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9 16:2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动式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动式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互动式健康教育;髋关节置换;自我保健;康复锻炼;心理干预;

现代的骨科护理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维持健康,健康教育在自我护理的概念,即要求护士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为术后患者提供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和自我保健的服务指南,通过获取信息,制定康复计划,协调患者做好功能锻炼是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发展趋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5―2007年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58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双髋置换2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49―82岁,文化程度:高中2 3例,初中以下35例;将2002―2004年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双髋置换2例,其年龄、性别与文化程度与实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按照邀请家属及患者参与的形式与其共同进行手术前、手术后健康指导,首先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要求,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护患关系,再根据其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并把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告知患者与家属,共同选择教育方式,然后由责任护士协同执行教育计划,进行沟通与操作演示。并报告护士长检测其掌握程度,对未接受的内容再次进行教育直至理解接受。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方法进行形式化的粗略灌输,即在治疗的过程中巡视病房与患者提出疑问时给予随机指导。

1.3 目标健康教育内容

1.3.1 心理护理:术前心理干预,以减轻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以最佳身心状态迎接手术[1],主动与其交流,创造机会让其宣泄心中的担忧与郁闷,讲述手术的重要性与术后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正确面对,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

1.3.2 术前指导:(1)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和预防腹胀与便秘。(2)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养成习惯,预防便秘和尿潴留。(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l 0分钟/次,3―4次/d,以预防术后坠积性肺炎。(4)教会正确选择使用合适的便器与拐杖的方法与技巧:放置便盆前,须将臀部适当抬高,防止动作粗暴,擦伤皮肤或压伤骶尾部,还要避免下肢的内收与外旋。

1.3.3 术后当天,给患者与家属讲述交代注意事项,管道通畅的维持,镇痛泵的维护与使用,将头偏一侧,去枕平卧,常规禁食6h后视情再改饮食。将患肢中立外展30度,并垫高20一25度,两腿之间放置厚枕,试穿丁字鞋矫正。

1.3.4 术后1-3d,给患者及家属逐步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以肌肉的静力收缩与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力度逐渐增加,观看录像,讲解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包括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髌骨推移等运动,平卧1-2天,2―3天后可试行翻身,留置尿管时应嘱其多饮水,加强会清洁消毒,间歇夹管,训练逼尿肌功能,予第3天开始由专业护士做cpm训练,以预防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塞等并发症。DVT形成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肢体肿胀,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应同步进行,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1)密切观察病人血运情况,有报道[2],约50%的DVT发生于术后第一天,30%发生在术后第二天,回房后麻醉尚未消失,即可实施被动肢体按摩及腓肠肌挤压,6h后可指导患者进行伸足背屈踝等动作,术后第2天可进行收缩腓肠肌、股四头肌练习,每天4―5次,间歇配以被动挤压。(2)机械预防措施:有研究报道[3],40例下肢手术患者单独使用周期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DVT,能明显减少其发生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手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也可有效预防DVT,且费用低,无不良反应,还可使用等级弹力袜,由踝部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压力,对下肢产生循序递减的压力,以促进下肢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加速血流速度,减轻静脉淤血,穿等级弹力袜时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周径及压力。还可以使用足底静脉泵,目前在国外足底静脉泵已成为外科手术后预防DVT的基本方法,与抗凝药物联合应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48]。(3)药物预防: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小剂量肝素等,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刀口渗血情况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详细询问患者不适感,定期检查大便潜血,尿常规及凝血常规,告之患者及家属检查的必要性,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1.3.5 术后4―7天主要宣教讲解加强肌肉的等张舒缩和关节运动的方法,包括直腿抬高、屈髋、屈膝和抬臀运动[5]。绝对卧床7―1 0天,3周后可以向健侧翻身,避免翻向患侧。

1.3.6 根据假体类型和医嘱指导家属患者正确离床行走,如包括侧卧外展,卧位到坐位的过渡训练,坐位到站位的训练,站立到行走的训练,掌握要领,注意保护,以防跌倒或发生其他意外,交代讲解复诊的时间、内容及必要性,告之出院注意事项,填写好回访卡,注意跟踪随访,不适随诊。

2 结果

2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其实质就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6]。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3.2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体现了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支持,同时也给予了患者及家属的信心及力量,蕴含了灵活性、针对性、合作性,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的因素[7],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均为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建立在和谐信任合作的基础上,对医护的信任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教育内容也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满意度也明显增高。

3.3 这种健康教育改变了责任护士单一的“灌输”讲解,家属参与减轻了患者紧张情绪,既有讲解、指导,又有示范提问,气氛和谐,容易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体现了教育的个案性,灵活性。

3.4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使护患的信息相互反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与病情随时调整教育方案与措施,保证实效性,对提高操作技能,为患者出院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的功能锻炼打下了奠基。

3.5 这种互动式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同步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提供相关的知识,使家属对疾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和提供了患者最佳生活照顾,不仅充分感受到亲情温暖,而且还全方位地改善了患者身体功能,提高了总体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 潘霞,方建武,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8)13―15.

[2]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6.

[3] 卢伟杰,余楠生,林志雄等,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静脉血栓,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131.

[4] 李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36.

[5] 娄湘江,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3―354.

[6] 蒋有霞,刘香菊,张炜,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心理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c}:52―53.

篇2

【关键词】互动教学;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作为一种以免疫功能缺陷的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已广泛传播于全球各地,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越有近3500万人的感染有艾滋病病毒,而其中有大部分为青少年。而我国也作为艾滋病的一个重灾区,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感染艾滋病或死于艾滋病。随着人们的观念的改变,婚前增加,因此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同时艾滋病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青少年面临的艾滋病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健康教育作为当今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启动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已有多年,虽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一所医院院校,长期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现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互动式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地点选择在餐厅门口,随机发放,现场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6%;其中男生618例,占59.42%,女生为422例,占40.58%;年龄分布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2.1岁;其中文化程度均为专科或本科,且均为医学或护理相关专业。

1.2 方法

根据国内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并结合态度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首先关于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学生喜爱的健康为多选题,教育途径其余项均为单选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对我国艾滋病现状是否严重的认知情况、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对于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对于多选题来说,只有正确选项全选才算正确,对于非固定答案的多选题,我们选择学生最热衷的三个选项来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得知学生对艾滋病基本概念的回答正确率高达89.3%;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认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学生最喜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途径为电视、医生、学校教学;学生对我国艾滋病现状认为严重的有87.3%,认为不严重的有11.2%,有1.5%的表示不知道;对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知方面,有65.4%的人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3.4%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患艾滋病的可能性,有21.2%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患艾滋病;对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外观认知方面仅有3.5%表示能从外表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方面,有94.3%的人表示能与之相处,3.6%的人表示会躲避,其余为不知道;对艾滋病治愈情况的认知,只有10.6%的人表示可以治愈,61.3%的人表示不可能治愈,其余为不知道;对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持态度方面所有调查者均表示赞成,由此可见医学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

3 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相对来说要更为全面,当然这与我们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及专业基础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我们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医学都有较深的造诣,且或多或少都在课堂上接触过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学校有所改变,而不能再是仅仅以宣传艾滋病相关的基本知识为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互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力图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实现有效的互动,参与者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并加深学习者对这些思想和认识的印象,从而丰富个人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者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赋予学习者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互动式教学是一类简单、轻松且具有可视性的教学方式,能用于调查和收集学习者对与所讨论议题的信息,也能促进不同教育程度、知识和经历的人相互交流和沟通,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共同计划,采取行动。

引入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使教学评估结果变得更为客观、准确,从而真正使评估对象受益;评估活动不仅针对被培训的学生,同时也包括了学校领导和教师,这样一来评估活动就可以全面地反映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改变以往的评估单方面受益的状况,特别通过互动式教学的评估,不仅促进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评估结果的认识,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结语

随着艾滋病的不断猖狂,无数的生命被之吞噬,而由于目前医学技术有限,至今还没有一种高效的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以预防为主,来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扩散,这就需要对广大群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但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要想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的观念,运用互动式教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3

篇3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129-03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是在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前提下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1]。该模式强调的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教育过程中,并且要重视教育后患者的执行情况,是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由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2],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各种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相应增多,如感染、术侧肢体疼痛、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甚至发生气胸、电极移位等,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如何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的恢复,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对63例住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干预,并与同期手术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63例患者进行比较,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我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不包括因电池耗竭单纯更换脉冲发生器者)共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48~74岁,平均(63.26±7.2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8例,中专(高中)41例,初中及以下67例。其中单腔起搏器56例,双腔起搏器64例,三腔起搏器6例。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50例,慢-快综合征18例,房室传导阻滞32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6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在住院期间有针对性的实施集体教育、个体教育,采用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多媒体演示、现场示范等方法,集体教育即定期安排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住院期间准备手术和已经手术的甚至已出院的患者参加,由责任护士主讲,通过讲解、提问、答疑等方法,解决患者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个体教育即责任护士以我院实行的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随主管医生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诊疗措施,并且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时掌握治疗进展,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适合个体的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内容。

1.2.2 健康教育内容 术前教育:①首先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性质、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我科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同时掌握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手术的接受程度。②通过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主管医生指导下,与患者共同制订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计划,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通过文字教育的方式,如采用疾病健康教育书籍、宣传手册、宣传板报等,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宣传画册、现场示范等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提问患者并鼓励患者提问,以加深健康教育效果。在饮食方面,首先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的目的和重要性,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在不违反饮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护士的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每餐的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进餐过程中,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最终使患者能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自觉做到正确饮食。告知患者术后卧床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预防处理方法,可向患者现场示范术后肢体活动、腹部及腰背部按摩的方法,指导并要求患者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垫高腰背部的方法。术后教育:①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及疑问,并耐心给予解释及协助处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术后采取正确卧位,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术后24 h内应取平位或轻度左侧卧位,尽量减少活动,24 h后可适当床上活动[3]。向患者讲解砂袋压迫的目的和时间,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②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常感到腰酸背痛,护士可指导及协助家属用手部小鱼际肌按摩患者腰骶部或稍垫高腰部以及按摩下肢。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术侧上肢活动宜缓慢,应远离有强磁场、高压电的设备[4],如微波炉、电吹风、遥控器,禁止做核磁共振、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护士协助患者计算随访日期,告知患者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5],并教会患者测量、记录脉搏的方法。

1.3 评价方法

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通过询问患者、病情观察随时记录、收集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情况,如气胸、电极移位、感染、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等,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植入起搏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在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气胸、电极移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领域[6],它虽然损伤小,操作简单,但仍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如感染、术侧肢体疼痛、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甚至发生气胸、电极移位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我科自2010年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即一组医生、护士固定搭配,负责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的所有医疗护理工作,形成“医护一体化”的治疗护理小组,收到较好效果。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互动模式以来,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在医护人员正确有效的指导下,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计划制订过程中,明显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和负性效应。

起搏器植入术后长时间卧位、肢体制动,常使患者感到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并且患者由于不适应在床上排便、排尿,术后尿潴留、便秘发生率较高。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采取口头教育、文字教育、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通过护士耐心向患者讲解卧床及肢体制动的目的和时间,并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增强护患之间的互动,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7],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还可请手术恢复期的患者讲述亲身经历及感受,有利于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8]。患者术前在护士指导下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并进食粗纤维、易消化食物,术后护士指导并协助家属按摩患者腹部,明显降低了术后便秘、尿潴留发生率(P < 0.01),并通过稍垫高腰部,指导及协助家属按摩患者腰骶部及术侧肢体,使术后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1)。

综上所述,在我科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以来,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可满足不同患者及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优质护理在临床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丽娟,杨红叶,黄小芳.互动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2):97-98.

[2] 何筱莹,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5(13):1450-1452.

[3] 何细飞,陶敏,周舸.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5):7.

[4] 张秋霞,曾燕,黄淑萍.不同护理方法对降低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1):2949-2950.

[5] 崔丽君,魏雪梅,杨苓,等.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1):55-57.

[6] 张清华,郭继鸿.现代人工心脏起搏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49.

篇4

从“互动式”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模式内在来看,必备的基本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观念、教育理念的不足与当前实施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内容是:教育者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具有戏剧性的两面性,也就是说,教育者不仅起指导、辅导作用,还要参与到练习、活动之中,与学习者一起做练习、做活动,与学习者一起体会运动给人们带来的甜酸苦辣。对学习者的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起组织、辅导、教育的主导作用,还要参与到其中去体会学习者的感受,让学习者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习者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互动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概念在于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无论教育者的一方还是学习者一方的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中被称为“互动”现象。“互动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法灵活巧妙,教材选择新颖独特,符合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互动式”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坚持互动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参与到学习者的练习中去,与学习者共同完成课堂上的任务,而学习者也要配合好教育者,共同上好每一节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习者这一学习主体来开展的,学习者是主角,起到主体作用,教育者既起指导作用,也要成为主体,并参与到其中去。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小儿肺炎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范围1-9岁,平均年龄(5.0±0.6)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范围1-10岁,平均年龄(5.5±0.7)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差异小(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如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

实验组:本组患儿采用互动健康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开展讲座:要求患儿及患儿家属一同参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重视,转变其健康观念。(2)制作宣传手册: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手册,要求其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将手册交于家长,让其掌握关于小儿肺炎的知识。(3)讲解知识:对年龄小火文化水平低的患儿及家属进行亲自指导,并向其耐心解释。(4)全面评估:患儿入院后,即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同时还要了解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职业背景等情况。(5)入院宣讲:患儿及其家属入院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本院的相关情况,包括患儿的主管医师、主管护理、护理人员等。通过看图画、讲故事的方式增进与患儿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和医患关系。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6)疾病宣传:根据患儿的识字情况、年龄、性格特点,结合家长的文化程度,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面谈、发放小册子、阅读图画等方式,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及目的。(7)环境控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保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

1.3 评价标准 根据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等五个项目评价护理质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表示(±s),用t检验,若P

2.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机体各项发育不完善,且目前多数患儿均为独生子女,因此依赖性较强,又娇生惯养,在面临陌生环境常常会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加上年龄偏小的患儿,难以正常与护理人员和医生交流,会更加烦躁,且患儿的自控能力低,从而阻碍了正常的治疗和护理。

由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周期长,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患儿的配合度与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因此,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儿及家长灌输正确的健康知识,就症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传统单向健康教育模式,患儿及其家属均是在被动的接受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平等、双相、互动为基础的护理模式[3]。通过各种途径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有关小儿肺炎的知识,并给与情感支持,鼓励家属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参与到护理计划的指定和决策,实现了双相交流互动,获取患儿家属信任,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从评估病情、环境护理、讲解知识、疾病宣传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行、管理规范性以及综合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总分,发现观察组得分更高,充分证明了互动健康教育可取得较传统护理方案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将互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中,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有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延续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善,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各项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5:35,年龄47岁~81岁,平均(62.3±12.4)岁,病程1年~16年,平均(8.4±3.4)年,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且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3.3±11.7)岁,平均病程(8.0±2.5)年,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0±10.9)岁,平均病程(8.8±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具体方法:①对患者实施包括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在内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解答患者存在的问题。②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③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联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方法:①个体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糖尿病自控饮食实用手册》的指导,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健康饮食计划,宣导健康饮食和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②群体健康教育。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向患者集中讲授健康行为和疾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并对糖尿病患者群体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以评定。③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④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1.3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其中,理想为FPG在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良好为FPG在6.1~7.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8.1~10.0 mmol/L,差为FPG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上,总有效率=(理想+良好)/病例总数×100%。同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FPG)等观察指标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40例实验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5%,40例对照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2观察指标 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健康教育前观察指标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日常健康行为的改善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方式,在社区和医院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形成社区-家庭-患者-医院共同参与的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患者与护士,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医院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防控知识的认识。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过程中应用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表现和防治方法,从而形成合理健康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病情的延缓[1]。专业护士和医师的指导和建议都十分重要,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也是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最佳时间,通过经常性的接触与互动,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各项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掌握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血糖和尿糖检测等自我护理技能。同时,患者出院前需要对其各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对于患者掌握不良的内容加以强化[2]。

篇7

doi:10.14033/ki.cfmr.2017.4.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83-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代谢障碍导致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临床表明,延续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而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实施联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2]。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如下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入院的糖尿病患者83例,按照1~83编号,其中,对照组:1~41号,男23例,女18例,年龄44~69岁,平均(58.43±9.32)岁,病程2~9年,平均(5.63±0.84)年;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9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9例;观察组:42~83号,男21例,女21例,年龄46~68岁,平均(57.99±8.93)岁,病程1~10年,平均(4.86±0.36)年;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0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1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排除严重认知障碍者及不配合诊疗者,并排除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宣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常规予以降糖、降脂及降压药物,并针对患者在院期间出现的不良情况予以处理,常规予以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联动式健康教育。(1)个体健康教育。参照《糖尿病自控饮食手册》,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日常饮食、生活需要注意的问题,尽量食用低钠食物,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腌制品,每日摄钠量最好在4.5 g以下,同时还应低钾、磷饮食,严格把控液体摄入量,在患者入院后应详细了解饮食摄入情况,并明确患者食物禁忌。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2)群体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其一些健康行为进行讲解,通过医生和患者相互问答的方式互动,并让患者和患者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继而提高患者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最终达到能够对自我疾病评估的标准,同时还能根据结果自我调整。(3)出院指导。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之前,应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院外药物治疗,为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应将其交付于社区医院进行管理,并且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总时间为6个月,然后患者入院再次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病情控制效果,同时观察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随访观察半年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变化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3个级别,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疾病控制效果分析:理想,空腹血糖为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为4.4~8.0 mmol/L;良好,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10.0 mmol/L;差,空腹血糖为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为10.0 mmol/L以上[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间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半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比较

通过半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83,P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3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11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7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健康教育宣教,充分利用患者疾病档案,建立医院及社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内医务人员、o患之间及社区医生和护患之间有效互动,这种联动式健康教育护理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且在患者入院后明确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此外,合理运动可降低血糖,且能够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3-4]。

这种联动式健康教育使得广大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危害,并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延缓疾病的发展,继而促使疾病控制。本次研究中,在糖尿病延续性护理中予以联动式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疾病控制有效率(97.62%)较对照组(68.29%)高,同时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6个月的院外观察发现,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延续性护理患者予以联动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有效率,同时还能维持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控制体重,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梅,陈焕娣,谭静,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1473-1475.

[2]周秀华,刘雪.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65-166.

[3]马晓萍.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50-151.

篇8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38-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长。作为一种终身性的复杂疾病,糖尿病会累及身体多个组织系统,甚至会造成致命的后遗症[1]。对于糖尿病的管理与治疗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不仅需要医师正确的判断和精准的治疗,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的遵照医嘱。本院就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内分泌专科近3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为45到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9.9岁,平均病程为5.2年。对患者进行意识量表测试显示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并自愿参加此次前瞻性实验。

1.2 护理与教育方法:

1.2.1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仔细地像患者讲解饮食对于糖尿病的影响,并且可以采用视频、幻灯片、宣传册的形式来向患者传达正确的进食热量、健康的饮食分配以及理想的体重等知识。每日可将午餐或晚餐设定为自助餐的形式,让患者自行搭配食物,观察患者在接受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健康饮食的选择,在患者空腹与餐后2小时监测其血糖,使得患者明确饮食对于血糖波动的影响,由此加深印象[2]。

1.2.2 血糖自我管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让患者意识到怎样根据自己的血糖变化来制定科学的血糖监测频率,并且帮助患者记录好相应数据。和血糖持续偏高的患者进行讨论,共同制定出治疗的方法,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也是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因此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3]。

1.2.3 运动康复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适的运动对于其身体素质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让患者充分了解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对于糖分的利用,改善血糖水平。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科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患者都参与其中,每周进行4-5次体育运动,且每次时间不低于半小时。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运动时切忌空腹,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在三餐后可以由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散步、健康体操等运动,使得患者对于运动的好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2.4 用药知识护理: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很多,大多数病人常常会忘记按时服药,或自以为血糖得到控制所以逃避服药,这样对于疾病的控制是有害无益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着重向患者强调糖尿病药物的特性、服用方法,并且要监督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的服药。除此之外,还要向患者宣讲胰岛素的保存方法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且介绍糖尿病的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对于严格遵医、表现良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并且以其为榜样向大家宣讲。

1.3 评价标准:通过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并以DKT量表进行评价,以此来评定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熟悉度。对患者在接受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前与接受了为期半年的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以此来评价患者的血糖变化。以上数据综合来观察患者的遵医情况,记录并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

2.结果

通过对150例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进行评分得出,在接受为期半年的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更加熟悉,而对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评分进行观察后发现,患者的自控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无明显变化,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不遵医行为会直接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医师的重视,健康教育可以成功地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患者充分意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终身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互动模式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患者对于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知识不完全了解时,很容易主动放弃治疗或者是逃避服药,本文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能够真正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药物的使用要点,并且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使其严格遵照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由此可见,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临床上值得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项坤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8.

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孕妇及其家属越来越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护理。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并发放调查咨询表,根据反馈信息、调查对象知识及需求上的差异,实施个性化互动式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从孕期到产前、产时及时给予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随机发放调查咨询表598份,回收556份,回收率为92%。孕产妇年龄:20~30岁428例(76.98%),31~35岁80例(14.34%),35岁以上12例(2.16%);初产妇396例(71.22%),经产妇160例(28.78%);文化程度:本科54例(9.7%),大专62例(14.5%),高中208例(43.5%),初中214例(38.5%),其他18例(3.2%)。职业:干部48例(8.6%),工人156例(28.1%),农民87例(15.6%),其他102例(18.3%),无业163例(29.3%)。

1.2 方法

选用经统一印制的调查咨询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回收统计结果,制定了产前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方案,采用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于产科护理中。包括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和示范教育三部分。

1.3 宣教对象及形式

宣教对象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注重技能培训,孕妇及家属直接参与讨论及模拟训练,面对面指导交流,鼓励提问和讨论,把讲和做结合起来,采用个性化互动式上课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孕妇之间、孕妇与医护人员之间可以充分互动交流,孕妇得到现场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4 调查咨询表涵盖条目

包括年龄,孕产妇文化程度,职业和对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有关方面知识的宣教,孕产妇住院保健内容要求,对开展镇痛分娩及有关服务模式需求等。

1.5产前教育内容

包括孕前及孕早期的保健,合理营养,孕产妇心理保健,分娩镇痛,优生优育知识和产前诊断,分娩准备教育,自然分娩和产时保健要点,产褥期母婴保健与母乳喂养等。

2 结果

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健康教育内容、住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分别见表1,2,3。以2006年同期未接受知识培训的556例为基础组(宣教前),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孕妇认知及行为改变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占69.9%的孕妇期望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见当前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每个孕妇在承担做母亲这个新的角色的时候,均渴望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支持,以更好地体现出她们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这些需求,护理人员的任务应该是保护和促进孕产妇的健康,这不但需要在生理上,还要在心理、社会适应性上支持孕产妇,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分娩。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更好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方法,使沟通更有效,在整个围产期要及时、有目的进行宣教及行为指导,重点放在孕产妇心理准备、专科知识宣教和配合训练上。注意尊重孕产妇的尊严、感受,注意保护隐私,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但在回收的556份调查咨询表中,有40.5%的孕产妇不了解该项服务的详情,提示我们宣教新业务力度还不够,指导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从表2还可以看出,关于产前保健知识的需求,孕期营养及孕期常见病防治占首位,说明孕妇对孕期自我保健、优生优育、自我监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她们不仅希望得到孕期营养、卫生保健、育儿常识等知识,而且希望能得到孕期的心理保健、自我监护等知识。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动追求健康[1]。表3显示,住院健康教育中,有73.4%的孕妇希望在分娩时得到医务人员的不断鼓励和支持。因此,我们应从以健康教育防病治病为目的转变为以保护健康、促进健康为目的,根据孕产妇需要提供服务,重视健康教育,重视群体保健,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为己任[2]。在孕晚期应组织孕妇熟悉病房环境,讲解临产先兆、分娩知识、各产程进展、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方法的使用、家属该做什么,指导她们饮食和休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为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实施“一对一”陪产,采取适宜的分娩镇痛,为产前的宣教和行为指导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从而减少焦虑、恐惧导致的肌肉紧张、宫缩乏力,缩短了产程,降低难产率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成功率。人们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孕妇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更为关注,对健康信息传播的期望及质量要求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而孕妇个体之间对孕期保健、分娩和产后母婴保健存在着认知、情感、技巧各方面的差异,其心理素质、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故应根据不同来源的孕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原来常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3],向每位孕产妇讲解每项内容和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空间,互相交流,使其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概论(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89.

[2]华嘉增.现代产科服务的新要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24.

篇10

由理论基础扎实、沟通能力强的1名主治医师和3名主管护师组成健康教育团队,与观察组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手册,医师以负责教育相关疾病知识、心理治疗及引导患者互动为主,护士则以患者的行为康复训练和一般卫生知识、饮食、运动、情绪调节及人际交往5个方面的内容为教育重点。每周3次,每次1~2h,并要求患者写日记及时反馈教育效果。对照组不作特殊安排,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即以讲解授课、黑板报等形式向患者宣教疾病的病因、治疗、预防复发等知识。

2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

第1周:专职护士为入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平等互助的医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组织观察组患者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建立友谊,通过简单的工娱疗如打球、打牌、下棋、读书等活动放松患者心情,提高兴趣,缓解患者的身心疲劳,让患者正确理解和对待自己的疾病。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随着患者情绪、睡眠的改善,其依从性渐渐增强,患者愿意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期间,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h时间与康复科工娱疗护士一起将患者带至本院康复中心(设有小卖部、羽毛球场、蓝球场、手工室和画室)进行康复指导。上午9:00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精神疾病防治基本知识;应对药物副反应的有效方法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精神疾病与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关系,饮食、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如何正确发泄和控制情绪;家庭和生活指导;学习与工作指导等。将各种内容分段授课,并在讲座过程中进行互动,让每个患者参与发言,医生护士及时点评患者的观点和论述,一方面锻炼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患者对各项健康知识的掌握。下午14:00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球类、棋类、编织等手工作业,或参与书法、绘画、猜谜、及欣赏音乐、观看电影电视等。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兴趣安排户外劳动并发给劳动报酬,如给院内花草树木浇水,为食堂摘菜、洗菜,每天安排1h劳动时间;每周1次为食堂包馄饨、水饺,让患者都能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激发患者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每天让患者自评活动前后情绪的变化,写日记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护士跟踪记录。第6周、第7周、第8周:着重发挥患者的互动作用并配合行为康复训练。利用工休座谈会让患者畅谈自己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相互交流。由医护人员分析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加深患者认识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精神疾病的影响,适时给予精神鼓励,使患者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树立信心。安排劳动技能训练,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及生活环境训练患者求职能力,开展遇到应急事件如何求助的方法等内容的训练,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在行为康复训练中完成健康教育,促进病情康复。

3效果评定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于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第8周末进行评定。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分表测量,内容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方法,药物副作用及应对方法等相关知识,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每项分“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3个答案,分别计3分、2分和1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健康理念是否形成,从而按照形成健康理念的人数和被调查总人数的比率计算健康教育理念形成率;③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心理社会功能,包括患者的个人整结、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抑郁、退缩和精神病性表现。

二、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精神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而如何提高患者对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是促进康复的关键。众多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减少病情复发,利于康复。本研究结果支持以上研究结论,NOSIE量表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明显改善。

互动式健康教育的的优势是教育过程中进行互动,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单一刻板。让患者参与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健康教育计划,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使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患者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习信心,弥补了一般健康教育方法枯燥乏味易忘却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和健康理念形成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篇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96 older diabetic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employ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conducting lectures, giving handbooks, pictures and books with health knowledg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an educational tool which could creat dialogues according to pictures, and inpidulalized and stratified education was implemented. Results The knowledge, compliance and intrests in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older patients looking at pictures education tool 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依从性与临床疗效、费用呈正相关[1]。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寻找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已成为目前糖尿病防治的首要问题。糖尿病教育方式有团体教育、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团体教育一次参与患者人数多,很难保证教育效果;个别教育针对性强,灵活性大,但耗时、费力[2]。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是探索和落实新型互动式的糖尿病教育课程,由国际糖尿病联盟与健康互动公司策划、礼来公司赞助推广[3]。我科在小组教育的基础上,应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男47例,女49例);采用1999年的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为61~88岁,平均72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 c)方面无明显差异。

1.2试验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1.2.1.1采用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对患者进行系统自我管理培训 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由美国礼来公司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及健康互动公司联合推出,有助于患者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该工具包括4张1.0m×1.5m的彩色图片,配套学习材料有话题卡片、定义辨别卡片、各种误区和事实辨别卡片以及学员的目标卡片等。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使之参与开放和有意义的讨论会,对话时患者可对就自身疾病最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并获得解答。指导人员均为通过专业统一培训使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的内分泌专科医务人员。

1.2.1.2个体化教育方法 分期个体健康教育:根据诊断评估其疾病发展时期,即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糖尿病诊断初期、多年糖尿病史时期等不同时期进行分期个体健康教育;不同知识个体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对老年患者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评估,按结果分为完全知识缺乏组、中等知识缺乏组和较少知识缺乏组,再按不同组别施予不同知识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坐标式个体化健康教育: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及知识缺乏程度制订坐标式学习计划,其中横坐标设定为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纵坐标设定为目标实现的分数,并设立荣誉奖励办法。

1.2.2评价方法 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出院前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统一考试,计算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百分率;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兴趣程度:自行设计糖尿病教育知识兴趣调查表,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兴趣程度分为5个等级:非常感兴趣5分,感兴趣4分,中立3分,不感兴趣2分,非常不感兴趣1分。在患者结束全程教育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内分泌专科医务人员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97.9%。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两组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比较(x-±s)

转贴于

2.2两组健康教育学习兴趣比较 常规组健康教育学习兴趣得分3.9±0.3,改进组得分4.3±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5,P

3 讨论

3.1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项目工具是一种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全新教育方式。临床上健康教育方式有多种,包括使用健康教育手册、知识卡、板报、图片、口头教育、示范性教育等健康教育方式,在以上工具中健康教育手册往往上百页,内容看上去多而复杂;另一方面,图片、知识卡片内容过于简洁,对于患病多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的需求程度不能满足。而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工具的出现,克服了以上内容的不足,它所包含的4张图片,涵盖了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等多个方面,既有共性的知识引导,又存在个体化知识培训,知识层次的渐进性鲜明,内容详实、具体;同时视觉上非常形象、逼真,特色鲜明,对老年患者的吸引力强,是一种新颖的健康教育模式。

3.2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项目工具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观念、行为改变三者统一。糖尿病看图对话具有互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让患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本研究发现,通过看图对话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人员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行人性化的亲情教育,能够发挥视觉、听觉两方面获取信息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医护人员与患者在更加动态的环境下充分互动交流,让患者自己看、自己想,自发地采取行动,改变行为。由于患者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他们会更愿意付诸行动,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老年期是疾病的高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是老年人难以排解的精神压力,住院后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食欲差、睡眠障碍、度日如年、苦闷不安、悲伤抑郁心理。本组老年患者均合并3种以上慢性疾病,种种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遵医行为。表1显示,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3.3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项目工具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本次结果显示,试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学习的兴趣显著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看图对话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此教育方式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篇12

1 青少年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对于青少年的青春健康教育,家庭是第一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被称为85后、90后的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然而事实上,现在许多家长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日常生活上,对于青春健康知识的教育缺乏或羞于教育及引导,采取消极的态度,忽视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及必要的青春健康教育。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性态度更加开放,性道德观念趋向多元,婚前已呈现低龄化趋势。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家长自己对生殖健康知识也极为贫乏,教育子女更无从谈起。另一种态度是认为早生孩子早享福,甚至鼓励自己的子女早生育。这些错误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直接致使青少年在早期青春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未到法定婚龄同居、人工流产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产生了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情况。

二是学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缺陷。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理应成为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的第二关。然而以学校为基础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总是要面临太多的成见和误解。主观上许多学校还是有所抗拒,抱着避而不谈态度,认为“不讲比讲好”、“出了问题再讲”,致使现在许多学校青春健康教育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客观上教师缺少足够的青春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和青春教育的教材陈旧。并且只是一贯沿袭以往浅尝辄止的青春期教育,内容侧重于生理知识的介绍,缺乏心理、伦理等方面的辅导和安全、避孕知识的教育。

三是宣传教育针对性尚有不够。作为全省校外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典范的PLA互动式培训在开始初确实因为方法和方案新颖,在一定范围的青少年群体里产了较好的作用,然而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年龄的不断提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出现了疲态,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起到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在分类不够细,方案不够巧,主持不够活。具体表现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上往往采取相同的培训方法,大多只区分已婚和未婚对象,未充分重视不同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的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另外,互动式培训主持人在设计的教学方案尚有不足,采取的PLA互动式培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造成青少年兴趣不大,参与性不强。数量上也没有保证,往往只在5.29计生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与计生有关的节日开展,仅仅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没有将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培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