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定义范文

时间:2024-03-05 14:4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养老金融定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养老金融定义

篇1

[中图分类号]F842.6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各种福利待遇机制也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是养老金,它作为一种退休金,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众所周知,养老金是我国现行的一种能够保证年老或失去能力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收入的保险待遇。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后,我国政府已开始对养老金进行了积极的改革,通过充分考虑社会贡献率和参与保险的资格等因素,力求缩小各地区、各行业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减少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

1养老金、微观经济相关定义和概念

1.1养老金的定义

养老金隶属于投资范畴。它是国家、集体、个人三方一同承担一定的费用,通过一定的积累原则和运作机制,对未来生活收入的一种规划。养老金能够保证每名参与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年老或失去劳动力后,得到相应的投资收益。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发达地区和一些不发达地区,在养老金上有着明显的差距,再加上受物价和货币的双重影响,致使养老金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

1.2养老金的作用

养老保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险种。它主要体现了四大价值作用。第一,养老保险能够保障老年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生活,它对稳定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老龄化已变得日益严重。老年人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就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养老保险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第二,养老保险能够推动劳动力的更新换代,以及保证社会化再生产。老年人退休,能够使新生劳动力进入劳动岗位,从而保证社会化再生产,以及保障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进而稳定相应的就业机制和结构。第三,养老保险能够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实现多层次收入的公平与公正。众所周知,养老保险一直与职工的在职薪资,企事业单位缴费的比例,个人缴费的多少,以及国家相应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养老保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在职职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积极性。通过奖升的激励机制,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这对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无疑是极其有利的。第四,养老保险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之一。国家发展是否稳健,社会结构是否合理,个人生活是否幸福,都可以从养老保险的力度和水平中看出。总而言之,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养老金的作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微观经济学

一般情况下,研究经济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经济两个方向出发。微观经济简称小经济,它所体现的是个体经济行为情况。在整个经济学中,微观经济也占有重要地位。微观经济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意向,生产商生产产品的供给情况,以及相关的收入分配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现代经济学者对微观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微观经济对市场资源配置、市场价格拟定,以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有着一定的作用。

2养老金投资模型相关思想

2.1关于模型的假设

在这里,我们拟定人物模型。假设某座城市存在两个极有理性思维的退休老人。通过逻辑事例,对他们的养老金收入进行对比。老人a不同于老人b,他没有子女,但对保险事业十分认可,且有着超前的意识。他在平时省吃俭用,辛勤工作,积累了一筆财富H元。他将H元中的一部分G元购买了K商业银行相应的信托计划业务。信托计划按照规定给他支付M元。按照推算可知,老人a养老金收入由基础养老金,信托计划业务收益,国家相应的服务津贴,以及H-G的剩余资金四种。老人b只认可国家硬性的基础养老保险,并不认可其他金融养老保险。且老人b有一子女,对他一直承担赡养责任和义务。因此,老人b的养老金收入由基础养老金、国家相应的服务津贴、子女的赡养费三种。

2.2关于模型的构建

众所周知,基础养老金的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社会贡献率等因素有关。建立此模型的目的在于更直观地分析出老人a与老人b收入的本质差距。政府向老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津贴是依照税收手段来实现的,它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相应的财富转移的。通过相应的公式可知,老人a比老人b的养老金收入更具活力,且更稳定。老人b的养老金收入相对缺少活力,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基于此可以看出,投资商业银行相应的信托计划业务是一种重要的收入手段,它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具有经济弹性。为了平衡养老金收入的差距,商业银行相应的信托计划业务始终保持着一个健康平稳的可调系数。

2.3关于模型的分析

根据老人a与老人b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计算。通过把握影响养老金相应的因素,不断分析正式与非正式的健康护理服务津贴的边际效用,从而确定投资养老保险的实际价值。另外,我们可以从劳动力、养老金融、健康服务三个市场对养老金收入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分析,这三大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劳动力市场缺乏张力,且处于平均水平,健康服务市场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从而保证老人的养老金基本收入。如果养老金融市场不景气,且社会平均工资呈现弱势,那么老人子女的工资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人的晚年生活。此时,老人的收入不得不偏向于国家的健康服务津贴。如果健康服务市场不景气,养老金融市场能力差,老人则不得不依托于劳动力市场,只有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和社会贡献率,才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3养老金投资模式的讨论与总结

3.1养老金投资模式的讨论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不断完善,养老金投资模式不断的增多,给老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收入取向。由相应的经济行为现象可知,当老人b在消费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时,该项服务费用会随着其子女的收入增加而降低,会随着其子女收入的降低而增加。这是一个负相关的函数。子女获取更多的收入,需要通过加班来实现,这就使他们必须要缩短照顾老人b的时间。子女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来照看老人b,就需要牺牲掉一定的工作时间,从而就减少了相应的经济收入。另外,当老人b在消费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时,在没有超过相应的系数值的条件下,其信托计划投资收益会随着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减少而减少。当老人b在消费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时,在超过相应的系数值的条件下,其信托计划投资收益会随着非正式健康护理服务的增加而减少。老人如何去选择养老服务,这就成了一种经济直觉。

3.2养老金投资模式的总结

老人的养老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老人更好地选择养老模式,本文通过相应的模型范例,对老人a与老人b的养老金收入和养老服务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区别子女赡养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在不考虑整体因素,单从个人情况上看,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老人,是建立在个人经济能力基础上的,他的购买情况取决于基础财富、养老金、健康服务的价格。不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老人,他们更加倾向于子女的赡养费、基础财富、基础养老金。不论使用哪种养老模式,老人都需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实际经济情况,生活的诉求性和自由性,以及养老效用最大化。

4对养老金投资的一些思考建议

4.1政治层面上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大力推进养老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干预和主导作用。借助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保证养老投资实业的有效运行。其次,政府应严格划分相应的养老职能,不断引导养老金融市场。通过对养老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监管,不断规范养老金融产品,充分体现养老金融的实质性作用。再次,政府应全面推动相应的市场发展,全力建设养老金融市场。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激励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让养老金融产业自行竞争,不断淘汰劣质的养老金融产品,从而使养老金融市场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最后,政府应支持相应的金融机构,通过给予和放宽一些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用养老金融产品发展其自身经济。这不仅能使养老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也能有效解决养老保险体系独占鳌头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4.2企业层面上的建议

挖掘市场消费需求,刺激市场消费,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开发新的养老金融产品,促进形成良性的养老金融市场,企业必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应不断迎合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運作能力,提高自身的风控能力。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宗旨,以合理运作产品服务为核心,通过相应的激励策略,不断扩大消费者的养老投资与消费需求,从而增添自身的发展动力。第二,企业应充分考量随机波动和通货膨胀。通过进行精准的市场调查,给予正确的市场分析,不断深化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从而使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性和效率性。第三,企业应主动强化养老市场的协同能力,不断优化和升级相应的市场结构。养老服务不是单一的问题,需要更多企业共同协作,全面推进养老体系发展,从而促进养老投资的计划性、规模性等全方位发展。

4.3个人层面上的建议

篇2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这是党和政府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并在新常态这一基本约束条件下深化改革,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固的保障基础。

养老保险体系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为实现老有所养而采用的一整套体系,包括养老保险机构、养老保险产品、养老资金投资与监管制度等。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采用了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世界银行(1994,2005)认为世界各国在构建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中应至少包含三大支柱:一是政府强制执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由政府或者雇主出资并带有福利色彩的养老金计划(即企业年金);三是通过个人储蓄或投资而形成的个人养老金融资产。

国内外学者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企业内生增长能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研究结论概括为三个观点:(1)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养老基金的收不抵支,很多国家通常以鼓励生育和延迟退休年龄来加以应对[1-7];(2)企业内生增长能力则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如果一个经济体中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人力资本,就可以推动产业进步,同时促进劳动收入占比有效提升,对冲社会养老风险[8];(3)养老保险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证明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本国居民提供有效的养老资产配置,反过来也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9-11]。

前两个观点的文献资料较多,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而金融市场与养老保险相互促进的文献主要局限于国外研究,这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薄弱有关。为此,本文基于国家政策角度,重点研究人口老龄化、企业内生增长能力、金融市场改革三大因素对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情况下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世代交叠模型基本思路[1,2,3,12]进行建模。首先假设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三大经济部门:为数众多的个人(或家庭)、为数众多的竞争性企业、一个政府。

个人层面:为简便起见,本文不特意区分个人和家庭,个人提供劳动,获得工资,安排消费和储蓄,作为理性人实现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消费最优化(也可以将储蓄理解为推后的消费)。

企业层面: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融资,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劳动,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组织生产。同时企业按照资本边际租金水平支付利息,按劳动边际成本支付工资,按企业家获得超额利润。为了模型简便且由于企业数量众多,故假设企业整体上不存在超额利润。

政府层面:假设该经济体中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基础性社会制度给定,政府坚持利他,以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实施经济政策。假设政府创建了养老保险体制,除了养老保险之外政府既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

(一)劳动人口

在人口代际结构中本文仍然采用OLG假设,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不考虑个人寿命的不确定性,假设个人寿命分为两个阶段:成年期和老年期(每个阶段大概为20~30年)。

(三)社会养老与家庭决策

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统账结合”的养老制度,其中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来自于工资,假设社会养老保险费率为q;除去社会养老费用后,个人自主选择消费储蓄方式,并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有效投资。同时政府制订了社会养老保险计发工资水平,为当期社会工资水平的一定比例,设为w。

以第t代典型个人为例,假设成年期个人收入为工资,支出为消费、社会养老保费,显然收入与支出之差为储蓄。在老年期,个人收入为成年期积累的储蓄、基本社会养老金给付,支出为消费。结合上面的相关假设,特作如下定义:

令(t,1)为第t代人的成年期,(t,2)为第t代人的老年期,则Ct,1为第t代在成年期的消费,Ct,2为第t代在老年期的消费;St为第t代在成年期的储蓄;β代表个体的时间偏好程度,参数值越大表示个体越倾向于当期消费,反之则倾向于延迟消费。因此,家庭决策模型描述如下(效用函数定义为对数效用函数):

四、政策效应模拟分析

(一)参数设定

对式(23)所涉及的经济参数进行校准(每期设定为20年),具体参数设定及其理论依据如表1所示。将表1中的参数值代入式(23),解得年均利率水平为10.60%,这与当前中小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基本相当,表明模型构建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政策情景设定

1. 延迟退休。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延迟退休。按照现有材料,预计我国将延迟退休5年,即第(t-1)代人口在第t期还要多工作0.25个单位时间(每期为20年,延迟退休5年即增加0.25个单位时间)。在第t期劳动人口共有:

Nt+0.25Nt-1=Nt+0.25Nt/(1+n)=1.18Nt

因此实施延迟退休后,劳动人口增长率将从原有的0.38变动为最高的0.63,即0.38≤n≤0.63。但是如果没有实施延迟退休,我国老龄化情况将持续严重,为简便起见,设定n=0.3,情景设置中n分别取值0.3、0.4、0.5和0.6。

2. 社会保险费率。

社会保险费率沿用表1中的取值为28%。未来国家有三种选择:一是维持现有水平保持不变;二是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提高费率(人口老龄化压力)。相应地,设置三个政策情景:28%保持不变,下降为20%,提高到40%。

3. 劳动收入占比。

增加劳动者收入水平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因此也设置两个政策情景:劳动收入占比保持在0.5不动(α=0.5),劳动收入占比提高至美国当前水平(α=0.25),即0.25≤α≤0.50,情景设置中α分别取值0.5、0.4和0.3。

4. 金融改革。

随着我国出现新常态,金融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储蓄转化为投资将更为顺畅。基于此,设定0.8≤b≤1,情景设置中b分别取值0.8、0.9和1.0。

(三)数值模拟分析

在上述政策情景下,按照不同的政策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为了更好地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盈亏情况,定义Dt为第t期的社会养老保险盈亏,即第t代成年人社会养老保费支出减去第(t-1)代老年人养老金收入,则:

显然,只需要计算q-w1+n就可以得到养老金盈亏占人均工资水平的比重,因此,将该比例定义为养老金盈亏比例。

从表2中养老金盈亏比例来看,不管是否实施延迟退休,只要人口老龄化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为了维持社会养老基金的正常运转,提高社会保费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也需要付出市场利率显著上升的代价;另一方面,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条件下,如果确保市场利率维持较低水平,也不得不面对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窘境。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421”人口供养结构使家庭财富积累和代际转移难以满足养老需求,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又决定了短期内不能完全实现社会化养老,因此,推行养老保险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效应模拟分析结果说明:

1.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延迟退休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

与校准值相比,组合C~G都表示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可以适当提高劳动力供给,但如果单纯实施延退而缺少配套的金融市场改革措施,那么,延迟退休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并不必然使养老金扭亏为盈,例如组合E市场利率由校准值10.6%上升到10.69%,养老金亏损由15.47%上升到17.5%。延迟退休可以延长缴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主要目的是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不可避免,现阶段延迟退休更多的是个人自主选择,学术界关于强制延迟退休和弹性延迟退休对于劳动力供给、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没有明确结论,因此,可以考虑实施放宽人口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放开二胎”就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保持劳动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导向性政策。

篇3

一、阻碍企业养老金会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已经有所发展,但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养老金会计的国际标准之间尚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然而,在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很多障碍,形成了较大的阻力。而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与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年金发展速度缓慢。

(一)缺乏高素质会计师和精算师是主要的阻碍因素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从经济实质上来说属于既定受益型养老金计划,随着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也会逐渐向既定受益型转变。因此,我国未来的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将会立足于既定受益计划。而既定受益计划下的养老金会计十分复杂,这一点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充分的体现。养老金成本构成内容多、不易核算,养老金负债和养老基金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困难,这些都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尚没有一支足够庞大的高素质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阻碍了企业养老金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缓慢也是阻碍因素之一

不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的角度来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的陆续到位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金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如此,年金市场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有大型企业在年金市场中充当着“顶梁柱”角色,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截止到2006年2月,中小企业年金基金总额占企业年金基金整体还不到1%。中小企业年金规模的限制不利于规范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即使准则中对养老金会计有更为细化的规定,也很难在所有企业中得到正确应用。

导致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因素很多。从其自身特点来说,中小企业的劳资问题比较突出,职工权益的保护不够;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存在较大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充分树立人才竞争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手段也比较落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流动性很强,劳动关系不稳定。这些特点都是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障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首先清除欧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要依赖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企业年金计划,而要使中小企业年金市场能够吸引基金管理机构的注意力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还需要依托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其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导致形成高素质的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

二、我国未来企业养老金会计的框架设计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会推动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继续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尽管企业养老金会计会不断向国际标准趋同,但始终只能立足于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之上,企业对养老金的会计核算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前面所作分析,对我国未来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框架有如下建议。

(一)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企业只负责缴纳社会统筹部分。这实质上简化了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因为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保险从经济实质上来说属于既定受益型的养老金计划,而个人账户是完全积累制的,属于既定缴费计划,当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时,企业缴纳的部分只能按照既定缴费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因为取消了个人账户中的企业缴费,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将采取既定受益计划型的养老金计划。既定受益计划下的养老金成本构成比较复杂,包括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前期服务成本等等,它的核算需要一系列的精算假设。基于相同的精算假设,可以计算出企业承担的养老金给付义务,也就是企业的养老金负债。由于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一管理,因此养老金资产计量的数据可由社保机构提供。

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由企业缴纳给社保机构统一管理,从而该部分的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有别于国际标准中的定义,未来定额给付养老金的风险并不是由企业单独承担,而是由企业和社保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在处理这部分养老金资产和负债时,采取非资本化的观点。企业将社会保障机构视为一个外在的独立经济实体,社保机构的资产和企业的养老金负债并不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

企业还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的有关信息做出必要的披露。详细说明企业的养老金计划,说明养老金成本的具体构成项目及其金额,养老基金提存的状况以及主要的精算假设等等。

(二)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为既定缴费计划,实行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为基本形式的基金积累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因此,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年金,并确认为养老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中关于养老保险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已经体现了上述养老金会计核算方法,但没有对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作出相应要求。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还需要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

篇4

何谓NDC

在许多社保专家看来,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NDC)是适合中国社保体系发展的方向。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巴尔(Nicholas Barr)是持此看法的代表人物。由他们执笔、多名中外专家组成的中国经济研究与咨询项目组完成了一份题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对此进行全面的探讨。

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是国际上的一种创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每个人缴纳其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记入记账式个人账户;不同时期的缴费率可以不同。第二,政府事先根据可支付能力预先决定并公布名义利率,根据这个利率定期为账户注入名义利息。第三,退休时,根据预期的寿命,利用调整待遇水平的规则(如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以名义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将账户中所有的账面积累换算成年金。

如何定义记账式账户的名义利率,是其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是人均工资增长率,二是所有在职人员的总收入的增长率。在中国,由于养老金的覆盖面以不均匀的速度迅速增长,记账式个人账户的名义利率应该与所有被养老金制度所覆盖的人员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相同;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保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包括利息在内的现有的个人账户的基金应该转入记账式个人账户。

与“做实”的完全基金积累型不同,这些记账式账户并没有真正在市场运作的基金,而是一个个缴费的记录――此为“记账”二字的由来。它在“风险分担”和“以收定支”等方面与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近似。不同之处在于,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不是完全基金积累型,而且它可以完全采用现收现付制。

在中国,记账式账户的优势在于,它不受金融市场和行政管理能力不足的制约;而且,由于它的回报能够回避资本市场上短期内资产价值的起伏,所以受保人的风险比较小。这一点,在银行和金融市场体系尚不成熟时十分重要。

更为重要的也许是,记账式账户的方式可以缓解中国当前养老金支付缺口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庞大缺口的表因是中国的老龄化,更深刻的压力来自社保体制改革。

在实施基金积累制前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他们的贡献被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制度转轨后,他们过去的养老金积累事实上形成了国家对他们所负的“隐性债务”。这笔历史遗留的庞大的债务,正是形成目前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源头。

在这种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意味着当前人们缴纳的费用既要用于自己的个人账户,还要支付现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自然入不敷出,每年需要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或者是大幅提高社保的缴费率。

然而,由于现在中国的缴费率已经很高,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做实个人账户可能导致个人账户规模逐渐萎缩,甚至难以足够地支付未来的养老金。事实上,“做小”个人账户即是这种倾向的现实反映。

制度要件

中国一直在探索社保的不断改善。当前正在试点中的“辽宁模式”和“黑吉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分别代表了完全基金积累型和记账式个人账户体制。

对于记账式个人账户,也存在许多争议。在费尔德斯坦等人看来,记账式个人账户对于中国而言有许多缺陷。原因在于,其一,账户永远是空的,工人和企业对于政府未来是否能够兑现养老金没有信心,因此缺乏缴费积极性;其二,这样的体系无需向个人账户注入资金,如果养老金管理部门短期内有资金盈余,那么地方和省政府会习惯于将这些盈余用于其他目的,从而进一步损害工人对该体系的信心。

鉴于此,记账式个人账户体制必须杜绝这类风险。因此,与“辽宁模式”与“黑吉模式”均有不同,这套体制必须有中央政府的信用担保以及全国统一的管理系统。也就是说,个人账户里的钱可用以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但到他退休之时,中央政府保证他多年的累积缴费以及利息收入,也就是他的退休养老金。

另一方面,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养老金管理系统亟待建立。专家们建议:

首先,以立法形式来制定统一的强制性养老金规则。中央政府在养老金缴费和待遇方面制定统一规则,同时给不同地区执行不同待遇标准留下空间。这种统一性可以保证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可流动性,从而保证劳动力的流动性。只有中央有权解释和实施关于养老金方面的法律。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缴费管理体系,并且对地方具有强制效力。设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托基金,接受所有的养老金缴费和其他收入。这需要若干核心要件。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跟踪每一个个人账户信息的全国性的数据库,跟踪并保存每一个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养老金缴费记录,这个记录需要保持40年。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全国性的劳动市场,并且防止地方从全国统筹基金中任意地支付当地的退休金。

第三,全国性的养老金系统应该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它的费用应该列入中央预算;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都应由这个系统进行管理;对建立这个系统,中央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订一个可行的时间表。

第四,中央应该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强制性养老金的财务状况进行测算和规划,还应该对养老金问题进行继续深入的研究。该机构的一个优先任务是:在任何有关养老金的政策变化决定之后,迅速地让公众知道这些变化。同时,它还应该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养老金累计额和其预期的养老金待遇,以便他们在消费模式和财务规划上作出调整和选择。

衔接灵活性

反对记账式个人账户体系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记账式体系是现收现付式的,长期来看,养老金缴费比例会非常高。相比之下,只需要4%-8%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完全基金积累型(投资式)体系便能为每个参加养老保险的工人提供相当于其退休前工资的35%的养老福利。费尔德斯坦等人预测,在下一个15年,在岗工人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从3∶1下降到2∶1。在这个情况下,记账式的现收现付体系要求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将大大高于投资式账户体系。

坚持记账式个人账户者则认为,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首先,无论是哪个体系,都难以避免老龄化导致的赡养率上升这一难题;延长工作年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一旦缴费不足,可以动用税收等方法;加速划拨国有资产也需要提上日程。由于现在的人们承受了改革的成本,而后人可以享受经济因此更好地发展的好处,所以这些方法合情合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