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2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八、九年级初中物理(人教版)是适应国家新课改的需要,本着“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立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教本位,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宗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编写。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联系生活,突出STS思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对施教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备课的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下面,笔者就联系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新教材的备课略作探讨。
一 、课堂内容设计应趣味横生
对现面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教材内容补充的余地较大,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的民俗特点,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在备课时可在趣味性上多下工夫。如:
1、 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2、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二、教学过程应体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防止出现放任自流的倾向,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过去有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到的是知识的结论,但却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初二物理课本上明确指出:“物理课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要实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调动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初中学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活动课程与物理课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往往是观察和实验,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觉得,适当增加一些书本外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物理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探究式
教改的其中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经近年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观察现象(实验)──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猜想判断──分组实验──启发思维──总结规律──练习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判断错了,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障碍作适当的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发展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当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上述各环节也可变通或有所侧重,平时可把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回家创造条件去做,要把活动课程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三种目标,而是教学的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也就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双基”目标;“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即要求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立足于学生乐学。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教学目标怎样细化,将决定具体教学活动如何展开。那么在细化物理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根据横向和纵向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⑵全面性原则:即要求从实际教学出发,制定出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⑶科学性原则:即要求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⑷层次性原则:即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以“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为例,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阅物质的比热容表;(3)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能对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的设计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前置知识、技能、心理和思维特点而设计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根本保障。
二、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法设计的依据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法。这必须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据初中生的能力及其特点、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师生双方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成为善于学、善于干、善于钻研和总结的创新型教师,进而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法制定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法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原则: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科学原则:让学生大胆地去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通过教学媒体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刺激学生的大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四、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步骤
新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和步骤来进行设计:
首先进行任务分析。在每节课设计前,不仅是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要通过与学生对话等形式,确定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凭主观揣度,认为讲了学生就会掌握了来安排学习的顺序和创设教学环境。我们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要注重分析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最后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新课标中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教材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是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②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⑤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而且物理知识和物理结论都是来源于实际操作的。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运用物理实验设备重现物理现象,进而直观的展示出物理规律,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
1.革新教学思想,提高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而言,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地位被逐渐弱化,其教学价值也难以发挥。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一现况以及提高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活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这既是新课标和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是创新和完善演示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基本的物理教学基础上,提高演示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规律的发掘。为了体现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师要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难题结合起来,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贯彻演示实验教学思想。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平常的物理演示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总结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到革新教学理念和加强对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知识,并从中总结经验,感悟到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内涵,进而逐渐改变教学理念。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进而逐渐形成适应教学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教学思想体系,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例如,学校可以专门组织物理教学讲座和研讨会,重点对新课标要求、教学改革以及演示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交流,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营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重要保障,演示实验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将学生放在主置,引导学生逐渐克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和对物理演示实验学习的抵触,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第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物理实验演示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与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第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清晰的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有甲、乙两个球体,就大小来说甲小于乙,已知它们所受的重力相等,把甲乙两球放入水中后,甲乙两球都浮在水面上,那么甲球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和乙球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的大小比较结果如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题目的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来为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得出最终答案。
3.创新演示方法,健全物理演示教学方法体系
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化和创新化,这样才能够适应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物理素养。第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的方式,采用角色互换法,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进行交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知识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知识的理解,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准备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电路知识和电路操作的相关内容,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演示电路实验,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第二,小组合作法也是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总结学习,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习演示实验操作知识和反映出的物理规律。例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问题时,给定学生一个问题:木块A、B、C 和地面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现在用力F去拉木块B,ABC 均静止,那么A对B、B对C、C对地面各有摩擦力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那组学生得出的答案最准确和全面。
总之,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然后从自身着手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演示操作技能,进而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环境和创新演示实验方法等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学习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目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二是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三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结合上述三种教学设计模式和新课标,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探究式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期设计;二是执行过程设计;三是反馈和评价设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方向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必须注意四项原则: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物理课程的目标;二是在各个领域上的目标要高度融合;三是以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分层目标设计;四是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比学生目前的水准高一个档次。例如,在讲《什么是力》时,要针对教学内容,也就是力的概念,将教学难点进行细化,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制定教学目标,即一是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二是要认识到力在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是深入了解力的效果是什么。
二、以教材为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就是设计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当以教材为基本点,结合生活实例设计教学内容,使内容更加具体可操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浮力》时,应当以生活中的游泳圈或者漂流瓶为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探索为什么游泳圈和漂流瓶可以在水上漂浮,这就是将教材和生活实例紧密结合。
三、建立互动探究课堂,增强合作意识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当注重设计研究学习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能力,目前比较适合探究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支架式教学策略,也就是首先搭好架子;二是抛锚策略,也就是从真实性的问题入手;三是自上而下策略,即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电路》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出问题,如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电路的并联与串联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试验或者分析,找寻问题的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四、合理教学情境,增强探究的有效性
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原则,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科学合理;二是适用性原则,即教学情景的设计既要满足教学内容,又要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情境的设计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创设情境;第二种是通过模拟科学创设情境;第三种是通过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和学生自身知识的矛盾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地心引力》时,设立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大家感受月球上失去地心引力时人是处于何种状态的,进而引导学生对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说法进行分析。
五、整合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是一切教学的基础,教师获得教学资源既可以通过书本和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磁现象时,应当大量收集国内外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国外针对磁现象的所有著名理论和公式,一定要充分收集,并与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并收集与磁现象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磁现象。六、建立高效教学评价机制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指示,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符合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选拔和对比;二是放弃单一评价,注重综合评价;三是不能过分依赖标准化,而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录。还有,就是一定要设计课后教学反馈,这是寻找教学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一环。例如,讲解《力的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针对与力有关的任何知识,都可以质疑;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巩固练习。例如,创设牛拉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到车跟着牛前进,牛是否受力,让学生主动讨论,提出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找寻教学难点和下一步的教学重点;三是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要对重点难点有所布置,另一方面还要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主动去寻求与力有关的其他学习点和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意识。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视阈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有效的、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从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到评价设计等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化和公式化的特点,学生难以直观地进行理解,很多学生都感觉比较难学,有的学生甚至会陷入学习困境而产生厌学心理。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益,促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倡导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应用能力,因而非常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打造物理高效课堂,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新课标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传统教学者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合作关系,教学方式也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践行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合理处置教材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课堂教学明确、详细、符合学情和标准要求。要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既要激发个性,又要注重情感与知识、技能的融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实施以后,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比较低效。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在实验教学中,一般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机会很少,既无法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也无法感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另外,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片面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变成了应试学习的天地,制约了学生科学素质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一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因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内容枯燥、难理解,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学生会逐渐对物理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没有了学习兴趣,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行性,这直接阻碍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概念与公式的实验推导和论证,则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三是初中物理知识尽管只是基础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或者思维转变慢,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也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计备课预案,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
良好的备课预案能够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从如下两点设计备课预案:一是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然后,再将各知识联系点、切入点、重难点等逐一进行明确,理清教学思路,以便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教学思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流程;二是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巧设悬念的趣味问题和游戏方式等进行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吸引到课堂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语言描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快慢、对时间的把握、例题的设置等,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兴趣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先导,改革后的物理课程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以情感策略为主线,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物理教师循循善诱,便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而实验操作能力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将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避免出现“纸上谈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课堂高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物理世界的奥妙。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扬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导向下,以学生为本位,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从而真正构建教与学完美统一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并且为日后教学的完善做出启示。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日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启示,全面推进初中物理在新课程背景下向更为精细的方向发展改革。
1确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定位。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占据着主体地位。而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从学生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转变,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转变教学观念,自主的将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让渡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在日后教学的发展做出转变。另一方面,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与学生发生互动,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新课标下,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求更高,也正因如此,教师要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一些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课堂实现小组合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制定一些探索主题,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常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组织,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合作探究的引导方式,而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而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逐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较为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实验探究,如一些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不同线路的影响以及计算等,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方式进行探索。
3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类实验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验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实验引入课堂。其实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理论多于实践,学生能够参与的实验少之又少,这反而与物理教学有些背道而驰。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有原因的,包括学校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些实验较为费时,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而省略。实验的环节省略或者说被忽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验环节,可以从最基础的、简单的甚至生活化的部分带入[1]。在某节课中,教师要向学生教授失重现象时,可以设计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运用易拉罐、饮料瓶,在装满水后的自由下落来呈现水在下落过程的中的失重现象,这一实验不仅工具、操作简单,更能让学生一同参与其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提高对实验的关注,增加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在一些实际情况中,如果一些实验实在在课堂难以完成,可以由教师在实验室将实验课程录制成为微课,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总之,加强对实验环节的管理、融入,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2]。
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物理与生活其实是紧密相连的,许多生活中的知识,能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得到科学的解释,在新课标下,教学工作也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生活的结合,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最终实现物理课堂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入物理知识,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在生活中体味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在生活中寻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在教师为学生讲解重力的相关问题时,如果单纯的运用知识讲解,学生很可能难以接受,而相应的,教师在课后让学生去电梯里,在电梯刚要启动的时候试着跳一跳,在电梯将要停下的时候也试着跳一跳,看看能不能跳起来[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学习兴趣,进而针对生活现象的讨论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新课程改革对于各学科教学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及完善,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学科,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中发现,启发学生自主的去探索与发现物理、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刘晓建.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2,16(3):64—65.
好的教学设计融学生观、教材观、生成观、探究观、生活观及发展观为一炉,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较大的发挥空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如何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生活是物理教学的起源与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每时每刻所接触的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对社会问题能做出思考,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1]
在新课与复习课中,物理课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摩擦的利和弊》新课引入:2008年2月某县公路段一组巡查人员在检查道路时,因路面结冰,导致巡查车失控,坠入30多米的悬崖,两名工作人员殉职。你知道造成这一惨祸的罪魁祸首是谁吗?这样的例子在新课很多。
再如,笔者在复习课中联系到60周年国庆阅兵的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队列)、气压与流速的关系(飞机能从空中飞过)、物态变化(飞机在空中飞行,人们就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尾迹云)、波(参加国庆活动的车辆、人员都配载了GPS通信系统)、压强(坦克有宽宽的挂胶履带)、密度(国庆60周年纪念币)等;在复习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兴趣,能够使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2、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注科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自身,这是“科学探究”的根本出发点。可以通过一些参观学习式的活动,走出学校,到工厂、电站、科技馆等科技含量高的地方参观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探究性学习”对人自身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中,通过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制作科技模型、教学仪器等。如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到我国的神州七号胜利上天并返回后,对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自豪不已,自发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火箭升空原理,并制作出以水为动力的“水火箭”,其探究意识令人赞叹不己。此外,学生还自主设计制作了“潜水艇”、“水平器”、“喷气式飞机”等科技模型,办起了“科技小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在“调查访问式”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启发点拨,设置情景,师生共同对如“家乡和家庭用电现状及安全隐患”、“喷灌技术在菜地中的使用”等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猜想、设计,进而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使探究活动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发展是教学的最终追求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变“知识性教学设计”为“发展性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渐进式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的发展等等。
1、注重引导,让学生能力渐进发展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既要重视备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备学生的“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上《探索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如“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物理量和三个变量间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分别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第三个变量的关系”。学生自然的就会得出利用水为材料的设计方案,教师可进一步引导,“水的比热较大,在相同的条件下,实验效果一般,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学生很快就会用酒精或煤油来代替水,然后教师就可以再次引导“用温度计测量煤油的温度升高多少来判断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不够直观,也不方便,能否进一步改进?”,学生很快就会用细玻璃管来代替温度计。这样,既可以与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又锻炼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2、拓宽视野,将学生思想引向深层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要求讲述流利,答疑解惑耐心细致,教师要有宽广的备课视野。只有拓宽备课视野,我们才能完成从技术表层到思想深层的腾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才会为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其探究能力带来不尽的内驱力。
例如,笔者上《电路图》中“串、并联电路”时,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如何让两盏灯一起亮起来。先是让学生察看清楚桌子上的各种仪器,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学生在相互对照各自连接的电路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无法控制灯的亮暗情况、只能点亮一盏灯、电源短路等不正确的操作过程。在这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发展其探究能力和相互比较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相互合作科学素养。这种横向比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料,还有联想的思路、搜寻的眼光和撷取的习惯,将会给我们的探究能力带来不尽的内驱力,这当然要求我们教师对科学实验操作有深刻的理解。
二、综合上述问题,对物理教育“特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动
1.专业课类
(1)对《高等数学》、《解析几何》课的改造: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但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需求更高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应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简化和改进。内容应侧重于在力、热、电、光学中用到的矢量运算、微分、积分及概率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即可,可将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程:《大学数学》,且课时数不宜增多。具体安排如下:《大学数学》;目的: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专业识打好数学基础,能运用基本的高数和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内容:以矢量运算、微积分、概率统计的概念及运算为主,多结合物理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时间:第一学期;课时:72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重点考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运用)
(2)对《专业维语》的改造:在“特培生”培养过程中,要求语言教学不断线,因此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基础维语(汉语强化)》的学习后,第三、四学期应继续学习维语或汉语,并直接学习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维、汉语表达,即训练双语教学。为使学生打好基础,能全面学习中学物理知识的双语表达,应增加课时。随着生源的变化,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自己选择学习专业维语或是汉语,以弥补自身在双语教学语言方面的不足。具体安排如下:《专业维语(专业汉语)》;目的:为实现双语教学,加强学生用维语及汉语表达物理专业术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细致讲解物理术语的维(汉)表达,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各64课时;考试形式:笔试口试相结合(笔试:闭卷,以物理专业术语的翻译为主;口试:听力和口语测试相结合)。
2.专业技能课类
(1)对《课程与教学论概要》的改造:由于本课过于理论抽象,学生不宜实践,建议删除。
(2)对《教材分析与教学法》的改造:本课较理论,但涉及到对中学物理教材的详尽分析解读,是学生全面深入学习中学物理知识并深挖教材的重要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继续学习并加大课时,可设置为两门课。具体安排如下:《初中物理教材讲练》;目的:使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查漏补缺,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熟悉到了如指掌;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详尽讲解教材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各个知识点、实验、习题等,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学物理教学法》;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方法,明确中学物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新课标及教学设计的要领;内容:以典型案例解析新课标及介绍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分析能力)
(3)对《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的改造:本课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模拟真实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应以学生训练为主要形式,是较好的教学实战演练。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内容:如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备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技能,学生重点模拟训练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能力)。
(4)对《中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改造: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教师讲解分析实验为主,学生动手练习操作的机会较少,关于实验的拓展也少,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能力的目的;且实验教学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另外,中学物理仿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作为现代物理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开设这两门课能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但课时量不宜过多。具体安排如下:《中学物理实验讲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设计、重难点、操作等,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内容:对照各实验,学习实验的设计、内容、操作、教学等过程,学生重点模拟训练实验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32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能力)。《中学物理仿真及数字化实验》;目的:使学生能够利用电脑软件模拟复杂的物理实验过程,并能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内容:仿真软件制作物理课件的方法,数字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用两种办法模拟典型的中学物理实验;时间:第六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重点运用两种方法模拟中学物理实验)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课程设置的想法,建议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针对每一门课做好具体的课程设计,从教学大纲开始,逐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考核内容和形式等,以此充分体现每门课各自的特点且避免了不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做好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工作。
目前,多数传统课程给学生及教师配备了教材,而一些新开的实践类课没有教材或仅为教师配了教材,即使有,教材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完全适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选择教材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出发,为师生配备最适用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要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
知识经济时代下,多媒体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全新体验。文章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浅见,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价值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创设富含魅力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有助于创设富含魅力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创设富含魅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1]。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转播》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美妙的声音或者电影的片段,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判断歌曲的名称、判断电影的名称等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初中物理学习的乐趣,构建生动性、趣味性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具体,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质量不够理想的问题[2]。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生动再现电流流通的过程。生动的视频替代了传统的板书书写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为初中学生带来更为新颖的物理学习体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丰富魅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实践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可视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感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式具体开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声音、文字以及动画融为一体,将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具体,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及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节日中的烟花“盛开”场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烟花,在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烟花上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呢?”等问题,学生讨论纷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通过学习,去探究其中蕴含的秘密”等话语,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很多学生对“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隐形的光线,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化、动画化,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可视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声色兼备是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色,也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可视性能力,通过直观的视频、图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项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透镜进行拆卸,通过放大、旋转等功能为学生全面的展示显微镜、照相机等光学仪器中的透镜构造,使学生更为细致的了解透镜的功能,明确光学仪器的结构成像规律。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感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活动,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物理实验项目也相对较多。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却由于受到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实验器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物理实验难以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善这一问题,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体验。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将优秀的实验活动为学生进行展示,通过慢放、回放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实验项目。教师也可以通过摄像机、投影器及视频展台,更为直观的展示教师所开展的实验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当中,感受物理的神奇与魅力。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是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有助于创设富含魅力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教师要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教师首先要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会有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使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
四、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践时,有时教师会发觉物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物理新教材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结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其推导过程是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按教材的体系、线索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结论内化成学生的世界观也只会是空谈。在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中,我经过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决定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充分思考,让各种观点充分碰撞,让他们接受以上结论。
五、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物理教学作了全面科学的任务规划。它要求在完成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和学习能力,全面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我认为,只有把教法创新和对学习能力、学科情感的培养做到齐抓共举,才能有效保证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发展。
一、开展实验教学,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物理学科的实验性很强,对初中生来说又是一门新颖学科,加之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因此,强化实验教学既能诱发学习兴趣,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规律和现象的理解与把握,对增强他们的过程体验和心理感知也大有帮助。这种实验教学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开展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如电路实验、压强实验等,教师可以结合知识要点边演示边讲解,与学生一起分享整个实验过程,让课堂教学与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在“情知交融”中同进共退;也可以运用教师重点演示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如在电路演示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感知不同灯泡亮与灭之间的逻辑关系,去把握蕴藏其中的相关原理。二是指导学生进行简易的物理实验。有许多实验教学,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常用物品,在教室内通过教师指导人人动手开展小实验。如盐水浮鸡蛋的实验,简单易行、随处可做,不受任何限制。再如在压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做一下“手握鸡蛋”与“碗边敲击鸡蛋”两个小实验,并比较两种试验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媒体功能,拓展物理教学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阔的使用空间。如在教学“电磁波与现代通信”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学生缺乏更多的直观感悟,教师可以运用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现代通信的发展概况,再利用影音资料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和接受力。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辅助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一些重难点教学如果光靠教师的口舌讲解或画图示例,是难以奏效的。如关于电路知识,学生对稍微复杂的线路教学理解比较困难,通常采取画图演示和实验操作谋求教学突破。实践证明,这对于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效果较好,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作用很不明显。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费时费力,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对于此类教学内容,我一般将线路运行制成课件,采取多媒体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电路教学的重难点,并让他们进行类似线路的操作模拟,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摆正教学关系,培养自主学习精神
教学实践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互动发展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开展“教”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的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全面树立新课程理念,本着发展长远的眼光,努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学行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之中,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造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首选合作探究教学,最大限度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他们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双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充分准备原则。教学设计要统筹考虑到教学环节的连贯性,掌控好“收”与“放”之间的适度大小,避免因收之过早或放之过迟而造成弄巧成拙。二是启发性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时,一般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系列探究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逐层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关键时刻教师做好启发与点拨工作,这里的所谓关键就是拿捏好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是均衡协作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基础、能力等状况协调分组,讲求好中差均衡搭配。这样,既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投入,又能增进小组内的“双带”发挥和小组之间的“争先创优”,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表现的一种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教学过程。建构初中物理的有效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
1.有效课堂的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交流反馈拓展延伸 小组评价激励成功
2.有效课堂的操作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出发,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或让学生直接学习,或把学习目标转换成系列尝试题再学习。
(2)自主学习,合作尝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习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小组评价,激励成功。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原则。
要实现有效教学,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效。学生则是这个有效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例如:在“电流热效应”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学生。学生已有一些有关电热器的一些“零星”的知识,熟悉家里的一些电热器,当老师提出他们所熟悉的电热器的名称的时候,他们一定很兴奋,一定会参与到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教学中已证实),一定想知道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用课件显示家庭常用的电热器、家庭电路中出现的火灾情景。让学生感到同样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可有着正反两个不同的结果――“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设计分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体验物理在生活中的真实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成果及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和一个演示实验。问题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电热器和电流的热效应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电热,而且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个问题抛出后,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回答:与电流有关、与电压有关、与电阻有关、与通电时间有关。还列举提出这些因素的依据,场景热烈、情绪激昂,这是我所需要的。他们有激情、有需求,因此对我下面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认真思考并能够正确回答出来。接着我跟他们一道剔除了与电压的关系,并提出如下问题:如何得出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需要哪些器材?如何获知热量的多少?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着不同的方法和建议,在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后得出一个大家认可的实验方案,最终得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时间的定性关系。同学们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三)过程评价的有效性原则。
过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堂课结束后的作业或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它是保证教学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体现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条,评价活动应该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延续、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园地,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定,又要关乎学生的发展,使有效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三、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刺向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如同鱼的实际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我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迫切想知道原因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体验,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有趣的实验操作、生动的物理现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沉醉在学习氛围中。