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好处范文

时间:2024-03-05 14:40: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光合作用好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光合作用好处

篇1

细菌吞食二氧化碳

要是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个世界早就没有生机了——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窒息而亡,就是被温室效应热死了。目前,没有哪种人造机器能像植物一样高效地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质。但是,科学家没有完全放弃,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模拟光合作用,希望有一天能在工厂中实现光合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詹姆斯·里奥等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细菌模拟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成功地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以直接作为液态燃料的有机化合物。经过广泛地筛选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富养罗尔斯通氏菌是人工光合作用的理想载体。不过,要引入一种独特的基因对这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研究人员把培育好的转基因细菌输送到电生物反应器中,那是一个封闭的瓶状容器。这个瓶子看上去似乎有些简陋,细菌却能安然自在地在其中繁衍生息,过着吃喝不愁的“幸福生活”。

那些转基因细菌以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为能源,不断地吞食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异丁醇和异戊醇的混合液。这种液体的燃烧值很高,性能也比较稳定,可以直接加入到汽车中当作汽油使用。如果不想利用人工光合作用来生产汽油,也可以用它来生产微生物燃料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电能。

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吸收太阳能,后一阶段产生有机质。在詹姆斯等人发明的人工光合作用中,太阳能电池板模拟完成了光反应阶段,而转基因细菌则完成了暗反应阶段。那些转基因细菌就是一个小小的储能生产工厂,能把电能以燃料的形式储存起来。

人工光合作用好处多多

这项新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首先,它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那些细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基本等量,看上去似乎没有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至少减少了使用化石燃料所新增的排放量。其次,它解决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储能问题。目前,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产生的电能并不是持续的,有时多有时少,且不能和人们的用电需求同步。这样,高峰期产生的电能不储存起来也就白白浪费了,而现在有效的储能方法还不多。利用细菌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则新增加了一种储能方法。

或许会有人有疑问:既然大自然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就能把太阳能储存起来,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呢?毕竟种植植物的成本较低,而生产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成本较高,培育转基因细菌也需要成本。虽然大多数植物依靠阳光雨露就可以自由生长,但是这些天然的植物燃料也存在运输、储存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植物直接燃烧的效率并不高,而且会产生有毒气体、粉尘等污染物。因此,把植物直接作为燃料成本并不低,而且还不环保。况且,绝大多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不能靠植物直接供能。

篇2

高中生物课堂因为新课改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只有讲究教学艺术,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讲究备课艺术,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状态、接受能力、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中的难点等。然后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具体的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都吃透,进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方案,构思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以此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哪里需要提问;哪里需要师生互动;哪里要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深一步就是如果提问,要用怎样的方式等等,还要注意对设置问题的必要性、表述的准确性、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加以选择。这样才能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疑问,分析和解决疑问,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完善,不但教学的重点难点被突破、教学目标也会顺利达成。举个例子:在人教版的“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光合作用被发现的过程。教师再提出问题:“水中的H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转移的?二氧化碳的C又是怎么转移的呢?”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才能找到答案,这就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正确利用教材,才能把问题提的恰到好处。

二、讲究教师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而且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特异性免疫”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容易认为一种抗体能和所有的抗原结合,我说抗体真不知好歹,恩将仇报,专杀自己的父亲(使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抗原与抗体是特异性结合,并非一种抗体能与所有抗原都能结合。遗传中果皮和种皮的性状也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总认为种皮和果皮的性状与父本有关系,于是,在讲时,我说“种皮、果皮相当于妈妈的肚皮”,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果皮、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与父本无关……,因此说利用好语言艺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究教学方法艺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然需要更直观、更形象的思维加以辅助。因此如果把它放到现实环境中或为其设计一个相关的情境来发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演示的手段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刺激,增加问题的形象感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中,教师把相关的“问题探讨图”用视频播放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此图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举例说明人体衰老的特征;第二: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一样吗?第三:说说细胞衰老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只要对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就能构成细胞衰老的概念。如此一来,既能把抽象单调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又让学生明白利用旧知可以探究新知的道理,教师对这个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讲究指导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还要在高中生物课上教会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应该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比如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并掌握所有的基本原理、自然规律以及定律,对其中出现的特例要特别加以关注。生物学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复杂,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摘要与记录,并在教学初期提示学生应该记录什么内容,使他们慢慢形成良好的笔记习惯,然后再逐步放手并加快教学步伐。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完成一节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必要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最后,让学生学习课后复习,教师要在初期教会学生怎么看书,什么时候看书,并要求学生通过写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生物老师教学的艺术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2]薛庆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3]陈顺兴.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学生物学,2009,(03)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启发性教学模式历史发展轨迹在欧洲,启发性教学模式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Wittrock将其追溯到柏拉图的对话教学。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学问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才能发现它们。因此柏拉图的对话教学呈现这样一种风格:师生共同参与理性争辩和对证据有效性的深思熟虑。①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创新知识和提出独到见解。②杜晓郁和阙澄宇③总结了启发性教学方法的五步模式。植物学是研究植物解剖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植物界的演化和类群的科学。该课程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及与生产实践之间关系的紧密性,决定了该课程是农科类的一门主干课程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抓好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启发性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方法

我们首先结合启发性教学的普遍原则、五步教学模式和植物学课程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启发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在五步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第六步,即知识应用问题。在相关知识归纳总结以后,进一步提出有关知识在具体实践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点评,但不再进行归纳总结,留给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探讨知识的欲望。应用性广泛的内容还可以多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讨论,或围绕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学生容易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进行启发

容易观察到的特征就是指不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能够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特征,如植物的保护组织类型。可以采集一到数种植物的枝条或展示图片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枝条上叶、嫩枝、老枝的颜色及其附属物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植物枝条的茎和叶上存在几种保护组织?主要依据是什么?不同保护组织可能发生什么细胞壁质变?”待学生讨论、发言后,引导学生理解枝条上存在两种保护组织。叶及绿色的枝条上是表皮,老枝上是周皮。进而展开讲解,分别详述这两种保护组织的结构和保护机制。最后的问题是:选择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如棉花应该注重哪些特征?

2.2 从植物器官或结构的功能进行启发

从器官或结构的功能进行启发,就是通过铺垫器官或结构的主要生理功能,引导引导学生推测实现相应的功能应该具备的组织或细胞类型。如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首先让学生回顾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即吸收和固着功能,然后提出问题“双子叶植物根要有效完成吸收和固着功能应该具备哪些组织类型?”待学生讨论、发言后,在点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必须具有前面学过的组织类型—吸收组织、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为了扩大根系形成侧根及其巩固和加强固着、输导功能要增加木质部和韧皮部,启发学生理解初生结构中必须具备可以脱分化的薄壁细胞,转化发展为侧根原基、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然后详述初生结构,分析这些结构如何适应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为侧根和次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做好结构上的准备。最后的问题是:要获得健壮易移植成活的烟草幼苗,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育苗技术?

2.3 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进行启发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环境适应需要启发学生自主认识、接受、理解、掌握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如旱生植物叶的结构。在回顾一般植物叶结构及其与其光合、蒸腾功能相适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干旱环境条件向下植物的叶片为避免过度蒸腾同时适应其光合作用需要的形态结构可能有哪些变化趋势?”点评学生讨论发言后,以具有明显旱生背景的实物图片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公路旁的夹竹桃甚至海滨的红树林植物,和旱生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标本图片,讲解并分析旱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避免过度蒸腾,同时维持良好的光合作用的机制。最后问题是:高温干旱区域选择的造林物种或农作物品种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2.4 从生产实践进行启发

植物学的应用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学生极为关注的重要方面,从生产实践尤其是可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生产技术中,找到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启发点,无疑有利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到的知识将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如花芽分化的条件,我们在向学生展示兴旺的春节花卉市场及其大量的品种,如牡丹、百合、蝴蝶兰、月季、等,简单介绍哪些是当令和非当令的花卉,提出问题“如何让非当令的花卉在价格、销量最好的花卉在春节适时开花”。尽管问题难度很大,但学生的兴趣很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点评完学生的观点以后,可以对调节非当令花卉按预期开花的基本技术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如牡丹、百合的低温春花处理、的加光处理,进而归纳花芽分化的外部条件,如春化作用、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最后的问题是:你最希望在春节买到什么花卉?如何使其按预期的时间供应市场?

2.5 从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启发

此方法主要用在由外部特征推断内在结构、由静态表象推断动态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以后,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断能力。如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点。首先给学生展示较小植株物种如水稻和较大植株物种如竹类植物茎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特征表明禾本科植物茎没有次生生长?它们如何保证其主要的输导和机械支持生理?”点评学生发言后,重点讲解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大量的基本组织会逐步转化为机械组织的特点及其适应输导、机械功能的机制。最后的问题是:在栽培甘蔗时,采用哪些技术有利于提高产量?

2.6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启发

以学生经常遇到熟悉的植物器官或表现性状作为启发点,延伸为学生的植物学知识,如以豆荚启发学生认识并掌握心皮的结构、来源。上课时带上豌豆或四季豆之类的荚果样品,引导学生完整解剖好该样品,将荚果两侧撕下来的纤维状物、较厚实的两瓣夹片、内部的种子(胚珠)展示在自己的课桌上,提出问题“豆荚有关结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点评学生发言后详细讲解:心皮就相当于由一张叶片卷曲、相应的组织进一步特化而成;内部颗粒是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两个夹片称为子房壁,保护着胚珠,将来发育成果皮;围合成的空腔称为子房室,是胚珠定居的场所;夹片裂开的部位称为缝线,种子发育成熟后裂开,有利于种子散发出来,其中着生种子(胚珠)的称为腹缝线,相当于叶片卷曲时叶缘的愈合部位,另一条为背缝线;纤维状物是维管束,输入种子和果实发育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在腹缝线上的称为腹束,在背缝线上的称为背束,相当于叶的中脉;胚珠着生的部位称为胎座。并进一步展示讲解复雌蕊和离生心皮,归纳“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适应生殖的变态叶”。最后的问题是:举例说明如何鉴别一枚雌蕊由几枚心皮构成?

2.7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启发

大学生非常渴望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渴望开展科学研究,以此为启发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还能引导学生在其知识范围内开展学术探讨、科学研究和创新。如对于通气组织这个知识点,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水生环境缺氧来启发学生对通气组织的理解,而我们用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机理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展示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同时,简单介绍其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富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机理,提出问题“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水体中存在丰富的氧气,氧气的来源是什么?可能有什么样的氧气传输通道?”讲解完通气组织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后,适当解释通气组织发达的植物具有的性状特征。最后问题是:你认识的哪些植物可以用于构建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2.8 利用特征类比进行启发

把既有相似特征又有明显差异的结构或器官同时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他们的相似点和差异所在,进而归纳出相应的规律和知识,构建学生具有广泛的相互联系的知识,避免知识的孤立性。如讲解蔷薇科时,我们首先展示了金樱子、桃、梨、绣线菊的枝条、花、果实的有关图片,提出问题“四种植物的相应器官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点评学生发言后,进行归纳:四种植物具有蔷薇花冠,都归入蔷薇科,同时依据雌蕊和果实等明显差异,分别归入蔷薇亚科、李亚科、苹果亚科和绣线菊亚科,并进一步完善介绍蔷薇科及其亚科的特征。最后问题是:你认识哪些属于蔷薇科及相应亚科的植物?

3 讨论

植物学采用启发性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效果,同样对教师形成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3.1 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启发性教学形式,能是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从而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独立思考和不断练习,学生能够以重点知识为骨架,掌握植物学课程的知识系统,逐步形成横向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学会从客观事物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始终维持和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广泛联系实际,联系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有利于学生植物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支持而牢固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很好的扩展,为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对老师形成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显然,采用启发性教学,植物学老师首先要求有更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深入理解植物学知识,还要广泛具备农学、园艺、林学、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知识,熟悉目前采用的有价值的传统技术和先进技术,跟踪相关新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启发性教学极大地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很多不可能预先想到的问题随时都有学生可能提出,如毛竹茎空心对其环境适应有什么好处?可见,对于老师而言,反应敏捷、逻辑严密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篇4

课堂上,教师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设计和安排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内容,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也可通过列举通俗的实例,展示图片、模型等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既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通过这些生动的导入,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的趣味性、实用性,于无形中产生学习生物的动力。生物教学中重视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驱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能使课堂教学生动鲜活起来,也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内容时,我先联系生活实际:青菜放久了变得萎蔫;盐拌黄瓜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市场上卖青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水,保持青菜的水分。这样几个事例说明了植物细胞既能吸水,也能失水。紧接着联系细胞结构知识,通过演示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的实验,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很快掌握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于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并轻而易举的明白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学生不仅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会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生物。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学

生物教学不能只凭课本,要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物课堂教学必须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活动中去。例如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会释放出热难以理解,我就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的情境:刚收获的小麦如果堆成堆,过一会把手放进粮食堆里有什么感觉?学生立刻就理解了原来热量是种子在呼吸作用时释放出来的。我继续诱导: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粮食堆里,还会明显的感觉到热吗?这说明了什么呢?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快作出了回答:“种子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旺盛,放出的热也就越多。”我接着启发:在生活中如何长时间储藏种子?这时几乎每个学生成了农业专家:“尽快晒干。”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及时地利用刚获得的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自主改变不良习惯。例如在学习“合理膳食”一节时,我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恋油炸食品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设计出符合营标准的一日食谱,引导学生合理膳食。结合“健康地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督促学生改变吸烟、酿酒、吸毒、生活无规律、长时间上网玩游戏、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行为。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潜移默化的把生物知识就学会了。

篇5

初中生由于处在特有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都比较短,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上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形象化,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时候,学生对细胞的了解不够形象,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如从一个盒子拆开有一个小盒子,接着一直拆盒子,最后得到的就是细胞;又如,认识菌类可以通过认识平时的蘑菇等等植物,让学生产生形象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自己所讲的知识产生兴趣,并且主动去了解知识的内容,并在课外拓展自己所学的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对于新课程的引入是课堂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引子,能够让学生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上演一场眼球大战,满足了学生的视觉享受,例如在学习生理一课,可以通过生物里面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看见和卵子融合的场景。同时教师在学生观看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也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讲解新课时要注重把新课中易混的知识点讲出来,讲出来让学生明白不同点,教师可以借助ppt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扼要的列写出不同点,让学生明白整个知识的核心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能够为教学增添光彩,并且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不好也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对于教材的有些难点重点要着重利用好多媒体,让学生重点把握知识点的结构,让书本上哪些艰涩难懂的知识点更为形象、直观,生动,但是对于书本上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识点,教师没有必要再多花时间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而且在面对一些实践内容较强的科目时,不能通过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标本时,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书本的学习,并且将理论应用在实践环节中,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真正去观察产生淀粉的过程。这样在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运用多媒体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可以丰富教学容量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圈中,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属于它研究的范畴,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是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得到的。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多样。例如,一张“动物百科全书”光盘有几千种动物的资料,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地理分布、动物的形态、食性以及叫声行为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编辑,创设学生需要的情景,在课堂上就能生动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

篇6

在教学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是学生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能,这需要老师先抛砖引玉,不断渗透,假以时日,学生才能具备这种能力。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周期律时,及时抓住教学机遇,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从原子结构分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学会根据结构分析推导性质。例如,根据某金属的原子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质子数推导元素的种类;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学生可以推导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是否活泼;根据得失电子的数目,学生可以推导化合价;根据电子层数可以推导元素所在的周期;根据周期和最外层电子数可以推导元素在周期表的具置和化学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元素的宏观性质,化学教学思想深入教学,推理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由一种元素延伸到一族元素,也可以由一种元素延伸到一周期的元素,知识由点到线再到面。根据元素周期律也可以推理某元素的性质,知识又可以由面到点。知识框架的构建清晰明了,应用深入浅出,和高中教材的接轨恰到好处。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完整展示了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知识体系,在这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学会应用性质鉴别、检验物质和除杂。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和水反应,能和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学生通过以上性质可以推导用途: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二氧化碳可以灭火、进行光合作用。鉴别这两种物质,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这一教学思路可以延伸到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酸碱盐的教学。这段教学和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学以致用的思想体现得更加充分。例如,金属能和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能和盐反应。铝制品为什么耐腐蚀?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引导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在物体的表面加上一层保护膜对物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原理,说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例如,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防止铁生锈,果树的外面刷石灰浆可以防虫卵。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好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内化知识,这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提升各种综合能力。在最初接触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火焰的颜色、是否发光、放热、反应前后的变色、是否有气泡、沉淀。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本质现象?这样避免学生在观察时看热闹,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气体制备这部分实验,要求学生能说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装置的选用是根据什么选用的?实验步骤由教师演示,演示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观察归纳: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存放方法、注意事项。归纳时学生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画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再说出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学习,探索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渗透学法指导,学生才能提升各种能力,形成科学素养,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篇7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89-01

核桃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果树,具有果材兼用的特点。核桃富含脂肪、蛋白质及钙、铁、磷、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因此,核桃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果树,具有果材兼用的特点。核桃具有耐阴、对土壤酸碱度适应强的特点,是荒山荒坡营造经济林的良好树种。核桃收获期早,结果生育期不受霜冷危害,壳果体积小,耐贮运可远销,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因其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豫南丘陵地区也是核桃的适宜种植区,现连片规模6.67 hm2以上栽植的树木长势良好,硕果累累。经连续多年试验,采用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丰产效益明显,现总结豫南地区核桃矮化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用树冠紧凑、矮小、开花早、结果早、连年丰产的品种,如香玲、中农短枝、清香薄丰核桃等。这些品种在嫁接苗定植后2~3年可挂果,4~5年即可进入盛果期。通过对比试验,豫南丘陵地区比较适宜栽植清香薄丰核桃。

2 整地

宜选阳光充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朝阳坡和背风处栽植。豫南荒山丘陵地区,应提前在秋冬季节对林地进行清理,然后依据地形山势整修梯带,梯带要内低外高,搞好排水设施,大弯随势,小弯取直,整带时表土、底土分开放,回填要摊平均匀,做好水土保持;坡岗地也要提前放线挖穴整地。春季在土壤解冻后的2—3月栽植,栽植密度以2.5 m×4.0 m为宜(1 050株/hm2)。

3 栽植

核桃苗木主根长,栽植前应将苗木的伤根或烂根剪掉,然后放在提前拌好的蘸浆池里蘸浆,让泥浆裹满树苗的主、须根,使根系吸足水分,提高成活率。在栽植前放线定穴挖大鱼鳞坑,长、宽、深各80 cm,然后分层压入有机肥、磷肥、泥土,一人扶苗,一人填土。手扶苗木的人要掌握栽植深度并用手舒展根系,根部用细土围严后要轻轻向上提动苗木,使土壤与根系密接,再覆土埋严与地面平齐为止,浇足定根水,围根要覆盖虚土,覆土厚度5~7 cm,以免表层土板结。然后依据地势、树势定干,一般可在60 cm处短截,这样干高有50 cm左右,干的上部整形带内有7~10个饱满芽,以利于萌发健壮枝,供选留主枝用[1]。

4 整形修剪

4.1 幼树的整形修剪

核桃幼树可提前在9月下旬开始修剪。主要是培养好树体骨架,扩大树冠,促使提早结果。幼树采用自然通透形,方法是:在第1年定干栽植成活后,主干不明显,重点培养2~3个主枝,为2叉或3叉结构,新梢抽生80~100 cm时,如果长势不均衡,则要对生长强旺的主枝进行摘心,控制其生长,使3个主枝长度基本一致。5—6月,选分布均匀、生长旺盛的枝条,将50 cm以上的发育枝剪去顶部2~3个芽,以增加来年的发枝数量。落叶之前,剪掉徒长枝的发育枝顶部不充实部分,剪口在中上部充实饱满的外芽上。核桃树整形后2年进行拉枝,以促进核桃树矮化,促使尽快郁闭,一般3~4年成形,成形时树高3~5 m,以促进核桃提前结果和丰产[2]。

4.2 盛果期的修剪

盛果期核桃树应在果实采收后、叶未变黄前进行修剪,此时修剪,气温低,伤口虽愈合慢,但养分损失少。正常栽植的核桃树,一般5~7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的标志:树势趋于缓和,树冠扩大缓慢,各类枝组已齐备,结果枝增多,产量上升,中短果枝所占比例高。盛果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树势,调节各个主侧枝生长势的均衡和更新结果枝组,防止树体的内膛空虚和结果外移。注意培养长势良好的枝组,用好辅养枝和徒长枝,处理背后枝与下垂枝。结果初期开始,培养强健的结果枝组。培养和复壮枝组;徒长枝在结果初期一般不留,盛果期可转变为枝组利用,要控制背上枝;下垂枝结果能力差,要逐年去除。

5 核桃园田间管理

5.1 防冻处理

具体做法是:在极低气温下下雪后,要及时清除树干周围积雪,查清枝干冻害部位,进行适度修剪,剪除枝干枯死部分,用3~5 °Bé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剪口以消毒。次年5月上中旬,筛选修剪后枝条上的萌枝、新梢。选培新的骨干枝及结果枝组,剪除背上枝、直立枝、过密枝等[3]。

5.2 不同生长时期的肥水管理

待地温回升,地表土壤解冻后要对树盘尽早进行松土,萌芽前(3月上中旬)立即施肥浇水1次。施肥要注意有机肥与氮肥相结合,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坐果产量和品质,采用搂沟环状施肥法。幼树施肥原则是薄施勤施,定植当年发芽后开始追肥,每月1次,到9月底施1次基肥。秋季施肥的主要好处是,核桃树进入9月以后,根系进入第2次生长高峰,施肥伤根容易愈合,并能发出新根,根系可以充分吸收,为秋季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原料,从而促进秋季

有机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树体营养物质的贮藏水平和抗寒性;也可施尿素225 kg/hm2左右,但注意施肥后要马上浇水,促进尿素稀释和树体对肥效的吸收。成年树(指嫁接苗定植第4~5年后)每年施基肥1次,施有机肥52.5 t/hm2左右,追施尿素300 kg/hm2左右;果实硬核期追施过磷酸钙300 kg/hm2。

5.3 病虫害防治

危害核桃生长或坐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黑斑病、溃疡病、尺蠖、云斑天牛、刺蛾等,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人工防治方法:应该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冬季及时清理病虫枝、干枯枝;药剂防治:防治干腐病、溃疡病,秋末用刀刮除感病树皮,并涂抹百菌清100倍液;防治云斑天牛,可进行人工捕捉,并及时用药塞虫孔,6—7月树上喷40%杀虫净500倍液,防治率逾90%;防治天牛、尺蠖、介壳虫等害虫,可于早春至初夏幼虫孵化时喷杀灭菊酯1 500倍液[4-5]。

6 采收

采收标准:核桃果实外部颜色由青绿转变为黄褐色,部分果皮自然开裂或脱落。依据目前核桃干果市场价格和豫南现有栽植规模产量并不能满足当地市民消费需求。因此,利用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核桃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6-7]。

7 参考文献

[1] 冯海霞.山区核桃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8):95-96.

[2] 臧旭,王秀云,周蓓蓓,等.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其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4):45-48.

[3] 王健,邱宗旭,韩勇.核桃生长与气候[J].新疆气象,2002(5):43-45.

[4] 王国祥.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03-104,106.

篇8

兴趣是一种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由于其与需要的满足关系密切,所以常常被视为重要的基本情绪之一。兴趣能维持人脑的优势状态,因而能派生快乐和满足,构成了智力加工的最佳情绪,促进有机体生理能量的释放,为探索和创造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在中学生物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课堂氛围,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的“游戏”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采用游戏的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寓学于乐,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突出其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激素与有关的一些疾病时,教师可让学生轮流扮演医生和病人,病人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要注射或口服何种激素,然后可以联系激素分泌的器官、激素的作用等等。这样枯燥的书本知识就会变得有趣多了,学生也更能记住相关的知识。又如,生男生女的奥秘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教学中可采用制作卡片随机抽取的游戏活动形式,既充满乐趣又道出了道理,比纯理论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如在讲述膝跳反射时,如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会更好地达到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的目的。又如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这种形象做法起到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因为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环节。在这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中,起点是感知学习的内容,也是了解学习的内容,并获得与之相关的较丰富的、全面的、正确的感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理解教材奠定基础。所以,使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比喻会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直观的情境,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车间――叶绿体,能源――太阳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有机物和氧气),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适时地运用好“双手”这一肢体语言,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效地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关节的结构时,可用左手握拳表示关节头,右手迎掌相握表示关节窝,外罩一塑料袋表示关节囊,中间充满了的空气表示滑液。又如计算机具有影视动画多种特技手法,能将生物学中一些比较复杂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在正常条件下无法见到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彩色的仿真式图像生动地表现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难点知识的认知,大有好处。在学习血液循环时,笔者用一张反映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光盘辅助教学,将正常搏动的心脏“打开”,并显示出心脏四个腔按顺序交替收缩舒张、血液运行、瓣膜开闭的真实情形,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对课本内容处于不满足状态。对于生物学学习来说,富含矛盾的问题情境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境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利用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例子进行设计。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家糖拌西红柿或腌制咸菜等,给萎蔫的蔬菜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询问学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该方面的知识,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就产生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如,在讲“呼吸作用”时,教师可首先提问:“人为什么需要氧气?”学生只知道人没有氧气就不能活,可问为什么时却答不出来。学生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带着疑问不断去思考,如同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四、创设“美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美感情境,也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恰当应用诗词,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讲“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时,可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一些诗句烘托环境保护重要性,同时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再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老农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展开联想,可能想到什么诗词。学生会马上联想到李绅的《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及时提问:“老农为什么会顶着烈日锄禾?”学生会积极思考、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畅快自然,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所有内容后,让学生辨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中诗人是否有失当之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生物现象,从而获得成功的和学习的乐趣。②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妙语是指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实践证明,用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的知识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通过实验与观察,不仅可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以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通过测量取得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讲到测量胸围差时,首先叫两位同学上讲台边教他们测量胸围,然后叫这两位同学演示给全班同学看,直到学生掌握。最后让他们分组测量,并设置表格整理数据,结果大多数男生的胸围差为8厘米左右,女生的胸围差为6厘米左右。经过总结交流,使他们知道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以及是否经常锻炼,胸围是有区别的。再如讲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肺内气压小于外界空气的压力时就吸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空气的压力时就呼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学生比较难解的,那就是为什么气体量不变、容积大、压力小?但是如果通过做实验学生就会很快弄清楚。于是我就给每一个实验小组发一个针筒,并将针头拔掉。叫同学们用左手按住针筒前面的出气口,右手将针筒的内套往后拉,直到拉不动为止,这时针筒内的容积最大。接着,右手又将针筒的内套往前推,越推越感到吃力。因为里面容积越来越小,气体总量又没有改变,所以气体压力就会变大。通过做实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二、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进行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物教学的授课氛围将更加贴近于学生群体,并可以借助于先进的教学表达形式,创立一个学生和教师交互式的学习讨论环境.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于知识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将生物基本理论和生物实践应用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了生物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

通过进行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将具有着生物理论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的理解,成为帮助学生终身学习生物的有力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理论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三、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生物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生物教学的知识的传递相对比较局限,学生难以将自己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不解及时地反映给生物教师,学生也就慢慢的转换成为了生物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地影响到了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如果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教学理论实践应用模式的选择,很有可能导致生物教学效率的下降.

通过对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解读,不难看出,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才应该是接受生物知识和进行对生物知识思考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所建构的生物知识体系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体系.在进行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普及的过程中,难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的生物理论实践方案,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的牢固性就会比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不难看出,在当今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难以充分享受到生物学习的情景和交流,是制约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发展的一大因素.

为了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效果,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教学任务,在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之中,利用自己的生物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理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杜绝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之中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率的提升.

四、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融合多种生物教学理论开展互动型教学模式应用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生物教学中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缺失问题,要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效率,也在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来解决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学习过程之中来.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昆虫》之中的各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生物理论应用能力.

2.优化现有的生物教学中互动型教学模式应用结构

通过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结构,可以有力地改善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来说,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教学模式要求生物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作用,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甘做学生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的指引者,辅助学生进行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

在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充分总结出每一个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的基本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学习态度.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圈”这个生物教学中生物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主体的回忆过程,并将关联的理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生物教学中生物理论实践应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就要对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互动型教学理论,有效转换生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使得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教学中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中学212000赵夕珍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要以帮助学生把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新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想学”、“会学”.本文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优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

二、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

例如:在八年级陆地上的动物《蚯蚓》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蚯蚓较熟悉,但对其了解不深,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摘要:①找蚯蚓,去什么地方能找着蚯蚓?你认为它的生活环境怎样?②摸蚯蚓,摸它的背面和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③看蚯蚓,你发现什么?你能正确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④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⑤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什么?⑥结合观察的结果,总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让学生考虑植物体内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能否用同样的原理提取?能否找到无毒性的溶液分离提取这些色素,用于食品加工?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从而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又如,在教学《血管》一节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一个人受伤,血液成喷射状从血管里流出,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止血怎么止,压住什么部位?用什么东西止血较好?这个描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之后,我再一一解答.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其了解不同血管出血后的急救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活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的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