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4-02-26 17:11: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生婴儿注意事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深入发展,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保健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和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在内的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因此,作为儿科护士,除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外,加强儿科护士的护理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1 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1 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1.2 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1.3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1.4 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5 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6 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2 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2.1 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2 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2.3 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2.4 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7

[2] 陆以佳,徐翠霞.现代护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3]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1:51

篇2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是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特别是对脐部断端的处理和观察是很重要的。

一、刚出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

1 常规接生 新生儿断脐后用0.2cm大的气门芯离脐轮0.5cm处套住脐带(气门芯不套住脐轮就行),再离0.5cm处套第二个气门芯。2%碘酊消毒脐带10cm,在第二道结扎处断脐,无菌方纱和线保护断端,使包扎面加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2 产房内的观察 产妇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除搞好早吸吮和对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外,同时进行婴儿脐部的观察,主要是观察脐带断端有无渗血。在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同时要告知母亲怎样对婴儿的面部、哭声及皮肤进行观察。出产房时再次观察婴儿脐部有无渗血,正常后将母亲和婴儿送入病房休息。

二、住院期间的婴儿脐部护理

1 预防感染 a.脐带纱布的更换:初生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沐浴时要更换纱布。用0.5%的碘伏行脐带跟部至脐轮2cm处的消毒无菌纺纱保护断端。b.住院的新生儿,我们每天给沐浴两次。上午给新生儿全身沐浴,详细观察新生儿的面部、皮肤、黄染和四肢。

下午沐浴时观察有无大小便污染脐带和是否干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他的时间由家属更换尿布。c.如脐带较粗、胶质较重或脐轮较长,给予健婴保包扎。健婴保可预防感染,预防脐疝的行成。为此多年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无1例脐部感染的发生和脐疝的行成。

2 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a.护理人员要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进行抚摸、夸奖等。b.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教会家长对婴儿表情的观察、啼哭性质的观察和目光交流、尿布的更换等。

三、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1 水温、室温要适宜 给婴儿制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洗婴环境。

2 呕吐和窒息的新生儿暂不能沐浴。

3 沐浴前1小时不给婴儿喂奶或喂水,以预防沐浴时发生新生儿窒息。

4 体重小于2000克的低体重儿先洗上半身穿好衣服后再洗下半身,沐浴时动作要轻柔。

四、指导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母乳喂养

篇3

婴儿培养箱(以下简称培养箱)属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只能在新生儿病房、产科病房、儿科病房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使用[1]。培养箱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1操作注意事项

培养箱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状况,并定期监控和记录患者温度,看是否有过热或过冷现象等异常情况发生,当培养箱发生任何异常和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关闭电源和转移患者,并及时通知医院设备维修人员或生产厂家授权的维修人员。

培养箱不能放在阳光直射或其它辐射热源存在的场所中,不能放置于有易燃麻醉气体存在的场所中,不能放置在有较强电磁场产生的场所中。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在前门挡板打开的状态下,不要把患者留在培养箱内无人看管。

培养箱的转移需至少有两个具有一定力量的人员来进行,转移前,需将设备的供电电源线和其它的所有电缆线拔出。正常使用的培养箱必须锁紧脚轮,防止偶然移动。培养箱在移动前应把水箱中的蒸馏水放净,所有物品应牢固地固定在所处位置,为了防止产生意外的断开,在移动婴儿床的时候,应确保每根导线到婴儿床之间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使婴儿床进行全方位移动。

培养箱在未接通整机的供电电源时,不得较长时间的开启电源开关,否则将无谓消耗设备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的能量,甚至导致可充电电池损坏。培养箱首次使用或已完成了对于一个患者的培养时,或连续使用时间已达到1w及培养箱内有污物时培养箱必须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处理[2]。

2电气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培养箱接地的可靠性,必须将电源线接到一个完全接地的单项三线制供电电网上,不能使用延长电源线。为了防止电源意外断开,不要将培养箱控制仪供电源直接与网电源连接,而是通过升降式机柜上的电源供电。电源应符合培养箱控制仪或升降式机柜上的铭牌规定,设备停止使用或检修时应拔掉电源线[3]。

3输氧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患者输氧时必须使用医用氧气,必须使用校准过的氧气分析仪监测氧气浓度[4],紧急输氧时,必须通知主治医生;吸氧时,会增加培养箱内的噪声声级。患者输氧时应按照主治医生的要求,并定期监测患者输氧情况,过度使用氧气会引起失明,脑瘫,甚至于死亡。

患者使用氧气会增加着火的危险。为确保患者安全,输氧前应使所有可能成为点火源的物质远离本设备,不得将会产生火花的辅助设备放置在培养箱内,不要使用易燃物质,即使是少量的易燃剂如乙醚,酒精或其它易燃物质与培养箱内的氧混合时,都可能引起着火。

在每次调节氧气流量后,至少让培养箱有30min时间来获得新的氧气浓度。应定期检查气体与氧气输送部件看是否有腐蚀或损坏的现象。

4湿度注意事项

培养箱的水箱具有加湿控制功能,可根据临床需要提高箱内的湿度[5]。向水箱内只能灌注蒸馏水,不能灌注自来水,自来水里的某些有机物会在湿热环境下繁殖起来,水箱内的水应灌到适宜程度,不要过量灌水,以免发生水溢出现象。设定相对湿度时,一定要遵守医嘱。

5光照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在受到光源辐照的区域内,禁止放置任何药物和注射液。光源为LED的黄疸治疗装置属于3A类LED产品,该装置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激光辐射,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操作。产生激光辐射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LED的准直光束发射角为10°、最大输出不大于5mW及其累积测量不确定度为5%,预计增值为5000小时衰减25%。LED辐射最大输出是指LED组件板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任意时间向任何方向发射的总的可达LED辐射中的最大辐射功率。

为了防止损伤患者的视网膜,光照期间或患者的眼睛可能暴露在黄疸治疗装置的辐射中时,必须给患者佩戴眼罩,光照期间必须使用尿布或其它类似物品将患者的生殖器盖住,以防止损伤患者的生殖器功能,光照期间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胆红素值,操作人员请勿直视或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看光束。

6称重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装有电子称的婴儿床必须预热至少30 min后才可进行称量,即在设置好使用温度并进入工作状态的培养箱内放置30 min以上才可进行称重,否则可能会导致称重准确度超出规定值。患者称重时必须保持水平位置,且应使患者处于婴儿床的中心位置。

婴儿秤的最大称重量为8kg,不得超负荷使用,以免对秤造成损害,装卸带有电子秤的婴儿床时必须小心轻放,不得用力压床表面,以免损伤床内部的重量感应传感器,婴儿秤称出的重量数据仅供参考。

7定期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培养箱使用的电源插头端子之间如果积聚了灰尘可能会导致火灾,因此至少每年一次对电源插头端子之间的区域进行清洁处理。

以下安全检查至少每年由一位经过培训的、有足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应保存,如果产品的测试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或者功能不符合,都必须进行维修。

7.1检查培养箱的机械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7.2检查培养箱的熔丝管是否与额定值相同。

7.3检查培养箱的性能指标是否与规格说明中的值保持一致。

7.4按照GB 9706.1-2007中的实验方法,测试设备的保护接地阻抗应不得超过0.1Ω。

7.5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对地漏电流,正常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1000μA。

7.6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外壳漏电流,正常状态下应不得超过10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μA。

7.7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正常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1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10μA。

7.8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单一故障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5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50μA。

7.9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应用部分加网电压),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0μA。

7.10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辅助电流,正常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1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1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直流不得超过500μA,交流应不得超过50μA。

参考文献:

[1]戴建京,陈曼珊.婴儿培养箱的维修与保养[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8):141-142.

[2]姜俊,袁林.婴儿培养箱内置消毒装置的设计改进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1):98-99.

篇4

抚触是人类生活中最自然的生理活动之一【sup】[1]【/sup】。婴儿抚触方法简单,经济方便,容易掌握【sup】[2]【/sup】,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院于2005年开展了该项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2008年将出生的足月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进行抚触(抚触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抚触组男31例,女29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婴儿出生时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为2500~4000g,均为健康婴儿。母亲年龄23~35岁,母亲孕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

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抚触前的准备:病房要安静舒适,温度在28℃以上,抚触者双手温暖,没有长指甲,准备好适量的润肤油、爽身粉以及干净衣服。②抚触时间选择:沐浴前后均可;两次进食中间;小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小儿清醒时。③抚触注意事项:室温应在28℃以上,注意通风换气。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刺激光源。防止噪音,避免影响婴儿的注意力。抚触时应避开和脐部。④抚触方法:采用国内改良的简单法(MDST)【sup】[4]【/sup】,按照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等顺序进行。出生第1天开始对抚触组进行抚触,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住院期间由专业人员操作。医生操作的同时,对婴儿双亲进行抚触手法培训和指导。

结 果

婴儿身长和体重及头围增长情况,见表1。

两组婴儿42天神经精神发育情况:两组在俯卧抬头45°、反应性微笑、视线跟过180°、发出非哭声语音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讨 论

抚触促进婴儿体格发育。抚触使婴儿胃肠蠕动增强,胃肠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乳汁的摄入量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且抚触可以减少婴儿焦虑和恐惧不安,增加睡眠的时间。两者均有利于婴儿体重的增加。通过对婴儿皮肤和各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sup】[5]【/sup】。

婴儿抚触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sup】[6]【/sup】。抚触能充分利用这个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刺激分布在皮肤上的不同感受器,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与触觉间的联系,逐渐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智能形成【sup】[7]【/sup】。抚触可促进婴儿心理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俊霞,王春雪,徐桂芝,等.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4-16.

2 楼必生.科学教育: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

3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与0岁~3岁潜能开发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67-268.

4 赵金瑞.抚触及游泳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7):101-102.

5 詹莉.CCSOS同步感觉组合k-6激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水疗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7.

6 董亚丽,张月霞.婴幼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49.

篇5

【中图分类号】R59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0-01

对新生儿进行护理需要注意,新生儿的各调节中枢和身体器官尚不健全,自身的抵抗力很低,同时又因为产妇的护理经验不足,因此,医生就需要指导新生儿的护理人员产妇或相应的家属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另外一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伴有病情重、无自主呼吸等状况,进行检查时要考虑新生儿身体的特殊情况,避免检查或护理不周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此,了解新生儿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护理要注意观察的新生儿的以下几点内容

1.1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

在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1.2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是否正常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以及心率时需注意新生儿呼吸的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 至 140 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1.3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呕吐的现象

对新生儿要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4了解新生儿的大小便情况

对新生儿的观察要着重注意新生儿的分泌情况,要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 至 4 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 24 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 小时。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 24 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1.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

婴儿在刚出生后会很嗜睡,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2. 对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的讨论

2.1要注意新生儿的正确喂养

为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与母亲接触,吸吮母亲,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剖宫产儿也应尽早与母亲接触,在母亲对新生儿有反应后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的上、下方,并把托起成直锥形,而且与新生儿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一侧乳汁排空后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固定为每间隔3h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食管和胃的肌肉发育不全,尤其是胃的出口(幽门)比入口(喷门)肌肉发育好,吃完奶后如立即搬动孩子可能会出现溢奶。故喂奶后应竖抱宝宝,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

2.2对新生儿的护理要预防感染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的重点,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极易发生脐部感染。新生儿脐部应做好伤口处理,保持无菌及干燥,定期查看消毒,避免用各种粉剂,如不慎尿湿脐部及覆盖的纱布,应及时消毒并更换纱布。一般5到10天就会干枯脱落。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皮肤皱褶、臀部、会阴处更为薄弱,因此清洗时要选用软棉布,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剪短指甲,以免弄伤孩子。孩子所用的盆、毛巾及食具等都要专用,并严格消毒。衣服、包被、尿布均应选用透气性、吸水性强、柔软的浅色棉质材料。孩子尿布应及时更换,防止尿布疹的发生。对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要正确对待,如郏部脂肪垫、肿大的不能挤或挑。杜绝传染源,避免与感冒、传染病人接触。

2.3注意新生儿的生存环境控制

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 过冷过热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新生儿房间一般保持在18到22℃,湿度在50%左右,因早晚的温差较大,家长应随着气温的变化,注意衣被的增减,细心的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如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则说明过热。在夏季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结语

由上可知,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和心率情况是否正常以及新生儿的睡眠情况等等,只有以上几点指标正常才能说明新生儿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另外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要注意新生儿的正确喂养工作,让新生儿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并预防新生儿感染。因此,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做出保障。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66-02

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据临床观察独生子女初次生产的母亲普遍存在进入母亲角色过慢。母亲及社会支持者知识缺失信心不足、代乳品过度宣传成为直接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几率的重要原因。围产期医护人员正确护理指导、宣教,是保护、促进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

1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

1.1 产前的因素

1.1.1 产前接受过多的代乳品宣传。

1.1.2 孕妇对母乳喂养缺少正确认知,导致对产后哺乳信心不足甚至拒绝哺乳。

1.1.3 妊娠末期由于准备不充分,母亲产后哺乳时会因凹陷婴儿无法含接或因婴儿的吸吮出现皲裂、疼痛、感染等因素而放弃哺乳。

1.2 产后的因素

1.2.1 初次生产的产妇普遍存在进入母亲角色过慢。

1.2.2 分娩后的不适,护理不当及缺少社会支持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2 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医护人员不做代乳品的宣传

2.2 产前护理

2.2.1 妊娠28周后正确引导孕妇进行角色训练,促进孕妇进入母亲角色。为孕妇播放相应的育婴宣传片,并使用教具让孕妇在实践中接受和体会婴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模型婴儿穿衣、洗澡、换尿片、包、抱方法及哺乳姿势等,并及讲解注意事项。

2.2.2 积极正确的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因孕妇还未成为“真正”的母亲,此时孕妇更关注哺育婴儿对自身的影响,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从孕妇关注点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好处:①母乳喂养能减少母亲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据相关统计哺乳4-12个月,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率降低11%,哺乳24个月以上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率降低25%;②哺乳引发子宫收缩,加快产妇康复进度;③哺乳时消耗因孕育而囤积的大量脂肪,有瘦身作用;④哺乳期排卵会暂停,有自然避孕的作用;⑤喂养母乳既经济有方便;且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比配方奶粉更易消化;⑥乳汁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使小儿不易生病;⑦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家庭和睦等。

2.2.3 孕妇护理

2.2.3.1 28周后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和乳晕,并在表面上涂上一层油脂轻柔的按摩,或经常用水或干毛巾洗,以增加的坚韧性。防止因为婴儿的吸吮出现因皲裂、疼痛并发感染,影响哺乳。

2.2.3.2 积极指导孕妇纠正凹陷。方法:一手托起,一手抓住乳晕部,向外牵拉,上下左右转动,或捻动,经过一段时间凹陷可以得到纠正,但注意指导孕妇在牵拉、捻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围产期内做好护理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前提。

2.3 产后护理 以促进产后恢复及促进乳汁分泌为核心

2.3.1 产妇的心理护理 分娩后这一时期产妇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妇疲惫和劳累、兴奋、紧张、忙织在一起,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为产妇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指导家人给产妇以情感支持,送上温暖的祝福,为产妇提供舒适的,保持产妇身心愉悦。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协助婴儿尽早与母亲接触(半小时内协助母亲为新生儿哺乳),建立母子沟通,增进母子感情,以舒缓分娩带来的不舒适。

2.3.2 产后的护理 经过产前的护理,的坚韧性增加,要注意随时补充指导,因初次哺育婴儿经验不足损伤而导致的母乳喂养失败。

2.3.2.1 注意局部卫生 每次哺乳前后用清洁的温湿纱布擦拭。

2.3.2.2 凹陷应继续纠正,直到婴儿含接无碍为止。

2.3.2.3 使用型号适当的胸衣,托起,避免受压,引起乳腺炎。

2.3.2.4 如因特殊原因或新生儿不在身边暂不能哺乳时,注意指导产妇及时清空,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以防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

2.3.3 产妇的基础护理

2.3.3.1 产后认真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恶露情况,及时预防和发现产后出血的发生。并做好会阴护理预防产褥感染。

2.3.3.2 指导产妇产后尽早下床自行排尿、轻微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注意不要过早增加腹压,以免子宫脱垂。因产后产妇会大量出汗,要注意保持衣着保暖、干净、干爽透气,以防感冒。

2.3.4 产后饮食护理 根据产妇饮食习惯,选择少油高汤配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绿色蔬菜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及时为产妇补充因分娩而损耗的能量,保证产妇体力恢复及促进乳汁分泌。

篇7

通知说明,对于可用于儿童,也可用于成人的氨酚烷胺那敏胶囊,将“5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修订为“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同时“请通知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尽快修订说明书和标签,并将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还应主动跟踪该类药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情况,按规定收集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优卡丹”等儿童退热药的安全性问题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使我想起两年前的“尼美舒利”风波。我认为两次事件是同一类型的“炸弹”,只是在不同时间“引爆”而已。如果不认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同样的风波还会发生。

“优卡丹”属于复方制剂,包装单位含:对乙酰氨基酚100mg,盐酸金刚烷胺40mg,咖啡因6mg,马来酸氯苯那敏0.8mg,人工牛黄4mg。

各成分的疗效如下: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金刚烷胺可抑制“亚一甲型”流感病毒繁殖;咖啡因增强解热镇痛效果,且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过敏药,能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人工牛黄具有解热、镇惊作用。上述诸药配伍制成复方,可增强解热、镇痛效果,解除或改善感冒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有肾损害不良反应,其与金刚烷胺配伍使用,因两者都是通过肾脏排泄,可能会增加肾损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譬如,小儿退热药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过,“是药三分毒”,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往往与药品的正确选用、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使用疗程相关。因此,将“优卡丹”等小儿退热药与“涉毒”联系起来,确实不准确。谈“优卡丹”色变,更是没有必要。

“优卡丹”安全性不在药物本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5月16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说明书》中,已对含盐酸金刚烷胺非处方药儿童用药说明书内容做了添加修改:对于仅用于儿童的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删除了注意事项中“1岁以下儿童应在指导下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了“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这实际上是对“优卡丹”等含金刚烷胺药儿童退热药的安全性提出了警示,且对使用方法进行了限定。但问题是,非处方药是一般老百姓在药店自购药品,很难获得这些合理用药信息。因此,值得关注的应该是非处方药的审批和销售问题。譬如说,“优卡丹”原来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就有“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表述,奇怪的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怎么能批准为非处方用药呢?

美国FDA于2008年1月18日“公众健康忠告”:2岁以下婴幼儿服用感冒咳嗽类非处方药物,包括减充血剂、祛痰剂、抗组胺药及止咳药等。可能会发生罕见的、严重的、潜在的致命性副作用,如死亡、痉挛、心率加快、意识水平下降等。FDA强烈建议不要给2岁以下婴幼儿服用感冒咳嗽类非处方药。建议我国应该从现在开始不批准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非处方抗感冒药,或在非处方抗感冒药说明书中都加上“2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以增强儿童用药安全性意识。

儿童用药现状令人堪忧

篇8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3年6-12月在我科分娩的53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38岁,孕周37-40周。所有入选对象均经各项检查而全面排除高血压等内科并发症,不存在精神类和智力低下等相关病症,其中包括自然分娩202例,剖宫产3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268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对照组 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模式,整个护理操作过程均由医护人员独自完成,采取单独指导与集中讲授相结合的口头健康教育方式。

2.2 观察组 产妇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包括:①科室备有新生儿、女性模型3-5个,婴儿衣裤5套、尿不湿数片、小毛巾5张,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每病室1册;②床旁宣教:在产妇入院早期,主管医生及护士亲自自我介绍、病区环境、物品准备、自测胎动、饮食、个人卫生、辅助检查等方面做详尽讲解;③待产宣教:在分娩前通过宣教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有一全面认识,尤其是临产征兆、产程进展及配合、减轻产痛的方法(如、按摩手法、呼吸法)示范并让产妇回示,用婴儿模型示范怀抱、母乳喂养,衣裤脱穿、清洁等方法,让产妇及家属体验和自我练习;④产后宣教:护士亲自床旁手把手母乳喂养指导,利用模型示范按摩及挤奶手法;凹陷的纠正;⑤婴儿沐浴:新生儿出生1天后,护士利用模型或者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个别或集中示范沐浴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注意事项;⑥床旁婴儿抚触:在婴儿沐浴前后或睡觉前等婴儿相对平静和清醒状态下实施抚触,详细示范步骤,讲解注意要点并让产妇及家属参与;⑦脐部护理:床旁进行并将脐部护理方法、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利用彩图告知脐部炎症的异常表现,便于出院后产妇的自我观察;⑧出院指导:管床护士提前介入出院指导,出院当天评估母乳喂养及健康宣教知晓状况,必要时发放相应宣教资料;⑨出院回访:将出院时健康教育内容掌握较差者作为回访重点对象。

篇9

妊娠;乙型肝炎;护理

乙肝是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孕妇乙肝发病率为0.8%~17.8%,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不当的护理会加重孕产妇的病情、使新生儿感染上乙肝;而有效的护理则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母婴传播机会。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了35例妊娠合并乙肝孕产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了35例妊娠合并乙肝孕产妇,其中HbsAg、HbcAb阳性6例,小三阳9例,HbsAg阳性的20例。

1.2 结果 顺产12例,胎头吸引助产14例,剖宫产9例,母子均平安,追踪婴儿化验均没被传染上乙肝。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障足够的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防止交叉感染。表抗阳性的孕妇,28周后应每4周肌内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lU,直至分娩[1]。

2.1.2 心理指导 本组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抑郁和恐惧,担心自身预后、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传染上、担心自己被嫌弃,针对孕产妇心理,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充分的同情与关心,尊重孕妇人格和意愿,为患者保密,并向孕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后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减缓孕妇的自卑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使她们明白积极的配合、适时的阻断可有效控制母婴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渡过孕产期。

2.2 产时护理

2.2.1 提高助产技术,避免垂直传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予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避免产妇体力消耗。保护好会阴,避免软产道裂伤,减少产后出血。防止新生儿产伤,避免产时新生儿羊水吸入。

2.2.2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隔离产房分娩,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好脐带,凡乙肝产妇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按传染病源由专人回收处理。

2.2.3 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产程的进展及子宫收缩情况,本组患者多数担心分娩时自己的孩子被传染上,因此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不配合,针对这些问题,助产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讲解分娩时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给产妇进行持续性的心理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给予表情支持、生理帮助,使产妇增强分娩的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顺利渡过分娩期,减少产后出血。

2.3 产后护理

2.3.1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产后2 h嘱产妇解小便,防止产后尿潴留。不易哺乳者要及早回奶,禁用雌激素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回奶。

2.3.2 新生儿的处理 ①主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 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肌内注射10 μg,免疫率达75%[2]。②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6 h内和生后3~4周时各肌内注射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免疫率高达95%[2]。经全程阻断,于生后6个月复查。

2.3.3 产后健康指导 减少母婴传播,阻断需半年时间。产后产妇不要和婴儿亲嘴,不用口唇品尝孩子的食物,更不能口对口喂哺,喂婴儿前要充分洗手,婴儿奶瓶用后要消毒。要避免恶露、经血、汗液对孩子的污染,污染的内衣要单独清洗,产妇皮肤有破损的要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避免婴儿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在隔离的同时应指导协助产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提高母亲的自尊心。如果下次想怀孕,应等肝炎痊愈两年后再妊娠。

3 体会

本组产妇手术和分娩过程顺利,没出现产后大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现象,出院半年后追踪婴儿化验均没被感染上乙肝。针对乙肝孕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实施恰当有效的护理及新生儿适时的阻断,可有效控制母婴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篇10

孕妇产后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不仅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提升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必要保障,另外产后实施母乳喂养可利于子宫恢复以及预防产后出血。但是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发现,部分产妇存在未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等问题,这将对正常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生影响。为此,笔者尝试对472例顺产及剖宫产后产妇实施产后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472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产妇年龄为22-35岁;自然分娩产妇为402例,剖宫产产妇为70例;本组所有产妇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无妊娠合并症。

1.2 护理方法

1.2.1 开展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本组所有产妇在孕前5个月便开始接受相关培训,对孕妇及家属讲授关于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其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资料、图片、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宣讲;要求孕妇及家属参观医院的母婴同事以及部分产妇,让他们进行进一步交流,异常来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从而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及自觉实施母乳喂养[1]。

1.2.2 分娩后第1、2、3d护理 ①产后第1d: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每次哺乳前需清洗双手,并使用温水清洗,同时指导产妇保持较为舒适的喂养姿势(基本要求:婴儿身体需与产妇的胸腹相贴,头部与身体需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手尽量呈一上一下姿势为宜);含接指导:产妇需用手指将握呈圆椎型,尽量让能够向前挺,这样便于婴儿含接,婴儿在含接时尽量让其将大部分乳晕含住,这样在吸允时才不易脱离;在母乳喂养时可先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而下一次吸允时轮换,这样可轮流将两个完全排空。②产后第2d:指导产妇按摩:首先需用温毛巾温敷6分钟,然后双手合拢呈对称形,从底部开始呈放射状形按摩,开始时用力要小且动作要轻,并反复进行按摩、抖动以及拍打等等,这利于刺激排乳反射;挤奶指导:在对进行按摩后可能有乳汁滞留与内,因此需将其挤出。首先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按于距3cm处,然后进行有节奏的向胸壁处挤压,反复如此,直至将乳腺管内的乳汁全部挤出为止。通过指导产妇对进行按摩、挤奶,使得在遇到胀痛时便可自行进行处理[2]。③产后第3d:若产妇出现乳汁不足时,护理人员需指导调理产妇膳食、叮嘱注意休息以及按需哺乳等,婴儿如何出现不适症状或者产妇出现伤口疼痛,则需立即给予处理;部分产妇扁平或凹陷,则指导产妇进行伸展练习或者是采用吸奶器抽吸等来进行纠正;若产妇的出现皲裂,则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含接及授乳方法,尤其是在哺乳后不能强行拉出;由于乳汁具有表皮修复、抑菌滋润、抗感染等功效,因此可将乳汁涂在乳晕及处,同时在乳晕下垫干净毛巾;若出现胀痛则指导其在哺乳前使用湿热毛巾热敷数分钟后进行轻柔按摩、拍打;在哺乳结束后产妇需佩带适宜的胸罩,利于改善的血液循环。

1.2.3 出院指导 ①传授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指导产妇如何处理肿胀、过度充盈的问题,叮嘱其让婴儿早吸吮、多吸吮、有效吸吮;②自我护理指导:讲解正常情况下恶露的气味、量、颜色,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多休息,房间要阳光充足且保持温暖、通风,叮嘱产妇及家属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复禁止性生活。避免出现宫内感染,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③膳食指导:在日常饮食中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食物尽量多样化(如:粮食、鸡、鱼、豆制品、鲜奶等等),用餐需做到定时、定质、定量;④产后体形锻炼指导:产后根据产妇身体体质及恢复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产后体形运动计划,这样不仅能够迅速促进子宫恢复,同时还可恢复盆底肌肉和腹部的紧张度。

2 结 果

本组472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纯母乳喂养率达到460例(97.45%);产妇住院期间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其中增加50g以上者达到197例(41.74%);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率达到100%,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9.6%。

3 讨 论

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不仅可满足其各种营养需求吗,促使新生儿各个方面的发育,减少出现营养不良、腹泻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率,另外在母乳喂养中通过刺激,从而有效促使产妇子宫收缩以及迅速恢复,利于产妇产后迅速恢复。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产前给予母乳喂养宣教,让产妇掌握了基本的哺乳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哺乳期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实现婴儿的有效吸允,满足了婴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保证了母乳喂养的质量与有效性,进而使得新生儿的体重、免疫力等都有了显著增加与提升,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身体健康水平。

篇11

【关键词】婴儿游泳医院内预防感染

婴幼儿游泳是一项很好的婴幼儿运动,能让婴幼儿及早得到早期的健康保健,如何防止婴幼儿在医院内游泳而发生院内感染,我们需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各种感染隐患。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游泳的婴幼儿7200人,最小的9天, 最大的2岁8个月,1岁以内婴儿居多。

2注意事项:

2.2婴幼儿游泳期间必须专人全程监护。

2.2婴幼儿游泳前要检查泳圈的安全性,包括型号,有无漏气,保险按扣是否牢固,

2.3选择在吃奶后1小时游泳,1-2次/日,每次10—30分钟。

2.4婴幼儿游泳时不宜吃零食,食物呛到气管,容易造成窒息。

2.5游泳完毕应冲洗,清洁身体,避免游泳池水中的化学药剂留在皮肤上,造成皮肤过敏。

3 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3.1护士进入处置室需戴好帽子,口罩 穿好洗护服,在接触和护理婴儿时,应认真洗手,剪指甲,不戴戒指。在进行游泳操作前要严格用肥皂按“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3.2泳圈:必须保证每个婴儿游泳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下班前应将每个泳圈彻底清洗,用75%酒精擦拭消毒。婴儿用的毛巾和浴巾用高压消毒锅消毒灭菌。

3.3游泳室墙面,地面,桌面要用健之素擦拭,早晚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灯管照射各1小时,确保室内空气培养细菌数

3.4必须做到一婴一膜一池水,用品要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一水多用”防止交叉感染。

3.5 做好脐部的消毒保护工作,对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须贴防水护脐贴。

游泳完毕要取下防水护脐贴,用安尔碘消毒脐部两次,预防脐炎发生。

3.6对母亲患有肝炎,梅毒等传染病的婴儿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单独并固定游泳池。

3.7室内严格控制家长出入,一个婴儿只能陪伴一个家长。并更换一次性鞋套进入。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为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篇12

其实去年汪小菲也曾在微博上晒出帮女儿拍嗝的照片,但他拍嗝的方式却立马遭到网友的“纠正”,表示“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必须让她靠在大人肩膀上拍嗝,目前小宝宝颈部和脊柱太柔软,经不住这样直立的拍嗝方式”,并善意提醒汪小菲“别再折磨女儿”。尽管汪小菲一再表示,这个姿势是请教过专业人员的,但仍旧有网友回应:“虽然这姿势的确是对的,但不是针对刚出生的婴儿。”不少新科爸爸妈妈都陆续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

那么,让宝宝坐着或者竖着拍嗝的方式有无错误呢?是不是各个年龄段的宝宝真有特定的拍嗝方式呢?新生儿护理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拍嗝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宝宝吐奶,一般未满3个月的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吐奶现象。这是由于宝宝贲门的收缩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吃得太饱或喝奶时吞入空气又没有打出嗝来,就容易发生吐奶现象。

大家在讨论拍嗝方式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影响宝宝打嗝的各种因素。比如除了喝奶量、吸入空气量会诱发吃奶宝宝打嗝之外,还跟配方奶、宝宝体质有关,而这常常是很多新生儿家长所欠缺的育儿常识。配方奶粉的分子大小、消化吸收的难易程度,都是引发宝宝吐奶的原因。另外,虽然只要在吃奶的时候“喝进”空气,宝宝就会打嗝,但有育儿交流经验的家长会发现,有的宝宝似乎更容易打嗝、产生嗝气,这就是宝宝的体质问题,跟宝宝肠胃吸收能力有关。因此每个宝宝打嗝的快慢、频率情况也会不一样。

比较经典的拍嗝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直立式、端坐式和侧卧式,但是,业内并没有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到底该用哪种方式拍嗝。一般主要以新生儿家长的习惯和方便程度来选择。这里为大家做一个较详细的介绍。

直立式 一只手把直立的宝宝贴肩膀抱住,另一只手以手腕部的力量带动手掌轻扣宝宝的上背,促使宝宝打嗝。

注意事项 宝宝面朝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捂住宝宝的口和鼻,以利宝宝呼吸。

端坐式 让宝宝朝着自己坐在大腿上,如果宝宝还不足4个月大,要用一只手轻轻撑住宝宝头部,如果宝宝已经满4个月大,则用手扶住宝宝即可,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促使宝宝打嗝。

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应先抚摸再拍打。

侧趴式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水平放,让其侧趴在大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腿上。

宝宝拍嗝三字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