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14:42: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儿科学临床教学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专门研究小儿发育过程、预防婴幼儿疫病、促进婴幼儿宝宝健康成长的专业学科。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下降,国家重视病人、重视儿童,儿科医师面临较大的压力,处处存在医患风险,大大打击了广大师生选择儿科专业的决心。儿科临床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还存在社会歧视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學习儿科,即使选择了儿科学也处于得过且过或者有意更换专业的想法,这些严重影响了儿科学临床教学效果。本人在儿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几年,对儿科临床教学有深入的感想,希望通过实践中的总结,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达到改进儿科临床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儿科学临床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国家顺势实施了二孩放开政策,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儿科医生会越来越紧缺,越来越被重视。为此,国家教育部重新恢复了于1998年停止的儿科系本科教育招生,开始鼓励医科院校招收五年制儿科学专业的学生,为培养儿科专门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尽管如此,医学生报考儿科学专业的积极性仍不很高,且招生数量非常有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儿科医师均来自临床医学专业,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选择儿科临床。部分学生虽然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但也多是出于就业的无奈。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而儿科临床专业人员短时间很难得到补给,造成供需矛盾。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中,临床医学是基础和主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从事临床工作或继续深造。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儿科学专业,培养专门的儿科医师,但数量非常有限。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医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儿科临床也愿意留在大城市三级医院工作。而盟市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求贤若渴。因工作环境及待遇等诸多因素,即便为了就业也会选择其他专科,而不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医学生在谋划个人未来时,受社会择业和各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轻儿科学重临床医学”的学习误区,认为只要学好临床医学,将来便有更多机会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至少包括儿科风险高、待遇低,服务对象复杂等原因。因此,医学生从入学开始,便对儿科产生距离感。加之儿科学理论有别于临床医学专业,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1]。学生在实践中感觉较难理解,加剧了学生对儿科学的抵触情绪,难免产生应付心理,被动听课学习成为自然现象,缺乏儿科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2.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不丰富
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儿童疾病的细菌类型不断变异,原有的教材以及教学原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儿科教学的要求,传统的编制周期长、使用不灵活、内容不能随意更动的教学大纲已经落后。而现在大学中,儿科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更偏重于讲授儿科学专业知识,缺乏社会学、心理学、社交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尽管,近两年也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互联网+教学”,但深层次的推广和应用却无法做到。
2.2儿科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有限,学习信心不足
儿科将来的工作对象都是较小的婴幼儿,家长过分关爱,对儿科医师沟通能力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很多儿科学生过于自卑,沟通能力不高,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进一步加剧儿科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儿科临床实践,严重影响了儿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2.3儿科生热衷于学历提升,无心临床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现在已经呈现出“没有高学历就找不到工作”的趋势。而小医院不愿去,大医院门槛高是不争的事实。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部分医学生走上了继续深造之路。医学生考研蔚然成风,而临床实习期间也正值复习考研的重要时期。同时,医学生还面临毕业考试、就业分配等诸多事宜,势必分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临床实习流于形式,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对临床实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改进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
3.1构建灵活完善的课程体系,扩大知识面
根据儿童疾病谱的变化,结合专科诊治进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儿童心理学等教学内容,使医学生获得更多实用儿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政策方面支持和鼓励临床医学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医学生,努力构建和谐的医疗卫生环境[2]。
3.2加强学生管理,增强责任感
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并在教学中侧重医德医风教育。教学中采取正面引导教育、定期专项检查等措施,提高学生对儿科临床教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认真抓好学生的入科教育,集中对新入科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培训,并提出具体临床见习要求。包括尽快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病区作息时间,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儿科学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此同时,每位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要教授儿科临床经验和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始终“以患儿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言传身教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沟通能力,取得病人及家长的理解和配合[3]。学生主动问,教师主动教,形成互动,共同促进。
3.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临床能力
在制定儿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应考虑临床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既要保证教学重点突出,又要结合临床疾病谱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在强化“三基三严”训练的同时,通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的教学,重点加强儿科实践技能操作训练。积极组织教师对专科新技术新进展进行学习研讨,开拓视野,夯实理论基础。既传承儿科教学的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理论体系,提高驾驭儿科教学的能力。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生教育培养的需要,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对学生应严格要求,从病史采集、儿童体格查体、医疗文书书写,到静脉采血、放置导尿管、腰椎穿刺等各项操作,都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带教老师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临床的机会,如在例行查房时,管床学生必需事先查看患儿,详细了解病情演变及诊治经过。对新入院病儿及危重病人主动汇报病史及拟定诊疗计划,增强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儿科临床能力[4]。
3.4改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