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9 16:2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互动式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动式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互动式健康教育;髋关节置换;自我保健;康复锻炼;心理干预;

现代的骨科护理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维持健康,健康教育在自我护理的概念,即要求护士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为术后患者提供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和自我保健的服务指南,通过获取信息,制定康复计划,协调患者做好功能锻炼是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发展趋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5―2007年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58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双髋置换2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49―82岁,文化程度:高中2 3例,初中以下35例;将2002―2004年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双髋置换2例,其年龄、性别与文化程度与实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按照邀请家属及患者参与的形式与其共同进行手术前、手术后健康指导,首先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要求,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护患关系,再根据其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并把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告知患者与家属,共同选择教育方式,然后由责任护士协同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沟通与操作演示。并报告护士长检测其掌握程度,对未接受的内容再次进行教育直至理解接受。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方法进行形式化的粗略灌输,即在治疗的过程中巡视病房与患者提出疑问时给予随机指导。

1.3 目标健康教育内容

1.3.1 心理护理:术前心理干预,以减轻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以最佳身心状态迎接手术[1],主动与其交流,创造机会让其宣泄心中的担忧与郁闷,讲述手术的重要性与术后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正确面对,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

1.3.2 术前指导:(1)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和预防腹胀与便秘。(2)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养成习惯,预防便秘和尿潴留。(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l 0分钟/次,3―4次/d,以预防术后坠积性肺炎。(4)教会正确选择使用合适的便器与拐杖的方法与技巧:放置便盆前,须将臀部适当抬高,防止动作粗暴,擦伤皮肤或压伤骶尾部,还要避免下肢的内收与外旋。

1.3.3 术后当天,给患者与家属讲述交代注意事项,管道通畅的维持,镇痛泵的维护与使用,将头偏一侧,去枕平卧,常规禁食6h后视情再改饮食。将患肢中立外展30度,并垫高20一25度,两腿之间放置厚枕,试穿丁字鞋矫正。

1.3.4 术后1-3d,给患者及家属逐步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以肌肉的静力收缩与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力度逐渐增加,观看录像,讲解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包括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髌骨推移等运动,平卧1-2天,2―3天后可试行翻身,留置尿管时应嘱其多饮水,加强会清洁消毒,间歇夹管,训练逼尿肌功能,予第3天开始由专业护士做cpm训练,以预防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塞等并发症。DVT形成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肢体肿胀,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应同步进行,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1)密切观察病人血运情况,有报道[2],约50%的DVT发生于术后第一天,30%发生在术后第二天,回房后麻醉尚未消失,即可实施被动肢体按摩及腓肠肌挤压,6h后可指导患者进行伸足背屈踝等动作,术后第2天可进行收缩腓肠肌、股四头肌练习,每天4―5次,间歇配以被动挤压。(2)机械预防措施:有研究报道[3],40例下肢手术患者单独使用周期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DVT,能明显减少其发生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手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也可有效预防DVT,且费用低,无不良反应,还可使用等级弹力袜,由踝部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压力,对下肢产生循序递减的压力,以促进下肢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加速血流速度,减轻静脉淤血,穿等级弹力袜时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周径及压力。还可以使用足底静脉泵,目前在国外足底静脉泵已成为外科手术后预防DVT的基本方法,与抗凝药物联合应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48]。(3)药物预防: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小剂量肝素等,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刀口渗血情况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详细询问患者不适感,定期检查大便潜血,尿常规及凝血常规,告之患者及家属检查的必要性,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1.3.5 术后4―7天主要宣教讲解加强肌肉的等张舒缩和关节运动的方法,包括直腿抬高、屈髋、屈膝和抬臀运动[5]。绝对卧床7―1 0天,3周后可以向健侧翻身,避免翻向患侧。

1.3.6 根据假体类型和医嘱指导家属患者正确离床行走,如包括侧卧外展,卧位到坐位的过渡训练,坐位到站位的训练,站立到行走的训练,掌握要领,注意保护,以防跌倒或发生其他意外,交代讲解复诊的时间、内容及必要性,告之出院注意事项,填写好回访卡,注意跟踪随访,不适随诊。

2 结果

2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其实质就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6]。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3.2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体现了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支持,同时也给予了患者及家属的信心及力量,蕴含了灵活性、针对性、合作性,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的因素[7],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均为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建立在和谐信任合作的基础上,对医护的信任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教育内容也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满意度也明显增高。

3.3 这种健康教育改变了责任护士单一的“灌输”讲解,家属参与减轻了患者紧张情绪,既有讲解、指导,又有示范提问,气氛和谐,容易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体现了教育的个案性,灵活性。

3.4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使护患的信息相互反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与病情随时调整教育方案与措施,保证实效性,对提高操作技能,为患者出院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的功能锻炼打下了奠基。

3.5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同步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提供相关的知识,使家属对疾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和提供了患者最佳生活照顾,不仅充分感受到亲情温暖,而且还全方位地改善了患者身体功能,提高了总体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 潘霞,方建武,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8)13―15.

[2]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6.

[3] 卢伟杰,余楠生,林志雄等,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静脉血栓,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131.

[4] 李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36.

[5] 娄湘江,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3―354.

[6] 蒋有霞,刘香菊,张炜,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心理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c}:52―53.

篇2

【关键词】互动教学;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作为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的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已广泛传播于全球各地,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越有近3500万人的感染有艾滋病病毒,而其中有大部分为青少年。而我国也作为艾滋病的一个重灾区,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感染艾滋病或死于艾滋病。随着人们的观念的改变,婚前增加,因此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同时艾滋病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青少年面临的艾滋病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健康教育作为当今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启动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已有多年,虽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一所医院院校,长期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现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互动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地点选择在餐厅门口,随机发放,现场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6%;其中男生618例,占59.42%,女生为422例,占40.58%;年龄分布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2.1岁;其中文化程度均为专科或本科,且均为医学或护理相关专业。

1.2 方法

根据国内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并结合态度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首先关于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学生喜爱的健康为多选题,教育途径其余项均为单选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我国艾滋病现状是否严重的认知情况、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对于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对于多选题来说,只有正确选项全选才算正确,对于非固定答案的多选题,我们选择学生最热衷的三个选项来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得知学生对艾滋病基本概念的回答正确率高达89.3%;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认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学生最喜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途径为电视、医生、学校教学;学生对我国艾滋病现状认为严重的有87.3%,认为不严重的有11.2%,有1.5%的表示不知道;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方面,有65.4%的人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3.4%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患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1.2%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患艾滋病;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方面仅有3.5%表示能从外表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有94.3%的人表示能与之相处,3.6%的人表示会躲避,其余为不知道;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只有10.6%的人表示可以治愈,61.3%的人表示不可能治愈,其余为不知道;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方面所有调查者均表示赞成,由此可见医学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

3 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相对来说要更为全面,当然这与我们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及专业基础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我们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医学都有较深的造诣,且或多或少都在课堂上接触过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学校有所改变,而不能再是仅仅以宣传艾滋病相关的基本知识为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互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力图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实现有效的互动,参与者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并加深学习者对这些思想和认识的印象,从而丰富个人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者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赋予学习者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互动式教学是一类简单、轻松且具有可视性的教学方式,能用于调查和收集学习者对与所讨论议题的信息,也能促进不同教育程度、知识和经历的人相互交流和沟通,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共同计划,采取行动。

引入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使教学评估结果变得更为客观、准确,从而真正使评估对象受益;评估活动不仅针对被培训的学生,同时也包括了学校领导和教师,这样一来评估活动就可以全面地反映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改变以往的评估单方面受益的状况,特别通过互动式教学的评估,不仅促进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评估结果的认识,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结语

随着艾滋病的不断猖狂,无数的生命被之吞噬,而由于目前医学技术有限,至今还没有一种高效的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以预防为主,来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扩散,这就需要对广大群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但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要想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的观念,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3

篇3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129-03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是在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前提下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1]。该模式强调的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教育过程中,并且要重视教育后患者的执行情况,是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由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2],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各种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相应增多,如感染、术侧肢体疼痛、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甚至发生气胸、电极移位等,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如何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的恢复,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对63例住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干预,并与同期手术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63例患者进行比较,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我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不包括因电池耗竭单纯更换脉冲发生器者)共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48~74岁,平均(63.26±7.2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8例,中专(高中)41例,初中及以下67例。其中单腔起搏器56例,双腔起搏器64例,三腔起搏器6例。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50例,慢-快综合征18例,房室传导阻滞32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6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在住院期间有针对性的实施集体教育、个体教育,采用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多媒体演示、现场示范等方法,集体教育即定期安排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住院期间准备手术和已经手术的甚至已出院的患者参加,由责任护士主讲,通过讲解、提问、答疑等方法,解决患者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个体教育即责任护士以我院实行的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随主管医生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诊疗措施,并且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时掌握治疗进展,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适合个体的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内容。

1.2.2 健康教育内容 术前教育:①首先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性质、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我科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同时掌握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手术的接受程度。②通过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主管医生指导下,与患者共同制订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计划,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通过文字教育的方式,如采用疾病健康教育书籍、宣传手册、宣传板报等,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宣传画册、现场示范等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提问患者并鼓励患者提问,以加深健康教育效果。在饮食方面,首先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的目的和重要性,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在不违反饮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护士的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每餐的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进餐过程中,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最终使患者能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自觉做到正确饮食。告知患者术后卧床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预防处理方法,可向患者现场示范术后肢体活动、腹部及腰背部按摩的方法,指导并要求患者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垫高腰背部的方法。术后教育:①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及疑问,并耐心给予解释及协助处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术后采取正确卧位,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术后24 h内应取平位或轻度左侧卧位,尽量减少活动,24 h后可适当床上活动[3]。向患者讲解砂袋压迫的目的和时间,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②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常感到腰酸背痛,护士可指导及协助家属用手部小鱼际肌按摩患者腰骶部或稍垫高腰部以及按摩下肢。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术侧上肢活动宜缓慢,应远离有强磁场、高压电的设备[4],如微波炉、电吹风、遥控器,禁止做核磁共振、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护士协助患者计算随访日期,告知患者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5],并教会患者测量、记录脉搏的方法。

1.3 评价方法

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通过询问患者、病情观察随时记录、收集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情况,如气胸、电极移位、感染、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等,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植入起搏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在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气胸、电极移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领域[6],它虽然损伤小,操作简单,但仍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如感染、术侧肢体疼痛、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甚至发生气胸、电极移位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我科自2010年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即一组医生、护士固定搭配,负责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的所有医疗护理工作,形成“医护一体化”的治疗护理小组,收到较好效果。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互动模式以来,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在医护人员正确有效的指导下,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计划制订过程中,明显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和负性效应。

起搏器植入术后长时间卧位、肢体制动,常使患者感到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并且患者由于不适应在床上排便、排尿,术后尿潴留、便秘发生率较高。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采取口头教育、文字教育、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通过护士耐心向患者讲解卧床及肢体制动的目的和时间,并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增强护患之间的互动,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7],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还可请手术恢复期的患者讲述亲身经历及感受,有利于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8]。患者术前在护士指导下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并进食粗纤维、易消化食物,术后护士指导并协助家属按摩患者腹部,明显降低了术后便秘、尿潴留发生率(P < 0.01),并通过稍垫高腰部,指导及协助家属按摩患者腰骶部及术侧肢体,使术后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1)。

综上所述,在我科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以来,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可满足不同患者及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优质护理在临床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丽娟,杨红叶,黄小芳.互动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2):97-98.

[2] 何筱莹,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5(13):1450-1452.

[3] 何细飞,陶敏,周舸.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5):7.

[4] 张秋霞,曾燕,黄淑萍.不同护理方法对降低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1):2949-2950.

[5] 崔丽君,魏雪梅,杨苓,等.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1):55-57.

[6] 张清华,郭继鸿.现代人工心脏起搏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49.

篇4

从“互动式”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模式内在来看,必备的基本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观念、教育理念的不足与当前实施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内容是:教育者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具有戏剧性的两面性,也就是说,教育者不仅起指导、辅导作用,还要参与到练习、活动之中,与学习者一起做练习、做活动,与学习者一起体会运动给人们带来的甜酸苦辣。对学习者的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起组织、辅导、教育的主导作用,还要参与到其中去体会学习者的感受,让学习者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习者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互动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概念在于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无论教育者的一方还是学习者一方的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中被称为“互动”现象。“互动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法灵活巧妙,教材选择新颖独特,符合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互动式”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坚持互动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参与到学习者的练习中去,与学习者共同完成课堂上的任务,而学习者也要配合好教育者,共同上好每一节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习者这一学习主体来开展的,学习者是主角,起到主体作用,教育者既起指导作用,也要成为主体,并参与到其中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