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14:5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常见经济现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五家渠工业区位于农六师、五家渠市北侧,总规划面积70.7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两园”规划布局分为两个工业园。
北工业园为农副产品加工区,以农六师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配套发展绿色食品、生物技术等产业园区,现已形成以食品为主导的番茄酱加工项目、葡萄原汁加工项目、土豆全粉项目、玉米味精项目、食用油项目以及色纺项目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东工业园是优势资源转换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煤电煤化工、氯碱化工、机械装备,配套发展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现已形成以农六师煤电公司为主导的煤化工产业链项目、中电投资公司电厂项目、青松建化水泥粉磨站项目等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五家渠工业园区作为农六师、五家渠市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是拓展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农六师、五家渠市经济格局中迅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园区故事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组织。但是,这些企业的发展普遍受到了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制约。
新疆裕仁通纺织有限公司多年以来一直被兵团优质的棉花资源所吸引,可是由于资金不足,来兵团创业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在巨大的商机面前他们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五家渠工业园区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规划面积110亩的创业基地,投资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通用标准厂房,采取租赁方式运营。在服务机构搭建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管理咨询、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企业创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裕仁通纺织有限公司成了这种“筑巢引凤”方式引来的第一批“凤凰”。
裕仁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道一对记者说:“2006年8月,我们公司落户园区,租用了中小企业创业同提供的厂房。经过估算,这种方式为我们节省了300余万元,正是这么优惠的政策使得我们在第二年就生产高支棉纱800吨,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
园区前景
如今,五家渠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81家,建成投产企业47家,已成为农六师新型工业发展的“龙头”。园区将依托国家政策、优势资源、市场需求,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运用核心企业拉动、主导产业带动及产业聚合发展策略,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产业相融共生的循环经济典范。力争在“十二五”末,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就业人员3万人,税收15亿元的目标。
企业家说
中图分类号:TU712
一、现场技术管理简介
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技术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现场技术管理就是施工单位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所在。近些年来,尽管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却也是越来越残酷的,作为施工单位,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而施工技术管理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能够科学的对现场管理技术对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探析,那么,相关决策人员就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理论上的指引和实践上的保障去进行相关决策。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首先我们要在宏观上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国家工程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管理依然处在一个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下,这也就是说,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给出系统的现场技术管理体系,而仅仅只是依靠一些常规的质量管理和文件归类来实现这样一个重要目标,从本质上来将就是不合理的。再进一步来将,就会发现现在的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上的问题不仅于此,很多时候,在工程中标之后进行分包施工时,就会出现中标企业对分包企业技术管理上的不周,这同样导致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现场技术管理上的缺陷并影响现场管理技术的科学进行,最终导致施工技术管理因为始终处在一种不到位、不合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之下而不能保障为经济效益的控制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针对于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尽快的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在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中的应用是必须而正确的,这对于企业自身的额市场竞争力加强都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三、现场管理技术对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析
上文中明确指出,现场管理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的。目前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通过一种不合理也不正规的首段来进行建设目标的抢夺,如通过降低投标价格或者是紧缩利润空间等,实际上,这些方法在经济的角度上来看都是不合理的,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竞争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利润问题,并影响各具体企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样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思考,既怎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上文中我们已经给出的答案就是利用现场技术管理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影响和控制。那这样一种方法到底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影响的了?下面我们将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从宏观上的理解,然后是从微观的上理解。
3.1 从宏观上理解
首先,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技术管理能够对合同相关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保障和确认,具体来说,能够为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能够对合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予以保障、能够有效的减少因合同签订问题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我们举例来说,在基于一些具体因素来确定工期时,就要避免各因素考虑不全所带来的耽搁与损失,并尽量的减少因为工期设置和不合理和工期延误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其次就是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技术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和设备的正常操作和运行,避免因为这两个硬性的因素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工程质量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设备故障率。在此基础上,现场管理技术的有效把握还能够推动企业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上的提高,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以此作为经济效益增长点。
最后,现场管理技术也是在进行工程结算时的重要资料,这还是因为工程技术管理资料是工程结算中至关重要的文件之一,是重要的依据,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就正是通过科学现场技术管理有效提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违约索赔等的原始凭证来实现的,于此同时为工程结算工作做好基础与铺垫。除此之外,科学的现场管理技术还有一个保证相关文件及时下达的作用,这就能够有效的表面因为文件延误而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也就是说,以科学的现场技术管理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成本控制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 从微观上理解
首先,现场技术管理能够对建筑项目经济效益起保证作用:在工程建筑项目中,每一个因素都会关系到最终的经济效益,我们按照其重要性选择安全生产、工期和工程质量来进行探讨。要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那么就一定会需要有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否则,一切工作都是盲目的。从另一方向上来说,技术本身就能够在保障安全、质量和周期以外给建筑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现场管理技术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成本控制环节,是一个基础的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我们将其放在现在频频出现问题的图纸设计中来进行探讨。这些存在着问题的图纸,就需要在进行图纸会审的时候将其找出来并指正,对于一些由于专业不同而引起的衔接上的误差和冲突,就还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处理。这些都是要在工程开始前就解决好的,而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往往也就是通过现场技术管理来实现的。
其次,现场技术管理能够对建筑项目经济效益起向导作用:项目管理自身就是一个和经济效益控制相辅相成的过程,而现场技术管理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先导作用。多为现场技术管理,其本质就是编制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节约的施工方案来,方案上的任何不同或者是改动都会对最终的成本和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一过程的确定是整个工程成本和管理成效评价的关键所在。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贯穿工程始终的过程,对于工程全过程无不涵盖。
最后,现场技术管理能够对建筑项目经济效益起防范作用: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及,现代建筑工程盈利的空间在逐步的减小,这一点在民用建筑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这一盈利空间的扩大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于这一问题,现场管理技术的资料积累是为施工索赔等工作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索赔的原因和范围都是很广泛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求有翔实有效的证据的,而现场就是管理是可以对这一点进行保障的,即现场管理技术为项目管理风险的减少甚至是避免起到了良好的防范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对现场技术管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予以描述,并着重强调现场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安娅.浅谈如何搞好施工现场管理[J].建筑与发展,2009(8)
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从事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由过去 “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向多样性的主动选择转移,他们更希望从报道中感受到更加贴切和真实的个性化体验。这也就是出境记者形象建构的重要目的。
一、出境记者的形象表现
形象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表征事物的外观、外貌、性态与特征。其次,形象也同样包含个体无法通过感官而只能凭借理性形式才能把握的内容,例如:生命力、神韵、精神、品格、性情等。对于出镜记者来说,形象建构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层面上的媒体公众形象,另一方面是微观层面上包括外在形象、言语表达、报道风格等诸多因素的个人形象。
在“4・20雅安芦山地震”报道中,成都电视台记者(现为央视记者)蒋林的现场报道非常成功,他当时作为出境记者,在形象建构方面的表现,也成为了业界的经典范例。下面就我们就以此为例,分析出境记者的形象,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1、外形条件。蒋林当时在灾区报道时,连续几天重要报道都穿的是一件绿色的卫衣,和一般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这样的装束不仅符合灾难事件的性质,也拉近了灾民和受众的心里距离,让受众更容易被带入到新闻现场中来。
2、现场状态。地震过后,灾区面临着各种生离死别和以及余震带来的危险,但是蒋林在报道的过程中并不是以一种悲痛的、低沉的状态去报道,我们反而能从他饱满积极的状态中感受到一种希望,这是一种正确的方向。
3、个性化语言的表达。蒋林在报道中语言干净利索、新闻点明确、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有条理的介绍灾区整个救援的进展情况,让我们感觉到各方面都在积极的组织救援。这让观众在了解现场情况的同时,也给大家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满满的正能量。
4、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蒋林在这次地震报道中展现出了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主要体验在他对被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上。例如:一位深度昏迷的伤者在接受抢救时,为了不影响医生抢救,他阻止摄像记者靠近,只是远远地进行拍摄记录。蒋林这样的举动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更体现了他作为新闻人较高的新闻素养和新闻道德。
三、形象建构的价值和重要性
1、强化新闻的真实性,增加新闻的真实感。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红教授指出:电视记者应具有较强的现场报道能力,记者的现场报道尤其是在直播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体来说,既可以交代新闻背景,也可以揭示画面背后的内容。例如:2008年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杭州电视台的一名新闻记者在报道了一连串的降雪数据后,他走到路边,直接把手垂直伸进地面,生动地展示积雪已经没过了他的手踝,让观众一目了然。这样一个简单直观的行为,不仅烘托出了记者对新闻事实认真负责的形象,还让整个报道更加真实可信。
2、强化新闻的现场感,增强受众的体感
现场报道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鲜活性、真实性和贴近性,当新闻发生时,记者在现场,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表达媒体的观点和视点,体现记者的个性化感受。例如:蒋林在报道“4・20芦山地震”时,报道交通情况时说道:“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的强烈晃动造成了周围山师的滑落以及山体的垮塌,我现在所在的就是通往震中芦山县的唯一一条省道上,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前方有一块巨大的山石滑落下来,这块山石基本有一个油罐车这么大,基本堵塞的整条道路。”这样条理清晰、罗辑缜密的介绍,不仅加深了蒋林作为出境记者的专业形象,也让受众对灾区槽糕的交通状况,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3、增加人情味,拉近与受众距离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这种方式,更能给人以人际化交流的感觉。出镜记者的语言更加灵活、口语,更像平常人说话,这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如果在报道一些特别事件中,记者再用一些巧妙的比喻,深刻的典故等就更能体现其学识修养,增加受众的好感和亲切感。
四、出镜记者怎样建构良好的形象
1、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还是要用语言来描述现场,所以清晰的语言和对象感强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甚至让观众产生依赖心理。例如:央视记者王春潇在报道“福建漳州px项目爆炸事故”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提及敏感问题,只是非常客观的叙述起火的情况和现场救援的积极进展,语言使用非常安全,这样的报道不仅不会激起民怨,反而增加民众对媒体以及政府工作的可信度。
2、非语言符号也是形象构建的重要方面。现场报道中,记者还要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非语言符号来配合传播。其中,眼神是最为重要的,面对不同的新闻事实和千差万别的新闻现场,眼神可以传达出记者内心复杂的情绪;必要的身体语言能给出镜记者的报道增添色彩。它既能展现现场,还能让报道内容更具体、准确。
3、对于记者来说,个性化的报道风格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是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作为出镜记者,要学会留心观察现场,抓细节找角度,力图在报道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更有深度。如果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新东西,那么受众对于你就有很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而这种感情的建立,终归还是来源于记者本身的学识修养以及实践经验。
作为媒体人,不论是怎样的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对栏目和电视台的形象和公信力都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出镜记者相比于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的表达、副语言的使用、外形装束上等有更大的空间,更具有灵活性,所以出镜记者更应该注意个人形象的建构与维持。独具风格的形象很可能成为一个品牌,更能成为媒体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定向井五段式井眼轨迹控制
一、前言
定向井就是按照事先设计的具有井斜和方位变化的轨道钻进的井。随着油藏开发对钻井技术要求的提高,目前诸如侧钻井,多底井,分支井,大位移井,水平井等特殊定向井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应用越来越广;并且随着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定向井建井周期和总成本已接近钻直井的水平,定向钻井已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1、hD91279井的基本情况
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hD91279井为例。hD91279井位于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h91300平台上,距h91300井以北10m,h91299井东偏北70m,h91048井以南120m处。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前断裂带与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的交汇部位。钻井目的是为了开发白垩系清水河组(K1q)、侏罗系齐古组(J3q)油藏。
hD91279井身剖面设计数据表(该数据已包含补心高4.60m)
由井身剖面设计数据可以看出,hD91279井的基本井型是五段式井眼,包括了垂直段、造斜段、稳斜段或降斜段四种井段。井眼轨道的最终井斜是3.0°,方位角为0.00°,直井段井深(垂深)为164.6m,设计靶心井深为465.69m,设计钻穿齐古组(598.56m)后在钻30m口袋到628.56m完钻。设计造斜段造斜率为8.0°/30m,降斜段将斜率为2.14°/30m。显然,不同的井段将需要不同的轨迹控制方法来进行控制。
2、直井段的轨迹控制
直井段的钻进需要做好防斜工作。定向井的直井段是定向段的基础,如井斜过大,方位出现偏差,则会为以后的定向造斜段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需要通过更改定向造斜设计,通过提前定向造斜来弥补,这样就会提高工程复杂度,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成功的直井段轨迹将会为以后的定向造斜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直井段的钻进过程中可以采用直井防斜技术,现场可以采用钻具组合方式来对井斜进行一定的控制,如采用塔式钻具或者钟摆钻具组合,在工艺参数的选择上应尽量的采用轻压吊打的方式钻进。
hD91279井在一开下入Φ381mm钻头钻至井深61m完钻后,二开从61―164.6m直井段使用Ф241.3mm钻头+ Ф177.8mm钻铤+Ф411*410转换节头+Ф127mm加重钻杆的钻具组合,起到了一定的满眼防斜作用,在钻进过程中使用了4―6t的小钻压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斜作用。在164.6m直井段结束的时候,井斜值为0.55°,达到了一定的控制井斜的目的。
3、定向造斜段的控制
定向造斜段是整个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的关键一环,如果定向造斜段的方位有偏差,则会给以后的轨迹控制造成巨大的困难。目前现场使用的造斜工具一般采用定向弯头螺杆,定向弯头螺杆的造斜率是不一样的,具体需要根据井身设计的造斜率来对螺杆进行选择。hD91279井的设计井斜是80/30m,现场使用的是1.5°的造斜螺杆,经计算能够满足现场的造斜要求。
在开始定向造斜的30―60m,轨迹控制时一般以定方位为主,在此段井眼内应该控制好井眼的方位。MWD仪器可以测量出井底钻具的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角等重要信息。工具面角可以分为高边模式的工具面角和磁北模式的工具面角两种模式,仪器上的读数显示为重工具面值和磁工具面值。
系统可以设置高边转换阀值,现场一般的高边转换阀值应设置在5°―7°井斜之间。即井底测量的井斜值如果小于高边转换阀值时,应采用磁工具面作为参考工具面;若井底井斜值大于高边转换阀值时,应采用重工具面作为参考工具面。
hD91279井的井底仪器滞后距有11.57m,钻具在164.6m的时候已经开始定向造斜,此时进行测点,测深为153.96m,测斜的结果为井斜0.26°,方位角为223.80°。此时在定向造斜的时候直接把工具面调整到0°左右进行钻进,由于是刚开始,不知道反扭矩是多少,故假设反扭矩为15°进行调整,最终结果是井底工具面角为352.6°左右。此时加的钻压是6吨。以这样的方式钻进了两个当根,测深到了171.83m的时候测斜,结果是井斜为1.67°方位为354.00°。此时可以发现,方位已有了一些偏差,需要进行一定的纠正了。
在这一阶段的工具面的调整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井下的造斜初始段的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把工具面摆正到所需的方位角就可以的。在井眼轨迹离轨道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此时在调整工具面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使之趋向于井眼轨道。如上面所说的hD91279测深在171.83m的时候方位为354.00°,此时再调整的时候,就不能再以0°为目标工具面了,应该适当的偏大一点,才能够使井眼轨迹朝着轨道靠近,此时做出的调整是工具面在10°―15°之间。这样钻进了3棵单根后,井眼方位才增加到3.00°,这说明,前面的调整思路是正确的。而此时井眼实际已经定向钻进了40多米,方位已基本调整到位,此时的井斜已经超过现场所设的高边转换阀值7°,工具面已由磁工具面转为重工具面作为参考工具面了。
4、井眼轨迹的预测
在定向钻进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井眼轨迹的预测问题。由于井底与MWD测试仪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距。也就是说井底的实时轨迹参数是不能直接读出来的。因此,就需要对井底的轨迹及井眼参数进行一定的预测,从而可以间接的对井底的实际井眼参数进行一定的把握,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控制措施。
现场应用最多也较方便的主要是外推法。实钻外推法就是假设在一连续的井段,钻头的受力状态是大体相同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所需预测点的前10―30m的实钻情况,通过测斜计算出该井段的实际造斜率K2和造方位率KΦ,然后再外推至井底钻头处即可。
三、结论
1、钻进中井眼曲率过大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很多的问题与麻烦,如导致的井壁不稳定或坍塌事故、卡钻事故、下套的过程中遇阻事故等。要避免以上的井眼曲率过大问题,则需要保持井眼的规则性、一致性与连续性,钻进过程中加强划眼,进行短提,钻后进行通井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现场通常是滑动钻进就进行滑动划眼,复合钻进就进行复合划眼,若井眼用Ф241.3mm的钻头钻进,则需用Ф241.3mm的钻头配合Ф238mm稳定器进行通井;
2、现场的螺杆的造斜率各有不同,使用的造斜螺杆有1.0°、1.25°、1.5°、1.75°、2.0°、2.25°、2.5°等不同造斜率的螺杆,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合理的选择螺杆,能给后面的轨迹控制带来很好的帮;现场红浅井区的定向井的设计造斜率为通常为8°/30m,使用1.5°的螺杆即符合要求,七区、九区水平井的设计造斜率通常为15°/30m左右,现场多使用2.5°的螺杆即可以复合设计要求;
3、在开始造斜的初期,通常是造斜段的前30―40m,井眼斜率小于10°的时候,是调整井眼方位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内一定要把方位摆正,当井斜过大的时候,井眼方位调整起来就不是很好调整了;
4、钻压对反扭角与造斜率有一定的关系,现场实践表明:钻压正比于造斜率与反扭角,若实钻的井眼造斜率略小于设计造斜率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钻压来提高造斜率,反之亦然;若井底的实际工具面角偏大,亦可以通过增大钻压来增加钻具反扭角,从而减小井底实际工具面角,达到一定的调节目的,反之亦然。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合理的应用钻压对造斜率与反扭角的相关关系对造斜率与工具面进行调整,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复合划眼也能使井斜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复合钻进井斜则会有所增加;
5、在稳斜钻进的过程中,多用转盘钻进即复合钻进能够很好的提高钻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