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4:4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慧旅游的表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民俗旅游热的兴起,以“传统文化寻根”“文化体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当前,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①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各种以民俗为主题的节会旅游应运而生,其形象策划设计、宣传推广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节会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徽标,不仅具有标志的提示功能,其创意和表现与旅游地本身的民俗性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代表的是民俗文化的浓缩载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标志,节会旅游标志负载着旅游地的信息,总体表现旅游地精神、文化、性质等。②这种浓缩的信息元素,将所有的设计要素构成力量集中到一点,从而有力地切入信息世界。一般来说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民俗特色性与象征性
从民俗的一般形态而言,它是一个国家或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形态和观点。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风土风物的物质层面。民俗文化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自然条件因素。“风土人情”具体就是指因山川、物产、气候和风俗习惯等差异而形成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征。第二,风俗习惯的制度层面。因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社会生产的不同,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制度的不同,而形成各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第三,宗教信仰等的精神文化层面。由于各民族的历史遭遇、战争创伤、民族压迫,以及自然灾害的深重苦难,这些都必然会在民俗信仰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岁时节令、民族的重大喜庆、纪念日,有不少反映出对战争的痛恨,对推翻压迫的信念,对英雄和杰出人物的缅怀、追念和崇敬,对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各民俗信仰各具特色。
节会旅游的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如傣族的泼水节、赛龙舟、赶庙会等这些都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节会。因此,在标志图形元素的提炼上,应从节会的主题理念入手,充分分析和调查当地民俗风情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具有表现价值的图形元素,通过反复比较鉴别最终确定为标志图形的基本元素。比如,2003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会徽(图1)。作为国家级原始森林,其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是莽山最具典型性特征。因此,在会徽设计中综合了莽山原始森林最有代表性的山石形态,以及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烙铁头蛇形元素,反映出莽山原始森林的苍劲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2005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会徽(图2),温泉的自然属性与世界各地的温泉都差不多,通过对当地人文属性的调查研究,笔者最终采用了当地著名的传说故事《柳毅传书》中的小龙女在温泉边沐浴梳洗的形象,因此具有典型的特征性。2006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会徽(图3),以湘南民居特色的马头墙、人字拱、窗花、仙鹤为基本元素组成一幅湘南民居特色的画面,无论是视觉识别,还是地方特色表现都非常强烈。 转贴于
二、喜庆吉祥
喜庆吉祥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审美精神之一,是人们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所有的民俗文化中,所表达的中心理念就是“吉祥”,这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某些动物、植物以及图样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于是这些纹样便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中国传统中的吉祥之物繁多,有各种龟、鹤、鹿、象、龙、凤之类的吉祥动物;有松、竹、梅、桂、石榴、合欢、茱萸之类的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礼器之类的器物。作为具有民俗特性的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充分体现喜庆吉祥的宗旨。当然,这种气氛的烘托来源于民间图案中的各种吉祥图形,也有赖于对传统图案色彩的借鉴和运用。比如(图2)以小龙女的仙姿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富贵的黄色系列渲染郴州温泉旅游地的神奇浪漫;(图3)所运用的马头墙、人字拱、回纹窗花、仙鹤元素无不体现了湘南民居中的吉祥如意。
三、浓厚的文化沉淀
民俗文化是经过历年历代的沉积而形成的活的历史,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它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有分量的。反映在标志图形上应着重体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不同的民俗风情的延续有不尽相同的文脉,记录着这个地域不同时期特有的风貌,刻画各个时代人们在此留下的足迹。民俗文脉在传承文明、延续历史的同时,也体现出民俗形象的精髓,是民俗文化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此外,民俗文化资源还是民俗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各地民俗风情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本质因素。因此,节会旅游标志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离不开旅游地历史文化的底蕴,离不开多层面文化内涵的衬托。
表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可以从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风格入手。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各个地域的剪纸、木雕、泥塑、年画、服饰等各具特色。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凝聚在民间艺术的基因密码,使得民俗标志图形有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同时,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也能增强民俗标志的表现力和历史文化气息。云南江川首届“开渔节”会徽(图4),采用的是民间剪纸的装饰风格,结合红、绿、蓝三种民间色,使整个标志图形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的视觉感受。2005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会徽(图5),以清朝满族女性服饰的帽子以及传统吉祥图案莲花,鸽子为造型元素,以传统黑、红、黄为基本色,通过剪影的装饰手法,使整个标志图形富有鲜明的满族风情特色,简洁明了,透露出富贵吉祥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2006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会徽(图6),主体元素采用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钱币——铲币,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将商字和铲币形融为一体,以碑刻的形式展现了商文化的古老、宏大,历史苍劲感迎面扑来。
四、传统与时代感相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问题是当今设计界探索的课题之一。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会长黑川雅之说:“人们仿佛只活在今天。事实上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完整的时间里,漫长的人类历史把种种记忆和信息注入人类基因,同时也勾画了人类未来的梦想和愿望。”③传统文化的表现必须以现代人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为前提,节会旅游标志图形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经济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各种标志应用更为广泛,客观上削弱了旅游标志的视觉印象。因此,这种特殊的旅游标志设计在强调民俗特色的构思和表现的同时,更应以洗练的表现手法,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独特性、识别性、适用性和时代性,使其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并符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要求。
从以上四个层面的含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从民俗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标志作为标志符号,反映着时代、民族、国家、地域等不同的特征。④节会旅游标志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各民族的不同民俗文化基因,并在标志设计中加以应用,才能有助于人们对之所理解和接受。在民俗基因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达到民俗旅游形象的广为传播,铭人心田的目的,从而引起广大受众的认可。
注释:
①范智军.我国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初探[J].集团经济研究,2006(16).
景区智能化是旅游产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和基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3G/4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广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旅游体验需求,结合目前湖南省旅游业正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由粗放服务业向集约服务业、由本土服务业向国际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湖南旅游产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智能化是优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及面临的挑战。为此,我国许多专家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李继峰对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内涵、特征、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陆芳欢对安徽省旅游业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换时期信息化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韩林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下的智慧景区信息化产品创新思路;郭伟等认为我国智慧景区的不足是人才、资金、新技术、机制体制制约引起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党安蓉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设计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全面架构。赵耀对湘西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冯刚等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之一RFID为中心构建智慧九寨沟景区,解决目前景区内旅游旺季旅客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根据知网文献查阅,以湖南省智慧型景区为关键词查找的文献为0,说明缺乏针对湖南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后,把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作为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重点,2012年湖南省政府把张家界、韶山作为智慧景区的试点地区,但与国内旅游强省的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开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旅游景区信息化研究是实现湖南旅游产业升级、缩小差距、提升景区智能化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内涵及关系
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在旅游风景区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游客、旅行社、酒店管理及信息,其表现形式为游客的统计、管理,旅游景点信息等。旅游景区数字化内涵是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游客管理、游客活动进行采集和动态监测,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其表现形式为网络预售、电子商务网站、LED显示屏信息、电子门禁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上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和延伸,数字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桥梁和纽带。
三、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外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3G/4G、物联网、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特别对景区智能化建设尤为关注,经过近十年建设,许多国家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围绕各景区实施了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增加游客在新加坡的旅行体验。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交互式营销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唯店铺等,智能手机到指定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能随时随地获取历史文化、购物路线、景区内景点线路导航。2009年英、德开发一款智能导游软件,让游客“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遗址样貌,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二)国内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2004年至2011年开展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已有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24个景区实施了数字化试点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全国153家5A级景区已经全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了完善的语音导游、电子监控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网上预订和支付系统。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的提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2家全国旅游智慧景区的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多景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智慧景区,现已实现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等。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准备“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实现智能景区4G和WIFI全覆盖,该平台具备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宣传四大功能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在线客服等功能,通过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改变,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伴随智慧景区建设,产生一些旅游附加值较高的智慧旅游项目。如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旅游担保”支付方案,将让消费者旅游消费真正实现“先玩后付”。目前,已有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四川等地区近10个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旅游担保交易。
(三)湖南省各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旅游强省而言,湖南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于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特别是在2012年省政府旅游局确定张家界、韶山作为湖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后,经过前几年数字化建设和近几年智慧景区建设,景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张家界和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景区现已建成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平安技防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并实现湖南省防火办对接,信息平台,网上售票系统及基于游戏的景区虚拟项目。韶山景区建成了二维码验票门禁系统,部分景点无线WIFI覆盖,网上售票系统。2014年湖南旅游局已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监督网、旅游投资网、旅游电商网的整合,并且利用“锦绣潇湘旅游卡”――湖南旅游景区智能电子年票和旅游电商网,为全省旅游企业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智能手机APP等智慧旅游服务。
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足
虽然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
绩[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
1、旅游经营者对游客需求认知有限。具体表现在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杂志等渠道,而新媒体渠道应用较少,游客被动吸收旅游信息。往往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单一类型的定制性旅游产品,缺乏难以吸引八、九十年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游客对景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热点景区游客超载。游客超载不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交通拥堵,诱发安全事故,降低游客游览质量。景区危机信息难以获取。景区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景区内游客难以及时得到。景区内景点线路不能实时获取和定位。景区内没有构建全覆盖的WIFI或3G/4G网络,在游玩过程中查阅路线和景点信息比较困难。
3、旅游管理者对旅游经营数据掌握不准确。具体表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商铺)的服务质量、土特产销售、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游客投诉等无法准确、及时获取。湖南旅游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投诉途径――电话投诉和部分的网络投诉。
(二)景区旅游信息缺乏整合、协同
湖南景区内信息化建设没有考虑把交通运输、监控、环保、国土资源、销售、气象等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景区旅游大数据资源平台。张家界作为全国综合旅游改革示范区,目前也只是进行门禁系统、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中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更不能进行数据整合。而其他景区信息化建设相对张家界景区而言,其景区内信息化各系统之间共享、整合程度更低。
(三)景区旅游信息建设随意性较大
全国其他旅游强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都相应编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百度搜索或知网文献查阅,没有找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除张家界外,湖南其它景区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尤其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湖南省缺乏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也没有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规划部门。
(四)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湖南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薄弱。几乎湖南省所有景区都没有实现WIFI和3G/4G的全覆盖,造成像张家界这样的示范景区即使开通智慧导游,但对游客而言,由于景区内缺乏良好的通讯信号,智能终端设备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湖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尽管2014年初湖南省曾提出三大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电视终端、PC终端)促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从目前景区项目实施效果看,游客基本感觉不到三大终端的使用效果。
五、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应对策略
湖南省作为年国民经济总量过万亿,其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经济十强的强省,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随着近几年各景区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以说湖南省部分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本具备实施条件,为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满足普通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管理、服务、营销的升级,湖南智慧型景区项目推进无疑是较好解决上述需求的途径之一,同时能促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提升,因此对湖南省智慧型景区的建设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从而引导湖南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一)景区旅游大数据整合
整合景区交通运输、环保、气象、国土资源、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涉及到旅游的数据,通过电信、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移动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社会各方面数据和旅游数据相整合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进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升级,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针对湖南省景区,继续推进潇湘一卡通的升级,重点开发和建设移动旅游信息门户和移动旅游应用服务平台,为景区在途游客提供跨平台、跨网络短彩信服务、APP下载等各类移动终端应用服务,组织开发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 如智能导游和微信平台的整合。
(二)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范化
湖南省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等各部门联合制定2016-2020湖南省旅游信息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智慧景区的标准,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监管、旅游者权益等旅游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以元数据为中心,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景区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三)大力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促进景区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信息互访
景区智能化发展需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的支撑,故湖南省在建设智慧型景区中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其具体表现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加大景区WIFI无线网络和3G/4G移动网络的全覆盖规划和建设;加强景区内智慧型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内起宣传和导游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布局和建设,在景区集散地(景区入口处、酒店、停车场等)开发景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触摸屏);加强景区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布设,应用传感器网络实现旅游景区大气成分、水资源质量、地质成分、环境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监控,并进行分析及预警;借助地理遥感测绘、监控视频、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动物、植被、景观、文物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应用RFID、二维码对景区重点资源进行标计联网,建立景区资源物联网资源库。继续推进“三大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针对PC终端平台,在大型网站京东、天猫、百度、腾讯、淘宝、去哪儿、新浪等开设“湖南旅游旗舰馆”或“湖南旅游专区”,满足消费者在PC终端应用中对湖南旅游资讯的查询、了解和购买需求;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开发湖南旅游公共微信项目,为经营者和游客提供旅游业务服务和用户互动体验;针对电视终端平台,开发云电视旅游平台及湖南旅游资讯频道。建立景区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景区恶劣天气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以智慧景区为中心,带动智慧型旅游企业和智慧城市发展
(一)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定义
发展客体在发展主体的作用下,逐渐向着人们所预想和需要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让主体目的得以实现的中介手段便被成为发展模式。顾名思义,那些从县域自身的旅游资源特色为出发点,制定的符合县域发展需求的智慧旅游产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模式就是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而动态性、整体性、差异性是组成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三大特征。
(二)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特征
1、动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的县域基础设施和不断调整的地区政策,推动着县域旅游市场为了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而做出不断的更新,让智慧旅游的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式在不断调整中得到完善。
2、整体性
各个县域旅游通过相互纷繁交错的关系而得以成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完备的旅游功能和完善的旅游产品,所以,为了实现县域旅游的良好发展,需要、同步发展,认清县域资源的优缺点,集中资源发展重点。
3、地理差异性
无论是各个县域的旅游资源还是自身经济发展都具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县域旅游的地理差异性往往是由于不同县域的信息化水平、旅游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等差异而造成的。
二、县域智慧旅游中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表现
(一)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景点讲解中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不仅仅可以迅速处理大量的信息还可以快速了解游客需求并做出及时反馈。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设备还可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将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贯穿于游客的旅游全过程,实现游客出游体验的全面升级。
(二)将移动通讯技术运用于信息咨询获取服务中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通讯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规模得到质的飞跃,在智慧旅游中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开发移动终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游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便利和旅游资源,让游客可自行获得地图及导航,提高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同时还可让游客随时随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这些都赋予了移动通讯终端高品质、高满意度的特性。
(三)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与产品定制服务中
作为智慧旅游的基础构成,云计算技术的作用是给智慧旅游进行大数据上的支持。在网络得以迅速普及的现代,人们的个人数据和旅游活动数据早已存储在了网络之中,因此,只要借助于云技术手段,便可将零散的个人数据整合到智慧旅游的云技术平台上,让智慧旅游根据统计得到的大数据结果制定出更人性化的旅游服务。然而,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智慧旅游中并非简单之事,它不仅要求智慧旅游能将网络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良好的云平台并深入分析和总结大数据,得到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更需要保证云平台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发,为数据分析提供大规模的内容数据,从而实现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建立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旅游的措施
(一)深入分析游客需求
在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下,游客们更喜欢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类型,而不是以往大众化的旅游行程。因此,县域范围智慧旅游要想在游客旅行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种多样的旅游建议与资源,势必要深入分析游客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征,为游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让旅游体验与旅游服务的无缝对接,实现游客满意度与旅游服务水平的双提高。
(二)增强政府的指导
智慧旅游是我国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想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县域智慧旅游模式,单靠县域旅游市场长期的自我缓慢调节是远远不够的。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只有在国家相关旅游政策的支持下,才可以让智慧旅游行业得到规范,让智慧旅游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在对县域智慧旅游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紧抓县域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增强旅游市场上各企业的服务支持,让公共旅游服务实现空间性和地域性的完美结合。
智慧景区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使景区实现智能化管理,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从而有效利用景区资源,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的本质是应用信息技术来满足游客需求、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实现景区资源的智能化、有效化利用,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实力。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旅游变成可视化旅游,游客在家里、旅程中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旅游目的地情况,可以实时得到最新的旅游资讯,便捷地优化旅游线路。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游客与网络的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步入触摸时代。
二、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智慧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镇江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早在2010年3月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感动芯”就是在镇江市研发成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镇江设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动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构建智慧旅游的网络体系
镇江市建成了“一个数据库,一个实体平台,一个虚拟平台”,在数据库建设中,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了“云神工程”,在建立镇江市基础数据库的前提下,又开展了智慧旅游的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完成旅游要素基础信息、图文信息、视频音频信息的收集整理近十万条,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镇江市加快项目建设,包括大屏的海报机、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实时掌握每个景区的客流量,并在数据大屏幕的基础上,建成了调度中心和咨询中心;在虚拟平台建设方面,建成了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开发了镇江智慧旅游官方微信平台,实时更新的平台可实现微旅游、微服务。
2、制定智慧旅游行动方案
镇江市全力实施智慧景区先行先试项目建设,自2010起逐步推出智能触摸屏、APP“镇江E游”终端、旅游客情实时统计分析系统、三维景区导览、智慧旅游门户网站等20多个先行项目,游客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网上遨游,畅游镇江。“畅游镇江”呼叫中心还可适时向来镇游客推送本市的旅游资讯及旅游攻略,提供网络订票等“一网式”旅游在线服务并在主要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社区服务中心开通“镇江旅游资讯海报机”,实现“一站到家门”的旅游定制“菜单式”服务。
3、创建景区智慧服务系统
镇江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金山、焦山、北固山为重点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目前大部分景区都创建了内部局域网络并开通了无线上网功能,设置了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用于景区内部管理和对外提供服务。部分景区还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用于宣传景区形象、推介旅游线路、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产品和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等等。
镇江市智慧景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游客的智慧游览、景区的智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智慧景区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仍面临以下困境:1、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专业人才和资金需求就越大,然而智慧景区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大部分景区难以持续投入。智慧景区建设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市大部分景区缺乏这类人才,这无疑会阻碍景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2、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运行模式,系统集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各景区信息系统很难融合统一。3、智慧景区系统不够完善。面对迅猛发展的散客旅游时代,镇江智慧景区系统表现还不够从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散客激增的情况下,智慧景区系统未能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疏导,导致景区主入口和停车场周围出现交通拥堵、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现象。4、信息更新和回复不及时。由于人员和资金的缺乏,导致网络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游客互动板块未能做到有问题立即回复,不能及时为游客解决问题,阻碍了景区和游客的实时互动。
三、完善智慧景区建设,让旅游步入触摸时代
建设智慧景区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镇江智慧景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和完善: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智慧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支撑,政府首先要提高认识,研究确立合理的投入机制,明确投资主体,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建设投入,政府和景区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和科学组织民间资本参与智慧景区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引进和员工培养,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
2、明确智慧景区建设标准
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上。建设智慧景区应当在景区数字管理系统建设基础上,从通讯网络、监控系统、电子门禁、门户网络、互动体验等方面对景区建设进行规范化要求,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同时引入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对智慧景区的智慧化程度进行合理评判,从而推进智慧景区建设进程。
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终端已经从计算机转移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发达的通信网络使得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智慧景区应从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入手,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智慧的旅游体验。例如,在景区内提供免费WIFI,设置功能各异的二维码等,为游客提供网络票务、信息查询、实时互动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融合,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游客、企业和政府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包括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三类,实质是面向游客需求的旅游信息化的应用开发,目标是提升旅游服务、创新旅游管理、改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应用,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现与相关涉旅部门的旅游数据整合共享,创新传统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模式,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和公共服务水平;旅游企业可以优化内部运作流程和营销策略,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咨询、预定、支付等专业化旅游服务;作为游客,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使用,可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的体验。通过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在完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目的地旅游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效应,从而促进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2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和支持政策的出台,很多地方政府对智慧旅游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智慧旅游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智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化人才匮乏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县、企业(景区)四级联动,共同推进。目前基层旅游信息化管理部门缺失,职责不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不健全。以四川为例,现有的旅游信息化队伍中,76.5%是兼职,47.1%是非信息化专业人才,41.2%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体制机制的欠缺和人才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2 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不高
旅游行业中,除酒店、航空、高等级景区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外,其他如旅行社、景区、乡村旅游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等,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不高。如四川很多4A级景区,连基本的景区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都没有配置,基本处于传统管理阶段。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缺位,造成智慧旅游系统缺乏有效的底层支撑,系统应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2.3 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困难
旅游信息类型多、数量大、涉及面广,分散在不同的涉旅部门、企业、机构中。面对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旅游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涉旅信息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多元信息的整合开发利用,以解决跨部门之间旅游信息综合应用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全面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而目前跨部门、企业、景区的信息共享交换难仍是制约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3.1 强化规划引领
为避免各地智慧旅游盲目上马,仓促建设,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需要对各地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有序发展。四川省在推动全省智慧旅游建设之初,就制定了《全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G5高速及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同时考虑到与上级、同级其他部门信息化规划的衔接,将智慧旅游规划纳入当地智慧城市规划之中。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智慧旅游建设标准,指导各地规范建设,以便后期实现整合。各地在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中,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要求,指导推进当地企业、景区智慧旅游有序规范建设。
3.2 完善机制保障
应建立协调高效的旅游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一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环保、测绘、林业、国土、文化等涉旅部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二是建立省-市-县-企业(景区)四级联动的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通过资金奖励、项目支持、政策引导等,推动旅游行业不同层级间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整合利用,以便更好地?橛慰汀⑵笠堤峁?务。
3.3 抓好示范试点
通过建立和推广示范项目、试点项目、试点景区、试点城市等手段,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全行业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和建设能力,加快推进基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和应用。四川从2014年开始,陆续推进13个试点城市和33个试点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4 加强人才培训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和完善的关键是人才支撑。每年应分层分级对旅游行业信息化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技术能力。
3.5 重视信息安全
智慧旅游来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及后来衍生的“智慧城市”。旅游的智慧首先体现的就是技术上的智慧。简单来说,智慧旅游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信息,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形态。
智慧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较新颖的概念,但是在国外健全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旅游已经在提升旅游管理效率和旅游服务质量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波科诺山脉度假区,早在2006年就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旅游者携带射频识别手腕带进行酒店入住、结账、开启房门、支付旅游项目费用等。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TAGTAGCITY),游客只需用掌中的智能手机扫描不干胶条码,即可通过网络获悉相关信息。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在全国创造性提出了“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落户镇江,推进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支持智慧旅游装备、软件及相关应用模式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提业支撑和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国家旅游局共确定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33个,相关省市都大力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南京市推出南京游客助手、智慧旅游互动式体验终端、“旅游执法e通”和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等项目。福建省推出海峡旅游网上超市,呼叫中心平台正式运营,海峡旅游银行卡面向福建省内外游客发行。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智慧旅游的发展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活动。本文从游前、途中和游后三个角度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游前:信息收集和行程设计
以往游客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旅游网站等途径获得相关旅游产品及评价信息。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需求增加,更多地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出行方式、游览时间等,自主设计完全符合期望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供游客收集到的信息爆炸性地增长,时效性增强。旅游大数据库还会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感知游客状态,通过分析浏览记录、经常关注的内容等,判断游客喜好、习惯,主动推送个性化信息。人们也不再单纯地比较现有旅游产品,而是在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现有模块化的旅游信息,为自己量身设计定制能充分满足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十足的旅游产品。
虚拟技术以及3D模拟等技术手段可以让游客在出行前即可享受极为逼真、如身临其境般的虚拟旅游,提前获得自由度最大化的旅游体验。通过虚拟旅游对目的地初步感知,游客可以事先设计好游览路线,到达实地后有选择性的游览,提高旅游体验质量,节省时间。
(二)途中:旅游活动的调整与体验
以往人们更多依靠旅行社来安排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跟随旅行社的安排,在导游的带领下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只能按照既定行程,不能随意更改。
智慧旅游时代下,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物联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游客可以随时确定自己的位置,享受网络技术提供的周边信息服务。借助网络数据平台的旅游目的地天气预报、交通状况、景区拥挤程度、美食推荐等旅游相关信息,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调整行程,实现旅游智能化的决策。
旅游是一种体验活动,游客需求的不是旅游产品本身,而是一种伴随旅游产品的消费所带来的经历或感受。智慧旅游不仅利于游客设计和调整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参与性。而且在游览中利用综合性旅游信息数据库,如旅游景区的感应解说、电子导游、景区一卡通等智能化表现,游客加深了对景区的了解,增强了旅游认知性。利用景区一卡通,将资金注入卡内,游客轻松快捷地入住酒店、进入景区、购物支付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便利性,实现了无现金消费,减少金钱被盗的风险。
(三)游后:旅游评价与分享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再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自2013年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部门宣布江西发展智慧旅游的决策后,南昌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领头城市也跨进了智慧化的道路,部分景点景区也先后建成和试行智慧旅游APP和WEB网站,但是,目前南昌智慧旅游发展程度依然较低,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设施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严峻,实现全城的智慧旅游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一、智慧旅游概念
目前不同学者对智慧旅游的定义不尽相同,笔者在综合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智慧旅游”(Smarter Tourism)是指以游客为中心,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含盖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商务和智慧营销等基本内容,以全面满足游客“食、宿、行、游、购、娱”的基础服务需要,同时为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旅游运行新模式。
二、南昌旅游发展现状
(一)南昌旅游业现状
南昌,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此外,南昌市建有各类旅游星级饭店和品牌旅行社,旅游服务机构数量充足;随着昌北国际机场、高速铁路、绕城高速和旅游快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立,南昌的旅游交通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截止到2015年,南昌现有16所院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在校学生3700余人。这些条件的完善大力的支撑着南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南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南昌旅游经济整体呈现繁荣发展趋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旅游产业大发展观念较为淡薄;旅游产品单一,著名景区少,缺乏具有高吸引力的国家级和世界级优质旅游产品;此外全市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行社和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旅游人才短缺,尤其是兼具信息技术和旅游信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智慧旅游市场的需求等。
三、南昌智慧旅游开发
(一)从全域概念出发,全面规划和管理
应按照大旅游的总体思路,借鉴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将南昌城市绿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美化工程与南昌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工程协调统筹,让市政建设也成为南昌旅游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南昌旅游资源,将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进行综合整合,纳入到南昌智慧旅游开发建设的内容中来,努力将南昌建成为生态、文化、智慧、旅游多效益综合化发展的城市。
(二)增加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智慧旅游的实现,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来实现,虽然目前南昌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智慧旅游APP以及旅游WAP网站,但想全面实现智慧旅游之路还为时尚早,并且南昌许多景区配套设施落后,在旅游旺季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破坏了南昌的旅游形象。因此,增加旅游投入,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化基础设施,是南昌智慧旅游实现的重要基础。
(三)丰富旅游内涵,打造旅游品牌
南昌虽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等旅游资源,但目前为止,南昌在整个中国的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却非常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2016年南昌滕王阁作为一个独立的景点正式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录名单,此外南昌海昏侯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出炉,这些都是南昌旅游发展的新契机,南昌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抓住这些新机会,将智慧旅游运用到这些景区重点打造,同时融入地域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全面深刻打造独具特色的“三色”旅游品牌。
(四)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组织保障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作为智力保障,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快人才培养,首先应组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智慧旅游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统筹领导和组织实施,让他们成为智慧旅游道路上的首批专业人才。其次应积极探索与高校的人才定向合作和培养新模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各级智慧旅游机构输送高层次人才。
四、结语
我国研究智慧旅游问题的时间较短,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旅游支出在国民支出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学者们对智慧旅游的关注大大提升。总体来说,在对智慧旅游进行研究的这几年时间里,国内的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国内的智慧旅游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对于旅游旺季景区拥堵现象的研究及解决方案,针对智慧旅游景区管理的调研及研究甚少。
一、国内部分景区智慧化旅游应用
(一)西安
智慧临潼――二维码:在旅游高峰期来临之际,临潼区在区内的主要景点、公交车体等位置摆放了旅游吉祥娃娃,游客可以用手机扫上面的二维码,进入“智慧临潼”旅游咨询平台,这是临潼推出的一个智慧旅游平台,其中包括吃、住、行、游等各种旅游信息,信息准确度高,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二)九寨沟
第一,景区外交通管制。九寨沟景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向景区的只有一条狭长的路口。随着自驾旅游的流行,游客还未到景区就已经开始拥堵。因此,九寨沟景区方面通过线上在旅游主干线及主要路口增设路况探头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测;线下在旅游高峰时,由交警在现场进行车辆分流,包括禁止车辆掉头、停车载客、单行道前进等。
第二,门禁票务管理。实行分时售票、分时进沟的办法,景区每日售票共4万张,也是景区可承载的最大游客量。其中,线上售票需至少提前一天用身份证号进行购买,每日2万张;而线下,在到达景区门口时,会有一面大型LED屏实时更新公布已售票数和剩余票数,方便游客选择规划旅游安排。游客接待高峰期会有分时错峰售票进沟,如分为7时~8时、8时~9时、9时~10时、10时~11时、11时以后等时间段售票。
(三)济南
第一,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路口设有智慧化信息亭,它设有“智慧旅游”查询、免费手机充电、无线WIFI上网、公交换乘信息查询和ATM银行服务功能。
第二,停车公告牌,同步停车场车位信息。在游客爆棚的景点周围设挂停车告示牌,一个牌子上面有附近4~5个大型停车场的实时车位信息,以方便自驾游的游客及旅游巴士不再为停车难而苦恼。
二、关于智慧旅游在部分地区应用的设想及建议
(一)景区智能票务系统
横向观察国内一些大型旅游景点提高游客办理门票手续效率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智能化的T禁系统。通过调查,总结其表现有二:
第一,为解决游客单方面信息不通畅而引起的游客景区排队买票滞留问题,可以在售票区或景区入口处设置LED显示屏实时更新当日的门票信息。信息透明、同步,解决了游客和景区沟通不良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游客因不满情绪而与景区发生矛盾的情况。
第二,智能化门禁系统。传统的人工检票或门票刷码都会增加进入景点的时间。电子票刷码的方法是目前通过调研发现的比较高效率的方式。游客操作简单,景区管理也高效,一举两得。同时,纸质门票的数量减少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景区强制分流及无线覆盖,线上导览
较大的景区常常会出现个别景点大规模拥堵的情况,除去对景区的游览路线及景点不熟悉之外,还有对各个景点的游览人数不清楚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针对占地面积较大的景区,可借鉴九寨沟等地的做法。首先对游客进行强制分流,进行建议游览路线的安排说明。游船和游览电瓶车由调度中心通过人流监控对入岛和游岛路线进行安排,同时还可以和第三方平台,如百度地图或高德地图合作,通过线上景区内部热力图显示各景点的人流情况,以供游客参考。为降低安全隐患,可以采用摄像头实时监控和人员巡逻结合的方式,通过实时监控,告知巡逻人员重点检查的景区景点。
第二,小景区可参考乌镇与高德地图的合作项目“无纸化导览”的做法,实现全景区无线覆盖,线上路线说明及语音导览。景区还包括语音导览、扫二维码获取景点介绍等,使游客游览的独立性更强,也增加了对景区知识的获取。这样也可以明显提高游客体验的满意度。
(三)针对整个城市的App及微信平台的信息整合
做好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通常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的涌入,不仅造成景区拥堵,甚至引起整个城市的交通瘫痪,而且市民日常出行的个别路口及公交站点都会出现拥堵的问题。为方便游客更快、更直观地了解城市及城市的旅游景点,可以借鉴西安等地的做法,研制开发App及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更新和完善平台信息。目前很多景点都有相关软件,以此为基础加大信息的整合力度,与各景区及交通部门合作,对城市文化、景区进行介绍,对方位进行标注,实现公交智能化。对“附近”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信息的同步,做好线上线下一把抓,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迅速玩儿转景区,隐形推广城市旅游,提高旅游景点的声誉。
(四)安全问题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MI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针对大气、水质、地质、森林等方面的其他在线监控手段,建立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为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防止类似于“上海踩踏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游客自救及急救的知识培训,必要时在客流量较大的地方购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三、结语
随着支撑智慧旅游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全面建设和应用智慧旅游将是大势所趋。传统旅游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和弊病也将迎刃而解,其中就包括黄金周“旅游井喷”问题。智慧旅游是解决假日旅游矛盾问题的可行之道,但智慧旅游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相关旅游企业凭借单方能力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我们期待着一个站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高度,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各方面资源,以“为游客服务”为宗旨的完善的智慧旅游应用服务体系的建成。
(作者单位为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 黎忠文,唐建兵.“数据流动”视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01).
[2] 许金如.论旅游城市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的智慧化路径[J].开发研究,2014(06).
收稿日期: 2013-03-18; 修订日期: 2013-11-13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 “基于Web 2.0的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决策机制研究与应用”(SZ201311417001)
作者简介: 陈建斌(1970-),男,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商务智能等。郑丽(1966-),女,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电子商务。张凌云(1960-),男,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地理与旅游管理。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①后,得到全球产业界的热烈响应和快速推广,从而引发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系列概念的诞生。2009年11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景区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它的智慧水平决定了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并极大地影响着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般认为,智慧景区就是结合景区特点,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集成起来构建信息与决策网络,增强人类感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景区,达到“智慧”状态(李洪鹏,等,2011) 。智慧景区受到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各地景区的重视,在国内掀起了建设热潮。但是,由于智慧景区的研究刚刚兴起,其权威性阐释尚未树立,建设理论尚未完善,并且这些关键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导致实践层面的形式化和无序化。本文从“智慧”的本质出发,首先探讨智慧景区的实质内涵;然后以企业IT能力理论为指导,构建智慧景区的IT能力系统框架;最后,提出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系统,用于支持智慧目标的实现。本文力图在理论层面阐释智慧景区的概念和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和向智慧状态的演进提供指导。1智慧景区研究现状关于智慧景区的研究尚不多。国外与“智慧景区(Smart Famous Scenic Sites)”相关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景区的智能服务系统,如为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支持、行程规划和解说服务的专家系统(Venturini,Ricci,2006;Kramer,et al.,2007) 、目的地的推荐系统和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式旅游服务系统(Fesenmaier,et al.,2006;Martin,et al.,2011)等。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智慧景区论文仅有数篇,主要是探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邵振峰,等,2010;党安荣,等,2011)、从数字景区向智慧景区的转型探索(李洪鹏,等,2011)等。关于智慧景区的内涵,党安荣等(2011)认识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全面、系统、及时的感知与可视化管理;李洪鹏等(2011)进一步明确智慧景区是利用最新技术“增强人类感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实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景区,达到智慧状态”。显然,这些理解已经注意到了“智慧”的实质是能力的增强。张凌云等(2012)进一步围绕能力建设,提出了智慧旅游的CAA框架:智慧旅游的能力(Capabilities) 、属性(Attributes) 以及应用(Applications),定义了智慧旅游的核心能力模型。该文虽然明确提出智慧建设是能力建设,但对核心能力的讨论并未深入。
从相关文献来看,多数智慧景区的理解存在着技术驱动的偏好,少数文献涉及IT内化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智慧景区建设,并不仅仅是技术及其系统的堆砌,而是需要从技术到人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全面的变革,特别需要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以及流程变革的关键作用。2智慧景区建设理论
2.1智慧景区的内涵阐释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智慧景区,当然强调的是景区具备了对旅游资源和游客及其活动等要素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智慧景区是指能够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景区资源,在游客感知、决策支持和游客服务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企业能力,从而提升景区竞争优势、实现景区战略的高度信息化的景区,是基于数据集成、流程优化后实现了“以游客为中心”管理模式的景区。智慧景区的实现路径必须遵循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利用IT整合组织资源,建立竞争优势,这是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理论核心思想。
2.2企业IT能力理论基于资源理论提出的“IT能力理论”认为,每个企业的IT资源和IT能力应该是独特的、复杂的、难以模仿的。并且,已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集成(彭赓,霍国庆,2004)。单一IT能力成分,可以轻易被竞争对手获取、模仿,不符合战略性企业资源的特性。相比企业的其他能力,IT能力更强调各成分的协同效应,更强调IT资源和能力作为一个紧密的系统被使用。因此,“企业IT能力系统”是企业IT资源与能力的集成体,反映了企业IT能力的个性特征和竞争力特性(陈建斌,等,2010)。根据Bharadwaj(2000)的分类,IT能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IT基础设施、人机综合资源和无形资源。(1)IT基础设施(IT Infrastructure)属于有形资源,包括计算机、通讯产品与其它共享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库。(2)人机综合资源(Human IT Resources)包括技术性的信息技术技能(Technical IT Skills)与管理性的信息科技技能(Managerial IT Skills),前者是指系统分析设计、编写程序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后者指企业信息部门的管理能力、统合最终用户需求的能力,以及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必备的管理与领导技巧。(3)无形资源是指信息技术内嵌的无形资源与能力(ITEnabled Intangibles),可分为顾客导向、知识资产、协同效应等3个维度。协同效应(也称“综效”)指的是企业内资源与功能能够实现跨部门的共享,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使企业能够更迅速地响应顾客需求。相应地,IT能力系统可以包括3个层次的能力:IT基础设施能力、IT人本能力和IT驱动的无形能力。其中,IT基础设施能力更可细分为共享能力、服务能力和柔性能力(张嵩,等,2004)。
2.3智慧景区IT能力系统企业IT能力理论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必须与业务紧密融合和集成,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铸造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智慧景区本身需要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技术装备性能的提高。在技术采纳和效能的浸延过程中,人作为能动要素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在IT能力系统中,有专门的人本能力体现。智慧景区强调景区在履行各项职能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智慧”。因此,景区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从而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其中,智能化强调景区结构化、程序性决策的自动化;智慧化强调决策的柔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景区信息化的过程,是景区IT能力不断培育和成长的过程;智慧景区的形成,是景区IT能力成为一种体系、对景区管理和服务实现高效支持的结果。
2.3.1智慧景区的IT能力及其系统框架智慧景区的IT能力主要包括以下3种能力。(1) IT基础设施能力 IT基础设施能力是智慧景区的IT能力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景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条件。IT基础设施能力包括以下3个层面。第一,共享能力,反映IT基础设施覆盖的物理区域和信息范围。覆盖区域由计算机和传感器网络的配置和布设范围决定,反映景区能否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景区与游客、景区与供应商、景区与政府和其他合作者的连接;信息范围反映能够处理的信息类型,如门票信息、办公文档、设施实时状态信息等,反映业务信息的数字化、结构化程度。第二,服务能力,反映IT 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表现为服务的数量和深度。从服务数量来看,一般包括业务系统管理、通信管理、数据管理、IT培训与教育、IT研发与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与标准管理、渠道管理等IT治理层面的内容;从服务深度来看,表现为选择性提供和广泛性提供,即某种服务是所有部门都需要的,还是部分部门选择性使用的,反映了这种服务的需求强度。第三,柔性能力,反映IT基础设施应用层面的灵活性,与业务流程紧密相关,也是某个景区具有个性和竞争力的IT应用层。其中应用逻辑(业务逻辑) 的组件化及其之间接口的标准化是关键。IT基础设施柔性的程度依赖于每一项IT基础设施应用所包含的业务流程的特征。(2) IT人力资源能力 景区的IT人力资源能力包括IT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两个方面。IT的技术技能是指景区信息技术部门或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岗位员工所掌握的IT技能,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的软硬件技术方面的能力,如数据库管理能力、程序编写和修改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服务器及各种网络产品的使用能力等。它体现了景区通过建设业务信息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景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能力。IT的管理技能是指景区规划、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提高景区服务能力的技能,如景区信息管理部门的战略规划能力,与顾客、供应商互动整合其需求的能力,以及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所具有的管理与领导能力(战略分析能力、技术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业务需求识别能力、跨部门协调能力以及各种业务管理能力等)。上述两者,技术能力是基础,管理能力是关键。一般说来,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标准化是互相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智慧景区的建设,实质上是景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保护、管理和服务”三大职能持续改善的过程,最终表现为景区管理的高度智能、服务的高度智慧和保护的高度有效。因此,IT人力资源能力中,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体现在管理业务的嵌入性。游离于业务流程之外的人力资源,无法形成企业能力。(3) 基于IT的智慧能力景区基于IT的无形能力可以称为智慧能力,是集中体现景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层面,也是实现技术应用与流程变革协同效应的层面。基于IT的智慧能力可从3个方面进行考查。第一,客户导向能力。包括对游客偏好的挖掘与跟踪能力、整合各部门信息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IT部门与业务部门合作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景区建立客户导向的管理机制,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以此为手段来提高景区的获利能力、收入以及游客满意度。第二,知识管理能力。是指衡量信息技术推动景区各种知识的集约、应用、传播和创新的能力。景区的智慧性,更重要的是决策能力的智慧性。决策依赖于对游客行为的准确感知和对游客需求的正确把握,这些都属于游客知识。而游客知识更多地分布在一线员工头脑之中。智慧景区要求建立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高效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并把知识管理融入业务处理,建立知识密集的景区服务与管理流程。第三,景区协同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沟通、跨部门协作,低成本高效率研发新产品/新服务,高度响应游客需求的能力。协同是指系统的各个个体通过协作导致新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成的过程或状态(Haken,1978)。基于IT的景区协同,是在景区战略指导下,实现了技术应用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后,把景区相关资源全面集成一体,构建成一个以游客需求为驱动力的能力系统,实现了全面的时空和功能重构,表现为高度智慧的经营实体。这种景区协同能力,由诸多IT资源与业务资源全面整合形成,具备了战略竞争资源所需要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等特性(陈建斌,等,2007)。
2.3.2智慧景区的IT能力系统框架景区的功能有三大类:资源保护、运营管理、游客服务。景区三大功能决定了它必须具备3个核心能力,即资源保护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游客服务能力。而IT能力则是服务于3个核心能力,并高度嵌入这些核心能力,最终实现景区的高度智慧化。智慧景区的IT驱动的整体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智慧景区IT能力框架
3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应该遵循能力建设路径,着重于“智慧”能力的培育和加强。智慧是一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是“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那么智慧的景区,就应该具备突出的理解游客、服务游客的能力。理解的前提是敏锐的感知和深邃的思考,服务的前提是快速的反应和有效的实施。因此,本文认为,“游客感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核心。
3.1游客感知系统游客感知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灵敏性要求较高的神经网络,既要把“神经末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伸展到游客可能到达的各个接触点,也要把游客信息尽可能全面和及时地传递给数据中心和决策中心。这需要基于位置信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游客行为进行详尽分析,并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和感知网络建设规划。游客感知系统包括由传感器感知旅游资源的ID、属性、状态、位置等各类信息的神经末梢、由无线传感自组网络技术与互联网传递信息的神经网络,以及GIS、商务智能、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再利用的大脑系统组成。景区对游客的感知,可以分为游前、游中和游后3个阶段。游前,游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查询和预订,能够让景区感知到游客的基本身份信息和游览需求;游中,根据移动通信、GPS、RFID等,可以感知到游客的来源、游览路线、交通工具和关注的景点、游览内容等;游后,可以根据游客反馈获得游览的体验信息和改善信息。
3.2决策支持系统景区的决策支持是景区信息化研究的热点,成果比较多,如景区的专家系统、推荐系统、导览系统等(Venturini,Ricci,2006;Kramer,et al.,2007;Fesenmaier,et al.,2006;Martin,et al.,2011),应用范围主要有旅游监测和预测(杜军平,周亦鹏,2009;江兵,等,2011),也有面向游客的规划系统(李强,等,2008)。其中,人工智能是智慧旅游用来有效处理与使用数据、信息与知识,利用计算机推理技术进行决策支持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张凌云,等,2012)。智慧景区的决策支持,应该包括景区管理决策和游客个人决策两个方面。这两层决策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因此,智慧景区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是集成应用多种决策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OLAP、Agent技术等),基于多种数据(传感器数据、移动通信数据、网络访问数据、景区资源)建立景区游客行为模型和管理决策模型,并根据个性化推荐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动态响应游客的个人决策请求(预订决策、路线决策、购物决策等),并辅助景区管理者做出调度决策(客流控制、资源调配、应急救援等)。智慧景区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大脑中枢,负责集中处理游客感知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根据算法和模型进行仿真、挖掘,并驱动游客服务系统实施决策结果,为游客行为决策和景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它是智慧景区的核心。
3.3游客服务系统游客服务系统是一个高集成度的信息系统,既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旅游信息查询、个性化推荐等数字服务,也包括为游客提供实体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如门禁系统、导览系统、解说系统、餐饮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住宿管理系统、娱乐设施管理、购物管理系统等)。游客服务系统是游客实际游览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等实体服务的神经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高度集成性。即以“游客”及其行为为主体,通过建构游客全生命周期模型,集中管理和调度景区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致性的跟随服务。(2)高度智能性。即由于有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内核驱动,服务系统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性,能够感知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3)高度响应性。即通过广泛分布的游客信息感知单元,能够及时感知和响应游客需求并实现快速调度设施和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无所不在的即时服务。4结论与展望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智慧景区的实现,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面向游客的流程重组、景区信息化的努力程度和科学态度密切相关。智慧景区并不是技术构架起来的物理系统,而是一个由“人、机、物、活动”构建起来的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系统。智慧景区的建设要点是,IT投入以后的景区智慧能力的培育与增强,以及各种IT资源和能力集成后形成的协同效应,从而构建独有的企业IT能力系统。本文从企业IT能力理论出发,初步探讨了智慧景区的能力内涵和IT能力体系,并提出了围绕智慧能力需要建设的3个核心系统:游客感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关于智慧景区建设能力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及建设内容的细化,或许是智慧景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建斌,方德英,汪惠.企业IT能力系统动态演变的分析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10(3):6368.
[2]陈建斌,方德英,黄爱华.多元化企业IT协同能力的构成及其形成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2631.
[3]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1521.
[4]杜军平,周亦鹏.基于数据的旅游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9(6):834840.
[5]江兵,刘健康,胡崇德.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8):28972900.
[6]李强,卫海燕,王威.面向游客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西安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测绘科学,2008(6):211213.
[7]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112113.
[8]彭赓,霍国庆.企业信息系统进化中的信息集成轨迹[J].管理评论,2004(1):1520,63.
[9]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5):1217.
[10]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4.
[11]张嵩,李文立,黄丽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IT基础设施能力的构成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1):14591465.
[12]Bharadwaj A S(2000).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March,24(1),169196.
[13]Fesenmaier D,Werthner H,Wober K(2006).Destination Recommendation Systems:Behavioral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M].Cambridge,MA:CAB International.
[14]Haken H(1978).Synergetics[M].SpringesVerlag,Berling Hoidelberg,NewYork.
[15]Kramer R,Modsching M,Ten Hagen K(2007).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ontext driven,mobile tourist gui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3(4),378399.
[16]Martin D,Alzua A,Lamsfus C(2011).A contextual geofencing mobile tourism service[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191202.Vienna,Austria:Springer Verlag.
[17]Venturini A,Ricci F(2006).Applying Trip@dvice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to [C].4th prestigious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systems(PAIS2006).The 1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rticial Intelligence,Riva del Garda,Italy,Aug 28thSept 1st.
A Study on the IT Capability Model of Smart
Scenic Area and Its Core Components
CHEN Jianbin1, ZHENG Li1, ZHANG Lingyun2
(1.Busines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11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技术的角度,与智慧旅游相关的智慧旅游管理、智慧出行、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的建设势在必行,也必将大幅提升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来讲,要真正实现智慧旅游,以满足旅游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就必须有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做基础。
1 四种新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实现客观实体物物相连,在智慧旅游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可以让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达到旅游者自助式的旅游模式。同时物联网技术里面的无线识别技术可以真正帮助游客旅游环节的智能化。
云计算技术的中心思想是利用网络上一切能够利用的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向有计算服务的智能终端设备按需分配,来达到既能解决终端设备的计算要求,又能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最优化管理。云计算的核心是数据计算模型,前提是网络环境(足够的带宽),基础是数据管理中心,效果是和巨型机一样的超级计算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组成云的服务器规模庞大,要求商家必须使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设计以满足众多智能设备的同时需求,数据中心只需将数据放到云端,不用再进行海量数据的备份,这样既能存储节省成本,又能提升数据的容错能力。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快速发展与智能手机出现以及4G技术推出密不可分,它是通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就技术本身而言,它属于网络7层协议中的第3层即网络层,在此基础上具有实时性的移动功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只要是移动互联网信号覆盖的地方,并且智能终端(如手机)打开网络设置,用户就能够随时随地完成查看信息、与其它智能终端通、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营销与支付等应用任务,当然也包括智慧旅游中所涉及的和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发展又能加快智慧旅游的脚步,智能终端是指通过无线技术能够不受时间上、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具备存储能力,与其它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终端设备。随着游客对智慧旅游越来越感兴趣,景区内的无线WIFI、蓝牙、简单的触摸屏技术一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私人定制式的体验。
2 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具体表现在景区景点,综合应用在智能酒店,重要环节在智能交通。景区景点门票可以利用电子门票来代替纸质门票,既环保又方便快捷,具w技术为RFID;景区景点的介绍可用电子设备代替人工讲解;景区景点的客流量智能疏散功能,既能保证景区资源不受破坏又能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景点的旅游资源(固定资源和员工)的智能管理,通过给每个旅游资源包括员工配备具有唯一性的编号(电子标签),来达到景区资源的整合以及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节省管理成本的目的。
云计算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前提是建设一个旅游云,囊括旅游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这样每个模块就具备了智慧功能,如旅游整个过程个性化(筛选式)、实时信息在线、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线支付、基于GIS的定位、景区景点自动化介绍、餐饮住宿智能化管理等模块。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旧显得尤为重要,其与智慧旅游相关的主要模块包括旅游信息实时、旅游消费在线支付、旅游线路实时状况、旅游当地天气情况、旅游景点在线售票、旅游特产介绍、旅游酒店信息等。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说,旅游信息在线查询可设置成交互式的模式即游客不仅可以自主的查询旅游相关信息,而且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旅游特殊信息(景区某个景点临时关闭、旅游某个活动临时取消)给游客来提升旅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私人订制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举例说明:游客在来旅游地之前就了解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并且有购买的意向,那么当游客来到旅游地点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中RFID技术向该游客提供其喜欢特色产品的具体数据信息如价格、销售量、在线评价等,以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智能终端应用要以满足游客实时工作、旅游路线规划制定、酒店入住、智能导游、旅游后评价以及感受信息等方面的要求。
3 结语
智慧旅游与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在智慧旅游中详尽的分析了四种新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为吃住行游购娱每个旅游环节的智慧化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剖析,旨在为打造一个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平台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柴雪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J].移动通信,2012(06):9-13.
[2]秦琛.现阶段五大智能终端阵营[J].互联网天地,2010(02):68-69.
随着不断发展,济南希望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济南正依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希望将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推手,借此助推服务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推动城市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城市的未来就是地球的未来,如何才能让城市更好地发展并实现绿色转型?在IBM“智慧城市大挑战”项目团队的帮助下,济南正在努力寻求这一答案。
行进中的城市转型
2014年9月,IBM公司“智慧城市大挑战”(Smarter Cities Challenges,缩写:SCC)国际专家组在济南市以“智慧旅游”为课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公益咨询服务。
三周来,各位专家通过走访、调研、策划,积极帮助济南市制定具有泉城特色的国际智慧旅游城市的规划,提升济南智慧旅游水平。
“IBM专家站在全球视角上,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为济南‘智慧旅游’发展进行了战略性规划。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借鉴IBM专家给出的建议,结合济南旅游的实际和济南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济南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和发展。”济南市旅游局局长王铁志如是说。
作为IBM国际基金会发起的、单项投入金额最高的公益项目,“智慧城市大挑战”项目秉承IBM“专长服务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自2010年创始至今,通过贡献IBM全球顶尖人才的专长,在三年内已经无偿为数百个城市的智慧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此次,济南市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同时也是“IBM智慧城市大挑战”在中国的第一个智慧旅游项目。
事实上,济南市早就提出城市转型,并提出打造“国际旅游名城”。近年来,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已经成为济南市政府和济南市旅游局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济南在促进旅游业智慧发展方面拥有前瞻性视野,已经开展了诸多切实可行与成效显著的举措。
作为省会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济南都是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解放后的济南,一直都是工业立市。在机械、车床、电子、电器、化工、化纤、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是重工业,在大型压力机、数控机床、高档改装车等领域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谋求城市发展上,济南是迫切的,参加IBM“智慧城市大挑战”就是出于同样的考量:用IBM国际专家组的力量帮助济南完成“智慧旅游”的目标。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如今的济南,更是需要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此外,因为济南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且是主要的骨干城市,它的转型在区域甚至全国都会发挥着重要的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
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旅游
城市曾经是世界的问题的集中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学校教育失败等等,但因为每个城市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其谋求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自然不同。
对于济南提出的“智慧旅游”,IBM专家组成员给予了高度肯定,在走访了20多家单位,采访与问卷调查数百人,分析10万多条社交媒体信息之后,“IBM智慧城市大挑战”专家团队认为,济南在促进旅游业智慧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将促进济南旅游业的发展,帮助打造泉城特色的国际旅游名城。
IBM专家团队应用在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相关国际经验,通过可执行的具体规划,为济南建设成为具有泉城特色的国际智慧旅游城市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打造旅游大数据平台。
针对网站、微信、微博等多渠道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满足旅游信息海量拾取、海量处理和海量存储需求,实现与广大游客主动交互。
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各旅游部门的信息共享,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提供数据支撑。
事实上,数据对于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关于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能方便城市领导者了解城市真正的运作机制,从而做出更好的决定。
“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实际上汇集了不仅是作为旅游的需求方(游客)的信息,同时集中了作为旅游服务提供方(这里面既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相关的信息,以及在这个行业可能还有散落的对整个的行业发展和游客体验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其他信息内容。
以上这些不但涉及济南城市转型,其中包括济南在内全国众多城市面临的城市转型都可作为参考,这其中蕴藏了激发创新和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能量。
第二,创建互动、多渠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将各渠道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进行整合,方便游客通过多种途径轻松获取旅游信息,从而创造高互动的游客体验。
IBM全球实验室技术与战略部项目总监库马尔・巴斯卡兰先生介绍说:“我们可以建立‘智慧旅游’孵化平台。在这样的孵化平台,城市可以进行相关最近‘智慧旅游’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实施工作,并在验证成功之后将它扩大影响。这样的孵化平台建成,还能够将济南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地方,展现到全世界。”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42
随着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出,为旅游业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蓬勃发展,相关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评价体系研究却寥寥无几。利用准确的评价方法以及合理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平台服务能力,不仅能确保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顺利运营,还能促使政府和旅游单位在服务质量上不断提高平台运作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综上所述,结合江苏省当地实际情况来看,建设一个匹配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近期现实意义和远期发展影响。
1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11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简述
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出,实现以游客为中心,以智能化手段为基础,以旅游信息服务泛在化为核心,以智慧服务、营销、服务、管理为表现形式,全面满足游客服务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本质分析,所谓的智慧旅游,就是将新理念和技术引进到旅游活动中,实现全新形式的全链条智慧旅游服务。
智慧旅游除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以外,还要满足政府以及企业的需要,企业机构和政府部分想要实现旅游相关产品信息的共享,就要建立一个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简单来说,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为游客、企业、政府部分提供服务,实现高效方便的一站式旅游体验,促进该行业发展。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收集海量的资源信息,进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还能为政府部分提供电子政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综合了多项业务,能够有效促进智慧旅游发展。
1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旅游产业规模较大,同时智慧旅游发展也比较快,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旅游建设,希望能够有效解决盲目投资、信息孤岛、资源繁杂等问题。建设起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后,服务平台为旅游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为游客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现代旅游业重点发展的就是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密集型行业,旅游期间企业、政府、游客都需要随时取得有益信息,但由于旅游这种消费活动具备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和无形性,不同区域的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之间的沟通也会存在问题,进而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服务平台建立以后,相关部门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有效整合了资源;政府能够发挥出主导作用,旅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主导力度和信息服务的影响,例如新加坡和韩国,建立起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后,有效提升了吸引外国游客的力度,提升了本国的旅游业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参考国内各个省市旅游业的发展经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对一个省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衡量,例如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就有效提升了该地区的竞争力。
13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原则
131 满足游客需求原则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基本目标是为游客服务,利用各类型的先进技术和系统工具开发出系统性的、完整的、能够提供高效切实服务的平台,保证游客旅行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或需求都能够通过该平台得到解决。
132 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原则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本省的服务业效益以及促进旅游业发展,其中服务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两种,想要获取更高的效益,必须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强调政府部分的监督引导职责,同时参考市场规律变化,保证旅游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133 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原则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期间将会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开拓性较为明显,需要引进各种类型的资源,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34 逐级发展原则
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逐步规划建设目标和时间轴,确定重点建设目标,并参考示范工程积累经验,全省范围内推动反响好的项目持续发展。平台系统应保证灵活性和模块化属性,保证各个子系统能够为不同阶段的平台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2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
21 设定评价指标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全面性基本原则。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阶段以后,其工作运营涉及很多参与主体,例如政府、旅游企业、游客等;平台功能建设也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服务、管理、政务以及营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应该是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绩效评估。并且其评估的整体内容应囊括智慧性的平台服务、平台管理、智慧商务、智慧政盏戎疃喾矫妗
其次,要遵循科学性基本原则。构建一个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高度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务必要以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为基础,否则一个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的平台绩效指标体系是无法实现促进旅游业良好快速发展的目标的,甚至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使智慧旅游这一新思路、新理念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再次,选择的指标要具有可比性。所谓的可比性,就是指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所涉及的所有数据指标,必须要保证其在指标内涵、指标范围、指标评价时间以及口径上都要得以明确,以此在横向、纵向角度上综合评定与研究分析所获得的平台评价最终数据结果,以此来达到宏观与微观上掌握平台的实际运营与发展实况的目的。
最后,要坚持可行性这一基本原则。在遴选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的时候,要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必须保证指标数据能够顺利采集,设定的指标一定要触及问题实质且能够利用信息源与调查渠道获取指标数据,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前提条件。
22 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的理论与内涵分析
以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设定的功能目标和逻辑构架为依据,设计了相应的平台绩效综合评价指标。接下来将针对各个指标进行理论探讨和内涵分析。
221 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服务能力,对智慧平台在实际运营领域有着直接影响。智慧平台的智慧服务指标评价围绕的是其性能,它包括了智慧平台的容量、智慧平台的安全性、智慧平台的运行量以及同相关旅游平台衔接等方面内容。其中,智慧平台的容量的针对的是所允许的同时接入用户数量,智慧旅游平台运行质量围绕的则是智慧平台运行的是否顺畅、稳定以及界面设定,而智慧平台的安全性在于衡量安保工作是否健全、完善,而与相关平台的衔接衡量则是评价该智慧平台同其他平台对接是否顺利。
222 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就其主要功能来讲,其核心是提供服务给用户,所以,以平台的功能为基准,将平台服务内容划分为四个三级指标,分别是信息服务、智慧平台的管理服铡⒅腔燮教ǖ挠销服务以及智慧平台的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从全面性、权威性、正确性、及时性和获得便捷性几方面衡量的质量;智慧管理服务指标旨在衡量考核地点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旅游经营企业的管理、游客投诉的受理水平和各职能部门对旅游的监督服务等方面;智慧平台的营销服务,包括虚拟化的旅游平台体验质量结果、线下平台服务质量以及平台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智慧平台政务服务方面,衡量内容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办公智能化水平。
223 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水平
在这里,我们将管理水平定为准则层二级指标,其下统辖三个三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资金运转以及组织管理。首先,基础设施包含网络资源与硬件资源;其次,资金运转主要应用于对平台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充足性以及多样性方面进行衡量,前者是指用于建设平台和平台运营方面的自给是否足够,后者则是关于平台建设费用方面不应该只是依靠政府拨款,还应该开辟其他途径,努力争取其他旅游企业或单位的投资合作。最后,组织管理包括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制度、组织构架和职责,主要是衡量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运行机制的完善性和内部监督考核机制的有效性等,平台的组织管理是评定平台是否可以正常运营的重要指标。
224 服务效果
我们一直强调服务功能是平台建设运营的重中之重,因此,战略性、基础性以及公共性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特点。所以将包括了服务效益相关利益主体满意度以及平台访问量的服务效果设为二级指标。其中,服务效益又包括了平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关利益主体满意度评价对象是平台用户的满意程度,例如游客、企业、政府等各个参与方的满意度;平台访问量衡量的则是知名度,访问量是鉴定平台能否成功推广应用的重要数据指标。
3 案例分析――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 通过研读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刊登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我们得到关于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综合评价得分是6469,这个结果表明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还不能让人十分满意,尤其是在平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方面评分较低,平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这一数据结果与当地旅游平台发展现状基本一致,也同样说明了平台服务评价对平台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评估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要统筹兼顾指标权重和模糊评价模型这两方面。文章将参考、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内容,找出适应于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价的途径。
31 利用层次分析法明确评价指标权重
311 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
当完成关于评价体系的层次模型以后,将行内因素两两进行对比,得出定量结果,对判断矩阵加以构建,进而计算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其中,来自美国的Saaty 1~9标度法是重要代表,该方法是将1~9及其数字倒数作为标度,如下表所示,来比较两个指标的重要性。
312 对指标权重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加以确定
在计算指标权重以前,我们第一步是要得出指标数据的特征向量和指标最大特征值。一是逐行相乘上述矩阵内的每一行元素,二是对乘积进行n次开方处理;三是对给出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四是得出指标权重特征向量。
313 一致性检验
在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值被算出来以后,还要针对每一个判断矩阵都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指标权重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具备有效性。关于一致性检验可以利用计算CR,即随机一致性率来进行。如果CR小于01,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判断矩阵不一致性程度在允许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它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当成权重向量。如果情况相反,即CR大于01,则该判断矩阵一致性程度超出可容许范围,这个时候就需要再构造一个新的比较矩阵,一直到一致性在容许范围内为之。这里随机一致性率CR的计算公式是:CR=CI/RI,公式中的RI代表的是平均随机一次性指标。CI则是一致性指标,我们可以通过CI=(λmax-n)/(n-1)。
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3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针对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价为决策目标,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为中间要素层,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体系里的三级指标为备选方案。
322 构建判断矩阵
在上诉层次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通过Saaty 1~9标度法,并通过咨询相关领域行业人士或专家以及开展问卷调查来搜集相关信息,进而构建出关于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323 计算权重向量,做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全部经过一致性检验之后,就可以获得评价平台的相对应判断矩阵一致性结果,当所有判断矩阵一致性CR都小于01时,该省份平台一致性比例也就一目了然。
33 构建模糊评价模型
当完成平台绩效指标的构建,并且计算得出指标权重以后,我们需选取适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通过利用模糊数学,对若干因素影响与制约的相关对象进行总体性的综合评价,其优势在于具有高强度的系统性和结果较为清晰,十分适用于难以量化的某些实际问题。鉴于江苏省地区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存在阶段性特点与模糊性特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评估方法选择。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1)确定因素。准则层因素集Y={Y1,Y2,Y3,…,Yi},i=1,2,3,…;定义指标层的因素集Yj={Yj1,Yj2,Yj3,Yj4,…,Yj(n-1),Yjn},j=1,2,3,…n-1,n。
(2)确定评价集。结合服务平台评价体系实际情况,设定5个等级的评价集:V={V1,V2,…,V5}={不合格,差,一般,良,优}。
(3)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求隶属度矩阵 Ri={ri1,ri2,ri3,…,rim},Ri即评价因素集第i个指标V1,V2,…,V5的隶属度。进而构建单因素判断矩阵R1,R2,…,R5。
(4)综合分析评价。经过以上几个步骤,接下来对矩阵复合运算以后,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进而得出相对应的模糊评价向量Bi=Wi×Ri,其中Wi为指标权重特征向量。
计算综合评价值。E=B×C,得出平台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
4 结 论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程和良性运营,建立相应的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确保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服务功能得以实现,不仅要在服务内容上进行优化,在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努力提升,还要重视最终的服务效果,提高平台用户满意度,让参与平台建设和实际运营的各个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从而促进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国内旅游业获得良好快速的持续发展,为现代旅游业指出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馥菡开封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黎忠文,唐建兵“数据流动”视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