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2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二历史归纳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SEFC教材中Reading和Integrating skills部分的教学。它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只有充分依托教材,认真落实课文学习,学生才有能力吸收更多的课外英语素材,全方位提高英语语言素质。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仍是毋庸质疑的。完整的单元教学过程包括话题引入、课文教学和拓展训练三个阶段,其中课文教学是主体。
在高中课文教学中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不重视在上下文和语流中学习,学生不可能学得好。不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只是简单的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几个问题,然后逐句翻译课文,讲解知识点,或者在设置问题时,只拘泥于学生对课文材料的表层理解,缺乏深度,广度与系统性,都会使学生很难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不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章脉络,从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课文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在课文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课堂里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语言点,“满堂灌”,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容易忽略课文的整体教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学词汇和语法,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技能。开始时就分段教学,容易见树不见林,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熟悉教材后,容易把教学过程模式化,不顾每篇课文的特点,始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4、把“运用”仅仅看作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任务,语言知识输入成为课文教授中唯一的过程,忽略了过程中的语言输出,没有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效地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始终。
三、常用课文教学方法
在课文教学中,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把课文教学从教学词句提升到语篇理解的层次: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划分课文段落,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复述课文,缩写,等等。整体把握课文应作为课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首要原则。教授课文应始终围绕课文内容或故事情节展开活动,通过找关键词或主题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进而掌握整篇故事,逐步发展到能用自己的语言灵活、准确地进行复述,甚至改写。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解决语言形式的训练问题,原则上仍是以内容为主,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某些重要的语言点带上一定的情节,而这一情节又与整篇内容有密切联系,成为对课文内容的解释和补充,体现课文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常用方法如下:
1、问答法。这是课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其内容提出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去快速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问题设计是关键,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针对细节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的难度,从易到难,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体现和培养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可以是一些表层理解类的,如对文章中明确提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顺序,比较异同、因果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也可以是深层理解的。前者只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机械地重复文章中的重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课堂师生间的交流,是进行较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前提。
深层理解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断和理解作者的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这些问题包括引导学生猜测作者未提及的事实,概况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猜测人物言语行为的动机和人物的本质,根据上文预测文章的结局,以及推测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性语言的实际含义等。还有一些评价性问题要求通过课文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对比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结构分析法。教材中有不少条理清晰的说明性文章。对于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师利用文章清晰的写作条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多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课文大意。把课文分段,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从而理解整篇课文的写作体系。这种方法是课文整体教学的一种体现,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对课文进行结构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有效铺垫。使用这一方法处理课文时,要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必须具有这一类文章的典型性,必须是良好的作文示范。教师可以针对结构分析设计不同的任务,比如将主题句和段落进行搭配(matching headings),写出段落大意(writing headings),给段落排序(rearranging paragraphs)等等,也可以在课文教学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
3、归纳法。(1)图表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人物传记、故事情节和其它一些比较复杂的课文中帮助理解。例如高一Unit13课文第二段中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及获取来源的归纳
(2)对课文内容的归纳。如:
高一上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一课中对动词使用的归纳:
“Run!” Jeff shouted, seizing her arm./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
…dragged …/…, sweeping down trees, and sweeping them down, too./They both went down under water.Then Jeff pulled her up./He was standing, holding on to a tree./She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but could not get on her feet./She fought for her life and pulled herself up./They looked into each other's face.
高一下Unit14对节日的意义归纳:People celebrate festivals:
to celebrate their harvest/ to give thanks for their harvest and for life/ to honor their ancestors/ to celebrate their past and the group or society they lived in/ to celebrate histor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new year/ to help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 remember where we are from, and share our hopes for a happy future………….
第三册Unit 5 Getting the message,Reading部分对advertising作用的归纳
Ads: to promote products/ to introduce new products/ to increase sales/ to spread knowledge/ to change attitudes/ to improve society/ to mislead the consumers 同时还可以归纳出to influence the choices/ to cheat consumers 等。(注意其中动词的用法)
4、欣赏法。这是最能体现“把课文教学从教学词句提升到语篇理解的层次”的方法。教材中有一些语言非常精练漂亮的段落,是学习英语语言的绝好范例。这类文章应采用美文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美和文字中流露出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领略英语语言和汉语的不同之处,初步体验到英语文学的特点,增加对英语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
例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下Unit 16 reading第一段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is one of suffering: the suffering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who were killed or driven off their land by European settlers; the pains of slaves brought from Africa by greedy slave traders; the death and poverty of the civil war; the hardships of unemployment and civil unrest in the post-war year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many sacrifice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南部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被欧洲殖民者杀戮或驱逐的土著美洲人的苦难,被贪恋的奴隶贩子从非洲带来的奴隶的苦难,内战时的死亡和贫困,战后多年的失业,国内动乱和大萧条,许多人在民权运动中所作出的牺牲等等。
这段文字以排比的形式纵向归纳出了美国人民经历的苦难历史,句式整齐,气势磅礴,读来令人震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而高一下Unit13第二段对各种营养成分功能,获取来源的清晰介绍,简洁明了,叙事流畅,文字准确;没有多余的词语,不重复单一句型:
Protein,……/calcium,………/carbohydrates,………/fiber and minerals,……/vitamins,……
再如高二上第一单元Reading 倒数第二段:
A scientific theory is the resul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Scientists look at the world and try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what they see. First, they carefully observe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o explain …, they build a theory …. Finally, the scientists test the theory to see if it matches … and if it can …. If what they are observing can …, scientists will …. But if, …, they will …。这一段对科学家怎样通过科学方法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科学理论,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科学理论进行了描述。文字显得干净利落,叙述条理清楚,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
另外,在我们使用的SEFC教材中,还有很多段落或句子,要么文采丰富,值得借鉴,要么寓意深刻,具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现实教育意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去欣赏,去背诵。现试着列出一部分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文中对友谊的描写:
To be a good friend, you can't always think about yourself.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and 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to care about.
We should care more about our friends.
Friendship is about feelings and t we must give as much as we take.
Friends are teachers. Friendship helps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 why we need each other and what we can do for each other.
高一下第Unit 21对微笑的描写
A smile can help us get through difficult situations and find friend in a world of strangers. A smile can open doors and tear down walls.
And if we are feeling down or lonely,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than to see the smiling face of a good friend.
还有一些是励志类的,如:高一下Unit17
Success and happiness in life are within reach for everyone. Hard work and discipline are the road to self-improvement, and success lies somewhere along that road.
高二上Unit 1, Integrating skills最后一段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f 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is to find something that we like to do and that we are good at. Knowing who we are means knowing how we think and what we like to do.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special skills and interests, and only by discovering what we do best can we hope to reach our goals and truly make a difference.
高二上Unit 6 life in the future Reading 最后一段
It is certain that things will change. We cannot be sure whether 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but we can at least be hopeful that our efforts to improve the world will be successful. If we learn to accept change and appreciate what is new and different, we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whatever the future may have in store.
高一上unit12 Art and literature Reading最后一段:
Together with his friends, Harry learns that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do what is right. You must believe in what you do and who you are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the world——.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are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Two people may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habits or even come from two different worlds, but they can still be friends if they share the same goals, hopes and dreams. It is not enough to be strong in heart and mind; we must also believe in ourselves and help others if we want to be happy and live a good life.
这样的美文美句还很多,都值得学生去领会,去背诵。
如上所述,课文既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又是能力形成的基石。课文中出现的词汇,习语,句型结构与语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则是影响正确理解的关键因素,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点拨诱导,精讲精练。同时,更要上升到篇章的层次,做到阅读写作一体化。充分利用文章的主线与脉络,指导学生复述与改写课文,或者进行模仿写作,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
总之,充分依托现有教材,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发掘出课文中的亮点句子和段落,把课文教学从教学词句提升到语篇理解的层次,不但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 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 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 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 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 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 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 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 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 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 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 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 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 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 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二、导读首先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1.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是历史阅读的一大特征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学 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不过,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能力。第二步的学习要求是,认识为什 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起什以作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能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这属于较高层 次的阅读能力要求。
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如何帮助学生高 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意义)四个部分。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 四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 ,记忆与表达历史事件必须牢牢抓住四要素,并采用归纳法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摒弃逐字逐句 、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包含原因、影响或性质、特点、地位等。这是人类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 而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理论基础 和分析方法。这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这方面内容的导读,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 思维方式,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方向。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历史又带有阶级 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 为武装去解析历史现象,并能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导读时,必须把阐释历史现象的钥匙交给 学生。
2.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历史阅读的又一特征
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 事件的原因,B 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一类事件发展的进程就形成了历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双互相影 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认识并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是高 考要求考查的能力之一。然而由于课本编排的局限,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
所以,历史导读的又一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 向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特定地位。通过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 识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整体的,动态的、有联系的,使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 。因此,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阅读,采用结构式的记忆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式学习历史
在掌握历史事件记忆方法与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所谓 “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 把历史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 其要注意史和论的结合,我们往往采用表解的方法,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例如中国近代 后期时期的知识表解为:
附图{图}
(这样的阅读方法一般适用于期末复习或高三第二轮复习)
采用表解辅助的层次阅读法,具有要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既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 本进程,又能突出各个阶段特点,能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实践证明,采用层次阅读法复习,大大提高学生 认识知识的准确性和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 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 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 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 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 ,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 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独立学院从创立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还未完全成熟。独立学院分数线较一本二本低,学费更贵,经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录取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一本二本的学生有所差距。这些特点使得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存在着普遍本科所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从学校方面看,高校日语二外课程一般最早从大二开始开设,开设时间最多2个学年,每周4个课时。而独立学院由于机制不够成熟,师资力量有限等原因,往往从大三才开始开设,不少学校只开设一个学年。而教育部修订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在短短的一学年144个课时中,要达到这个目标难度非常大,学校的这种课程安排也极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认为此学科无关紧要。另一方面,大班上课使得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听说运用能力的培养又需要多进行演练和指导。这样导致二外日语学生的听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普遍低下。
从学生个人因素方面看,很多学生一开始往往因为对日本动漫、文化感兴趣;为毕业后找工作增加砝码;希望出国留学;考研等原因而选择日语,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但是,由于日语本身词汇量多,大量日语单词需要记忆;动词变形复杂;课程难度和任务不断加重等原因,学生开始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失去兴趣,开始消极对待,得过且过,甚至逃课。特别是大三下学期,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实习,还有专业英语考级等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二外。最后坚持下来的,也只有想考研和留学的同学,但他们大部分也已完全“应试化”了。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总体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自制力薄弱,有些学生连专业学习都懈怠,更别提二外日语的学习了。
二、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于如何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众说纷纭,很多教师提出拓展第二课堂、开展日语角等。这些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日语专业的学生确实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用于二外似乎有些不切实际。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的专业英语就要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进行二外日语的课外活动。因此,要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重点在课堂教学。如何在一周短短的4个课时里,结合学生的特性和他们的专业优势,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日语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是我们二外日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时刻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导入日本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所有的学习动机中,兴趣作为一种内在型动机,相对于为了考研的应试型和为了工作的工具型动机来说,更能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推动作用。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以考研或工作为目的的学生,如果再加上兴趣,则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很多教师只是在第一堂课上花大力气对日语语言、日本文化等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面的教学则只局限于教材中词汇语法的死板教授,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动力。所以,二外日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在课堂上加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兴趣。在课程中,可以适当放放电影和学学歌曲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新鲜,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英语特长和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在形与意上都与中文汉字相同,如“春”“学生”等,非常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对于那些形同意异或字形稍有改变的汉字,如“先生”“?”等,也可以结合母语进行对比记忆和学习,这比西欧学生单纯靠死记有效率得多。另外,日语中的外来语大多由英语音译而来,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教授时,可以告诉或让学生找出该外来语所对应的英语单词,使学生更快速高效的掌握。在句型和语法的学习上,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是学语言的,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思维和能力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而所有外语学习都有相通之处。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他们的这种优势,正确引导,加强英语和汉语的正迁移作用。
(三)合理排教学进度,注重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学生学外的目的不同,对进度的要求也不同。以考研为目的的学生课外会花很多时间学习,他们希望老师尽可能多的教授知识点,对进度要求快。而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希望老师多讲一些日本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等实用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有教师提出根据目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这只是理想化的对策。这样做使得会班级人数相差悬殊,如以考研为目的的班可能就几个人。而且还有很多一开始就说不清自己目的的学生,中途由于学习难而改变初衷的人也比比皆是。另外,这样会影响教务处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估。目的不同,教学难易有别,评价标准也就不一样,期末考试如何出卷才算公平?因此,以目前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
我们只有在现存的这种班级形式上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办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安排教学计划,对于有更高目标的学生可以叫他们自己提前自学,不懂的课后来问,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情况,不能盲目前进。特别是前面教授五十音图和动词变形时,要力争每个同学都过关。前面学的是基础,如果学不好,后面将举步维艰。教学时切忌一言堂、满堂灌,如果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效果会更明显。如学五十音图时,可以编一些绕口令;学习词汇时,可以分组比赛或进行词语接龙;在讲解语法句型时,可以多鼓励学生运用句型造句,锻炼他们的运用能力。总之,要以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为目的,而非表面上的进度。
(四)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安排任务,适当进行测试和竞争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激情不够、理论学习能力一般、自律性不足,但性格普遍活泼、实践交际能力相对强、好奇心大、希望表现。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任务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语言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真真切切的努力才能学好的。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兴趣吸引,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施以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打牢基础。结合他们爱表现、交际实践能力强等特点,采取分组进行随堂测试、会话表演、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付出才有回报,勤奋才能成功等正确的理念,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五)进行归纳总结,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不断遗忘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巩固,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好知识,作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本院二外日语使用的教材《新编日语》每5课就有一课是复习前4课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课进行总结归纳。先让学生进行表述、互相补充,或者让学生分成小组做好总结,选一个代表上台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再指出他们遗漏之处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等。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不局限于当时所复习的4课内容,而要善于将其与以前的内容进行对比。比如词汇,可由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学过的词汇;再如语法句型,可能有几种日文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中文意思,教师要归纳出它们各自的运用场合、语气等差异。如果二外教师将总结归纳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必然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清晰,学习更加积极,而不会因为后面越学越多而越学越乱,产生厌学情绪。
(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2一、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所有内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即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我们把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研究《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把握课本是关键,夯实基础是我们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我们目标。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既要关心《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及变化的要求,又要重视今年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结合上一年的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求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两个班的数学:(20)班和(23)班,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打算第一轮20__年2月初;第二轮从20__年2月底至5月上旬结束;第三轮从20__年5月上旬至5月底结束。
三、具体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周边省份20__年《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
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__年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
特别是山东、广东、江苏、海南、宁夏等课改地区的试卷。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
及时了解20__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二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三)提升能力,适度创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主题。教育部已明确指出高考从以知识立意命题转向以能力立意命题。
(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二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二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四、教学要求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注意一下几点: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组团队合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对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长一直强调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合作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几位老师准备做到一盘棋的思想,有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复习资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平等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宗旨是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很优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力争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出勤、实、悟、活的学风。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3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4一、指导思想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三.主要措施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选修2-2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_,y=_2,y=_3,y=1/_, y=_ 的导数。
②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_+b))的导数。
③ 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用料最省、效率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 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的工作方针与计划,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组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1、传达学校精神,落实工作计划
学期初,利用备课组会议,传达、学习本学期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上情下达,每位教师都了解工作计划和目标。
2、本学期工作重点
开展互帮互学,促进教师发展。加强常规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安排
1、认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
做到活动有内容、有记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精心设计准备好中心发言人的发言;
2、继续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3、做好期中、期末、月考评测及分析工作;
做好本学期教学总结工作。
四、具体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