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6 17:11: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1

其中,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状况也是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经济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坚实后盾。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预测,提出了未来十年稳中有涨的态势。

但是目前我国人口居多,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现今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各地区省份由于气候地貌等因素使得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下,总体性的分析各个省份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有利于结合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开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得农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格局下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社会、国家的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折衷型模糊决策模型的应用是现代科学不确定性决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功的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气象预测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众多的决策问题,可以从中找出其共通点,将这些问题划分成各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种类。其中可以从某一问题是否具有明确的决策环境、决策者可以明确区分其所处的环境状况,就能够将这些相同特征的决策问题划分成确定性决策问题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两种情况。其中,不确定性问题在现实条件下则更为常见,它是指在决策中的几个备选方案是不明确的,也可以说是在这几个可行的方案中的现实价值或者是获得的概率是未知的。而对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现今主要研究模糊决策模型。

Hwang在对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分析中,通过引入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来对方案进行选择,开创了模糊决策方法的先河[1]。之后又有众多的教授学者加以完善,能够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诸多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对于在指标上的分界处,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上下界分界处的突变而导致的较大误差,更加吻合实施情况的表达。经过了将近60多年的发展,已然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将之应用于诸多领域、学科之中。

其中折衷型模糊决策方法是从大数据资料中,先对数据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区分正指标和负指标,对于规范化后的矩阵进行加权处理,假设正指标属性中的数值极大值为其模糊正理想解,而数值极小值为模糊负理想解,而负指标属性的正负理想解则相反,分别得出其模糊正、负理想解,由加权欧氏距离来计算每种情况下与模糊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计算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来确定最佳的方案,其值越大则为最优[2]。其基本思路就是挑选出的最终结果与其选定的正理想解距离越小,而对于选定负理想解的距离越大。

结合模糊方法理论来评价农业领域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的折衷型模糊决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分析正处于现在的研究热点中,在过去的研究中,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3],本文采用的模糊数学方法在以往研究中涉及较少,可以完善和丰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评价模型。

三、评价模型的应用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分析上,需构建生产能力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对农业发展分析时的指标要求能够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地反映其真实情况。

2、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所选取的指标合理有效,能够很好的反映被解释的单位,都有明确有效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可操作原则。相关指标的选取应该尽量符合现实情况,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寻找到,尽量选择非专业性的表达,能够量化表示或者是赋权表示其所表达的含义,并且与其他指标的关系。建立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4、可比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采用现代统计理论表达,使得相同的指标所表达的含义能够适用于相同情况。

(二)指标的选取及权重设计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从自然资源、人力条件、机械动力等诸多因素考虑,并结合了众多文献中相关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后,从中抉择了7个指标属性:耕地灌溉面积(千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公顷/人)、人均农业产值(万元/人)、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具体数值取自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4])。

在对指标设计的权重上,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这两种常见的方法。主观赋权主要是由相关人员的主观评判来确定相应的权数,相对于众多赋权方法来说是一种较为简便、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但是所要获得比较权威的权重比则又需要根据多位专家评分取平均;客观赋权是利用实际的指标数据依据一定的内在规律,产生其相应的指标权数,从客观角度对选定的众多指标数据设置某一定值数值,这种客观赋权的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指标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5]。

本文主要采用离散系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赋权。离散系数法主要是根据各个指标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得到各个指标的离散系数,最后将离散系数进行归一化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离散系数越大,就说明指标数据越活跃,其所占到的权重越大。离散系数法能客观的给予权重值,排除了因专家主观评价赋值的影响,并能有效地结合数据,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指标数据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信息使用者因采用不同的指标而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结果。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指标中的数据值具有滞后效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短期内效果不显著,这在实证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本文中暂且忽略不计。

(三)模型构建

1、先对数据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中的单项指标变量有的是以公顷/人为单位的,有的则是以万元/人或者是万千瓦等为单位,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差较大,为了使分析结果的标准无误,应先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者,在上述选取的7个指标中,化肥施用量与农用机械总动力2个指标属于逆指标,剩余的5个指标都为正指标。

2、对于规范化后的矩阵进行加权处理。先采用离散系数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先分别求出每一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再由每一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比值来求出离散系数,最后经过各个离散系数的整合,得到耕地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人均农业产值、农用机械总动力、人均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7项指标权重依次为19%、7%、17%、12%、8%、19%和18%。

3、将每一项指标的权重与规范化后的矩阵相乘,加权后得到加权模糊矩阵数据,并得出其模糊正、负理想解。

4、分别计算各属性数值与上述模糊正理想解的距离和与模糊负理想解的距离以及其综合评价值。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的数值大小进行排名,依次是:黑龙江(0.7023)、内蒙古(0.5657)、新疆(05135)、河南(0.5060)、山东(0.5054)、江苏(0.4864)、吉林(0.4701)、河北(0.4464)、安徽(0.4400)、湖北(0.3864)、浙江(0.3638)、湖南(0.3631)、上海(0.3576)、辽宁(03131)、四川(0.3086)、北京(0.3083)、天津(0.3057)、宁夏(0.2774)、江西(0.2750)、福建(0.2599)、广东(0.2592)、云南(0.2382)、广西(0.2367)、海南(0.2353)、陕西(02326)、重庆(0.2250)、甘肃(0.2246)、山西(0.2129)、贵州(0.1806)、青海(0.0989)、西藏(0.0906)。

(四)模型分析

由分析出来的结果可以大致得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在用离散系数法求得权重,离散系数法是由各指标属性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比值求得,反映了各个数据的离散程度的高低。同一数据之间的极差越大,说明这个属性的活跃情况最大,那么这个属性所占的权重就越大。由指标权重分析情况可以看出,耕地灌溉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人均粮食产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4项指标所占有的比重较大,都占到17%以上,这些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这2项指标所占有的比重较小,仅为7%左右,其影响程度较小。

2、极差可以反映出发展现状最优和最差两种极端情况的差异程度,标准差可以反映在拥有相同均值的情况下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那么各个省份间发展的离散程度也就越大。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指标评价值相似度之间的差距极值较大,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隶属度的极差为0.6117,排名最高的省份约为最低省份的7.75倍,这也说明各省市农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3、各个省份的整体发展现状也是不平衡的,最后综合评价值的均值为0.3351,有13个省份位于均值之上。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省市自治区的综合评价数值大小,并结合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等,简要的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个等级:

(一)农业核心区

综合评价数值大于0.5的地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南、山东5个省份有较高的评价值,5省市均位于北方,其占地面积也居于全国前几个省市,在耕地面积权重较大的情况下,其结果也是最优的。在其农业质量、科技投入和物质投入都有较好的表现,农业生产效率高。这些省份需以庞大的城市消费市场作为其农业发展的依托,成分发挥农业优势,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

(二)农业优势发展区

综合评价数值居于0.3-0.5之间。有江苏、吉林、河北、安徽、湖北、浙江、湖南、上海、辽宁、四川、北京、天津这12个省份农业实力相当,各个地区各有特色和优势,需充分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共同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三)农业综合发展区

综合评价数值居于0.2-0.3之间。有宁夏、江西、福建、广东、云南、广西、海南、陕西、重庆、甘肃、山西11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处于农业发展的中等水平,不同省份都有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农业发展限制因素,诸如水资源、气候变化、耕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因素和政策条件因素,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其农业的发展。

篇2

(6)十五年品质打造专业温室设计和配套设备引领中国温室行业发展的潮流 无

特别关注

(11)2012中国设施农业装备行业大事top10 无

行业视点

(13)周博士考察拾零(二十三)走进多伦——多伦温室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周长吉 丁小明 鲁少尉 穆钰

(18)荷兰温室园艺生产技术现场参观记 丁小明 魏晓明 蔡峰 张日新

(25)宁夏设施果树发展现状分析 张国顺 关耀华 关耀兵

温室与设备

(2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四十五 花卉幼苗移栽末端执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冯青春 王秀

(30)一种国内领先的科研温室简介 吕艳

(36)甘南州设施蔬菜不良环境因素发生与防治对策 陈广泉

(42)浅析温室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日常维护 姚宝根 沈清

(44)见赏凤梨温室栽培种植指南 李春华 李天纯 李柯澄

(52)通化地区日光温室草本花卉育苗技术 伍艳萍 张武义

果蔬栽培

(58)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二)多功能(lg—d)无土栽培模式及配套设施 汪晓云

(62)日光温室草莓-番茄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王振学 王庆广

(63)《温室园艺》杂志征订约稿启事 无

(64)大棚里的盆栽韭菜走进家庭 苗全亮 王国梁

(66)无公害杏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王秋萍

(68)冬季异常天气设施栽培防灾减灾技术 吕丽英

(69)寿光棚室蔬菜生产把握“五忌八注意”科学应对连续雾霾天 郎德山 亓延凤

植物保护

(72)李明远断病手迹(三十二)未定种名的茴香霜霉病 李明远

(74)花卉害虫康氏粉蚧的综合防治 褚方钢

(74)江西省投4亿元扶持“菜篮子” 无

企业/人物

(75)吉尼嘉的五层共挤技术 无

(77)雾霾、农业 无

(78)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无

(81)设施农业文摘 无

(82)日先温室蓄能调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吕艳

(83)2013年第一期priva经销商技术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无

(84)吉林榆树市棚膜产业科技含量高农民人均增收一千五百八十元 无

(84)吉林白山市实施“菜篮子”工程让菜农钱包鼓起未 无

(84)吉林通化市休闲农业有新突破 无

(85)天津宁河“服务型政府”进大棚 无

(86)天津市设施农业达60万亩带动40万

民就业 无

(86)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设施蔬菜基地建成投产 无

(86)海南省农业厅加强瓜菜产销对接 无

(86)天津将实施七项举措 提速现代农业发展 无

(87)陕西汉阴现代农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无

(87)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将实现“阳光操作” 无

(87)2013年1月北京中荷园艺产业对接会召开 无

(88)甘肃省供销社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无

(88)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大棚里的别样年味儿 无

(88)海峡两岸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厦举办 无

(89)大力发展“棚室吊袋耳”推进东宁黑木耳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无

(89)辽宁设施农业超常规发展面积突破1100万亩 无

(90)“斗南亚洲花都”年底投入运营农博会将移师斗南 无

(90)云南玫瑰大连“野蛮绽放” 无

(91)广东万顷园艺世界拟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园艺基地 无

(92)广州供大于求大花蕙兰价格跌近三成 无

(92)名贵花卉蝴蝶兰湖南安乡落地生根 无

(92)宁夏百万株露地花卉为首府添彩 无

(92)荷兰“国王文心兰”来了羊城 无

(93)山东平邑评估低温雨雪对设施花卉影响 无

(93)山东滕州市花卉产业效益日益显现 无

(93)违规使用燃煤锅炉花卉大棚被令整改 无

(93)国内首创“无菌空杯”技术 泉州花卉“轻松”出国门 无

(94)泉州跻身福建省三大花卉重点产区 无

(94)海南儋州花卉市场15万株兰花出口新加坡 无

(94)河南郑州花卉种植面积逾七万亩 无

(94)贵阳气象经助大棚花木安全越冬 无

(95)北京顺义国际鲜花港引进生产线自产鲜切花 无

(95)北京昌平蝴蝶兰有了国际“绿卡” 无

(95)天津滨海农业生态园推出新品蝴蝶兰 无

(95)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无

篇3

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运作流程包括农业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众多环节。流通环节复杂、物流不专业等问题明显桎梏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研究,逐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建议,期待对其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特质

湖南省有其独有的地理特性,相对应的农产品也有其特质。其一,湖南省地域差别大、季节性强、需求不够均衡。农产品的生产与地域、季节等有着必然联系,湖南省的农产品生产表现出地域分散、季节差别大等特点。而其生产的农产品是城乡居民全年需要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供需矛盾。如果农产品物流可以相应储存一部分农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需压力。其二,湖南的农产品有粮食、肉类、棉麻、瓜果、茶、水产、竹木制品等,可谓种类繁多,它们形态各异、储存条件各不相同,显然不利于物流运输的开展。第三,农产品运输对于物流的要求颇高。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腐烂变质、串味、吸湿等风险,若要在运输过程中避开诸多风险,就要有专业的配套设施及专业的操作要求。由此可见,促进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壮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为改善农民的就业结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阶段的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农产品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更没有接受过现代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从就业者本身来讲,没有求知的欲望,仍然停留在传统运输、送货的层面,并不能清楚的认识物流的运作需求,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其次,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农产品的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单一的交易场所,无法提供信息服务功能,致使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导致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落后。近年来物流企业虽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改造与更新,但关注点只在于主体结构和设备的投入,对于相应的配套设施明显投入力度过小,导致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我国作为农业产业大国,对于有先天地域及气候优势的地区,应重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其建立健全适应行为发展的配套体系。针对于湖南省农产品生产及物流特质,应积极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使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建立农产品物流专职管理机构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应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内建立专业的物流管理专职机构。通过专职物流机构的努力,借鉴其它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对市场内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针对湖南省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农业发展现状,以湖南省地域特点与农产品特色为着眼点,构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共同发展机制,实现其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

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主体,有必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从政府角度出发,针对有能力、有魄力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应给予政策扶持。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推进农村产业一体化进程,对于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无疑是更换血液般获得重生。大学毕业生在行业规划、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鼓励大学生回乡从事物流业主体经营,势必对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交易手段的创新、服务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将大大缩短农村产业化进程。政府部门还可以引导已经成型的物流企业涉足农产品的流通,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调动不同市主体投资农产品物流行业,使农产品物流得到持续发展。

3.加速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农产品物流行业中去,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个多方主体的系统,信息化建设将显得尤为重要。任何行业若想顺畅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信息的通畅。农产品需求者多样化、新鲜化的要求更加显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我们应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平台,以及物流主体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多种信息化平台的无缝对接,为需求者或需求方的批发商提供农产品信息,提高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对于信息不畅通的农村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的全覆盖,使生产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足够的了解,则农产品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有力的促进供需平衡。

4.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关注本行业,还可以促进行业内从业者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也不例外,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既可以推进农产品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又可以加强物流设备和网点的建设。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能展现行业优势,节约网点管理成本、有效地配置资源、加强信息共享,从而改善湖南省农产品地域广、物流分散经营的局面,使物流企业实现协作共赢。

5.设立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

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资金注入不失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但只是外部的资金注入不能够完全满足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应积极筹备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物流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乡村公路维护、符合农产品特质的仓储设备、物流园区建设等。在物流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时效性较强的特点,作为物流管理与研究人员则必须考虑农产品再加工路径,通过再加工可以避免农产品的变质腐烂。可以利用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湖南省r产品物流整体运作能力。

6.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素质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有力地促进行业发展。湖南省农产品物流行业要发展潜力,就应着重培养后备力量。首先,应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农产品物流事业中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经过实际工作的历练有望成为行业领头人。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知识传授给从业人员。加大力度宣传知识武装头脑对于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使农产品物流趋于产业化的同时拉高整体行业素质。

综上所述,湖南省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适合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是农产品产出大省,而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那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则是关乎农民生存的支柱型产业,我们应针对农产品自身特点,制定有利于农产品物流长期稳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产品物流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单再成,邹小梅.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物流管理,2013(11):21-22.

[2]王彩霞,刘飞驰,喻凤香.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4):91-92.

[3]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73-74.

篇4

2002年12月原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标志着国内水务行业进入了全面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随着水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大型水务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水务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链分析入手,对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国内水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与发展现状分析

1.1 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分析

水务产业包括原水生产、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中水生产等子行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务产业链。对应于水务产业链,水价包括“水资源费”、“原水费”、“自来水费”、“排污费”、“中水费”。其中水资源费由企业代收后上交国家,自来水费对应自来水生产企业的收入,一般由企业直接面向终端收取。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属于水务产业中的一环。从行业产业链来看,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制造,原水收集、存储、输送,污水的处理和达标排放等。由处理污水达到相关要求的污水处理费又叫排污费,由政府的污水基金收取,再由污水基金向污水处理企业支付污水处理费。(1)

图1 水务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污水处理行业偏向下游产业,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排出污水的工业企业、污水设备制造业等。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对于污水处理行业影响较大,工业污水和居民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后排入自然水体或通过中水回用返回企业和居民用户。

1.2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 行业规模增长快但增长率下降

随着我国各地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兴建,以及再生水项目的增加,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规模快速扩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和资产总额均呈现高速上升的态势。2005-2009年,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资产总额由211.84亿元增长到566.83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7.9%。

图2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规模变化概况

但是,随着资产负债的增长,整个行业规模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由最高时的44.69%下降到9.88%,因此,整个行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是,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2) 行业营业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图3 污水处理行业营业额与利润变化概况

2009年污水处理行业生产销售状况良好,行业既增收又增利,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很大幅度的增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随着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可以相信未来污水处理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年提升。

(3) 供需增长趋稳且竞争加剧

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93座,总处理能力已超过1亿立方米/日,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2倍和75%。“十一五”以来,全国污水排放量已经基本稳定。从产销状况来看,污水处理行业产销率较高,但是有下降的趋势。2005年产销率达到122.22%,而2009年产销率下降到了95.35%。根据国际城镇化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的生活用水量、节水习惯以及水价上升等多种因素一旦达到稳定状态,污水排放量一般不会再出现显著增长。同时,污水处理行业内企业数量快速增加,2005-2009年的短短4年间,企业数量就从97个迅速增加到了249个,年增长率达到了26.58%,行业内竞争者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2)

(4)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污水处理行业具有较快的增长规模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较快但增长率出现下降、行业内企业数量增长快且行业内竞争加剧等特征。

图4 污水处理行业所处阶段示意图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行业阶段特征定义,我们可以将污水处理行业定性为介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的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即将进入成熟期。

2 污水处理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2.1 社会环境与法规政策

中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企业。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41m3,是发达国家用水量的5-10倍,大量的废水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社会整体环境需要污水处理行业加强自身的发展,以应对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

同时,以建设部2002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为标志,以鼓励和促进社会资金进入环保、市政等公共领域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行业法律政策体系,促进了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表1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部门 政策 主要内容

2002年 建设部 《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 开放水务等市政公用市场,加快市场化进程,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4年 建设部 《市政公用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政府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事业投资者,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

2005年 建设部 《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 规范市场准入;完善特许经营权;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强化成本监管等;

2007年 国务院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

2007年 环保总局、发改委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为1.53万亿,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列为第一位。

2009年 环保总局、发改委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 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制

2010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环保行业核心的水务行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4)

图5 污水处理行业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1) 供应商议价能力

污水处理行业供应商主要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商、土建施工方和污水处理药剂供应商,供应商所提供商品的价格受水泥、钢铁和药剂等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污水处理成本亦随之发生波动,因此,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2) 购买者议价能力

根据水务产业链,污水处理行业下游是处理水排放和中水回用,其中,中水供应给企业和居民使用,因此污水处理的下游客户仍是使用中水的企业和居民,而作为中水价格参照的自来水的价格是由政府制定的;同样,污水处理费也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由于上述价格涉及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政府一般会进行较严格的控制,价格上涨幅度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的实际水平,因此,购买者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企业还价能力较差。

(3) 潜在进入者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对于潜在进入者存在有政策壁垒、区域壁垒和技术壁垒,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该行业。但是,由于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集中度较低,行业中最大的水务企业(首创股份)2009年的市场销售额仅仅占到3.15%,各类企业正通过建污水厂或并购的方式进入污水处理行业,行业内兼并重组增加,因此,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4) 替代品的威胁

因为没有其他方式能够代替污水处理厂对整个城市生活、生产的污水治理和净化作用,因此,污水处理行业产品的差异性较强。

综上所述,尽管污水处理行业产品的差异性较强,几乎不存在替代品的威胁,然而,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差、行业潜在进入者正通过收购等途径大举进入,因此,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状态已经形成,并且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将进入激烈竞争状态。

3 结论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国内水务企业已进入资本竞争和品牌竞争时代,具有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的领先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迅速发展壮大;资本实力小、融资能力差、技术管理水平低、市场拓展能力差的小型企业将较难生存。中小型企业竞争者应该立足于本地,随着政策指引,发挥本区域内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汪中华,林洪孝,贾和增. 排污权与排污权市场化运作合理性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7 (2): 271~275

[2] 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219.235.129.58/indicatorYearQuery.do

篇5

"牛气"的农产品,"沉重"的菜篮子徐娟娟

台湾大果桑种植与加工技术许永飞,李双

HemiPeptide-Fe果蔬饮料研制张滨,马美湖,彭国平

山西省阳高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素萍

克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克州农业局乡企科

有机食品不缺产品缺营销娄向鹏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欧泉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王培明,张少伟,刘军海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统计局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罗凤来

"农夫山泉"的品牌成功之路佚名

大米添"香"引发食品安全隐忧蒲晓娟

倾力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引导陕西苹果产业升级张立功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09~2020年)徐娟娟

中央稳定生猪生产鸥泉

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旱灾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与建议广西农业厅农产品加工业办公室

我国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王丽丽

财政支农项目问and答

我国体制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出炉王丽丽

科技促进步推广显成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低碳农机发展路径探讨金攀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孙术国,罗志强

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朱燕,房李艳,赵亚洲,刘军海

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颉敏华,张永茂,冯毓琴,李梅

卷首语黄静

商务部《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

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同斌

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下)

《肯定列表制度》及其标准的制定(下)赵国志

酸肉发酵方式的比较研究李华丽

肉制品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牛肉干的生产工艺/腊肉制品加工

科技动态

我国猪肉出口形势严峻

从大米的消费变化看市场走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发生四大变化/今后五年全球食用油用量将增长27%/韩国大麦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6韩国国际食品博览会

香肠类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地区动态

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吴向丰,张颖

如何安全有效的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陈铁,李瑞

发酵肉制品研究进展张颖,吴向丰

菜系各有各有营养

淋水式杀菌技术在软袋包装食品杀菌中的优势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张宏,许海强

加工机械3则

冷冻分割肉保鲜新包装——拉链式包装

国内外牛肉嫩化技术主要有哪些?

如何解决肉类制品的褐色问题?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许世荷,王娟,XuShihe,WangJuan

中西方食品包装机械差异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刘锐萍,LiuRuiping

石榴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袁丽,高瑞昌,田永全,YuanLi,GaoRuichang,TianYongquan

覆盆子的营养功效及产品开发陈永存,ChenYongcun

大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王储炎,WangChuyan

保健食品大多难逃"短命"怪圈

昆虫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营销的十大原则

意大利学者近日发现葡萄酒可以有效治疗咽喉疼痛

《自然》:辣椒能够缓解疼痛

吉林省四成以上保健品不合格

福建抽查部分蜂蜜不够新鲜

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双孢菇种植喜获成功

河北巨鹿县枸杞金银花产值创新高

打响"湘菌"品牌加速产业发展

广西西林茶业主攻标准化

秋季如何用饮食调养健康

秋季六款滋补汤水

Q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蜂胶保健品吗?HtTp://

Q如何安全选购保健品?

2007年月饼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波兰与俄罗斯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印象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谢洪钧,王伟,邹范鸣,杨旭日,任鹏举,宋万增

"十一五"时期烘焙食品工业展望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宫艳艳,徐学明,GongYanyan,XuXueming

广式伍仁月饼的制作及其关键点的控制

旋流闪蒸干燥技术在淀粉加工中的应用杨文雄,肖霄,YangWenxiong,XiaoXiao

烘焙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孙术国,麻成金,黄群,SunShuguo,MaChengjin,HuangQun

从"月饼"看食品安全问题李云捷,陆艳,钱彩虹,LiYunjie,LuYan,QianCaihong

小麦胚芽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田芳,TianFang

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高颖,GaoYing

浅谈国内焙烤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饼干市场现状分析

2007年月饼价格上涨

采用反向营销策略拓展市场

焙烤食品防腐抗陈化新方法

以毒攻毒细菌成为美国食品添加剂

科学家发现使红酒产生黑胡椒香气的混合物

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投向何处?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张中军

中国的粮食供求与安全——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曾丽瑛

把中原粮仓打造成丰厚殷实的美好家园——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徐光春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道德危机常建新

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对策建议梅方权

出口危机下的陕西果汁张宏伟

SousVide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康曼曼,包海蓉

江苏省沿海啤酒大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薛德海

农产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通则

"揭秘"三聚氰胺徐娟娟

中原农业品牌显现欧泉

众品人,中国情,世界观——记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张宏伟

驻马店乘东西合作之势展翅飞翔舒涵

湖南省桃源县养殖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湖南省桃源县统计局

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垦区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苏智伟

技术供求服务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期报告

河南省播种优质小麦达5506万亩等八则

中国取消部分植物油出口退税舒涵

大米风险如何因应

粮食风暴席卷全球汪玉海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汪玉海

米糠油的研究和开发

超声波在食品杀菌中的研究现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栗星,包海蓉,LiXing,BaoHairong

低聚木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尹利端,王立志,董丛超,YinLiduan,WangLizhi,DongCongchao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乔明武,田洁,王慧荣,QiaoMingwu,TianJie,WangHuirong

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

特色杂粮全营养饮品——红豆乳、小米乳产业化开发项目

高蛋白早籼米粉及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00T/D浸出、精炼的米糠油示范项目

营养强化大米改善公众营养徐娟娟

篇6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36-01

1 我国农机行业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科技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仅可以解决国内的温饱问题,而且还可以满足更大批量的出口销售,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农机行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就必须要加强农机机械的技术改造与发展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加强对我国农机行业技术改造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针对我国目前的农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机行业在技术改造与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农机行业发展水平,难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找到农机行业面临的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提出更好的改革与发展建议。

2 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产品价格较低

针对目前的农机行业发展来说,要想提高农机器械的基本质量就需要保证一定的市场效益,这样才可以稳定农机行业的发展与改革。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农机产品市场发展不景气,农机产品的价格也并不是十分的合理,这样就导致了农机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如果农机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这样会严重制约农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农机产品研发的动力,这样就失去了农机行业发展的基本创新的动力。所以,针对目前农机产品价格较低的发展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2.2 农机毛坯质量较差

对于农机毛坯质量较差这个问题来说,是目前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机毛坯在制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精确度,这样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就会出现粗制滥造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制作原料,同时也消耗了多余的劳动力。而且这些农机毛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仅会给农业机械整体构造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农机毛坯质量较差的问题,对于农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重产品轻工艺问题的严重

在农机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产品轻工艺的严重问题。具体来说,在重产品方面就是过分关注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大部分的农机制造商看到农机的利润较小,于是就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益,减少生产环节,提高产品数量,想通过占据更多的产品数量来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于农机产品的工艺问题来说就表现在,对于一些高精度的制作工艺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就使得一些精致的工艺并没有达到原来的工艺效果,从而失去了农机的基本质量。

2.4 对改进工艺装备的认识不足

对于任何行业的发展来说,制作者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认知和发展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制作工艺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对于农机行业来说,部分制作者并没有对改进工艺装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样就不利于促进农机行业的改进与发展。而且对于改进工艺组装来说,必须要对工艺装备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工艺的改进。因此,针对目前部分农机制造者缺乏对改进工艺装备的认识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减少其对农机机械制造的影响。

3 农机行业技术改造思路

3.1 完善技术改造管理过程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机行业的技术改造,建造出更加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机械,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管理过程,提高管理的基本效率。首先,对于技术的改造而言,农机行业负责人必须要对技术改造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的推广;其次,对于技术改造管理来说,还需要成立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改造的完善与发展;最后,还要对农机技术改造管理进行制度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推进农机行业的技术改革与发展。

3.2 加强人员引进和培训

对于农机行业技术改造来说,还必须要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开展新的技术研究,并使用到新的农机制造过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机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发展。首先,农机行业需要已经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先进农机制造技术的人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机技术创新;除此之外,还要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基本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造。因此,加强人员引进和培训,是解决目前农机行业技术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策略。

3.3 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改造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最权威的永远是专家和学者,通过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帮助农机制造行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与改革。因为专家往往是新技术的研发者,通过与专家合作,可以更早的接受新技术,推广出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要想更好地解决农机行业的发展问题,需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改善行业问题,促进农机行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4 健全奖惩制度

农机行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来进行合理的维护,通过奖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机改造的管理,提高基本的经济效益。首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技术人员的日常表现,进行一定的奖惩,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奖惩制度健全之后,还要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奖惩制度的有效实施,这样才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农机行业的管理,促进农机行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勇.故障诊断技术在农机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34-49

篇7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3502

1 引言

昆明市官渡区位于东经102°41′~103°03′北纬24°54′~25°13′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2300 m以上一般为山地红壤,海拔2000~2300 m为山地红壤,海拔2000~2200 m的区域,多为红土、黄红土,旱地为紫羊肝土,水田为紫泥田[1];2000 m以下,主要为坝区冲积、湖积母质发育成的淹育型水稻土红泥田、泥田、胶泥田、沙田等。官渡区属于高原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 ℃,最热月6~7月,平均气温19.9 ℃,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7.8 ℃,无霜期227 d,年降水量1012 mm,年蒸发量1868 mm[2]。

2 官渡区苗木发展的现状

官渡区苗木适宜种植的绿化苗木树种较多,从古代开始绿化苗木种植就已取得初步开展,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昆明近郊采购树种,有桑子、松子、腊树子;光绪二十八年(1922),在王帽山、呼马山种植云南松;光绪三十四年(1908),昆明县设种植委员1人,负责采种育苗植树。育苗植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山上走到山下;从“四旁”走到城市园林化、城镇森林花以及城乡生态建设。苗木已从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等,发展到香樟、栾树、冬樱花,以及乡土树种的大力开发和利用[3]。

3 绿化苗木种植现状

3.1 苗木种植规模

2011年3月,昆明市林业局以《昆明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城乡绿化(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昆林发[2011]8号文件下达给官渡区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任务600亩,2011年6月,昆明市林业局又以《昆明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新增计划的通知》(昆林发)[2011]29号文件下达给官渡区2011年新增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任务3000亩。因此,官渡区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建设总规模为3600亩。

3.2 种植布局

官渡区2011年苗木基地建设主要布局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1800亩,六甲街道办事处600亩,官渡街道办事处600亩,矣六街道办事处600亩,规模较大。

3.3 种植方式

官渡区苗木基地种植主要以企业自己筹资建设为主,政府引导为辅。以生产城镇绿化苗木为主,同时兼营农村个体造林苗木,运行机制灵活,苗木品种较丰富,应变能力强,但规模小,分散。城市绿化苗木发展形成了3种格局;一是个体户在城郊租地,专门从事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养护,经营者大部分来自省外,苗圃里的各种苗木90%来自外省;二是一些规模的绿化工程公司自建的苗圃,所产苗木用于单位承接的绿化工程;三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绿化苗木供需矛盾突出,加之连年干旱,农户把承包地用于种植绿化苗木,特别是近郊山区较为突出。

4 绿化苗木培育存在的问题

4.1 行业总体实力不强

至2011年底,官渡区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242户,种植面积11430.55亩。种植户的种植面积规模均较大(表1),而云南花木世界物流有限公司是官渡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面积2500亩,但是其又把土地承租给若干个公司和个体户经营,化整为零。

4.2 生产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三分种,七分管”,三年连旱,对地处山区、半山区,少雨、缺水的苗木种植经营户来说,水是苗木生存的命脉,是影响苗木生长品质的根本因素,缺水是主要问题。绿化苗木的培育不能像在山上栽树,等天下雨,靠天吃饭,它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比较严格。因此,还应改变现今的靠天吃饭局面,利用新技术来进行苗木种植[4]。

4.3 品种杂乱、管理粗放、无商品意识

刚进入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存在盲目种植,从众现象突出,缺乏技术指导、资金投入、信息交流反馈,种植无技术,管理无经验,经营不计成本,不利于资金的合理运用,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商品化的形成。

5 对策与建议

5.1 科学布局,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行业总体实力

官渡区绿化苗木若要满足市场需求,需对现有苗木基地资源展开整合,利用相关政策、土地流转与资金扶持,建构一批批上档次、更大规模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产业示范区。同时,官渡区相关政府部门应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完全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归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中,并制定与完善绿化苗木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成立绿化苗木管理机构,增强苗木产业管理能力,力求整合产业,增强行业发展竞争力。此外,行业技术协会应将零散种植户集合起来,朝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小苗圃走联合发展道路,依靠大苗圃,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产业全面发展,增强苗木生产科技含量,规范种植管理模式,以弥补零散种植户的不足,整个官渡区规模最大的重点苗木种植地在产业发展中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种植理念,运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科学布局,增强绿化苗木种植的总体实力。

5.2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5.2.1 从“种”字上下功夫

政府积极引导,把培育绿化苗木作为生态建设、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对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给予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办证简化。

5.2.2 从“管理”上下功夫

总体布局上以主城出入口、城镇面山等作为发展城乡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的重点区域,坚持以点带面,强化辐射。在苗木品种上,突出特色,顺应市场,长短结合,乔、灌、草间作。

5.3 依靠技术落实绿化苗木培育工作

官渡区种植户应多了解市场动态需求情况,种植满足市场需求且苗木成活率较高的,受欢迎的树种。相关部门或有经验的苗木种植户应及时的为当地刚进入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讲述苗木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嘱其严把植物检疫关,发现有害生物应及时处理并销毁,以免疫情扩散。此外,还应为种植户讲述正确的养护管理方法(包括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增强植物抗虫害能力,修剪枝叶技巧),鼓励实施无公害生物防治病虫害,以提高成活率。

6 结语

随着昆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乡建设中的重要性。行业协会应发挥自身服务、沟通、公正、监督的作用,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专业水平,推动和促进该市绿化苗木行业协调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昆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其它造林绿化工程提高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优质苗木。

参考文献:

[1]蔡建武.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徐天敏.苏州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刘 婕.Y市园林绿化苗木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篇8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仅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上市公司良莠不齐、违规造假现象屡见不鲜[1]等,因此,全面认识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数据和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本文先对1990―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及股票交易额数据进行分析,再以2013年第三季度公布的2 48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统计2 487家上市公司(东电B股、*ST长油两家上市公司因停牌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取数据)的行业以及所属省份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巨潮资讯―公司概况),进行地域分布分析和行业分布分析。最后,以2013年2 487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原始资料,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如下10个指标作为解释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见表1)。

二、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一)上市企业规模分析

从上市公司数量[2~3]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2 489家,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含A、B股)2 494家,上海交易所境内上市公司954家,深圳交易所境内上市公司1 540家。分析1990―2013年上市公司数量变化,可以发现从1990年的10家上市公司到现在,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大体上随时间成线性增长关系。从股票交易总额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股票交易总额大体上随时间成指数增长关系,2005年之前,交易额处于稳步增长状态,2005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二)地域分布分析

地域分布差异大[4~6]。将全国2 487家上市公司按所属省市统计出来。我国经济区域通常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我国开放较早,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上市公司个数最多,为1 623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65.2%,其中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六个省市就已经有1 421家上市公司,占据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57.1%。我国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的中部六省有362家上市公司。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的东北部三省有137家上市公司。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的西部十二省有367家上司公司仅占全国的14.7%。

为进一步了解各经济区域的各门类发展情况,本文统计了各地区各门类的上市公司数目及比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发展比较占优势,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中部地区平原居多,比较适合发展农耕,该地区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发展比较好。东北地区在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相对该地区其他行业发展也较好。而西部地区地大物博,且草原牧地较多,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发展不错。

(三)行业分布分析

统计各门类上市公司个数,发现部分门类上市公司个数严重偏少,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到目前无一家上市公司,教育仅有一家上市公司,而卫生和社会工作也只有3家。分析各门类上市公司所占总上市公司百分比,其中部分门类上市公司因数量太小,归为其他列,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不均匀[7]: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只占我国上市公司的2%,资本规模太小;房地产业因其产业贡献率大和带动作用强的特点长久以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这两个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所占比率还是较高的,分别占整体的6%;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业,然而建筑业资本规模只占房地产业的一半;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仅制造业就已占据行业的63%。

(四)行业竞争力分析

为了解各行业的竞争力,本文以2 48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筛选并确定了10个指标作为解释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但由于财务指标数量众多,为综合分析带来难度,因此采用因子分析[8],对高维空间变量做降维处理,借助SPSS统计软件,在基于2013年公司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对全国2 487家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初步排名。然后分别统计前100强和后100强上市公司各门类所占比率,进而分析各行业竞争力情况。

1.缺失数据的处理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变换及正向化变换。由于统计时部分数据缺失,运用SPSS中的序列均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替换,为消除不同变量在量纲或量级上的影响,使指标具有可比性,利于综合因子的解释,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流动比率X4、资产负债率X5是适度指标,可以通过公式X=1/|Xi-Xi|进行正向化处理。

2.求解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后,自动生成F1、F2、F3、F4、F5五个因子,这五个因子可以代替原来数据的71.221%的信息量,可以得出综合因子公式:

F=18.821F1+18.171F2+12.140F3+11.664F4+10.425F5

3.选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见表2)。由表2可得,因子F1在X10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故称F1为资本因子;因子F2在X1、X2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投资收益能力,故称F2为收益因子;因子F3在X6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故称F3为盈利因子;因子F4在X5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故称F4为偿债因子;因子F5在X8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经营能力,故称F5为经营因子。这5个因子都具有很好的解释意义,得到5个因子得分的值,如:

其他4个因子得分公式依此类推。

4.各行业竞争力分析。为分析各行业竞争力情况,本文分析综合因子排名在前100和后100的上市公司,结果表明制造业公司占据前100强比率最多为51%;其次是金融业占21%;采矿业和建筑业所占比率一样为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房地产所占比率相同为6%;批发和零售业占据8%。但由于各门类上市公司数目本身差异大,故分析各门类进入前100强的上市公司数量占该门类的比率才是比较可信的。如制造业总上市公司数目为1 576家,而进入前100强的只有51家公司,该门类入前100强的比率仅为3.24%,相比其他门类,制造业比率是最小的。而金融业就比较占优势,上市公司总数为43家,结果进入前100强的就有21家,比率高达48.84%。排名落入后100的门类明显比进入前100强的门类多,其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及住宿和餐饮业落入后100的公司占本门类上市公司的比重偏高,分别为7.5%、7.94%和8.33%,相对其他行业,这三个行业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启示与建议

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工作。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影响一国的投资总量,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而资本市场的基石就是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一是在资本市场中,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宏观调控上市公司的度以及各行业的分配比率。二是加大扶助优质民营企业、培养高科技公司、培育现代化农业上市公司的力度,促进这几类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上市公司的行业面。

篇9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篇10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篇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今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鼓励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一)校企合作不深,融合层次不够,没有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一些职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而部分企业也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降低劳动成本、缓解用工紧张的手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企业以后,仅仅是工作,很少有培训的机会,更没有按照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顶岗实习目标。

(二)学校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学校执行时没有因地制宜,不能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技能等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在师资投入上相对不足或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并予以指导。

(三)三方权责不明,相应制度欠缺,过程管理不能落实到位

由于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各个方面互相推诿影响了顶岗实习工作教学的质量。另外,各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结果考核,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客观性。

(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学生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不能正确对待岗位的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差,造成实习学生中途离岗率高的现象。

二、对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中国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农业长足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也相当活跃。农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通储运、善营销的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人才。

“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制订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教学标准,并成立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了解农产品行业企业对《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了解现有《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对农产品营销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概况进行梳理,对全国60家企业、36所开设《农产品营销与储运》及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及3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各学校对学生在专业培养上,没有明确的岗位培养目标和相应实习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合作不足,导致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也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营销与储运行业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做好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以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明晰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该专业涉及的岗位群工作要求以及顶岗实习管理要求:收集毕业生在行业、企业从事的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内容:收集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二)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标准

结合《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教学标准》,参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运、农产品冷链物流三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农产品企业中不同岗位的特点,提炼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标准制订顶岗实习内容标准。

(三)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建立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分企业考核评价、学生实习期间自我评价、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专业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做到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标准具体化,考核内容全面化。

(四)制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标准

学校与实习单位合作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订相应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和制度,包括《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标准》、《顶岗实习协议书》、《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条例》、《顶岗实习指导情况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评定表》等。

篇12

一、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南京市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南京市共有旅游景区(点)75处,全年共接待游园游客5 06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其中,A级景区16处,年游客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景区(点)达17处,年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的景点(区)有32个,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景点有49个。星级饭店共12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5万间,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53家,二星级以下47家。2005年,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其中客房收入11.5亿元,餐饮收入10.7亿元,其它收入5.3亿元。旅行社395家,其中,国际社27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3家。

2.产业总量规模

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南京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以2005年为例,全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37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8.4%,占全市GDP的比值为15.7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7.6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5.76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22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3亿元人民币 。在2005年度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排序中,南京市的旅游总收入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苏州、深圳,位居第七,在长三角十五个城市的排序中,位列第三,稍落后于杭州、苏州,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排位中也名列前茅。

3.旅游产业结构

(1)客源结构

在入境游客方面,2005年,外国旅游者有51.4万人次,占全部入境旅游者的58.7%,香港同胞15.1万人次,澳门同胞0.4万人次,台湾同胞20.7万人次,其中,台湾游客数量增长最快,与2004年相比增速达58.2%。而在外国旅游者中,按洲别来分,亚洲游客最多,占所有外国人游客的54%,欧洲次之,占22%,美洲位居第三,占17%;按国别来分,马来西亚(8.3万人次)、日本(7.2万人次)、美国(6.9万人次)、韩国(5.3万人次)、新加坡(4万人次)分居前五。总体来说,港澳台地区、日韩及东南亚依旧是南京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在国内游客方面,江苏本省游客依旧占较大比重,占到全部国内游客总数的22.28%,安徽、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北京、湖北、河北分列二至十位,其中,长三角江浙沪二省一市及邻近的安徽省是南京主要国内游客的来源地,占到全部国内游客总数的45.35%,在远程市场中,北京和广东所占比重较大。

(2)支出结构

据2005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来宁的国内游客的主要支出项目依次为:购物费、餐饮费、景点游览费、长途交通费、住宿费等。具体如图1。

(3)空间结构

南京旅游的重心一直在市中心六区,近年来,郊区县的旅游虽在全市旅游业中所占比例仍较小,但已有大步发展,2005年,七个郊区县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7.1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8%,约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7.15%,所占比重比04年的6.62%、03年的6.15%有明显提升。就各区县具体而言,2005年,处于旅游总收入的前三位是浦口区、六合区、雨花区,溧水县、高淳县、六合区则成为增幅最快三个区县。

(4)旅游产品结构

除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外,近些年来,南京的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一批特色旅游产品被推出,如江心洲、傅家边、迎湖桃源、帅旗农庄、横溪陶吴农业旅游区等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金箔集团、南京卷烟厂、南京云锦研究所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建成,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的对外开放。同时,还举办了十运会、世界华商大会、名城博览会、国际梅花节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进一步促进了南京旅游业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南京市旅游业发展良好形势

1.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倍增计划顺利实现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南京市的旅游经济获得了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在“十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以年均增长率19.45%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379亿元,相当于当年南京市GDP的15.71%;全市国内游客人次数年均增长率为16.6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33%;海外旅游者人数除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呈负增长以外,其它年份增长率都超过10%,特别是2004年增长率高达59.8%;2005年全市旅游创汇5.76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22.79%。各项指标均提前1年实现“十五”规划所提出的旅游倍增计划目标。

2.资源开发成绩显著,资源整合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南京市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同时,旅游资源的整合也初见成效。五年来,新建成并开放了阅江楼、将军山、阳山碑材、八卦洲沙滩风情园、静海寺-天妃宫、郑和航海博物馆(宝船遗址公园)等一批景区(点);提档升级了一批景区(点),如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山陵、夫子庙、总统府、雨花台、阅江楼、朝天宫、玄武湖七个景区成功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钟山风景区、秦淮——夫子庙风光带、石城旅游区等跨区县、多部门共管的知名景区的整合初见成效,各景区的整体保护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

3.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