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的理念范文

时间:2024-02-29 14:4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营商环境的理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营商环境的理念

篇1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靠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技产品进行商业、贸易等活动的对接平台和渠道,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其帮助了供应商、消费者以及政府机构和其他业务伙伴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来实现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商务信息共享,从而完成商业、行政、消费者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和执行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的具体生活中。电子商务以其普遍性、便利性、整体严密性、安全性、协调性、集成性等特点保证了电子商务运行的实时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质量,以全新的时空优势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政府、消费者创建了一个数字化的网络经济生存世界。

二、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

市场营销学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对自身可控因素进行调控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在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商务交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营销活动都将因此而发生改变。企业要通过转变自身市场营销理念来对自我进行内部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子商务环境市场,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营销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了市场营销环境的中间环节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销售环节的减少,即中间环节的减少。传统贸易需要通过中间商来实现层层批转来发成,直接导致了产品成本因利益层剖、运输成本、人力成本而提高,且在销售周期和服务时间上都存在着周期长、服务时间短的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其以线上销售实现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接,而减掉的中间环节则直接体现在了产品的价格上,实现了产品销售低价,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线上购买力的提高,利于企业线上扩大销售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了信息的传播与沟通渠道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便是促使了地球村的实现,在线上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全球性市场,让企业直接面对着大量的消费人群,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的产品细分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次,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连续性等特点让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再受到限制,且增加了产品服务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优化了商务贸易活动对接的渠道,且有利于商务贸易活动的多元化形成。

3.支付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直销促进的经济利益的增长,还促使了支付和交易方式的变化。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商务交易,其通过线上资金流动来实现了无纸化和无现金化的支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国家发行货币所带来的投资和开支,并且起到了直接节省贸易活动成本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带来的市场营销理念的改变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直接推动着市场营销理念的变化,逐渐发展起了知识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个性化营销、创新营销及整合营销等企业营销理念,并形成了以回报消费者利益、让消费者加盟企业的新型营销方式———消费联盟,生产者、批发商与零售商联合同一形成的连锁经营渠道,以及大市场营销、综合市场营销沟通等新的营销理念,其主要概况可分为以下三点。

1.直接针对于个体的营销理念在营销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行为和消费理念已经从过去的大众化消费逐渐进入到了个性化消费时代,消费观念的变化主要受到主流消费者80、90后这一群新锐的消费主力军,其以产品来标签自身的个性,不随波逐流,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产品对自身价值的构建,直接导致了主流消费观念朝着个性、新锐发展,进而引导着整个消费观念的发展。而针对个体的营销理念正是为了贴合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在不同顾客拥有不同需求的前提下,电子商务能通过线上销售的优点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以信息技术的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准确记录、分析并预测出顾客的喜好、购买行为、购买力、隐私度、具体需求实现了线上对不同销售市场的划分,从而做到了为每个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实现了一对一的VIP消费模式。

2.诚信、服务以及合作营销理念诚信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带动着网上自助购物的兴起,同时也促使了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度的提高。由于电子商务购物平台是一个虚拟的销售渠道,因此需要卖家与卖家两者间均拥有极高的诚信。较为直接的体现是淘宝网上的卖家信誉和买家信誉,卖家的信誉将直接影响着店铺的销售量,产生恶劣影响的店铺还会因为淘宝介入和举报等被强制下线;同样的,买家信誉过低,恶意中伤等也会失去购买的资格,这样就给卖家买家双方无形中制定了一个严格的选择淘汰的标准。电子商务促使的市场营销诚信理念的转变,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依存束缚来完成的,且由于越来越的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类也就不断增加,企业的诚信度和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而消费者的诚信度也将决定着自身购买行为的持续。合作营销理念的产生是顺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在电子商务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剧烈,因此要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获取,就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产品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建立起链条销售,将确保销售渠道的畅通,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再如淘宝网网销平台各卖家与物流行业的合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卖家与物流行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产品运输的成本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际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就具有了竞争力,能够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3.传统的营销方式和促销方式失去效果传统的营销方式和促销方式是一种尽可能地将自身产品和服务推销给更多的消费者。传统的营销手段是一种可见的销售手段,通过让顾客感官来获得信息刺激其购买欲,且在很多时候有一种强制性的促卖情结。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营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同于实际营销中的硬性广告植入和轰炸式促销,其以线下低价促销、线下配送优先、购物抽奖回馈、社交网络等消费者所期待的人性化营销手段刺激着消费者买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人气,并有效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的转变

应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的转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加强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辐射下的消费市场覆盖95%的网民,而我国现目前的消费主力军主要是数量多达四亿的80、90人群,这群年轻人是随着网络发展的一代人,对于网络的依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加强对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来对网络消费者进行细分,以制定更加精准灵活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迅速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和品牌效应,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针对消费主力军要采用其熟悉并彰显个性的营销手段,如现在兴起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营销、朋友圈营销等方式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买单,以朋友分享的心理营销来刺激消费,为企业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真正实现利益的增长。

2.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在实际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数据的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市场经营信息化、企业管理决策信息化、企业产品信息化等块面的建设,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来促使企业从内部自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建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3.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虽然现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和整体状态是良好的,但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急迫的是电商人才的缺乏。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在应对电子商务发展时未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电商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电商发展对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的需求,对于电商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要加大对电商人才的培养,以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以推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篇2

一、序言

约瑟夫·A·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提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创新的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原先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其所在的供应链的竞争。马士华等人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所给出的供应链定义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即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中一般应存在一个核心企业,该核心企业是其所处供应链的管理者,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核心企业具备使整个供应链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并且将其资源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供应链中的其他节点企业。同时,作为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同样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弥补核心企业在竞争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更强,效率更高,从而在与其它供应链的竞争中获胜。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对单个企业来说,是一件可以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的好事。而且节点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功能转移”,即将供应链中的基本活动(功能)转移到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企业上,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最优配置和协调有效运作,使供应链的产出和效率最大化。因此,通过进行经营创新,发现经营的新方法、新思路,并藉以获得供应链组织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策略优势及利润空间,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经营创新符合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供应链管理产生之前,主导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直是“纵向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以产品生产职能为中心的环境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这种“纵向一体化”的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核心企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具备优势资源的业务上,导致整个企业效率下降,反应迟缓。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这种传统模式进行扬弃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的精髓在于企业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或独特资源的企业去完成,从而使各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于一体,形成一种扩展式的企业。

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又是拥有独特资源的节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资源与服务的享用者。一方面,节点企业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与其它的节点企业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作为供应链整体中的一个要素而与其它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节点企业的活动都要受到整个供应链游戏规则的制约。因此,通过企业经营创新,将各节点企业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及价值优势统一起来,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经营创新有利于整合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的形成是因为每个节点企业,包括核心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其中核心企业的核心资源是形成整个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且彼此之间的资源是具有互补性的,因而符合供应链对资源配置的要求。供应链成员之间通过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整合资源,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于一体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使由原来的单个企业的输赢关系转变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多赢的关系。

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思维的方向

我们以一个含供应商、生产企业、零售商的三级供应链为例(其中生产企业为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创新的方向进行分析。

(一)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职能要从单一的企业(生产企业)内部职能管理观念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协同经营管理观念转变。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一方面,要集成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内部供应链,使内部各业务环节(包括采购、生产、物流及营销等)协调运作,另一方面要与外部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网络,使成员之间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功能,资源共享,以使供应链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顺畅运行,从而真正做到以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经营创新。

(二)在供应链环境下,经营的目标要从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单纯自身的利润管理理念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赢”管理理念转变。

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企业)的利润实现不是以牺牲上下游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为基础的,而是要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下谋求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只有得到最终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价值增值过程才能作为企业利润的实现。也就是说,核心企业的利润是在供应链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必须经营管理思想转化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理念。

(三)在供应链环境下,要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推进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从商流方面的订货、发货、收货,资金流方面的货款结算处理,信息流方面的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到物流方面的货物进出库、分拣、分类、装、加工等,都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因此不仅要在核心企业(生产企业)内部建立内联网,进行自动化管理,也要在核心企业(生产企业)与供应商、零售商之间建立互联网,以交换信息,实现协同作业,从而为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技术保证。为此,生产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进行较大的投资,以保证各节点企业(生产企业)能够实现与其的信息传递准确、快捷。这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融入供应链系统中的必然需要,而且这种投资是能给核心企业带来巨大回报的,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四)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供应商和零售商)实施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为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系统化的出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包括对供应链进行观念的彻底再造,建立扁平化组织,进行供应链业务合并与扩大授权,充分发挥各节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作用。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整合业务流程则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把现代企业管理程序化,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核心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企业与市场紧密相联,保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速畅通地流动,为企业与零售商和供应商保持零距离,使企业实现零库存、零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和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创造出新的市场、创造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和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五)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要从单纯的企业内部创新向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方向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不断受到挑战,企业为提高产品开发的竞争力,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发挥供应商的技术优势,并将产品设计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采用通用件和标准件,利用供应商的技术设计、制造有关的模具及设备等。如今,许多企业不仅满足于此,他们在产品开发的定义阶段、甚至概念阶段就通过采购将伙伴供应商联系起来,让他们共同参产品的设计,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供应商参与创新最初在日本兴起并取得巨大成功,如丰田公司最初采用供应商参与创新模式,后来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及重视,美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如克莱斯勒引入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新产品开发成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制造成本。

(六)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要从以生产导向到以营销导向、从关注企业到关注顾客的营销理念进行创新。

整个供应链要在核心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基于顾客的营销策划:以需求为基础,主动地发现潜在市场,通过创造需求来制造流行;以客户关系为核心,坚持质量、服务、营销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为顾客提供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以满意为目标,要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服务本身价值和超过顾客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务”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顾客高度满意的条件。

四、结束语

创新是企业永远不变的话题。没有了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的活力。但创新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使企业常常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不创新可能被争对手淘汰;另一方面,创新也可能因为种种不可预见因素而失败,最终导致企业的消亡。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供应链环境下,作为企业创新中的经营创新的几种思考的方向,希望能通过其改进供应链的经营状况,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4]罗青军、朱明伟:《基于客户联盟的顾客价值创新流程重塑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篇3

有关营销

品牌营销 房地产产品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开发商不愿进行较长时间的品牌营造和资金投入,过多借助于新闻炒作和广告轰炸,希望通过宣传造势来快速树立公司品牌,殊不知品牌不是能够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建立的,需要品牌的积累和公众的认可。开发商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进行一流的规划设计、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和物业管理,对于品牌形象进行良好构建,营造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赢家。

诚信营销 在房地产业进入全面的整体素质竞争的今天,开发商如果仅仅局限于推出一个新奇的概念和宣传口号,依靠某一简单要素去争取客户,一旦概念失真,反而让购房者困惑和反感,让开发商失去口碑市场。另一方面,当开发商在售房价格上“玩猫腻”、在销售面积上“短斤少两”、在位置表述上闪烁其词以及配套承诺遥遥无期时,不可设想还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为此,开发商必须树立诚信营销的经理理念,塑造出开发商的良好社会形象。xx年3月,万科提出“磐石行动”主张致力于房地产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是诚信营销的典型例子。

文化营销 开发商把创造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温馨的居住文化作为经营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购房者对居住小区文化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周围文教单位的配置、距离,而且愈来愈重视小区文化设施的数量、品位,以及小区内大部分住户的文化层次。在现今的武汉楼盘中,“书香门第”,“学雅芳邻”等就是打的文化营销的概念。

篇4

品牌营销 房地产产品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开发商不愿进行较长时间的品牌营造和资金投入,过多借助于新闻炒作和广告轰炸,希望通过宣传造势来快速树立公司品牌,殊不知品牌不是能够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建立的,需要品牌的积累和公众的认可。开发商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进行一流的规划设计、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和物业管理,对于品牌形象进行良好构建,营造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必然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赢家。

诚信营销 在房地产业进入全面的整体素质竞争的今天,开发商如果仅仅局限于推出一个新奇的概念和宣传口号,依靠某一简单要素去争取客户,一旦概念失真,反而让购房者困惑和反感,让开发商失去口碑市场。另一方面,当开发商在售房价格上“玩猫腻”、在销售面积上“短斤少两”、在位置表述上闪烁其词以及配套承诺遥遥无期时,不可设想还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为此,开发商必须树立诚信营销的经理理念,塑造出开发商的良好社会形象。XX年3月,万科提出“磐石行动”主张致力于房地产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是诚信营销的典型例子。

文化营销 开发商把创造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温馨的居住文化作为经营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购房者对居住小区文化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周围文教单位的配置、距离,而且愈来愈重视小区文化设施的数量、品位,以及小区内大部分住户的文化层次。在现今的武汉楼盘中,“书香门第”,“学雅芳邻”等就是打的文化营销的概念。

个性营销 消费者特别是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往往把个性能否得以发挥和张扬,作为衡量和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开发商必须注意特色经营的重要性,把研究市场需求、强化使用功能、追求个性特色、营造人性空间的思想作为经营理念,不仅在小区布局、建筑外形、色彩、楼层、阳台、内部结构等产品策略方面力求突破雷同,突出居住者个性,而且在广告宣传、价格确定、促销方式等方面也要独具风格,努力成为市场亮点。“惠园cp”号称打造江城第一豪宅,其个性之宣扬,想让人不注意都难牎

环保营销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兴起,消费者已愈来愈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关注拟购房屋的环境设计。开发商应该以环境保护为经营理念,改变过去寸土寸金、见缝插针的开发模式,充分考虑小区的住宅空间、阳光照射、绿化间隔等,为消费者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家园。如武汉的“梅南山居”、“东湖林语”等,通过强调楼盘周边自然环境的优美,推出了环保的营销概念。

关系营销 其营销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强调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对应关系,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优势。关系营销强调开发商必须完全从消费者的角度安排经营策略,必须充分研究消费者需求,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在万科的“磐石行动”计划中,其中关于与消费者的关系,万科提出其质量不单单满足于国家的质量标准而要将消费者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质量标准。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篇5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 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 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 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 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 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 25 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 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 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 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 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 migration )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 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 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 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 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 第一, 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 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 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 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 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 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 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 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 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 [2008-03-13].wal-martchina.com/news/2008/20080335.htm.

参考文献

[1] 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40.

[2] 吉福林.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J].商业研究,2002(11):63-65.

[3] 杨通进. 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EB/OL]. [2008-06-10].theory.people.com.cn/GB/40534/7358351.html.

[4] 李真真,杜鹏,黄小茹. 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 [2008-06-04].cas.cn/html/Dir/2008/06/04/8770.htm.

[5] [日]岩佐茂./philosophy.cass.cn/chuban/zxdt/dtgqml/02/020.4/dt020402.htm.

篇6

如果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被拆除,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拆除这些建筑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加重了环境压力负荷,这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究其根源一是建筑设计的前瞻性差,建筑使用功能的过时老化;二是城市规划的随意性;三是开发商们只想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所以质量越来越糟糕。

全寿命周期模式概述

日本东京大学AGS(世界上研究全寿命周期模式最权威的组织)对全世界各种产业进行了关于全寿命周期模式的测算,结果如下:

传统的发展模式:A为336,B为340,C为676。B与环境治理有关,空气污染、水污染都在其中的运营费用。A为初期投入,B为运营费用,C为全寿命期内总投入。

全寿命发展模式:A为390,B为23, C为413。即长期运行费用、治理污染费用等会降低,导致B、C降低的原因,是因为A投入的增加。

由此可见,采用全寿命周期模式核算,通过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大大节约长期运行费,进而使全寿命周期总成本下降,并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按现有的经验,增加初期成本5%~10%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将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90%。这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将带来设计、开发、营销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种新模式中,通过适当增加建房期间的投入,即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方式的使用可以使后期的投入成几何倍的减少,整个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也因此降低很多。但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受阻的关键在于初期投入者与后期受益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房地产项目的初期投入者是开发商,项目的最终拥有者是项目运营后投入费用的承受方即消费者,初期投入者与后期受益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开发商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只是进行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经营概念的炒作,只注重从产品的盈利性角度谈项目的寿命期。即开发商只是从盈利角度对开发项目进行的策划,没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项目的长期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这违背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的本意。

由此将引出以下问题,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房地产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又是什么?

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

全寿命期的经营理念是指在项目规划初始阶段从社会、环境、人性、经济的角度考虑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的相互影响和项目综合性能的发挥状况。它不仅是设计一个项目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在有限的环境资源(包括制造资源、使用环境、社会环境等)情况下,考虑项目的施工、营销、使用、维修保养、再处置等问题。它强调项目建设的环保问题,强调寿命期内建筑的可靠度、布局的合理性、功能的均好延展性,强调兼顾经济利益,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最终使项目目标接近在当地的社会资源环境下所能达到的长效最优目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理念是指在项目开始立项时,就综合规划平衡房地产项目寿命期内各影响因素,寻求寿命期内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优。它是着重用房地产产品来整合全寿命期涉及的所有相关因素,如资本、资源,整合全寿命周期涉及的所有环节,这样做初期费用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它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这种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理念必将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营的方向。

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经营的条件

人口的持续增长、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研究的必要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全寿命期经营必需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经营的开发衡量标准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涉及面广,各方利益存在冲突,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需要政府制定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衡量标准来约束项目的各参与者,约束项目的质量、功能的均好延展性等问题。要求项目在质量、环保等约束条件下,满足开发商、业主、社会的需求,实现产品全寿命期最优。要求政府审批时、开发商开发时把项目放在整个使用环境中加以综合考虑。开发衡量标准既要保护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环境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开发衡量标准既是政府审批的法则,也是政府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全寿命期经营理念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法则。笔者认为,制定全寿命经营理念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法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政府要了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的每一环节的特点,工作内容;其次,政府要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严密周全的管理细则和标准;再次,还要配以相关的法律约束,以防止各参与方急功近利;最后,需要政府坚持城市规划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为房地产业、城市经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二)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能为业主提供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服务工作的工程咨询公司还不多,绝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单独进行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政府及业主单位对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能为项目、业主和社会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

一个行业在某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业大多数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开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逐渐使房地产开发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寿命期的经营。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监督机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管理有两个层次的沟通:政府、开发商、业主之间的沟通,项目组的内部沟通。政府、开发商、业主之间的沟通在于确定项目的宏观质量标准,形成兼顾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项目开发目标和开发标准。项目组的内部沟通在于将开发目标和开发标准的一系列要求转化为合同条款,在于将项目目标和开发标准以合同条款的形式分解到各责任人,并通过沟通使合同条款得以实施。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的经营,项目各参与者不但需要相互沟通,统一认识,还要形成沟通结果的文字材料以便监督管理。良好的沟通监督机制将促使各参与者正确领会开发衡量标准的含义,能敦促政府、开发商、业主、项目组、员工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理念得以实施。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

现阶段,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既要依据开发衡量标准建立政府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规则与指标体系,也要建立企业对下层项目实施者的绩效管理规则和指标体系。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应与项目实施者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记录项目实施者绩效表现的细节、分析项目实施者的详细绩效记录,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只有用此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文档,确保绩效考核的有理有据,做到公平公正。

目前,只有贯彻与开发衡量标准相配套的绩效管理,才能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的经营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房地产的开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五)建立网络化管理机制

房地产产业链很长,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要想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管理,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

1.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将全寿命期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都存储到数据库中,进行产品数据统一管理,这样做可以保证企业最有效地利用和调度各种资源。

2.实施房地产项目的动态管理,政府、企业通过网络可获得项目各实施阶段、各实施环节、各实施者的数据资料,及时、准确的分析比较项目指标与开发衡量标准的差异,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纠偏,以贯彻标准的实施。

3.建立房地产项目的集成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房地产项目涉及的人、财、物,也包括时间、采购、合同、质量、资金的集成管理。这不但有利于项目沟通,项目团队的建设、有助于绩效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寿命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惠敏,韩传峰, 陈伟. 大型商业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管理[J]. 房地产开发,2006(9)

篇7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46-02

经营理念是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是集体的价值信念在哲学意义上的高度概括,是企业精神的理论基石。晋商的经营理念指导了他们的商业运营和决策,实现了晋商对内经营和对外贸易的全面兴盛和可持续的发展。总之,晋商的经营理念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统帅晋商经营行为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是晋商贸易巨大成功的重要内因

晋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长期雄踞于中国商界,有很多原因值得探讨。但从晋商自身来看,其着眼长远、寻求可持续化的经营理念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晋商的经营理念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条件。首先,经济发展环境是晋商精神形成的经济条件。明清之际,商品经济普遍发展,但运输条件落后,商业信息不畅通,明代边饷政策和“开中法”之后,贩运贸易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山西自然地貌条件复杂,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瘠民贫。为了谋生和改善生活,人们自觉勤俭持家,同时迫切地寻求经济出路。这些为晋商的积极进取、勤俭精神提供了发展平台。其次,崇商的社会思想意识是晋商精神形成的社会条件。在旧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但在山西,却普遍存在崇商意识,即使是达官贵人也不以从商为耻。当时山西人的崇商思想是大家公认的,它促使人们从事商业、期待成功,这就为进取敬业的精神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传统文化是晋商精神形成的人文条件。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渊源。”查阅《晋游日记・同舟忠告・山西票商成败记》中晋商在业务上的往来信件,可知山西商人文化功底较为深厚。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山西人也崇信关公,注重忠义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晋商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不断积累并完善其经营管理理念,逐渐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诚信经营,以义制利。晋商以诚为基,以信为业。诚指童叟无欺、诚实不妄;信指讲信用、守信誉,公平交易。晋商恪守“以义取利、利从义生”的原则,提倡“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而晋商追求“良贾”理想,标准之一就是“不欺”,守信用。晋商对义、利的看法有独到的理解,提出“利以义制”的商业准则。第二,灵活创新。晋商灵活创新,是其经营活动能持续五百年竞争优势的源泉。他们敢于突破陈规,通过创新弥补制度空白;同时,他们经营策略比较灵活,在生意中无往不利。第三,敬业进取,黜奢崇俭。晋商大多白手起家做生意,提倡进取创业,辛勤节俭。积极进取精神是晋商的精神支柱。晋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运作,迅速起步。雷履泰洞察汇兑业务前景,首开票号先河;乔致庸克服万难,带领商队串行江南、大漠,等等,不胜枚举,无不是积极进取。第四,团结协作。晋商不仅艰苦奋斗,而且能够相与协助,同舟共济,互帮互爱,精诚团结。他们重交友,讲情份,笃仁义,在相互竞争中,相互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群体精神。第五,以人为本、选贤任能。晋商在用人时,坚持以人为本,用乡不用亲;发现德才兼备的人才时,东家不惜代价地聘用和重视,委以全权。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所拥有的13亿人口,为农业、工业以及近年来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国土范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环境空间。这些因素均为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以发挥其比较优势,主要以加工贸易形式大力发展轻工类商品、纺织品、服装、鞋帽、箱包以及电脑、民用电子类商品的组装生产等,形成了中国制造和外销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高速增长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标注着“MADE IN CHINA”的各种商品飘洋过海出口至世界各地,中国的产品制造产业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形成了所谓的“世界车间”的称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在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其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诸如国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问题、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缓慢而差距逐步扩大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问题、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贸易与消费结构的失衡问题、国内企业资源规模分散难成优势等。宏观政策上延续多年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商品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能源、原材料资源和环境资源。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并且对外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商品的品类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或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链中的低附加值和低利润率的组装加工工序;加上加工贸易商品的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渠道是由跨国公司所掌控,我国的生产厂商根本得不到出口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使得我国企业在逐渐沦为世界商品生产的“加工车间”,在国际贸易博弈中总是处在从属与被动地位。我国在为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物美廉价物品,却经常招来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和贸易制裁。反思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没有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缺乏诚信、勤奋、敬业、以人为本等先进的经营理念,产业内的相互竞争压价降低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问题等。这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以什么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寻求何种途径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承继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探索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不仅促进了晋商对外贸易的巨大成功,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积极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优势和经营管理理念,特别是承继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立足中国国情,着眼长远发展,致力改革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最大程度保障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的核心是诚信经营,这是当前国际贸易的根本准则。诚信不仅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商人们看重的重要原则。没有诚信意识的人是无法在商业圈中立足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诚信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我国一些企业的经营,与晋商相比缺乏的正是诚信精神。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因缺乏诚信理念而产生的影响公众安全的事件,如阜阳假奶粉案件、“三聚氰胺”奶粉案件等。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性大,影响恶劣。如果对类似企业失信的现象不加遏制,会大大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不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目前的诚信建设,借鉴晋商的诚信理念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优化讲诚信的社会与法治环境。在我国,由于受儒家重德轻法的传统意识影响,法律的地位和尊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之上,以“君子协定”来维系诚信。而“君子协议”恰恰难以有效地维系诚信。因而,法律对不讲诚信的恶行惩罚过轻,在客观上助长不讲诚信的社会风气蔓延。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诚信的根本保障应是法律,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企业应进行处罚,以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要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制度,淘汰不讲诚信的企业。西方学者乔治・G・布伦特科(George・G・Brenkert)曾说过:“信任促进人们所追求的关系,而不信任却在阻碍或打击此等关系”。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已经证明,凡是在实现了自由竞争的地区、行业和领域,不讲诚信的企业是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与此相反,那些特权干预市场,排斥正当竞争,不讲诚信的企业,在特权的保护下不必为失信支付市场成本,因而有暴利可图。所以政府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要率先履行诚信,自觉成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可靠力量,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的管理精髓是灵活创新,敬业进取,它是当前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从哲学上来讲,创新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从现代社会来讲,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晋商秉承的“灵活创新,敬业进取”的理念正是其经营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创新的企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具有敬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才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懂得改革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企业的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举措,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们要充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因此,晋商所秉承的灵活创新和敬业进取的理念对我国现代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意义。对于我国企业来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同时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本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的基本保证是以人为本,它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谐,注重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在现代社会,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企业管理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更需要团结合作,步调一致,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获得国际贸易话语权。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团结共赢形成集群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在众多产业贸易额占据世界前位,但真正由我们定价的却很少,而往往由于我们自己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利润空间逐渐萎缩,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在能源领域,中国稀土一直占据着三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按理说,中国应该拥有稀土资源的定价权、主导权、支配权。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对稀土的开发无度、生产无序、更甚的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上遭受他国联手打压策略,使得稀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使中国痛失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团结就是力量”,我国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产业合作协调共赢,像当年的晋商那样,乡里间诚信团结,相互扶持,才形成了兴盛一时的明清国际贸易。

总之,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不仅促进了晋商的辉煌,更对当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承继晋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探索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经济社会的共享式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参考文献:

1.杨宏.晋商精神的基本特质与现代转换.江苏商论[J],2004(1)

2.信伟薇.浅谈明清晋商的对外贸易与经营理念.山西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6)

3.毛成刚,梁红岩.浅议明清晋商精神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9(4)

篇8

服务营销也叫有形商品的无形营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手段极其先进,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已经到来的现代社会,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质量、科技含量等不相上下,产品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消费者购买时对商品的判断与选择,主要不再只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无形属性的一面,即企业如何提供商品,如何服务顾客。服务竞争把企业之间低层次的有形竞争引向更高层次的无形竞争的领域。现代市场竞争就是高科技含量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竞争。对我国企业来说,服务营销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服务相对于商品、资金、经营设施等硬件要素来讲,可塑性、可控性更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质量保证体系,改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方式和质量,努力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准。更重要的是,各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因企、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顾客。

二、形象营销

企业形象就是经营理念(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者的综合统一,也是企业关系者及所有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竞争的白热化,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选择余地很大,认牌选购明显增强,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企业要获得综合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在企业关系者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象营销就是把企业通常的商品营销组合与经营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有机组合起来。其特点在于,对内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使企业内部的整体行为、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更加一致,充分发__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外具有识别促销功能,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使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易于辩认。形象营销多应用于服务行业,如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医疗保健等。

三、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观念融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中,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把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全部营销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绿色营销兴起于80年代中期。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非再生性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及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绿色消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绿色消费的经济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绿色消费运动的迅速发展,潜在市场规模的巨大,直接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列为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样,绿色营销便应运而生。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价格制订、产品分销、产品促销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开发出“绿色含量”高的产品来。绿色营销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收集绿色信息;拟定绿色计划;进行绿色定位;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塑造绿色形象;加强绿色管理等。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纪,绿色产品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该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和用完后,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能否回收再利用。在有的发达国家,不具有环保特点的产品已经禁止进入市场。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禁止出售和使用不能自然降解的塑料袋和一次性泡沫饭盒;含磷洗衣粉由于会对河流和城市地下水造成污染,可能在近期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工程、绿色商店、绿色商品、绿色消费的出现,绿色营销将成为营销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四、整体营销

整体营销观是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应包括构成其内部、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即包括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职员、财务公司、政府、同盟者、竞争者、新闻传媒和一般大众,核心思想是“合作”。整体营销把市场营销与公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扩展到了针对环境因素中所有重要行为者的营销。整体营销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因此也称“全员营销”。整体营销由9个具体的子营销活动构成:(1)供应商营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详细的具体标准,包括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商品质量、财务状况、时间观念。(2)分销商营销。它包括正面营销——与分销商开展直接的交流合作,给分销商在经营方法、营业设施、资金、人员培训、招贴广告等方面大力支持;负面营销——绕开分销商个人的主观喜好,用强烈的广告宣传攻势,在最终顾客中建立并完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该品牌商品成为顾客购物时的首选。(3)最终顾客营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针对目标顾客的销售,二是主动引导顾客。(4)企业职员营销。一方面通过对全体职员(包括科研人员、生产工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的专门营销培训,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和顾客观念;另一方面,强化与全体职员的沟通,理解并满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5)同盟者营销。现代企业在经营中要与原辅材料和零部件商、经销商、广告商、运输商、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外贸部门、银行、法院以及水、电、煤气等众多企业或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企业必须建立并维持与他们的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经营才能健康顺利进行。(6)财务公司营销。对上市公司而言,一般要聘请独立的会计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报告。(7)大众营销。(8)政府营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等,往往对企业的生产或经营产生很大影响。(9)媒体营销。媒体就是报纸、电视台、广播、杂志等新闻媒介部门。

篇9

关键词:服务营销 形象营销 绿色营销 整体营销 关系营销

下面介绍的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是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成功的经验。这些营销方法,有的属于传统市场营销理念, 有的属于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但都是当前我国企业在经营中能够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只要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实际情况, 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的特点, 有选择地恰当运用, 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也叫有形商品的无形营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手段极其先进,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已经到来的现代社会,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质量、科技含量等不相上下,产品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消费者购买时对商品的判断与选择,主要不再只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无形属性的一面, 即企业如何提供商品, 如何服务顾客。服务竞争把企业之间低层次的有形竞争引向更高层次的无形竞争的领域。现代市场竞争就是高科技含量的优质产品+ 优质服务的竞争。对我国企业来说,服务营销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服务相对于商品、资金、经营设施等硬件要素来讲,可塑性、可控性更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质量保证体系, 改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方式和质量,努力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准。更重要的是,各个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因地、因企、因时制宜, 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顾客。

二、形象营销

企业形象就是经营理念(MI) 、行为识别(BI) 、视觉识别(VI) 三者的综合统一, 也是企业关系者及所有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 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竞争的白热化,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选择余地很大, 认牌选购明显增强,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企业要获得综合利润的最大化, 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长远观念,在企业关系者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象营销就是把企业通常的商品营销组合与经营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有机组合起来。其特点在于, 对内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 使企业内部的整体行为、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更加一致, 充分发__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外具有识别促销功能,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使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易于辩认。形象营销多应用于服务行业,如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医疗保健等。

三、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观念融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中, 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把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全部营销过程都要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绿色营销兴起于80 年代中期。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非再生性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 维护生态平衡及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使绿色消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据估计, 到2000 年, 全世界绿色消费的经济规模将达到3000 亿美元。绿色消费运动的迅速发展,潜在市场规模的巨大, 直接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列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这样, 绿色营销便应运而生。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价格制订、产品分销、产品促销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 尽可能开发出“绿色含量”高的产品来。绿色营销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 收集绿色信息;拟定绿色计划; 进行绿色定位;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渠道;开展绿色促销;塑造绿色形象;加强绿色管理等。可以肯定的是, 在21 世纪, 绿色产品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该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和用完后, 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能否回收再利用。在有的发达国家,不具有环保特点的产品已经禁止进入市场。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 已经禁止出售和使用不能自然降解的塑料袋和一次性泡沫饭盒;含磷洗衣粉由于会对河流和城市地下水造成污染, 可能在近期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工程、绿色商店、绿色商品、绿色消费的出现,绿色营销将成为营销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四、整体营销

篇10

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大队领导十分重视,安排各股室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成立成立商务执法大队“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并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参加的协调会议,安排此项工作,各部门根据省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根据部门活动安排,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力争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为市场营造良好的诚信经商环境、采取在日常市场监管工作中加强对企业的诚信宣传教育,利用公共场所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普及信用和防范欺诈等知识。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打造诚信兴商的经营环境

(一)组织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员工、部份生猪屠宰户40余人学习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法规。

(二)组织辖区内各大超市、市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0余人学习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规。

(三)在办理酒类备案登记证时,向每户酒类批发、零售、餐饮等服务场所,发放《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法规1000余份。

(四)以成品油年检为契机,加强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诚信经商教育宣传,放发《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60余份,要求各成品油经营企业诚信经商,坚决杜绝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共同营造良好的成品油市场经营环境。

三、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诚信兴商”的宣传活动

在县城繁华街道、重点乡镇、国光、坚强量贩超市等重点企业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并制作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在商贸城中心路口进行展示并接受咨询,宣传“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宣传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倡导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诚信兴商环境。

充分采用电视台、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并指导餐饮、食品等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开展有益的宣传活动。

9月23日,由县商务执法大队承办、县体育局主办的“诚信兴商宣传月”乒乓球赛在县体育局举行,我大队协调组织50余商家与县乒乓协会共计80余人参与比赛,活动场所张贴悬挂了许多“诚信兴商”的条幅和海报,请电视台进行全程采访,并播放至电视台,使得“诚信兴商”理念进一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增强市场经营者诚实守信意识,推进全县商务领域信用建设,促进我县经济建设的振兴发展取得了积极的作用。

向市民发放《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现场咨询150余人次,制作宣传展版20余块,并在各大超市、商场、悬挂“诚信兴商”宣传布标10余幅。

这次宣传活动是以弘扬诚信兴商、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重点的商业道德教育,为加强商务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对于鼓励和维护企业信誉、培育企业品牌、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树立诚信立商、诚信经商、诚信活商、诚信兴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下步工作及思路

篇11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认真分析查找,本人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没有充分认识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调查研究不够。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考核指标研究不深,满足于学习传达文件精神仅停留在文件传阅上,而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存在面上“打滚”的问题。

三是帯头学习作用发挥的不够。作为班子成员,平时对于优化商环境这块内容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压力传导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够强。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点差距,没有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致使工作推进不够快。

二是大局意识不强。在优化商环境工作部署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主要侧重于抓全面工作,对部分具体重点工作抓得不细、抓得不够,只关心自己分管的领域,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关心不够, “分工不分家” 、“ 互相支持”工作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工作中有时仍存在“吹自己的号”的情形,没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商环境的各种问题,有时候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三是宗旨观念不牢。到驻地单位调研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限于看资料、听汇报、开座谈,没有深入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在思想和行动上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解決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作风不深入,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难见效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

篇12

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百货店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零售业态。随后的十多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新的业态的出现,百货店由于死守传统经营模式和业态理念,经营方式很少创新,造成竞争力不断下降,使百货店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穷则思变,变则通”,在举步维艰的时刻,许多商家开始转变观念,实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理念,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正带领着百货业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的起点。

(一)百货店进入新一轮的黄金期

1、市场的变化是百货店发展的基础。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白领群体对时尚性商品的需求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使现代百货商店有了获利的市场基础;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层次随之变化,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并不单纯在于商品使用上的功能与价值,重视附加心理价值的商品不断增加,使人心灵丰富的、变美的、变快乐的、变新的、变珍贵的商品往往受青睐。如服装,选择的标准并非只是保暖、耐久,而是更重视其颜色、设计式样、流行性等条件;最后,由于个性的差异,导致消费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消费成为趋势。百货店的时尚性、功能、服务、信誉、环境等要素,是购物场所具备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基本条件。

2、大型购物中心在发达地区快速发展,推动了百货店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已建成和在建中的超过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已超过300个。北京更把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作为未来几年商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北京市商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北京市周围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建设四个20万~6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在北京市商委2007年向外商推出的未来商业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中,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位居首位。百货店必然会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或旗舰店,促使其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为百货店新一轮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1、《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为建立和谐的供应商关系提供了指导。我国经历了重工轻商的时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商业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普遍认为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中,零售商越来越具强势地位,进而有了“谁占领终端市场,谁就占领整个市场”之说,因而一些零售企业不注重供应商关系的维护,出现了供应商联合撤出或抵制情绪。为规范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交易行为,维护公平交易秩序,2006年7月13日商务部第七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11月15日起施行。这个管理办法从短期来看,似乎会使零售企业利益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零售业规范自己的行为,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也是零售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的必备条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能够节约渠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双赢”。

2、百货店的分等定级制度为百货店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构建和谐商业、提升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水平,2006年商务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百货店的分等定级工作,并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长沙、西安、大连和青岛9个城市进行试点。经过严格评审,2006年已确定223家达标百货店,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5家金鼎百货店,占全部百货店总数的10%。首先,分等定级是商务主管部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有益探索,能促使企业依照规范与标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步伐;其次,有利于构建和谐商业,将引导企业对照规范找差距,从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提高,有助于解决当前零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百货店等级必将成为顾客选择百货店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提升信誉和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

3、《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为百货店规范促销活动提供了指导。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促销策略及促销方式的标新立异成为百货店吸引客流、提高业绩的法宝。商家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甚至采取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方式来抵御竞争。2006年9月12日,为解决零售业愈演愈烈的不规范促销行为,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于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随后于2007年1月17日,全国35家金鼎百货店及北京47家“达标百货店”发出承诺,开展明折明扣,不搞虚构原价后的打折、返券促销活动。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于2007年3月30日颁布了细则,明令禁止了利用返券、返卡方式虚假优惠折价等价格欺诈行为开展促销活动,于2007年5月1日起执行。在规范促销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要求下,百货店促销活动创新成为必然,促使百货店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向以如何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竞争,进而全面提高百货店的竞争力。

二、新环境条件下百货店的营销创新

我国确定了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主体是企业的基本国策。企业创新既是企业活的灵魂,也是时代的要求。百货店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技术创新的空间不大,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应当重新进行定位,实现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其实质就是营销创新。

(一)观念创新

1、目标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传统的零售百货业使用明码标价、服务态度好、商品种类多、品种齐全、保证质量、退货自由和多品种分部门销售等为经营原则,深受顾客的喜欢。但是,以商品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仅靠围绕商品的特色经营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百货店必须树立“以目标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一切为了顾客,为了顾客一切”为宗旨,制定企业战略及战术。百货店应凭借其商品、信誉、服务等优势将商圈范围不断扩大,并借助百货店目标顾客相对固定的特点,树立“目标顾客导向”观念,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然后集中企业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留住现实顾客,并吸引潜在的目标顾客。

2、品牌观念。品牌因其独特的识别、价值提升、安全、信息浓缩等功能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由于百货店的主要销售来自国内外的品牌商品,许多企业不太重视百货店自身品牌的建设,认为只要有顶级品牌销售,就能吸引顾客。其实,百货店品牌是增强企业与顾客联系的纽带,也是提高顾客商店忠诚度的重要因素。百货店品牌对顾客而言,是商品及服务品质的保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对百货店而言,是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百货店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形象地维护。

3、知识营销观念。百货店是集商品、服务、体验、文化等销售为一体的零售业态,如出售化妆品,既要指导顾客挑选,又要教会顾客如何使用,还要告知皮肤护理常识和化装技巧等,甚至提出一些服装搭配的贴心建议。这些超值服务的提供,只有知识型员工才能做到,而知识型员工需要百货店全员具有“知识营销”意识,主动去了解顾客的需求,自觉学习相关的知识,提供一切对顾客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提升顾客的让渡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二)服务创新。美国商界有句名言:零售百货业唯一差别在于对待顾客方式的不同。在今天信息产业高度发达、自由品牌不成熟、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百货店很难具有明显的商品优势,因此服务成为百货店竞争优势所在,也成为百货店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

1、服务理念的创新。传统百货店服务主要以商品销售为核心,分为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三种类型,是商品导向观念的产物。创新的服务理念必须以“顾客为核心”,不断了解顾客的不足之感、求足之愿及心理需求变化的趋势,千方百计地使消费者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购物的舒适和成功的优越感。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对服务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微笑的服务态度,更加注重服务环境和服务内涵,如购物体验、是否有满足个性需求的商品、体现身份地位的尊贵服务等。因此,百货店应树立“系统服务的理念”,把服务不仅视为一个手段,而且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根据企业定位,打造企业服务品牌、服务环境以及服务设施,并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