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支付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4-02-29 14:4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线上支付的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线上支付的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01-01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整个世界的服装产业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当时的整个服装行业分为三个层次:1、术支撑型 2.资本运作型 3,劳动密集型。所以,当时就读服装专业的职高生接触更多的是基础及实践课程,只要掌握基本的服装工艺,就能就职于服装工厂或公司担较好的工作岗位。

但经过充分的市场孕育,以及供大于求的服装产品的出现,在90年代,中国企业开始了资本运作品牌的时代,从零售价位上拉开档次,以获取不同消费层次的目标人群。经过品牌的运作,一部分企业开始集团化。所以到90年代,只会工艺的职高生已经跟不上服装集团化的变迁,很多学生毕业后只能就职于最底层的工作岗位,发展前景渺茫。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服装产业出现纷纷寻求电子商务化的模式,以突破重围的重要变化。在这重大变化发生的同时,一批家庭条件优越,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科技的现代职高生已经懂得为今后的就业道路寻求一条新道路,那就是电子商务。

2服装行业渠道变化对职高生就业的影响历程

2.190年代前服装行业渠道

90年代前服装行业以供销体制、百货业及批发市场为主,发展空间相当巨大,当时职高生能够在服装行业里选择做基础售货员,对新兴的百货行业还能选择做代销商或批发市场的批发商等等。90年代,需要大批就业者去支撑这个产业的兴起,职高生在服装行业的就业选择随心所欲。

(1)供销体制:

供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受当时物资匮乏的影响,凭票供应或限量供应成为一大特点,从城市到农村的供销商店,是服装产品的主流销售通道。

(2)百货业

百货商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当时经营的方式是向服装厂家采购商品或者代销商品经营,当时的服装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基本达到了供需平衡的状态。由于交通和物流的影响,这些百货业态集中在县城或城市,这是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

(3)批发市场的兴起

随着江浙、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珠三角特区的建立,大量低价格的服装产品开始涌现,此时销售渠道明显不能消化这些产品,批发市场就应运而生,批发市场终于打通了城镇和农村的通道,通过一批到二批,最终到零售店里,农村市场被激活。服装消费的空间陡然猛升,催生了一大批服装厂的诞生。

2.290年代后服装行业渠道

90年代后,服装品牌观念逐渐强化,服装也向集团或公司化发展,服装行业的基础工作人员已经逐渐饱和,需要的是大批管理上的人才或者是在这个拥挤的服装行业冲出创新的道路来,于是,学习基础技能的职高生能就职的只能在管理以下的工作岗位,他们只能利用自身的现代条件,去接触新新产物,学习电子商务。

(1)专卖店:

90年代,受服装行业供大于求的影响,品牌运营的理念开始产生。国际品牌逐渐进入中国,更加加快了中国本土品牌建设的步伐。本土品牌开始自谋经营店面,称之为品牌专卖店,品牌专卖店又促进了城市黄金地段的效应,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让消费目标进行了再一次细分。

(2)电子商务化:

发展到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各领域,尤其是在服装行业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阿里巴巴、淘宝的诞生,让服装业从传统渠道走向了虚拟的网络经营中,随后电子商务化也开始进一步细分,PPG、凡客、梦芭莎、麦网等专业服装销售平台也开始运营,到了2010年,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的品牌化建设也开始小试牛刀,如宝鸟、ERQ等品牌商城的建立,预示着服装行业渠道的风云巨变!

(3)电子商务时代的多元化分销:

虽然电子商务时代在服装业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渠道多元化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年龄结构的原因,上网群体特别是网购群体绝大多数集中在70后80后90后,所以传统渠道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3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服装业电子商务化之路

3.1消费群体目标定位:

中国地域广阔、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极大;国内最发达的三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GDP是的10多倍。所以不仅仅是传统渠道服装业消费者群体定位开始差异化,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也是这样。

在随后五年的服装业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定位将会更加细分化和个性化。

3.2电子商务的渠道联盟:

在服装业,电子商务开始进行渠道联盟和整合,目前淘宝和全国城市门户网站开始展开了互利合作,而一些品牌商城也通过CPS和返利的模式和购物类网站开展合作,这些渠道联盟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

3.3传播和推广手段:

服装的电子商务化,仍然离不开传播,鉴于消费者主要是网购群体,所以还是着手于网上传播,您的品牌,决定了你的推广媒介。可以根据你定位的消费者群体的年龄层次和喜好,而上相应的网站去推广你的服装商品。

4现代职高生在服装业电子商务化下的发展趋势

4.1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推动群体:

在信息强大的21世纪,现代职高生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并一定程度上成为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产品的群体,他们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让网游、网购等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运行电子商务的公司更希望运用一批了解电子商务,熟练电子商务流程的工作人员,这务必为现代职高生提供了庞大的机会。而同时,非职高生可能正在为高考而奋斗着。

4.2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运用推广主体:随着时代的推进,80后90后将成为主力消费群体,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让交易变得傻瓜式操作,所以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的潮流,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将成为众多企业必争之地。由于职高生的特殊性,他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接触网络销售,更多的职高生拥有的是一颗聪明的脑袋,只是不喜欢运用到校园学习而已。于是,他们会选择将聪明运用到自己更喜欢及擅长的领域中去。开淘宝店,网络充值店,网游充值点等等已经成为职高生面临就业时的一大选择。既能逃避年轻的他们对社会的恐惧感,又能通过自己熟悉的网络方式和身边庞大近似的消费队伍进行推广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4.3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建设开发主体:

电子商务方面,需要运用时间去研究钻研,现代职高生和普高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拥有更自由的生活时间,可以除开课本去接触新新事物,并投身于其中,有大把的精力活力和时间去学习电子商务,而且更早地踏入社会让他们多了一份工作历练,多几年的经验累积,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疑成为电子商务最大的建设开发主体。

篇2

前言

中国线上购物消费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并形成梯度增长的态势,从2011年的7845.3亿元增长到2015年39900亿元。据《2016年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调查的21个城市合计有2703万人曾经在2016年进行过向上购物消费行为,网购总金额达到734亿元。通过第三方支付用户数据显示,线上购物消费的用户特征: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达到了77.8%,学历已大专及以上为主。

一、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现状调查

(一)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规模呈梯度上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C端、移动端的无机使用,线上消费已成为不易主档的大潮流。大学生是个年轻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要高于一般人,而且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的一代人。通过调查与了解,在校学生中有网购习惯的人数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且消费规模呈增长趋势,消费的年级也在下降,即从大一学生中就会出现较多人数的学生进行了线上购物消费。

(二)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主要平台选择存在惯性

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主要平台集中于已作出市场品牌的几大交易平台:如淘宝(包含天猫、聚划算)、京东、当当、美团等交易平台。消费者在某购物平台进行购物后,获得初次购物体验之后,往往购买频率也会增加,一般会对该购物网站形成惯性,也会持续关注并继续使用该购物网站。

(三)线上线下消费形成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商平台的普及,电子商品和实体商品已经有了相互交融趋势,线上品牌逐渐走向线下实体店,线下品牌也逐步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而价格敏感、购物谨慎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实体店体验,然后暗自记下商品货号,继而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购买,从而降低购物风险和购买成本。所以,通过实体店体验线上购买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四)价格弹性较高,商品选择倾向于单价低廉产品

在校大学生网购行为虽然普遍,但由于经济状况一般,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价格也是大学生购物中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是高于一般的消费群体,因而他们喜欢通过各种途径买打折商品、购买促销商品等,在商品选择上倾向于单价低廉产品。

二、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促进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因素

1.消费的便捷性

线上交易平台的经营借助互联网,经营者既可以全职经营,也可以兼职经营,不需要专人时时看守,营业时间也比较灵活。同时线上购物在家就可以完成购物,不需出门,节约大量的体力和时间成本。而且网店365天、24 小时营业,无论刮风下雨、白天或晚上,只要有网络且服务器不出现问题,就可以实现购物过程。加之网上支付方式、送货上门等服务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他们可以随时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移动端的普及,商家大量的推广移动端的平台交易,给消费者制造了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购物的购物环境。所以,消费的便捷性吸引越来越多的

2.商品价格的实惠

对于店铺运营,店铺租金是店铺运营资金中较大的财务支出,而网络交易平台却不需这笔支出,因而大大地降低了开店的综合成本,有的网店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再去订货,不会因为积货占用大量资金,而且网店经营又不需要水电、管理费等方面的支出,也不需要专人看守,节省了人力方面的投资。所以,商品相关费用附加值较小,于是价格较低,刚好减少了资金仍然需要依靠父母的大学生的购物压力,因此得到大学生群体的推崇。所以,商品价格的实惠也是大大地吸引了在校大学生。

3.退换货的便利性

线上交易平台的网店往往都退出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政策,的确取消了线上购物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也同样消除了在校大学关于在选择低廉商品又担忧商品质量而得不到利益保护的隐忧,因而,在校大学生得到售后的保证之后,也大大地吸引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购物消费。

(二)在校大学生线上消费的隐忧

1.支付的安全性

网络购物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支付。而一般网络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而支付平台的不规范性,必然也给网上支付带来很大的隐患,从而限制了大学生们的网购行为。而且支付平台也易于被黑客入侵,黑客通过键盘记录、钓鱼网站、等各种途径窃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然后进行资金的转移。网上支付安全因此也成为影响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2.商品的质量保证

由于店家缺乏诚信,平台管理不规范,现在在各大交易平台都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让大学生们对网络商品缺乏信心,因而也影响到学生们选择线上购物消费。

三、对线上交易平台的建议

(一)规范店铺管理

从国家政策方面规范电子商务平台,从而约束平台加强平台管理。平台也可以形成相应的规则包括店铺申请,店铺资质等店铺入驻平台条件的严格化,在做运营推广的过程中也应细化规则,规范店铺的管理。

(二)规范商品管理

商品的质量是影响学生群体线上购物的一个重大隐忧,因而,站在卖方应具有长远意识,应该规范自己的商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塑造企业信誉;同样,平台也应督促与约束店家进行商品管理,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一定要给与惩处的依据等实现商品的规范销售。

(三)规范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塑造线上企业信誉的重要一环,为刺激学生们更有效的开展线上消费,各大电商交易平台应规范售后服务。通过规范的售后服务,让消费群体有利益保障的平台,包括退换货、资金支付等都有保障,也会促进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消费。

参考文献:

[1]赵群,徐霄峰.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J].世界家苑,2011(8)

篇3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CECA)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了27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迅速突破40.6万亿美元。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电子商务的主力军;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正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十余年来,起步晚,发展快。由于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的交易模式,使传统商务中并不明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开始备受关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同一交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可以横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不得不在技术驱动的基础上,重视这三流的相互关系和价值,研究其平衡关系和业务模式。因此,下文首先从我国电子商务整体的资金层面及发展趋势着手,逐层分析其未来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我国电子商务资金规模趋势

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快速铺展电子商务业务。至2011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5.2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0%,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月网络消费则达260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中国B2B研究中心报告和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已占全国GDP的11.4%。截至2012年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8%,从市场结构来看,B2B仍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其中,中小企业B2B交易规模占比达55.1%。预计至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0.6万亿元。在整个网络经济市场中,相较移动互联网、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网络经济形式,电子商务已逐渐增加其市场占有量,预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在整体网络经济中的占比将超过40%。

从以上数字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发展动力十足。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仍将保有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一方面,虽然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但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尚不足2亿,随着互联网用户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用户数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向传统行业进一步渗透,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各类新型电子商务网站和应用将进一步涌现。

然而,以上数据仅体现了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层面的资金规模,还未涉及到生产链和上下游供应链的资金规模,仅用技术手段提高电子商务零售环节效率所带来的价值,并不能覆盖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巨大投资。在过去,制约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是物流;现今,尽管国内物流业已经在以每年30%至40%的增速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全速铺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线上销售、不仅是网络零售,在其销售链的基层,是一个个供应链的协同平台,当未来商业模式真正由消费者驱动即由传统B2C模式向C2B模式转型之时,“定制化”模式将成为主流,它要求的是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平台化协作平台,而只有当电子商务从网络零售走到供应链实时协同、电商不再是线上线下割裂的业务模块之时,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才在互联网业务上得以真正实现。因此,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大规模定制走向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技术革命,如果将生产链、上下游供应链的资金规模与交易规模并总,伴随着物流、信息流的快进式发展,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作业,那么未来电子商务的资金规模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

篇4

一、3g移动互联,给线上体验带来更大的便利性

无线应用协议(wap)使得依赖于缓慢网速的手机终端上网成为现实,而伴随着3g的全面商用,手机上网的速度瓶颈即将成为历史。今年年初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纷纷退出千元以下的智能终端手机,面对着中国五亿多的手机用户和业已拓宽的无线带宽,每一个企业都有足够的理由憧憬3g时代移动电子商务的美好前景。国内外许多商家和企业不论是通讯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国的移动商务市场。世界知名的3g服务运营商ntt docomo在今年年初就通过与用友软件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移动商务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建立商务平台和商务互动平台,由此和客户建立联系,增加客户在线模拟体验,由此来节省时间,节约资源。这就使得,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商家建立互动,比如说可以用微博在线和商家互动,甚至直接下单。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消费者在线购物习惯的培养,使得全民在线购物成为可能,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在积极布局o2o的市场机会。

二、线下交易成本的增加,给o2o模式提供了动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全球通货膨胀的持续严总,时间对于没个人来说都显的格外珍贵,尤其是对于工作的年青人来说,堵车严重,停车难已经在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非常普遍,这就使得人们更希望有更高的效率完成购物的体验。在线选择,查看评价,商家信誉,获得更多关于产品的参数和信息,对购得客户喜欢的商品是相当的重要。这样线上浏览,筛选,线下可以有目标性的去体验。更符合现代年青人的消费习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交通成本。但最终,客户在商店的购买或是支付都更直观给客户以高效放心的感受。最大程度上弥补了线上购买的不安全性,和保留了线下支付或获得全面服务的真实感。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指出,追溯中国o2o模式,携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o2o模式,只是早期模式仅注重信息流的传递,资金流和服务流一般线下实现。后续,如大众点评网等也是o2o概念的早期实践者。而团购模式的出现,将信息流与资金流一举通过线上实现,标志着中国o2o另一全新阶段。从中国国情来看,餐饮、汽车租赁、酒店住宿及旅游都将为o2o提供巨大发展机会。而相比于餐饮、娱乐等主流团购商品的分散化和区域化,o2o商旅业务则呈现出更大的规模化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

三、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的成熟,给传统行业转型带来更多可能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软件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机遇web的2.0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不管是用asp,jsp还是php技术,甚至使用java技术都可以容易的搭建网络站点,对于http协议的使用更不是高深的技术。图片和视频制作软件的普及都将为网站技术提供很好的工具。由此看来,电子商务软件的成熟,势必带来网站制作成本的降低,这样就给传统行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带来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开拓业务带来可能。特别是如拉手等团购网,吸引了很多商家和客户,这样即节省了消费成本,又增加了分享和互动的乐趣。

四、在线信用支付的普遍接受,给电子商务o2o模式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在积极布局o2o的市场机会。日前,第三方支付公司汇付天下推出了o2o产业链支付解决方案,整合了担保支付和随身支付两大模块。其中,“随身支付”则指汇付天下可以协助商户实现覆盖o2o平台全部终端的支付,消费者通过任何一部包括pc、手机、平板电脑、移动pos等在内的终端接入商户平台,即可实现lbs、团购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无缝对接。消费者海量信息定性与定量分析,真正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那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张亚男指出,“当然,反向来看,o2o也为众多还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期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企业提供一线光明。”除了携程增加了更多线上支付服务外,淘宝网“淘宝旅行”平台也增长迅速。淘宝旅行日前的2011年年度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交

篇5

框架细则相继出台

首先,为维护支付清算服务市场的竞争秩序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京成立;其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首次明确预付卡行业监管体系框架;第三,央行首次发放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标志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进入监管时代;第四,人民银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多用途预付卡业务提出管理规范;第五,央行起草《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要求。

“在管理措施不断细化、监管主体不断多元化的趋势下,整个支付行业的体系将日趋完善,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将大大削弱,这些对于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艾瑞分析指出,一方面支付企业将在政策框架内充分发挥其创新优势,快速推陈出新,迅速把握市场需求,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支付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合规经营将迅速被提上日程。

传统支付结算机构

与第三方支付竞合博弈升级

2011年,由于银行网银支付额度受限,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财付通推出基于信用卡的“一点通”快捷支付业务,快捷支付业务由此兴起。其次,银联推无卡快捷支付业务――银联在线支付,通过这一业务,用户无需刷卡,只需提供卡号和相关认证信息就可完成支付。第三,银联商务凭借在全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网络覆盖,推出便民支付品牌――“全民付”,正式进军线下支付领域。

对此,艾瑞咨询指出,对于支付企业,创新和效率仍然是其未来发展的根本,对于用户和商户而言,支付成功率、便捷程度才是决定其如何选择的关键,用户体验将是决定未来竞争格局走向的根本因素。其中原因在于,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体系还没有壮大到与银行体系相抗衡的地步;另一方面,银行也更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创新性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联竞争将不可避免。

支付企业集中发力

移动支付前景看好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8.3亿元,同比增长154.6%,环比增长38.9%。艾瑞预计,2011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0%。

艾瑞咨询认为,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同时拉升了整体互联网经济对移动支付的需求,来自于商户和用户的需求促进了各利益集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整体看好。如,快钱推出“快+”支付平台及移动支付战略,汇付天下移动支付战略,甚至连运营商也不敢沦为通道,相继成立支付公司发力移动支付市场。但艾瑞咨询也表示,对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技术标准的确定、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以及产业链各方利益的协调,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支付方式百花齐放

用户需求推动新支付方式诞生

年初,Square首次虚拟Card Case,顾客可留有他们去过的商家的“卡片”,只需入店报出姓名,便可完成支付。5月,谷歌了无线支付服务谷歌钱包,用户只需在结账台支持PayPass的终端机即可用手机付账。7月,支付宝手机条码支付产品,通过在线技术进军线下支付市场7月1日,支付宝了手机条码支付产品,正式进入线下支付市场。

对此,艾瑞咨询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的技术创新,而用户对于支付便捷性的需求也在催生新的支付方式的产生。用户体验将是决定新兴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有效地突破了网上支付使用场景的限制,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协同发展。

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

合作衍生机会

进入监管元年,第三方支付经济及政策地位已日益明确,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2011年,汇付天下与新浪乐居达成战略合作,布局房产电商领域;支付宝与航空公司全面合作,机票进入网络直销时代阿里巴巴集团。

“以传统行业B2B电商、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为代表的全新的业务体系开始在整体的交易规模中逐步放量。支付企业提供的服务逐步渗透整个产业链,由单纯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发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物流、基金、保险等诸多传统领域。”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各支付企业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逐步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多元化格局将逐步显现。

全球化趋势明显

国际竞争加剧

篇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不少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网络运营商等非传统金融机构不断跨界探索金融服务,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金融创新力量。同时,传统银行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努力推动传统金融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移动化,打造立体化、多元化服务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两者相得益彰,推动了我国网络金融的跨越

性发展。

二、网络金融的界定

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因特网(Internet)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包括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三、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结合原有的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新传统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如果从主体政策、发展形势方面来分析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很难完整的对现状进行全面的描述,本文将从现如今各主要网络产品的角度分析,具体如下:

(一)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

1996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国诞生,随后美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形成了以Pay Pal为代表的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如: Amazon Payments、Yahoo Pay Direct 等。在我国网络支付的典型模式是互联网支付按照主要经营领域以及是否存在物理介质来划分,大体可以将国内互联网支付分为以银联商务、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为代表的线上支付模式,以及以拉卡拉、盒子支付等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支付模式。前者完全利用第三方机构的网络客户端进行操作,后者则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一定的物理介质,如手机刷卡器等。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支付迅速拓展至移动支付领域,并积极布局线下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其他支付服务市场,互联网支付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31日,央行发放了五批次共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经过几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己基本划定。来自wind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随着市场监管的规范和市场细分的深入,互联网支付规模增长逐步趋于稳定。统计数据显 示,2012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额为36598亿元,同比增长76%;2013年达到53729亿元,同比增长46.8%。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己然成为中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易观智库2014年第3季度非金融支付机构综合支付交易份额占比统计,银联商务、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以38.27%,31.72和6.81%的占比位居前三。

(二)网络融资模式

(1)P2P借贷。P2P概念起源于网络点对点下载服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的进步,P2P又被人们赋予了新概念----person to person。是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网络两端的放贷人和借款人之间搭建一个平等沟通的桥梁。全球最早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是2005年3月在英国运营的Zopa网站。2008年传入我国,2010年以后逐渐成形,并有部分企业开始拓展P2P网贷市场。

(2)众筹模式。5年前,众筹概念在国外开始流行。众筹得本质就是通过大量的人出资很少量的钱,然后大量的小额资金汇聚在一起而形成数量可观的资金,利用资金去完成某件事,由发起人、平台、用户三部分构成。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与了众筹模式高速发展的空间,发起人或者团队,利用网络平台创意以及产品设计方案,然后有用户决定是否要支持该项目,支持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而支付过程全部利用网络金融模式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京东众筹。

2014被业界称为众筹元年”,国内众筹募资总额在1.88亿元,共有1423起众筹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0.9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众筹行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且众筹这种零散化的网络金融交易方式,让用户能够花费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因此可以说众筹模式的火爆使得网络金融的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四、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普及境外电子商务服务

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普通消费者和外贸企业对于跨境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跨境支付业务有望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蓝海。目前,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易支付等机构已经涉足跨境支付领域。近期央行已批准两家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虽然目前业务范围仅限于预付卡业务,但可以预计,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是必然趋势,跨境支付将得到极大发展。2012 年移动支付标准逐渐走向统一,移动支付通过不断创新,主动引导、迅速融入主流消费趋势,为超常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技术基础。易观智库预计,2015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

(二)多元化发展网络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着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传统金融业中并不存在的业务显露出了冰山一角,而通过技术应用探索和挖掘这些潜在的业务可以说是目前业务创新的一个趋势。最初的网络金融业务只是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模拟传统金融业务的流程,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但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络金融不仅将传统金融业务迁移到网上进行,而且通过对不同渠道、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组合匹配,产生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态。

(三)网络金融服务专业化

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着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传统金融业中并不存在的业务显露出了冰山一角,而通过技术应用探索和挖掘这些潜在的业务可以说是目前业务创新的一个趋势。最初的网络金融业务只是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模拟传统金融业务的流程,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但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络金融不仅将传统金融业务迁移到网上进行,而且通过对不同渠道、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组合匹配,产生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态。

(四)完善网络金融监管环境

目前,中国网络融资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行业规则,P2P、众筹融资等平台良莠不齐,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13 年以来,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为网络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对网络融资的规范,以及网络融资的巨大市场潜力必将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一方面,诸如腾讯、阿里巴巴等拥有庞大客户基础、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网络运营商的机构而言,其在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方面的优势必将彻底颠覆行业现有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网络融资的冲击,必然会积极运用在资金来源、客户资源、风险管理、数据处理及运用、市场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对现有发展模式、业务流程进行革新。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形势整体良好,但在线上、线下信息的交流以及服务融合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各传统行业与新兴互联网公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寻求双赢的发展路线。促进金融行业进一步快去发展,跟随发展趋势,完成线下金融机构向线上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过度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孔繁强.新经济形式下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22).

篇7

[DOI] 10.13939/ki.zgsc.2015.08. 030

1 互联网金融现状

1.1 国外模式

1.1.1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产品1999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民众的眼前,贝宝(PayPal)提倡全民将银行中的余额购买利息率更高的货币基金产品,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在2006年伴随着银行利率的持续上涨,其吸收到的资金总额超过10亿美元。在该货币基金还未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型金融领域前,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美联储将利息仅有1%不到,货币基金的投资价值荡然无存,最终于2011年伴随着经济萧条退出美国的大舞台。

1.1.2 网络信贷

在美国通过网络进行信贷交易的形式主要有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指的是仅以网络的形式进行银行的存贷业务。由于网络银行特殊的存在形式,形成了其超低成本的融资优势,以其高于实体银行的投资回报率高速地吸收存款。但是传统银行针对纯网络形式的银行,通过发展各自的网络业务,逐渐削弱网络银行原本的竞争优势。最终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在1998年被一家加拿大的实体银行收购。

1.1.3 P2P借贷

P2P借贷在美国兴起是在2006年,主要以平台的形式存在着。借贷俱乐部(Lending Club,LC)就是其中的主力。该平台只收借贷的中介费,由于个体间的融资规模较小,且无法提供大额的抵押物,期间的担保仅靠借款人的信用支持,而平台不提供其他担保措施。在个人高效且小额的融资需求下,P2P一路以来也是高歌猛进。

1.1.4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于美国开始盛行是在2009年,它的出现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一个新的融资模式,极大的拓宽了富有创意的小额融资项目的募集资金渠道。对于众筹而言2012年无疑是新的起步,美国国会通过了JOBS法案,该法案将众筹融资形式正式认可,且允许企业通过该模式进行融资获得股权资本。

1.1.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源自于购物平台在支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业务形式,其中美国最早的网络购物平台贝宝(PayPal)公司,与之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一直不错。整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生存极大地受到了美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挤压。主要原因在美国传统金融体系已经发展了太长的时间,对于金融市场的分割已成定局。在面对新事物带来的冲击时,传统银行都能通过创新产品或者服务来应对。

1.2 国内模式

本文中谈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涉及金融服务后形成的一个新的行业领域,而另一类互联网金融形式归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形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在着一定时代因素,怎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健康地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2.1 货币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模式简单来讲就是结合互联网独有特性,研发而来的高效且较高息的投资理财产品。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而发行的“余额宝”。但是现阶段各大金融互联网公司在对待其货币基金业务方面都是过多的宣传其收益,而对其风险却谈之甚少。如何降低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向传统的金融公司学习的地方。

1.2.2 网络信贷

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网络信贷业务发生在证券领域和保险领域。在网络证券领域国内起步较早,直到2000年4月证监会颁布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网上证券业务行为规范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目前中国证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其网上交易业务也逐步扩展到手机网上交易,网上开户甚至是推广电子券商。目前国内的保险业在互联网上同样发展的不错,从1997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上线,到2000年首个全国性电子商务网站开通,国内的保险业网上经营正在蓬勃发展。

1.2.3 P2P信贷

P2P(Peer-to-Peer lending)信贷,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公司组建第三方平台将资金的出借方与贷方匹配链接。P2P信贷能够将各类个体小型贷款人联结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险,还能使借款人在全面信息下选择更为有利的借款利率。目前在国内呈现的P2P模式有2种:第一种是线上模式(Online),代表企业有拍拍贷和人人贷。该模式的特点是没有实体成本,审核仅通过视频认证、银行流水账单等手段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级。第二种是线上到线下模式(Online to Offline),代表企业是翼龙贷等。相比于第一种模式,在信用风险评定方面发生了变化,借款人除了需要在线上提交有关的借款申请,还需要到实体商处进行进一步的信用等级审核。

1.2.4 众筹

众筹模式,从名称上就可以理解为大众或群众进行共同筹资,其形式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将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项目或者个人的创意思维向公众展示,公众可以通过自我意愿选择将资金投资给目标企业或者个体。针对众筹的融资模式,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建设平台方面主要注重于合理的项目展现形式和出借方用户数量,目前国内在平台建设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天使汇、淘宝梦、点名时间以及一些微信公众平台。

1.2.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其运营模式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独立创建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仅为用户解决在网络支付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支付需求,主要代表公司有快钱和易宝支付等。第二种是用于担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它们从创建初期就已经定性,依托于所属的电子商务网站并为其提供支付担保,在实物跨越时间与空间后进行网上资金交付,主要代表公司有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已经不局限于在互联网上实现支付功能,而是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

2 存在问题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依托仅是原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的衍生,对于金融服务方面仅能做到对客户需求和偏好进行统计分析。在互联网金融高效快捷的优势下,难免会被人们遗忘一些它现阶段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下是针对货币市场基金、P2P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货币市场基金

国内由“余额宝”带领的高回报率产品出现,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从事货币市场基金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在高回报率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客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在美国支付公司贝宝 (PayPal)就曾经用同样的方式吸收资金,当美国的市场利率下降,货币市场基金的高回报率就无法被支撑,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就无法被实现。这时不但是从事该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会倒闭,整个市场上的闲置资金也会发生恐慌,形成国家内部的金融动荡。

2.2 P2P信贷

针对国内现行的三类P2P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模式和不可控信用风险:首先是线上模式(Online)普遍存在,在没有线下机构进行辅助控制信用风险情况下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会非常高;其次是大多数P2P信贷公司向出资者提供金融担保,这种资金中介的担保会带给出资者更高的收益预期和更低的风险预期,在这类模式下整个P2P信贷模式将会变得更加富有信用风险;最后是国内整体的征信系统并不完善,仅仅靠目前互联网系统产生和金融服务中的信息,很难做到对借贷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这也是现阶段国内发展P2P信贷模式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

3 发展趋势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以上因为阶段性导致的收益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和完善,而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提出两个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分别是:大融合趋势和全方位趋势。

3.1 大融合趋势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发展趋势就是关于融合。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最关键的应用工具,它已经和原本传统的各类行业进行了超级亲密的合作,例如传统的零售业与互联网结合成就了现在的网上购物,那么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之间未来也必将是融合的。本文所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仅是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另一大部分将会是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衍生,这两类企业未来将会在互补中相互融合,双方的优势都将得以发挥。

3.2 全方位趋势

在国内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非常的严格,禁止混合经营其他业务,在降低金融业发生杠杆效应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灵活多变的特性。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类抑制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在面对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便捷广泛的前提下,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全面的结合将会是解决以上矛盾的主要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高度融合以后,原本存在的金融业边界将会逐渐消失,金融业将通过互联网的广泛性和便捷性重新融入各大行业,也就是重新定义各行各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交互关系。未来的社会将会是高速运作的,金融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将会是支撑整个运作系统的关键,而互联网必定会是金融业实现该职能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静,邢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行为变迁及银行变革[J].征信,2014(9).

[2]程华.互联网金融的双边市场竞争及其监管体系催生[J].财政金融,2014(7).

[3]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

[4] 蔡林正也,梁剑.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以P2P、B2B和余额宝为例[J].中国市场,2014(9).

[5]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市场,2014(7).

篇8

其中,最核心的趋势是,银联、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企业成为了“亲密敌人”,业务相互渗透已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

当前,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无可置疑的主角。即使从支付市场的份额来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对银联来说,当前中国境内的银行卡清算市场只有中国银联一个经营主体,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卡支付跨行清算均需通过银联网络进行,导致了线下支付政策规定必须通过银联,形成了绑定性合作。在支付安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方面,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但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存在着竞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各类创新,已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随着监管机制放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能逐渐进入商业银行的基金、保险、信托、券商理财产品等重点业务。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民间金融的活跃和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介入小额信贷或财富管理等银行的传统领域。

从业务上来看,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银行卡收单与互联网支付是交易规模占比最高的两大类业务,金融支付则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传统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专注于线上支付领域,银联和银行一直主导线下领域。但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第三方支付企业渗透线下商户的现场支付成为可能。

在各种线下支付方式中,POS机(销售终端)收单交易的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是所有线下支付手段中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银行卡收单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线下支付市场,已受到第三方支付业界的普遍重视。

在这一市场,银联系企业线下优势明显。在2012年,除银行系机构收单之外的第三方银行卡收单市场中,银联商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但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支付领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具备正面对抗银联系企业的实力。

截至2013年1月,共有75家企业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据赛迪顾问统计,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8412亿元,同比增长70.46%。

然而,这个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不足10家互联网支付企业瓜分,并呈现出一家独大的现象。从主要竞争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居市场首位,银联系企业(上海银联、广州银联)并同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环迅等企业构成互联网支付竞争的第一梯队。

除此之外,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领域的深化和拓展,金融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具备金融支付实力的企业将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正逐渐将业务范畴扩展至对B2B(企业对企业营销)的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需求满足上,致力于成为金融支付服务提供商。

篇9

今年阿里巴巴喊出的“买遍全球、全球可买”的新口号将“双十一”变为了全球性的购物嘉年华,要帮助西方商家向中国出售商品,并将更多的中国商品出口到国外。亚马逊和苏宁也采取类似举措,将国外商品引入中国市场。“跨境电商”这一词汇在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流行。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的重要趋势,并且有望继续加速。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主要由以下三个力量推动:第一,购买升级。今年萧条的零售市场中,包括进口产品在内的高价产品的销售却快速增长。一线城市和某些二线城市里,中等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性收入已累积到了足以推动高端产品市场起步的程度。第二,像在上海自贸区内的管理实验也助涨了这种趋势。“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是上海唯一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试点平台,也是首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项目之一。政府正在寻找开启消费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加快这种惯例。第三,更多的国际品牌开始意识到中国网络市场的独特机遇――它能帮助实现中国线下市场的跳跃式增长――碎片化、分散化、多样化,同时努力像消费者模式转变以抓住中国消费者。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3-002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3.05

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普及,对银行的渠道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银行既要面对手机在银行网络中重要性日益上升、带来渠道管理、产品形态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新转变,又要推动原有庞大的物理网点的智能化转型,重新定位网点功能。

一、线上:手机成为银行网络的重要端口带来新挑战

(一)渠道:从银行专有到客户随身

在前互联网时代,银行的渠道是专有的,不仅网络是封闭的专网,渠道所有的端口都是银行的设备,比如网点、ATM、POS。在互联网时代,网上银行的发展使得客户的PC机成为银行渠道的重要端口;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成为银行网络的重要端口,并且在银行渠道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美国著名银行专栏作家Brett King指出:“银行不再是你要去的地方,而是你要做的事”(Banking is 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 but something you do)[1]。

从数量来看,2013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有20.9万个网点①;2014年末,全国有61.49万台ATM,1593.50万网POS机②。但是,手机银行客户端的数量更为巨大。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总数已经超过1亿户,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客户总数也超过5000万户。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光大银行超过1000万户、民生银行超过800万户,仅是上述8家大中型上市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就超过4亿户③。

银行渠道终端从银行的专业设备变为客户的通用设备,从固定变为移动,对银行渠道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银行管理更加扁平。以往是总行――分行――网点――客户的多层级管理,现在变成了银行――客户的两层级管理。其次,客户即渠道。手机移动端越来越成为银行业务的主要入口,银行自建渠道或者自有渠道的重要性下降。第三,渠道建设硬件投入的重要性下降,软件开发的重要性上升。第四,业务交易从银行柜员操作变为客户自己操作,客户对交易响应速度要求上升,银行需要整合内部流程,整合各个产品的交易系统,减少客户按键次数,流畅交易页面切换,更快速地完成交易、返回信息。第五,客户身份确认由当面变为远程,从强实名变为弱实名,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上升。第六,后台系统支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渠道端口都是银行自有的情况下,交易流量是可控的,即使出现高峰,也体现为客户的排队、而不是系统的拥挤。但在客户手机移动端直接连接银行系统的情况下,银行无法对进入系统的流量进行控制,系统压力和宕机风险加大,基于自有服务器的系统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成为现实而迫切的议题。

(二)产品:由繁入简,从实到虚

传统银行讲的是“产品线”,产品线不断细分,每一个产品线又有多个产品,功能重复,差别细微,不要说客户,连银行本身的职员都不一定搞得清楚。单就讲信用卡,每一家银行都有多个系列,一个客户有同一家银行的多张卡很普遍。

反观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第三方支付产品,都是功能高度整合的。以支付宝为例,既有支付、转账、收款等基础功能,还有理财(余额宝等)、国际汇款、信用卡还款、交水电费、手机充值、网购代付、记账本等扩展功能,还有打车、买彩票、电影票、飞机票、境外退税等场景。

随着智能手机日益成为银行业务的主要入口,银行必须将各类产品整合到一个APP中,以此让客户更好地识别和进入银行,也能够让客户全方位地使用银行服务。因为如果有多个APP,势必会增加客户的识别难度,也会使银行产品分散于各个APP中。

但是,这种整合恰恰是传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差距。第三方支付中领先的支付宝、财付通都只是唯一的APP,但是银行却是多个APP。笔者2015年1月17日在Apple APP Store中的搜索,部分银行的APP数量如下:工行4个、农行2个、中行25个、建行5个、平安12个、民生6个、银联17个。

除了入口的唯一性对产品整合的要求,银行产品还出现了以下三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是交易门槛降低。余额宝的1元起投完全拆除了理财市场的门槛,使理财市场的客户从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5000多万客户扩大到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近2亿客户[2]。

二是交易速度加快。互联网使社会生活速度加快,也使得客户等待的耐心下降。客户需要快速完成交易,并即时得到反馈。这就要求银行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处理。对于目前需要人工审批的信用类产品,未来的发展将是两大方向:或者是事先识别客户,主动提前给予授信;或者是采取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客户申请时自动计算其风险评分,并即时给出同意与否的结果。

三是产品的载体从实到虚,即从实物载体到虚拟产品。银行传统上的存折、存单、交易传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化,相当一部分客户在交易时已经不需要。随着手机作为电子钱包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信用卡也将虚拟化成为手机功能的一部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网上支付已经是基于信用卡、但是不需要实体卡了,比如快捷支付。在NFC支付标准统一之后,当手机可以作为线下支付的载体时(比如支付宝,已经实现了扫码支付),信用卡虚拟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三)客户:从单点接触到随时在线

当客户的手机成为银行渠道网络的一部分,客户与银行的联系就从过去间断性地利用银行终端,转变为随时随地都可能与银行进行交易或交流。这种接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客户与银行联系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客户金融交易的频率。根据一项调查,普通人一天中使用APP的时间平均大约为94分钟,收发电子邮件可能达到每天100次,每月使用手机银行20-30次,每月使用网上银行7-10次,但是一年中到银行网点只有几次。以前客户可能间隔一定时间才到银行办理业务,现在一天进行几笔支付交易很正常;传统的定期存款最短三个月,现在做银行理财是按天计算;以前贷款的客户数量少、并且一辈子就一两次,现在网上借贷随借随还已经逐渐普遍。

客户交易频率的提高,强化了金融“刚需”的性质,同时也为挖掘客户需求、识别客户风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依据。

客户与银行关系变化的另一大特点是从交易到互动。与移动互联的社交化趋势相适应,客户不仅关心具体交易的执行和完成,而且还需要在出现问题时即时与银行沟通解决方法,或者在办理理财、跨境、信贷等复杂业务时与银行进行交流,获取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和专业建议,甚至是与银行客户经理进行个性化、生活化的沟通。这种变化既为银行深化客户关系、推送业务信息、挖掘业务机会提供了空间,也要求银行学会在与客户在随时互动中满足需求和进行动态的客户关系管理,倒逼银行对服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进,以做到集全行智慧支持客户经理的前线服务。

在客户大幅度降低到网点的频率的情况下,电话呼叫中心是目前客户随时与银行联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客服人员接听电话的随机性和陌生感,客户(尤其是中高端客户)难以进行持续、深入的沟通。因此,银行需要建立一个专门平台来提供与客户进行联系的渠道,为客户经理提供与客户持续性的联系,并以消除客户通过微信、QQ等公共平台进行沟通的不安全感,保证金融交易信息的私密性。

在这方面,工商银行已经先行探索,于2014年12月推出“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为客户提供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的即时通信服务,并在客户经理、呼叫中心、行内单位和行外客户之间建立起交流圈,形成信息急速汇集、快速传播①。

二、线下:物理网点的智能化转型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作为线下渠道中最重要的银行网点,需要重新转型。比如,工商银行在全国的智能网点已有7家,建设银行在12座大型城市的智慧银行已经开业,中国银行也将在2015年重点布局智能网点[3]。

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智能型网点更注重客户体验,对业务流程也进行了再造。具体来说,客户可在网点自助了解银行产品、办理业务,同时,在流程方面也由人工向智能方向发展,铺设了智能设备、VTM(远程视频柜员机)等。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智能网点的定位主要是“连接线上”,包括更多的智能设备、产品二维码扫描墙、远程视频服务等等。其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智能转型,将传统网点接入互联网线上,以发挥原有的、已经有巨大投入的线下网点优势,实现O2O线上和线下的协同。但是,无论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迁移,而是应该针对网点功能变化趋势、创造出特定场景、提供差异化、有价值的服务。传统银行网点在转型中,需要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连接还是场景

在手机日益成为银行网络的渠道端口的情况下,传统网点的转型已经不能从渠道的角度考虑,不能以“连接”或者以“渠道端”为出发点,而必须以“场景创造”为出发点。

在客户手机成为银行渠道入口的情况下,银行要做的应该是让客户尽可能地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办理业务,而不是让客户到银行网点进行“再连接”。在信息传递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银行应该是让客户通过自己的手机即时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易来提升客户体验,而不是让客户到网点来体验银行服务。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智能手机功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投入巨资打造的智能网点,其新颖性将很快消失。

场景创造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客户被动的角度考虑,哪些业务办理或者信息沟通是线上无法处理或者效果很差、客户需要到网点来办理的,银行如何在网点为其高效地办理;二是从银行主动的角度考虑,银行如何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客户到网点,进行深度沟通,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挖掘业务机会。甚至网点只是体现银行存在的标志,只是客户经理办公的场所,客户经理依托网点扩展场景,走出去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

场景创造和连接线上两种不同出发点对网点的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需要营造交流的氛围,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对人员素质要求更高,信息展现或者交易办理不是主要的,甚至可以完全在客户的手机上进行。后者则是以设备智能化为重点,展现的客户面前的是各种自助智能设备。

未来,在“人机交互”成为主流的情况下,网点不再成为交易的主要场所,而是成为银行与客户之间“人人交互”的主要平台,成为客户经理“走出去”就近服务的支撑节点,通过场景创造和扩展,体现独特价值。

虽然,目前银行客户的交易习惯仍然处于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当中、网点的交易性、查询性、解决问题性的服务压力仍然很大,银行为手机客户端提供的服务和交易仍然有限,银行网点转型完全基于场景创造还不现实。但是,银行应该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点转型的连接线上和场景创造两种不同出发点的差异,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场景创造,发挥网点的独特价值。

(二)业务交易还是营销服务

传统的银行网点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交易,办理各种业务;二是获客,即营销拓展新客户;三是解难,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四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和增值服务。

目前,一般性的金融信息已经是线上随手可得,在不远的未来,银行支付、汇兑类交易将陆续标准化和线上化,小额贷款和投资的线上化程度也会迅速提高。从支付交易结构可以看出,容易线上化的信用卡交易和汇兑业务的笔数占到了非现金支付笔数的99%;移动支付的交易笔数更是保持了三位数的增长,占非现金支付笔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3.34%,仅三个季度就提升到7.92%。从现金交易来看,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其需求也是逐步下降的,这从M0供应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2011―2014年M0增长率分别为13.71%、7.71%、7.16%、2.88%①,下降趋势明显。在这种趋势下,银行网点的业务交易和信息提供的功能将逐步弱化。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50.4%的用户是在营业厅看到或听到有关手机银行的介绍,71.0%的用户是直接到营业厅开通手机银行的②。这说明在互联网金融逐步普及的过程中,在监管机构对开户要求还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客户还是需要从传统的入口进入网络金融世界。

为客户解决诸如ATM吞卡、折卡挂失等问题也是当前网店的基本功能,也是需要通过电子化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方面。随着支付类产品的电子化、虚拟化,随着存款、信用卡成为手机中的一个APP的时候,网点这方面的服务需求将大幅下降(毕竟会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客户拒绝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已经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金融交易自助程性和金融信息可获得性的提高,交易操作和一般性的信息提供已经不是客户到网点的目的所在,未来网点应该主要着眼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增值服务,尤其是涉及到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对于客户而言需要审慎决策的大额贷款和投资服务,为客户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深化客户关系将成为网点工作的主流。

参考文献:

[1]Brett King.Bank 3.0[M]. John Wiley & Sons, 2013.

篇11

2014年顺丰速运宣布,首批开业总计 518 家顺丰社区门店――“嘿客”店,并计划未来设立近3万家。

这是顺丰一次大胆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业内各种质疑与赞美的争论喧嚣尘上。那么顺丰嘿客模式究竟是什么,其构建的核心点在哪里,其优劣势是什么,以及未来又如何?

在此,我们就顺丰嘿客模式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分析,并简单分析一下给银行业务带来的启示。

顺丰嘿客模式核心是社区

顺丰速运顺应时代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业态优势,在全力打造顺丰优选电商平台后,大胆地推出无实物、无库存的社区“嘿客”店模式,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物流是顺丰的优势所在,也是其立足之本。顺丰正在构建一个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并试图充分发挥物流网点的综合效用,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社区便成为顺丰战略布局的核心节点。在这一构想中,社区既是物流环节的发起点和终止点,也是消费者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发起点与汇聚点,并由此形成有效的大数据收集与构建平台,通过深入分析社区的居民物流消费能力,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状况进行精确评估,由此形成大数据优势。在顺丰的整体布局中,社区成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渠道辐射的核心节点与汇聚点。

由于涉及成本、隐私、管理等多重问题,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始终难破,在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阶段,高度分散且纷繁芜杂的客户状况给物流行业造成了很多困难。据《运输系统地理学》,供应链最后一段的成本约占货物运输总成本的28%左右 ,“最后一公里”运输成本过高,已明显成为阻碍电商发展的绊脚石。

顺丰“嘿客”以社区为节点,形成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构建自成体系的“快递自提站点”,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幅提升效率,通过客户自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给最后一公里的客户终端提供标准化和统一的配送服务,避免终端合作模式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随着电商业态的发展,“线上快捷下单与支付,线下快速送达与客户体验相结合”已成为电商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也就是O2O模式。这一模式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服务,改善消费体验。由此,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从线上走向线下,而传统产业基于互联网进行改造,实现从线下走到线上,电商与实体店呈现逐步融合的趋势。

相比较京东借助于万家便利店等连锁品牌构建O2O布局不同,顺丰凭借其物流网络优势,以“嘿客”店为核心的O2O布局显得更特别,也更具震撼力。2012年6月,顺丰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顺丰优选”正式上线,定位于生鲜及中高端食品,运营一年即达到了4亿的销售额。2014年5月,随着顺丰“嘿客”店的诞生,顺丰试图打造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合作电商)+顺丰速运+社区嘿客店+大数据”模式已经初步成型,构建电商O2O闭环模式的商业意图也逐渐清晰,而社区“嘿客”店的设立,又成为这一战略部署最为重要的基础。

那么顺丰嘿客模式优劣势到底是什么?嘿客模式未来会怎样?业内对于此有着较大的争议,在此,我们将嘿客模式与社区实物便利店和线上电商进行一个比较分析。

区别于传统便利店,“嘿客”店采取虚拟购物方式,实现零库存。同时,除了主推的顺丰优选电商外,“嘿客”与多家电商平台及供应商达成了合作,这使得“嘿客”店的商品种类和范围远超越传统便利店。此外,“嘿客”店将开拓话费充值、车(机)票预订、水电费缴纳等服务,并承担起“快递自提站点”的功能,实现真正的社区化便民服务。顺丰官方网站宣传“嘿客”定位是“网购一族的最潮领地,懒人们的生活管家,社区生活的物流中心”,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还具备 ATM、冷链物流、试衣间、洗衣、日常费用缴纳等多项业务。

不过,传统便利店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即买即消的快消品而言,无论快递如何迅捷,也没有人愿意等待快递,而更愿意驾轻就熟地即买即消,这一消费品领域的体验要明显优于嘿客店。

然而,对于非即时消费的货品而言,特别是生鲜食品,以及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成本去采购的货品,或者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不易采购到的货品,选择顺丰嘿客店作为货品售前和售后环节的可能性便存在了,特别是对于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社区,这种可能性会进一步提升。

顺丰嘿客模式受到争议最大的地方是与在家网购的选择上,更多的人似乎还是会选择在家网购,而不是去嘿客店。

从用户购物体验而言,的确如此。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购物,而在于物品的接收,以及售后服务问题。对于现有网购的客户群体来说,虽然网购的时效性非常迅捷,但在接收货物时,就必然要付出时间成本,并降低购物随意性的体验。同时,由于对货品的体验感受差异,以及退货、换货等需求的存在,电商售后服务问题也一直是客观存在并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相比较而言,顺丰嘿客店由于根植于社区,又有“快递自提站点”的便利性与随意性,客户完全可以安排在社区生活节奏中的任意时间提取,并可以满足退货或换货需求,这将极大地提升社区用户的网购体验。

顺丰嘿客模式面临的现实挑战

任何一种新生的事物,于产生之初,都是脆弱而单薄的,虽然我们寄予了他无限美好的愿景。然而,存在,只有当他成长并强大了才现实。对于这一规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京东之于国美,当当之于书店,概莫如此。

顺丰嘿客模式,是顺丰基于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与市场地位,以及结合电商构建的一种全新O2O模式,充满了胆略与气魄,但同时也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在顺丰嘿客模式中,可能挑战最大的就是成本。据估测,一家顺丰嘿客店一年平均需要40万元才能维持运营。这样测算下来,顺丰全年净利润仅够维持每天开店数量为10家的嘿客店一年运营,而这一成本之殇的正是业界诟病与担忧最集中的地方。

面对资金的压力,顺丰应该一方面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及金融融资来一定程度解决;另一方面,顺丰可以先选择重点区域中相对成熟的社区先行先建,既能缓解成本上的压力,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用以市场培育及改进服务措施。

传统的力量确实是强大的,人们对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总是存在着路径依赖的亲切感。我们已经习惯了去便利店购物,轻车熟路的默认流程,几分钟就能达成自己的交易目标。网上订购了货品,还是习惯性地第二天安排时间接收,至于货品的售后,太麻烦了就不去折腾了。送快递会知道去顺丰嘿客店,其他的事情似乎与嘿客店无关。

当然还有很多潜在的需求,从来就不是只在一个社区就可实现的。

即便是一个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事物出现,除了在诞生的那一刻光彩夺目外,都要忍受一段的质疑期与平淡期。这是一个艰苦的阶段,很多好的模式往往因为市场时机不成熟或者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偏差,最终前功尽弃。

如何有效地经历这个阶段,是顺丰模式必须面对的考验。当务之急,应该是明确定位、坚定贯彻、系统培训、信息建设、简化流程,并注重品牌塑造。特别是从业人员的培训,由于社区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质、执行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顺丰嘿客模式的成败。

顺丰嘿客模式对银行业务的启示

无论顺丰嘿客模式最终的成败如何,都可能代表了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有很多地方对未来银行业务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是移动互联支付与信息承载。顺丰嘿客店尝试了一种新的购物趋势,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实现下单,未来或许越来越多的零售模式将以二维码或者NFC支付的形态呈现,由于此类支付成本低、效率高,很容易成为各种有效信息的载体,是实现线上线下连接的最佳应用模式。

毫无疑问,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移动互联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事实上,移动互联已经呈现飞速的发展态势,并必将超越PC互联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迅猛增长,2015年1至4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0.46亿G,同比增长89.9%。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支付必然是各家银行激烈角逐的领域。目前中信银行已经率先在该领域推出了“中信异度支付”的二维码支付模式,虽然由于央行对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尚存疑虑而暂时受到影响,但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未来移动互联的支付无论是以二维码或者NFC等形态出现,都必然会出现,而且会有极大可能替代现有支付模式。同时,在移动互联支付过程中,可以加载并采集更多的产品信息和消费者信息,形成海量的大数据平台。银行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支付为切入点和手段,捆绑消费者、商家和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对区域消费特性的把握,以及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解析,延伸银行的金融触角,推销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零售业务转型。

其次,社区是O2O模式下必须要重视的环节。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不同于电商,银行最为关注的是互联网商业中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并无物流的需求,而对客户的服务也可以通过语音、短信、微信、网站、智能终端等信息流实现,或者通过已有店面柜台直接服务完善。

随着全社会网络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与服务逐步由网上实现。

于是,物理网点的设置数量多少为宜,已经成为业内争论较多的话题,而所谓社区银行或者金融便利店的设立,更成为阶段性的热点话题而广为探讨。这其中,最为激进的应该是民生银行的所谓社区银行。2013年,民生银行“金融便利店”已在全国多地设立。

在此,我们姑且不去探讨民生模式是否合理,而是基于顺丰嘿客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去寻求一种新的可能。

顺丰嘿客模式的基础就在社区,虽然它试图整合线上、线下与物流,完成O2O闭环模式,但尚缺乏金融的强力支持,银行完全可以捆绑住顺丰嘿客,系统提供在线支付、订单管理和金融信贷等服务,与顺丰嘿客共享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篇12

从购买体验来说,在线购买理财产品的购买渠道不会逊色于网银。以支付宝为例,在支付上直接通过支付宝绑定到银行卡,银行的资金(特别是活期存款)被小幅度分流,银行成为支付宝的娘家,而支付宝却成为新的资金中介和支付平台。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淘宝与支付宝的海量用户为互联网理财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基金代销机构的加入,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激烈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代销市场竞争。如此重压下银行会有何对策呢?

在基金销售等银行零售业务上,银行并非没有优势。银行的传统优势在于线下资源。但应对基金公司跟风上淘宝卖理财产品的现象,银行仍然可以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

线下:挖掘自身线下资源,利用线下营业网点等各种传统销售渠道,改善购买体验。银行的理财产品十分丰富,这一点是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比不了的;银行的代销渠道也更能获得线下客户的信赖;在一些高端的理财业务和私人业务上,银行理财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线上:通过银行本身拥有的线上资源,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培养客户黏性、使用习惯等,做好线上的销售服务。对于银行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收益稳定和服务体验俱佳的理财产品。

银行应该先充分利用起自身体系内的资源优势,然后借鉴学习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模式,通过自身的网银、手机银行等模式与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竞争。互联网时代,银行发展基金销售等零售业务的核心在于获取用户并保持用户的黏性,线上线下都是获取用户的渠道,两者能优势互补。

此外,银行开展社区银行同样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线下渠道帮助应对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冲击。

社区银行,也叫Community Banks,其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社区银行主要是和银行大型营业网点相区别的,以服务于区域生活、商业中心为目的的快捷、便利的银行服务场所。作为银行服务的延伸,社区银行将承担起未来开拓零售业务市场的重任。站在银行的业务经营角度,社区银行的发展将成为银行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从“坐商”走向“行商”的重要一步。

即便是习惯了网上买理财产品的客户,社区银行的近距离、咨询式体验和传统的人际沟通同样可以起到较好的购买体验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