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妙招范文

时间:2024-02-29 16:2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妙招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堂教学妙招

篇1

要想学会跑,先得走得稳。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于传统课堂模式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打造探究性课堂模式、开辟第二课堂等提法屡见不鲜,其实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仍然觉得正常的(或者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好高中化学课程的杀手锏。面对升学压力以及高中课程的纷繁复杂,课堂教学仍旧是我们教学的第一阵地,也是核心阵地。所以,我以为,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钻研探索的,故而,我认为教好高中化学的妙招在于抓好化学课堂教学。

君不见,当今社会,“高效”一词的提及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是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对于时间及其有限的课堂教学来说,这就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了。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化学课堂教学这一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路明灯,只有明白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并能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要想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理解是关键。也许有人会说其实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等都已经有了表述,只要按部就班即可,事实上,这种想法不可取。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载体,教师不能仅仅抓住一些大的方面来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是对大方面的介绍,只能做参考,而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就是几十个学生,所以对教材必须要有自身独特的见解。比如说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调整一下教材中某些章节的顺序,以便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或者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打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人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产生,而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基本素质,不但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法制,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全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最高目标,从而制定出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

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那么自然就要有达到目标的策略,即教学所要采用的方法。这里我主要说明两点。

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教无定法,一切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法都值得尝试。目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启发法、程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索讨论法……那么一堂课究竟要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是要采用一种方法还是多种方法的搭配?而多种方法进行怎样的搭配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从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过程。

2.多媒体的合理利用

信息时代的大潮流革新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给化学课堂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借助于计算机的模拟功能,教师可以使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如在讲到“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键和能量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简单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出化学反应中原子变化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变化,从而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高效的课堂运行体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展现综合能力的舞台,而打造高效的课堂运行体系是每个教师的梦想,下面我就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抓好课堂教学,从而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运行体系。

1.课堂类型的选择

课堂类型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它涉及方法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等多个方面。根据教材确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予以合理安排,比如什么样的知识内容适合安排实验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采用自主探索的课堂形式……

2.课堂导入的突破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必然就高出一般。事实证明,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对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十分有效。比如在讲到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时,就可以以PM2.5为话题引入,说明对清洁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再如,讲到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就可以以前两年备受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为话题引入知识内容。这样的导入就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充分预热,而后在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交流的脉络

篇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开头的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小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小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学生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了几个例子,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量出的一致?“探个究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只是导入新课的“引子”,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教师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本课的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有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引发小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在新授结束后,我进行了如设疑。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有的答90°,有的答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你真聪明!(演示。)

这里我通过提出两个思考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时候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往往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兴趣无情地淹没,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形式多样,精彩有趣。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教师应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使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适当选编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有一定情节又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乐学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个个冥思苦想,抓耳挠腮。这时我再讲解“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才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后半节,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而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

揭示:“把图片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只有几种截法,到后来才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篇3

一、变换拍子的小妙招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学生对变换拍子非常不敏感,通过音乐术语教授变换拍子学生又难以理解。老师通过一首浙江童谣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体验了2/4―3/4两种拍子的交替变化,并通过游戏准确地按节拍传球,建立起2/4―3/4变换拍子的感性体验。

【教学实例】三年级,浙江杭州童谣。1.听老师用方言念童谣:一只鸡2/4;二会飞2/4;三个铜板买来的2/4;四川运来的3/4;五颜六色的3/4;骆驼背来的3/4;七上八下的3/4;爸爸买来的3/4;酒里浸过的3/4;实在没有的3/4.

2.师:小朋友玩过对拍手游戏吗?怎么玩的?试一试!两人一组,听老师念儿歌,是不是感觉有时候拍的不舒服?为什么呢?

是哪一句开始不舒服了呢?(四川运来的)自己拍一下,再跟对方拍一下,两拍够吗?那要再拍几下?(一下)好,再试一试。

3.理解词义,学方言。

4.这是一首跟什么有关的儿歌?(数字)

5.传球游戏,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听到数字时,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加大难度(两个球、三个球,换方向传,提示学生传递动作要明显)

【教后反思】这个传球妙招,让学生在童谣的游戏里不知不觉掌握了变换拍子,实际上是老师在教学中关注了主体(即学生)的音乐感受,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变化拍子的音乐感受的过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球,但是让学生感受了节奏,节奏是儿童学习音乐最基础的。

二、律动组织教学的小妙招

孩子都好动,在音乐中动起来,动作的加入会让理性的音乐课堂感性起来,会让思想不集中的一下集中起来,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好处真多!

【教学实例】1.情景再现:(1)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快速地跑回了教室,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有的还交头接耳地交谈着下课玩的内容,根本安静不下来。(2)我们的音乐课一般都是上午的第3、4节课,如果1、2节课孩子上课时进行了小测验情况不佳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就会让他们的情绪低落,也会影响音乐课的上课效果。

2.我的妙招:一上课,我什么话都没说,先放一段趣味性的音乐,用音乐来吸引学生。放完音乐后,有些学生就已经开始问我了,老师你为什么放这段音乐,这音乐挺好玩的。于是我接着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有人回答:听到了音乐中有突然停止的地方,什么声音都没有。我顺势问道: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遍,你们找到音乐的空白处并举手示意,再数数 一共有几处空白地方。就这样在少数学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音乐,参与寻找音乐中停顿的地方。渐渐的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三、可乐发掘气息的小妙招

【教学实例】:在课堂上,我拿出一瓶可乐,用力摇晃,然后问学生:摇晃后瓶中会产生什么?他们说:气泡。我再问:现在慢慢开启瓶盖,你们会听到怎样的声音?随后我慢慢地拧开瓶盖,他们听到了气泡泄漏的声音:“嘶――”,从很响的声音慢慢渐弱到消失。然后我就让学生跟我一起模拟开启可乐瓶盖的动作,一起用嘴巴来模仿气泡发出的“嘶”的声音。最后我再解释气息的原理和开可乐瓶是一样的,让他们通过发长“嘶”和短“嘶”去体会腰部的感觉。学生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方法,争先恐后地练习起来。

【教后反思】:通过这个开启可乐的能量,发掘气息的小妙招,不仅让学生愉快地找到了气息训练的窍门,也为后期的练声和歌唱训练打下了基础,其实,设计之初,我原本没有想到可乐瓶跟气息能有所关联,只是不经意间的一次喝可乐的灵感迸发。

篇4

记得叶圣陶大师说过:“教育是农业。”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来不得半点浮躁。诚然,如果教育和学生的发展相契合,那么学生的发展也顺理成章。“当脚合适时,脚就被忘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是“鞋合脚”的教育,需要精心设计,更要自然呈现,唯此,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充盈着活力。同时生本教育也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然而高中生物知识虽然整体上主干清晰,但知识点细碎繁多,记忆量很大,需要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

如何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将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从教近十年,在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我是学生,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课?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妙招:

一、记忆有方法,抽象变形象

学生每天学量的知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防止记忆疲劳的根本办法就是让记忆趣味起来,不循规蹈矩,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力。因此针对生物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对特殊的名词或结构进行形象记忆。

如氨基酸及脱水缩合反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把氨基酸的各个基团以人为模型来加以记忆。身体做为C,头部代表R基,双脚代表-H,左右手各代表氨基和羧基。因此,氨基酸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就形象地表现为“手牵手”。上课时让几个学生上台做脱水缩合反应,牵手处握湿毛巾,握出水来。当学生对这个反应进行如此转换后,对脱水综合反应中的的相关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学生常常忘记其结构。在教学中可通过图片展示其特殊的细胞形态,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利用身体的部分进行模型建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用手臂进行比喻,其中手掌心代表细胞体,五指代表树突,手臂代表轴突,袖子代表髓鞘,手臂上套上袖子代表神经纤维,手臂的末端近关节处代表突触小体。这样,当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不妨让学生伸出手来模拟其过程,化抽象为形象。

染色体与染色质关系,学生对于高度螺旋化和解螺旋的过程不够明晰,不妨用弹簧进行比喻,拉开弹簧代表染色质的形态,弹簧回缩代表染色体的形态。在课堂中,学生从笔里拿出弹簧进行现场模拟,对染色体与染色质关系就顿时领悟了。

二、 知识零散烦,线索促学习

在教学中,一条好的教学线索,可以将众多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考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线索。

新课中的线索:以《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课为例,教学中将水稻作为知识背景做为主线,通过培育不同品种的水稻,如杂交水稻、太空育种水稻、转基因水稻等,不断展开对各个育种方案的教学。

复习课中的线索: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由于知识点众多,为此笔者尝试了线索教学法,即通过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这一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式进行联想,并从反应式中提取相关信息。学生不难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以及产物,在表面观察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透视该反应式,挖掘出其中隐含的知识点。

三、学生来出题,解题更有趣

在人们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老师出题、学生做题是天经地义的事。限于这种思想的束缚,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渐渐地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教师绞尽脑汁出题,学生费尽心思做题;教师出题越出越多,学生做题越做越快;教师出题越出越难,学生做题越做越累;久而久之,教师成了出题的圣人,学生变为做题的机器;教师越教越厌,学生越学越烦。

因此,在进行《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先共同回顾所学知识,再进行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即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练习反馈的部分,特别出示了一张白化病患者的全家福,即父母亲表现型正常,儿子白化病的照片,让小组观察照片,挖掘相关信息,并限时进行试题编写,然后小组间交换试题并进行解答、交流、评价。

在此教学环节中,通过照片设置情境,将出题人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在落实知识的同时,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会出题,自然也就会做题,教师通过让学生出题的方式达到让学生做题的目的,可谓独具匠心。

四、 巧除生障碍,团队齐协作

在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时,常常需要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完成相应的题目,通过此环节,教师可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多次发现,但凡让一个学生上台板书的效果往往不好。

于是进行了改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所任教的学生水平,在黑板中单独完成相关任务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共同完成,其余同学以同桌为单位在座位上完成。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观测到同桌二人,相互钻研,经历了初稿讨论纠错完善定稿的过程,从中不仅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领悟。

五、练习有反馈,课堂高效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不断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态度和风格,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同时又随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的过程。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不同,对于课堂练习解题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差异。先做完的学生往往急于想知道答案,但为了照顾大多数的学生,教师通常只能等待其他学生完成练习时,才进行评讲。如何既满足完成速度快的学生需求,又保证多数人的解题时间呢?

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对先完成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及评价,或表扬或鼓励,不仅满足先完成的学生的订正需求,在每个阶段都任务明确,又对还没完成的同学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同时,教师能对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后续讲评环节的开展。教师在课堂的及时批改,可谓一举多得。

“生本教育”需要我们“静待花开”。所谓的静,一需要时间,二需要实践。花开花落本无声,唯有静,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才能让每朵花都绚丽地绽放,才能培育出世上最美的花朵!让我们做是一种守望者,在“生本课堂”的大舞台中,勤于钻研教学,乐于积累,不断应用“妙招”将生本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收获的是课堂教学效率,得益的是学生的成长,提高的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中生物教学一定会“活”得生动有趣。

篇5

聚焦“理答” 彰显智慧

当我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时,我为自己不能及时关注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而扼腕叹息。学生的回答其实正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呈现,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倍关注的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是尽可能地按照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前推进,如果能完成预设,就觉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完美也是有缺失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答就显得非常重要。

何谓“理答”?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给予评价,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的学习行为。”我觉得教学过程就像是打乒乓球,教师提问,就像是发球,学生回答问题,就像是接球,同时又把“球”推给了教师,“球”指的是学生的发言,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老师必须具备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素质,即准确地接住孩子的“发言”,这就是教师的理答过程,也称为“教学反馈”。

而教师的理答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思想,最近在观课时我特别关注教师理答的方法,也学到了不少妙招,不妨与大家分享。

一、 刨根究底,穷追不舍

篇6

如果说课堂气氛不好不是教师的错,那么,不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教师课堂艺术魅力的缺乏了。

一个长期压抑沉闷的课堂,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乏味。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快乐学习,这个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有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活跃的气氛。

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的授课内容安排的太多,只专注于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可能是平时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过严,学生习惯了听从而缺乏学习的热情,该说时不说,该动时不动;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自然就不做出响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寥寥几个人愿意举手发言,甚至有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没人举手,反而将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一节课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儿唱独角戏。而最大的原因还是老师不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有热情学习,愿意参与学习呢?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呢?

第一招:开课设悬念

在新课开始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热情的目的。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激烈的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就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人胃口,让人欲罢不能,于是就盼着听下一回。其实,无论是说书,还是侦探小说,让人不肯释手的原因,就是设有悬念。所以,教师在开课之时,巧设悬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不仅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对提高老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悬念只是为创造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设,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到将要讲授的课本知识上来。倘若学生对悬念本身的兴趣超过了课本知识,那么这样的悬念就成了真正的“悬念”了。因此,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繁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应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使课堂前后内容互相照应,不要出现悬念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而且,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要跟学生的实际、情绪相配,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二招:鼓励学生说“不”

在写作或解决其他学习问题时,从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切入是出彩的一个重要捷径。

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顽固的思维定式,教师成为搬运工,把教材教参当作“权威”,直接搬进课堂,生硬地让学生接受。教材上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说,学生也必须遵守。这种严格、保守的教学方法残酷地禁锢了学生美好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每天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学生的循规蹈矩使他们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学习效率必然也低。

教育改革的首要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母鸡,统一吃食,统一下蛋。要打破禁锢,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绪能够海阔天空,百花齐放!

那么逆向思维,敢于说“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辅导学生作文时,不要替学生审题立意,而应任他们天马行空,并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独立见解、个性特点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说“不”,学生面对书本和教师很少敢说“不”,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思考方式。例如,可以先让调皮些却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尝试说“不”,然后带动那些谨慎却有自己思想的学生说“不”,在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会越来越强,他们会自发地讨论交流,甚至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奇思妙想。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即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也能在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愉悦。

当然,逆向思维说“不”的目的不是鼓动学生们猎奇,不是乱发议论,也不是任何情况都通用,它要求论之有理,述之有据,要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达到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目的。

第三招:课堂环境要变新

试想一下,从炎热的大马路上走到通风的过道,当时的你,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凉爽?总之是别有一番风味。可见环境对人的心情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三尺讲台,一本正经的老师,一列列整齐的桌椅,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课堂环境。在我们传统的课桌椅“秧田式”排列法的环境里,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由于与老师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心理距离也较短,这些学生往往能更多地得到老师的注意,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热情也更高。而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与老师的空间距离较远,因而心理距离也相对较长,老师的精力有时顾忌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相对消极些,有的表现出对自己获得得学习上的成就缺乏信心。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也会对有限的教室环境做个小变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可以改变课桌椅排法,改变讲台及学生的听讲方向,或者改变教室某个角落的摆设等。例如在讲台上放盆盆栽的装饰花木等美化教室,调节教室色彩。事实证明方法很有效,学生们很喜欢上这堂课,因为这将一切变得那么与众不同。

篇7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教学,我发现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多听课能够让我尽快进入角色和积累经验,所以我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都十分珍惜。听课前,先做好备课教案;听完课时,把其他老师上课时讲到的东西记在听课记录上;听完后再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将学长们教学中的亮点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把我的知识真正的传达给同学们,并让他们能够接受,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课。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程序及时间安排进行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制作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总结,写课后记。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字每句尽力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找到自己应补充哪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3、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作为班主任,我有较多的机会与同学们进行接触和沟通,在接触中主动了解他们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习惯。并针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尽可能多的抽时间去听取其他老师的讲课,总结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细化教学过程,细化到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努力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小学生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中,我尤其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达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他前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除了听课、上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前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通过教学和学习,我充分理解到“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汇江海。”,要拥有其他老师那样的知识和经验,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时刻把自己当成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吸取先进的东西,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虽然我性格有些要强,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新人,由于欠缺经验,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前辈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一点在考试中明显的显现了出来。几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从这几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由于学生年龄都还小,自觉性和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局限,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前辈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很好。我也尝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特别是针对及格临界和优秀临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欠缺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运用更多的时间。随着自身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学生辅导力度的加大,学生们的成绩逐步都有了一定提高,为此,我感到非常欣喜。我深深的体会到为人师的愉悦和成就感。

  2022年小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培训已成结束,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培训适应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在培训中,我认真听取讲座,深入研习教材,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练习。可以说受益匪浅。

  首先,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教师培训不同的是:这里听不到授课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整个培训过程中,既有实用的教育理论、技术还提供了各种教学工具和软件。可以说既指引了未来教学的方向,还领着老师向着这个方向走了一段。培训完毕,你就能带着这个“能够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回到课堂,而且马上可以把这个产品运用到真实的课堂教学的中去。诚然,完成这个项目,需要教师做大量工作。你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学会在网上、光盘资料中搜寻有用的教学资源;你要编制所选定的学科中单元的“主题单元学习”;此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并没有为你提供太多现成的学习、学习内容,只有少量教学案例,让你在实践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去完善,去参与编写。可以说这次培训的中心目的就是把教师推向教育技术改革的前沿,让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其次,本次培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相互讨论方式进行。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任务,都会在小组内产生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最终由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使得每个人的观点都能得到呈现,而这些观点往往具有代表性。通过探讨有助于我们每位老师认识到对教育技术存在的误解。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技术不是对电脑和网络的简单实用,而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它需要我们灵活的加以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教育技术能熟练运用。我想这就是这次教育技术培训的直接目的。

  最后,本次培训使我们对于“问题的设计”、“规划主题单元”、“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

  在经过了这几次的培训后,参与者在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基本掌握在本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需的技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和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的经验,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当然,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主要是在这种培训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性和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2022年小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年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忙且充实着”,由于自己是新老师在很多方面都要向其他老教师多多学习,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学会教好自己的语文课更要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和培养好班集体,把自己的班带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提高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这里我想简单谈谈自己这大半年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任教以来取得的成绩

  说到成绩,自己这大半年来还是以学习为主,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各方面素养都需要加强。自己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感觉还算尽职尽责,对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也比较注重,在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很多工作做的比较细,所以相对于刚入学时孩子们的学习以及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班级优秀率达到96%,班级平均分为97分,在上学期举办的全国小学生知识竞赛中,年级前三名都是我们班的学生。由于我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据低年级孩子的感知能力,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一直坚持用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也都是自己做的,感觉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工作中点滴感悟与体会

  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由于是一年级的孩子,孩子们和我对学校的这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们要适应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以及我这个新老师,我自己不仅要适应这一切,还要引导孩子更好的融入学校这个新环境中,加上家长对我这个新老师的种种质疑,多少觉的自己有些手足无措。

  幸好同办公室的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学校也为我们新老师找了师父,从那以后,有不懂的不会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做到脑勤、手勤、嘴勤,遇事多思考,多请教,多提问。刚开始,我对班级纪律的管理毫无经验,我的师父刘老师告诉我,不要吝色表扬,我自己觉的这话很对,可一旦置身其中,却发现并不那么容易。有时候看见大家纪律乱了,心里一恼,脱口而出:“谁没有遵守纪律?我看是谁在说话?”这样的话有时一点效果也没有。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小孩子更不例外。特别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称赞的手势,就可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表扬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功而开心。对一些胆小和学习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微笑,只要发现他们举手,我总会把机会留给他们。除此之外,我还收集了一些有用的表扬语,如:“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孩子。”“现在谁的表现很好。”“看,谁的学习习惯真好!”“女生的声音像小黄莺一样动听”等等。这些表扬的话对孩子们很有用,既表扬了守纪律的孩子,也同时提醒那些没守纪律的孩子,让他们自己体会自己做错了,从而改正过来。

  三、教育教学中的巧计妙招

  妙招一:游戏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爱动爱玩,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既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设计生字搭积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猜字谜,编儿歌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思维。

  妙招二:直观图像,丰富想象。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多彩的图画,生动形象的课件以及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有助于孩子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些课件辅助教学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

  妙招三:识字教学小妙招。

  1、形象识字。把生字变成学生较感兴趣、熟悉的事物加以形象化。如教学“飞”一边指导书写一边引导学生想象成一只飞翔的小鸟,横折斜勾想象成小鸟的身体,撇、点想象成小鸟两个翅膀。

篇8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能不能把实验放到学生自己手上,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我排查了整个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把有关的仪器、药品一一罗列出来,利用假期时间,到实验室把常用仪器通通借出来,根据不同形状,巧妙编排,最终在一个改进了的手提储物箱内把仪器分门别类的放了进去,又把常用药品分类,液体药品用小滴瓶,固体及粉状药品用小塑料瓶一一装进了储物箱,像镊子、药匙、滴管、试管刷等一些零碎用品也一一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这样我设计的便携式实验箱就大功告成了。为了推广,我先组装了五六个,让同事先试用了一段时间,经过反复改进,实验箱最终成型,并在师生中引起了强大反响,人人都想拥有这么一个便携式手提实验箱。根据学生们的要求,每个班内组装了三十多个便携式手提实验箱。这样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并且原来的一些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原来苦于时间不够用,学生手头缺少材料,而无法完成,现在好了,学生自己不仅主动完成教材上的编排的一些探究实验,并且还主动做一些课外的探究实验,自己去探索化学上的奥秘。这样既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课程进度两不误。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刚开始组装时,储物箱、仪器、药品等购买时的费用问题?平时实验箱的保存问题?药品的安全问题?学生毕业后实验箱的归属问题?等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都找到了妥善的处理方法,既解决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没出现安全事故,以及乱收费问题,收到了比较好效果。

这是我在实验教学上的一点改进做法,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实验教学,给出更好的妙招。

篇9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

1. 变“求新奇”为“求平实”。有段时期“求新奇”,指课的内容新,很少有人上的课文,或是从经典名著、报刊精粹中选取教学材料,认为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当今则需“求平实”,内容选自教材,是人人都要上的,这样才能启发更多的教师。同课异教就是指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上出不同的精彩。

2. 变“求新人”为“求风格”。所谓“求新人”,指一味用年轻老师上公开课,一是形象好语感好,大家愿意看;二是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单位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则需“求风格”,国内诸多特级教师不就是以他们的独有教学风格扬名全国、受人景仰吗?所以,应鼓励中老年教师也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认为“公开课”与己无缘。

3. 变“求精美”为“求效益”。过去“求精美”,为上好一节课,不惜重金投入,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教具,一节课用后就再也用不上了。现在的教学则需“求效益”,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从文本特点,教学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才是我们倡导的。

4. 变“求一气呵成”为“求思维含量”。所谓“求一气呵成”,认为学生与教师配合最重要,所谓配合就是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能立即较完美地回答,这样一节课完全按教师的预设上下来,一气呵成。现在则需“求思维含量”,我们要看课上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指导,教师是怎样关注答理学生的,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教学在呼唤常态,课堂在呼唤本真。我们需要公开课,但公开课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小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体现“常态中精品课”的特点。在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之路上,让老师们都能感受到“常态课堂”的“别样风采”。

二、 参与公开课评课,提升常态课教学水平

当前,在公开课的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开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导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现象主要有:(1).不予置评,无所作为。公开课执教完毕,甚至话音刚落之际,听课老师便急急匆匆地离去,不听评课,更不参与评课。(2) 敷衍了事,空洞无力。评课,本应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进而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

发挥公开课引领作用

释。但因各种原因,课听完了,评课者往往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地说几点感受,隔靴搔痒,难以给人以启发。(3) 高唱赞歌,一味奉承。诸如“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教改先锋,典范之作”等恭维奉承之语不绝于耳,让人生厌。(4)不讲对策,耗费精力。圈圈点点,虽指出不足之处,但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久而久之,就消弭了执教者的积极性。(5)盲目追风,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追风思想严重,现在流行什么教育理念,就生硬地套用这时髦的教育理论评点现实的课,以显示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为了能从公开课中有所收益,听课者必须胸怀谦卑、感激之心积极参与评课活动,通过与执教者的互动,汲取公开课的精髓,以促进自己常态课堂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积极参与评课活动。

1. 提出一个亮点。常言道“寸有所长”,挖掘公开课的一个亮点,找到可学之处。

2. 找出一个问题。俗话说:“尺有所短。”每位听课者如能给课堂挑出一处“美中不足”,有助于大家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3. 献出一个妙招。针对此课不足,亮出自己的一个妙招,实现智慧火花的碰撞,使教者、听者都能在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

三、 缩短两类课差距,促进常态化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引起诸多议论。我认为,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问题不是公开课精心“打磨”,而是常态课缺少“打磨”。我们无需否定或降温公开课,而应,反思常态课怎样如何适当“打磨”,逐步还到公开课般的高效。

1. 就地取材,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资源。公开课,特别是代表着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往往准备工作就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并且搜集资源的工作不只是执教者一人,还包括执教者后面庞大的智囊团、后援队。可想而知,从中筛选出来的教学资源怎能不优秀?但是,以此要求常态课,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常态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智者,优化材料运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具体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因人选材,因地选材、因时选材为他们“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以便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资源中直观体验获取知识。

2. 三思而行,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公开课往往体现教者这阶段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所以,执教者往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总是思前想后反复推敲,并请“专家会诊”,以期形成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常态教学虽不应照搬公开课的做法,但也应该且可以是深思熟虑的。善于统筹安排的教师往往会在上下班的路上,在等公交车的间隙,在欣赏一种风景的时候,在遇到一种社会现象时……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并加以开发、设计、实施。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有文献报道,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活的沙丁鱼,市场价格比死的高出好几倍。有一渔翁以打渔为生,别人打的沙丁鱼在回来路上就死了一大半,唯独他打的沙丁鱼,到了买者手中仍然是活蹦乱跳的,所以他总能比别人卖出好价钱。后来别人探其秘诀,才知道他每次打渔在鱼舱里先放几条以沙丁鱼为主食的“鲶鱼”,由于鲶鱼随时都可能吃掉性情懒惰的沙丁鱼,而沙丁鱼为躲避被吃掉的危险,只好四处躲藏、加速游动,因此即使在运往市场的路上,沙丁鱼不但没有死掉,反而活得更有生机,这就是常说的“鲶鱼效应”。

显而易见,鲶鱼的“搅动”,打破沙丁鱼的安全感,沙丁鱼发觉危机四伏,被迫拼命游动,警觉、抗争,因而整个鱼舱一片热闹、活力四射。“鲶鱼效应”,又给人们什么启迪?它为教育带来如何激发活力的思考。当下语文生态课堂,若能巧妙地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那么课堂节律就会波澜起伏,充满魅力。这里以《往事依依》教学为例,试谈“鲶鱼效应”的运用策略。

一、构建“生态位”,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课堂“生态位”,即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在学习中都有各自的位置,都有支配时间与空间的权利,尊重其学习表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角色归属感。根据生态位合理分配原则,通常将班级分为四大组,每大组再分为2至3个小组,每小组成员3至4人,便于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选举产生语文课代表;每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就语文活动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小组是语文学习竞争的基本单位,不同生态位的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既平等竞争,也有比学赶帮活动,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如此仿真演练,以求日有长进。引入竞争机制后,文本的部分内容,就可以经整合纳入“竞赛学习”之列,如《往事依依》课文中词语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加点字注音、常用词语的释义、成语的造句运用,文学常识《水浒传》里人物称谓、《千家诗》里的名句等。

二、鲶鱼“跳龙门”,搅活生态课堂

竞赛学习,彰显主体性,无疑是学生唱主角。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和四个大组长理所当然成了课堂“生态位”的“鲶鱼”。他们主动整理课文学习内容,编排竞赛程序,监管比赛状态,宣布竞赛成绩与结果。届时,“鲶鱼”的组织才华、表达能力、处事的敏感、智慧与果断,展现得淋漓尽致。俗话说,“鲤鱼跳龙门”,不,这里成了鲶鱼“跳龙门”。搅活课堂的动力源自他们,搅活课堂的张力是竞争形式。竞赛题型多样,分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就连诵读理解和涵养品味的内容也成了学生编制的竞赛题目,如1.于漪老师是镇江人,还是上海人,请说明判断的理由;2.作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哪几件往事?重点记叙的是哪件事,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记叙?3.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此句抒写作者少年时代热爱绘画艺术还是热爱大自然之情,为什么?4.品味语句“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刻本《千家诗》”,说说其中的修辞效果。学习骨干之所以能充当“鲶鱼”来搅活课堂,一方面靠教者平素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靠课前的充分准备,其中包括做好“语文预习卡片”。一切酝酿筹措到位后,生态课堂才能搅出万顷波涛。

三、教者成“鲶鱼”,点化妙招出彩

教师在语文生态课堂上并非是旁观者,而要发挥主导作用。当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时,教者俨然也成“鲶鱼”。首先,当学生开展竞赛学习时,你要做好裁判。或营造热烈氛围,或点燃活动生机,或客观公正评判成绩。必答题兼顾面上的所有小组,答对得分,答错扣分,且有错必纠;选答题培育特长,敢答有分,答对加分,回答有创意得高分;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减分,变“误解”为“正解”和“多解”。教者评判如有争议,允许学生申诉,思维碰撞,方能闪现智慧的火花。例如“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这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声辩不可能,成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要比小孩强。教者最后引导大家从文中找到依据“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其次,教师的“鲶鱼效应”还在于适时点拨,让生态课堂点化成金,妙招出彩。

1.不怕“露拙”,有时故意“出错”, 甚至不惜设计“问题陷阱”,让学生处于警觉和发现状态,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道道波澜。例如课文第4自然段,教者这样诵读:“《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万紫千红总是春’,‘五月榴花照眼明’,‘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花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结果学生指出老师错误:如此诵读,虽然把朱熹的诗合并起来,但是不符合四季风光春夏秋冬的时序,标点分号也无法落实。再如下文教者诵读:“诗句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百般红紫斗芳菲’,‘最是橙黄橘绿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结果学生又明确指出:老师是整句诗引用,而课文只是部分引用,突出了绚丽色彩。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让孩子们喜欢学语文,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试用了以下小妙招,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课前游戏,轻松愉快地导入语文课

让孩子们在课前几分钟做做渗透着练习的游戏,品尝一下小小的“游戏点心”,如“快乐列车”、“猜猜看” 等等小游戏,“我来比画你来猜”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旧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几分钟,时间短暂,但意义重大。一个好的开始会显著提高一节课的效率。有趣的小游戏常常让孩子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兴趣得到提高。

二、擂台赛激起孩子上课的热情

在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读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呢?娱乐节目中不是经常搞擂台赛吗?教学中,我也把“擂台”请进课堂,让它走进我和孩子们中间来。每到这时,孩子们都争着要求参赛,而且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每个孩子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在美妙的语言之中了。这样的读,学生能不喜欢吗?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唱歌、画画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一)把一首优美的旋律带到语文课堂

当我们把优美的旋律带进语文课堂,就会在学生中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由于音乐艺术性和趣味性决定的。语文课要是加上音乐融合,学生学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了。如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让学生自己试着给课文配上自己熟悉的曲调,并唱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曲调来唱,教师可以加音乐伴奏。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其他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结果学生再去朗读课文效果非常好 。

(二)把美术带进语文课堂

当我们把美术带进语文课堂时,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学习课文《乡下人家》、《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用画画带动语文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补充课文中没有的插图。学生边理解边画,学生既增强了学习这一课的兴趣,也对课文了解更多,明白了学习在于勤动脑。

四、以演促读,体验当小演员的快乐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有时一堂成功的课的教学和表演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让表演进入课堂可以分情况进行。

为了使开课就能打动学生的心,不妨以表演进入课堂,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情感。如学习《尊严》时,上课之前请两位学生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哈默”他们的对话和动作部分。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课堂,既引出了课题,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情感,又很快地让学生领会到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作用,比老师枯燥的讲解容易理解。

篇12

好奇是人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进行外语愉快教学的基本原理。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刺激。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教水果类单词apples、pears……时,可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呈现。教文具类单词pen、ruler、rubber、book……时,可利用学生身边的文具进行教学。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来源于对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的新奇感。因此,活动形式应该精心设计,不要堂堂课一个样,要经常变化,让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不会减退,学习兴趣才能长久保持。比如,在教授新词时,通常教师会利用实物、彩图、头饰、玩具等来呈现新知。但是在教授“公园”、“草地”、“桥”、“美丽的”这几个生词时,我一改过去的方式,以两个小孩子在公园游玩的故事再配上相关的图片来进行。当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时,高兴得直拍手,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讲故事之前,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词都在我的故事里,故事讲完后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说出那些生词来。”为了争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学生们个个竖起小耳朵,听得非常专注,有的怕忘了,还拿出笔来边听边记生词的读音(用他们自创的方法:拼音加汉字)。讲述中,每讲到新词的时候,我就放慢语速,提高音量,重复两遍,以加深他们的印象。结果效果极佳,除了个别如“beautiful”等词外,其它几个词多数学生在听完故事以后就都会说了。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英语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汉语的介入,培养良好英语语感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转变,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条件,只有小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学习才能顺利完成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样的,也只有学习成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得以长久保持,促使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的某个片段,教师可鼓励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老师进行辅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许多学生都愿意尝试一下当“小老师”的味道。 比如,在语言材料的巩固操练阶段,让学生轮流起来领读,充当“小老师”;把学过的单词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自由搭伴轮流上台表演对话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够满足小学生喜爱表现的心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巩固、活用所学的语言教材,尝试到了学习的甜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

三、环境渲染,点燃兴趣

有趣的教学环境也能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扩展思维,从而激发创新意识。教学中,我用心变化教学环境,渲染激发学生兴趣的气氛。如,课前准备时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有趣的配有插图的英语小故事,在黑板上介绍外国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座位。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宽松氛围,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赏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隐藏的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学生就会不怕错误。有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nose ,ears时,我们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教Nice to meet you!时,与学生亲切握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我们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我们不要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们都要予以表扬,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Myfamily这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则用了歌曲“Boyandgirl”.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压抑感,自然而然学起来就轻松很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