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6:0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风险分析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bstract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at all kinds of security risks,the reason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erformance in exercise therapy room,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mergency plans.It is realistic significant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medical,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and reduce the medical risk.
Key words Exercise therapy room;Security risk analysis;Management strategy
运动疗法是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因其效果显著而被广泛运用于康复患者,目前已成为物理疗法(PT)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师在运动疗法室对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时,需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即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控制进行有效实施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不良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运动疗法室的安全风险
由于运动疗法对治疗师的手法操作要求较高、器械设备运用较多、特别强调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也会随着康复进程逐步加大、且部分患者本身就合并有多个系统疾病,致使患者在运动疗法室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损伤、跌倒、直立性低血压、癫痫发作等风险。笔者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对运动疗法室的安全风险进行归纳分析,有如下两个方面。
运动疗法室的一般风险:运动疗法室是众多康复患者训练的集体环境,如果室温控制过低,会增加体弱,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需要消毒的用品消毒不及时或不严格,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或传染病扩散;设备布局不合理易引发擦挫伤,撞伤;器械安装不稳固,易引发砸伤;运动治疗量过大易引起患者出现疲劳,肌肉酸痛;行关节松动术可能出现疼痛、肿胀、韧带撕裂、骨折、脱位;手法过重,作用力矩过大可能对骨质疏松患者造成病理性骨折;行心肺功能训练有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出现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行排痰训练时有发生痰堵的风险等。
运动疗法室的特殊风险:⑴意外跌倒: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位等伤害[1],跌倒大多发生在移、乘及步行训练过程中,是由于治疗师防范意识淡漠,地面防滑措施不够,或交代患者、家属、陪护不到位引起,但绝大多数的意外跌倒是可以避免的。⑵癫痫发作:多数是由于原有疾病引起的症状性癫痫,且易反复发作,故治疗师可以预料,但发作时间难以预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总体发病过程分为强直期、阵挛期、痉挛后期。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和阵挛,伴意识丧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⑶直立性低血压: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由卧位到坐位转移或开始行站立床训练时,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尤为常见[2]。主要表现为患者经直立位改变后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心率加快,脉压下降,甚至产生晕厥。⑷触电:由于需要接地的设备未正确接地,或电线绝缘层破损未及时包裹或更换引起。轻者主要表现为惊吓、心悸、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立即出现昏迷,强直性肌肉收缩,休克,心率失常,心脏骤停,皮肤电灼伤等。⑸气管异物导致窒息:由于患者存在吞咽障碍,进食不慎或进食不当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口唇、颜面青紫,继之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⑹肺栓塞: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多有长期卧床的病史,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当运动治疗过程中近端血管血栓脱落而引发。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或气短、胸痛、咳嗽、晕厥、咯血[3]。⑺脑卒中复发:患者因长期存在脑卒中的血管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成分因素及其他危险因素,2年内有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脑血管事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眩晕、意识模糊、肢体瘫痪、麻木、失语、感觉障碍、眼球凝视等症状。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部分老年康复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压榨样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⑼心脏骤停:由于患者此前有基础心脏病,绝大多数有心脏结构的异常而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持续胸痛、急性呼吸困难、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继之意识完全丧失。判定通过:①用手拍同时呼喊患者以确定意识是否存在,②触诊颈动脉有无搏动,若两者均消失,即可确定。
运动疗法室的风险管理策略
笔者所在的运动治疗室经过10余年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探寻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未曾出现医疗事故,极少发生不良事件,在此与大家分享。
康复治疗师应掌握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要严格把握治疗的禁忌证:①需绝对安静的重症患者;②体温38℃以上;③持续的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④发作后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⑤安静时收缩压200mmHg以上,舒张压120mmHg以上;⑥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分;⑦血氧饱和度90%以下;⑧心力衰竭失代偿状态,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全身水肿,胸水,腹水患者;⑨心肌疾患发作在10日以内者;⑩重度心律不齐;11变化或运动时血压的反应显著异常者;12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者;13游离性大动脉瘤;14手术后未拆线;15骨折愈合不充分;16剧烈疼痛;17全身性疾患的急性期[4]。
对一般风险的防范策略:安全风险应以防为先,一切以功能障碍患者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运动疗法室应设置在既方便住院患者又照顾门诊患者的地方,空间规模尽量>60m2,采光良好,地面防滑,危险标识明显清晰,具有空调设备,设施安装固定稳妥,设备布局摆放合理;准确记录各临床科室电话号码及具置,方便紧急情况下联系;除治疗所需用品外,还应备有:口罩、手套、血压计、听诊器、指夹式脉氧仪、心电图机、血糖仪、电动吸痰器、冰块、包扎用品、抢救用品、平车等;每天对治疗床、枕、单、巾等进行消毒,以及患者不慎遗留的粪便、尿液、痰液、唾液等进行清理消毒,减少发生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师应佩戴手套,口罩后方可治疗,并勤洗手,减少被感染或传染的机会;运动治疗室应建章立制,治疗师必须认真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有无康复适应证、禁忌证、传染病等,进行康复评定,参加医生组织的康复评价会,同时与临床医生建立沟通机制,在治疗需要时建议对患者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对治疗进行详细说明、教会正确使用器械和辅具;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治疗宜循序渐进,使患者次日无疲劳感;行可能产生损伤的手法时,常规先行热疗,手法后立即予局部冰敷,减少出血肿胀的机会;对于血压偏高的患者应避免或减少肌肉等长训练;除部分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外,避免患者在运动治疗室进食;对于风险的防范采取治疗师各自负责加专人巡视治疗室的办法,建立自查和持续整改的制度等。
对特殊风险的应急策略:当出现特殊风险时,采取应急二十四字原则:“判断迅速、反应及时、全室协作、应急有效、尽早通知、配合医生”。此时执行正确的应急预案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处理,也为患者所在科室的临床医生的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这就使得应急预案显得十分重要。⑴意外跌倒: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状况,跌伤部位,有无出血,疼痛肿胀等。采取的具体措施要根据跌倒的具体情况:①决定是否需要冰敷,包扎止血,或初步固定;②多人协力将患者抬至平车,防止再损伤;③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将患者送往放射科进一步检查。⑵癫痫发作:重点针对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应急措施:①注意防止跌伤和碰伤,解松衣领及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将毛巾、手帕或外裹纱布的压舌板塞入齿间,以防舌咬伤;③抽搐时不可过分按压患者肢体,以免发作时因按压发生骨折或脱位;④阵挛发作期,将头部转向一侧,让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口腔,以防窒息;⑤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应急处理后立即送返病房进一步诊治。⑶直立性低血压:立刻将患者平卧休息,置于空气流通处,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监测血压回升的情况及观察症状改善的情况。⑷意外触电:①立即拉开总闸或分闸,切断电源;②若是电线触电,不方便关闸的情况,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③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根据电击伤害情况决定是立即处理或是送返病房诊治[5]。⑸气管异物导致窒息:采用海默来克手法紧急处理,治疗师抱住患者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地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处理后(成功或未能成功)立即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诊治。⑹肺栓塞:立刻停止活动,给予患者卧床休息,保暖,发生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抢救。⑺脑卒中复发:立刻停止活动,保持患者安静,发生的同时通知医生,立即送返病房或配合医生送往放射科紧急检查。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刻停止活动,患者备有急救用药的,立即口服或舌下含服,发生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平车送返病房行进一步诊治。⑼心脏骤停:火速应急,同时通知医生,若单出现呼吸骤停而非心脏骤停,则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是心脏骤停的情况,立即行心前捶击复律,若不成功,立即行基础心肺复苏:①畅通气道;②人工呼吸;③人工胸外挤压;④有条件时就近行除颤;⑤基础的心肺复苏后配合医生立即送返病房行进一步抢救。
运动疗法存在安全风险的时间,应该涵盖患者处在康复病房,往返治疗室的途中,治疗室及回归家庭后的的整个时间段,因为只要患者进行运动,就存在风险。需要进行管理的重点对象是患者,但还包括治疗环境、治疗师、患者家属、陪护等参与运动治疗的所有因素。这就需要科室的每位成员懂得防范风险,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各司其职,正确应对,同时也需要平日演练,事后进行追踪并总结,持续改进管理策略。只有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并采取正确的管理策略,才能防范医疗事故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运动疗法室的安全是以康复治疗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为前提,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为基础,科室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证[6]。总结起来,安全源自无限责任感,事故出于瞬间大意心。
参考文献
1 董一璇.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10.
2 姚爱明.血压调节与脊髓损伤后性低血压[J].现代康复,2001,5(7):66.
3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9-1860.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37-2
1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的一种度量,是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包含两方面含义:(1)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出现损失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2)虽然损失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用概率来表示其会发生的可能程度,而不能做出确定性的判断。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风险就是指在施工环境中和施工期间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受到现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1.2物探野外现场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内容众多的工作,是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具体细节的严格评估。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则是指应用系统分析,专业的风险识别技术,对安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风险主要包括了风险的识别、风险对策制定、风险对策的实施、风险对策的评价等内容。其中风险识别是指认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确认损失的根源、性质及范围,同时包括确认导致损失的有效、积极及直接原因,它是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首先,风险识别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它是指发现并识别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危险源,是控制危险源的基础。所谓的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的危险物质,其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国家规定的临界值。这里的危险物指能够导致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一种或者多种危险物。
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注》(GB6441-86)与物探野外现场施工的情况,总结出物探野外现场主要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如表1。
2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主要涉及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员、设备、环境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而安全事故又受制约于管理状态。(1)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现场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存在有忽视安全隐患、不规范操作、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不严格等情况,而造成安全事故。(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存在有燃料存储不当、材料强度不足、设备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安全防护缺乏的情况,造成事故。(3)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自然环境指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异常变化导致的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伤害。生产环境主要是指噪音、振动、温度、照明等因素造成的伤害。(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情况有:技术存在缺陷,即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设计缺陷;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指导工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及不认真整改安全隐患;安全培训工作不足等。
3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需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高效的评价体系。(1)科学性原则。即野外现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根据,根据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来构建。(2)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全面整体,而又层次清晰,因素优化组合的系统。(3)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是指安全评价指标不但要能评价出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弱方面,又能够指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安全管理的改善提高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4)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客观实际进行建立,尽可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实际安全状态,同时能够易于操作,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基于以上对风险分析的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制定相关对策。
3.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五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则要求制定明确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检查主要是各层次或高层次的定期或不定时的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事故报告制度则要求建立对各类事故的相关预案和如实报告方案,以保证及时的处理事故和总结事故教训。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评价和对策,都可从这五方面进行制定和实施。
3.2安全教育
物探野外现场施工人员多在野外进行工作,由于野外工作的周期长,缺乏持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有安全意识逐渐降低的现象。再者,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和管理不到位,更加重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不到位的情况。安全教育主要从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思想教育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安全实例和经验教训,进行多元化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技术教育,主要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思想上时时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又能够熟知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评价则从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和安全教员三个方面评价和制定相关政策。
3.3安全管理机构
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是最为缺乏的,目前安全管理主要通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意识来规避安全风险。根据系统风险分析的要求,建立起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专(兼)职员,并建立人员轮班安全值日制度,将安全工作贯穿与整个野外现场施工作业当中。
3.4现场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是多工种交叉作业,设置有众多的临时设施,作业环境变化大、人机流动性大。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统一布置,分类安放,并据各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评价指标有材料堆放、现场防火、施工场地布置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指标。
3.5安全防护措施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特性及风险
1.个人住房贷款的特性。个人住房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不得用于购买豪华住房。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贷款担保可分别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的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以上三种担保方式。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具有分散性、多样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
2.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我国的个人住房贷款于1992开始发展,自1997年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年底,中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也日渐突出,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往往是在业务大规模发展后的3年~8年里才集中地暴露和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已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
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以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渐壮大,必然导致国内居民资产从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到时银行很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问题。特别是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将大量的抵押资产以合理的价格变现,而且拍卖本身也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这些抵押贷款将会迅速转变为不良贷款。
2.开发商的风险。个人住房贷款的抵押物大多是开发商开发的房产,在未正式过户到购房者名下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之前,开发商一般都需要承担阶段性保证责任,有时银行还会要求开发商承担回购责任,因此,开发商将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虚假贷款风险、信用风险、营销风险、超值抵押风险。
3.个人住房贷款的操作风险。银行对贷款的调查不深人细致,只求数量扩展,不求质量提高。从制度或管理上放宽贷款要求而造成的违规操作。另一方面,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难以做准确的评价。贷后贷款档案管理不健全不规范。因工作人员变动而造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流失,使收贷无据可依。银行监控催收不力,造成借款人赖账或拖欠不还。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经济及家庭变化的情况。
4.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个人住房贷款单笔金额相对较小,受信的消费者分散,加之现代人口因素具有较强的易变性,因而在个人房贷的授信与受信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信贷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
5.住房贷款的利率风险。房地产消费信贷的利率风险是指在贷款期限内,因市场利率的变化而使消费信贷的提供者从消费信贷中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受到影响,导致利润下降的可能性。我国对个人住房贷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商业银行发放的中长期贷款,实行的是逐年调整利率的计息方式,住房贷款一般期限较长,借款人的利息支出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在这种制度下,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人只有通过提前还贷的办法,来减少损失,规避风险。
三、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控制对策
1.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个人住宅融资的渠道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为主,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存款,客观上存在期限匹配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结构匹配,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住房抵押贷款经过证券化处理以后,发行的证券可以在证券二级市场上自由地流通转让,这样住房抵押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得到转移。
2.加强对开发商的审查和监管。首先加强开发商的贷款申请审查,主要包括资信审查和开发项目的审查。其次强化开发商的担保责任。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越来越差,为减少贷款风险,在抵押的基础上再设立一种保险机制,以求达到双重保险已经是房地产抵押的趋势。
3.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水平。经办人员严把贷前审查关。要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及审查、核实借款人的收入证明,使收入证明体现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管理。由专人负责保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逐步建立、完善借款人的违约档案,实现电脑和文件资料(原件)的双重管理。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档案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可以银行内部的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鼓励个人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另外,应建立一个公正、权威、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该机构可由央行牵头建立并进行业务指导,联合各金融机构、政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5.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风险的控制。在借款人提前还贷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银行预期利息收益的降低。当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时,会加重借款人的利息负担,甚至会因此导致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例如利率期货、期权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可以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中图分类号:TM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34-01
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一切工作的基础,油田发展必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企业基层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抓细、抓实,集中精力做好油田安全管理的贯彻落实,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持久不懈地抓下去,切实落实安全重点环节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切实落实环保敏感区域的保护措施,切实强化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做到本质安全,营造适应企业大发展需要的稳定和谐环境。
1、细化HSE管理制度,落实干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对执行制度方面始终坚持在改进中执行,在执行中改进,不断修订、补充、完善,使制度逐步趋于合理化、人性化。讨论制度人员广泛,意见统一,同时执行制度严肃认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职工的头脑中始终绷紧安全生产弦,为单位的安全平稳、均衡高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安全生产实际中不断发现新矛盾、新问题,为解决新矛盾和问题,就要补充完善制度。对《基层班组各项管理制度》、《HSE岗位责任制》进行重新梳理修订,对一些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操作规程,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系统学习,为安全施工、标准施工提供了制度保障。
2、实行“1110”安全管理法,推动HSE工作开展
开展“1110”安全管理法(灌输一个理念:即安全就是对员工的最大福利,失去安全就失去一切;完善一个体系:即继续完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即抓安全意识和素质提升、抓好“我能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抓源头和新苗头、抓好特殊环节、抓传承,创新和研究、抓安全管理、抓典型作用发挥、抓安康文化建设、抓环保基础管理、抓好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实现了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1110”安全管理法,是HSE工作的安排与部署,也是借鉴“110”的威严与警示,做到安全工作警长鸣。
3、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全员HSE意识
针对不同层面的员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看惯了、干惯了到习惯了”的不良习惯,深刻认识养成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认识到标准化操作也要靠习惯养成。针对新员工群体,让从上岗便养成“我要安全”的意识,提高“我能安全”的能力,警示大家“增强自我防范、学会安全生活”以及“用心营造和谐家庭”。在安全教育内容上,注重提高针对性、时效性和环境性。首先,切忌泛泛而谈,让员工知道每项施工的风险点,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使其行而有所顾虑,动而不忘条律,减少随意性,增强理智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各类隐患的发生。针对员工标准化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组织标准化操作培训活动,每期一周时间,将他们集中到培训基地,开展标准化操作演练,通过学习、演练到考核,牢记操作规程,严格操作程序,提升操作技能,对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了熟悉和掌握。举行技术比武集中展示员工标准化操作培训的成果,激发广大员工进行标准操作的热情,推进标准化操作的持续开展和落实。大力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检查和学习HSE管理制度,提高HSE管理水平
“督导检查”是干好安全环保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坚持日常巡查、每周必查、专项检查、月度普查等方式,狠抓安全环保薄弱环节,并建立监督检查网络平台,让各基层单位根据查出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整改,有效地进行隐患整治。坚持“群防、群查、群治”的原则,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组织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活动。严格控制重点、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环保风险。(1)认真落实带班管理实施细则,督促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现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2)严格交叉施工,对于外来协作施工的,在同一区内我们自己的施工要暂停,不能盲目的交叉,争抢进度。(3)进一步严格承包商的安全监督管理。按照安全管理考核规定要求,严把审批、审核关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考核不合格的承包商,杜绝施工。对承包商施工队伍的现场施工条件、设备设施状况、人员持证情况、安全措施情况进行开工前检查、施工过程监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论与建议
(1)完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安全工作重点就是全员抓落实,抓质量上,做到严抓事前准备,过程监督,事后总结。将发挥安全监督专业性强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对应的考核办法,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2)抓安全意识和素质提升:一靠教育、靠培训,二靠制度、靠考核、靠严明的纪律,通过强化学习标准化操作知识工作,使干部职工牢记操作规程,严格操作程序,提升操作技能。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要把标准化操作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结合起来,加大对员工标准化操作的培训,通过视频资料的学习,让每名员工谈心得写体会。(3)抓“我能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借助“我能安全主题”活动的平台,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宣传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实现我要安全到我能安全的提升。(4)抓好特殊环节:严格控制重点、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环保风险,督促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现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要根据季节特点,切实把季节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节假日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5)抓传承、抓创新、抓研究:继续执行月度HSE量化考核措施,实行月度量化评比与事故挂牌双向考核,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监督管理,开展月度问题分析、评价活动,做到“检查、分析、评价、整改、培训”同步管理运行,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查找缺失、完善措施,通过分析、评价制订整改措施,进行安全培训,借助岗检普及管理标准、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经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6)发挥以往“事故”对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要研究源头和苗头,要冷静分析、系统分析,如果分析不到位,认识就不可能到位,措施防范就不可能到位;根据季节特点和现场环境的变化,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动态化、本质化,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考核,让安全直接管理者要跟上安全发展的形势。在现场中推广使用,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组织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对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