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2-28 14:40: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篇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说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现代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以下特点:

第一,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去面对大学生的新动向。

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来看,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的高校已经将网络信息手段运用到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当中,并且因网络的新颖特点吸引了广大大学生的眼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根据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高校正在不断的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去面对大学生的新?酉颉?

第二,寻求开放式的新路途,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受到了形形的冲击和诱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需求开放式的新路途,他们通过寻找新的途径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沟通。例如有的高校打破传统的收信式交流机制,在网上建立起师生、家长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上实现大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思想政治交流。并且通过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有效的改变学校的工作策略,在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交流方式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式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会通过网络交流软件加强和大学生的联系,这样避免了面对面时,大学生会产生拘谨和紧张的态度。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如同一把对大学生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双刃剑。所以,我们在正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的前提下,也要规避其负面影响。

2.1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了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存量,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大学生用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自己,履行社会使命 可以说,网络传媒创造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审视自身、展现自我的大平台。尤其是新型网络传媒,例如微博的出现,更是迅速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传媒工具。

2.2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上鱼目混珠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信息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涵盖三俗文化的信息垃圾污染了网络环境,极易掩盖正确的价值导向,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其次,网络信息的西方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文化及意识形态也实现了东西方的融合。由此,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与日俱增。外来殖民文化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文化相抵触,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比如有些西方媒体借助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大肆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很容易对西方的自由文化产生好感和认同,从而摒弃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相背离,不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再次,网络的虚拟化弱点冲击了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这无形中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化。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使用微博或玩网络游戏成瘾,沉溺其中,将虚拟与现实混为一谈,对现实生活无暇顾及,导致人际交往关系的异化,从而在行为上迷失自我,影响学业进步和自我素质的提升。

三、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3.1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参与者的素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在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中,首先,我们要选择优质的教育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三俗文化现象。

其次,对网络行为进行实名制登记。再次,网络参与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道德素质、提高职业技术素养,通过网络释放正能量。

3.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

网络的环境复杂多样,我们需要的网络是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所以我们需要特定的人员帮助大学生筛选正确的网络资源信息,在这里就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社会要加强沟通与联系,高校应不断增强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既要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传达给学生家长,又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和问题以及家长对高校的意见,及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建议,根据信息反馈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和改善。

篇2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媒体因具有容量大、载体新、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网上聊天、博客、微博、播客、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兴的媒介手段在以新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常客,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大,复杂的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信仰。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隶属于文化大范畴,是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1.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说,特指以语言数字化为前提,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电子传输为依托,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

2.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1)网络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在传统社会里,消费和文化是相对分离的,人的情感需求和终极关怀通常是在消费活动之外,通过特定仪式获得的。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心理需求、社会期望、信仰等均被压缩,还原为经济行为,即消费,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与精神文化的占有、欣赏和利用,获得物质的满足或精神的愉悦,实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享受,使信息资源的享受功能发挥到极大的程度。(2)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交互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文化日趋多元,网络也不例外。由于互联网有巨大的虚拟空间,不受现实社会中各种身份、地域的限制,这种多元化的特征显得更为突出。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文化越来越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状态。在信息网络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趣味性和娱乐性成为生活的重要特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强大传播力量,网络文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带给人们新鲜的阅读体验。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使之成为提升人类,尤其是大学生智慧的途径,通过网络构筑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将低智商转化为高智商,将相互分离的个别人的智慧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智慧、国家智慧、人类智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传播为大学生实践自律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场。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空间里,缺少他律的道德力量,只有靠个人自主的道德意识和自律精神才可以杜绝不良文化的毒害,因而大学生分享网络文化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自主意识、提高自律精神的过程,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论是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的提升,还是道德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稳固。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虽然同样注重理想和追求,但更注重现实和功利,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2)大学生信仰呈多元化发展,进而出现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和形形、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取向面临“多元价值”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直接导致大学生信仰根基不稳定。(3)受网络虚拟文化的影响,面对现实生活产生不适感,甚至会出现各种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无法区分而导致盲目或困惑的状态,进而导致大学生信仰的迷失。

三、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1.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要帮助大学生认清主流信仰之外的信仰,改变目前理论教育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不只注重灌输,且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解决大学生在信仰上及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3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也有着很高的覆盖面,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最前卫的文化思想,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改良变迁,从而使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的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转变为互补与补充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动力。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其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单纯的图片、声音完美的结合,构造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让高校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精彩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大学生群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凭借着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引导着高校学生,这让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无可比拟。

(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它不但为高校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带来了沟通上的方便,由此出发,介于网络文化的交互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开放性往往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坦率的去吐露真心,将自己的见解、情感以及诉求真实而有力的吐槽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及了解学生的这些诉求,借助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引导,在沟通中鼓励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有针对性的对那些消极而悲观的思想状况进行疏导,及时了解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关心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高校学生与外界联系沟通的路径,是校园文化变得更加有趣充实,而网络世界的绚烂多彩极大地诱惑着高校学子的好奇心,这种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化满足着高校学子的各种兴趣和爱好。从而导致传统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和传承的载体受到极大地冲击,加之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掺合,使得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受到从未有过的威胁。因此,高校学子对网络文化的支持与参与同网络文化对高校学子思想政治状况形成冲突,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观念、行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挑战。网络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概念,让传统意义中空间和时间所涵盖的文化、经济、政治概念发生转变与偏移。西方意识形态与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极大地冲击,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德育观念产生极大地影响。导致高校学子在思想观念上有所懈怠,以及在道德观念上和行为规范上产生懈怠。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差别,让高校学子沉溺于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趁机而入,让缺乏自律性的学子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冲击,从而导致高校学子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下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极大的挑战。

三、加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

篇4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亦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1] 。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理念、模式,2011年国际知名IT公司介入运营,2012年进入公共视野,对互联网产业及在线学习、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其出现被喻为教育史上“一场海啸”、“一次教育风暴”、“50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技术变革”[2]。目前Coursera , Udacity 和edX 三大MOOC平台注册人数已上千万,作为当代最时髦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对大学生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MOOC的历史发展和特征

1. MOOC历史发展

2007年,美国犹他州大学的David Wiley在Wiki发起一门开放课程“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面向世界用户分享征集课程资源的活动。次年1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的Alec Couros教授开设课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邀请全球众多专家参与远程教学,这两个开放课程从思想和技术上为MOOC这一新的课程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随后,加拿大学者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对于这类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发放获取资源的在线课程定义为“MOOC”。巨大的在线注册数据使得教育界广泛关注这一课程模式,到2011年共有11门MOOC课程相继开设[3]。

现在Coursera, Udacity和edX三大MOOC主流平台均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为更多学生提供了选择一流大学一流课程系统学习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慕课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

2. MOOC的特征

(1)规模大

学生注册人数多,参与高校众多;某些教师以团队方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课程教学,提供了众多可选择的网络课程。

(2)开放

对学习对象的全面开放,教学与学习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放,教育理念的开放,为阳光下的高质量网络课程。

(3)在线

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线条件)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且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经济实惠;适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

(4)课程

首先是在课程的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课堂的主导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在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组(Remixed);在课程的学习方式上强调众包交互(Crowd-Sourced Interaction);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创新[4]。

二、MOOC的经济性

MOOC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大学的自省。近几年,美国大学普遍有种危机感,他们积极思考如何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教育质量。他们迫切地感觉到,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变革的紧要关头。100年前杜威指出,(教育中)一切的浪费都是由于彼此的隔离[5], 时至今日,国家与国家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隔离俯拾皆是、司空见惯,而许多大学生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无法支付高昂学费而辍学。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成本的大幅攀升使得低成本的教育解决方案在广泛的人群中拥有庞大的需求,如果一位学生以更低成本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并在就业市场上有同样的竞争力,肯定不会花费更多财力上现有的大学,低成本的教育必将代替昂贵的教育形式。这种对学习者来说成本低而质量高的在线教育形式无疑正好切合这一市场,美国高等教育界视MOOC为降低大学学费、为弱势群体提供高等教育的良机。

三、MOOC的实用性

1.给学习者带来便利

指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学习没有时空约束,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展开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最大效率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增加自己的知识。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只要有上网条件就可以免费学习优质课程,这些课程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不管你是正在上学的学生、上班的工人,还是在家的家庭主妇或退休老人,都不需有学校的学籍,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进入学习“教室”无门槛,只有当你需要学分、证书时才要求交纳一定费用[6]。

2.“四海之内皆朋友”与大学校园生活

MOOC的兴起,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据统计,截至2012年8月10日,上线不过才四个月的Coursera就已有超过100万的注册学生,遍及全球119个国家[7]。Facebook, Twitter和其他社交网络的兴起,意味着学生可以轻松地与网络上的熟人组建多个长时间的学习小组,尽管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彼此并不熟悉。

但有一件事显而易见,尽管世界上最好大学的最好课程都在网上,但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无可取代。Udacity的共同创始人大卫・斯塔文斯承认:“大学校园里有这么种魔法,只要你能在那泡泡里而住得起,就是美好的。”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有课程本身,还有很多集体的社交体验,之所以要去大学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帮助你成长及学会如何生活和工作,这是许多人都把大学生活视为人生最重要部分的重要原因。对于许多课程(特别是商业类课程)来说,社交关系的培养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元素。

3.“足不出户也能上名校”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MOOC都是名校名师讲授,制作精良,赏心悦目,有些内容甚至可以当做是纪录片或者电影看待。在中国大学生看来,出国留学仍是一件奢侈并且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MOOC 弥补了短期出国留学的许多弊端,二者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学生的全球化教育[8]。

4.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学习方式表现为“接受式学习”,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素质。而MOOC在课程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真正意义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现以问题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这种课程也就真正做到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4]。

在MOOC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会自发组织线下的学习小组,定期定点见面共同研讨一系列问题。通过这种众包交互,学习成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主动建构过程,终身学习也将成为普遍的现实[7]。对于那些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有了 MOOC,他们就不需要在终身学习与事业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一言以蔽之,MOOC 为所有人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

四、 MOOC的不足

1.不习惯

慕课的来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挑战。对于现行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学生来说,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还不习惯有效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课程内容的沟通与交流,对那些学习主动能力比较弱的学习者来讲,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等。

2.高退出率

远程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辍学,辍学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可能会给学生并最终给远程教育机构产生负面的影响。在Coursera公司,注册参加特隆和诺维格讲授的线上人工智能课的16万名学生中,最后只有14%念完了课程。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Moore,1990)指出,远程学习者处于分离的状态。学生、远程教育机构和教师之间的分离导致三者之间的交流缺失,因此,学生更容易辍学[9]。这是MOOC课程完成率和通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10]。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有高度自觉性和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能力较弱,则很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退出。

3.易于作弊

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David Patterson就在他教授的与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中,发现居然有20人提交的作业是一模一样、一字不差的,他都不敢相信居然会出现如此堂而皇之的抄袭现象。与传统大学教育相比,MOOC太容易作弊,这是互联网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证书”的可信度和含金量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和手段。MOOC中的诚信问题“求解”需要制度和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MOOC正在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从目前看,其演进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其优势和待解决的问题,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但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探索,MOOC的不足之处会越来越少,对大学生的不积极影响将逐渐消失,将会真正成为“50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技术变革”。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王左利. 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3]沈.MOOC课程与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对比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6:23-26.

[4]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23):5-10.

[5]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邓宏钟,李孟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①[学术论坛].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3 N0.19:212-215.

[7]盛岚.数万中国人上网免费读美国大学,大牌院校纷纷加盟[N]每日商报,2012-10-24.

[8]乌倩芸.足不出户与行万里路―论MOOC与短期出国留学[J].教育观察,2014(3)4:45-47.

[9][英]奥蒙德・辛普森.肖俊洪 译.主动提供动力支持克服“远程教育缺陷”[J].中国远程教育,2013:5-11.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33-01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当今社会成员的网龄趋于低龄化,而学生由于学习的需要和时代环境的影响自然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网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资源泛滥成灾,中学生心理建设尚不完全很容易沉溺在网络构造的虚拟世界中从而忽略作为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以致无法完成学业任务。

一、网络时代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内容无法跟进时展

一直以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难得以实现,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往往都是在监督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约束、行为习惯约束甚至是思想约束,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在长期压制下要么逐渐消失要么愈加强烈,而网络时代以其特有的自由性、虚拟性极大满足了学生的这部分心理需要。在网络时代中成长的中学生其思想观念和性格特点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管理内容的缺失观念的落后不但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控学生的思想变化也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

2、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

管理手段是决定管理制度实施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在中学期间学校的管理执行人员一般都是由教师单独担任,方式基本固定与班级例会、教师组织的主题活动或者学习检测等。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意识都与网络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关联。如果在网络时代下教师仍然坚持采取与网络无关的管理手段不仅无法帮助教师及时探查到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令教师错失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3、肯定多于否定容易引起学生反叛心理

许多教师接管的班级中可能都存在由于沉迷网络而引起学生厌学情绪的事件,这一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对网络的不良印象,甚至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对网络本身具有的优势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然无法站在长辈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优缺点,可能还会与学生产生思想分歧并不断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困难。如果中学生长期没有接受正确的网络引导甚至会逐渐形成难以戒除的网瘾是,甚至出现网络失德、网络违法等恶性事件。

二、解决网络时代中学生管理问题相关对策

1、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必须承认的是,网络在对开展教学活动起到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并创新是进行现代中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传销学生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立足教学现状结合时展,客观系统的分析总结网络时代下的教学特征和学生特点,准确判断网络时代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本原因并对此进行规范性管理,尽量在保留网络优势的前提下消除网络时代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2、优化管理手段与学生建立共同话题

脱离网络的管理手段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必要性但是却依旧无法满足网络时代下对中学生管理目标的需要。优化管理手段主要是指在学生管理中融入针对网络管理的方式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学校要培养具备一定网络技术的管理人员,普及教师应该了解的基本网络知识并打破师生交流障碍,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可以令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这一管理手段的开展可以将班级作为管理单位,建立特定的网络交流群组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

3、引领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于网络的包含性和自由性发生碰撞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网络,长期以往还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管理相对硬性管理而言更具有实际效果,在网络时代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可能完全脱离网络进行,因此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引导,应用科学的理论性知识和实际指导引领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和网络下意识,避免由于学生的自主摸索而出现网络的过度应用现象。

教育领域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期间同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影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执行人员与中学生有着大量的接触时间,教师只有客观看待网络时代为中学生带来的双重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网络时代中学生管理方案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新芝.浅谈网络时代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3,30:25.

篇6

1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大学本科的公共必修课,在考取研究生等高等学历的时候,思政教育一直伴随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帮助学生们掌握自身发展方向,在外界的诱惑以及冲击面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不断加强学生们的自我思想维护意识,从而将更多的外来思潮经过甄别判断后进行吸取。传统的思政教育以案例教育的方式进行,通过教科书讲解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与发展。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也重新进入了一个阶段,并逐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2 网络时代带来的思潮影响

互联网是网络时代形成的基本标志,信息时代就是大量的信息不断充斥在互联网上。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获取信息,信息的传播者也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将信息到网络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扩大化,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们的基本生活组成部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也能够通过网络的途径实现一定的目的。在读取信息的同时,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网络时代的思潮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其主要的渠道就是对政治以及思想新闻的一种浏览与理解。

现如今,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信息都会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让广大网友了解到。政治和文化以及时事等方面的信息,最容易触动大学生们。相对之下,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当前的时事最为关注,反应也最为强烈。一旦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关系,大学生们就会在思想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困惑和疑问。当这些困惑和疑问无法得到解答的时候,就会造成一定的思想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们的价值观。

因此,对于网络时代,思潮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

3 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一直以来是高校的重点教育学科,一直开设思政教育主要的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是需要思政教育给予帮助的。传统的思政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抽象体现,表现在对待外界的一种态度。而政治,是一种制度下的体制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学生,首先要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其次就是要对自身的思想有着一种系统的发展方向规划。在遇到思潮和外界的影响的时候,能够通过最正确和稳定的方式去接受和判断,从而正确与积极应对外来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已经慢慢脱离了时展的步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与时俱进的理念,在思政教育方面也应该得到应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形成一种完善的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把握自己的人生,正确面对外来的事物与思潮。

4 依托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分析

网络时代的思想浪潮非常丰富,在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以及思想的时候,难免会给大学生造成思想和价值观上的影响。网络时代也是信息时代的一大标志,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外界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上的新闻信息以及负面言论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外界形成一种自然的抵触情绪后者是畏惧心理,极为不利于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和职场工作。因此,在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思潮,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及时了解网络的最新思想动态,从而帮助大学生们及时找到观点和答案,避免因为个人困惑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4.1 基于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理论基础

传统的思政教育由于思想相对单一和闭塞,没有过多的时事进行对比分析。教科书的案例相对陈旧乏味,缺乏时代认同感。例如,80年代的案例依然在21世纪进行举例教学,这样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时代感太强,造成很严重的厌学现象。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广泛的信息获取平台。那么,大学生们经常浏览互联网信息,接触到很多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更值得去关注,也是最贴近大学生未来生活的。因此,大学生们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解答。因此,对于思政教育而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是一种改变教学形式,扩大知识范围的一种机会。基于网络大事的思政教育理论基础的建立,能够帮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存在困惑的问题上,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在教学课堂上应该能够提前准备一些时事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在遇到时事困惑时,能够将书本的知识点通过时事政治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扩充思政教育的范围和实效性,更能够改变以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从而建立思政教育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4.2 结合网络思潮给予大学生正确思政教育实践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非常清晰了解到,网络时代带给了思政教育一次非常好的改革机会。基于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的探索,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

第一,通过互动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提问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们把最近的见闻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通过时事来进行知识点的相关阐述,从而加强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效率。

第二,教师通过对近期的时事进行总结,然后以案例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意义,从而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总之,对于思政教育而言,依托网络时代的思潮是非常必要的。网络时代的信息非常庞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思政教育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让案例不再感觉遥远和具有时代感。

5 结语

网络时代的兴起,逐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是要通过时事和政治体制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并能够拥有健康的思想。基于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更具有时代气息,能够通过贴近学生们身边的实例进行讲解知识点,保证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让教学课堂更加有意义。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性,是目前基于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时事观点,了解价值观的真正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篇7

中图分类号:G410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便利性逐渐提高,但是,网络时代对青少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可以给初中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但是,网络游戏和网络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对初中生是一种身心的侵害,导致初中生认知的扭曲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就会给初中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作用,从而促使初中生犯罪事实的发生。因此,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就要特别关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从而使初中生能够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充分吸收网络的积极作用,使初中生德育全面发展。

1、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的建立可以使初中生开拓视野,及时了解相关资讯,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使初中生能够全面综合提高能力,同时网络时代的发展可以使初中生扩大交流和交往的范围,防止初中生自闭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使初中生张扬个性,顺应时代化的发展,因此,网络的积极作用也是很大的。

1.2消极影响

科技是双刃剑,既会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很多的消极影响。当前,网络中存在大量垃圾信息,而且初中生好奇心理较为严重,对信息分类能力较差,因此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网络的发展使初中生耗费大量的时间上网或玩游戏,由此部分学生就会荒废学业。除此之外,网络社交能力的开放导致学生会通过聊天引发网恋,这也是初中生更易遭遇的问题。一些网络文化逐渐对初中生德育教育构成不良影响,侵害初中生的健康发展。

2、网络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对策

2.1更新教育理念,推进网络德育教育

在网络时代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要特别注意更新教育的理念,逐步抛弃网络有害论,切实认清网络在初中生德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要充分注重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初中生能够充分认清网络的积极作用并正确使用网络。因此,作为教育者,首先就要改善对网络的态度,避免网络恐慌的出现,在网络时代正确进行德育教育并保证教育的成果。要逐步改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理念,充分吸纳网络上的不同思想道德理念和文化理念,从而使学生开拓思维,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网络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推进德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2建立专门网站,倡导德育培养

在网络时代初中生德育教育实践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从而使校园网内容充实丰盈、有感召力,使学生能够得到校园网的倡导,积极建立良好的德育品质。校园网专门网站要保证更新的速度和宣传的力度,要从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要贴近生活,便于初中生理解和接受,从而吸引初中生的青睐。通过专门网站的建立,可以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入,校园网建设要全面系统,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网站的诱惑,积极开拓思维、保证德育品质培养。专门网站要设立意见反馈,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对校园网建设提出要求,从而使校园网建设的更加全面。

2.3社会、学校、家庭协调配合,降低网络负面影响

在网络时代初中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初中生各监护人的职责,保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的协调配合,要对学生教育进行全面控制,防止学生私自利用网络形成不良嗜好。社会要对不良网络进行谴责,呼吁相关部门对网络进行整改,从而优化网络环境。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职责,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积极树立德育优良典型,对网络不良行为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从而防止网络不良影响的侵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事件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弥补学生非在校时间监管的不利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要给初中生树立德育榜样,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从而保证初中生能够分辨是非。除此之外,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建立沟通和联系,要定期进行学生思想反馈,防止学生德育水平的偏离。

3、结语

网络时代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抵制网络的消极作用将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德育水平。当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处在塑造期,因此初中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这就需要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引导初中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健康成长,才能使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得以完善,从而保证教育的效果,防止当前高速信息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8

小学阶段是个体思想道德成型的重要阶段,做好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多是通过学校宣传、教师讲解、家长教育的方式开展,在网络时代下,对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需要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调整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

一、网络时代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在科技的发展下,网络已经渗透至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小学生对网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他们会利用网络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等,不可否认,网络确实对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价值观冲突也是普遍存在的,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并不稳定。在网络上,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世界观朝着我国汹涌袭来,更有甚者,通过歪曲事实制造了一系列的黑色文化。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给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类负面信息的影响。劣质的信息资源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小学生道德观与价值观出现扭曲。

德育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一阶段的德育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在网络时代下,传统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小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发挥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上的先天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尊重中心地位,构建和谐关系

进入了网络时代后,每一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者,传统的一元权威结构被瓦解,表现出强烈的个体性。在网络时代下,关注个体的需求和体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是德育在育人方面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做,亲自参与,对外部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身处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尊重孩子们的主体、中心地位,做到换位思考,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需求、年龄、个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德育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让学校成为德育联动模式的中心。

同时,还要构建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特殊的年龄段,他们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同学、教师、教师的认可与关注。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用深沉的爱来看到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优等生就予以他们特别关注,也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过分苛责。只有认真公平的对待学生,才能够让他人从心底里接受德育教育。

(二)轉变教育思路,开展网络教学

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思路,将德育教学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时代提供的各类资源来弥补传统德育教学的短板。借助社交媒体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沟通想法,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自己来建立班级网页,亲自动手,将生活中的内容分享到班级网页中,进行科学的判断,在整个过程中,以孩子们的动手为主,教师只要负责监督即可。同时,设置班主任信箱,孩子们可以通过私信的方式与班主任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寻求班主任的帮助,这对于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效用。

(三)促进道德内化,提倡合理上网

人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无律到他律的过程,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德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实现道德内化,将其践行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德育理论的传授说到底,是带有强制性的,只有引导学生将外在道德转化为自身的终身品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飞跃。在德育教育内容上,要积极借鉴网络技术,让德育内容变得活泼、生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形成课上、课后的联动。在课后,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参观博物馆,通过实际生活来理解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德育内容,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合理上网,在这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网站,如学乐中国网、中国儿童资源网、中国少年雏鹰网,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传至班级网页,针对网络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孩子们有目的的参与“网络摄影大赛”、“网络读书征文”等活动,发挥个性特长,做到合理上网。

三、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小学德育活动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积极应对时代的要求,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应对网络时代不良信息思潮的影响。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雷.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资讯.2015(25) 

[2]窦桂梅,陈世荣.天机云锦妙剪裁——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与赏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6(01) 

篇9

高校思政教育是转播马哲思想的主要途径,如何将生硬的理论知识进行现代化语言的加工,怎样把传统的哲学教育转变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门难题。分析当下高校网络文化特征,了解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是把握获得改善教育主动权的最佳方式。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时刻握牢政治思想教育的话语权,是一门大学思政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语言艺术。

一、 网络时代的特点

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快速的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其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目不暇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止到 2011 年 12 月日,我们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5.13 亿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 2011 年已达 96.1% 。这以数据足以显示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带来的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了解大学生的思维变化,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引导的主动权,不至于被动接受导致不尴不尬的境界,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举要先了解网络时代的三大特征,再对症下药。第一,虚拟性。网络平台的虚拟形式和不要求上网者真实姓名于身份的特征,给了高校大学生一个自由自在毫无约束的虚幻世界。道德的约束力在虚拟的身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即使是法律的影响力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也相对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下,会给大学生健康思想的成长带来太多诱惑和不稳定因素。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也展示了出来。第二,隐蔽性。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基本以面对面为主。在互联网的世界,距离和虚拟的身份将有用的信息都隐藏了起来。网络时代的隐藏性间也虚化了互联网道德观和世界观的限制作用,网民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极具诱惑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种挑战和威胁。第三,开放性。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和网络普及的根本原因。开放性促进了信息共享,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让大学生足不出户的了解、接受和专递信息。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因此离不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好处是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但是负面信息中的极端思想与马哲教育的核心思想相冲突,也给大学思政教育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二、 思政教育语言艺术的转换

马克思说过:“我们的阐述自然取决于我们的阐述对象。”当阐述的对象发生转变时,马哲教育的方式也要跟着发生改变。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有着电子阅读快、信息接收广、互联网使用时间长的特点。根据这样的变化,教师在教导思政教育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就只有等着被时代被淘汰的结局。

(一)转换思政教育中的案例分析,

其实只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马哲教育并不是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历史的事例来讲解课程。教师在阐述的时候,可以加入最近发生的大事件进行观点解剖、案例分析、立场阐述。从网络上找到近期最受关注的话题并不是难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思政教育的展开,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社会哲学科学。例如马加爵事件的分析,就可以从道德审判和法律制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再从中进行目的性的引导,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适当引用网络用语,转变表达形式

讲课的过程中,适当成加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思政教育。网络语言虽然稍显浮夸,但基本上也符合精简幽默的规律。实践表明,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的质量有效提高。恰当的使用网络语言,是课堂的点睛之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 扩宽知识框架,丰富语言内容

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想要丰富现有的信息积累相对比较方便快捷。教师在授课过程要注意自己知识储备的积累,不能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这样容易让学生怀疑已接受的知识,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讲课过程中,不宜局限于课本的案例分析。应该将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对比理解,也可以加入近代史的发展对现代的影响,可以纵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横向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见解。这样的授课方式丰富着理论知识的内容,还能促进学生了解近代史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也能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完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马哲理论知识积累。还能引导学生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使用互联网。通过教师授课过程语言的转换,就能将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变得灵活有趣,不仅可以挽救网络时代带给马哲文化的冲击,还能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宁丽新,樊东霞.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10:151-152.

[2]谭文华.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途径[J]. 河西学院学报,2012,06:109-113.

篇10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信息的容量也极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使得信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价值观以及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逐渐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仅需要讲座、课堂教学等模式,更需要广泛利用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平台交流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深度。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面临着众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也会使得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小学生身心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分辨能力较弱,抵抗诱惑的能力较差,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世界各国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都很重视,对中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比较研究,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现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优势、长处和特色等。

三、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理性认识,理念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校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指导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则有利于其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开展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学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善待学生”。如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更新教育观念,倡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和个性解放,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该以小学生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开拓、自由创新,保护小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构建网络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网络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互联网在我国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基础。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第一,关注互联网发展,构建多维互动的动态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主动融入网络时代的大潮,争取与小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感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概况,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拉近与小学生群体的距离,构建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规划以及畅想利用互联网平台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得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家长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平台,使得家长能够及时得知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学校、小学生、家长三者联动的动态机制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优化作用。

第二,建设导向清晰明确的思想教育平台。运行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需要统一的思想进行约束,以此规范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秩序,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明确思想导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立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建设力量,需要不断提升队伍的互联网意识,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网络的发展现状。同时,要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导向变化做出敏捷快速的反应。其次,要借助学生组织的力量,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小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承担着端正思想政治导向的重要任务。同时,小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和参与者,对于各种思想政治观念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如何统一学生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第三,德育先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在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科学地利用网络是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端正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态度,严禁不良思想和言论的出现以及蔓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于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运用互联网平台时,不能一味追求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也要注重信息传递的质量。

3.科学规划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于学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坚定依赖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学校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规划互联网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第一,走进学生生活,将互联网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融合,促进教育常态化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小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必须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创造平等沟通的互动平台,选择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之所以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没有与小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互联网平台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应该主动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破除沟通障碍,促进沟通。同时,要采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

篇11

[2]李丽娜.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如何应付[J].辽宁教育,2014(20).

[3]阮博.“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5-12.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5]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108.

[6]关于公布2015年全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结果的通知,.

[7]网络安全:智能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http://chinair

篇12

一、引言

进入网络时代,我们身边的图书逐渐趋于数字化、电子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阅读,而是趋向于电子阅读。人们可以通过影像、音频或者图片等方式进行阅读。

二、汉语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里沧海桑田,朝代更替,中华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博大精深。我国拥有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汇聚了无数文人的精神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人文智慧的体现。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实现了世界范围的信息传播与共享,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近年来,不少国外文化传入中国,这些国外文化有利也有弊,对我们的思想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内心世界。

三、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关系

(一)网络时代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模式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网络阅读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即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获取尽可能最多的信息。一般纸质形式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都比较昂贵,而信息化电子形式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却比较便宜。因此,人们宁愿选择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在线阅读。各种各样的在线阅读方式不仅方便,而且还减少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网络时代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经典存在的模式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存在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变成有声阅读、影像阅读等。由于阅读的人群不一样,因而他们的阅读方式也就有所差异,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青少年活泼好动,理解能力稍差,因而多选择影像阅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并加深记忆。老年人由于年纪大,看书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因而多选择有声阅读的模式。总之,网络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存在模式,并且更加便于读者想象和理解。

(三)W络时代使人们难以得到经典文学的体验

虽然在线阅读非常方便,但是读者几乎很难通过在线阅读得到较好的文学体验。首先,网络阅读缺乏深度,会严重导致人的精神平庸化。其次,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时髦。很多读者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毫无营养、毫无文学价值的网络作品吸引,或者受到网络上其他不良内容的干扰。这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作品非常容易对读者的内心造成负面影响。阅读经典需要读者平心静气。杂乱无章的网络环境不利于读者阅读,可能会让读者得到适得其反的阅读效果。

(四)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由于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网络的高度普及,网络上也会出现一些道德败坏、素质低下的网民肆意传播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可以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提升网民素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文明、科学、规范的网络环境。

四、汉语言文学和网络阅读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经典阅读与网络视频相结合

对于部分人来说,只有文字的书本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也不能提起阅读兴趣。在网络时代,人们对音像作品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字与网络视频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文字转化为视频,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学校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文学作品阅读社团,课余时间整理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用电子设备做成演示文稿的形式,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经典文学作品相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学校应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比如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说书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文学经典通过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分享读书心得,让大家感受读书的快乐;还可以把学生的交流视频到网站上,供众多文学爱好者交流点评,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改变课堂形式,增强学生体验

纸质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在网络时代的影响力远不如以前。要想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当学习篇幅较长的经典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把该文章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动力,然后再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探索文章的内涵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进行话剧表演时,只有良好的舞台效果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道具、灯光的调整和角色的分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真实的身心体验,还可以让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人物关系及文章内涵。

学生想要真正地走进经典阅读,就必须要一点一滴地阅读积累,达到最终的艺术境界。因此,对于经典就要精读,细读,以达到深度了解。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学习文字表面的知识,还应当借助网络平台查询与该文学作品相关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结束语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发挥出自身价值。网民应自行遵守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净化网络环境,使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价值发扬光大。这样有利于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与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今后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