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14:50: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黑白电视的诞生
公元1926年1月26日,苏格兰发明家John Logie Bsird在他的实验室向英国科学研究所的约40位成员与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演示了他的机械电视装置,演示的灰度图像由30条竖向扫描线组成,幅形比为7:3.刷新频率为每秒12.5幅画面,同时这也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系统在世界上的首次演示。1929年至1935年,BBC(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广播一直使用Baird的30行系统。
1934年8月,美国发明家Philo Farnsworth向公众展示了其电子电视系统,这是全电子系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公开演示。1936年,当英国制订模拟电视广播标准的时候,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中之一是Baird的240行机械扫描系统,另一种为Marconi/E.M.I.的405行电子扫描系统。由于后者采用了每秒50场的隔行扫描,既保证了足够高的刷新频率,又提高了空间显示精度,因此,BBC于1937年放弃了Bsird的240行机械扫描系统。从此,电子扫描很快取代了机械扫描,成为主宰电视行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
对于电子扫描,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一行接一行的逐行扫描方式。20世纪30年代,RCA(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工程师Bandall C.Ballard发明了隔行扫描,并一直沿用至今。运动图像是由一幅幅静态图像连续出现而形成的,有两个参数值得关注,一是图像采集装置的时间轴取样频率,二是图像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前者决定了运动图像的连续感,例如,体育节目所含图像的前后变化通常较大,如果时间轴取样频率不够高,播放时会导致运动的不连续感;后者与图像本身及观看环境的光亮度,视角等共同影响着图像的闪烁感,例如,在照度居中的室内,需要40 Hz以上的刷新频率,而室外可能需要80 Hz。以电影为例,早期无声电影曾使用16格/秒的拍摄速率,但放映机使用三片式(three bladed)快门,每格胶片投影三次,即48次/秒,后来有声电影出现,拍摄速率提升为24格/秒,放映机改用双片式(two bladed)快门,每格胶片投影两次,刷新频率仍然是48次/秒。然而,电视的情况与电影不同,首先,重复显示一幅图像需要先将此图像存入帧存储器,而帧存储器在20世纪30年代是无法普及的,其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CRT这类真空管只有工作在与市电频率相同的刷新频率下,才能避免电源频率对图像的干扰。
1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Academy of Motion Pictrue Arts and Sciences)将有声电影的标准幅形比定义为4:3(1.33:1),因此,该比例又被称作学会(Academy)幅形比。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早期显像管都是球面的,为了提高对CRT有效显示区域的利用率,不得不使用接近1.1的幅形比,加之受到电影行业的影响,4:3的幅形比最终得到了电视行业的认同。虽然英国确定使用幅形比为5:4的Marconi/E.M.I.系统,但BBC也于1950年将幅形比更改为4:3。
与此同时,欧洲的其它国家也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电视广播。1936年,德国使用180线扫描方式直播了第11届奥运会,后来转向441行扫描系统;而法国的电视技术则直接从441行扫描启动,而后一度增长为819行。有趣的是,无论是405行,还是441行,在当时都曾被称作“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无论如何,上述的黑白电视系统都只能提供灰度图像,而人类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彩色电视便很自然地成为许多工程师的下一个奋斗目标。
彩色电视的出现
由于人类的色觉是建立在三种色彩之上的,所以彩色电视的发展与人类对色彩的认知与研究息息相关。红、绿、蓝三种色彩是构成彩色画面的基色,所以在电视图像采集设备中要将光谱将混合光分开,分别感应,在电视图像还原设备中再将三种色彩混合,分别呈现.这便是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
实际上,人们很早就致力于彩色电视的开发了。1889年,一种机械扫描彩色系统就已用于彩色影像传送,并申请了专利:1928年7月3日,John Logls Bsird使用带有扫描圆盘与三片滤色片的发送与接收端设备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彩色电视传送演示。
1929年6月,贝尔实验室演示了机械扫描彩色电视,拉开了美国彩色电视发展历史的大幕。1940年2月5日,RCA向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成员展示了采用电子扫描的场序彩色系统。同年8月28日,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使用胶片进行彩色场序传送测试,11月12日开始使用摄像机进行测试,但CBS的系统是半机械式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当时为RCA所有)于1941年2月20日实施其首次彩色电视测试。自同年6月1日起,CBS每天进行测试。然而,上述几种彩色电视系统都与当时的黑白电视系统不兼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止了电视的发展,战后的美国迎来了彩色电视的标准化,面对标准的三个候选者,FCC自1949年日月起举办了一系列听证会。考虑到RCA与CTI(美国彩色电视公司,当年曾致力于开发彩色电视系统)两者的系统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不准确的彩色还原与高昂的造价,FCC于1950年10月11日决定采用CBS的方案作为美国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但各大电视机制造商都不肯为CBS的规格生产适配器,随后CBS收购了一家电视机制造商,但只生产了200台,且仅有一半售出。实际上,在CBS标准获得FCC认可之前,以NTSC(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为代表的美国电视行业就已经着手开发一套兼容现有黑白电视机并优于FCC质量标准的彩色电视系统。1953年7月,NTSC向FCC提交了申请并于12月获得批准。随后.NBC开始以NTSC系统为标准开始了广播,不久,Admiral,(冠捷公司的前身,1967年成立于台湾)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符合NTSC规格的彩色电视机,1954年4月,RCA与Westinghouse公司也加入了NTSC制式电视机的生产者行列。1959年,RCA成为了主要的彩色电视机生产商,其麾下的NBC也因此走在彩色电视节目生产的最前沿。作为失败者的CBS没有积极投身到彩色电视广播中,ABC(美国广播公司)的动作也很缓慢,于1962年首次播出了彩色电视剧。据调查,截至1964年底,只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为了刺激彩色电视的发展,NBC于1965年秋季在几乎所有黄金时间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66-67年,美国三大广播网在黄金时间全部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截至1972 年,仅有约一半的美国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欧洲的黑白电视标准一度比较混乱,后来包括英国放弃了405行系统,法国放弃了819行系统,自此,欧洲地区的电视广播统一使用625行格式。由于欧洲国家普遍不满足于美国彩色电视标准的色彩控制,加上欧洲当时的电视广播一直由政府控制,缺乏足够的商机,因此,彩色电视在欧洲的发展滞后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有关色彩编码的研究工作陆续在欧洲展开。1956年,法国开发并注册了SECAM(顺序彩色与存贮器)专利。因不满意美国的NTSC与法国的SECAM,德国开发了PAL(逐行倒相)制式,PAL更接近于NTSC,但借鉴了SECAM的一些思想,PAL的优点之一即利用人眼的缺陷实现了自动色彩校正。1967年7月1日,英国BBC2用PAL启动了欧洲的彩色电视广播。同年9月,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彩色电视广播,10月,法国启动了SECAM广播。西德、英国与大部分西欧国家都采纳了PAL。除法国外,卢森堡、苏联、东欧、非洲与中东很多国家也采纳了SECAM。截至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的彩色电视广播一直使用UHF,VHF频段一直被早期的黑白电视(英国的405行与法国的819行)广播所占用。
在亚洲,日本于1960年日月10日开始使用NTSC-J系统进行彩色电视广播。然而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分别于1973、1974、1975年采纳了PAL,韩国也于1980年开始了NTSC制广播。中国中央电视台(当时称作北京电视台)自1973年开始采用PAL-D制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7年,中国电视的制作与播出完成了由黑白到彩色的过渡。
电视制作的数字化
1977年,字幕机。降噪器,时基校正器,同步机与制式转换器等数字设备开始出现在专业电视制作中。由于没有标准,各厂家都使用自己的数字接口,因此,数字设备之间的互连不得不依靠传统的模拟接口。过多的数/模转换掩盖了数字处理的优势。1977年3月,SMPTE(美国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开始着手开发数字电视接口标准,一种专为NTSC电视制作开发的数字接口诞生。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相关工作组决定采用4fsc(副载波频率的4倍或14.31828MHz)对复合视频信号进行采样。1979年第四季度,各方就数字复合电视标准达成一致,该标准定义了一种4fsc采样、日比特量化的数字接口,使用NTSC制式的节目制作机构的数字接口问题似乎已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欧洲的电视行业也在寻找自己的数字化方案。NTSC的以(彩色副载波频率)为fH(行频)的整数倍,而PAL的副载波应用了场频偏移,SECAM应用了调频.因此,对PAL或SECAM的彩色信息进行取样变得困难重重。1972年9月,EBU(欧洲广播联盟)成立了工作组C,就数字电视的编码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EBU于1977年建议欧洲电视行业考虑将分量信号数字化,因为分量信号可以在传输前被编码为PAL或SECAM。1979年春,在瑞士的一次会议上,EBU与制作设备生产商就使用分量编码的问题达成一致,随后EBU成立了一个研发计划来确定合适的编码参数。
SMPTE与EBU两个组织内参与数字接口标准化工作的成员意识到有必要制订一个世界唯一的,与色彩标准(PAL/NTSC/SECAM)与扫描标准(625/525)都无关的制作或演播室数字接口标准。1980年1月,SMPTE将已完成的有关NTSC复合数字电视的标准化工作暂时搁置,并与EBU展开了有关统一标准的大讨论。EBU建议对亮度与色差信号分别使用12 MHz和4 MHz两种取样频率(称作12:4:4或3:1:1),EBU认为这种取样频率可提供足够好的625/50图像。而SMPTE提出的反对观点认为12 MHz的取样频率太低,过于接近Nyquist取样频率,无法满足特技、色键等所必须的多代编辑的需要,另外,12 MHz取样系统对NTSC来说,每行的像素数为762.666。为此,SMPTE提出采用4fsc/2fsc作为亮度/色差分量的取样频率(称作4:2:2),但又遭到了EBU代表的反对,他们认为4fsc(14.318 MHz)对当时的数字录像系统来说太高,而且对625行系统来说也不能产生整数个水平像素。最终,美国代表建议欧洲代表选择与14.318MHz接近而又为625系统行频倍数的频率。
对于625/50系统来说,fs(声音副载波频率)为fH625的288倍:对于525/60系统来说,fs为fH525的286倍,而两个系统的fs皆为4.5 MHz。因此,任何为fs整数倍的数字一定是两种系统的行频的公倍数。EBU认为取样频率应低于14.318 MHz.而SMPTE认为取样频率应高于12 MHz,因此,双方于1980年2月11日一致建议采用4 5的3倍(即13.5 MHz)作为两个系统的公共取样频率,并建议每行的有效像素数为720,亮/色取样比为4:2:2。1981年1月,EBU在IBA(英国独立广播局)组织了一系列演示,同年2月,SMPTE提议在旧金山召开了分量编码数字电视演示,演示得到了众多设备制造商的支持。1981年3月,EBU与SMPTE召开联合会议,会上双方同意将13.5 MHz(4:2:2)标准提交为世界标准,同年秋季,NHK的测试也证明了该标准的优越性。1981年4月,SMPTE公开了标准草案,听取各方意见,最终该草案成为SMPTE 125标准。EBU也了一份类似标准,随后与SMPTE 125一并提交给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局).并于同年9月、10月的会议上被采纳为11/1027号文档。1982年2月17日,ITU-R对该文档进行了修订,随后,该文档正式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ITU-R BT.601建议。
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
目前,包括PAL/NTSC/SECAM制式的模拟系统与ITU-R BT.601定义的数字系统在内的彩色电视均被称作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按照ITU的定义,HDTV(高清晰度电视)的水平清晰度应为传统电视的两倍,幅形比应为16:9。ITU-R BT.601定义的SDTV每行水平像素数为720,该数量的2倍为1440,考虑到16:9与4:3的比例不同,HDTV应具备1920个水平有效像素。在好莱坞与计算机行业的强烈建议下,HDTV应采用方形像素,如此推算,HDTV的有效扫描行数应为1080。
日本从1979年便开始涉足HDTV的研发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就使用1125行隔行系统开始了模拟高清电视广播。NHK的科技研究实验室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了MUSE(多重亚奈李斯特取样编码)系统,利用多重滤波减小原信号对带宽的占用。在MUSE系统中,静态图像以全分辨率传输。由于每帧图像内容不同,MUSE采用的滤波对水平与竖直清晰度的影响不同,所以运动物体会呈现模糊现象。实际上,摇镜头会损失一半的水平清晰度。MUSE被NHK 称为Hi-Vision,是一种专为模拟卫星广播方式开发的高清电视系统。
与日本类似,在欧共体的支持下,欧洲也于1986年设计出自己的模拟高清卫星广播系统――HD-MAC,该系统将MAC(复用模拟分量)与数字音频复用在一起,视频为1152行扫描,使用D2-MAC编码器。1992年夏季奥运会期间,试验性HD--MAC广播系统诞生,100台HD-MAC接收机被用于测试该系统的性能。后来,欧洲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DVB系统上来,因此,HD-MAC标准于1993年被淘汰。
20世纪80年代末,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设计出了720条有效扫描行的高清电视格式。起初,此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与日本的MUSE兼容的模拟高清电视系统。后来,专家们开发出了使用DCT(离散余弦变换)块的数字编码标准,并完成了数字720p试验系统,为此,Zenith与AT&T放弃了模拟高清电视计划。在FCC的测试中,720p系统对运动物体的表现十分优秀。随后,电视行业支持的隔行扫描格式与AT&T、微软等支持的逐行扫描格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1990年,ITU-R BT.709诞生,这是国际各方在高清节目交换参数问题上达成共识的体现。目前该建议书的最新版本为2002年的ITU-R BT.709-5。在该建议的第二部分,所有1080行系统均得到认可。720p规格暂未被TU-R BT 709建议采纳,但在SMPTE 296m文本中进行了标准化,而且.EBU也极力推进逐行扫描在欧洲的采用,EBU认为720p是目前最优的高清图像格式,待产品成熟以后再升级为1080p,在旧C 2006上EBU还进行了1080i,720p与1080p三种高清图像格式的现场对比演示,显示了720p较1080,的优越性。
目前,美国少数电视台使用720p格式,其余大部分使用1080i;欧洲的大部分商业电视台使用1080i,然而EBU推荐大家走720p到1080p的过渡之路;我国的行业标准采用了1080i格式。目前流行的高清电视广播系统有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与日本的ISDB,我国的卫星广播选择了DVB-S、有线广播选择了DVB-C、地面广播选择了自主研发的DTMB(数字电视地面多媒体广播)。
数字电影与电视的未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做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与以往所说的生产力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例如电子技术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电子技术也具有超强的辐射性与高智能性。这些特性都是高新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使世界面貌产生根本改变的内在因素。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力地推动了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本文将浅论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对电视媒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物理逻辑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从1946年,在美国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60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按逻辑电子元器件分类,分为五类。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其电子器件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功能也不断加大。现阶段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向纳米级方向发展,而电子元器件的运行速度已达到纳秒以下。微电子技术的研发水平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现在,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二、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发展是电视媒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多丰富多彩,而且形式新颖,加强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电视应用中,首先是用卫星传播电视信号,改善地面覆盖技术。这样使电子媒体得到推广普有,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多种媒体之间互相竞争,进一步带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研究增加了动力。第二、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动有线电视的发展。原来的有线电视的传输价质多使用电缆。因电缆的物理特性,造成电视信号传输损失严重,信号质量不好。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缆得以问世,其光缆以基优良的传输性能。在有线电视的传输介质中光缆已逐渐取代电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由光缆组与,同时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与有线电视的结合,使电子技术在电视网络中应用更加广泛,有线电视也得到迅速发展,网络电视,卫星信号,有线电视也成为当前的电视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有线电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视节目频道多,内容丰富。因为电视媒体采用无线网络、卫星信号传输。所有电视的频道数不受业务影响。目前电视系统设计大部分能传送80——120套电视节目。随着电子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达到500套。2.采用光缆传输电视节目信号不易受外部信号的影响,节目质量高。3.采用光缆传输可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可以使电视与网络直连接,增加电视媒体的功能与应用领域【1】。第三、电子技术应用于图文电视与电视数据传输。它利用电子器件的基带间隙在传输常规图像的同时也可以传送数据。同时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的数据覆盖广的特点。将电视网成为数据传输的介质。利用电视网络可以对公众与专业网户进行服务。对于公众用户可以利用图文电视进行电视的接看对于专业用户可以专业的电子接收卡接收数据信息。
三、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电子技术的展提高了媒体创作与媒体接收设备质量
在当前,电视媒体的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各个环节整体运作,都朝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电子技术研发能力越强,也越能促进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电视媒体技术已实现了五个转变:1.电视摄像器材由摄像管向CCD的转变。2.电视录像器材同3/4模拟分量向1/2模拟分量转变;3.ENG由分体式向一体化转变;4.播出方式从计算机控制人工上带的半自动化播出向计算机控制机械手上带的全自动播出方式转变;5.从模拟播出系统向数字播出系统转变。新技术还不断丰富着新闻媒介的报道手法,开拓着新闻媒介的业务领域。如利用先进的传送设备进行现场报道【2】。
(二)电子技术拓展电视媒体功能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自然功能与技术功能都得到改进和技术上的拓展。例如功能更完善的网络电视机、智能化电视机;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不同电视制式之间的相互兼容;采用模拟分量技术或数字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等。采用具有先进电子技术的新型电子信息媒体媒介。如电视网络第统。电子技术也使电视节目形式多彩多样,这些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信息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广泛应用,改进了以往的工作方式、电视节目的组织结构产生了变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电视业的主要活动也走向平民化,实行了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电视系统改就了原有的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单一的传播形变为多种传播形式相结合【3】。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影响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地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也有效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电视新闻传播能够及时有效传播到五湖四海,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随着电子技术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中都可以将现场的情况真实有效及时的传送到电视观众面前。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以展改进了图像符号。使图像更清晰,音质更保真,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同时在字幕制作特效方面,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图像,音效与特效三者结合,极大了发挥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录像机,摄像机的发明和使用,也有效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的,提高了工作效率。【4】。
参考文献:
[1]顾涛.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当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无数旧的事物被取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杂,它包含了电路知识、模拟电子、电机控制等等许多内容,教学难度颇大。当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上,又会产生怎么样的碰撞呢?
1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模式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在黑板上书写绘图,再通过讲述各种理论知识、结合部分实际操作为学生灌输知识,在一定程度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本身是有限的,从而导致在有限时间内教学内容相对少。同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进行学习,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传统的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多数以基础训练为主,教材里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描述得很详细,教师教学照本宣科,通过对理论知识抽象的讲解,让学生根据教材实际操作实验,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部分知识,却很难让他们去学会独立思考,去用心研究实验方案的原理和实验的技巧等等,也造成了学生离开了课本,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甚为薄弱的状况。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在不断改革变迁。教育上,教学方式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效果难以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而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知识面不断扩充,原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教学质量也更难得到提高。[1]
2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它不仅仅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也更符合在信息时代人类的阅读方式。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有着以下三点明显优势。其一,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可以节省大量在黑板书写的时间,投入到更多教学内容、疑难点、知识面的讲解上,增加了信息量,学生可以接触的知识面也更为广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在讲解生涩难懂的概念理论知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视频、影音等可以将抽象化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使生涩难懂的知识降低了复杂程度,更容易令学生理解,从而掌握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其三,在大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时,不仅仅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增添课堂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同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影音并茂的特点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操作的过程,包括实验的技巧、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带来的视听效果,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在自己动手实验操作中也能更多的去注意细节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所体现出的优势不仅仅只有这些,更多优势需要教师合理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不断去挖掘探索。[2]
3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也需更注重质量。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仅需要将重点难点知识通俗化的制作出来,降低难度令学生更容易理解,还需要有富有特色以达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制作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时,更应注重以下两点。其一,对教学课件多样性的把握,使其更有特点。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时,教师教学时多媒体课件的导入应具有吸引眼球抓住人心的特色,吸引学生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去进行有效学习。在对理论知识概念知识的讲解时,课件则应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降低知识复杂的程度,帮助学生去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中细节的注重,在课件理论知识中穿插各种实验动画,通过影像、声音等去直观的将细节的重要性表明,将因细节失误所引起的后果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思考并注意细节,令其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去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错误。其二,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教学模式都相当注重课堂互动性,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时,也需要适当的插入互动环节,教师通过一个话题或者一个问题等等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探索,在交流中去学习,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利也有弊,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避开其缺点,多媒体信息的大量化容易造成课程内容过多,学生也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课件制作时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量,重点、难点的把控,以及整体教学内容的把握。
4结语
多媒体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上,有着无限的潜力以及发展前景,在针对该课程内容多、知识复杂、理论与实践结合难等方面的教学也有着明显改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由于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单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动画、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教学结构,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的概念
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一种,它是来存储、传递教育和教学信息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课件教学有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多媒体课件教学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起到如下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电子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引入、过程的推导、电路的组成和控制原理等这些对学生来讲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易混难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将枯燥抽象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牢固掌握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是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基本三极管共基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这节中,讲解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输入波形电压信号,将设置了静态工作点和未设置静态工作点两种情况下的动态输出波形作以比较,使学生充分领会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同时分析动态的输入输出波形,将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必要性分析透彻。最后通过输入波形变化的变化图形来表示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情况,让学生很直观、很形象地理解这个原本很难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很好地化解了课堂教学难点。
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强化教学的立体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交流电动机这一节时,我们搬一个实物是不现实的,这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演示交流电动机的立体图片,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立体感,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演示电动机图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内电动机构造的实例。多媒体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有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电工电子技术》中图表和公式较多,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一些耗时的板书和作图,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完成课时任务,还可以扩充一些最新的知识和应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安全保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理解。电工实验中的对象是与电流电压有着密切关系的,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不仅会导致数据不正确而失去实验的意义,甚至可能导致元器件和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电路的正确连接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正确性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由于学生经验不足,故障排除率低,导致实验成功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中接好电路调试好参数做出正确结果。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实验电路结构、调试要点以及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在实际实验中学员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多媒体计算机仿真软件也为解决硬件设备偏少和因学员错误操作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实验平台。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看到其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在认识上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实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些老师往往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把多媒体教材拼凑成一个大杂烩。而多媒体教材提倡小而精,针对性强,方便实用,讲求效益。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反之,则会滥用多媒体形式,浪费人力物力,额外增加学生的负担,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忽视师生互动
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往往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显得拘谨不灵活。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当常常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只有教学过程中注入教师丰富的情感,课堂才会真正鲜活起来。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程序化的课件固定性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
3.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多地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教学。实验课是为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能真实地再现实验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实验,如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这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演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课堂信息互动交流
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电工电子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答疑也更快捷且可推波助澜。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获得深厚、多样化的情感,使学生心情愉快,畅所欲言,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也强化了课堂信息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也就显得活而不乱。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多媒体技术用于电工电子演示实训,能产生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效果。以往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时,总有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若采用录像教学,教师将演示过程拍成录像或直接播放教学带,可将演示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例如,讲授电工电子技能时,可先讲解电路原理,让学生懂得电动机如何实现正、反转控制,再通过录像演示如何安装、调试电路,最后分析电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故障及排除方法。以往学生在实训时,教师来回指导难免顾此失彼,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录像显示示范操作,并在操作前放映实训录像片。教师在放映时对重点、难点内容加以讲解,然后进行分组实习讨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技能。再例如,在以前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由于存在客观因素,电工电子实验连错电路就会烧坏元件,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教师一般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连错电路会造成什么后果,强调必须按照正确的电路图来连接,剩下的实验操作学生只须按图索骥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缺失独立的思考,偶尔有的学生连错了电路烧坏了元件,只有无奈的份儿,更不可能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后,就可在做实验前首先设计一个电路图,并将电路图中的实验仪器尚未连接上,让学生用鼠标连接,如果出现错误则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错误结果,如电源烧坏、电流表冒烟等,利用课件既知道错误的效果,又不会使元件损坏;然后再让学生做实物连接的实验,则犯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地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制作电工电子多媒体课件的小技巧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电工电子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特别是一个好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智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制作电工电子课件的方法很重要,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课件导入方法(1)单刀直入:开始以几个关键字或短语鲜明地揭示主题,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对知识的探索;(2)举例导入:通过对典型事例作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导入,(3)提问导入:以问号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导入主题。(4)逆向导入:有意用错误观点导入新课,让学员进行讨论。
2.课件形式“图文并茂”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的罗列,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动画演示等的表现形式效果会更好。
3.课件内容“熟”、“精”、“活”、“巧”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要求,课件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线索,环环相印,步步深入,才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设计课件内容时必须在“熟”、“精”、“活”、“巧”四方面下工夫。“熟”是熟悉教材与学生,熟练地驾驭知识,挖掘出教材的智能结构与思想底蕴,其目的是为给学生“备餐吃好”。“精”是精通本门学科,精心培养能力。课件制作要能积极开启学生的智力,精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活”是活跃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把知识的发展和加深过程纳入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自然就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活化起来。“巧”是巧设课件排版,巧布置教学步骤。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重点内容,深入地揭开矛盾,恰当地选择突破口,巧妙而周密地布置教学步骤,引人入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课件巧妙结尾电工电子课件的结尾设计也和课件的导入一样重要,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巧妙地设计出行之有效又生动有趣的结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1)总结结尾:总结就是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或用提纲,或画表格,或以图示等方法加以概括总结,强调要点,使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2)呼应结尾:呼应,就是在一堂课将结束时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使学生豁然开朗。(3)引伸结尾:引伸,就是根据所授内容,用各种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4)引趣结尾:引趣,就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游戏结尾:游戏,就是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一些与该课内容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6)伏笔结尾:伏笔,就是在讲完旧知识后,要留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新知识)的好奇心,为今后教学埋下一笔。
一、引言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活动中,对于文本、图片、小型flash动画及较小的音频等类型的文件,可在客户端HTTP快速下载呈现。而采用传统方式通过网络传输大数据量的影音文件时,则需要较长时间,让文件在客户端下载完后才能进行浏览,给获取信息带来延时与不便,影响了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流的顺畅,利用流媒体技术可将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以流式方式基于网络传输在客户端边下载边观看。
二、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现状
当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美国权威杂志《信息安全杂志》披露,从事电子商务的比一般企业承担着更大的信息风险。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犯罪多达200起,造成上亿元的损失。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最大担心莫过于支付信息的安全问题,超过八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困扰网上交易的一大难题。
我国的信息安全已经历了通信保密,机密数据保护两个发展阶段,现正处于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通过、吸收、消化等手段,已逐步掌握了部分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进行了安全操作系统、多级安全数据库的研制探索,但由于没有掌握系统核心技术,使得要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困难重重,而基于国外具体产品开发出的安全系统则难以完全杜绝安全漏洞或“后门”。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开发如防火墙、黑客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安全路由器等,但这些产品安全技术的规范性、完善性、实用性还存在许多不足。
三、流媒体简介
由于受到网路带宽的限制,互联网上的数据都是以文字、图片之类的静态内容为主,而那些音频、视频数据很难在网上,因为一般非压缩的广播级品质视频需要160Mbps的网络带宽;非压缩CD音质的音频则需要大约2.8Mbps的网络带宽。目前大部分网络用户的带宽还只是56Kbps,这与音频、视频的传播要求相差甚远。网络带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升,这样就出现了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而流式传输方式则是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
???? 流媒体技术的开发创意是从传统的TCP/IP协议对通过网络传送信息的控制方法中得到的,流技术能够按照特定的顺序将文件发送出去,而播放程序则可以边接收数据边播放他们。
目前,在Internet/Intranet上提供流媒体服务的软件中应用广泛、成熟的产品还不多。 根据媒体形式的不同,流媒体可分为如下五类:
1)、流式音频。网上流式音频主要有数字化声音、音乐和语音识别三种形式,如ToolVox,RealAudio,Crescendo MIDI等。
2)、流式视频。如VDO Net公司的VDO Live,CISCO公司的IP/TV, XING Technology公司的StreamWorks等。
3)、流式动画。如Macromedia公司的FLASH矢量动画。
4)、流式图象。新推出的RealPlayer G2支持RealPix流式图象文件格式。
5)、流式文本。新推出的RealPlayer G2支持RealText流式文本文件格式。
流式传输的定义很广泛,现在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等)的技术总称。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将影视节目传送到PC机。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和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支持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
A、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和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两者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
B、 实时流协议RTSP (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定义了一对多的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和资源预订协议RSVP协议(ResourceReserveProtocol )正在开发的Internet上的资源预订协议。
四、流媒体应用的安全问题
随着流媒体在电子商务中诸如商标、广告、文字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将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众所周知,病毒只会感染可执行文件,殊不知,影音文件也成为了病毒木马的栖身之所。利用Helix Producer Plus这款图形化的专业流媒体文件制作工具,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网页木马插入其中。这样只要一打开这个编辑好的媒体文件,插入在其中的网页木马也会随之打开。当播放已经插入木马的恶意文件时,播放器首先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说明此文件经过DRM加密需要通过URL验证证书,而这个URL就是事先设置好的网页木马地址,当用户点击“是”进行验证时,种马便成功了。
日前在网络上新发现了一款恶意代码软件,该软件对Windows用户在P2P网络上下载音乐文件时构成潜在威胁。新的恶意代码通常潜藏在包含ASF的网页上,ASF是高级串流格式(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的缩写,是微软为Windows98所开发的串流多媒体文件格式。如果用户打开了一个被感染的音乐文件,系统将自动登录到IE浏览器并装载一个恶意代码网页,该网页提示用户下载解码器。一旦用户下载了所谓的“解码器”——实质上是一个特洛伊木马,并点击安装,一个程序将安装在用户系统上。该程序将允许黑客远程监控“受害”机器,帮助黑客对“受害”实施其他的恶意攻击。该恶意软件还具备了蠕虫病毒的特性,一旦用户PC感染了该病毒,其将在用户电脑上寻找 MP3 或 MP2 音频文件,然后将他们转换为微软的WMA格式,使之成为ASF格式文件一部分,以生成更多的含有恶意代码的网页链接。
五、流媒体安全防范
1、身份验证的采用
在流媒体通信中,对于用户来说,最主要的安全性危胁是多媒体信息的可信性。用户需要确保其收到的多媒体信息确实是由该多媒体信息的服务提
供商提供的。而在现有的组播通信机制中,采用共享的会话密钥来加密数据流,组中的每个用户都知道该密钥,都可以冒充服务提供商来发送数据,因此用户必须对信息的发送者进行身份验证。
2、安全的通讯协议
安全通信协议主要涉及3个实体,即流媒体客户端(CL)、认证服务器(As)和流媒体视频服务器(vs)。其中认证服务器用来完成对客户端的认证,也能够完成对视频服务器的认证。对客户端的认证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但认证过程必须确保密码不在信道上传输,且认证结束后应产生保证PFS特性的临时会话密钥,即使将来用户口令泄漏,仍然无法破解已经完成的通信过程中的信息。
3、密码体系的应用
与普通分组密码和公钥密码相比序列密码速度最快实时性最好。因此,序列密码适用于数据量大且实时性要求高的流媒体加密,它也是目前军事外交领域应用的一种主流密码体制。序列密码是仿效“一次一密”的密码系统,只要产生的密码序列周期足够长,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足够好,便可近似地实现理想的保密体制。
4、文件剥离
影音文件中的病毒,是人们通过软件加载进去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软件,把病毒从媒体文件中剥离出来。看影片之前,用Helix Producer Plus 9的rmevents.exe清空了影片的剪辑信息,这样就可以彻底的将隐藏在影音文件中的病毒杀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影音文件木马,使用影音风暴、鼎点播放器,因为这些播放器工作过程中,不会调用IE浏览器。
六、结束语
本文从流媒体技术原理出发,研究了流媒体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其应采用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宝智.多煤体宽带网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全新的知识体系肯定是陌生的,因此很难轻松的掌握严格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处理手段,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于听课但无法及时掌握知识的学生,易处于急躁或迷茫的状态,导致学得索然无味,缺乏学习动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老师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很头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好多媒体教学活动,获得理想的讲课效果成为现代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现根据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晓安老师编写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为脚本,结合使用课件教学的体会,探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方法和其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一、 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授课优势
(一)画的使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和直观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有大量的相对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在这样的知识面前,再生动的语言和平面的板书,都显得十分苍白,而如果把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从而把过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将会事半功倍。
如关于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运动过程等涉及到器件内部结构中载流子的运动,相对比较抽象,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总是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现在可通过动画直接给出内部的载流子的具体运动情况,使得讲授和学习变得生动和直观。而对于一个基本放大电路中各点的瞬时电流、电压是如何围绕着静态工作点随着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等这些内容,以往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描述时感到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借助课件后,只需通过动画就能动态地演示各点的瞬时电流、电压围绕着静态工作点随着输入信号变化的情况以及当静态工作点变化时输出波形失真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对这部分内容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从而使得这部分内容讲起来变得轻松和省时。
(二)多媒体仿真软件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密切
理论性强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往很多同学直到课程学完都还不能真正理解放大电路的实际应用,觉得那只是书本上的东西,每次就在纸上根据公式计算静态和动态参数,而对于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却知之甚少。实践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理解、应用理论知识的环境,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放大电路的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既使得学生对电路中各种元件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又会让学生对小信号的放大有更直观的了解。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也不会因实验条件限制而无法及时地满足各种实验的需要。通过仿真实验,学生不但巩固了学过的基本原理,学习了电路的调试方法,而且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而在我们讲授有关各种集成运算放大和功率放大及直流稳压电源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的电路的图片和影像,并对这些用电路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这些章节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较详细的讲解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通过一些基本放大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这些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电路形式都较为复杂,在传统的授课形式下,受课时限制很难得到很好满足。现在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我们在认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就对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对策进行详述。
(一)板书消失,教师受限
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造成了板书的消失,所有的内容都随着鼠标的点击,一一列出,对于有大量具体分析过程推导的部分,如关于单管放大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过程,通过PowerPoint很难使学生加深对具体的分析推导过程的理解。更使得学生无法明确的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在所在章节中起的作用。教师的整个思维全部受控于PowerPoint的进程,更是无暇顾及在座学生的课堂状态。在使用PowerPoint时,单一的鼠标操作使得教师被限制在课件平台的工作区域内,相对的活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使教师无法生动的表现原有的肢体语言和自由思维发挥带给学生扩展知识的机会。
(二)课程的节奏难以控制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课前制作,投影方便,转换迅速的特点,容易造成内容偏多的倾向。如对于反馈类型判断部分的讲解,采用幻灯片进行分析虽然有可以省去教学中书写大量电路图的麻烦,但是可能造成学生目不暇接的情况,使其对授课的内容一知半解。
三、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在制作课件前,一定要认真深入分析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课件设计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生动、使学生便于接受。利用计算机集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对知识进行归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旁征博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增加信息量。
(二)课件制作一定要有特点、有个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文科、理科、艺术类、理论课、实验课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格式,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教学过程,以便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在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在分析电路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传统的板书效果更好。在多媒体的播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状况,调节课堂气氛,切忌避免“人灌”变“机灌”。
四、结束语
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为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合理使用高品质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成为一个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江晓安,董秀锋等.模拟电子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1-0115-03
互联网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媒体形式,它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原先作为大范围的、单向的传播方式,并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的大众传媒。这一新兴的技术形式也深深地影响到传统电视的发展和变革。虽然,电视目前仍拥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如在我国国情背景下,电视还拥有着大量的具有高忠诚度的观众群,虽然互联网视频更加便于收看便于查找,但其内容几乎是对电视播出内容的复制转载。网络虽然具有新闻刊播权,但不具有采访权,网络上常常出现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假新闻,不具备电视已经具备的公信力。但是,传统电视地位受到互联网冲击的现实是不可改变的。变则通,不变则亡,对于传统电视而言,发展电视新业务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电视媒体的转型
传媒业从来都是信息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体,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新浪潮,电视媒体也从技术层面与内容层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开始迈向新媒体世界。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非线性传播,并且能够实现与观众交互互动活动,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传播方式与交互传播的组织机构。对于电视这种老牌的传统媒体而言,究竟进行了怎样的变化才能成为新媒体的一员呢?
电视的新媒体转型首先表现在功能的转型,它必须利用数字技术,使用数字语言。其次,电视必须向非线性传播转变。新媒体的播出流程是非线性、双向互动的,满足用户对媒体灵活和开放性的要求,实现了传播的双向性特质,作为信源的电视台通过观众的反馈来改进传播方式,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从人机关系上讲,电视媒体的各个终端必须向交互型转型。电视媒体必须能使电视台与观众这两个终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传播模式,使用者透过手中的遥控器、电话和有线网络来进行节目的交互控制,最终观众可以得到自己所希望的资讯甚至以个人意愿来影响或改变正在播出的节目内容。
新媒体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电视节目固有的“时间围墙”、“空间围墙”,更具革命意义的是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公众话语权的解放,突破了“身份围墙”使传统电视观众由看客转变为参与者,这对高端的人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当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最主要的电视新媒体发展方向有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数字电视是指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受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的新一代电视;网络电视是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可以接收直播频道、点播、下载电视内容片段及影像推送。IPTV是将广播节目透过宽带上的网际协议向订户传递数码电视服务。由于需要使用互联网,IPTV服务供应商经常会一并提供连接互联网及IP电话等相关服务,也可称为“三重服务”或“三合一服务”。
二、电视新媒体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随着电视新媒体的不断成长,它们在展现自身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同时,这些电视新媒体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数字电视的优势及问题
数字电视的优势表现在操作十分简单、信号接收反应实时、画面清晰稳定,目前主要开通的业务类型有付费频道、准视频点播以及少量的互动电视节目等。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在:首先,由于采用数字编码和数字传输,它的画面清晰度高,声音保真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其次,付费电视具有针对性的付费频道数量成倍增加,使观众拥有更多的收看选择;再次,数字电视使得电视的业务功能极大拓展,受众可以方便地看到近几日各个频道的节目内容预告,并可以进行预约播出,也可以分类查看节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后,数字电视打破了传统单一依靠广告的盈利模式,形成了广告收入、收视费和其他服务收费的多元盈利点。
数字电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广电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收视费和付费电视来支撑,其中广告收入由电视台控制,其它部门由于资金收入的问题而并不热衷于数字付费电视的推广:数字付费电视标准体系制定滞后和没有标准,技术研发上不能形成明确的方向,电视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在经营上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人们对付费才能收看的数字电视内容期待值很高,但现阶段我国电视节目制作队伍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付费频道的内容普遍单一缺乏新意,制作粗糙,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二)网络电视的优势及问题
网络电视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网络媒体将传统媒体的优势集为一体,形成传播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其次,网络电视把各种来自不同层级和地域、形式各异、指向不一的传播内容凝聚在一个传播平台上,从而打通了原来有线电视传播渠道的层级和地域的限制,拆除了各电视台之间人为的渠道壁垒,让受众平等地接受和自由选择收看节目的频道和时间。
与任何新生技术一样,网络电视有着自己不够成熟和不尽完善的内在缺陷和问题:网络电视的播放会受网速的限制,网络电视的内容几乎是把传统电视的节目进行了简单的“复制”和“粘贴”;由于上网电视收费无法控制,媒体单位无法获得收益,所以网络电视内容极为缺乏,短时间内网络受众需求无法获得满足。
(三)移动电视的优势及问题
手机电视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它之所以如此热门是源于它独特的优势。首先,手机电视携带方便,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看电视、即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其次,手机电视的定向性强,它能利用手机和最终用户“绑定”的特点对用户进行较精确的锁定:再次,手机电视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参与互动,广泛参与及良好互动的特性极大地促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另外,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还为电信、广电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共谋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向三网融合迈出了第一步;最后,手机电视可以让播出过的节目在手机网络中保留一定的时间,使对此节目感兴趣的观众可反复收看,从而提高节目的利用率;最后,手机电视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无论用户在哪里,都可以直接利用手机了解到最新的相关报道。
虽然手机电视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手机电视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人们使用手机电视的时间往往是一些零散的时间段,手机电视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时长太短:目前市场上的手机电视节目主要提供传统电视的直播节目、
点播节目和下载节目等,这些内容大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很难吸引用户;手机电视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资源浪费,市场割据,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技术上尚有缺憾。总之,目前手机电视还受制于各种技术、资费、终端等的局限,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媒介核心竞争力。
(四)IPTV的优势及问题
IPTV的出现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巧妙的融合了二者的优势,成为了不仅仅是用来收看的电视业务,而且成为了能够面向信息社会,提供多种服务,满足更多需要的综合平台。它的优势除能够提供TV的视频直播外,还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包括可视电话、VOD视频点播、互动游戏、本地信息查询以及电视网络购物等多种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其次,1PTV增加了从受众方通往视频节目播出机构的返回通道,用户可查看、回放甚至是调整邮件的音量及播放速度等功能,这极大地方便了受众操控的便利性。 IPTV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也使其发展速度减缓,这表现在:首先是技术问题。IPTV业务的承载网络带宽低,而改造成本都比较高,即便能有效解决带宽问题,IPTV提供的视频节目与有线数字电视网传送的节目仍然有一定差距;主要运营的电信部门缺乏运营内容的经验;其次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在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技术、业务融合到来的前后,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监管机构的调整,将广播电视与通信业务的监管职能进行了合并,但在政策制定方而,由于电信企业的强势,多数国家采取了优先扶持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政策待有线电视网具备可与电信网进行一定程度抗衡的实力后,才让电信企业进入电视传播类业务。
三、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手段
目前,阻碍电视新媒体发展的因素既有来自技术经验不足等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利益划分不均等的主观因素,所以,我国电视新媒体的良性发展,还必须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一)新媒体电视发展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运营方面,需要统一数字电视网络,应该统一规划,以数字电视网络整合为依托,重视强强联合,结成资源利用和投资利益共同体,推动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尽早完成。在内容方面,电视新媒体的内容建设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应注重质量;在管理方面,完善广电网络信息产业的政策、体制与机制,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新媒体电视运营和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分割式管理,无论是广电、互联网、电信,甚至各地不同有线数字网络都是分割式管理的,这致使在利益面前主管双方互相限制和搏弈,解决管理体制上的约束是发展的前提。在技术方面要充分开发新技术为媒介革新增加助力。例如手机电视业务不管是基于移动通信的3G或未来的4G网络还是基于广电的CMMB网络都尚有缺憾,电信和广电两大主管部门应携手产业链上的运营商、科研机构等站在网络融合的角度,通力合作,形成芯片、关键元器件等完整的产业链。在营销方面,盈利是开展电视新媒体业务的目的之一,各种电视新媒体要不断地创新,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电视新媒体的内容与服务
网络电视的内容与服务:网络电视台是传统电视台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电视特色与网络特色于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平台。它应当具有国内领先的视听节目内容资源和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电视台应针对用户群体的喜好而进行节目设置提供用户希望获得的信息,并且方便用户参与节目。
手机电视的内容与服务:未来的手机能够帮人们实现“移动生活”的目标,通过接入互联网和绑定银行卡的业务提供更多的移动互联服务,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手机电视肯定不会停留在目前的只能单纯的收视收听电视广播节目上,而更应提供用户定制节目、视频点播、移动娱乐、影像推送及综合信息等双向交互业务,从而实现手机电视业务的多样化。
IPTV的内容与服务:由于当前IPTV和数字电视的业务高度重合,要避免与数字电视的正面冲突,提供差异化、错位互补的业务是IPTV应当选择的发展道路。我国的IPTV可以运用增值信息服务把“电视观众”变成"IPTV使用者”,将自身现有的视频通信、短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集成到IPTV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独特的综合服务。
电视剧、栏目剧等是IPTV的主要内容。在电视剧的选择上,要考虑什么类型、多大长度的电视剧符合IPTV的特点。栏目剧是最近几年非常热的一个东西,因为它既有栏目又有剧的内容。成本很小,效果很好。IPTV的栏目剧节目来源是广大网民,来自各方面具有草根文化的东西,没有雕琢全是原创,所以要加强栏目剧的开发利用。
(三)走向融合的电视新媒体
电视新媒体的融合并不是将以上新媒体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集聚这几种新媒体的优势,发现、挖掘、整合媒体内部与各媒体之间的优势资源,通过内容资源、传播渠道和终端、以及受众的融合使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合作性竞争,促进各方资源整合、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集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中职教育;电子技术
0引言
中职生一般都是初三未毕业及中考落榜后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心理上也都较自卑,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较差,到学校有种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有抵触的情绪。部分学生还认为,只要教师讲课不动听就可以不去上课。因此,教师要扭转学生这种思想就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介绍给他们,把他们引到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的学习领域。使他们能在电子专业,自身前途及浓厚的兴趣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和长远的保障。
1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具有可持续性和教育互动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显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1.1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中职生刚从初中升上来,没有接触过半导体器件方面的知识,一时不知该如何学习,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模拟出来,让学生上课尤如身临其境,比如,在讲解半导体的PN结内载流子的运动时,其空穴和电子的漂移和复合过程,是十分令人费解的运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其用动画演示出来,则运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茅塞顿开,使教学由繁化简,由难化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时刻了解电子专业的新知识和新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电子产品不断更新,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开发制作出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现代电子专业的新动向、新发展和新知识。比如,最新型的单片机、无线通信中的蓝牙技术,各种新型的大功率的晶闸管、已广泛应用于VCD、DVD中的激光二极管,其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至今在教材中未见,这些新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解决教材的滞后性和教师个人水平的局限性,使中职教育始终紧跟与当代科技的发展。这是中职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3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打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校园网已经很普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学过程的进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这一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课40分钟的时间内。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其制作的课件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制作出的课件不但可以永久保存,重复使用,还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2应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作用。
2.1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高质量的多
媒体课件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内容要有针对性,选材要合理,要避免书本知识的照搬,对教材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增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课件内容要科学准确,内容的组织要巧妙,教学的意境设置要新颖,教学的进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创新性、技术性、艺术性及完整性。
2.2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既要利于“教”,更要利于“学”
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乏必要的教师板书,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不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不可过分依赖、滥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它不是老师,不是教学的全部。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就会思想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会教学了。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便。例如:对于稳压二极管的测试和辨别,现在的许多教科书上都讲做一个测试电路进行测试,但对于低稳压值的管子其实不用这么复杂只需用指针式万用表Rx10k档就可以进行简单测试。对于一个问题教师要提倡学生积极思索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简单的计算机投影放映并不能完全代表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2.3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中要防止重制作轻改进的倾向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于教学的软件,受开发工具的优劣、开发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及制作时间的长短的限制,不可能制作出来就尽善尽美,它的开发和应用也有生命周期。要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不断地修改课件,使课件处于动态的完善和改进之中。制作人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教师的教学体会,不断地对课件加以修改和完善,是其永葆生命活力。
3结束语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开辟了趣味教学的新天地,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理论、现象、过程不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燕.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魏保华.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王亚希,周红春.高校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5]黄瑞,袁桂慈.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204-02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校大部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抽象,难教、难学,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入学校就读的学生,往往数理基础差,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教学,会给学生以难度大、枯燥的感觉,甚至会对课程产生不自信、厌学的不满态度,直接对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造成反面影响。经调查,拥有个人计算机的越来越多,关于信息技术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并且涉及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尤其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对于对媒体教学的定义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就是以电脑为中心,将教师索要讲述的课堂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通过数字处理和视听技术表现出来。实现了对教学内容及材料的储蓄,传授,加工,转化和检索的新型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能直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方式的结合来表现的手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对于今天的主题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课而言,新型的教学方式更是突破原有的粉笔和黑板的古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摆脱掉古板单一的教学框架。新型的对媒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加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丰富和充实,真正的实现了新时代教学所追寻的创新。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证明,动态事物对人们注意力的影响大大超过静态事物。分析大专生的年龄,也就是刚接触青年时期,尤其是90后,童年都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思维方式仍然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可以把静物动态化,把无声的变为有声,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形象课堂环境,偶尔把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模拟出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渴望。在《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们很难理解怎么用用相量来表示正弦量,教学中的难点在于电流是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教学演示,使交流电的最大值、初相位与相量的对应关系都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官认同感并形成对相量表示法的直观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了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简单易懂,突破教学难关
因为教学讲解中所应用到的文字、图形、画像、声音等的因素都可以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充分的展现并且转化,不仅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积极气氛,更能让学生慢慢的爱上上课。有意识的把重要信息部分明显化是多媒体最主要的有点,可以区分内容的主次,能清晰的划分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在电子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些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有重要的作用,也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所以穗实验没有太深的印象。这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并选择性的加以配音,让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所以说,这中教学方式可以简单复杂的问题,形象枯燥的内容,动态静止的事物,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牢记。
例如,交流电的产生和性质是一教学难点,内容抽象,假如再“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就更费劲,更难理解。教师可以做一些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显示电动机转动的过程、电流的变化过程以及灯泡亮暗的情况,使学生看得真切,弄得明白,悟得准确,学得容易。
又如,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过程演示。因为充电放电的过程用时非常短,精确到几个毫秒,所以,这个过程最方便、最明确的演示过程就要借助多媒体。用灯泡亮度的大小来代表电容器的充放电状态,为了让学生们投入到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抽象实验,可以适当的延长反应时间。
再如,详细讲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这类知识的同学们来说,本来就觉得比较抽象,如果老师再只是用语言叙述电子的性质及反应过程的话,会让学生们更难以理解。相反的,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步步的展示电子的结构,更深一步的用图像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等现象,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接收并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3 怎样科学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若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改中课件的讲解,让课堂教学趋于启发模式。相反的,如果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没有实质性改变的话,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失误,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开始注意:
1)注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配合
通过使用多媒体,它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一些理科公式的推导过程,屏幕翻得很快,有时候还没反应过来已经退到结束了,在这方面相比来说,传统的板式教学有每一步的详细推导讲解,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两者的优点相互结合。
2)注意学生视觉疲劳问题
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视力。一般多媒体教学都是采用大屏幕的投影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坐在后面的学生看的比较模糊,为了看清楚,经常要睁大眼睛,还有个别近视眼的,经常把眼睛眯起来,所以时间长了眼睛会很疲劳,想睡觉,甚至造成近视眼。所以,老师们作为教学设备的使用者,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的放大字体倍数,或者插入一些动态图形来调动一下课堂气氛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时候还可以通过随机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的大脑高度运转,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最终改善了教学质量。
3)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不照本宣科
照着书本读内容是老师在讲课中最忌讳的教学方式,那样跟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学习没什么区别,没法更好的做引导。所以,讲课的时候,老师要搜集最新的课程资料,按照逻辑性,以启发为目的提前备课,课堂上提高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们认真分析知识。
4)进行步进教学,控制好讲课节奏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相比之前的黑板书写和画图来说,节省了很多时间。缺点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加快了讲解进度,有时候让学生难以消化。以讲解共集电极电路的放大倍数推到过程为例,也可能一瞬间就结束了,学生们稍微不注意错过了,然后造成思考、理解不及时,笔记记得不清楚等,甚至有些学生直接不做笔记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如何缓解一下课程教学的紧张,根据要讲述的内容适当控制教课速度,把文字、公式、电路图一步步的按步骤展开,多给学生留一些接收、思考的时间。
4 结束语
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有了更新与提高,更新最快的体现在电类课程上。随着教学措施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慢慢的向多元化靠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会在教学创新的牵动下得到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更扎实,并且还能更好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提前锻炼学生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种先进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学时减少和信息量增多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 焦长祖.在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专业开设“电工技术”课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
[2] 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数字媒体电影制作技术,是当前电影领域最为先进的制作技术,整体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之所以能够有广泛的运用是因为其自身的技术特点能够大大提升电影的制作效率,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让观众感受到更好的观影效果。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出来的电影有着传统电影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为电影的制作商和投资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对于电影整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1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数字媒体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媒体制作形式,这种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制作、处理和传播。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媒体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数字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先进的技术形式,能够提升媒体制作过程中的声音质量、画面质量和动画质量,提升媒体制作的整体艺术效果。数字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在我国多个行业领域被广泛运用,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影制作领域。
1.2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这四点特征成为数字媒体技术的亮点,是传统媒体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具体特点如下: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特点,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储存和传播交互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数字媒体的互动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难度媒体制作任务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趣味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制作,所产生的媒体形式非常有趣,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笑声和欢乐。数字媒体技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集成性,集成性能够将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进行结合,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整体效果,丰富电影的形式,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电影。
1.3数字媒体技术的理念。和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数字化媒体技术有着自身全新的理念,通过对于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升整体数字制作的独特性有趣性、交互性。这对于电影的制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影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电影制作,这样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视听体验,满足公众对于新型电影和特效电影的需要。新的理念的产生,能够在电影制作领域引起重大变革。
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2.1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环节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环节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弱传统电影制作技术的缺陷。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来降低电影整体制作的费用,同时能够提升整体制作的质量。对于电影后期的剪辑工作,特效制作工作有着非常重要和有力的影响,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整体质量。
2.2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发行环节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发行环节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电影的整体发行成本,同时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将电影进行全球化的放映。为电影整体利润的提升提供保证。在数字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电影的发行质量,减少对于电影整体质量的损耗,可以将电影进行长期的保存,有利于电影的传播和交流以及共享,真正发挥电影的艺术价值和作用。
2.3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上映环节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上映环节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硬件设备进行的,数字媒体技术的硬件设备能够大大提升电影上映的质量,能够将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充分展示电影的艺术性,趣味性,满足人们对于电影艺术的需求,满足和丰富人们的感官体验。同时在进行电影上映的过程中,能够在全球的不同地点进行同时上映,获得更好的电影影响力。
2.4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放映环节的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放映环节的应用十分重要,在放映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和相关设备,能够大大提升放映的质量,主要是指电影放映的清晰度,准确度,以及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放映环节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电影放映技术的不足。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同时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工作流程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3.1影响电影的制作工艺。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电影工作流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的制作工艺方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电影的制作,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画面整体质量。能够将许多特效技术融入在电影的制作当中,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官体验和更多奇妙的景观。同时数字电影制作技术,能够降低电影工作人员的制作工作量,制作的步骤和方法较为简便,能够降低人力成本。
3.2影响到电影的空间扩展。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能够影响到电影的空间扩展。在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当中,电影的整体空间仅限于录像机所表现的场景和声音,但是在数字媒体制作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扩展电影的整体空间,能够将虚拟的环境和虚拟的声音融入在电影的制作当中。能够让电影的整体表现效果更加真实,满足人们对于视听的感受。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能够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电影当中,真正达到电影自身的艺术效果。提升观众的整体电影满意度,为整体电影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3产生虚拟美学的艺术效果。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虚拟技术和虚拟场景、虚拟声音的表达。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展现出人类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场景。同时这种技术能够适用于3d电影技术的发展。通过3d技术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电影场景。能够更加完美地满足人们对于内心的渴望,和对于情感的需求,提升电影的整体艺术性。虚拟美学的有效果能够为电影赢得更好的口碑,让电影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3.4影响到电影的传播方式。传统的电影传播方式,往往是通过录像带、电影院、光盘等传统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到了电影的整体传播效率,不能够很好地提升电影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丰富电影的传播方式,电影能够通过网络、电视、移动储存设备进行传播。能够让更多人更快的看到电影。同时通过数字媒体制作技术,电影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电影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电影场景的需求同时数字电影制作技术的交互性,能够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到电影中,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电影制作的效率和水平。能够为电影的制作提供全新的创作理念将现实和虚拟进行结合,提升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平,观众在观看数字电影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影感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在观看点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真正体味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丰富观众的电影感官。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电影制作成本,让电影的制作更加简单,为投资商和电影的制作企业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提升电影在21世纪的艺术效果。
作者:黄金波 单位:集贤县电影管理站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4-01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战线也无可避免,电子化学习正在转变传统的阅读习惯。“教材”是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子教材(Digital Textbooks)是一种融入现代信息元素的教材形式,包含文本、大纲、习题等基本教学内容,兼具丰富的多种媒体元素和方便信息获取等功能。与传统教材相比较,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更贴切学生阅读规律,符合教学需要。2010年,教育部对电子教材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官方调研,宣布电子教材已经正式步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1 富媒体技术
1.1 现有电子教材采用的开发技术
(1)以E-link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教材,基本属于纸质课本的翻版,严格意义讲,只能称其为电子书。
(2)选取多媒体素材罗列组合,不能对教材互动操作,不能满足师生双方的教学需要。
(3)用Flash课件插入制作,能够满足阅读需要,但是不能按设计好的流程开展学习,没有开放性,也不能满足数字化学习的多种需求。
(4)用HTML技术实现接口处理,是电子教材技术发展的一个进步,但是HTML操作过程中数据往返于服务器的次数多,必然造成操作页面的响应速度缓慢,影响电子教材的应用效果。
(5)最流行的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现代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但其本身实际效用低,更适合于大型设备,不符合电子教材的载体――低端移动设备的技术需求。
1.2 富媒体技术的提出
富媒体(Rich Media)技术及富互联网(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应用技术已成为桌面、网络和移动终端应用的核心技术,含有大量信息,容易实现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属于广泛数字互动媒体范畴,可以下载或者嵌入到网页中,其核心特点就是互动性强,效能强。富媒体包含图片、音频、动画、文本以及DHTML等设计语言,具有数字化媒体的交互技术特性,可以嵌入网页也可以离线使用,能实时响应用户操作,且提供互动界面,具备快捷的响应速度,非常适合移动终端。
我们经常看到的流媒体、超媒体、多媒体等概念都是富媒体的前身。富媒体是在这些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增强媒体终端的交互性,包括桌面和WEB应用的融合性。教育的发展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持,富媒体前台的交互和网络特性,以及后台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能为电子教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子教材的开发技术不能仅依靠RIA,但其自身的特色必然会成为电子教材开发体系的支撑技术之一。
2 基于富媒体技术的电子教材开发体系
电子教材开发体系的创建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电子教材本身要能够实现根据教学现场情况进行问题设置、重点内容归纳和难点判定等功能,并能够及时反馈教学各方面信息,便于调整内容。电子教材要有助于实现启发研讨式教学模式,让科学与趣味并存。电子教材开发体系要用团队管理模式为基础,各专业人员分工协作完成以下几方面开发内容。
(1)做好电子教材开发规划草案的设计,确定开发人员构成、开发进度,提前制定课程大纲。
(2)核定教材内容,对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好教材内容篇章分解,确定重点和难点,完成知识点的衔接。这部分开发内容必须由专业课程的教师负责,要把其授课经验融入到教材内容设计中,软件技术人员不能替代。
(3)根据核定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功能设计,在充分考虑到交互性的前提下,确定各环节的技术方案,比如:承载设备处理技术、运行支持技术,搭载安全技术等等,还要确定文档保存格式符合国际标准。
(4)搭建网页框架,采用网页、网络数据库、CGI等技术来实现网页功能,确保电子教材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5)建立监督机制对开发过程进行技术和管理层面的监管,及时调试、纠错、更新处理,保障开发的顺利运转。
(6)建立评估机制,确定各开发阶段指标用于评价电子教材的性能,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效果是否优于传统教材、是否接近面对面授课的情境、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是否选取合适的媒体、界面能否突出重点、页面颜色字体大小等搭配是否恰当等等。
3 基于富媒体技术电子教材开发体系的功能
(1)能够支持不同阅读终端间跨平台的交互操作。
(2)能够提供翻页、索引、自行排版、多种格式浏览、页组滚动等实用操作功能。
(3)能够实现电子教材与使用者的双向互动,让学习者直接参与操作。
(4)提供随笔记录工具,可以进行内容注释、制作书签、听课笔记、颜色或符号强调等操作。
4 基于富媒体技术电子教材开发体系的特征
(1)采用超文本进行阅读,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改变传统教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