里的两个铜板,感觉那上面还带着爸爸手上的余温。爸爸伸手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爸爸并不想打你,只是……’爸爸顿了顿,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转身走了……望着爸爸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而爸爸的身影也渐渐地模糊不清了。”

在学生的片断练习中,一个慈爱而严厉的父亲形象便鲜明地矗立在我们面前,这一练胜于教师的千言万语。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具体的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空白点。一位教师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些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一个学生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象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融入每一根血管;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到小池边聆听天籁之音,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刷刷声,听鸟儿凌空扑翅的声音,听虫子叫,听青蛙鸣,听落叶翩翩,亲吻大地……”学生在“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文本空白点尽情地想象着、倾吐着,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把一位热爱自然、享受生命的可爱盲女孩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特殊标点(如省略号)处进行补白练笔,在意犹未尽的结尾处进行续写,紧扣情节发散点处续写,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方式。

四、情动辞发,创写释放心灵

语文教学情境性特别强。教师应该基于文本,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抓住课文的情感点,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练笔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进而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如教学《我喜欢》时,笔者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真切的感受。之后顺情而导安排写作练习:同学们,你喜欢些什么?细细体味内心,写出喜欢的意境。这样的设计发挥了学生二度创作的自主性,学生写下了不少细腻优美的诗篇,令人惊喜。

片断1:我喜欢在那孤独的夜晚,静静地,一人站在海边。放眼望去,大海无边无际,平静而又带着一种忧郁的蓝。海风吹起,与滚滚浪声交织,编了一曲《C大调》。偶尔有一两艘船经过,给这音乐的篇章又添加了一个细节。皎洁的月光星星点点地洒在海面,即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散碎的美。

片断2:我喜欢音乐,这是一种古典的美,既高贵,又优雅。每一首曲子都是一幅充满生命与灵气的图画——莫扎特的作品清纯如茶水;贝多芬的作品激情如雄鹰;肖邦的作品像一杯苦涩的咖啡,散发着忧郁……音乐,犹如一双想象的翅膀,带我去飞翔,去品味这串浸润着喜怒哀乐的音符。

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在情感的激发下思如泉涌,写起来得心应手。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随文练笔设计根植于文本,又拓展于课外,为学生提供了双向的习作支撑。它借助课文中典范的语言,让学生由这些情景、话题入手,回忆已有的生活,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为学生的二度创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

如《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具体叙述了三件事来表达作者对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感情朗读,理解作者的愤懑之情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类似遭遇。学生不吐不快之时,再让学生写一写,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既能加深情感体验,把握情感基调,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以文中片断为蓝本,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有的学生写道:“我看见到公园游览的人们肆无忌惮地践踏着草地,我看见他们毫不在意地把喝剩下的一点儿汽水倒进草丛中。他们认为,这是在给植物施肥吧。但那些可怜的植物,正在一天天地在枯萎……你摇摇头,觉得无奈。园丁啊,你为什么不生气?你为什么没有胆量对那两个在草地上玩耍的青年人大声嚷道:‘喂,你再不出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你在那儿修剪花儿,想着将要到手的工资,装作没看见。你为什么不放下剪子,站起来告诉他们,你很生气!”

在生动的描写中,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内心情感更加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了。

随文练笔还可以是情感喷发处的批注,是立足原作、删繁就简进行缩写练习,根据材料进行改写练习,活用教材插图写话等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句一段皆可为之。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也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总之,教学时紧紧抓住随文练笔这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将写作指导渗透于阅读教学的点滴之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练笔空间,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片天空下驰骋思维、释放表达的潜能,使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有利于学生作文素养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篇6

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要求必须“静”,一切围绕教师转。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座乐园

一乐――情感体验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如:教学《小镇的早晨》时,我鼓励学生到河边欣赏美丽的日出,再看看菜市场热闹非凡的景象,然后到学校附近的路边观察上班的车流和人群。有了较丰厚的生活积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领略小镇早晨无限美好的风光,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乐――个性展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时,当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小朋友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一学习组练习讲一讲这个故事。我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争抢自己喜欢的角色,迟迟不能进入正题。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都希望能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化,例如鼓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个性化和作业选择的个性化。

三乐――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没有结束

篇7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精彩教案选录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都能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93-01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作了探讨。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教师过分注重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忽视了课前的准备工作,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收益随机产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说,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1、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很容易忽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内容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浪费了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所以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方法。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使他们提前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学生用不同方式,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对预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奖励。采取这样的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要强调合作研究与独立钻研、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把握和感悟教材内涵,对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研究设计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开展,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把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一,教师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班级情况、课时和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课堂中的动态变化对预设目标进行恰当地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第三,教师还应主动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到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作用。同时,如果没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学生就很难获得自主发展,所以,教师也是进行自我专业素质成长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共同、和谐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角色感。

3、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

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是将组块教学设计和线性教学设计结合起来。组块教学设计是现代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习单元或教学模块的方式来构建课堂教学的结构,一堂课可以是一个教学模块,也可以是多个教学模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体现了主题学习的风格。线性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教师的教作为出发点,教学主线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具体且细致,教学设计也比较严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多地受制于教学方案。教师在提倡多元化的组块教学设计时,也不能全面否定线性教学设计,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地提高。

三、其他措施

1、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配合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将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净化社会语言的环境,将社会语言中的优秀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抵制不良的社会语言,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配合,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2、改善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纯的以学生成绩或学生升学率作为教学效率的评价标准,对教学质量评估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单一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让教师不得不围绕着分数转,还让家长和学生也以分数为标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以分数为目标,从而偏离了教学的正确方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改善评价标准,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四个评价项目,五个评价指标和十七个评价要素进行严格把控,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长期努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地前进。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9

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2007修订本)练习5中的“诵读与欣赏”部分小诗《边疆小夜曲》讲的是边疆战士为了祖国安宁戍守边疆赞扬了战士们热爱祖国的思想。课堂上我带学生读完小诗,学完内容后引导学生领会其思想感情:“同学们我们许多的战士……他们守在祖国的防线上,他们有的顶着严寒站岗在大雪地里,有的抵抗着大风站在山口,脸都被吹裂成像树皮那样,他们多值得我们尊敬啊……”这时班级里一个叫徐启航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才不像他们这样呢。干嘛要这样受罪呀,在那里安一个摄像头装一个监视器不就完了吗?”他的回答令同学们一片哗然,他的回答是我课前备课中没有想到的,这是他心中真正的想法感受。这时我继续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这个事:要是监视器被破坏了呢?要是仪器失灵了呢?新时期还是要热爱祖国母亲,方法和技术可以更新。语文教学必须高扬主体性教育的大旗,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基点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核所在。在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个体。

二、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测”

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规律,并且要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学设计应当只是一个预设,不是一丝不苟的。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所以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现场性。课堂教学还极富创造机制。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师生双向交流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预测”,实践中还得充分根据学情来随机应变。当然这决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课前的教学设计必须认真对待,只不过要为学习生成的过程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语文老师应当走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语文教学在前进,语文课堂设计也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篇10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组织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设计中,如何通过一个“着力点”呈现知识,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本设计技能与设计方法,如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流程的控制等。

一、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我们只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而忽视了其他两个目标。这样,我们对教学目标就定位为学生学什么,如何获得知识与解题技能,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的实施,直接导致语文教学应试现象依旧严重的弊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初中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实施,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模式,让语文教育焕发应有的生机。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们在肯定传统理念思维,肯定愚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同时,也要从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愚公的做法是否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就会重新审视这篇寓言故事,觉得传统的教学目标有大而空的嫌疑。有资料显示,华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35份教师的教案做过教学目标统计:其中5份无教学目标的陈述,30份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词语都是要求学生“掌握、了解、能力、培养、理解”这样的要求性词语,没有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二、设计个性化内容,进行课文个性化理解

阅读文本时因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个性阅读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最新理念。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与文本对话,注重理解文本内涵。教师的引导面面俱到,却忽视了让学生心灵与文本对话。这样,学生没有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学生面对至理至善的文章,没有自己的个性理解与心得,这样只能是俗读、浅读,甚至是误读代替理解,这样的解读可能会让精彩的文章变得庸俗。因此,我们应该设计个性化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性化的理解,在对文本提炼、加工、组合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理解,就设计个性化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作者的善良。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教师要通过“善”与“愧”方面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对文本有整体的思考,若没有以这样的教学角度切入,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三、着力优化问题设计,注重适时适度合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纽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成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学设计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是每个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随口发问,结果很多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课堂上学习要点,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度肯定不会高。因此,我们在备课环节就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把握好问题的适时、适度与科学合理这个原则。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效度明显提升。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不同人的态度的变化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详细叙述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作者是怎样勾勒这些人前后的表现的?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进行了深刻的对话,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设计有效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语文的学习就是对语言的咀嚼与品味,语文教学设计中离不开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当看到文本中写得好的句子与段落时,我们总会驻足,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这些语言。但是,我们通常还是比较模糊地对语言、语段进行分析。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实践证明,品读语言还必须在“情”的带动下认真地品,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中的表情达意,从而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山的动词,并把用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作者北方语言的特色,从深情的视频范读中感觉有了儿化音的韵味,从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从这样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品味语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让学生在品味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综合上述,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动态、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中学语文教学以文本研读、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为归宿,其实质还在于师生活动,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它是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育智慧和教学效果的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好坏是由教学设计决定的。所以,研究交互性电子白板教学,首先要研究电子白板环境中语文阅读课的设计。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本质上是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这种预设是科学的有规律的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教学设计是以教育教学等多种理论为基础,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理论和方法。就新课程背景中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心理特征和客观教学条件,运用教学原理,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促进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二、基于交互性电子白板的阅读课设计理念

立足电子白板的功能特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要让整个阅读教学设计充满科学与艺术、智慧与情感、方法与技巧。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做到深究文本、细化过程、简化技术、有效互动,具体到教程的每一个环节。课型的设计则比较自由,交互性电子白板可以适用于多种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模式中交互白板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根据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设计流程可以包括三个要点:内容的研读与资源搜集、学情的评估与策略应对、教程的策划与时空留白。

研读文本有两个层次:教师自身的解读和模拟学生的换位解读,只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预设才有可能是真正有效的预设;资源的搜集则需要考虑建立通畅渠道的问题,交互性电子白板本身也有现成的预设资源,但资源库建设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情评估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预判和应变的经验。教程的策划重在创新,不但切入要有巧妙的角度,而且教学要点要清晰流畅,每一要点内部要有丰富的内容,能够“紧贴”文本,教学时段的安排要主次分明,和谐有序;更重要的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留白,预设中的留白是为教学时的生成做准备的,留白往往会成为一节阅读课的精华。

三、基于交互性电子白板阅读课设计的策略与实例研究

1.情景创设:情景创设可以在适当的语境中创设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画面。一般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人习惯而定。有以下几种方式:(1)播放视频或图片、图画;(2)播放朗读或背景音乐;(3)呈现生活实例(自建或搜集); (4)呈现问题组; (5)借助网络。如针对《范进中举》的教学,在导入新课部分播放《范进中举》的影像视频;剪辑后的“集市卖鸡”“范进发疯”,时间虽只有两分多钟,但营造了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熟悉了课文相关情节;其二,在教学课件中使用古典背景,插入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在整个课件呈现过程中,起到调动情绪,激发想象的作用。

2.活动策划: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的过程,那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综合展示与即时生成的特点,更可以给师生设计方式各异、作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活动方式,如:传统板书、媒体播放、讲解与问答、电子试卷测试、作品展示、作业讲评与订正等。如《曹刿论战》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利用白板呈现课文,播放课文范读、批注法指导朗读,自读翻译分组,问题出示与解决等。而学生活动则可以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如:展示课前搜集整理资源,配音朗读,板演批注自读心得,现场片段写作等。 活动设计充分保证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资源整合:如《范进中举》的教学,课前预习可使用PPT 课件介绍《儒林外史》的背景知识,授课时导入影片为RM 格式,其余资源为文档和图片。所有下载资源可通过增删修改处理,比如影片只保留了四节中的两节:集上卖鸡、范进发疯。图片也有选择地保留精华部分,始终体现阅读教学紧扣文本的特点。

4.问题设置与呈现:“问题意识”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常态方式,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课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界面上,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当“巧”“妙”。“巧”一指言简意赅,因为电子白板一次性显示的内容有限,越简练越好;二指提出问题的角度要小,应当让学生一眼就明白问题的指向。“妙”指的是问题的质量要高,可有可无的问题不要提出,能够合并的问题绝不重复,问题之间的联系要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整体。如《范进中举》教学中,设计了五个问题均围绕核心“发疯”来设置。前三个问题来自核心句“噫!好了!我中了!”分别针对“噫!”“好了!”“我中了!”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由情节到人物,由人物到主题,再由主题进行拓展,丝丝入扣,绝不重复。问题设置文字简短,适宜在白板上直接呈现,又相互关联,直指学生思维深处,牵连阅读任务目标,达到了较高的质量。

5.反馈评价: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不是简单的自然响应,教师应当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即时评估,然后再与学生形成下一轮的互动。当然这种互动要充分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出现,应当有机动的时间和准备。在交互性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反馈与评估,如:(1)观察与问答。白板环境的问题解答模式需要教师更加及时地板书与口头评价,即时生成的东西尤其需要教师具备教育的机智,迅速做出回应。(2)板演与展示。白板是良好的反馈评价工具,学生的板演与作品可以储存,即时和移时的评价都可以进行。(3)小组检测与评价。在进行小组学习后,白板可以作为反馈与评价的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软件的表格、统计图功能等,使评价更形象直观。(4)使用白板快答器。白板快答器支持即兴出题,也支持随堂测试、抢答、问卷调查、发卷评测等多种模式,同时答题结果支持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还可导出文件。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媒体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在进入课堂,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师角色和教育策略的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也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在数字教室环境下,阅读课不仅仅只是以文本内容为主,教师关注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展开程度,甚至不仅仅考虑应用某种教学策略,必将关涉到针对教学媒体与资源的专门设计,必将考虑在形式、内容、方法和程序上设计得更加富有变化和吸引力,实现语文教学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58-01

引言

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讨,不断改进,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特点

1、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即利用影像、声音、音乐、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学习、交流合作、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探索学习,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有利于课前预习的深入、课后复习的巩固,也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阅读、写作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检索、阅读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例如:学生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寻找资料,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同时,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也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整合课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恰当运用,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

1、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对于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点,它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节课是由若干知识单元组成,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等,还有些只须了解,无须掌握的内容。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前提条件的,是在对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合,这样才符合教学要求,才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例如:在教授高中语文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条理也很清晰,而且,作为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就无须特意过分要求创设情境,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建议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也不必对课文进行串讲,过细的讲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北方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也许从未见过或尝过荔枝,此时教师则可通过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课件,适当地展示荔枝的形状,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他们对荔枝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的遗憾。

2、学习者特征

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